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汽机热泵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节能技术,如改进热力发动机的效率,优化建筑物的能源 性能等。
减排措施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和排放是可行的,例如通过改进设备的保温性能和减少 散热损失来降低能耗。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减少污染
热力学第一定律强调能量的有效利用和转换, 这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更环保的方 式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该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 为能量转换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述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和保持不变,即能量转 换和传递过程中,输入的能量等于输出的能量加上系统内部能量变化。
该定律强调了能量守恒的概念,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为另一种形式。
符号和单位
热力平衡状态下的应用
能量转换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能量转 换过程,如燃烧、热电转换等,以确 定转换效率。
热力设备设计
在设计和优化热力设备时,如锅炉、 发动机等,可以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来分析设备的能量平衡,提高设备的 效率。
非平衡状态下的应用
热传导
在研究非平衡状态下的热传导过程时, 可以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分析热量传 递的方向和大小。
VS
热辐射
在研究物体之间的热辐射传递时,可以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分析辐射能量的交换 。
热力过程的应用
热力循环
在分析热力循环过程,如蒸汽机、燃气轮机等,可以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循环效 率。
热量回收
在热量回收过程中,如余热回收、热泵等,可以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分析回收效率。
0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
熵增原理
定义
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推论,它指出在一个封 闭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前面,所学的热力学第一律,是以“能量守恒原理”为基础,建立了U和H两个热力学函数,通过对过程ΔU和ΔH的计算,解决了过程的热效应问题。

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一过程能否自动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亦即,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第一定律无能为力,这恰恰是第二定律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经验表明:一切自然界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朝一定方向自发进行的过程,例如:热自动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两物体温度相等;气体自动地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直至各处压力相同,相互接触的不同气体,总是自动的相互混合均匀;电流总是从高电流处流向低电流处直至各处电势相等:浓度不均匀的溶液,自动地变成浓度均匀一致。

等等,这些过程都是可以自动进行的,叫“自发过程”。

显然,一切自然界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及一定的进行限度。

从未发现哪一自发过程可自动恢复原状。

为什么自发过程的逆过程不能自动进行?这就是第二定律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究竟什么因素决定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同的过程,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

如,决定热传导方向和限度的是温度T;决定气体流动的是压力p;决定电流的是电势V;等等。

决定化学反应的是什么?这就要找出:决定一切自发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共同因素,以此作为判断的共同根据。

寻找一切自发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据,这就要研究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根据经验总结热功转化规律,找出反映自发过程本质特征的状态函数—S,以ΔS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进而又S据判据在特殊条件下,推演出了A、G状态函数,从而,得到更方便更实用的判据ΔA、ΔG。

§3.1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前已述及,一切自发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亦即,自发过程进行之后,系统不能自动恢复原状。

若要让其恢复原状,环境中有什么变化?若让环境也复原,需要什么条件?现举例说明。

1.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过程。

这是一个自发过程,当气体向真空膨胀时,Q = 0,W = 0,ΔU=0,ΔT=0。

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热力学优化1.热力学建模

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热力学优化1.热力学建模

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热力学优化1.热力学建模张万里;罗京;陈林根【摘要】为准确描述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性能,根据工质流动机理的一致性,采用与开式布雷顿正循环研究类似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考虑压降不可逆性的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导出了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等性能参数与压缩机进口相对压降的函数关系,并分析了循环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压缩机消耗功率、高温侧换热器换热率、膨胀机输出功率、制冷率和排气损失引起的热流率都与质量流率成正比,存在最佳的压缩机进口相对压降使循环制冷率最大.【期刊名称】《电力与能源》【年(卷),期】2015(036)002【总页数】6页(P164-168,173)【关键词】布雷顿制冷循环;制冷率;制冷系数;优化;压降【作者】张万里;罗京;陈林根【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研究室舰船动力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学院,武汉430033;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江苏江阴 214431;海军工程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研究室舰船动力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学院,武汉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因布雷顿制冷循环的循环工质为无环境公害的空气,且其工作循环逆布雷顿循环具有典型热力学特性,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实现了“绿色”制冷,故对其的研究近年来颇受学者们的重视。

