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自学考试大纲

种子学自学考试大纲
种子学自学考试大纲

种子学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种子学课程代码:0267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种子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它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该课程主要介绍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应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基础和种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以及种子休眠、发芽、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受生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应用技术包括种子鉴定、质量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加工处理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自学该课程的总体要求是了解农作物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特点;认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一般原理和规程要求;熟悉种子生产、贮藏、加工、处理和检验管理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拟定种子的贮藏、加工和管理中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提出生产加工中控制和提高作物种子质量的途径。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种子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独立科学体系,如植物学(包括形态、解剖、分类等)、化学(主要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以及遗传学、种子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是种子学的基础。因此,为了很好理解和掌握种子学课程的内容,必须首先自学掌握各门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种子学的理论知识又是许多其他学科或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理工艺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自学,了解种子学的主要内容以及种子工作的发展。了解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掌握并理解农作物种子的概念及其涵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农作物种子的概念及其涵义。

识记:农作物种子的概念。

理解:播种材料的类别及代表作物,种子遗传特性。

应用:种子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二)次重点:种子工作的内容和发展。

识记:当前我国种子生产及其管理环节中的要求。

理解: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种子学的内容与种子产业化的发展。

(三)一般: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识记: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

理解: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概念,意义。

应用:种子学在种子工程上的应用。

第二章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成和发育,了解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化学含量的组

成以及环境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并应用其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鉴定农作物品种。掌握种子安全水分的概念及其与平衡水分的关系。同时通过自学,要进一步掌握种子休眠与生活力的关系,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一般措施。同时,还应了解种子休眠的含义;理解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以及种子休眠性状的遗传和控制机理;掌握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调控的常用技术。同时要了解种子寿命的含义和类型;理解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生命力丧失的原因;了解种子寿命的预测方法。掌握种子发芽的概念,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生态条件(特别是水分)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种子萌发的含义及种子萌发的全过程;了解休眠与萌发的关系和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萌发要求的基本条件。掌握种子生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贮藏环境中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及正常型种子与顽拗型种子的区别。掌握种子活力、生活力、发芽力和生命力的差异及种子活力测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种子的主要形态构造和类型;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特点;临界水分、平衡水分,安全水分的概念;影响种子平衡水分的因素;种子休眠的类型和主要原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顽拗型”种子的寿命与贮藏;种子萌发过程,发芽的概念,子叶出土型和子叶留土型幼苗;吸胀损失,吸胀冷害,发芽温度的三基点,种子萌发要求的条件;种子活力的概念和意义及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识记:;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种子成熟的阶段和特征,种子的一般形态构造;根据胚乳、子叶有无分类作物的种子;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水分的两种状态;临界水分、平衡水分,安全水分的含义;休眠、原生休眠、次生休眠、强迫休眠、静止种子的含义。休眠期;硬实的含义,常见硬实作物。几种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平均寿命、农业种子寿命的含义,种子生活力与种子寿命;顽拗型种子;种子萌发,吸胀,萌动,发芽的概念;吸胀损失,吸胀冷害,发芽的三基点温度;种子活力,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的含义;幼苗生长评定,老化试验,四唑(TTC)法。

理解:;几种主要作物种子形成和发育及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种胚是植株的雏形;种子各部分与花器构造对应的关系;水稻、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影响种子平衡水分的因素;临界水分、平衡水分,安全水分之间的关系;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机理;硬实与种皮透性关系;种子休眠控制的意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破除休眠的原因。种子寿命差异性的原因,常见的几种农作物的寿命类型;产生顽拗型种子的植物种类,以及顽拗型种子贮藏;种子发芽过程与水分吸收的关系;子叶出土型和子叶留土型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光照等生态条件;种子活力、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三者间的关系。在种子劣变过程中种子发芽力与活力的关系;各种活力测定方法的原理和结果鉴定标准;

应用:根据种子水分含量高低,提出种子安全贮藏的措施;硬实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利用种子休眠特性贮藏种子;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方法控制农作物种子休眠期长短;根据子叶出土型和留土型的萌发特点,确定种子播种方式;用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鉴定种子质量。

