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第一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范文

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产品“美人K”货积压,导致心境低落,再加上和公公婆婆不和,与丈夫争吵,出现兴趣减低,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活着没有意思.半月前,经朋友介绍来到本咨询室求助。

初次印象:客人面容憔悴,衣服不整,虽来自城市富裕家庭,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似农村女性,但又没有农村女性因劳累所致的肤色苍老感。开始的时候,欲哭无泪。

初次咨询客人谈及公公和婆婆的关系,在家里公公脾气比较暴躁,说一不二,并爱管闲事,客人在家里感到不自在.刚开始结婚时,自己还会做饭,来到公公家以后,公公做饭比较好吃,女儿和丈夫也比较喜欢。所以自己由于做不好,长期下来饭就不会做了。现在虽然看不惯公公和婆婆,但由于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不敢提出来单独生活,尽管没有住在一起,但吃饭和孩子上学是公公和婆婆照顾的。所以目前离不开他们生活。

本次治疗主要解决客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客人的心境。因客人有自杀的念头,在咨询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自杀的危害及对家人的影响,自杀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客人表示理解,最后嘱三天后来诊。

第二次咨询,客人如约再次来到咨询门诊,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但仍然有想死的念头。再次来诊。

这次咨询客人仍有疑问,特别是针对咨询师的信任,客人来诊之前,曾在本地某医院精神科治疗,诊断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治疗,客人因害怕服药未尊医嘱。回家后,找到一些小报,得知该病需心理和药物同时治疗最有效。并说出了初次来咨询的动机。

根据咨询师和客人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本次咨询除继续收集相关的发病资料之外,着重探讨了家庭的关系模式,找出客人抑郁的家

庭和环境的原因以及个体内在的情结。在这次咨询中,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首先了解客人幼年的家庭模式,在童年客人兄妹四人,二兄一妹,父母经常地吵架,从小就在父母面前畏畏缩缩,从不敢大声的说话,感觉父母比较疼爱妹妹,妹妹健康活泼。小时侯每当父亲打哥哥的时候,非常地害怕,不敢说话,在家里无论对错,都会逆来顺受。目前在公婆家,公公比自己的父亲脾气不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感觉到他吹毛求疵,所以在公婆家更不敢说话。后来感觉就连丈夫的弟弟也欺负自己。自己很没有地位。其实自己也感觉到公婆更喜欢自己自强起来。

这次咨询继续纠正情绪障碍,改善心境。

第三次咨询,五天后,客人再次来咨询,述说仍有自杀念头,但情绪有很大改善,面容不在象先前那样憔悴。衣着打扮有了讲究,并主动上街买了一件新上衣,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这次咨询仍然是用沙盘游戏了解客人的情况,在家里,在丈夫面前,客人象一个孩子,不会

主动关心丈夫和女儿,更不会主动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用丈夫的话说,客人和女儿不象是母女,更象是姐妹。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更象是父女的关系,自己只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爱,而不会奉献自己的爱。再者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丈夫和家庭,只知道工作,自己的心一直在外面的世界,并感觉在单位也不会和同事相处,通过这次咨询客人了解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弱点,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并有了改善这些性格弱点的意向。

第四次咨询,客人述说心情大好,谈及伤心之处,也没有了先前的过度悲伤和痛苦,但客人仍心急,并述说自杀的念头,再次担心心理咨询的效果。

在这次咨询中逐步了解到客人的情感空虚,虽然自己很爱自己的丈夫,但对丈夫的暴躁脾气不能容忍,但又不敢或没有反抗的欲望,长期以来,受到了压抑。曾在2001~2003年单位与土耳其一家公司合作,有一土耳其人长的很象丈夫,又比丈夫温柔、体贴,内心生爱慕之情,这种心情只是保留在内心,情感并没有出轨,客人说出了这些

