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国营第 X X X 厂企业标准

Q/PA112—2000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根据GB4588.3-88“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以及“军用电子设备工艺可靠性管理指南”,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归档和修改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2 设计要求

2.1 材料选用

高频部分选用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大电流部份要选用阻燃基板材料,其余部分选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软性印制板选用聚酰亚胺材料。

2.2 形状及尺寸

从生产角度考虑,印制板的形状应当尽量简单,一般是长宽比例为3:1的长方形,根据我公司波峰焊机的情况,外形尺寸不超过360×230(mm),厚度不超过1.6mm,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特殊情况可酌情考虑。软性印制板的厚度不超过0.2mm。

2.3 安装孔(螺钉孔)

2.3.1 印制板安装孔为φ3.0+0.1

-0.3、φ3.5+0.1

-0.3

和φ4.5+0.1

-0.3

三种,根据印制板的

面积、厚度和板上元器件的重量而选用,同一块板选用同一种孔径。

2.3.2 安装孔设在印制板的四个角位置,对于大面积或板上装有较重元器件的印制板,可在板的中心位置或两长边适当位置增设安装孔。

2.3.3 安装孔中心到印制板边缘距离不小于5mm。

国营第XXX厂2001— 01 — 15 批准 2001— 01 — 15 实施

Q/PA112—2000

2.4 印制导线、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

2.4.1 印制导线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0.5mm。

2.4.2 元器件孔和其它通孔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元器件边缘超出其安装孔边缘时,元器件边缘到印制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m)。

2.5 印制导线宽度和厚度

2.5.1 导线宽度:

导线宽度应尽量宽一些,至少要宽到以承受所设计的电流负荷,导线所承受的电流负荷不但与其宽度有关,而且还与其厚度有关,表1列出了在导线厚度35μm的情况下,导线宽度与其容许电流之间的关系。(导线的最小宽度应考虑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

2.5.2 导线厚度

导线厚度选用35μm、70μm和105μm三种,高电压和大电流部分选用70μm或105μm,其余部分选用35μm。

2.6 印制导线间距

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电气安全的要求,同一层印制板上的导线间距与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如表2所示。

Q/PA112—2000

2.7 焊盘与开孔尺寸

2.7.1 在同一块印制板上应尽量减少不同尺寸孔的种类,金属化孔的直径与板厚之比最好不小于1:3。表3列出了印制电路板圆形焊盘直径与开孔尺寸及引线直径关系(高密度板的焊盘直径与开孔尺寸可从宽考虑,但应符合有关规范或标准)。

注:a. 一般IC插脚孔径是0.8mm,焊盘直径是1.5mm;

b. 对于矩形引线,其尺寸为矩形横截面的对角线。

2.7.2 焊盘间距

某一焊盘与另一元器件任一焊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5mm。

2.7.3 焊盘形状:

焊盘形状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和切割圆形等,元器件孔、中继

孔采用圆形,高密度布线时,采用圆形或方形,双列直插式组件采用切割圆形

或椭圆形,扁平封装器件采用长方形。

2.7.4 异形孔

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异形孔,特殊情况下可使用矩形孔,不要求金属化,其

标称尺寸是1×n和2×n,n≤10的正整数。

2.8 贴装元器件焊盘

2.8.1 矩形片状元件

a. 焊盘宽度:A=Wmax

b. 焊盘长度:B=Tmax+Hmax

c. 焊盘间距:G=Lmax-2Tmax-0.25mm

式中:L——元件长度,mm

W——元件宽度,mm

T——元件焊端宽度,mm

Q/PA112—2000

H——元件高度(对塑料钽电容是指焊端高度),mm

2.8.2 小外形封装晶体管

对小外形晶体管,应在保持焊盘间的中心距等于引线间的中心距的基础上,使每个焊盘四周的尺寸再分别向外延伸至少0.5mm。

2.8.3小外形封装集成电路(SOIC)和电阻网络。

a. 焊盘宽度A为0.50~0.80mm

b. 焊盘长度B为1.85~2.15mm

c. 相对两个(或两排)焊盘的距离

G=F-0.25mm

式中:G——两焊盘之间距离,mm

F——元器件壳体封装尺寸,mm

2.8.4 芯片载体器件(PLCC)

