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分析

倘若给微博的传播途径画一张图,那一定是类似于蜂巢式,每一个落脚点都是一个节点,也就是信息源的接收者和发布者—而每一个节点又都有着类似金字塔式的传播渠道,然后每一个节点相互之间构成的网状结构和构成一个复杂的蜂窝状传播途径。微博客的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1)简洁—信息发布门槛极低,文本碎片化

微博文本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短小,文本多是不成系统的。每条微博限定在140个字以内,这大大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微博具有博客的自媒体属性,但与博客相比,其文本的编制和BBS、短信、QQ 上的文本编制一样简便易行。

(2)开放—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随时随地即时信息发布、转发,以及跟帖/加关注、实时搜索是微博类产品的基本功能,它兼具了博客的媒体功能、自秀功能,和即时通讯(IM)的交流功能及沟通功能,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的身份完全模糊,多向、自由、共享信息的自由度达到空前。传播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手机、IM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微博客作者不仅可以上传文字,还可以同时上传图片和视频。在微博客的“following”和“followed”,绝少有单向传播情况的,不排除某些人仅仅被关注而不关注别人;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相互“fo11ow’’的,也就是说,在这种相关关注的情况下,微博客更像是一个开放的qq群,有兴趣的都可以一起加入在对信息和获取和传播,而不需要被设置门槛,这就构成了微博传播的网状结构。

(3)高效—裂变式传播

通过“following”关注和“followed”被关注,也就是说每个微博的用户都会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源,并且根据“被关注”的数量形成或大或小的信沪息传播圈。一条信息发布后,他或她的所有“粉丝”都能同时接收到,并可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自己的所有“粉丝”同时也收到这条信息。而“粉丝”是通过“加关注/follow”建立的。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微博用户的被关注人数应该是几百这个数量级,那么被关注超过上千乃至上万就属于有一定自媒体性质的大数量级用户(twitter)上面叫明星用户,我们这里叫意见领袖)一一也就是说,被关注数量多的用户,在微博里的信息传播范围就更广;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小级别用户的威力,因为小级别用户更多的是和身边的朋友相互关注,他们之间的的传播更具影响力。以新浪微博为例,用户可以对所喜欢的用户“加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即“粉丝”。那么这个用户发布的所有信息,其“粉丝”可以随时、随地、随意接受,也不受回复与否的限制。你想看某人的留言,你“关注”他即可;别人想看你的,成为你的“粉丝”就行。你想关注一个人,不用和他商量,“加关注”就能完成,即可在第一时间了解他的动态。就媒体微博而言,你“关注”的人越多,意味着你的信息来源越丰富多元;关注你的人越多,意味着你的影响力越大。

(4)交互—信息交互快捷

除了上面所述的关注和转发功能,微博客还有“评论功能”、“回复功能”、“私信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保证。有时一条有价值的、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有趣的信息往往会被转发上千次甚至上万次。在新浪微博上,用户可以对任何用户的任何一条微博内容进行评论,就像在一条新闻后面跟帖、一个帖子后面留言一样,这个功能是新浪微博根据中国网民的习惯而特别研发的。实时搜索功能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其他微博用户在几秒前发出的信息,比传统搜索引擎如Google更有时效性、更鲜活。2009年10月26日,《生活》月刊两名记者晏礼中和摄影师彭杨军在格尔木前往昆仑山玉虚峰的途中失踪。27日晚8点,《生活》月刊在利用其新浪微博账号发出求助信息,脖友随即进行了上千次的转发。10月28下午3点24分,两名记者找到。2009年10月6日,京石高速进京方向大堵车。“脖友”杨紫陌家人被困路上。晚7点52分,她在微博上发出紧急求救,询问道路何时畅通。网友老沉8点零3分转发了这条信息,随后多人跟进转发评论提供帮助信息。8点30分,杨紫陌在微博上说,已告知家人下高速准备改乘火车。微博客在交互传播方面的优势可见一斑。

与博客一样,微博客传播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颠覆了以往传统大众媒体自上而下信息流动的本质属性,挑战了传统媒体的权力体系和话语优势。但是因为微博客本身的传播模式的新特点,微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介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传播与个性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三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微博客引发的媒体变革,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解决。微博客传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1)打破传统的话语垄断,话语权进一步趋向分散

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尼葛洛庞帝教授把权力的分散视为数字化生存四大特质之首。一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集权不断趋向分权的历史。技术是开展传播的一个技术平台,是实施传播活动的物质条件,传播活动依存于传播技术,新传播技术的“递进式演变,在逐渐地拓展着传播渠道、扩大着时空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范围,而宽阔、多元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技术正在影响着新闻事件中话语传播的价值和效果”①。微博客的出现,为每一个有意愿表达的个体提供了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表达渠道。因此,每一个代表一定利益言说表达的微博客,便可以被视作一个权力话语的中心,众多话语权力中心的崛起,形成了一幅有别于传统大众媒体话语权集中特征的分散化趋势,这种分散化的话语中心的态势,既呈现为去中心化,同时又表现出泛中心化的特征。“话语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可以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利关系,并且改变权力关系在其间得益而获得的集合性实体(阶级、集团、共同体、团体)。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实践的话语从权力关系的各种立场建立、培养、维护和改变实践的意义。”②在实践中,微博客与传统媒体正在形成一种奇妙的关系,微博客可以将众多的传统媒介表现形式整合在自身.平台上,而传统媒体的记者们也“潜伏”在微博客中,寻找和挑选消息来源,微博客传播的模式改变了信息流动的本质。