话,内心就轻松了许多,在治疗中,客人感觉如坐云雾里,通过治疗师的协助,改善了客人的意象,并加以整理,客人最后感觉清醒,头脑不在晕胀,心情改善。

第五次治疗,这次治疗,直接把客人带入到了治疗的场景,客人突然说出了难以启齿的经历(客人的信任提高了)在儿时,大约4~6岁,感觉已经记事了,那时自己穿的是开裆裤,有一天,一位邻居家的大男孩子,比自己大5~6岁,想背着自己,在他背自己后,用手摸着了自己的私处,顿时疼痛难忍,由于胆小,不敢述说,也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件事就被压抑了二十多年,从没有被想起来,在前些日子,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中念头老是挥之不去,又不敢告诉丈夫或其他人,用客人的话说,打死我也不敢说。目前的困惑是感觉这件事对不起丈夫,感觉自己对丈夫不应该有任何的隐私,又想告诉他又怕告诉他,所以这种想法就老是纠缠在脑海里,这次治疗通过宣泄客人的情绪,彻底地改变并有了转机,两天后客人打电话来,说出了内心对咨询师的想法,有一种很想见咨询师的念头,并说现在开始对咨询师信任了。

第五次治疗仍然是用的情景重现技术:先引导客人出现意象,然后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景,用现实的感受重新评价,并教育客人改善原来的看法。

第六次治疗:

这次治疗仍然使用心理分析,采用意象对话。客人无意识里已经有了反抗能力,心理开始成长,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还不当。

开始看房子,客人找不到门,有丈夫在挡着,首先处理丈夫的情结,客人感觉丈夫不同意自己有心理问题,自己的父母兄妹以及妹妹的小叔子,公公婆婆都觉得自己没有病,感觉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在意象对话中,他们都依次出现,处理好了这个情结,客人开始看到了这个房子的门,并走了进去。房间比较小,窄而尖,走进去,灰尘比较多,灰暗。开始整理这个房间,首先搬动梯子,打扫房间,客人开始感觉不敢上梯子,有些担心,得到鼓励后,去梯子,然后帮她拿到了扫,开始打扫,打开窗帘,光线射近来,然后客人的意象是墙壁、

桌子、椅子、条饥等,最后是毛主席像,做完后,客人的心境改善,比较愉快,出现在外面的一条小河,河水很浅,有鱼嬉戏,一会变成了人-----自己的丈夫-----变成了儿童,俩人骑在牛背上。

第七次咨询:

来访者诉说出了自己出次恋爱的经历,上中学的时候,自己只有16岁,朦朦胧胧地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初中的同学,后来两人就进入了恋爱,感情也不错,但由于对方家庭的阻扰,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断,但自己并没有后悔,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但对于这次恋爱经历,始终不敢告诉自己丈夫。也就成了自己的心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自己害怕告诉丈夫是受同年创伤的经历的影响,是一种儿童的思维模式,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第八次咨询:

这次咨询来访者提前来到了咨询室,来访者感觉还是有一些想死的念头,但不如以前强烈了,还有些心烦,但心烦的时间没有了先前的时间长了,比较短。仍然有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并感觉自己对不良想法有放大和缩小的习惯。

咨询师分析了来访者与人际交流的关系模式是:来访者不会和别人交流,特别是自己对情感的表达,这种模式是在儿童时期同父亲交往的关系模式形成的,在小时侯很惧怕父亲,总感觉自己没有错,别人找自己的错,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的原则是自己不找别人的错,别人也别找自己的错。但往往生活毕竟就是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所以当有摩擦的时候就会感觉是别人的错,是别人找自己的错。因为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的错。比如:在家里,感觉公公很唠叨,问这问那,自己很烦,不愿回答他,而他又什么都问,很烦,再者自己在长时期的生活中习惯了压抑自己,有什么话不会说,也不愿意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比如:这几天心情好些了,丈夫说自己胖了,心情好了,自己就想把咨询的事情告诉他,又担心丈夫不理解,会不会发脾气,随不敢说出来。

第九次咨询:

这次咨询首先分析上次咨询来访者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分

析人际关系的障碍的内在原因,与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和改善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第十次咨询:

这次咨询时由于咨询师对冷空气过敏(室内有空调),有些咳嗽,来访者很细心的,很关切地询问,咨询师给予了解释,咨询师感觉到了来访者已经产生了移情,知道这是咨询产生的效果,但未给于行动,只给于解释。