a. 焊盘宽度A为0.50~0.80mm

b. 焊盘长度B为1.85~2.15mm

c. 相对两个(或两排)焊盘之间的距离

J=C+0.75mm

式中:J——焊盘图形外廊尺寸,mm

C——PLCC最大封装尺寸,mm

2.8.5 四边扁平封装器件(QFP)

a. 焊盘宽度等于引线宽度

b. 焊盘长度取2.5±0.5mm

2.8.6 不允许在焊盘上和片状元件下开导通孔。

2.9 电阻、二极管和其他卧式元器件的安装孔距见表4

Q/PA112—2000

2.10 三极管引脚孔距比引脚间距大0.5mm,其余径向元器件引脚孔距等于引脚

间距。

2.11 元器件分布

2.11.1 元器件尽可能有规则地分布排列,把相互有关的元器件尽量排在一起,以得到合适的组装密度。

2.11.2 较重的元件应安排在印制板支承点的地方,以防印制板变形。

2.11.3 有极性的元器件的排列方向应尽量统一,以免安装时误插。

2.11.4 热敏元件及其他防热元件应尽量远离发热器件。

2.11.5 发热器件应放在通风的地方,或印制板边沿处,以便散热。

2.11.6 高压单元的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

2.11.7 高频单元的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小,并按信号流向排布,避免输出与输入偶合。

2.11.8 含有两个以上变压器的电路应相互垂直布置。

2.11.9 含有高速逻辑电路、中速逻辑电路和低速逻辑电路时,应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2.12布线原则

2.12.1 印制导线布线应尽可能短,如晶体管的基极和高频回路等。

2.12.2 信号线与地线及电源线尽可能不交叉。

2.12.3 数字信号线靠近地线布设。

2.12.4 高速数字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印制线,应避免相邻平行布线,必要时,在这些导线之间加接地线。

2.12.5 同一块板上装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将两种电路的地线系统和供电

系统的布线完全分开。

2.12.6 同一块板上装有高压或大功率器件时,尽量与低压、小功率器件的布线分开。

Q/PA112—2000

2.17.7 在双面或多层印制电路板中,相邻两层印制导线,宜相互垂直走线或斜交、弯曲走线,尽量避免较长的相互平行布线,印制导线拐弯角小于90°时,导线的拐弯外缘作成圆弧形,避免尖角。

2.12.8 印制电路板单面或双面出现大面积铜箔区(面积超过直径为20mm圆的区域)时,将其做成网格状,网格间距和线宽均不小于0.3mm

2.12.9 双面印制电路板的公共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布置在印制电路板边缘部分,分别在相对两面上。

2.12.10 地线尽量宽,不小于2mm。

2.12.11 信号工作频率小于1MHz时,采用单点接地,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MHz,小于10MHz时,采用多点接地,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采用多点接地与就近接地。

2.12.12 布线时,防止导线与安装螺钉接触,以免短路。

2.13 标识方面

2.1

3.1 印制电路板上所有元器件都要有项目代号标识。(贴装元器件拥挤部位,无法标注时,允许标在元器件符号内。)

2.1

3.2 确定项目代号标识的位置时不要画在焊盘上,同时避免被元器件盖住。

2.1

3.3 所有标识都标在印制电路板元器件面,图号标识则标在布线区域的下边缘。

2.1

3.4 在印制电路板上,不允许标公司及产品名称。

2.14 印制电路板采用热风整平,最高翘曲点至平台的高度不超过1mm。

2.15表面镀(涂)覆:

2.15.1 导电图形(包括印制导线、金属化孔、焊盘)电镀铜和铅锡合金,铜层厚度不小于25μm,铅锡层厚度不小于8μm。(镀铅锡只限于焊盘和非阻焊区域。)