(二)次重点: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种子休眠的遗传和控制机理;种子寿命的影响因素;种子生活力丧失的原因;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代谢特点;种子活力的生产意义;

识记:;作物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粉质种子,油质种子,蛋白质种子的定义;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种子毒物和特殊化学成分的种类;Harrington经验法则;种子劣变;种子萌发的物质效率。

理解:不同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同一作物种子化学成分在种子中的不同分布;种子休眠的不同机理,种子休眠的遗传控制;延长种子休眠期,缩短和解除种子休眠期的原理及方法;种子特性对种子寿命的影响;种子水分与种子寿命的关系;贮藏温度对种子寿命的影响以及其他贮藏环境因素对种子寿命的影响。比较Harrington与Roberts公式的异同。种子生活力丧失的过程以及影响种子生活力丧失的外因

和内因;种子萌发中的物质代谢途径;不同作物种子物质效率的比较;种子活力与出苗整齐度的关系;种子活力与早播的关系;种子活力与节约播种费用的关系;种子活力对产量的影响;种子活力与贮藏性能的关系;

应用:根据种子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种子的分类。

(三)一般:影响种子营养成分的因素;陈种子的利用;种子寿命的预测;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种子技术的创新发展。

识记:直、支链淀粉特点,酸价、碘价、酸败的含义;简单蛋白质分类;陈种子;种子新陈度、饱满度的含义;种子引发,超干种子贮藏,种子超低温贮藏。

理解: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可以利用某些作物陈种子的要求和原因;Roberts和Ellis对种子寿命的推导公式及其公式所表达的含义;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关系,影响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遗传基础、发育条件、种子贮藏和播种前对种子处理与种子活力水平的关系。种子引发的生物学意义;种子引发方法及技术。

应用: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条件,推测种子营养成分的高低;对种子寿命的预测应用;用各种处理措施提高种子活力。

第三章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种子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制种技术和现代化的种子生产技术。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应用各类作物的先进繁殖技术,讨论高产、高效、生产出优良品种的优质的种子或种苗的生产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生产原理和生态条件,种子级别的分类;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识记:育种家种子,原种,良种;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三系,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品种退化,

理解:种子生产的意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和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的条件要求。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大豆品种混杂退化及其防杂保纯技术;玉米自交系的繁殖和防杂保纯;

应用:常规水稻种子生产,三系杂交制种技术,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杂交油菜种子的生产技术,杂交棉花制种技术,

(二)次重点: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薯类种薯和蔬菜种子的生产技术。

识记:种子繁殖和生产的概念、任务,品种的经济类别特性。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纯系学说,杂种优势,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系种子,

理解: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概念、意义、技术操作要点和品种推广制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作用和任务;纯系学说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杂种优势理论和利用;无性繁殖作物的遗传特点,应用:杂交制种技术在生产上的利用。

(三)一般:作物的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特点,牧草和草坪种子生产技术。

识记:有性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方式,牧草,牧草种子的特点,

理解: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营养体、无融合生殖繁殖方式和遗传特点。

应用:牧草种子生产的农业技术。

第四章种子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种子加工的原理、技术和一般程序,了解种子清选分级和干燥,了解包装的作用和要求。重点了解种子处理的作用,种子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特别是种子包衣的作用和方法。由于种子加工处理是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建议适当了解这方面的一些发展趋势和动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清洗、精选原理和技术;种子干燥的原理和方法;种子处理和包衣技术。

识记:种子清洗、精选内容;种子干燥,干燥的方式;广义、狭义的种子处理,包衣、丸化,种子剂,渗透调节种子处理的几种新技术。

理解:种子的清选、精选原理、方法,种子清选分级的原理。种子干燥的原理,自然干燥、机械通风干燥、加热干燥、干燥剂干燥、冷冻干燥,常用干燥剂的特性。种子处理的发展,种子处理的内容以及作用;了解种子包衣的作用,丸化和包衣处理的异同点,渗透调节处理,水合处理与湿干交替处理的基本原理。

应用:根据种子不同特点(如大小、色泽等)提出种子清选措施。用热空气、干燥剂等进行种子干燥的要点。运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提高种子质量。

(二)次重点:种子加工的涵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种子包装材料。

识记:种子加工,包装,标识,包装材料的性能;