(2)改变了由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动的本质,形成自下而上的一种趋向

大众传媒一直担负着作为信息的通道将经过挑选的信息和内容传递给受众的使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受众的成熟,大众传媒开始趋向于了解其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受众需要的信息内容。尽管如此,仍不能改变其信息传播流动自上而下的本质,信息的反馈的缺乏,或者反馈的延迟,成为大众传媒最薄弱的一环。然而自微博客出现,这一环节被逐渐加强。以Twitter为例,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以下几种特性:一个是群体参与,一个是即时记录,一个是空前开放。这3个特性也决定了,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网络传播工具的出现,给网络受众提供了一个更方便简约的传播渠道。Twitter每5秒钟能支持手机短信发送的消息数量可达80条,其速度超越了当下人气最旺的任何论坛。正是凭借这个技术基础,每个用户自己也可以成为消息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客让每个网络用户都成为了“记者”。传统媒体的门槛在网络微博客面前。完全被打破了。个性化自由表达以及千变万化的受众的需求最大限度上得以满足。公共意见的形成以及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可以不再被动地依赖大众传媒议程的设置,而是通过微博客平台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自发地形成了对公共事务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共同关注事物的交流和讨论,自发形成真实的民意,经由微博客以及其他互联网方式与传统媒体一起,构成一个议程博弈的过程。这一过程,暗含着不同言说表达的利益主体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对话语资源的潜在竞争和控制的需要。最终的目的都在于通过言说和表达的行为,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以及舆论的导向。(3)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话语圈,形成现代传媒的公共服务意识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中国的媒介话语已初步形成了由原来高度集中的和唯一性的国家宣传话语逐步向开放、多元、公开的官方和民间的二元结构转型,逐步建构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话语传播资源相对制衡的媒介生态环境。以往大众传媒的受众,在传者的视角看来,是一个整体的代名词。逐渐地,受众演变和分化为具有不同特征和需求层次的群体,随之大众传媒也演变和分化成为服务于具有不同群体特征的细分的受众。但是,当受众的需求千变万化,难以捕捉其群体特征的时候,大众媒体对受众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便难以满足。Web2.0时代的核心就是将个人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并认真对待和服务,微博客恰好成为提供和使用这种服务的最佳载体。一方面,微博客可以作为个人微内容管理的有效平台,

微内容之微小,可以是任何一个上网产生的数据,微内容之个性化和个人化,可以依照个体的需求和偏好量身定制。在这样的逻辑下,任何一个有着相似喜好的个体,只有在网络空间内才能最大可能地找到

有同好的圈子。以上种种对个体的需求提供服务的可能,在以往传统的大众媒介上实现都是无法想象的。当信息需求一方同时兼有供给一方的双重角色时,其供给和需求的无限性会动态地保持微妙的平衡。(4) 交流更为便捷和迅速,符合互动性的趋势

当传统的大众媒体都在于方百计地增加其媒介本身的互动特性,以克服其单向传播和表达的不足时,微博客因其技术创新整合而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从而带来传播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微博客主页具有独特的反馈机制,关注、留言、评论和转帖功能不仅是文本的延伸,而且可以带动直接的互动,成为关系的中介。微博客的读者评论功能便于微博客了解访客对自己言论的评价和建议,被访问的微博客作者还可以循着评论人的地址进行回访,从而促成了意见的交流和互动;微博客的链接功能使微博主人可以引用他人主页上的资料和信息,标识为“关注”对象,微博客主人可以即时看到被关注人的现况,使得微博客主人与“被关注”对象进行零时差互动,其相对稳定的关系使得较为深入的对话得以发生。

“共享媒体”的诞生也标志着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形式正在从一种学术式的模式转变为一种交互式共享的讨论模式。诚然,微博客的发展并不成熟,目前就国内的现状而言,微博客只是在一些个别事件上发挥了影响力。面对传统媒介依然享有话语权优势的媒体环境,微博客只能在传统媒体的支持与配合下,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个更具有洞察力的视角在于:微博客的出现,只是为满足人们内在表达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在的技术上的限制,而当我们对微博客传播寄予构建公共话语表达平台的厚望之时,解除利益主体内在的不愿行动的心理状态则是问题的关键。

微博客在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传播效果分析

一、微博客的公共话语平台及其构建

1有关公共话语的概念

本文将在具有公共领域特征语境内的话语活动中对公共话语进行界定,其内涵包括同一话语活动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这一着眼点,是由话语活动的内涵以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特点共同决定的。因此,本文将结合微博客中完整的话语活动的内涵以及公共领域语境的特点来界定本研究公共话语的所指。任何公共空间,最终必然都诉诸于话语。话语作为discourse一词的音译,其内涵的界定因不同的语境而呈现不同的所指意义。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

在阐释公共政策言说的理论模型时,杨正群也曾提出:一个完整的话语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语义学意义上的语文本身,它由词语和句子构成:二就是言说行为,由相应的言说主体和听者共同完成。

本文以学者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的定义作为阐释微博客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基本概念之一。按照哈贝马斯的定义,媒介作为公共领域进行交流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会、形成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然后,他们既不像商人和专业人士那样处理私人事务,也不像某个合法的社会阶层的成员那样服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限制。当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一一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今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而在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定义的基础之上,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媒介社会学中心主任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更加重视公共领域理论在当代社会情境下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哈氏的公共领域概念是以如下要素为基础的:

1)公共领域需要这样一个论坛:它对尽可能众多的人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社会经验。

2)在公共领域中,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的讨论来展开交锋。这意味着,只有在公共领域首先对于一个人可能作出的各种选择方案有一种明察的情况下,“理性的”政治选择才有可能。与此同时,传媒应该提供尽可能宽广的解释框架,以便使该公民也能够知晓他没有选择的方案是什么。

3)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众领域的首要任务。

哈贝马斯也曾经对假定的理想的言说情景所应该包括四个原则进行说明:

1)任何具有言说及行动能力的人都可以参加此对话;

2)所有人都有平等权利提出任何他想讨论的问题,对别人的论点加以质疑,并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

3)每个人都必须真诚的表达自己的主张,既不可以欺骗别人,也不受外在的权利或意识形态所影响;

4)对话的进行只在意谁能提出“较好的论证”,我们理性的接受这些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而不是任何别的外在考虑。

由以上引文可见,公共领域的构建必须借助媒介这个“公共话语的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者存在这紧密的联系,公共领域需要公共话语平台这样的一个论坛,以便各方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探讨。就在这样的互动和交流基础之上,本文认为,所谓公共话语平台,即在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起到沟通和交流作用的论坛,人们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社会经验。

综上所述,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公共话语的提出,与长期以来单向的灌输式的话语模式构成了正面挑战。透过传统大众媒介表达和传播的话语,是一种单向的、强制的和垄断的话语活动。而公共话语正是与这种传统的媒介话语相对立,具有互动,沟通、开放和自由的特点,通过极大地满足人们分享话语资源这一迫切的需要而显示其独特和重要的价值。因此,公共话语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话语形态和话语活动扩张着自身的生存空间,在传统媒体依然享有强大话语优势的今天成为丰富多样性话语形式的重要补充。公共话语因其平等、开放和互动的属性,不断寻求着能承载其表达的传播平台,这种平台必须从媒介内容到媒介表现形式内在地符合构建公共话语的种种要求:即参与者身份的平等性,表达和交流的自由和开放,通过沟通和对话讨论和解决问题。我们将在后文论述,微博客作为一

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作为承载公共话语的平台,因其崭新的特点和精神气质,更符合代言公共话语平台的特质。

