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 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 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 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编制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

1 概述

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

1.1.1 项目名称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1.1.2 项目规模与线路走向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环线)呈环形线路。线路经由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线路全长43.2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32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9座。其中,员村至天河公园段两站一区间线路已纳入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先期实施,并已通过环保部关于二十一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设置车辆段一座,位于黄埔涌的南侧,利用原赤沙车辆段及其西侧地块进行扩建,新建主变电站2座分别为赤沙滘主变、天河公园主变。本线采用8辆编组A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1.1.3 建设单位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1.1.4 相关背景

2011年10月20日,环境保护部以《关于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年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审〔2011〕295号),对《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年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出具了审查意见。

2012年7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8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2】1999号),对《广州市轨道交通2015年建设规划》进行了批复。

1.1.5 本项目评价工作概要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13年9至10月,铁四院对工程研究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噪声、振动监测,收集城市规划和环境背景资料。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文)要求,于2013年3月8日在广州市《信息时报》上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车站设置

十一号线全线共设32 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9座。

2.1.2轨道、道床

钢轨: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50kg/m钢轨。

扣件:整体道床地段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

道床:地下正线及辅助线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

2.1.3车辆

初、近、远期均采用8辆编组,列车长度(包括车钩)185.6m;

2.1.4供电

新建天河公园和赤沙滘主变电所。

2.1.5给排水与消防

(1)给水

给水采用城市自来水,不设自备水源。

(2)排水

污水主要为各车站内厕所的粪便污水、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车站设施擦洗污水,这部分污水水质单一,为生活污水。沿线各车站污水均可经既有或在建的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执行DB44/26-2001之三级标准。

车辆段周边有市政污水管网,其生产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须经过沉淀、气浮处理,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规范》(DB44/26-2001)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生活污水为普通生活污水,只需经化粪池处理,可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规范》(DB44/26-2001)中的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系统。

2.1.6车辆段

全线设车辆段一座,位于黄埔涌的南侧,利用原赤沙车辆段及其西侧地块进行改造扩建。

2.1.7行车组织

运营时间为早6点至晚12点,全天运营18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车辆和设备系统的检修。初期全日开行列车内环160列,外环165列;近期全日开行列车内环212列,外环223列;远期全日开行列车内环259列,外环273列。

2.2 工程污染源分析

2.2.1 噪声源

(1)施工期噪声源

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施工场地边界处昼间噪声等效声级为69.0~73.0dBA,各类施工机械噪声测量值见表2.1-1。

表2.1-1施工机械及车辆噪声源强

(2)运营期噪声源

依据本工程组成内容,结合既有轨道交通噪声源研究和调查成果,本工程运营期噪声源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a、地下区段噪声源

活塞风亭:声源距离3m处为65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排风亭:声源距离2.5m处为68.0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新风亭:声源距离2.5m处为58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冷却塔:塔体声源距离2.1m处为66.0dBA,风机声源距排风口1.5m处73.0dBA。

b、车辆段噪声源

车辆段噪声源有空压机等强噪声设备,出入段线、试车线产生列车运行噪声,固定声源设备的噪声源强见表2.1-2。

表2.1-2车辆段内主要固定噪声源强表

2.2.2 振动源

(1)施工期振动源

本工程施工期振动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振动,各类施工机械振动源强见表2.1-2。

/dB)

表2.1-2 施工机械振动源强参考振级(VL

地铁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衬砌,再传递至地面,从而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控制简明手册》,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振动源强汇于表中。

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运行振动源强(VLzmax,dB)

由上表可知,当线路条件为:行车速度60km/h,弹性分开式扣件,普通整体道床,60kg/m无缝钢轨时,轨道交通A型列车在轨道上通过时产生的振动源强VLzmax为87.0-87.4dB。本次评价地下线路区段振动源强采用广州地铁一号线的源强,源强VLzmax采用87.0dB(列车速度60km/h,距轨道0.5m)。

2.2.3 大气污染源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施工开挖、材料堆放、土方方运输及粒状建材运输、堆存所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重型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燃油废气,车站、隧道矿山法施工,爆破后竖井风机换气排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主要污染物为扬尘、烟尘、氮氧化物(NOX)。

(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

本工程不设置锅炉,热水采用电能或太阳能解决,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无机车废气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只有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配属的内燃机车排放的少量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2和烟尘。

地下车站风亭排气可能产生一定的异味影响,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较大,主要与地铁工程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新设备等散发的多种有害气体尚未挥发完有关,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气体将逐渐减少,排风亭下风向15m以远区域基本感觉不到异味。

轨道交通运输客运量大,工程运营后可以替代大量的地面道路交通,从而可相应地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改善地面空气环境质量形成有利影响。

2.2.4 地表水污染源

(1)施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明挖车站基坑渗水、施工作业开挖、钻孔、连续墙维护结构和盾构施工产生的泥浆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等。

(2)运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车辆段产生的含油污水、洗刷污水、生活污水。

a.车站排水

本工程车站污水性质单一,主要为车站内厕所的粪便污水、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车站设施擦洗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动植物油等。按照相关工程类比分析,车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平均水质为pH值=7.5~8.0,COD=150~200 mg/L,BOD=50~90 mg/L,动植物油含量=5~10mg/L,氨氮=23mg/L。根据现场走访相关部门收集的资料,各车站产生的污水均有条件接入城镇污水排水管网,最后汇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b.车辆段排水

车辆段生产废水主要是车辆检修及洗车产生的检修废水、车辆洗刷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BOD5、LAS等。此外还有职工办公、生活性污水,包括浴池洗浴水、食堂洗涤水、打扫卫生排水和厕所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氨氮、动植物油等。根据现场走访相关部门收集的资料,赤沙车辆段的污水有条件接入城镇污水排水管网,最后汇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2.2.5 地下水污染源

(1)施工期水污染源

工程沿线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可能会伴随施工作业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区域内局部地下水水质发生暂时性变化。如施工污水直接排放渗入地下,将影响地下水水质。此外,车站明挖施工中要进行施工降水,抽取出来的地下水如果处置不当将可能携带地表污染物重新进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下水水质。

地铁隧道和车站本身的防水性能都较好,因此在地铁运营阶段外部的污染源不会通过地铁隧道和车站进入到地下水中去。

(2)运营期水污染源

本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沿线车站及车辆段新增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污水产生及运输工程中,因跑冒滴漏等环节而渗入地下的污水量较小,且车站

的厕所、化粪池等设施均采取防渗漏措施,不会对区域内地下水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2.2.6 电磁污染源