理解:种子加工的内容、目的和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种子包装的作用和工序,小包装系列,包装要求。

应用:针对不同种子,提出合适的包装系列。

(三)一般:种子加工厂和机械设备;种子商品的特性和价值。

识记:种子加工设备,种子商品,种子品牌,种子商标。

理解:典型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商品的先进性、优良性、安全性、适应性、美观性、条码性;种子商品的价值。

应用:种子品牌在种子市场上的应用。

第五章商品种子和种质资源贮藏原理和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点是了解贮藏其间三种生命活动对种子贮藏的不利影响;了解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等物理特征在生产实验中的利用;理解贮藏间低温干燥条件的合理性。通过本章自学了解种子贮藏的基本含义和贮藏的根本目的;了解种子的物理性与种子贮藏管理的关系;熟悉种子干燥的原理及方法;掌握种子贮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的技术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贮藏管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

识记:发热的含义和类型,作物种质资源的含义。主要作物种子的临界水分值。

理解:种子贮藏管理内容,种子发热的原因和预防,通风的目的,不同种质库保存的条件和作用。不同作物贮藏特性及其贮藏管理的异同点。

应用:根据贮藏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措施及原则,建立种子的贮藏管理制度,进行种子的贮藏管理。针对不同作物种子,提出具体的贮藏技术要点。

(二)次重点:种子贮藏的生命活动特性;种子贮藏的物理特性。

识记:呼吸作用的含义及类型,呼吸系数,呼吸强度;贮藏真菌种类,仓库害虫种类。种子的容重,比重,种子密度,孔隙度,散落性,自动分级,导热性,导热率,种子热容量,吸附性,吸湿性。

理解:影响贮藏的环境条件;贮藏真菌和仓库害虫的活动对种子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其他危害。种子的物理特性与种子贮藏以及贮藏管理的关系;吸附滞后效应。

应用:仓库病害虫的防治和控制。根据种子物理特性,提出合理的种子分级,干燥等加工处理方法和仓储管理要求。

(三)一般:种子贮藏的条件与环节。

识记:种子仓库的性能要求;仓库的基本设备。

理解:不同作物划分种子等级的依据,种子入库准备以及种子入库的具体步骤。

应用:提出种子入库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

第六章种子检验原理和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检验的内容。

识记:扦样,异质性测定,种子批,混合样品,送验样品,试验样品(试样)。种子净度,净种子,其他作物种子,大型杂质。发芽势,发芽率,50%规则。种子水分,烘干减重法。品种纯度、种子真实性、品种纯度的含义。四唑染色法

理解:扦样的目的和原则,扦样的程序,种子批划分的作用。了解混合样品、送验样品,试验样品的配置,以及备份样品保存的方法和目的。净度分析要求试样的最低重量,净度分析的一般步骤,种子净度分析的意义。种子净度分析结果的处理。发芽试验步骤,发芽试验的作用,正常幼苗的含义。发芽床应具备的基本要求;重新发芽的几种情况;发芽率结果计算与分析。种子水分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烘干减重法与电子快速水分仪法的操作,预烘法的含义。田间检验的时期和步骤,结果分析,室内纯度检验的依据和方法,籽粒形态和幼苗形态鉴定的方法,田间小区鉴定的种植要求,电泳法检验品种纯度的基本原理。几种生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四唑染色法的试剂和原理;休眠与生活力的关系。

应用:对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净度分析。主要作物种子的标准发芽实验方法及正常幼苗的特点。利用电阻式(电容式)水分测定仪对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的水分测定。应用不同检验方法鉴定作物种类与种子纯度。几种主要作物种子生活力测定。

(二)次重点:种子质量,种子检验内容和意义,种子检验程序。

识记:种子检验,种子品质,品种品质,播种品质,种子质量,种子质量标准化。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田间小区鉴定,种子检验的三大步骤。

理解:种子标准化与质量分级,种子质量内容的发展。种子检验内容与种子检验的作用。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田间小区鉴定的目的和要求。