2.15.2 一端具有插头接触的印制电路板,其插头部分的导电图形采用电镀金,

在镀金之前先电镀镍,金层厚度不小于1.3μm,镍层厚度不小于5μm。

Q/PA112—2000

2.15.3 印制电路板涂阻焊剂(焊盘、插头部位和非阻焊区域除外)。

3 文件归档要求

3.1 印制电路板设计好后,填写《PCB加工要求卡》与PCB文件一同用磁盘归档。

3.2 装有贴装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将其贴装元器件部分用磁盘归档,并用A4白纸打印一份白图交工艺技术部做铜网用。

3.3 印制电路板软件要进行升级时,要以更改通知的形式通知资料室,说明升级的版本号和执行时间。同时归档升级后的软盘和《PCB加工要求卡》。

4 修改底片的要求

印制电路板需要小改动时,通过修改底片的办法实现。修改底片时,应填写《修改PCB文件、底片的确认表》并交供应部转印制板厂家确认。确认后,交一份给资料室,最后由资料室资料管理员协助设计人员对已归档的PCB文件进行修改。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doc 20页)完美版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一、适用范围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二、参考标准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三、专业术语 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 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 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 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 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 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 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 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 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 5.1 命名工作 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 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 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

1. 常用性。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直插器件可靠性高,焊接方便,但所占空间大,高性能的MCU已经逐步没有了直插封装。实际设计应该根据使用环境需求选择器件。如下几个例子说明情况: a. 电阻贴片和直插的选择 选择直插和贴片电阻主要从精度和功率方面考虑。直插电阻一般精度较高,可以选择0.1%甚至更高的精度,功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直插电阻的功率为1/4W。一般在模拟回路采用直插封装,能够更好的保证精度。(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贴片,但须考虑成本问题) 贴片电阻精度一般常见的为5%。功率为1/10W。基本用在数字电路。成本比直插高,但是占空间小。 b. BGA封装的问题 是否选择BGA封装的元器件,主要考虑实际的需求。BGA的特点是占空间小,管脚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受电磁干扰程度小。但是由于管脚密闭,对于管脚的调试不方便。同时由于BGA的环形管脚排布,使得BGA封装的元器件对于电路板设计有更高要求,一般至少需要4层以上。BGA越复杂,板的层数要求越高,设计成本越高。 c. 电源芯片的封装问题 一般的数字电路常用的稳压器芯片如AS1117-3.3/1.2等。选择封装的时候应该注意其三个管脚的定义是否与设计相同。确定电源芯片的封装定义。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

硬件电路板设计规范(总3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0目录 0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标准或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2PCB设计任务的受理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任务的受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术语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板材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元件库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元件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封装库管理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绘制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设计前的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网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建PCB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布局具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丝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测试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成板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篇一:pcb工艺设计规范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pcb 印制板设计规范)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埋孔(buried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stand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机密 20xx-7-9页1页 5.2热设计要求 5.2.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4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5.2.6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地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范