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是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地面段、停车场附近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沿线现状测得采用天线接收频道频率均大于100MHz,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辐射干扰影响贡献量很小,不会对电视信号的接收产生明显影响;本工程新建地上室内主变,类比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瑶台主变电所的实测结果,类比监测结果表明主变围墙外工频电场垂直分量最大值为0.4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μT,远小于HJ/T24-1998《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推荐的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2.2.7 固体废物

工程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车站乘客和职工生活垃圾;车辆段机械加工和维修作业固体废物、少量废旧蓄电池,段内职工生活办公垃圾及列车乘客丢弃在列车上的少量生活垃圾等。

各站、车辆段等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收集后,统一交由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车辆段机械加工和维修作业固体废物由段内清扫回收利用,不能回用则交由废品收购站,电力动车使用后废弃的少量蓄电池由生产厂家定期(每年1~2次)运回厂家处置。地铁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很小。

3 主要环境影响结论及建议

3.1 声环境影响评价

3.1.1 声环境现状

地铁车站多设在既有城市道路下,风亭、冷却塔等噪声源大都临近道路设置,因此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和社会噪声突出;多数敏感点夜间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3.1.2 主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车辆段及停车场

车辆段及停车场噪声主要来自列车进出段、调试作业、车辆调试时牵引设备噪声以及检修车间的各种设备噪声等,其中以出入段线列车运行噪声对外环境影响较为明显。

(2)地下段

本工程地下车站区域对外环境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车站风亭和冷却塔。车站风机运行时段为5:30~00:30,计19个小时。冷却塔一般在6~9月(可根据气候作适当调整)空调期内运行,其运行时间为5:30~00:30,计19个小时。

3.1.3 环保措施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战略方针,本着“治污先治本”的指导思想,提出以下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使敏感点处声环境达标或维持现状。

(1)阻隔声源传播途径

对于车辆段、停车场和冷却塔等地面噪声源可采用设置隔声屏障或加高围墙、内侧面贴吸声材料的措施有效阻断噪声传播途径,起到一定的隔声降噪效果。声屏障具有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时改善室内、室外声环境和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等优点,可作为轨道交通噪声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乔灌结合密植的绿化带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噪声传播途径,起到一定降噪效果,但由于绿化带需达到一定宽度才能起到降噪效果,如10m宽可降噪0~1dB,20m宽绿化林带可降噪1~3dB,如果增加征地和拆迁量修建绿化带极不经济,因此本次评价建议结合城市规划,在征地界范围内利用闲暇空地种植绿化带。

(2)受声点防护措施

可采用建筑隔声的方法进行受声点防护,如采用隔声通风窗可使室内噪声降低20dB左右,使得室内噪声满足功能使用要求。隔声通风窗具有投资较小的优点,但影响视觉及通风换气,对居民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次评价将其作为一项辅助措施使用。

(3)消声设计

对于活塞、排、进风亭可在风管上和通风机前后安装消声器来降低风亭噪声影响,片式消声器可安装于风道内,整体式消声器可安装于风管上,类比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消声器平均每米降噪10dB左右。此外,尽量加大风道的表面积,并贴吸声材料;出口处设置消声百叶,优化消声百叶几何断面,降低气流噪声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亭噪声影响。消声器建议采用环保、防菌、防霉材料,以改善站区内外的空气和卫生环境。

3.2 环境振动影响评价

3.2.1 环境现状

工程沿线的振动主要是由城市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引起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沿线敏感点环境振动均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3.2.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环境振动预测结果评价与分析

工程后,沿线敏感点,振动预测值VLz10昼、夜间较现状有显著增加。存在敏感点环境振动超标的情况。

(2)二次结构声预测结果与分析

工程地下段正上方至外轨中心线10m范围内的敏感建筑物室内昼、夜间二次结构噪声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3.2.3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在本工程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应重点考虑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

(2)工程设计采用的60kg/m钢轨无缝线路,对预防振动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3)运营单位要加强轮轨的维护、保养,定期旋轮和打磨钢轨,对小半径曲线段涂油防护,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附加振动。

(4)工程针对振动超标和二次结构噪声超标的敏感点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梯形轨枕、减震扣件等工程减振措施,措施后敏感点的振动环境能够达标或维持现状。

3.3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虽然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变电站产生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反对距居民区过近修建变电站,这类问题的投诉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减轻人们对电磁影响的担忧,减少因担心电磁辐射导致的环境投诉问题的发生。建议主变电所在用地范围内合理规划,尽量远离居民区。

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提出,施工期盾构施工产生的泥浆水经泥水分离系统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污泥经干化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市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基本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运营期沿线车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总体而言,工程运营期各类污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报告书提出的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做好施工场地排水体系设计,施工场地排水口设施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洗车和绿化,不外排。盾构施工泥浆水经泥水分离系统处理后污水经盾构机自带的循环系统设施全部回用。施工人员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根据《广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区划》(穗府【1993】59号)及《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粤府函【2011】162号),本工程如意坊站至石围塘站区间、鹤洞东路站至南石路站区间分别下穿西村、石门、江村水厂位于西航道和后航道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水域及陆域范围。保护范围内均为地下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无地面施工活动,对水源保护区基本没有影响。

3.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施工期、运营期各类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收集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不排入地下水含水层。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水防渗措施,可以保持场地周边地下水中各项指标稳定,基本能维持水质现状,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工程场地地势平坦,地下水水平流速极其缓慢,通过分析,本工程可能会导致线路沿线局部的、小范围、低层次的地下水流场改变,流场受地铁影响的程度轻;而区域性的、全局性的地下水流场总体上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区内地下水流场将基本维持不变。轨道交通的修建使地下水水位壅高是可能的,但区内地下水水位可以通过浅层地下水的向邻近河流排泄、垂直向上蒸发或者补给深层地下水等方式自动调节,且壅高值极小,在地下水天然年变

幅值以内,故水位壅高造成沿线地下水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极小。

本工程盾构区间施工期不排水,不会对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施工降水影响范围均小于HJ610-2011中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中”级所界定的数值(1500m),且其影响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因此评价认为隧道区间施工降水对沿线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程度不大。涌水量排水规模均小于“中”级所界定的数值(10000m3/d),且其影响随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因此评价认为工程施工涌水对沿线地下水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大。本工程采取了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等维护止水措施,防水等级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在采取相应止水措施并满足防水设计标准的条件下,工程建设阶段将不会再产生涌水,转而以结构渗水为主,实际渗漏量不大于0.05 L/m2 d,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基坑外10~20m的范围内,工程建设对沿线地下水水位及水量的影响可控。工程沿线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施工期各类污废水水质简单,只要做到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管理施工全过程,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运营期污水经适当工艺处理后纳入达标附近市政污水管网或回用,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