2公共话语的运作机制

完整的公共话语活动是一个对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讨论和参与的动态过程,并关注该过程的结果。这一活动在具有公共领域特征的语境下进行,并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或平台进行表达。因此,公共话语的形成是在社会系统内,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相应的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形成各自的话语,不同的语竞争和博弈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结果。

之所以说公共话语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因为参与公共话语讨论的各方都是各不相同的利益主体,在进行公共意见的讨论过程是基于私人利益的公共利益,这一立场决定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服务于各自的目的性动机,同时暗含着对公共话语资源的潜在竞争。这一过程受到来自公共话语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公共话语形成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要把决定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力量,或者是诸种力量的一个单一的抽象,而应该把它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诸种真正的决定因素一权力或资本的分配、社会和物质的继承、集团之间与规模大小的关系一均会设置种种限制并施加种种压力,但在这些限制里或某些限制点上,并且在这些压力下或在这些压力的支持下,都既无法全面

控制也无法全面预知复杂活动的结果。”在《公共政策言说:一个理论模型》一文中,杨正群提出了公共政策言说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意在公共政策话语分析中,讨论公共政策言说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围绕利益矛盾的言说博弈以及可能的认同失败问题,并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解,阐释公共政策话语的产生过程及其方式特征”并且“在公共政策话语分析中……执著于认同后果的建立,”其意义在于,“寻求听者对公共政策言说行为及其话语内容的利益认同,以得到听者的支持、许可或服从性行为,从而调节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关系状况。”

无论从内在的分析结构和外在的意义表达,该模型都符合本文对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过程的界定,因此,本文在分析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表现部分,参照该公共政策言说的理论模型,以该模型所提出的影响公共政策言说的相关变量为依据,在真实的公共话语形成的社会系统内来考察微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平台的传播效果,这样使得微博客在真实社会系统内传播效果的体现变得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研究价值。因此,这里暗含了一个假设,即: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下,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受到来自利益、制度、信息和资源这四方面主要变量的制度。因此,我们对于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传播效果的考察就可以相应地表述为: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下,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微博客参与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过程,受到来自利益、制度、信息和资源这四方面变量制约的影响,我们基于这些因素的影

响来分析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介表现,并用媒介表现的指标与微博客在理论上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媒体价值相比较来衡量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传播效果。

在公共政策言说行为分析中使用的变量主要有:利益、制度、信息和资源。“一般意义上,利益引导行为的目标,构成意向性的基本内容:从言说主体的个人主义角度出发,考察制约行为发生的制度因素,因此制度、信息和资源制约行为发生及其目标的现实性”。公共话语构建的结果是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的产物,是各方力量博弈形成均衡的结果,而且达到均衡的博弈的过程是长期的、间接的和多次的。本文将在第四章对此内容利用中国微博客的代表一一新浪微博为调查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市场调查报告的真实数据,分别将不同的影响因素概念化为具体的影响微博客构建公共话语的指标,以此作为一个考察依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数字来测量微博客作为一种媒介参与构建公共话语的播效果。

综上所述,公共话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以及社会和谐进步的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寻找到一种内在地符合公共话语特征的传播平台,使得公共话语平台的构建成为现实。本文认为,如果基于目前国内大众传媒的现状,那么在构建传媒公共领域的问题上,因为历史传统以及所有权和运营机制等制度性限制,使得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和报纸都面临着在构建传媒公共领域开辟公共话语平台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当互联网的兴起重新唤起了人们自由交流、平等对话的渴望之时,微博客作为一种综合了多项互联网应用的新的传播平台,秉承着自由、开放和共享的内在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的可能。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重点阐释:微博客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在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时的优越性以及微博客在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之时表现出的传播效果。

2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优越性

在前文中提出:公共话语是一个言说行动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人们对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平等交流和沟通,寻求达成一致意见进而采取行动的过程。这种话语活动需透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和表达,而这种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内在地符合公共话语的语境特征。同时这种公共话语的语境特征有公共领域的诸多优点,包括:讨论与对话是其常规的表现形式;其空间属性是公开、开放、自由和平等。

哈贝马斯在论述社会交往问题时曾经提出过理想言说情境的假设。他认为只有在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有相等的机会来选择及应用言说行动,有相等的机会来担任对话的角色,才能够排除沟通结构内外的限制。哈氏称这个要求为“一般性的对称要求”(generaSymmetryrequirement)。对于这一理想的言说情境的假设在现实中是难以企及的对话语境,然而并不因为其现实里的难以企及就因此而否定其重要的参照价值。

因此,参照理想的言说情境所提出的对称性要求,当我们在现实中能够寻找到最大程度构建理想言说语境特征的媒体语境,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而言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博客在兴起,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语境而言,微博客提供了更加接近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理想对话言说情境。具体表现为:

1)微博客较传统媒体更多地实现了利益主体对其传播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任何利益主体和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多种途径开设微博客,一旦成功开通,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移动手机终端,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和进行交流。拥有一个微博意味着拥有了一个话语表达的传播平台,在这个传播平台上,利益主体可以利用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来分享和传播各种话语内容。传播平台的所有权和使用机制决定了该平台作为一种话语工具,从根上代表谁的利益和体现谁的意志。微博具有开创性地最大限度赋予了任何一个利益主体拥有话语资源的权力。微博客作为一个传播平台,其所有权归属于其代言的利益主体,体现利益主体的利益和意志。2010年两会上,湖北代表团的记者招待会上,京华时报女记者刘杰提问邓玉娇事件,被湖北省长李鸿忠怒斥,并且李鸿忠当众抢走刘的录音笔,此事被简称为“鸿忠抢笔”事件。①这件事情在传统媒体上并未得到报道,但是凭借移动终端,在新浪微博上得到了完整的传播。

2)微博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利益主体信息和意见的真实表达

当传播平台作为一种传播工具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该平台的所有者来说,在

其所拥有的平台上主张自身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得以实现。微博客因其独特的传播模式最大限度赋予

了利益主体对其所有权,因此也为利益主体最大限度真实地表达信息和意见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我

们基于博客所有权博客所有权机制的视角得出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符合微博客作为理想言说情

境对真实性的要求,同时也是沟通和对话的基本前提。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真实的民意和真实的