目录 1印制线路板(PCB)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印制线路板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印制线路板基本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印制线路板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原理图入口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原理图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4结构图入口条件(游) ........................................................................................................................ 错误!未定义书签。5结构图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6电路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从安规角度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布局设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各类电路距离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其他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7规则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规则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基本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特殊区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电源、地信号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时钟信号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6差分线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7等长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8最大过孔数目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9拓扑规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0其他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8安规、EM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PCB板接口电源的EMC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板内模拟电源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关键芯片的电源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普通电路布局EMC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接口电路的EMC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时钟电路的EMC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7其他特殊电路的EMC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8其他EMC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9DFX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空焊盘(DUMMY PAD)................................................................................................................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0402阻容器件的应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孔(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第七章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为印制板,是安装电子元器件的载体,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应用广泛。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主要分为原理图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两部分。在掌握了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进入印制电路板设计,学习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方法。 完成印制电路板设计,需要设计者了解电路工作原理,清楚所使用的元器件实物,了解PCB板的基本设计规范,才能设计出适用的电路板。 第一节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础知识 1. 印制电路板的类型 一般来说,印制电路板材料是由基板和铜箔两部分组成的。基板可以分无机类基板和有机类基板两类。无机类基板有陶瓷板或瓷釉包覆钢基板,有机类基板采用玻璃纤维布、纤维纸等增强材料浸以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等树脂黏合而成。铜箔经高温、高压敷在基板上,铜箔纯度大于99.8%,厚度约在18~105μm。 印制电路是在印制电路板材料上采用印刷法制成的导电电路图形,包括印制线路和印刷元件(采用印刷法在基材上制成的电路元件,如电容器、电感器等)。 根据印制电路的不同,可以将印制电路板分成单面印制板、双面印制板、多层印制板和性印制板。 (1)单面印制板仅在一面上有印制电路,设计较为简单,便于手工制作,适合复杂度和布线密度较低的电路使用,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使用较多。 (2)双层印制板在印制板正反两面都有导电图形,用金属化孔或者金属导线使两面的导电图形连接起来。与单面印制板相比,双面印制板的设计更加复杂,布线密度也更高。在电于设计竞赛中,也可以手工制作。 (3)多层印制板是指由三层或三层以上导电图形构成的印制电路板,导体图形之间由绝缘层隔开,相互绝缘的各导电图形之间通过金属化孔实现导电连接。多层印制电路板可实现在单位面积上更复杂的导电连接,并大大提升了电子元器件装配和布线密度,叠层导电通路缩短了信号的传输距离,减小了元器件的焊接点,有效地降低了故障率,在各导电图形之间可以加入屏蔽层,有效地减小信号的干扰,提高整机的可靠性。多层印制板的制作需要专业厂商。 (4)软性印制板也称为柔性印制板或挠性印制板,是采用软性基材制成的印制电路板。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可以折叠、卷缩和弯曲,常用于连接不同平面间的电路或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实际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印制扳千差万别,简单的印制板只有几个焊点或导线,一般电 子产品中焊点数为数十个到数百个,焊点数超过60D的属于复杂印制板。根据不同的标 准印制电路板有不同的分类。 1.按印制,电路的分布分类 按印制电路约分布可将印制电路板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扳3种 (1)单面板 单面板是在厚度为o.2—5mm的绝缘基板上,只有一个表面敷有铜箔,通过印制和 腐蚀的方法在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单面板制造简单,装配方便,适用于一放电路要求, 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不适用于要求高组装密度或复杂电路的场合。 (2)双面板 双面板是在厚度为o.2—5mm的绝缘基板两面均印制电路。它适用于一般要求的 电子产品,如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和仪表等。由于双面板印制电路的布线密度较单面板 高,所以能减小设备的体积。 (3)多层板 在绝缘基板上印制3层以上印制电路的印制板称为多层板。它是由几层较薄的单面 板或双面板教和而成,其厚度一般为1.2—2.5m顺。为了把夹在绝缘基板中间的电路引TI代理商 出,多层板上安装元件的孔需要金属化,即在小孔内表面涂效金属层,使之与夹在绝缘基 板中间的印制电路接通。图2—2是多层板结构示意固,多层板所用的元件多为贴片式元

件,其特点是: ·与集成电路配合使用,可使整机小型化,减少整机重量; ·提高了布线密度,缩小了元器件的间距,缩短了信号的传翰路径; ·减少了元器件焊接点,降低了故陈牢, .增设了屏蔽层,电路的信号失真减少; ·引入了接地散热层,可减少局部过热现象,提高整机工作的可靠性。。 2.按基材的性质分类 按基材的性质可将印制电路板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 (1)刚性印制板 刚性印制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用它装成的部件具有 于乎展状态。一般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都是刚性印制板。 (2)柔性印制板 柔性印制板是以软层状塑料或其他软质绝缘材料为基材而制成。它所制成的部件可 以弯曲和伸缩,在使用时可根据ATMEL代理商安装要求将其弯曲。柔性印制板一般用于特殊场合,如某 些数字万用表的显示屏是可以旋转的,其内部往往采用柔性印制板;手机的显示屏、按键 等。图2—3为手机柔性印制板,它的基材采用聚酰亚胺,并且对表面进行了防氧 化处理,

华为PCB设计规范

~~ Q/DKBA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KBA-Y004-1999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ER 1.0 0707