报告书提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在基坑开挖和隧道掘进中保证施工机械的清洁,并严格文明、规范施工,避免油脂、油污等跑冒滴漏进而污染地下水;做好施工、建筑、装修材料的存放、使用管理,避免受到雨水、洪水的冲刷而进入地下水环境;沿线车站采取防渗漏措施,确保不污染地下水。

避免过量抽排地下水。基坑施工降水一般将地下水位降至最低施工面以下1m左右即可满足施上要求,施工降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量测地下水位,避免过多过深排降地下水;采用基坑内降水,做好基坑支护和基坑围护止水,可以较好减弱基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有效减少抽排地下水量和控制基坑外的水位下降。工程广泛采用的地下连续墙维护结构即有良好的防渗、止水效果;在满足降水要求的前提下,降水管井优先选用细目过滤器,可以有效减少抽排水中的细径沙粒,对控制地面沉降也有一定效果;隧道施工面开挖后应及时封堵地下水,并采取注浆、衬砌或喷锚支护措施,控制地下水的排泄;加强对开挖周围地段的地下水观测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对地面沉降进行观测,及时取得数据,发生较大沉降时,应马上采取措施,停止降水,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3.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主要与地铁内部装修工程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散发的多种气体尚未挥发完有关,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气体将逐渐减少;另外,随着装修材料的不断改进及“环保化”,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影响范围将会越来越小,影响时间

越来越短。

(2)车辆段及停车场内燃轨道车系流动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3)轨道交通较公汽快捷舒适,同时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改善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是有利的。

3.7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工程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车辆段、停车场电动车组用蓄电池。各站垃圾由环卫工人收集后,统一交由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车辆段及停车场电动车组定期更换的蓄电池由厂家回收,不会造成危险固体废物危害。

3.8 生态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1)本工程建设与上层位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规划相协调;与广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是相容的。

(2)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涉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邓世昌衣冠冢)、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4处(古海岸遗址、大通烟雨井遗址、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和毓灵桥)。只要施工期间优化施工工艺,落实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减振措施及加强施工管理,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可控。

(3)工程线路未经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基本农田等生态敏感区,不会对上述敏感区造成生态破坏。工程涉及风景名胜区(白云山)1处,线路经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主要以隧道形式,不会对景区景观的完整性和动植物的保护产生影响;云台花园站位于景区入口广场,能有效解决的游客的交通问题,减少机动车数量,有利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通过对车站出口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将车站与白云山景区融为一体。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旅游造成较大影响。工程涉及湿地公园(海珠湿地)1处,线路位于湿地公园北侧约30m,石榴岗站右侧靠近海珠湿地公园两个出入口位置属于湿地公园规划用地范围。工程车站出入口位于湿地公园大门口外侧广场,不会对湿地的保护造成影响,同时工程的建设为湿地公园增添了交通枢纽,对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和游览人员的交通产生便利,有利于湿地公园的管理和旅游开发。

(4)本工程建成运营后,将提高沿线地区各功能斑块景观的通达性,使沿线功能斑块之间各种生态流输入、输出运行通畅,保证了城市的高效运转,提高了城市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确保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5)根据景观美学分析及类比调查分析,在设计中如能充分考虑广州市独特的历

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性质以及土地利用格局,充分运用融合法、隐蔽法设计,可以使本工程的车站进出口与风亭等地面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景观保持协调。

(6)轨道交通的建设在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方面优势明显,且有利于广州市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改造,缓解区域土地利用紧张状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轨道交通采用电力能源,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由于替代了部分地面汽车交通,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因而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负荷,符合生态建设要求。

4 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轨道交通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它以电力驱动,沿线无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并由于能替代部分公交汽车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此外,由于本工程正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最大线路减少了对城市土地利用、沿线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重要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尽管车站风亭及冷却塔、停车场及其出入段线对周围环境将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噪声、大气等污染,地下线沿线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周边敏感建筑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些污染和影响是可控的,只要认真落实了本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减缓。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工程满足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具有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性,项目是可行的。

5 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联系人:许工

邮箱:549976166@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3463.html,。

地址:海珠区新港东路618号南丰汇12楼

【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武昌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联系人:贾工;

电话:027-********;

邮箱:huananhu_123@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3463.html,。

【征求意见事项】请公众对环境影响、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对本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公众意见反馈方式】通过邮件、电话、信件、填写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向建设单

