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陈妙琼

(本文于2006年9月参加厦门市作文教学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

走近课改,我们不难看出,能力的培养,是新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观察力,是诸多能力之一。观察力,指的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意识有计划精确感知其特性,辨明相似现象和发现新异现象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科学史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莆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人们认识事物始于观察,而作文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事物表象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写好作文,有着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注意。教师可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旅游、参观、访问、实验、游戏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五年级上学期有这样一个作文题:记秋天的一处景物。在教学前,先组织一次郊游,带学生到田野里,数一数田里有多少种庄稼?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每种庄稼的颜色、形状、大小、长势各如何?人们在田里干什么?他们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求学生捡落叶,比赛谁捡的落叶

形大辩论最多,种类最多,颜色最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片叶子做成标本,夹藏在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写生,或者抓昆虫做标本,或者做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勃勃,边玩边观察,把教学任务寄于游戏之中,为上好作文课打下基础。

二、教给观察方法。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画,只供一日之需,授人以说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生动说明: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切实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观察力,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生学会观察。

1.观察目的要明确。

目的,是行为的方向,“有的才能放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即“看什么”,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围绕重点,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如上情境作文课《火烧纸锅》,在实验前,教师提出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实验者的动作、神态;(2)重点观察纸锅里的水和纸锅底在实验过程有什么变化;(3)观察观众的反应。这样,观察目的明确了,学生就能围绕目的仔细观察。通过类似的几次练习,学生形成了“观察要有目的”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观察力的提高。

2.观察顺序要掌握。

观察顺序,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观察要有顺序,讲的是“怎样看”的问题,常用的观察顺序有时间顺序法、空间方位顺序法、过程顺序法、物体结构顺序法等。一般说来,观察动植物采用物体结构顺序法,观察动物按从头—身子—尾—脚的顺序进行,观察植物拭安从主干—枝—叶—花—是实的顺序进行;观察景物采用空间方位顺序法,按从上—

下,前—后,左—右……观察事情常用过程顺序法,观察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也称事情的发展顺序。当然,观察的顺序还有很多,方法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在观察事物时灵活运用,这样,就能有条不紊、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从而丰富作文的素材。

3.想象能力要丰富。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即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展开想象,变静为动,用动觉表象、空间表象去补充视觉表象,丰富画面内容。这就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穷的。它概括了世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虽然是无穷的,但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如指导看图作文《小气象员》,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感知表象,然后,引导学生从画面出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想象:(1)小气象员是怎样来到学校的?(2)她是怎样观测天气的?(3)同学们到校后怎样评价小气象员的?带着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态,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敏锐的观察力,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能使枯燥、单调、呆板的事物或画面活起来,更能吸引学生。

三、培养思维品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里,观察力是外因,思维品质是内因,观察力必须通过思维品质起作用。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有重要作用。这里的思维

品质,包括认真、准确、细致的观察态度和善于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认真、准确、细致地观察,能使学生更准确、更客观地认识事物;观察时善于分析、比较,能由表及里,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能更清楚的认清事物的本质。如指导写《地瓜》时,要求学生认真、准确、细致地观察地瓜各部分的特点,特别是地瓜的茎;然后把地瓜的果实——茎,和苹果、柿子、梨的果实作比较,从而认识地瓜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

作文教学时,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能促进观察力的提高。

敏锐的观察力,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所见,有所知,有所感;敏锐的观察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培养观察力,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