公共意见。

3)微博客最大限度地赋予每一个利益主体以自由、平等表达的机会。

作为利益的主体,参加对话和讨论的意愿是自由的;作为对话和沟通的目标,在法律和道德范畴许可范围内任何公众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纳入讨论的议题中来。在微博客平台上,这一点正是其自由度的体现。哈贝马斯在构建理想言说情境时提出“自由”的重要性在于参与讨论的各方利益主体“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讨论,表达情绪和喜好,以便使各方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的意见和反对的意见,互动得到保证使得沟通便捷,共识更有可能达成”②。微博客上,每一个利益的主体有均等的机会发起任何理性的讨论,并维持讨论,直到达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可以是一致的意见或一致的行动;也可以是一种对话和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的塑造和形成,无论哪一方面,都有助于社会的公民民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2010年3月28日,一位普通的微博网友发出的爱心贩灾呼吁,最终形成了一场爱心义演活动。“贩旱2010,新浪微博网友大型贩灾义演”在众多微博网友和明星的推动下,将一场民间抗旱贩灾活动推向高潮。3个小时的义演,在演出现场就募集到现金142319.60元。这笔钱将通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送到西南遭受干旱的灾民手中。

4)微博客深刻的互动性,提供了比以往任何媒体更加迅速和便捷的交流和反馈。

微博客的传播模式体现为共享和交流信息,共同赋予信息以意义不断创造和扩散的过程。在微博上,微内容的管理、分享以及信息和意见的交流,是传者和受者的直接沟通,反馈几乎是同时的,有利于消除信息传播和扩散的不确定性。微博客主体通过微博进行交往,这使得它的传播带有某种社交的性质,其交流具有对话的色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微博客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优越性。在微博客的实践中,在主流媒体对一些社会性事件失语时刻,微博客大放异彩,彰显其独特的媒体价值;微博客的原创性内容,引导着主流媒体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哈贝马斯所描述的理想言说情境的条件在微博客平台上,有着实践的发展前景。微博客依托于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即时互动和共享的内在精神,内在地符合了构建公共话语的语境要求:公开、自由、平等、开放。因此,从媒介属性上来看,微博客具有成为承载公共话语传播平台的特点,即微博客具有参与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但是,微博客能在实际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博弈中表现出怎样的传播效果,则是一个有待于在实践中观察和分析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问题,通过以国内微博客代表一一“新浪微博”的用户使用体验,利用公共政策言说模型进行阐述。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新闻学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马庆贺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来临。微博与微信是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社交媒体,是新兴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分享与获取的平台。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后来居上,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正在全力赶超曾经异军突起的新浪微博。本文主要通过新浪微博与微信的SWOT对比分析,来研究二者经营模式的不同,探讨微信是否能在将来激烈的互联网产品竞争中取代新浪微博。 关键词新浪微博微信经营模式 一、微博概述 微博,也叫做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与分享140个字符之内的文字或者图像、链接、音频与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微博也是由国外传播到中国的舶来品。2006年,Twitter的推出红遍了世界,微博逐渐进入到中国的市场。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之后,依托新浪门户网站的大流量与其博客产品的好口碑,新浪微博成为了网民关注与讨论的焦点,2010年也被称作“微博元年”。2010年4月,腾讯微博上线,但因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高、粘性大,形成了用户规模壁垒、市场占有率高,腾讯在经过多方努力后仍未赶超新浪微博。此后,基本上没有实力相近的对手与新浪竞争,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约定俗成的“微博”产品。 二、微信概述 微信是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基于手机移动终端推出的一款即时聊

天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发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消息与好友进行聊天或者多人群聊。早在微信上市之初,其信息传递形式就不再拘泥于文字或20KB(部分压缩彩信可达50KB)以下的图片+文字形式。随着后续版本的不断更新,例如像talk box功能、“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等不断完善,不但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开创了信息无限传递的可能。随后,微信5.0版本的上线,让“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成为新的亮点,这也加速了微信打造综合性应用平台的进程,建立了自身盈利模式,填补了微信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三、微信与新浪微博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1、微信对比新浪微博的Strength (1)用户粘性与用户体验。微信是一种强关系的社交软件,偏重于关系纽带,通讯属性强。注册微信需要绑定手机号码或者QQ号码与邮箱账号等,可以导入手机通讯录与QQ好友,是一个成熟稳定联系密切的熟人交际圈。通过线下真人互动带动线上好友沟通,用户粘性大,忠诚度高,信任度强。 新浪微博则是一种弱关系社交平台,偏重内容传播,媒体属性强。注册微博较为简单,准入门槛低,平台开放,没有实名制,陌生人之间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进行人际互动。因为新浪微博传播内容的开放性,信息传播中,畅通无阻,速度快,互动性强。 作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主打点对点的语音聊天,但其传播符号也非常多样化,语音,文字,图片,视频,链接,表情等都囊括在其中。语音聊天比其他传播符号能够更加准确的传递用户的心情与态度,通过语音这个载体,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的顺畅,沟通误差较小,沟通质量得到提高与增强。通过微信传递信息的成

微博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分析

微博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分析 摘要: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发展。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微博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至此,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因此进入了微博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微博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在公共舆论方面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在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正逐渐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关键词: 正文:微博即微型博客(即时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化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打通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界限,让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MSN、QQ、skype、gtalk)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即时向外发布140字以内的文本。 2011年3月2日,新浪公布的2010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称:“新浪微博用户基础在2010年扩大了25倍多,现在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按这个数字计算,全国约至少有20%的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 微博的传播特性 1.操作简易,收发方式多样 微博注册简单,网民只需填写电子邮件地址,设置登陆密码即可成为微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微博实行低门槛制:寥寥数语、发发感慨、情绪宣泄、灵感突现即使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用户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上。简单的记录方式降低了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原创性强,叙事风格独特 微博的简易操作和低门槛进入制,吸引了众多的草根民众。简易的信息操作机制和随性的记录方式,催生了用户的个人表达欲。个体化、私语话的叙事风格在微博中较为凸显,大量原创性的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一些源于普通民众的语句经过微博的传播后,被网民称为“经典”,丰富了百姓生活。如“经典语录”告诉我们:“人生朋友分三种:一辈子的、一杯子的、一被子的。得意时,朋友们认识了你;落难时,你重新认识了朋友。”“当全世界都要我放弃的时候,我还是期待有人轻语一声:“再试一次。” 3.即时传播,占据信息发布制高点 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都由Twitter首发。在国内,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当天下午2点35分33秒Twitter上出现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社、路透社等的通讯社电稿都要快; 2011年高铁事件“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