位或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六号线一期起点为广州西面的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 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 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 与五号线换乘。线路下穿广三铁路后,斜穿珠江支流,于旧广州南站范围内多宝路 处设如意坊站。线路沿黄沙大道往南抵达大同路处的黄沙站与一号线换乘。之后线 路沿六二三路,穿过文化公园,人民南路,沿一德路抵达海珠广场与二号线换乘。 绕过广州解放纪念碑后,依次经过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后,穿过东华南路及 大沙头路附近的一大片建筑物,抵达东山湖公园。隧道下穿东山湖,折往东北方向,沿东山大街、龟岗大马路、署前路,与一号线再次换乘。随后线路辗转沿农林下路 往北,于区庄站与五号线再次换乘。之后线路以小半径曲线转入先烈中路、先烈东路,再转入广州大道北、兴华路,与三号线主线在燕塘站换乘。线路沿燕岭路往东 北行进,于天河客运站与三号线支线换乘,最后沿天源路抵达终点长湴。 广州地铁六号线一期将于2013年底开通试运营。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已于2009年10月30日开工。 二期工程(长湴——萝岗街)全长17.6公里,设车站10个。各站为:华南植 物园、龙洞、柯木塱、高塘石、黄陂、香山路、科学城东、暹岗、萝岗、香雪。二 期全部为地下线。 根据新的规划,线路通过高塘石后,沿广汕路往东行进,跨大观路立交桥,过 联合村,在黄陂村设黄陂站,沿广汕路东行,在开创大道路口折向东南,沿开创大 道行进,在香山路口设站。后继续沿开创大道行进,在科学大道路口、科学城东侧 设科学城东站。经颐年园、暹岗村,在丰乐路口设暹岗站,与四号线换乘。线路沿 开创大道东行,在萝岗中心区南侧设萝岗站。之后下穿北二环高速公路,止于荔红 路口,设终点站香雪站。线路长约1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6座地下车站。 国家发改委已于2009年2月批准提前实施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长湴至萝岗街)建设。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是萝岗区科学城通往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2011-2015年建设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和市人大审议,计划2015年前继续新建11条线路(含延长段)共312.6公里,其中,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底建成。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司拟同时启动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七条线路的前期研究项目,以尽快稳定各新建线路方案,促进各线路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为上述线路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1)十三号线二期(凰岗~鱼珠) 十三号线二期起于凰岗,止于鱼珠。 罗冲围客运站地处广州西北出口的增槎路,是广州八大出口的西北主要出口起点。罗冲围地区有富力半岛花园、盈福居、松洲花园等居住小区,居住人口密集。为改善罗冲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十三号线线路出东风路后向西经流花路,到达罗冲围地区。由于车辆段选址原因,线路继续沿增槎路向东到达罗冲围客运站后折向北,至西槎路口设起点站凰岗站。 (2)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大沙东) 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二期工程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线路延伸使七号线作为接运线的功能增强,将城市的南拓轴(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与东进轴(五号线,十三号线)串接,远期还与八号线、十二号线、广莞惠城际线形成换乘,不仅方便沿线客流进入新、老城区中心,亦减轻地面交通的过江通道压力;且长洲岛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非常著名的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古迹,二期线路也为东部去往广州南站的旅客提供便捷通道,同时支持黄埔区发展。 (3)四号线南延段(金洲~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南延段起点由金洲站接出,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主要覆盖南沙岛重点区域。南沙岛发展定位为南沙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多中心网络式布局”的中心之一,南沙科技创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海滨新城的典型示范区。广州市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南部地区集中建设大学城重点发展区、广州新城、南沙重点发展区等三个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四号线延伸至南沙,能够将南拓轴的各核心节点串联起来,通过建立“TOD”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带动南拓轴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对实现“南拓”的城市布局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四号线工程南延段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是顺应广州市促进“知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在东部珠江口滨海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大学园区,以及南沙汽车城和南沙客运港建设的需要;是稳定城市结构形态、实现广州总体规划的需要。 (4)十六号线(新塘~荔城)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六号线西起增城市新塘镇新塘火车站,并在新塘火车站设置新塘站,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新塘站平行换乘,强了增城市与中心区的联系。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广 州 市 轨 道 交 通 十 一 号 线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第 一 册 正 文)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全文公示版) 铁 四 院 图 文 中 心 制 作 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武 汉 地 址:中国武汉武昌和平大道745号 邮 编:430063 电 话:(027)86812844 传 真:(027)86811444 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71123463.html,

1……1……2……4……6……7……8……9……10……11……13……30……30……31……31……48……58……59……59……61……62……64……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1 总论 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 1.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落实情况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7 评价工作等级 1.8 评价因子 1.9 评价标准 1.10 环境保护目标 1.10.5 电磁环境目标 1.10.6 地下水环境目标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说明 2.3 影响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简述 3 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特征 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3.3 环境质量概况 4 声环境影响评价

64……66……74……77……91……101……104……104……105……113……114……133……144……146……146……146……148……152……153……153……157……159……163……163……4.1 概述 4.2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分析 4.3 噪声源类比调查与分析 4.4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4.6 评价小结 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5.3 振动类比调查与分析 5.4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5.6 评价小结 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6.1 评价范围、内容及依据的标准 6.2 工程沿线现状调查及监测 6.3 电磁污染源特性及影响评价 6.4 治理措施及建议 7 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概述 7.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7.3 赤沙车辆段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7.4 车站污水排放影响评述 7.5 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表水环境的 影响分析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工程(朝阳~天河公园)(含交 通衔接工程)停车场设计 招标文件 第Ⅰ卷投标须知 第Ⅱ卷合同条件 第Ⅲ卷投标文件格式 第IV卷技术要求 第Ⅴ卷评标办法 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6月

第I卷投标须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招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投标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踏勘现场及投标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招标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招标文件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招标答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及补充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组成投标文件的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投标价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投标有效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投标保证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业主拒绝投标人的情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投标书的递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投标文件的包封、密封和标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投标截止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迟到的投标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与撤回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开标与评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开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评标过程保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投标文件的方案介绍及澄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投标文件响应性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0年广州地铁线路规划图

方案一(小环线方案) 方案一采用了经行康王路的小环线方案,选择了东风路东西干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构建了拆解三号线支线形成的十号线与新八号线构成的X形对角线。远期轨网由20条城市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1)轨道环线 环线利用原八号线,新增康王路、人民北路、火车站、广园路、广州东站、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员村二横路走廊构建,全长公里,设站31座。该环线串接两大火车站,并直接连通所有外围放射线,整合了珠江两岸并带动员村、琶洲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2)十字快线 三号线(南北快线):北起新机场,南至海鸥岛,串接了花都、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5区,线路长公里,设站33座。预留与花都九号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十三号线(东西快线):线路西起白云湖,经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港前路、广深公路,东至新塘,线路串接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萝岗、增城等七区市,线路长公里,设站24座。另设东莞支线(沙埔-东莞):线路西起沙浦站,向东经黄埔客运港,延伸至东莞,广州段长公里,设站2座。 (3)X形对角线 1十号线(西南-东北对角线):线路西起穗盐路,经花蕾路、同福西、东湖路、寺右新马路、天河路,与三号线支线贯通,向北延伸至天河客运站,线路长公里,设站15座。 2八号线(西北-东南对角线):线路北起凰岗,经西槎路、白云大道、下塘西路、东川路、二沙岛、双塔路、新港路,向东延伸至化龙,该线长公里,设站25座。 表1 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指标一览

线路 长度 (km) 线路名称起讫点 城市线 一号线中山路线西塱-广州东站 二号线嘉禾线嘉禾-广州新客站 三号线市桥线新机场北-海鸥岛 四号线科学城线暹岗-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支线琶洲线琶洲-大学城北 五号线环市路线滘口-黄埔客运港 六号线沿江线浔峰岗-萝岗 七号线新造线广州新客站-萝岗 八号线双塔路线凰岗-化龙 九号线花都线汽车城-高增 十号线同福西线穗盐路-天河客运站 十一号线市区环线火车站-赤岗-东站 十二号线新滘路线东沙-汇景新城 十三号线东风路线白云湖-新塘 十三号支线东莞支线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十四号线从化线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南沙环线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十六号线荔城线新塘-荔城 十七号线紫坭线紫坭-莲花山 十八号线大岗线八沙-灵山 十九号线沙湾线沙头-莲花山 二十号线清流线滘口-清流小计761 城际线GS线57 广深城际广州东站─深圳 GF线广佛线广州沥滘─佛山魁奇路GG线0 广莞城际广州黄埔客运港─莞城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府办规[2017]3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14 【实施日期】2017.03.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 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穗府办规〔2017〕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4日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发改基础〔2016〕952号),建设综合换乘系统,改善出行条件,切实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和一体化建设,同时围绕轨道交通场站开展土地储备规划,推进土地储备,实施综合开发,形成城市功能区,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筹集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补亏资金,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方案编制、审查、用地征收与供应、储备与开发、项目管理、收益管理等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是按照“零距离”换乘、一体化建设运营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场站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场站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用地范围包括轨道交通站点、车辆基地、附属工程(含出入口、通风亭等)和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及交通衔接工程所需用地,具体范围可根据轨道交通场