1999-07-30发布 1999-08-30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等标准编制而成。 本标准于1998年07 月3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CAD研究部、硬件工程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多明韩朝伦胡庆虎龚良忠张珂梅泽良本标准批准人:周代琪 0707

Q/DKBA-Y004-1999 目录 目录 1. 1 适用范围 4 2. 2 引用标准 4 3. 3 术语 4 4. 4 目的 2 .1 4.1 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 .2 4.2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2 5. 5 设计任务受理 2 .3 5.1 PCB设计申请流程 2 .4 5.2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2 6. 6 设计过程 2 .5 6.1 创建网络表 2 .6 6.2 布局 3 .7 6.3 设置布线约束条件 4 .8 6.4 布线前仿真(布局评估,待扩充)8 .9 6.5 布线8 .10 6.6 后仿真及设计优化(待补充)15 .11 6.7 工艺设计要求15 7. 7 设计评审15 .12 7.1 评审流程15 .13 7.2 自检项目15 附录1:传输线特性阻抗 附录2:PCB设计作业流程 3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DKBA-Y004-1999 印制电路板(PCB )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公司CAD 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 可能性。 [s1]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 99 印制电路板CAD 工艺设计规范 1. 术语 1..1 PCB (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 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 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 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印制电路板的焊接工艺: 1、焊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所焊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并按图纸配料,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做好装配前元器件引线成型等准备工作。 2、焊接顺序 元器件装焊顺序依次为: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其它元器件为先小后大。 3、对元器件焊接要求 1)电阻器焊接:按图将电阻器准确装人规定位置.要求标记向上,字向一致。装完同一种规格后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焊完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多余引脚齐根剪去. 2)电容器焊接:将电容器按图装人规定位置,并注意有极性电容器其“+ ”与“- ”极不能接错,电容器上的标记方向要易看可见.先装玻璃釉电容器、有机介质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 3)二极管的焊接:二极管焊接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阳极阴极的极性,不能装错;第二,型号标记要易看可见;第三,焊接立式二极管时,对最短引线焊接时间不能超过 2S 。 4)三极管焊接:注意 e、b、c 三引线位置插接正确;焊接时间尽可能短,焊接时用镊子夹住引线脚,以利散热。焊接大功率三极管时,若需加装散热片,应将接触面平整、打磨光滑后再紧固,若要求加垫绝缘薄膜时,切勿忘记加薄膜。管脚与电路板上需连接时,要用塑料导线。 5)集成电路焊接:首先按图纸要求,检查型号、引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时先焊边沿的二只引脚,以使其定位,然后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逐个焊接。对于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露在印制电路板面上多余引脚均需齐根剪去。 长沙海特电子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电子、自动化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主要经销电子器元件、接插件、散热器、电源滤波器、仪器仪表、自动控制产品、电子线材加工、电路板设计生产、电子产品焊接等,价格合理、质量可靠,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 / 1

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 2001-09-21 发布 2001-10-01实施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 Q/ZX 04.100.4 - 2001 - 2001 Q/ZX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设计标准)

Q/ZX 04.100.4 - 2001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使用说明 (1) 5 焊盘的命名方法 (1) 6 SMD元器件封装库的命名方法 (3) 6.1 SMD分立元件的命名方法 (3) 6.2 SMD IC 的命名方法 (4) 7 插装元件的命名方法 (6) 7.1 无极性轴向引脚元件的命名方法 (6) 7.2 带极性电容的命名方法 (6) 7.3 无极性圆柱形元件的命名方法 (6) 7.4 二极管的命名方法 (7) 7.5 无极性偏置形引脚分立元件的命名方法 (7) 7.6 无极性径向引脚元件的命名方法 (8) 7.7 TO类元件的命名方法 (8) 7.8 可调电位器的命名方法 (8) 7.9 插装CLCC元件的命名方法 (8) 7.10 插装DIP的命名方法 (8) 7.11 PGA的命名方法 (9) 7.12 继电器的命名方法 (9) 7.13 单排封装元件的命名方法 (9) 7.14 变压器的命名方法 (10) 7.15 电源模块的命名方法 (10) 7.16 晶体和晶振的命名方法 (10) 7.17 光器件的命名方法 (10) 8 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0) 8.1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命名方法 (10) 8.2 DIN欧式插座的命名方法 (10)