在联合国蒙特利尔协议已确定,2030年前在世界范围完全停止使用各类含氟制冷剂的规定下,曾遭忽视的布雷顿制冷循环研究又显现了曙光[1-6]。

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7-13]是研究和优化各种热力学循环和装置性能的有效工具。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卡诺循环,随后又拓展到布雷顿循环。

对于正反向布雷顿循环的研究中,主要以针对闭式循环的研究为主,对于开式循环的研究比较少,对于开式逆布雷顿循环的研究则更少,尚未发现公开发表的文献。

比较正向布雷顿循环和逆布雷顿循环的工质流动过程可以发现,工质同样经过透平机械和换热器,有着与这些设备相关的类似的流动机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B
Q SB SA S ( ) R A T Qi Qi S ( )R 或 S ( )R 0 T i Ti i i Q 对微小变化 dS ( ) R T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们在研究热机效率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所以早期的研究与热、功转换有关。 热功转换的方向性: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 热转化为功却是有限制的——热机效率问题
15
§3.3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1. 热机效率
热机对外做的功与从高温热源 吸收的热量之比
W Q1
16
2. 卡诺循环
Carnot从理论上证明了热机效率的极限 卡诺循环 :
35
移项得:
B Q Q A ( T )R1 A ( T )R2 B
说明任意可逆过程的热温商的 值决定于始终状态,而与可逆途
径无关,这个热温商具有状态函 数的性质。
任意可逆过程
36
熵的定义
Clausius根据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值决定于始终态而与可逆过 程无关这一事实定义了“熵”(entropy)这个函数,用符号 “S‖表示,单位为: J K 1 设始、终态A,B的熵分别为 SA 和 SB ,则:
12
大 气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已经很发达, 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当时人们已经认 识到能量守恒原理,试图制造第一类永动机 已宣告失败,然而人们也认识到能量是可以 转换的。于是,人们就想到空气和大海都含 有大量的能量,应该是取之不尽的。有人 计算若从大海中取热做功,使大海温度下 降1℃,其能量可供全世界使用100年…。 于是人们围绕这一设想,设计种种机器, 结果都失败了。
1 H 2 (g)+ O 2 (g)=H 2O(l) 2 Hale Waihona Puke r H m 285.8kJ/mo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熵产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熵产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黏性流动 蜡沉积 熵产率 有限时间热力学 最优生态学性能 原油管输 内可逆卡诺热泵 内可逆卡诺热机 内可逆卡诺制冷机 传热规律 传热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 科研热词 脉管体 生态学性能系数 熵产生 熵 热质理论 构形理论 有限时间热力学 拓展不可逆热力学 广义热力学优化 广义不可逆布雷森循环 对流传热 双曲导热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陆地水文循环 辐射传热 能量耗散 生态学性能系数 熵产率 熵产 热源温比 热力学熵 有限时间热力学 有效能 无因次熵产率 无因次功率 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 平均放热温度 平均吸热温度 实际蒸汽动力循环 太阳能 不可逆过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辐射熵传递方程 辐射熵产 转换温度 离散坐标法 梯度折射率 无因次熵产率 无因次制冷率 实际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半透明介质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科研热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针束型回热器 熵产生率 熵产率 熵产 热泵 热声 热功转换优化 构形理论 无因次熵产率 无因次制热率 广义热力学优化 广义传热定律 传热优化 优化频率 不可逆性 (火积)耗散极值原理 (火积)理论 (火积)损失

热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学科。

以下是对热力学基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热力学系统与状态热力学系统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封闭的容器中的气体,也可以是一个热机的工作物质等。

根据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情况,热力学系统可分为三类:1、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2、封闭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换。

3、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系统的状态是由一些宏观物理量来描述的,比如压强(P)、体积(V)、温度(T)等,这些物理量被称为状态参量。