广州地铁三号线介绍

广州地铁三号线介绍 广州地铁3号线,代表颜色是橙色。线路呈南北“Y”字形走向,从北向南贯穿广州市区新城市中轴线和番禺区发展轴线。线路向北与机场快线衔接,向南延伸至广州新城。三号线全长36.86公里,共设18座车站,1座车辆段,新建2座主变电站,1座控制指挥中心。总投资为人民币159.05亿元。 线路 三号线全长64.41公里。 主线共设16座车站: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珠江新城(可换乘五号线)、赤岗塔(可换乘APM线)、客村(可换乘八号线)、大塘、沥滘、厦滘、大石、汉溪长隆、市桥、番禺广场。支线(又称北延线)为机场北至体育西路,设15座车站:机场北、机场南、高增、人和、龙归、嘉禾望岗(可换乘二号线)、白云大道北、永泰、同和、京溪南方医院、梅花园、燕塘、广州东站(可换乘一号线)、林和西(可换乘APM线)。 建设历程 广州地铁三号线分两段时间通车:广州东站至客村段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其余于2006年12月30日下午2时正式开通。现时三号线的列车分别运行于天河客运站与番禺广场之间,以及机场南与体育西路之间,并在体育西路站进行互相换乘。 三号线北延线2010年10月30日开通。三号线北延段由广州东站向北延伸至新白云国际机场,新增线路30.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

加上原来已建成的线路,三号线总长将达到64.41公里 未来发展 此外三号线还计划开设北延长线及南延长线,北延长线由广州东站至新白云机场,全长约28.9公里,建有12个车站,初步站点分别为广州东站、燕塘、梅花园、京溪南方医院、同和、永泰、白云大道北、嘉禾望岗、龙归、人和、高增、机场南及机场北,已于2010年开通,新机场北站于2012年开通,高增站开通暂无时间表;南延长线由番禺广场开始,至海鸥岛,是一条长远规划的路线,暂未有落成的时间。三号线是国内首条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也是国内首条Y形运行模式的线路。 根据2020~2040年地铁线网规划公众咨询方案,未来三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将可能与地铁10号线合并,向西南延伸至荔湾区成为一条新的线路,三号线将真正实现花都到番禺1.5小时内直达;远期,地铁9号线(高增-飞鹅岭)也有可能与三号线合并,成为一条新的支线。 效益 地铁像是无形的巨手,带来一种奇特的城市景象:地铁所到之处,交通拥堵得到缓解,楼宇得以兴旺,土地增值,人流聚集,居住、商业、文化、社会等区域性功能迅速形成,带动周边经济迅猛发展。1999年一号线开通时,当年天河城营业额就提高了20%。短短几年间,地铁烈士陵园站上盖的中华广场铺位租金,已经涨了好几倍。到了3号线,仅是靠着具体站点规划公布的利好消息,番禺区住宅成交量就开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发改城[2014]74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9.05 【实施日期】2014.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穗发改城[2014]74号 2014年9月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监管工作,优化资金支付流程,保障资金需求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3-2016年广州市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以下简称轨道交通资金)是指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及广州市地铁工程资金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铁资金办)负责组织筹集、计划安排和监督管理,专项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旅客自动输送系统、新型有轨电车等)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和债务偿还,以及承担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及其它轨道交通项目出资部分的资金。 第三条轨道交通资金包括市本级财政地铁建设专项资金、市区共建区出资资金、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净收益和物业开发收益分配资金、债务性融资资金和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研究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组织拟订并统筹实施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下达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按程序审定市地铁资金办组织拟订的轨道交通资金年度筹集计划(含年度融资方案,下同),对轨道交通资金进行综合管理;指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研究提出轨道交通沿线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和收益分配办法,牵头协调相关区政府落实区出资责任。定期将轨道交通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对轨道交通资金筹集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请市政府专题研究。 第五条市地铁资金办根据市发展改革委下达的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资金筹集计划,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轨道交通资金的年度筹集、运用、增值和还贷工作;负责组织对轨道交通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下达轨道交通资金月度计划(含建设资金和偿债资金月度计划,下同),对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和月度实际资金支付情况进行监督。

广州地铁六号线卡斯柯信号系统LATS故障控制中心应急组织与处理

广州地铁六号线卡斯柯信号系统LATS故障控制中心应急组织与处 理 文章就广州地铁六号线卡斯柯信号系统出现LATS故障的情况下,地铁控制中心的行车组织与应急处理进行探讨,描述从故障发生的判断,到线路上不同区域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处理和恢复正常运营的流程与细节。 标签:卡斯柯信号系统;LATS故障;应急处理 1 LATS是什么? LATS即本地ATS(车站ATS),一般情况下仅设备集中站(联锁站)LATS 对运营产生影响。设备集中站LATS负责控制中心与车站联锁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能根据运行图或目的地码自动触发列车进路,当列车到达站台后,设备集中站LATS将正确驱动发车计时器(DTI)的显示。设备集中站LATS是双机热备,备机实时从主机获得同步的各種数据,可实现无扰切换。 2 LATS故障产生的影响 LATS故障情况下,控制中心将无法与车站联锁系统产生数据传输,列车将不能根据运行图或目的地码自动触发进路,DTI也无法正确显示。 3 LATS故障现象 以2015年12月25日,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LATS主机与交换机网络通信阻塞导致LATS主机信息丢失故障为例,六号线各关键位置的故障现象如下: (1)中央MMI故障时相应联锁区灰显,跨联锁区进路可以排列。 (2)中央CHMI故障时相应联锁区灰显。 (3)联锁站故障时联锁区灰显;相邻联锁区有可能出现短时重启现象。 (4)列车故障时不会紧制,原已触发的进路不会取消,故障区列车将不会自动触发进路且没有自动广播;站台DTI无显示。 4 LATS故障应急处理流程 根据目前LATS故障处理流程及12月25日LATS故障出现的实际情况,整理并细化LATS故障处理流程:

最新广州地铁线路示意图

最新广州轨道(地铁)交通运营线路示意图

广州地铁一号线: 发车时间:广州东站→西朗方向(首班车:6:10 尾班车:23:30) 西朗→广州东站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2:55) 途经站点:广州东站、体育中心、体育西、杨箕、东山口、烈士陵园、农讲所、公园前、西门口、陈家祠、长寿路、黄沙、芳村、花地湾、坑口、西朗 广州地铁二号线: 发车时间:嘉禾望岗→广州南站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3:15) 广州南站→嘉禾望岗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3:30) 途经站点:嘉禾望岗、黄边、江夏、萧岗、白云文化广场、白云公园、飞翔公园、三元里、广州火车站、越秀公园、纪念堂、公园前、海珠广场、市二宫、江南西、昌岗、江泰路、东晓南、南洲、洛溪、南浦、会江、石壁、广州南站 广州地铁三号线: 发车时间:番禺广场→天河客运站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2:50) 天河客运站→番禺广场方向(首班车:6:18 尾班车:23:30) 途经站点:番禺广场、市桥、汉溪长隆、大石、厦滘、沥滘、大塘、客村、赤岗塔、珠江新城、体育西路、(林和西路、广州东站)、石牌桥、岗顶、华师、五山、天河客运站 广州地铁四号线: 发车时间:黄村→金洲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2:40) 金洲→黄村方向(首班车:6:21 尾班车:22:15) 途经站点:黄村→车陂→车陂南、万胜围、官洲、大学城北、大学城南、新造、石碁、海傍、低涌、东涌、黄阁汽车城、黄阁、蕉门、金洲 广州地铁五号线: 发车时间:文冲→滘口方向(首班车:6:00 尾班车:22:30) 滘口→文冲方向(首班车:6:15 尾班车:23:00) 广州地铁八号线:(8号线宝岗大道站、沙园站、凤凰新村站尚未开通) 发车时间:凤凰新村→万胜围(首班车:6:15 尾班车:22:40) 万胜围凤→凰新村(首班车:6:00 尾班车:22:55)

广州地铁6号线高架段的噪声控制方案(最终修改版)

目录 前言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环境管理与目标 (1)施工环境指标 (2)施工环境目标 三、工程依据 四、工程噪声分析 (1)施工期间噪声污染源 (2)运营期噪声污染源 五、工程噪声控制 (1)施工期间噪声防治与控制措施 (2)营运期间噪声防止与控制措施六、噪声的危害 (1)噪声概况 (2)噪声对人的主要危害 七、高架段周围居民区的噪声防治建议 八、降噪后的效果 九、参考资料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为方便市民出行,一般位于人流相对集中的闹市区,车辆运行噪声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的学校、医院及居民生活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因此,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地铁振动和噪声减振降噪控制措施 一、工程概况: 广州地跌六号线起点为广州西面的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坦尾站与五号线换乘。其中在该路段有有浔峰岗、横沙、沙贝、河沙为高架站台。广州地铁六号线首期轨道工程左右线共48.92公里(不含车辆段线路),其中高架线6公里高架段。

二、工程环境管理与目标: (1)施工环境目标:在施工期间对噪声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噪声污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2)施工环境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于所产生的噪声影响控制到最低,满足国家和广州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运营调试阶段,把运营期将可能对周围附近产生较大影响的地区配置隔声装置等有效可行措施。 三、工程依据: 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3、《城市轨道交通和噪声控制简明手册》

广州地铁3号线车辆...

摘要:介绍了广州铁3号线地铁车辆的主要参数,阐述了车体、车门、转向架、列车牵引系统、列车制动系统、列车辅助供电、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及列车空调等列车主要部件的技术特点,该车尤其在制动技术方面首次采用了EP2002国际最新技术。 关键词:广州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EP2002制动系统 引言 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以下简称广州3号线)全长36.33 km,包括主线与支线,共设有18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其中,主线从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站,长28.78 km,设车站13座;支线从天河客运站至体育西路站,长7.55 km,设车站5座。运营初期采用3辆编组的列车,配车数为120辆(每列车3辆编组,共40列)。 广州3号线地铁车辆由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于2003年5月19日与广州地铁公司签定合同,2005年12月开始交付首批车辆。车辆的国产化率为70%,设计寿命为35年。 1 广州3号线地铁车辆的主要参数 1.1 地铁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 车辆形式 B型轨距 1435 m/n 列车编组一A+B+A 一(一:自动车钩,+:半永久牵引杆,A:带司机室和受电弓的动车,B:拖车) 列车长度 59940 mm 单节车辆长度(跨车钩连接面) ≤19 980 mm 车辆宽度 2 800 mm 车辆高度(轨面至车顶高、新轮、不含受电弓) 不含排气口及空调单元≤3 800 mm 含排气口及空调单元≤3 855 mm 受电弓落弓高度 3 875 mm 轴距 2 300 mm 转向架中心距 12 600 mm 车轮直径 840(新轮)/805(半磨耗)/770(全磨耗)mm 最高运行速度 1 20 km/h 车辆地板高度 1 130 mm 车钩距轨面高度 720 mm 供电方式 (正线)架空刚性接触网额定电压 DC 1 500 V 受电弓工作高度 175~1 600 mm 车辆中心高度(客室净高) 地板面到天花板中心最小高度 2 100mm 客室内乘客站立区最小高度 1 900mm 站台高度 1 060 mm 站台有效长度 120 m