这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前几次咨询的结果,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并加以改善。比如:来访者不会做饭,感觉在公婆家里,公公做的饭虽然好吃,但不是自己做的,自己吃起来很不开心,在治疗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自己不会做饭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在结婚后,一直不敢尝试做饭造成的,当初自己是做饭的,但自己做的不好吃,而公公做的比较好吃,以后就不在敢做饭了。通过给予来访者的解释和比喻,来访者突然得到了领悟,出现了强烈的改善的意愿。本次治疗结束给予来访者SCL-90的测量。并告诉她下次分析测量和治疗的结果。

第十一次治疗

来访者如约前来咨询,感觉自己心情完全好了,家庭也比较和睦了,与丈夫及家人的关系相处也比较和谐了。自己也非常地高兴。寒暄时非常地感谢咨询师。

本次治疗之前,给予来访者上次心理测量的结果的解释。SCL-90结果如下:躯体化:2.08 强迫:2.2 人际关系:2 抑郁:1.76 焦虑:2 敌对:1.16 恐怖:1.71 偏执:1.66 精神病:1.9

与治疗前的SCL-90的结果相比来访者有了显著的改善,两次结果比较疗效呈现显著差异。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来访者与没有了抑郁的情绪,兴趣提高了,穿着也讲究了,食欲提高了,人际关系也改善了,特别是和公婆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与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疗效是客观的。

第十二次咨询:

这次咨询主要是与来访者处理分离焦虑,来访者询问当自己再出

现问题的时候,能否求助于咨询师,咨询师给予肯定的回答,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来咨询,来访者同意。另外,来访者在咨询师给予终止咨询的建议时,出现了一些焦虑的情绪,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是正常的,并给予解释其原因。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躯体症状消除,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愿意和人交往了,与家人的关系也和谐了。生活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了。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SCL-90测试,相应的因子得分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通过半年的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了目标:症状消除,认知改善,消除了儿童的行为模式,自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挖掘求助者的自身的潜力,增强了求助者的生活的动力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半年后随访,来访者心境比较好,未出现心境低落,兴趣减低,抑郁的情绪体验。感觉心境比较平和,正常地工作。同事反映也比较好。

第二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案例分析题目: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摘要:患有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存在心境低落,病程迁延的特点,这也是社区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本个例咨询师运用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本案例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但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得病原因主要由于错误观念和自我封闭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本个案的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改变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放松训练和合理情绪疗法改

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进行了8次咨询,取得了一定效果.关键词:抑郁严重心理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1.1、个人基本情况: 田某,男,1969*************************

7,月出生,户籍地为居

为*************************。2015年7月,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2016年7月20日,田某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自2015年7月31日至2019年7月30日。

1.2、主要生活经历及犯罪成因分析: 田某现年47岁,初中文化,主要经济来源为与妻子共同经营幼儿园。2014年10月驾驶一辆与其准驾车型不符的大型普通客车与路人陈晓强相撞,致陈某抢救无效死亡,并指使同案犯李某顶替投案。田某犯交通肇事罪并找人顶罪的行为体现了其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严重缺乏。

1.3、家庭背景及主要社会关系

田某家中共有四口人,妻子任某,职业老师;女儿田某宇已经成年,在外工作;儿子田某文,9岁,上小学。田某经济情况不好,家庭生活稳定。1.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身体虚弱,面容疲倦,情绪低落,有郁闷,焦虑,逃避,压抑的情绪体验.1.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三个月前开始感到全身疲乏无力,睡眠不佳,食欲不佳,时常感到头痛难忍,大小便正常.特别是最近两周出现睡眠障碍,整夜无眠,无诱因的哭泣,自卑自责.1.5社会功能能参加日常的生活劳动,社会交往,但劳动效率低,劳动能力有所下降,有意回避与他人交往.1.6心理测验结果(1)SCL一90测试结果: 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超过2分,数据显示说明强迫症状明显,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自卑,焦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2)SPG稳定.(3)SDS测

试结果:67分,说明中度抑郁.2.主诉与个人陈述 2.1主诉

黄某从社区服刑开始后性格内向,不合群.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情绪低落,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自卑感较重,两周前因小事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村人发生冲突,出现急性应激问题,变得更加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尤其最近两周来失眠严重,自感头痛难忍,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内心苦闷,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对家人的交流、谈心也无法接受,正常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2个人陈述