当系统的状态参量确定时,系统的状态就确定了。

二、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那么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这一定律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其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 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对外所做的功。

当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时,Q 为正;向外界放出热量时,Q 为负。

当系统对外做功时,W 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时,W 为负。

例如,在一个绝热容器中,有一个热的物体和一个冷的物体,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热,最终两者温度相同。

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外做功或外界对系统做功,也没有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系统的内能变化就等于热传递的热量。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见的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热现象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例如,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是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无法将所有的输入能量都转化为有用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火用效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火用效率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53 (火用)损率 54 (火用)
1 1
53 54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2011年 科研热词 (火用)效率 优化 有限时间热力学 (火用)分析 蜡油加氢装置 节能途径和方向 烧结工序 火用效率 换热系统 布雷顿热电联产装置 夹点分析 推荐指数 6 5 4 4 2 2 2 2 2 2 2 1 非晶硅太阳电池 1 集成方案 1 镜场设计 1 铝酸钠溶液 1 过程优化 1 评价 1 蒸发工序 1 节能降耗 1 能量系统有限时间综合经济分析 1 能量效率 1 能量品位 1 精度 1 生态学性能系数 1 玻璃真空管 1 焖损失 1 热效率 1 热性能 1 热力循环 1 热分析 1 炯效率 1 火用输出率 1 火用经济性能 1 火用分析 1 液氮洗 1 氧化铝 1 比(火用)分析 1 模拟分析 1 槽式集热器 1 槽式太阳集热场 1 有限时间经济分析法 1 有机朗肯循环 1 最大转化效率 1 总输出(火用) 1 广义不可逆布雷森循环 1 工质 1 太阳辐射 1 大气条件 1 多目标遗传算法 1 多效蒸发 1 地热发电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火用效率 (火用)分析 热效率 热损 热工学 火用分析 槽式太阳能 柴油机 有机朗肯循环 原油库 co_2捕获 (火用)效率
风光互补 集热器工作温度 集成 除湿 附加单耗 阈值问题 间接蒸发冷却 部分煤气化 运行特性 超超临界机组 节能 节水型 能量系统 能量优化 能耗分布 能效 系统集成 系统特性 碳排放 相变 电力储能 燃煤发电 燃烧特性 燃气轮机 煤粉炉 热水循环系统 热平衡 热力学分析 灰箱模型 溴化锂 湿蒸汽 混烧 液化天然气 流程模拟 汽轮机 污泥 水源热泵 氢电联产

定常态流恒温、变温热源两种热机循环比较

定常态流恒温、变温热源两种热机循环比较

定常态流恒温、变温热源两种热机循环比较
陈林根
【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研究定常态恒温,变温热源热机循环性能,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和布雷顿热机的最佳率,效率关系和最大功率及相应效率界限,并对这两种热机循环的最优性能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定常态流恒温热源循环,只有当工质的热容率趋于无穷大时,布雷顿循环才能达到卡诺循环的性能。

数值计算显示,当布雷顿循环的工质热容率为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总量的1.5倍时,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已为卡诺循环功率的99%以上。

定常态流变温热源环在相同的边界条件和热效率下,布雷顿循环的功率可以高于卡诺循环功率,极限情况下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对于变温热源条件,布雷顿循环主要受益于其工质与热源间的较佳的匹配,所得结果对热机工作参数和工质的最优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总页数】1页(P27)
【作者】陈林根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14
【相关文献】
1.有限热源间定常态热机不可逆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 [J], 姚寿广
2.内可逆卡诺和布雷顿热泵循环性能比较:Ⅰ 定常态流恒温热源循环 [J], 陈林根;沈良文
3.布雷顿和卡诺热机循环性能比较(Ⅱ)定常态流变温热源循环 [J], 陈林根;朱志民;曹跃云;孙丰瑞
4.内可逆卡诺和布雷顿热泵循环性能比较(续)Ⅱ定常态流变温热源循环 [J], 陈林根;沈良文;孙丰瑞
5.布雷顿和卡诺热机循环性能比较(Ⅰ)定常态流恒温热源循环 [J], 陈林根;倪宁;孙丰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2期 2012年6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unUniversity ofScience and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Edition) Vol-35 No.2 