广州地铁6号线列车停车冲击问题分析与优化_何晔

— 107 — 机 车 电 传 动 ELECTRIC DRIVE FOR LOCOMOTIVES №2, 2015 Mar. 10, 2015 2015年第2期 2015年3月10日收稿日期:2014-11-11;收修改稿日期:2015-01-21 城市轨道车辆 何 晔,赵 帅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 广东?广州?510380) 摘 要:针对广州地铁6号线列车出现的在停车时冲击较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详述了试验过程,提出了通过降低低速时的停车级位作为解决方案,并验证了整改后的效果,使得广州地铁6号线的停车平稳性有了较大优化。 关键词:停车冲击;保压制动;平稳性;舒适度;优化;广州地铁6号线 中图分类号:U231;U260.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28X(2015)02-0107-003doi :10.13890/j.issn.1000-128x.2015.02.026 广州地铁6号线列车停车冲击问题分析与优化 广州地铁6号线在运营初期时常接到反馈,列车在正线车站对标停车时,列车的平稳性较差,在列车进站停车瞬间乘客站立不稳,对乘客的乘车舒适度造成较大影响。通过乘坐其他地铁线路并对比,发现其他线路车辆在停车瞬间也存在停车冲击率较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广州地铁和相关供应商展开了专题研究。 这里提出一种方法,通过改进列车进站时的控车方案来实现降低停车冲击率,增加乘车舒适度。 1?问题分析 为了找到6号线停车冲击大的原因,首先对在ATO 调试阶段的正线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上车体验乘坐舒适性。 从图1~图3列车运行曲线可以看出,北京路站列车停车制动级位约为70%,停车冲击较大;寻峰岗站列车停车制动级位约为20%,停车冲击较小;横沙站列车停车制动级位约为60%,停车冲击较大。当列车进站停车级位较大时刻,在列车停稳的一瞬间,列车的停车制动级位较大,导致列车减速度比较大,列车停车冲击较为明显。 列车停车瞬间是列车由动变静的过程,减速度率变化势必会比较大,若在车辆停稳之前施加的制动力过大,会导致加速度变化较大,感觉到的冲击较为明显,出现乘客站不稳的情况。从图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停车前施加的制动级位越大,列车冲击越大。因此,6号线列车出现停车冲击较大的原因为停车瞬间施加的制动级位较大所致。 2?原因分析 为了查找停车瞬间冲击偏大的原因,在试车线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根据前期ATO 调试时期的数据,在人工模式下列车加速到25 km/h ,进行了各种制动参考值下的制动试验。试验测试内容、部分测试曲线和结果如表1及图4~图7所示。 图1 北京路站列车停站制动曲线 图2 寻峰岗站列车停站制动曲线图3 横沙站列车停站制动曲线 表1?不同级位下的停车情况统计 测试内容 (人工模式下列车加速到25 km/h) 施加1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2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3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4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5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6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7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8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90%全常用制动停车施加100%全常用制动停车 停车情况非常平稳平稳平稳有冲动有冲动有冲动冲动较大冲动较大冲动较大冲动较大 图4 列车10% 级位停车制动曲线

(发展战略)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五年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1. 报告目的与内容概要 (3) 2. 基本背景 (3) 2.1基本情况 (3) 2.2外部环境 (4) 3. 改革定位: (5) 3.1在政府法定文件的约束下,负责地铁的运营业务 (5) 3.2在政府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负责新线的建设业务 (6) 3.3在政府授权范围内,开发与地铁相关的各类资源 (6) 4. 公司使命 (7) 5. 发展战略 (7) 5.1短期战略:(以2000-2001年为调整准备期) (8) 5.2中期战略:(以2002-2005年为成长提高期) (16) 5.3长期战略:(以2006-2010年为发展壮大期) (20) 6. 报告小结 (22)

附件: 地铁总公司五年发展战略布置示意图

五年发展战略报告 1. 报告目的与内容概要 本报告总结了广州地铁总公司(简称:地铁总公司)与博思公司联合工作小组对地铁总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是在工作小组18周来对地铁总公司运营、建设、附属业务、及总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诊断分析与改革方案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描述了未来地铁总公司将面临的外界环境、改革定位和企业使命,进而提出、论证了地铁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2. 基本背景 2.1 基本情况 地铁总公司1992年12月成立,经过了7年的高速发展,员工由2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1999年12月)约3000人。 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已近6个月,平均日客流量约16万人次,做到了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稳定运行。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5.5”安全事故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5.15”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时间:二OO九年五月十五日二十一时十分 事故发生地点:白云区人和镇秀水村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龙归—人和】 区间里程ZDK22+489.61处 事故单位名称: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简要经过:5月15日下午,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沿盾构9标左线盾构机 在528环掘进时,例行进行开仓检查,经监理同意后,根据开仓程序,中午13:30 对仓内气体进行了第三方检测,未发现异常气体,但是氧气含量偏低,要求通风1 小时后再开仓。施工单位根据第三方气体检测意见实施通风准备工作,随后对土仓 内进行通风。14:30,打开仓门进行通风,16:30,检测氧气19.7%,无其他气体 超标,于是杜兴峰进入土仓内初步检查了地址围岩情况,旁边的监理人员对围岩情 况进行了拍照。检查完毕后,刘松站在仓门口冲洗刀盘,17:10分左右,冲洗完毕。随后,杜兴峰在土仓口查看土仓内刀具情况,突然坠入土仓内;在其身后的刘松立 即进入土仓施救,也坠入土仓内;第三名作业人员包海军紧接着施救,也掉入土仓;第四名作业人员陈总准备进仓施救时,旁站的监理人张岸将其拉出,整个过程前后 不到10分钟。

经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是土仓内突然出现不明毒气。本地段工程地质为、号泥质粉砂岩,设计勘察时未发现有毒气体,在之前施工过程每次开仓检查时,均未发现有毒气体,根据已通过的第一台盾构机在同一地段开仓的情况,也没有发现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来源需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现场应急措施: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紧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救,对拉出来的1名作业人员进行医院救治,并试图救援仓内的3人,同时向110、119寻求救援。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市建委、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地铁等部门领导,区政府、医院等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指挥和部署抢救工作。目前,仍在紧急救援之中。