微博与博客的区别以及如何进行微博营销

微博与博客的区别以及微博如何进行营销 微博与博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载体,但是之间又有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资料的调查,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第一:定义之别。博客是一种由个人进行管理,不定期的发表文章比方作者自己的观点、情绪、动态、对某些事件看法的平台。同时,博客又被称为网络日志,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第二形式之别。有人说微博就是微博客浓缩后的精华部分,但它们在形式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一:字数限制之微 微博的字数是严格的控制在140子字眼在内的,素以短小精悍酌称。微博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成为一句话博客之精,它的短小、精炼大大提高了它的有效传播的速度,及发布的速度。而博客大多数是个人的感想、事物的评价或是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些事情的感想。它没有字数的限制,一篇完整的描述才能成为一篇博客。 二:手机化的应用范围 没有内容容量大的限制,加上手机的普遍普及性广阔,微博能够通过手机迅速发布,并且可以随地随时的看到社会事件、新闻的动态,使得微博不受地域、平台的限制。但是博客因为发布工具上的限制,不能够像微博一样随时随地的发布。 三:内容之别 微博简洁的形式使其内容也相对来说较为简洁化,不可能像博客那样的长篇大论。在字数等硬性的条件之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微博体,这种方式使传播的语言变得更加的精炼,也更进一步考验那些像吸引人眼球的博主们的文字功底。因为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精辟、独特的语言文字功底才够精彩。微博就像一场脱口秀,需要的

微博传播特点

微博的特点分析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 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是一种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传播速度甚至比媒体还要快。这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你的微博客发布消息。微博客的另一个特点是“微”,通常消息的发布是片段式的,像Twitter这样的微博客平台,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而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这样,就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也没有博客的要求那么高,只需要反映自己的心情,不需要长篇大论,更新起来也方便,与博客相比,字数也有所限制;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信息。 微博除了集成化和开放化2大特点外,还具有便捷性,原创性和背对脸3种重要的特点。便捷性即指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种简单便捷的方式,让人群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网络。 原创性即微博网站利用现在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背对脸,其实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事例来分析微博的特点。 新浪网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微博的网站,在2009年8月份率先推出新浪微博后,腾讯、搜狐、人民网、网易等都跟进推出了微博。微博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专业媒体,个人可以成为信息发布传播的主角。早在博客时代,一些博主就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独立发布一些社会热点和重要信息。但是,就时效性和影响力来讲,还是落后于更加先进的微博客。微博在简短的140字容量内,逐渐形成一种“新新闻文体”。如果说论坛发帖回复有纵向特征,那么微博就呈现一种横向特征,更能体现一种新闻“转”和“传”的特点。微博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和转发,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了个性化、生活化、零碎、全景的特点,新闻进入微博渠道后,新闻语言显得原汁原味,更贴近了社会实际生活,更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新浪网的微博上,草根与明星间的交流和关注情况,充分的体现了微博的开放化和集

传播学案例

一、佩恩基金研究 ——20世纪20年代“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大型调查研究 1928年,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一个私人慈善基金会——佩恩基金会答应提供经济援助。研究进行了3年,从1929年一直到1932年,其结果分为10卷,于30年代初出版。 一种媒体与一部分特殊受众间关系的调查,有12个以上的主要调查同时进行,每一个都是较大规模的调查,而且每一部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调查目的。 调查策略:精心设计的控制手段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内容分析、调查、实地实验和布鲁默的个人自传法。 从调查对象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类: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和构成;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一共对几种主要效果进行了研究,即电影对信息获取、态度改变、感情刺激、健康损害程度、道德水平的侵蚀程度以及对行为的影响: 1.观众和影片内容:在1929和1930年间,每个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一次电影。 2.信息的获取:即使8岁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事实性材料的记忆超乎寻常得高) 3.态度的改变:一些电影确实改变了儿童的态度,年纪越小效果越明显;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问题并且观点相同的电影比只看1部电影效果要明显;由电影引起的态度改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4.情感的刺激:成人已经学会了对电影离奇的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5.对健康的损害: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这一后果可能会对健康和正常的成长产生负作用。 6.对道德水平的侵蚀: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的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与所有实验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 7.行为的影响:电影迷和不常看电影的孩子相比,老师对他们的行为评价更低;电影的内容确实会对儿童的生活和某些活动如游戏、穿着方式、发型和沟通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电影还会产生大量的白日梦和幻想;电影确实对调查所研究的那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着直接的作用。 佩恩基金的调查成为使媒介调查领域科学化的先驱,它预言了后来的研究才提出的意义理论、模型理论,并且还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中的课题,如态度转变、休眠效应、使用与满足、内容分析、模仿的影响和现实的社会性建构。他们把定量分析、实验和调查的方法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仍然使用了更多的定性分析方法。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对部分批判宣传的传播学者所使用的旧式修辞的研究模式进行了改进。从这些方面来看,佩恩基金调查仍然是使大众传播成为一个科学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二、火星人入侵:广播使美国陷入恐慌 1938年10月30日 普林斯顿大学的广播研究室(the Office of Radio Research of Princeton University)对恐慌事件进行了跟踪调查,采用个人访谈、科学调查、对报纸的叙事分析和对邮件的分析等多重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的报告名为《火星人入侵》(Invation from Mars),由哈德利·坎垂尔(Hadley Cantril)执笔。

浅谈微博传播的八大特性

浅谈微博传播的八大特性 微博仅用数年时间就实现了传统媒体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用户积累。微博兼具媒体与社交功能,集合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即时通信工具等四大产品的优点。它将播客、博客、社交网站整合为一体,并能够与手机终端以及诸多即时通信工具无障碍对接。微博表现了不同于其他媒体的鲜明的传播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融合性。微博是媒体融合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不仅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传播符号,而且打通了传播渠道的融合之路——手机、计算机都成了微博信息传递的工具,电信和互联网在微博业务上实现了互通。 草根性。Twitter创始人之一伊万·威廉姆斯认为,Twitter为世界带来了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即使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微博实现了草根阶层拥有自己的媒体和像专业媒体人员一样发言的愿望。 便利性。首先是技术门槛低。不仅字数简短,文字表达随意,而且注册简单,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通过个人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其次是微博设计界面友好,实现了多种传播终端和发布方式的创新整合。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W AP等多种手段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微博信息真正实现了“4A”发布,即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的便捷特性。 及时性。特别是在各种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及时性表现都出类拔萃。微博不仅在第一时间向网友发布了很多第一手信息,甚至成了一些专业记者发现新闻报道素材的信息源。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都由Twitter首发。在国内,2008年汶川地震后,Twitter上出现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比彭博社、路透社等的通讯社电稿都要快。拉登之死的消息,也是由美国前防长的助理Urbahn 用手机抢先通过微博发布的,这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电视讲话早了12个小时。 独特的互动性。微博提供了关注(收听)、转发、评论、回复、私信、对话、邮件分享等互动功能,用户可以用文字,也可以通过“表情”,还可以通过不着一字的“@”的提醒和转发来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 微博不仅互动性强,而且互动方式独特。有人将微博的互动方式总结为“背对脸”的“创新交互方式”,“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这种互动方式总体上带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非强制性,同时也因为粉丝或听众的逐级转发而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多样性。 碎片化。随意化、情绪化的表达使微博内容呈现出很强的碎片性。据调查,在Twitter 上有40.55%的内容属于“我在吃三明治”之类的无意义的嘀咕。关于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Twitter传播内容的80%以上。