应用:种子检验的原理应用。

(三)一般:种子健康的检验、重量的测定,包衣种子的检验。

识记:种子健康度,种子千粒重,千粒重测定。

理解:各种种子健康检验方法与适用的病虫害对象。种子千粒重测定方法。包衣种子的检验方法。

应用:对种子病虫害感染等健康检验。

第七章种子法制和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加,了解种子标准化的意义及种子管理工作的原则,掌握种子生产计划管理以及种子经营生产等相关法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种子的法规;种子管理。

识记:种子法对种子经营、生产的要求。

理解:种子法规对规范种子市场的作用;种子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二)次重点:种子质量和种子标准化。

识记:种子标准化。

理解:种子标准化的内容、目的意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应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应用。

(三)一般:种子认证的概念和程序。

识记:种子认证的概念。

理解:种子认证的工作程序。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教材: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1992,中国农业出版社。

陶嘉龄,郑光华编,种子活力1991,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4407,1-2,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1997,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6,中国标准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种子质量分级中不包括的指标是()

A. 水分

B. 活力

C. 净度

D. 纯度

二、多项选择题:

2.生产上的种子是植物学上的真种子的作物有()

A.棉花 B.油菜 C.水稻 D.小麦 E.大豆

三、名词解释:

3.农作物种子

四、简答题:

4.简述种子检验的内容,步骤以及作用。

五、论述题:

5.试述种子质量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概念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进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指人的心理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人的知情意行完整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 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以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 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植物学分类学总结 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原则和应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一种工具,通常植物态、植物分类手册都 有检索表,以便校对和鉴别原植物的科、属、种时应用。 检索表的编制是采取“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二歧归类原则 编制。首先必须将所采到的地区植物标本进行有关习性、形态上的记载,将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各种特征的异同进行汇同辨异,找出互相矛盾和互相 显着对立的主要特征,依主、次特征进行排列,将全部植物分成不同的门、纲、 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的检索表。其中主要是分科、分属、分种三种检索表。 检索表的式样一般有三种,现以植物界分门的分类为例列检索表如下: (1)定距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 明同样号码如1~1,2—2,3—3等依次检索到所要鉴定的对象(科、属、种)。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胚胎………………………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无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2.植物体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2)平行检索表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要查到的对象。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2)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胚胎……………………………(高等植物)(4) 2.植物体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地衣植物 2.植物体不为菌类和藻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 3.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3.植物体内不含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菌类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而无真根.............................................苔藓植物 4.植物体有茎、叶,也有真根 (5) 5.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蕨类植物 5.产生种子,以种子繁殖……………………………………………种子植物 (3)连续平行检索表从头到尾,每项特征连续编号。将每一对相互矛盾的特征用两个号码表示,如1(6)和6(1),当查对时,若所要查对的植物性状符合1时,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时,就查6,如此类推向下查对一直查到所需要的对象。 1.(6)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低等植物 2.(5)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复合体。 3.(4)植物体内有叶绿素或其他光合色素,为自养生活方式”……藻类植物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06056 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 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分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期末考试。本大纲侧重于种子植物类群,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类学基本理论、植物拉丁和命名学基础、类群与性状、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植物分类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等主要部分。要求考生在以往学习植物系统学入门的基础上,加深对种子植物的了解,能够系统的了解在特定系统安排下整个种子植物的性状演进关系,掌握重要类群相应的位置、主要特征、与近缘类群的区别等,熟悉重要植物种类的拉丁学名,能够用科学的方式编制植物类群检索表,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实际操作。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分类学基本理论 1.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性状的间断和连续,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2.植物系统,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亲缘关系 3.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 (二)植物拉丁文和命名学基础 1.分类单位,科、属、种,教材上植物科、属拉丁学名 2.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常见植物种的拉丁学名 3.模式标本、主模式、等模式、同举模式 (三)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四)裸子植物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的分类,中国裸子植物的特点 2.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松、杉、柏科的特征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关系 (五)被子植物 1.狭义显花植物,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被子植物的分类 2.双子叶植物——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其中重要的类群的性状及特征、分布和用途等。 3.重要科、属的分类组成,相近类群的区别,各种检索表的应用。掌握:木兰科(Magnol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壳斗科(Fag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桑科(Moraceae)、锦葵科(Malv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茶科(The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葡萄科(Vitaceae)、芸香科(Rut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木犀科(Oleaceae)、茜草科(Rub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五加科(Alaraliaceae)、菊科(Compositae)、唇形科(Labiatae)、百合科(Liliaceae)、兰科(Orchi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等科的特点;各科中属的特征要点;教材所列举的常见种的识别特征。 (六)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1.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地点、可能的祖先 2.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学派、毛茛学派,真花学说、假花学说,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等,系统间的关系及异同。 (七)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1.分类学的简要发展历史,进化的观点,多学科的综合 2.细胞分类学、化学分类学、数量分类学、分子系统学 二、考试要求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得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心理学得产生、发展与演变得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得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就是心理学起源得故乡, ●德国就是心理学诞生得故乡, ●美国就是心理学发展得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得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得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 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得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得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得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得许多领域与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与理论之间得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得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与开拓创新得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得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她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得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得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得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得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得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就是?就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得历史。 (一)西方得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得一百年:1833—1933》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 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 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 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 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 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浙江心理学史精彩试题