我本人在社区服刑之前性格虽然不是很开朗,但是合群.到社区服刑后,我对社区服刑的制度、环境开始不适应,通过自己的调节后逐渐适应了社区服刑的制度、环境,在社区服刑改造表现还可以,三个月测试结果:粗分:P=12;E=3;N=23;L=9.T分:P=75;E=35;N=80;L=40.引伸出典型内向,抑郁质,精神质,情绪不前开始出现对什么事情都没劲,最近表现的特别明显,上周和同村的王某在闲聊时发生冲突后,又觉得自己很自卑.上个星期天,我看完电视后,心里面压的利害,感觉很烦恼,压抑,忍不住就哭了,而且睡眠也不好,这两个星期每晚几乎都没有合眼,感觉生活很没有意思,我不想参加各种活动,也不想与别人沟通,只愿独来独往,以前还和同村的人们打打扑克,现在觉得没有意思,也不愿和他们打扑克了,也不想看电视,几个月以来,极少与别人主动交往,喜欢独处.我不相信任何人,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我认为所有人都信不过,他们都在看我的笑话,看不起我,我知道家里面经济条件较差,所以心理特别自卑,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命运怎么这么不好,自己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样顺利生活,心里很难受.我对社区矫正的司法所人员也不信任,司法所的同志找我谈话教育,我都不想听,也不想回答,觉得他们都是假惺惺的.我现在其实很苦闷,吃不好,睡不着,觉得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有时头痛难忍,别人对我也越来越冷淡了,看来我在社区矫正改造是完了,我真的很痛苦,希望老师能帮帮我,让我能正常休息和睡觉,能够正常地生活,恢复较好的状态,争取好的生活态度.3.观察和他人反映

3.1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黄某进入咨询室时,身体衰弱,面容疲倦.开始沉默不语,片刻后才开口说话,说话时思维清晰,但不合理,语调低沉,有时说话时比较拘谨,把手

攥得很紧,给人感觉很紧张.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虽很陌生,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知识.3.2家人的反映

生活中,黄某虽性格内向,孤僻提及社区矫正话题时时忧心、痛苦、焦虑,生活中常有叹气,流泪,情绪比较低落,情况出现。曾经说过在社区服刑期间在参加义务劳动时常常碰见村里熟人,总觉得在议论纷纷,情绪一落千丈,不停自责。逐渐出现失眠、心慌、出汗等症状。除上述症状外,逐渐出现食欲不振,睡眠有时多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烦躁,不愿与他人交往。问及原因,只说心情不好,感觉累,其他不愿多说,经常发脾气,显得心事重重的,有时会因小事发火。

4.诊断与鉴别诊断 4.1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家人的情况介绍以及心理测验结果,求助者的症状可初步诊断为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有明显的原因,为两个多月前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4.2诊断

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4.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内容未充分泛化,没有严重影响到其思维的逻辑性,症状的持续时间短,社会功能方面仍在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的改造,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焦虑症相鉴别

焦虑症是以”以广泛焦虑或发作性恐惧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抑郁症状相比较,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抑郁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4.4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峰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也就是求助者

的郁闷,焦虑,逃避,压抑的情绪是由客观事件(与他犯发生冲突)引起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他的抑郁情绪,自我封闭,睡眠障碍,劳动能力下降和改造成绩不理想是一致的.求助者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当他知道找他咨询的是”心理医生”后,能表现出强烈的救治愿望而主动求医.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求助者的症状表现的程度

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郁闷,自责,逃避,入睡困难,哭泣,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反应不是太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其思维的逻辑性.从病程标准看,时间超过3个月不到半年,内容有一定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影响,如劳动效率下降,自我封闭,不参加娱乐活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等.但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的改造.从排除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在6个月内,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求助者的问题与他的人格特征和自我评价不当,对监狱环境不适应有关.5.心理异常成因分析5.1生理原因