《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基本概念

《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基本概念 一、Protel 99软件概述 3、Protel99 SE的文件类型 在设计数据库中包含了全部的用户文件,文件类型以扩展名加以区分。Protel 99SE常见文件类型有: bak(自动备份文件)ddb(数据库文件)sch(原理图文件)pcb(电路板图文件)prj(项目文件) lib(元件库文件) net(网络表文件) pld(pld描述文件)txt(文本文件) rep(报告文件) ERC(电气规则测试报告文件) XLS(元件列表文件) XRF(交叉参考元件列表文件)等。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1、印制电路板设计分为三大步骤:(1)电路原理图的设计、(2)产生网络表、(3)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2、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1)新建电路原理图文件;(2)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3)设置图纸和工作环境;(4)加载元件库;(5)放置元件;(6)调整元器件布局;(7)进行布线及调整;(8)报表文件的生成;(9)文件的保存与输出。 3、在原理图中,设计管理器由Explorer(设计浏览器)和Browse Sch(元件管理器)组成。设计浏览器用来管理设计数据库文件,元件管理器用来装载/删除元件库、选取与查找元件、打开元件编辑器。 4、Protel 99SE中使用的尺寸是英制,它与公制之间的关系为:1 inch(英寸)=25.4mm,1 inch=1000 mil(毫英寸),1mm=40mil 。 5、Snap Grid 表示捕捉栅格,用于将元件、连线放置在栅格上,使图形整齐且易画图;Visible Grid表示可视栅格,屏幕显示的栅格,用以确定元件位置;Electrical Grid 表示电气栅格,用于连线。 6、Protel 99 SE提供的常用快捷键如下:PageUp:放大视图;PageDown:缩小视图;End:刷新视图;Space:被放置的对象旋转90度;Tab:在元件浮动状态时,编辑元件的属性;X:元件水平镜像翻转;Y:元件垂直镜像翻转;Esc:取消当前操作。 7、直线LINE与导线Wire 的区别是: LINE是画直线的工具,没有电气连接意义;Wire 是画导线的工具,有电气连接意义。在使用中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8、网络标号在电路原理图中具有实际的电气连接作用,只要网络标号相同的网络不管图上是否连接表示它们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9、主电路图的扩展名是:.prj,这个文件又称项目文件。 10、电路原理图元件库的扩展名是.lib;而电路原理图文件的扩展名是. sch。 11、制作新元件的一般步骤如下:(1)新建元件库;(2)设置工作参数;(3)绘制元件外形;(4)放置并编辑元件引脚;(5)编辑元件信息;(6)生成有关元件的报表;(7)元件保存。 12、PCB 电路板的概念 所谓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就是以一定尺寸的绝缘板为基材,以铜箔为导线,通过印制板上的印制导线、焊盘及金属化过孔等来实现电路元件各个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 13、单面板、双面板与多层板的区别是:单面板是一种单面敷铜,因此只能利用它敷了铜的一面设计电路导线和元件的焊接;双面板是包括 Top (顶层)和 Bottom (底层)的双面都敷有铜的电路板,双面都可以布线焊接,中间为一层绝缘层,为常用的一种电路板;如果在双面板的顶层和底层之间加上别的层,即构成了多层板。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本章主要介绍印制电路板的元件布局及布线原则;应用PROTEL设计印制电路板的基本步骤及设计示例;印制电路板的手工制作与专业制作的方法,并以实验室常用的VP?108K电路板制作系统为例,介绍了PCB的制作步骤与方法。章末附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训练。 现代印制电路板(简称PCB,以下PCB即指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大多使用电脑专业设计软件进行,PCB的制作也是通过专业制作厂家完成的。因此,大批量的PCB生产常常是用户自己设计好印制板,将文档资料交给印制板生产厂家,由其完成PCB板的制 出的印制板文档可以广泛地被各专业印制板生产厂家所接受。因此本章首先介绍使用PROTEL进行印制板设计的一般步骤,给出一个设计示例,然后简单介绍手工制作印制板的一般方法,最后介绍适合于实验室的印制电路板制作设备VP?108K。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原则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艺环节,若设计不当,会直接影响整机的电路性能,也直接影响整机的质量水平。它是电子装配人员学习电子技术和制作电子装置的基本功之一,是实践性十分强的技术工作。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的,所以必须研究电路中各元件的排列,确定它们在印制电路板上的最佳位置。在确定元件