广州地铁六号线长湴站端部弯头常见现象分析

广州地铁六号线长湴站端部弯头常见现象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广州地铁接触轨系统端部弯头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长湴地铁 站折返线、渡线和存车线的端部弯头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现象。在接触轨系 统的设计中,要合理地设计集电靴碳滑板与端部弯头之间的放电距离,以延长端 部弯头和集电靴滑板的使用寿命;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调整端部弯头与集电靴之 间的水平距离。 关键词:长湴站;端部弯头;拉弧烧伤 1 背景介绍 广州地铁四、五、六号线均采用接触轨供电方式,运营列车通过对其集电靴 与接触轨钢带表面接触而获得电能。接触轨断口数量多,势必造成列车集电靴与 端部弯头的冲击频率加大,影响安全运营。而接触轨端部弯头作为接触轨系统的 重要设备,集电靴能否顺利平滑的通过接触轨轨道端部弯头处,是保证列车能否 正常受电及运行的关键。 2 长湴站端部弯头常见现象分析 2.1 端部弯头工作原理 接触轨端部弯头是滑靴顺利通过第三轨断口的关键部件,端部弯头作为过渡 部件,需要引导滑靴可靠过渡到正常接触轨的受流面。 在电分段处、道岔处及车站换边等处,接触轨设置断轨。断轨采用接触轨自 然断开方式。在断轨处接触轨端部设置端部弯头,断口长度一般不大于14m,最 长不大于29.5m。 在正线、存车线等一般长渡线处使用5.2m端部弯头,在空间狭窄的短渡线处使用3.4m端部弯头。集电靴是由一套2个弹簧和4个弹性鉸键轴承组成的机构,用于保证碳滑板磨损后与接触轨的压力不受影响。 端部弯头具有良好的耐电弧烧损及耐冲击特性。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一般情 况下集电靴处于与接触轨钢带脱离的运动过程中(简称为出靴),端部弯头拉弧 会比较严重;集电靴与接触轨钢带接触的运动过程中(简称为入靴),端部弯头 所受的冲击作用比较明显。 以5.2m端部弯头为例,其中1#定位点处接触轨的导高是(200±5)mm,拉 出值是(1510±5)mm;2#定位点处接触轨的导高为(285±5)mm,拉出值 (1510±5)mm;端部弯头预弯点1处接触轨的导高为200mm,端部弯头预弯点 2处接触轨的导高应为300mm,端部弯头末端3处接触轨导高应为326mm。如 图1所示。 2.2 长湴站端部弯头拉弧烧伤情况分析 端部弯头处因集电靴(水平)与端部弯头(坡度较大)在接触时存在一定角度,无法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造成集电靴在进出端部弯头时无法以面接触的方 式从接触轨进行取电,在列车带大负荷的情况下,持续取流会在接触点产生大量 热量,产生的高温电弧会使端部弯头出现不同程度的烧伤。 电弧是十分容易产生的。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分合回路便会产生电弧。理想状态中1500V,电流为1500~2000A的电弧,可拉 长至2m仍然可继续燃烧不熄灭。在实际情况中高压断路器均有配备熄弧装置, 通过吹弧来冷却电弧减弱热游离,另一方面通过吹弧拉长电弧加强带电粒子的复 合和扩散,同时把弧隙中的带电粒子吹散,迅速恢复介质的绝缘强度,通过灭弧 栅等措施迅速拉长电弧。

广州地铁三号线客流特征分析及建议

广州地铁三号线客流特征分析及建议 摘要:广州地铁客流日益攀升,客流潮汐现象明显,本文通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客运管理的相关措施,确保车站客运组织的安全顺畅。 关键字:地铁客流特征客运 一、线路简介 广州地铁三号线呈南北“Y”字形走向,从北向南贯穿广州市区新城市中轴线和番禺区发展轴线。三号线主线为天河客运站至番禺广场站,全长32.9公里,共设16座车站,连接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三大城区,衔接城区大型住宅区和主城区CBD地区。三号线北延段为机场南站至体育西路站,全长33.2公里,共设13座车站,连接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三大城区,衔接城区居住集聚区和主城区商业办公区。 二、线路客流特征及分析 三号线(含三号线北延段)日均客运量145.76万人次,其中三号线主线客流密度为2.94万人/公里,三号线北延段客流密度为1.48万人/公里。三号线属通勤类线路。客流以上班族、学生族等通勤客流为主,全日客流呈现“M”字型双峰态势,早晚高峰期客流以通勤类刚性出行客流为主,平峰期则以非通勤类弹性出行客流为主;工作日客流“潮汐现象”明显。周末进站客流稍高于工作日客流,整体分布相对均衡。线路进站客流占57%,换乘客流占43%,其中体育西路站的换乘客流位居线网之首。 图1:三号线工作日客流分布图 (二)结合三号线、三号线北延段线路布局与地理特点,三号线分为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组团、体育西路-客村组团、大塘-大石组团、汉溪长隆-番禺广场组团四段客流组团,将三号线北延段分为机场南-永泰组团、同和-燕塘组团、广州东站-体育西路组团三段客流组团,分析组团车站客流分布与组成规律。 三号线以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组团发生量与吸引量最大,体育西路-客村组团与其他客流组团的交换量较大。早高峰时段,客流发生量主要集中在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组团、汉溪长隆-番禺广场组团,分别占34.8%、26.8%;客流吸引量40%集中在体育西-客村组团,客流主要是由番禺区、海珠区、天河区居住聚集地流向天河区办公、商务集聚中心。晚高峰时段,78%客流发生量集中在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组团、体育西路-客村组团,37.5%客流吸引量集中在天河客运站-石牌桥组团,客流主要是由天河商务集聚中心流向居住聚集地,与三号线通勤线路特征

广州轨道交通三线北延段施工标安全事故

广州轨道交通三线北延段施工标安全事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施工9标“5.15”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时间:二OO九年五月十五日二十一时十分 事故发生地点:白云区人和镇秀水村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龙归—人和】区间里程ZDK22+489.61处 事故单位名称: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简要经过:5月15日下午,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沿盾构9标左线盾构机在528环掘进时,例行进行开仓检查,经监理同意后,根据开仓程序,中午13:30对仓内气体进行了第三方检测,未发现异常气体,但是氧气含量偏低,要求通风1小时后再开仓。施工单位根据第三方气体检测意见实施通风准备工作,随后对土仓内进行通风。14:30,打开仓门进行通风,16:30,检测氧气19.7%,无其他气体超标,于是杜兴峰进入土仓内初步检查了地址围岩情况,旁边的监理人员对围岩情况进行了拍照。检查完毕后,刘松站在仓门口冲洗刀盘,17:10分左右,冲洗完毕。随后,杜兴峰在土仓口查看土仓内刀具情况,突然坠入土仓内;在其身后的刘松立即进入土仓施救,也坠入土仓内;第三名作业人员包海军紧接着施救,也掉入土仓;第四名作业人员陈总准备进仓施救时,旁站的监理人张岸将其拉出,整个过程前后不到10分钟。

经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是土仓内突然出现不明毒气。本地段工程地质为、号泥质粉砂岩,设计勘察时未发现有毒气体,在之前施工过程每次开仓检查时,均未发现有毒气体,根据已通过的第一台盾构机在同一地段开仓的情况,也没有发现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来源需进一步调查与分析。 现场应急措施: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紧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抢救,对拉出来的1名作业人员进行医院救治,并试图救援仓内的3人,同时向110、119寻求救援。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市建委、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地铁等部门领导,区政府、医院等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指挥和部署抢救工作。目前,仍在紧急救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