求助者无明显的生理原因。5.2心理原因

(1)求助者内向敏感,承受能力差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心理异常的人格因素.由于性格内尚,不善于与人交往,遇事爱自己琢磨;遇到困难时,常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在挫折面前更是无法正确面对,采取孤立,逃避的做法,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缀解.(2)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存在歪曲的认知偏差是形成心理异常的认知因素.由于认知的偏差,不能正确对待,处理矛盾,有被针对,敌视的错觉,引发心理冲突;随着心理冲突得不到解决,引起精神紧张,抑郁,自责,自卑,过分焦虑,躯体不适感,情感淡漠,失眠,注意力不集中.5.3社会原因

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父亲对其疏于管教,家庭教育的缺失,过早步人社会养成恶习;未接受过学校正规教育,文化水平低,思维比较偏激狭隘,没有较好的认知辨别能力;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因不能正确对待与同犯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不良,是导致心理冲突,造成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6.咨询目标的制定在与黄某沟通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6.1具体目标

让黄某正确认识到其产生自卑,自责及抑郁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学会正确归因,改变黄某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不能像其他监犯一样顺利完成改造的过分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使其更能全面的看待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以迅速调节不良情绪,缓解求助者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社区服刑改造,正确面对挫折,恢复正常的生活.6.2近期目标

(1)分析黄某目前存在的不合理思维,心理治疗的初期目标是取得黄某的信任,提高认如能力,理智分析受处罚的原因,调整自己对的改造态度和认知.将那些不理性认如,调整为现实相适应的理性认知,消除其对他人的敌对情绪,向家人警敞开心扉.(2)心理治疗的进一步目标是提高黄某的挫折承受力,学会与合理的想法对照,客观评价自己与事件,能理性地对待生活事件,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将处理这一事件的成功经验移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上,提高应对心理危机,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6.3最终目标

通过咨询,改变认知,消除自卑观念,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特征和幸福感,塑造增强人格,增强黄某的心理健康调适能力,便其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完成社区服刑改造任务,从而顺利的回归社会.7.咨询方案的制定7.1确定咨询的日程安排

经商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咨询 7.2咨询方法和原理 7-2.1方法根据求助者的年龄和特殊身份,采用放松训练解除求助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再运用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放松和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抑郁情绪及问题。

7.3.2原理(1)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集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一定程序的有规律的训练,可以是个体学会从精神上和躯体上(骨骼肌)进行放松.其原理是,人在接收高度紧张性的刺激后,引起交感神经的分支支配肾上腺髓质,使后者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迅速大量增加,全身小动脉血管收缩(冠状动脉除外),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剧.心理上的紧张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这种紧张长期持续,身心就会失调,可能导致许多疾病,在生理

上有:失眠症,焦虑症,口吃症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放松训练会使人的呼吸减慢,血压下降,毛细血管扩张.心跳减慢尤其是长期紧张引起的交流恐惧效果尤为明显.(2)合理情绪疗法(frET)也被称为”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不是事件的本身.ABC 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实践的核心是人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重要的方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其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信念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非理性信念上.由于其不合理信念,对事物看法的不理性,导致了该求助者在服刑过程中不能正常服刑,被不良情绪所困扰,情绪低落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觉,劳动任务完不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愿关心.同犯的疏离,反过来又加剧其对自己的否定,挫败感进一步强化,求助者将陷入自责自罪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要减轻求助者的痛苦体验,必须要尽早消除其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8.咨询过程

8.1咨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8.1.1第一个阶段:情绪宣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咨询师使用放松训练缓解来访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尽可能使求助者谈出不愉快的事情,宣泄压抑的情绪,建立轻松,安全的环境.对于内倾性性格的人来说,这一阶段的宣泄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来讲,在咨询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宣泄的得越彻底越好,也可以使咨询师