Jun.2012 

不可逆汽机热泵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赵麒 ,谭羽飞 (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90;2.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建立了汽机热泵系统的模型并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考虑汽机热泵系统内部不可逆和外部不可逆性对系统性能进 行了分析研究。汽机热泵系统由不可逆汽机循环和不可逆压缩式热泵循环组成。分别对汽机侧和热泵的蒸发器与冷凝器进 行了优化面积分配和优化时间分配研究,得到了系统热负荷与系统性能系数的数学关系。研究中引入两个不可逆参数 R△S、Rzs。算例研究显示内不可逆参数对汽机热泵系统的性能比外部不可逆因素有更大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热泵侧不可 逆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大于汽机侧不可逆因素对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汽机热泵;有限时间热力学;不可逆;优化面积分配;优化时间分配;系统性能系数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70(2012)02-0110-05 

Gener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rreversible Heat Pump System Driven by Steam Turbine Using Finite Time Thermodynamic Approach 

ZHAo Qi .TAN Yufei (1.College of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90; 2.College ofEnergy and Power,Changchtm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In this paper,a model of heat pump driven by steam turbine is established and presents finite time thermo—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ystem considering both external as well as internal irreversibility.The system is considered as consisting of an irreversible heat engine and an ireversible heat pump.Optimization is made on both heat exchanger ar- eas distribution and heat engine cycl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time distribution.An optimal rela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and heating load is obtained.Two ireversible parameters RA s,R△s,are introduced during the study.A detailed parametric study shows that intemal irreversibility parameters have more drastic effect on performance reduction than any other external irreversibility parameter.It is also found that effects of the ireversible factors in the heat pump side is greater than the ireversible factors in the heat engine side on the system. Key words:heat pump driven by steam turbine;finite time thermodynamics;irreversibility;optimal area distribution; optimal time distribution;performance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根据经典热力学,可逆系统拥有最大的效率,然 而可逆系统距离实际系统较远,可逆系统的性能参 数无法有效地代表实际系统的性能。近些年有限时 间热力学的发展为实际系统性能研究提供了较有效 的方法。Ait-Ali n 研究了一种类似不可逆卡诺热 机的循环。他认为通用的内部不可逆熵产速度与外 部传热热阻和发动机温度成正比。Salah E1 Din 2] 研究了变温位不可逆卡诺热机,他得出冷热量侧流 体的最佳工作温度和最大输出功率是换热器进口的 温度而不是进口和出口的平均温度。Bejan『3 推导 出有限规模复叠循环电厂的最大输出功率可由适当 分配换热器得到最大化。Ibrahim et a1. -优化研究 了外部蒸汽热容量有限和无限情况下卡诺循环和 Joule—Brayton循环的输出功率。Blank-5 联合了一、 二定律对Joule—Brayton循环的输出功率进行了优 化分析,并提供了最佳传导优化和功率优化的压降 

收稿日期:2011-12-13 作者简介:赵麒(1982一),男,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节能技术及热原应用研究,E—mail:hihot2@163.CON。 第二期 赵麒,等:不可逆汽机热泵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比和温度限。Gandhidasan 完成了闭式 Joule—Brayton循环燃气机电厂的分析,计算了最大 循环效率的最佳压降。田鑫泉等 考虑循环工质与 外部热源之问传热热阻的影响,导出了吸收式热泵 最佳泵热系数与泵热率及总传热面积问的关系,以 及最佳传热面积比。林国星等 考虑循环工质与外 部热源之问传热遵循牛顿传热定律以及工质内部不 可逆性影响,导出了热泵的最大泵热率与性能系数 的优化关系。 本文建立了汽机热泵供热系统的一般模型,考 虑了系统内部不可逆性,分别对汽机(动力)部分和 热泵部分的换热过程进行了传热面积和传热时间的 优化研究。 