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缪勒的____________。 2.费希纳发展了____________,为实验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3.被国际心理学界誉为“德国心理学界的老专家”的是____________。 4.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确定动物和人类的表情在发生上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6.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 7.吴伟士提出了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麦独孤在情绪心理学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情绪进行了分类:一种是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 9.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 的满足,而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的实现。 10.卡丁纳根据人类学的考察,强调____________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 要代表。( ) A.洛克 B.霍布斯 C.哈特莱 D.休谟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论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与生理过程相对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 ( ) A.身心对应论 B.同型论 C.因果论 D.身心平行独立说 3.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的学习规律有:习得反应、条件反应和(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抑制和消退律 D.泛化和消退作用 4.詹姆斯的____________给美国的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A.构造主义 B.实用主义 C.行为主义 D.工具主义 5.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动物和人的心理具有( ) A.本质的区别 B.微小的差别 C.种类的差异 D.心理的连续性 6.以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进行了一系列关于____________的实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注意 7.莱布尼茨在论述身心关系时,提出了____________主。( ) A.预定和谐说 B.身心交感论 C.心物平行论 D.身心平行对应论 8.____________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 ) A.费希纳律 B.韦伯定律 C.强化律 D.贝尔——马戎第定律 9.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任意把这些儿童训练成他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这反 映了他的心理学主是( ) A.环境决定论 B.本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种族歧视

秘书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050104)专业(独立本科段) 秘书心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5007)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秘书心理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的必考课程,它是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秘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秘书个性心理论。重点讲授秘书活动中秘书角色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如秘书的角色特征、个性心理、欲望要求、智能结构、价值倾向等。第二部分是秘书交往行为论。重点讲授秘书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公关行为、工作激励等。设置此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既有利于领导充分尊重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学中的性格、气质的互补性原则,对秘书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与搭配,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秘书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与秘书学、心理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秘书心理学,既要借助秘书学的理论与方法,如观察法、统计法等;又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心理观察法、心理测量法等。学习秘书心理学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由了解部分心理到了解心理的整体,直至了解心理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二是实践性原则,秘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理论学习同秘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导论秘书心理学概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导论学习,了解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明确秘书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掌握学习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 (一)秘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秘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一)秘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秘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秘书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二)秘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共同规律,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学会用历史思维看待当前心理学的发展,达到以鉴古知今;整合在其他课程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学习心理学大家的创新精神,领略心理学大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任务 在72个学时内完成主干教材的绪论、十八章和结语的教学工作,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并组织课堂讨论4学时,师生试讲、教师点评和补充6学时,另为组织学生课外进行主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两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2.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3.了解西方心理学的史学史 4.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尤其是近代英法的经验论心理学思想与德国的理性论心理学思想。 5.掌握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一) 第二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二) 第三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三) 第四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