从中找出求助者情绪和认知问题的症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8.1.2第二阶段:领悟阶段.寻找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根据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找出求助者困扰和行为不良的具体表现(c),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懂得自己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与他人相处造成困扰的主要因素是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向该犯讲述有关,心理问题的一般性知识,包括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问和放松治疗的原理等,并通过相应的咨询技术的运用,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合理的认如,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并强调治疗并非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坚持完成治疗并完成治疗中相应的作业.8.1.3第三阶段:辩论阶段.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辩论技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职者持有的关于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求职者的这些信念.在辩论过程中,当涉及求职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职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支持疗法,做家庭作业等,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这阶段该犯交了一份作业,罗列了自己不合逻辑的认知.通过辩论使该犯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分清楚了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帮助该犯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并帮助该犯解析他的生活现实和关系的意义,指出现实和内化的自我故事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他解决其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之极的非理性观念问题.鼓励该犯根据另外选择的自我认同故事和生活方式改变他自己的生活,使该犯认识到即使某些不希望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也能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8.1.4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取导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总结和提升,鼓励求助者把其在咨询中所学到的客观,现实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使自身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体验到从前自我的不足,增加自发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以改变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并将这种态度迁移到日后的生活,改造中.8_2具体咨询过程

8.2.1第1次咨询(2016年8月27日)(1)任务

了解基本情况,与求助者建立尊重,热情,共情的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教授放松疗法.(2)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定.充分理解与共情,争取信任感.针对黄某沉默对抗的情况,分析主要是因为黄某对咨询师还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以沉默对抗.所以要取得求助者的信任,就要充分认识到其所面临的痛苦,真正从求助者角度理解问题,理解感受,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现在的内心一定很痛苦,让我来帮助你从痛苦中走出来好吗”等,通过真诚的倾听,关注,交流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尊重,热情,共情的良好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消除阻抗,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支持和鼓励.当他主动敞开心靡,把心里的苦闷倒出来时,使求助者抑郁和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可以开始比较冷静地回顾事件的发生,分析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状况和原因.对黄某进行放松训练,训练求助者各种放松技巧.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使全身彻底放松达到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催眠的目的.咨询片段: 咨询师:在吸气的时候,想象着你吸进的使新鲜的对身体有益的气体,让它充满你的全身,吸气的时候,想象着你呼出的是病器,废气,浊气,它们是灰黑色的,不停从你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吐出来.你也可以想象:当你呼气时,你的全身每一个毛孔豆都在向外吐出带有毒素的液体后,你的全身就轻松了,你的病痛会越来越少,你愉悦的感受就越来越多了.求助者:呼气…吸气…

咨询师:现在告诉我,你的气是以气体的方式排出的还是一液体的形式排出的? 求助者:气体的.咨询师:很好,多吗? 求助者:很多,通过呼吸正在往外排.咨询师:很好,现在你尽全力将所有的不快乐的气从你身体内排出去,等会我再叫醒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全身特别的轻松,特别是那些疼痛的部位将不再疼痛了或者疼痛减轻了很多,你不仅身体轻松了,你的心情也会感到特别的轻松和愉悦,一定是这样的.(3)布置咨询作业回去后每天练习放松进行自我催眠,每天不少于2次.主要采用想象放松和肌肉放松,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只回忆或者想象快乐的事情,提升快乐感受,增进快乐情绪.8.2.2第3,4,5次咨询(2016年9月3日一2016年9月17日)(1)任务

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念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不合理信念以及不适当的方式,造成了冲突和情绪问题,从而产生改变不适当行为方式的决心.(2)过程咨询师首先询问了通过放松自我催眠,睡眠情况是否有所改善,黄某回答的失眠稍有好转.咨询师与黄某一起分析,求助者认为”别人的冷淡是有意针对他的”,”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别人都看不起他”信念是否合理.为了让求助者自己否定这不合理的思维,首先假设事实存在,一起分析后果,再让求助者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其他人),分析事实存在的可能性,使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开始动摇.咨询师:他为什么要针对你?看不起你?是你曾经做了让人对你深恶痛绝的事吗? 求助者:没有,我一直都是能自我管理的很好.不去他人其争端,而且经常独未独往,不惹是生非.咨询师:那你认为与同村的人发生冲突,是同村的人在故意欺负你吗? 求助者:就因为我和别人冲突所以得罪了全村的人,他们都对我冷冷淡淡的,都在针对我.咨询师:哦, 咨询师:假如你说的是事实,大家针对你,看不起你,你现在产生敌对情绪,情况发展下去,你认为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求助者:…..(思考沉默)咨询师接着结合求助者的情况,通过心理学的原理对出现的”错觉”,”自我暗示”,”问题化解三大系统”进行解释,找出问题产生的正确归因.通过发现,挖掘导致心理障碍的异常,歪曲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让求助者自己否定不合理的思维,确立合理思维和认知结构.相信民警和同犯不可能故意针对他,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理念是由于自己认知的偏差造成的.求助者领悟到他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了人际关系冲突和情绪问题.(3)布置咨询作业回去后每天练习继续放松进行自我催眠,每天不少于2次.主要采用想象放松和肌肉放松,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只回忆或者想象陕乐的事情,提升快乐感受,增进快乐情绪.让求助者回忆自己与同犯闹矛盾的始终,包括自己行为表现进行详细回忆.分别讲出诱发事件A,不适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让求助者回去后再做一次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想一想如何用积极的行为方式去对待别人对自己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何用新的行为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化解