的位置时,还应考虑各元件的尺寸、质量、物理结构、放置方式、电气连接关系、散热及抗电磁干扰的能力等因素。可先草拟几种方案,经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并按正确比例画出设计图样。画图在早期主要靠手工完成,十分繁琐,目前大多用计算机完成,但前述的设计原则既可适用于手工画图设计,也可适用于计算机设计。 对于印制电路板来说,一般情况下,总是将元件放在一面,我们把放置元件的一面称为元件面。印制板的另一面用于布置印制导线(对于双面板,元件面也要放置导线)和进行焊接,我们把布置导线的这一面叫做印制面或焊接面。如果电路较复杂,元件面和焊接面容不下所有的导线,就要做成多面板。在元件面和焊接面的中间设置层面,用于放置导线,这样的层面我们称之为内部层或中间层。中间层如果是专门用于放置电源导线的,又称做电源层或地线层。如果是用于放置传递电路信号的导线的,叫做中间信号层。多面板的元件面、焊接面要和中间层连通,靠印制电路板上的金属化孔完成,这种金属化孔叫通孔(Via)。 1. 要将一定数量的元件按原理图中的电气连接关系安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必须事先知道各元件的安装数据,以便元件布局。一般采用下述方法确定元件的安装数据。 (1)设计者提供元件正确的安装资料。 (2)若没有提供元件安装数据,应通过元件型号查手册找出元件的安装数据。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 一、目的:规范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满足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 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硬件设计人员设计印制电路板时应该遵循的工艺设计要求,适用于公司设计的所 有印制电路板。 三、特殊定义: 印制电路板(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组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组件面( Component Side ): 安装有主要器件( IC 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 Top)定义。 焊接面( 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组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 通常以底面 (Bottom)定义。 金属化孔( Plated Through Hole ):孔壁沉积有金属的孔。主要用于层间导电图形的电气连接。 非金属化孔( Unsupported hole ):没有用电镀层或其它导电材料涂覆的孔。 引线孔(组件孔):印制电路板上用来将元器件引线电气连接到印制电路板导体上的金属化孔。 通孔:金属化孔贯穿连接( Hole Through Connection )的简称。盲孔( Blind via ):多层印制电路板外层与内层层间导电图形电气连接的金属化孔。 埋孔(Buried Via): 多层印制电路板内层层间导电图形电气连接的金属化孔。 测试孔: 设计用于印制电路板及印制电路板组件电气性能测试的电气连接孔。 安装孔: 为穿过元器件的机械固定脚,固定元器件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孔,可以是金属化孔,也可 以是非金属化孔,形状因需要而定。 塞孔: 用阻焊油墨阻塞通孔。 阻焊膜( Solder Mask, Solder Resist ):用于在焊接过程中及焊接后提供介质和机械屏蔽的一种覆膜。 焊盘( Land, Pad ):用于电气连接和元器件固定或两者兼备的导电图形。 其它有关印制电路的名词述语和定义参见GB2036-80《印制电路名词述语和定义》。 组件引线(Compo nent Lead):从组件延伸出的作为机械连接或电气连接的单股或多股金属导线,或者已经成形的导线。 折弯引线( Clinched Lead ):焊接前将组件引线穿过印制板的安装孔然后弯折成形的引线。 轴向引线( Axial Lead ):沿组件轴线方向伸出的引线。 波峰焊( Wave Soldering ):印制板与连续循环的波峰状流动焊料接触的焊接过程。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本文所描述参阅背景为深圳市博敏电子PCB工艺制程、操纵能力;所描述之参数为客户PCB设计的建议值;建议PCB设计最好不要超越文件中所描述的最小值,否则无法加工或带来加工成本过高的现象。 一、前提要求 1、建议客户提供生产文件采纳GERBER File ,幸免转换资料时因客户设计不够规范或我司软件版本 的因素造成失误,从而诱发品质问题。 2、建议客户在转换Gerber File 时采纳“Gerber RS-274X”、“2:5”格式输出,以确保资料精度; 有部分客户在输出Gerber File时采纳3:5格式,此方式会造成层与层之间的重合度较差,从而阻碍PCB的层间精度; 3、假如客户有Gerber File 及PCB资料提供我司生产时,请备注以何种文件为准; 4、假如客户提供的Gerber File为转厂资料,请在邮件中给予说明,幸免我司再次对资料重新处理、 补偿,从而阻碍孔径及线宽的操纵范畴;