信息管理:社交网络与博客、微博的异同

一、与博客相比,微博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的特点在哪里?本次实验中的三个微博平台在功能应用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一)微博的特点 1、博客一般是个人的心情感想,对时事的评价,或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等,没有字数限制,一般成篇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博文。相对博客而言,微博的最重要特性即在“微”,也即小。微博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一种语言精练化之后的总结。短小、精炼是微博的主要特征。微博这个特性大大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2、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没有内容的限制,加上使用上的低门槛、界面操作的傻瓜化,使发布微博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同时,接入口众多,用户发表微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作为移动设备的手机成了微博发布的最便利工具。而发布工具上的限制,使博客不能像微博那样随时随地甚至随心所欲地发布。 3、微博关联其他网站,信息发布更为省时省力。例如新浪微博内置了与博客的同步功能,支持诸多知BSP,当关联博客发表新日志时,将会自动发表一条微博,这种功能对于资深博主自然是非常实用的,而且也起到了告知作用。有了微博的提示,只要关注的博主一发布新消息,用户就可以轻松得知。 4、微博支持多媒体内容引进。各大微博支持图片微博,又联合各大视频网站发布视频微博,还推出了全新的音乐微博。多媒体形式的存在,极大地满足了博友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的需求,同时更有利于各种资源在网络上的传播。 5、微博的内容更加简介。在字数等硬性条件的限制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微博体”,这种方式使传播的语言变得精练,也更考验一部分想要吸引网友眼球的博主的文字功底。如果说微博类似于一种“脱口秀”,那么博客就好比是比较有深度的新闻评论、调查节目。对于很多没有足够时间的人,或者对于那些想表达自己的感想但是文字功夫不高的人来说,微博成为更好的选择。 (二)三个微博平台的异同 1、新浪微博: (1)新浪的微薄主要有着前身培养博客写主,所以这次转身推向微博更有功底的推动进连环环节。(2)粉丝互动环节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主要是主体集中化,并且可让网友以图片的形式交流以外。(3)由于新浪前身的明星、名人博客资源也给微博带来不少争取粉丝互动互进的环节,同时扮演着媒体的角色。(4)认证过关虽然比腾讯的松动,但是松动也松动的好处,促进了粉丝与粉丝之间的真实感,同时也给微博一种虚荣鼓励。(5)新浪微博的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人内传播案例分析 ------以王若云的博客为例 实习小结——王若云(2013-04-01 15:27:32) 我跟同学们说,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央视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作文题目为《十年后的我》,那时候,我郑重其事地写下希望在央视做个女主播。后来阴差阳错地学了新闻专业,我知道距离我的“央视梦”近了一步。如今,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我走进了CCTV大楼,虽然过程历经很多波折。 我在央视新闻频道经济新闻部财经组实习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帮老师剪片子,这一切好像都是“偷”着学来的。因为新闻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老师从策划选题、出稿子、找素材到出片子都顶着巨大压力,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两个小时,老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敏锐的判断力尽快完成片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循循善诱,你看会了就算是学到手了,不忙的时候,自己在机器上琢磨。老师忙得手忙脚乱的时候,会突然让你把带子上载,把同期听了,把字幕上了,把画面铺好,去配好音。初来乍到的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候拼的就是学习能力。大学四年,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学会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一种以最快速度接受新信息和新技能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老师的片子要求在两点时段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一点五十的时候还有两条没有弄好。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来不及。只见老师还是沉着冷静地编辑着片子,一丝不苟。直到片子顺利播出,老师才松下一口气对我们说,做电视,考验的就是心理承受力。不论时间多么紧迫,也要认认真真按步骤完成。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在央视,出错不仅意味着工作能力出现问题,更会让同事对自己失去信任。 每天来回车程大约要四个小时,但是一起在财经组实习的三个人每天都相互鼓励,互相信赖,和一起实习的其他同学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我相信这个夏天,一定很不一样。 王若云 2013/4/1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出于人的自我需要,也是出于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及时对周围变化了的环境做出适应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它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一切发生于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我们知道,人内传播并不是纯粹生理性的活动,人内的信息处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心理特

微博和微信的优劣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3210122.html, 微博和微信的优劣比较 作者:苏茜茜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0期 【摘要】短短几年间,微博用它强大的吸引力,席卷着每一个乐于参与分享传播的人, 而微信用户也不断壮大。本文从拍客角度入手,分析拍客利用微博和微信举报地铁乞讨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探讨拍客在两个不同平台上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字】拍客微博微信 2010年微博的走红让大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微博自媒体以其自主性和交互性得到越 来越多人的青睐。也正是这种自主性和交互性使得微博成为拍客们的一个重要发布渠道,很多拍客的作品上过热门微博,成为热门话题。每个拍客关注的偏好不同,所以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关注和互动。 微信作为新兴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开启了朋友圈功能以及公共账号等服务,使得拍客们开始注意到微信,并且微信的这种及时反馈性的好处开始显现。 2013年6月8日,微博用户@轨交幺幺零发布微博内容为两名网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微信和微博)举报车厢内乞讨,前者通过微信提供实时信息,并一路协助民警快速查获乞讨人员,而后者在微博的发帖却迟迟得不到民警的反应,最后@于建嵘转发并且写道“上海的警察睡觉了,上海的民政部门睡觉去了。” 在这次事件中,微信拍客得到了快速的响应并且抓到了乞讨人员,一直被大家众星捧月的微博拍客却没有发挥期待中的效果。之前微博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响应,但是经历过这次事件后,微博拍客们应该思考,微博并不是万能的,目光更开阔一些,去寻找更多的途径。 本文从这次事件入手,来对比研究拍客在微博和微信这两个不同平台上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一、微博与微信的功能对比 1、反馈有效性 拍客在微博平台上发布照片配上文字,受众对于照片的反馈往往没有那么及时,因为微博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是获取信息的一个平台。促进微博用户评论并转发微博的首要因素是利己因素,也就是满足自身好奇心和社交需要①,所以无法很快的形成一个关注点。加上现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微博管理还不够完善,所以并不能保证这条消息不被淹没在一堆@和评论里面。