1 系统模型 汽机热泵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由动力循环和 压缩式热泵循环两部分组成,包括汽机、压缩机、蒸 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动力部分的高温热源温度 为 ,向低温热源 ,放热,汽机中蒸汽做功,温度 由了、】降至丁2,蒸汽做功产生的机械能驱动热泵的 压缩机工作。热泵由汽机带动,从低温热源 吸 热,向高温热源 、放热,热泵蒸发器与冷凝器中工 质的工作温度分别为 、丁r 

T 

1汽机2压缩机3冷凝器 4蒸发器 5节流阀 图1 汽机热泵系统原理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eat pump system driven by steam turbine 

2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2.1动力部分 高温热源进人汽机的热量与排向低温热源的热 量分别为: Ql=志1A1(丁H一 h-1 (1) Q2一 2A2( ~ 2 (2) l、 一高温、低温侧换热系数;A 、A 一高温、低 温侧换热面积;z-1、r2一高温、低温侧工作时间; 汽机输出功率为: 

=Q1~Q2=后1A1( 一7"1 l 尼2A2( 一7、『J 2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 

= 一尺 

(3) 

一0 (4) 尺 为汽机内小司逆参数,尺△s=1为内口J逆汽 机模型,R <1为实际汽机模型。汽机循环的总换 热面积为A=A1+A 。汽机循环的总换热时19为 f=.El+.E2。由式(1)和(4)得 

= 一 Q1 (5) 

: 二盘 ; 6 =————— — 一() —Q 1 + 壶 ) 计算汽机循环的效率并将丁1、 代入得 丁『| n ̄OC l—n ̄nz R△s 

一 一—Tu—Q—(— —+—

R ̄—sk2广A2 r2 

2.1.1传热面积优化 优化汽机侧换热面积 

鲁-o, +、/ 

爰 A_1+x/匦klri Fh式(8)、(9)得面积优化关系 A1 』k2r2Ras A2 J klr1 将优化面积代人式(7)得 

7—1 (11) 2.1.2传热时l司优化 优化汽机侧换热时间 鲁l:01r +( 声(12) 

一1+(Tk2R ̄s) ) 由式(12)、(13)得时间关系 :( ) 1 (14) 

将优化面积代入式(14)得 

\,\ \ 、 7 8 9 O 112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AS 77 一 —百 

一丽 

其中,K1: (志1。+(志2R△-s)。)。 

cOp:(— _ _一1)一+1(26) 唧 

:Q A (W E T 2r 一

(18) 

一 

△S’: 一 R :。 

= 一 QE (20) : 一c211 =————— — 二 .一一() 一 ‘赢+ 

c叩:(——] — 一一1)-1+--/-M ̄ 1 ∞ 一 ‘赢+ ) 

热面积优化 热泵循环换热面积 

瓦Ocop—o, 跞 , 

一o,会 謦 24)得面积优化关系 2.2.1传 优化 由(23)、( A A (25) 

优化热泵侧换热HglN 瓦acop—o, r-=l+(忐 

Ocop-o, r-=l+(半 

由式(27)、(28)得优化时间关系 R 、I。 k / 

将优化关系代入式(26)得 

叫鑫 一1 

(27) (28) 

(29) 

+1 (30) 南R +( )。l 定义汽机效率T1与热泵cop乘积为系统性能系 

唧=卜 +1 

(31) 引入拉格朗日机极值关系 L=s+A(t—r—z-’) (32) 其中£=r+f’,由极值条件警=0, =0得 

£=( 一 Rss

T ̄一 c嚣+南+ 

赢(TcTc一一√TITc.J K1ARssRea' RssR √K2A 一 c鑫 c嚣+缶+志 ‘丽Wc_且K ̄A'RssRss,))_l+1) R .廊J ~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