孔径 槽宽 (图A ) (图B ) 开口 叶片 孔到叶片 项目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 或备注(remark ) 钻孔 机械钻孔 (图A ) 最小孔径 0.2mm 要求孔径板厚比≥1:6;孔径板厚比越小对孔化质量阻碍就越大 最大孔径 6.5mm 当孔超出6.5mm 时,能够采纳扩孔或电铣完成 最小槽宽 (图B ) 金属化槽宽 ≥ 0.50mm 非金属槽宽 ≥ 0.80mm 激光钻孔 ≤0.15mm 除HDI 设计方式,一样我司不建议客户孔径<0.2mm 孔位间距 (图C ) a 、过孔孔位间距≥0.30mm b 、孔铜要求越厚,间距应越大 c 、孔间距过小容易产生破孔阻碍质量 d 、不同网络插件孔依据客户安全间距 孔到板边 (图D ) a 、孔边到板边≥0.3mm b 、小于该范畴易显现破孔现象 c 、除半孔板外 邮票孔 孔径≥0.60mm ;间距≥0.30mm 孔径公差 金属化孔 ¢0.2 ~ 0.8:±0.08mm ¢0.81 ~ ¢1.60:±0.10mm ¢1.61 ~ ¢5.00:±0.16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非金属化孔 ¢0.2 ~ 0.8:±0.06mm ¢0.81 ~ ¢1.60:±0.08mm ¢1.61 ~ ¢5.00:±0.10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沉孔 假如有需要生产沉孔,务必备注沉孔类别(圆锥、矩形)、贯穿层、沉孔深度公差等;我司依照客户要求评审能否生产、操纵; 其它注意事项 1、 当客户提供的生产资料没有钻孔文件,只有分孔图时,请确保分孔图的正确;如:孔位、孔数、孔径; 2、 建议明确孔属性,在软件中定义NPTH 及PTH 的属性,以便识别; 3、 幸免重孔的发生,专门小孔中有大孔或者同一孔径重叠之时中心位置不一致的现象; 4、 幸免槽孔或孔径标注尺寸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5、 关于槽孔需要作矩形(不接收椭圆形槽孔),请客户备注明确;在没有专门要求的前提下我司所生产之槽孔为椭圆形; 6、 关于超出上述操纵范畴或描述不清,我司会采取书面问客的,并要求客户书面回复解决方式; 内层线路 加工铜厚 1/3 oz ~ 5oz 芯板厚度 0.1mm ~ 2.0mm 隔离PAD ≥0.30mm 指负片成效的电源、地层隔离环宽,请参阅图E 隔 离 带 ≥0.254mm 散热PAD (图F ) 开口:≥0.30mm 叶片:≥0.20mm 孔到叶片:≥0.20mm PTH 环宽 (图G ) hoz :≥0.15mm 1oz :≥0.20mm 2oz :≥0.25mm 3oz :≥0.30mm 4oz :≥0.35mm 5oz :≥0.40mm VIA 环宽 (图G ) hoz :≥0.10mm 1oz :≥0.15mm 2oz :≥0.20mm 3oz :≥0.25mm 4oz :≥0.30mm 5oz :≥0.35mm 间距 间 距 (图C ) (图D ) ≥0.30mm 内层大铜皮 环宽 插件孔 或VIA 图E : 图F : 图G : 图H : 0.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