第五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二) 第六讲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与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 本章是整个课程的绪论,教师需要对心理学的历史发生背景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路线有着整体的把握。在历史发生背景上,理清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在哲学背景中,要重视近代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唯理论心理学和经验论心理学;在科学背景中,要重视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的基本路线上,把握现代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心理学两条路线。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内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内容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 3. 掌握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正确评价内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一) 第二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二) 第三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 第四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 第五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 教师在讲授本章时,需要把握内容心理学开创了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地位,从学科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等方面有一以贯之的把握。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复杂性,他的思想中,除了内容心理学外,还存在着民族心理学思想。另外,冯特并非机械的元素论者,他的思想中也包括整体论观点。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06056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西方心理学史的分期: 1、自笛卡尔和洛克到冯特前为止,包括17-19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心理学哲学心理学以及18、19世纪生理心理学。 2、主要包括实验的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3、自冯特到现代,包括心理学各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研究与学习的理论水平。以精神分析为例,通过史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 析学说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 2、通过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心理学在更深的层上反映人的特性与本质。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1、对于我们掌握科学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我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于我们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也很有好处17-19世纪英、法两国的心理学主要特点: 1、心理学仍然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心理学理论主要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3、哲学心理学主要以联想论、感觉论、经验论为理论形式。 费希纳的物理心理学的意义: 1、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 2、费希纳被认为是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冯特心理学的意义: 进步:1、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岀来,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一一实验心理学。 2、培养了一大批的学生,为心理学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新人。 局限:冯特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这与他的科学训练和一心想要建立一们科学心理学是不相容,造就了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并使得他的心理学工作摆脱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 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意义: 1、冯特继承了前人或用代人如费希纳、微博、高尔顿等人的工作。岁实验的条件等不断改进,得到了一些可信的和有一定 科学价值的心理资料,为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利用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发展造就了一代新人。 艾宾浩斯理论的意义: 1、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用实验法研究所谓的高级心理活动,如学习、记忆、思维等。 2、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 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之间建立了桥梁。 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为了心理科学研究的课题。 4、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对机能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5、但是达尔文忽略了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发展心理学不能仅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问题。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

(0398)《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说明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教材李红、张仲明主编的《心理学》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为编写考试大纲的依据。标准答案以及各种相关提法以本教材的提法为准。在考试中,本着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理解和运用、分析、解决能力的原则编制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分布 第三部分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要求] ●识记: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无意识,个性,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观察法,晤谈法,问卷法,测验法,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个案研究法。 ●理解:心理现象的特点;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的关系;认知过程、意志过程、情绪过程的关系;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生理机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系统分析;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及各研究取向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感知觉 [考核要求] ●识记:感觉,知觉,错觉,瀑布效应,诱导运动,自主运动、PHI现象,Tau效应、Kappa效应,结构级差,知觉的整体性,联觉,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感觉后象,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 ●理解:感觉的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的基本规律;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之间的关系;知觉的特点;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组织的规律;视空间知觉的规律;听空间知觉规律;时间知觉的规律;空间知觉的规律;错觉的种类;错觉的形成原理; ●重点:利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记忆 [考核要求] ●识记: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图像记忆,声象记忆,复述,组块化,遗忘,痕迹衰退

西方心理学史

.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 ●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 ●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笔记

心理学史-吕厚超 推荐书目:《心理学史导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心理学家的故事》《现代心理学史》 考试内容:第8章 绪论: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范围内容(实现,地域),五大流派两大思潮,心理学史的编撰性原则。 绪论 一、介绍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 学科。 2.心理学史定义:研究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学科。 西方心理学史两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界点):○1第一阶段(1960前):波林出版《实验心理学》、海德布莱德《七种心理学流派》、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2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5APA心理学史分会成立 3.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和地区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规律。 西方:古希腊\罗马\欧洲\北美 学科性质:基本内容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性质是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 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是心理学独立之 前的发展时期,研究对象是灵魂。 ○2科学心理学: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7、80年代。研究对象是意识、潜意识、行为、心理和行为。 哲学心理学主要特点:没有独立心理学家,只有哲学家;主要采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不研究实证问题。 科学心理学主要特点:各种理论流派并存;采用实验法;研究实际问题,生理机制等。 2. 地域范围: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 渊源;德国是发源地,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当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3. 研究内容: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5大流派,2大思潮 三、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的科学。详见P8.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四、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1. 意义:有助于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为心理学提供一种整合力量;有助于提高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意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其具备初步的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中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 三、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 总学时:32学时(一)导论(1课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间生和发展的历史 02)熟悉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03)掌握如何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的旅游心理 和行为。 2.教学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来合理进行了 现实的旅游心理分析和行为解释。