浅析博客、微博客、轻博客三者的关系

浅析博客、微博客、轻博客三者的关系 今天下午参加了网易科技的五道口沙龙,讨论的是关于博客的话题:现场的状况是博客敬陪末座,微博客很火热,而轻博客则备受关注。把自己关于这三者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首先,博客、微博客、轻博客解决的都是大家在互联网发声的需求,以前在WEB 1.0时代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内容,最大的互动也不过只是进行评论与评分,用户除了流量之外的价值是被轻视的。博客让普通网民有了可以发表言论的地方,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的内容创造中,这创造了一种新的潮流甚至传统媒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引用博客的内容。 微博客、轻博客与传统博客的最大区别就是融入了社交性,有了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流,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碎片时间利用的改善,提供给用户更高的内容宽容度。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主从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独立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只要我愿意还可以创造出重博客、重重博客,当然前提是产品能够获得用户的喜爱,微博客、轻博客借着博客这个名号更多是让普罗大众更容易理解,毕竟博客是一个已经完全普及的概念。 博客的优势是逻辑性与条理性,大多数的博客都是图文并茂文字居多,一篇日志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写作,与此相对应的每天还需要一个小时去做足够量的阅读,博客日志是一种经过反复整理过后的思想结晶。这与传统写作创作是一脉相承的,部分博客作者弄个记者证就是一个好记者,博客也仍然是现阶段唯一最具备自媒体属性的存在,轻博客与微博客在降低创作门槛的时候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整个劳动过程的品质,博客作者拥有对特定领域持续有效的关注。 博客从未衰败,博客的疯狂时代是由资本、媒体共同完成的造神运动,吸引了大量本来不应该写博客的人加入,回过头来看博客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新反向,但是这个方向的潜力被一些因素无限放大了。现在的结果,只不过是泡沫破灭之后的合理情况,那些冲着热潮而来的BSP、通用博客程序都死了,不断有新的人开始写博客,也不断有人选择了放弃,整个生态里面都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全民写博客本来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泡沫破灭之后把衰败的帽子戴在博客的头上是不合理的。(文/XJP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微博客和博客没有半毛钱关系,本身只是一个可以自定义的社会化消息收发器,服务商已经帮你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你可以在140字以内随意挥洒,而写传统的博客你可能140字根本没脸见人。这降低了用户制造内容的成本,你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互联网发声,或者与大家进行互动,微博的社交性质其实大过内容。国内微博客的危险之处在于,服务商使用太多的运营手段来

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出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者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万瑞数据)

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
缔元信(万瑞数据) 2010-8

目录
项目背景和目的 数据来源 主要研究结论 报告正文 第一部分 微博的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 微博的媒体特征分析 第三部分 微博用户群分析 第四部分 微博影响力分析 第五部分 微博发展的影响因素
缔造元始信用 挖掘数据价值 https://www.360docs.net/doc/d63210122.html,
第 2页

项目背景和目的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 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 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 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 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 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搜狐、网易、腾讯、凤凰、 和讯、搜房等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等均开始推出微博产品。 尽管只有短短一年的发展期,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对网民上网行为的 影响,以及对互联网应用格局所造成的越来越明显的冲击已不容忽视。网民为什 么热衷于微博?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的传播价值何在?微博的进一步发展受哪 些因素影响? 在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的指导下, 缔元信(万瑞数据)与网易、新浪、搜狐、 和讯、搜房等10多家媒体合作,通过在线调查,了解网民对微博的认知程度、使 用行为及偏好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成果旨在为行业各界提供可具参考价值的信息, 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数据来源:
调查方法:在线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4日-2010年8月2日 调查范围:在线调查全面覆盖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和讯、MSN、搜 房、千龙网、中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 问卷数量:有效问卷2,043份。 有效问卷用户地域分布:含香港、台湾在内的33个省市自治区,353个地市。
缔造元始信用 挖掘数据价值 https://www.360docs.net/doc/d63210122.html, 第 3页

微博营销有哪些特点呢

微博营销有哪些特点呢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微博营销有哪些特点呢? 立体化: 微博营销可以借助先进多媒体技术手段,从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现形式对产品进行描述,从而使潜在消费者更形象直接的接受信息。 高速度: 微博最显着特征之一就是其传播迅速。一条关注度较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及与之关联的手机WAP平台上发出后短时间内互动性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达到短时间内最多的目击人数。 便捷性: 微博营销优于传统的广告行业,发布信息的主体无须经过繁复的行政审批,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广泛性: 通过粉丝关注的形式进行病毒式的传播,影响面非常广泛,同时,名人效应能够使事件的传播量呈几何级放大。 微博营销前景 ?微博将是有效的网络营销工具,微博的运营商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策划,以企业微博、代言人微博、用户微博为载体,针对新产品、新品牌等进行主动的网络营销 ?微博将是植入式广告的最好载体之一。微博营销可以在趣味话题、图片和视频中植入广告 ?微博是一种按照读者喜好定制的活媒体,将是企业和媒体人十分热衷使用的客户满意度测试工具。往往能在微博中热议的话题,就能够马上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 ?微博也是重要事件的最好的新闻发布现场。

微博的营销价值 ?微博给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提供了一个信息快速发布、传递的渠道。 ?建立一个微博平台上的事件营销环境,能够快速吸引关注。这对于企业的公共关系维护、话题营销开展,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品牌营销的有力武器。每一个微博后面,都是一个消费者,一个用户。越是只言片语,越是最真实的用户体验。 品牌微博营销核心正是粉丝,而粉丝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 问题1:如何找到粉丝? 微博外的推广作用明显,可以对目标受众进行广而告之或精准营销。但需要考虑如何切入,单纯靠一条链接让新用户注册微博再关注品牌? 微博内的粉丝转化目前无法量化效果,理想状态是通过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建立影响力,吸引品牌忠实用户的追随 问题2:怎样建立沟通? 和粉丝互动——需要精细化的运营,策划精彩的互动,保持较高的关注 和粉丝共鸣——发布的微博文案编辑需要细致推敲,发布时间需要靠经验摸索 鼓励粉丝进行内容原创,并自发的进行二次传播 需要有价值的新鲜话题,如实用信息、一件拿货、服装新品上市、折扣…… 诚意带来人气: 专人维护将品牌具象成有血有肉的账号形象,也只有专人维护能完成 1、实时与网友互动转发 2、保障网民评论的响应时间