能熟练地把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旅游心理动因和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 02)熟悉旅游心理动因和心需求的特点 03)掌握旅游心理的主要成因和类型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旅游者心理需求理论解释相关的旅游现象 结合个人经验,理解旅游者需求类型(三)旅游 知觉(2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感觉现象 02)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 03)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要求 能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能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能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四)学习与旅游行为(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02)熟悉旅游者学习过程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学习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学习的各种因素 (五)旅游动机(2学时)1.教学 目标 01)了解动机的概念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02)熟悉旅游动机的含义和旅游动机的类型 03)掌握旅游动机的功能和旅游者动机的激发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动机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各种因素能够利用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因 素激发和引导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艺术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462) 主编:罗礼平、潘日明 编写:陈禹默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2月

课程名称:设计艺术心理学 课程代码:04462 教材选择 李砚祖、王明旨主编柳沙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应用型的课程,设计艺术心理学是一门兴起不久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对设计者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活动过程,使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能更好的把握自身和消费者的心理,了解消费的某些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和掌握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设计实践,使之更好地为消费者所接受。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有着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意义,了解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从而对设计艺术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定义 知识点:几种不同的定义 本书所论述的定义(重点)(识记) 对“心理环境”的论述(次重点)(识记) 1.2、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识点: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重点)(识记) 影响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重点)(识记) 1.3、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知识点:消费者心理的两个主要方面(重点)(识记) “显性”和“隐性”设计(识记)

植物的分类等级

植物的分类等级 作者:来源:中国国植物科普网点击量:173 更新时间:2010-7-23 9:20:00 -------------------------------------------------------------------------------- 世界上有45万种植物,仅属于高等植物的就有20余万种,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种类如此繁多,对不熟悉的人来讲,简直是杂乱无章。然而当我们懂得了植物的分类等级时,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各有所属,井井有条的。每一种植物,不管它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是种子植物还是孢子植物,只要讲出它的科学的名称,就可以在某个位置上找到它。 经过努力,植物分类学家们已经大体上弄清了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或近,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把它们编排在一个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户口一样。这个系统由好几个等级组成,最高级是“界”,接着是“门”、“纲”、“目”、“科”、“属”,最基层的是“种”。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属,由一个或几个属,组成科,以此类推,最后由几个门组成界,也就是植物界。 在分类等级中,“科”是一个中级分类单位。在识别植物过程中,如果能抓住“科”这个分类等级,那就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只要能掌握15至20个常见的科的特征,识别植物就能如虎添翼。 在所有裸子植物中,可分成12个科;所有的被子植物,可分成300余个科。在每个科下面,包含有1个到数百上千个植物种,有的甚至包含上万个植物种。如银杏科只有1个种,蔷薇科有3300余种,蝶形花科有17000余种。不管在科下有多少个种,这些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比较相近的。所以它们在形态上,特别是花的构造上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花序中提到的菊科都有头状花序,伞形科都有伞形花序。此外还有木犀科都是木本,叶片几乎都是对生,唇形科都有唇形花冠,茎干几乎都是方形;十安花科都是草本,花冠呈十安形。芸香科植物的叶片上都有芳香的油腺…… 所以一旦碰到有不认识的植物,只要判断它可能属于的科。再到有关的植物分类专业书上去查找,就不会太困难了。因为几乎所有的分类书籍中,植物的编排,都是以科为基础的,每一个科的植物都是集中在一起的。 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世界上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归到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这两大类中,它不是高等植物就必然是低等植物,两者必居其一。 那么?什么样的植物是高等植物呢? 高等植物是指在形态上、结构上和生殖方式上都比较复杂的,较高级的植物。譬如,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化,在生殖方式上,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世代相互交替出现。此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它们在个体发生中,有“胚”这个构造。具有上述这些特性的植物,称为高等植物。我们所看到的会开花的植物,全部是高等植物。此外还有一些不开花的植物,如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苔藓植物,在阴湿环境中的蕨类植物也是高等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