微博营销与博客营销优缺点对比分析

微博营销与博客营销优缺点对比分析 博客营销是指在网站设立的博客,进行用户注册,然后发表宣传型与广告型文章,介绍企业情况与产品、服务情况而引起上网的读者注意的,与潜在顾客进行网络沟通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博客营销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革命,是颠覆传统营销与广告的新生力量。中国有几亿的网民,也就是说这个上网的群体比看电视、听广播的人还要多得多。而这庞大的网络社区民众们,也购成了消费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主体。几亿的网民,如果每人平均消费一百块钱,那么这个消费市场就相当于几百亿元、甚至于几千亿元的消费实力。而这些网络民众群体的潜在购买力,更是不可小觑。因此,千万不要轻视网络民众的经济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众的消费观念进步,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庞大,而且是联结全球性的,自然而然这是未来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可以说,这个市场是企业吃不完、吞不尽的一块蛋糕。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电视、报纸、广播、户外广告之外等,通过网络广告,还有博客营销的方式,进行产品推销,树立正面形象,提升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与网络潜在的顾客们建立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从而赢得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率。 博客营销是全新的营销方式,将引领消费潮流与风尚。博客营销的优点很多:一是通过简明扼要的标题,让上网的潜在顾客,只要打开网页,就看到这个标题。在顾客们的潜意识中形成熟悉度,当顾客们有消费需求,就会购买他们所熟知的产品。一般网站每天上网的网民都有几万到几十万。有知名度的网站每天都有几百万,甚至于几千万潜在顾客上网浏览信息。这个顾客群体数量是其它传统媒体很难超过的。电视媒体都望尘莫及。所以,博客营销的文章标题非常重要,这涉及到广告的覆盖率与顾客响应度。一篇好的博客文章的标题就像是广告词一样,每天都在向几百万、几千万的潜在顾客们进行宣传与灌输式的广告影响。博客营销的文章标题是第一次广告;二是博客营销的文章内容。当潜在顾客们看到有吸引力的标题后,就会打开网页,浏览博客文章,如果博客文章比较精辟、详细、通俗易懂,那么文章的观点会影响潜在顾客的观点、判断力,甚至于引起共鸣。这样企业通过博客文章广告,而吸引与留住了顾客。既引发了顾客们的需求,也增强了顾客的忠诚度。博客文章内容,是第二次广告;三是潜在顾客受到文章观点的影响后,会跟家人、朋友、合作伙伴等谈论沟通,会潜移默化地介绍影响他的企业,这是第三次广告。我们又称之为口碑营销。所以说,博客营销的文章为企业打了三次广告。而且广告成本比其它媒体成本要低得多。不但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销售量与利润率;四是博客营销的文章由经济管理类的知名学者为企业广告的撰稿人,等于是名人为其企业作广告宣传。因有名人效应的影响在里面,其公信度与影响力是较深远地,会让一种信任与信赖油然而生,会使顾客们深信不疑,从而支持其企业与产品。全面影响潜在顾客们的购买决策与需求、动机,使其顾客群体成为忠诚的企业产品消费者。可见知识名人与学术名人效应的厉害。这比电视里用影视歌星作广告,成本要低廉得多,影响力要强劲得多;五是博客营销可用文字、图片、视频来为企业作广告。不但内容精彩绝伦,而且形象生动,其近距离的沟通,让潜在顾客更加喜爱与欢迎,增加了亲密感与亲近感;六是博客营销是一种大众化的营销方式,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加响应人民的需要与需求。博客营销使消费者与企业构架起友谊与合作的桥梁,让企业更多赢利,更加成功。 微博营销是博客营销的浓缩版与微型版。相当于是母子关系,博客营销是母亲,微博营销是儿子。微博营销现在好像是一种时尚一样,有很多人吹捧。好像微博是个什么了不起的玩意似的,有欺名盗世之嫌。好像不搞微博就不时尚,就不识时务一样。时尚的东西,像一阵风吹过一样,风一过,又恢复原样了。我们还记不记得呼啦圈热?那时,不玩呼啦圈就好像身体会不健康一样。现在,还有几人玩呼啦圈?所以,时尚追风的东西容易过时。微博营销作为博客营销所衍生的营销模式,有其优点,更有其缺陷。优点是微博营销也有博客营销所包含的优点。缺陷在于:一是文字过于精简,不能完整地表述其所要宣传的事迹与内容、观点。由于无法详尽地说明问题,容易断章取义,让潜在顾客误会其企业的真实意图与表述;二是查找微博内容比较困难。我曾经试过微博,但是由于发表微博的人过于海量,根本就很难找到自己写的微博,有时花近几个小时,也找不到自己所写所发表的微博在哪儿。真实的微博营销根本就不能吸引几百万与几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大众传媒分析案例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 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弱。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 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该概念强调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 “代群研究”:代群研究又成为同期群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特定人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信度”:在测量过程中,信度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效度”:在具体研究中,效度指的是一个经验测量是否反映了被测量概念的真实含义,即研究者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测量结果。 “议程设置功能”: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沉默的螺旋”: “培养理论”:也称培养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电视暴力内容的研究,对电视暴力进行内容分析以外,还测量电视对受众态度的影响,最终创建了“培养理论”。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 “施拉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

微博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传播特征分析

xx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此处录入论文题目)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方向) 年级:2013届 完成日期:2013年X月X日 指导教师:XXX (只写教师姓名即可,无须写职称)

摘要 网络微博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对网民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新闻事件中,微博优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性让微博成为网民了解事件、参与事件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对新闻事件传播的内容和传播方式等也在不断的更新,并且在提升网络媒介市场化竞争优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网络微博对突发事件独特的传播特色。新浪、腾讯等微博对事故的报道成为网民了解事件的重要渠道,微博的传播特征获得了社会的肯定。 【关键词】微博;重大新闻事件;辟谣;独家发布

Analysis of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b in major news events Abstract Network webblog content and form of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users formed a certain appeal, especially in some unexpected news events, webblog is better than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media webblog to become Internet users about the incid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ent to exchange viewsan important chann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webblog news events spread of content and modes of transmission are constantly updated,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upgrading the network media market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ing a network webblog emergencies uniqu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July 23, 2011, Wenzhou, Zhejiang Ningbo isotherm motor car rear-end events, particularly major traffic accident caused by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has aroused strong hot, Sina, Tencent and other microblog Internet users understand the events of the accident report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log social affirmation. Key Words;Microblog; major news events; rumor; exclusive rele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