矛盾.并构想一下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并让黄某讲述并罗列自己不合逻辑的认知.8.2.3第5,6,7次咨询(2016年9月17日—10月8日)(1)任务

进一步改变求助者习惯性的非理性思维认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改造和各种人际关系交往中,处理发生中的一些事情,重新认识与家人、同村人的关系.(2)过程

求助者在第三次咨询时能换位思考问题了.“家人及同村的人,关心我,是对我的关怀帮助,并没有取笑我,难为我的意思。咨询师对他的想法给予赞赏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分析造成人际关系敏感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当时,就觉得他在取笑我.因为我经常独来独往,很多人都用怪异的眼光看我.咨询师:你也觉得自己怪吗?其实一个社会人是不可能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家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化解心理问题的三大系统”中,社会支持的重要地位,你认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你快乐起来吗? 求助者:我开始想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己,现在看来是适得其反,现在我不但感觉苦闷和压抑,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我现在认为缺乏与别人沟通,缺少社会支持对自己是有害的.咨询师接着针对才某因失去改造信心等激发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分析,除了劝导,启发外,结合才某注重健康的特点,引导才某试着把改造当成矫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实现身心健康,促进自己成长的手段.协助才某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端正对挫折的看法,调节并改善心理问题,帮助其用恰当的方式面对挫折,走出困境.最后,还通过对其领悟能力较强,劳动能力强,有上进心等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求助者的改造信心,此次咨询使才某不但缓解了心理冲突,还树立了改造信心,积极主动地实施治疗方案,促进身心健康.(3)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主动与别人交往,发挥自己的特长及爱好,积极参加监区开展的娱乐活动.通过打扑克,做手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通过审视自己的过往故事,获得人生新的感悟.在回忆时会释放出积极的强有力感情的记忆,使才某领悟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对自己的情绪及行为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不合信念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8.2.4第8次咨询(2016年11月8

日)(1)任务

巩固咨询效果,使其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完成社区服刑任务,回归社会,结束咨询.(2)过程

求助者反馈自己已开始与家人及同村的人主动沟通了,还主动参加了几次娱乐活动,与别人交往时心情开朗,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感.特别是对家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认识到自己犯罪本身就与自己心理不健康有着必然联系,社区改造是一个学校,我要把刑期当学期,用心把自己改造好,争当一名合格的公民.家人的关心其实都是为了我号,我应该感谢家人们.”咨询师鼓励求助者相信自己的改变和成长,鼓励其能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地纠正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合理的认知和行为处理好一件事情,及时给自己奖励进行强化.因为考虑到作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在特殊环境中,要真正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还需要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巩固矫治效果,咨询师与家属共同制定了进一步跟踪,协助方案: 一是,严格保密原则.从尊重人格的角度出发,建议家属不要在黄某前谈论其求助咨询师的前因后果,也不要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黄某求治的情况;二是,帮助,支持改造.黄某与性格开朗,脾性较好的同村人,并适时邀请同村的人与其交往,鼓励黄某参加各种村组活动;三是,切实落实跟踪.要求心理辅导站人员定期做好心理辅导,跟踪改造情况,做好相关记录,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咨询师联系;四是树立改造信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从生产能力强等方面人手鼓励化黄某积极改造,帮助黄某培养积极情绪,树立改造信心.9.效果评估9.1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自述”自己心情好多了,郁闷,焦虑,压抑等得到了缓解,睡眠好转,劳动积极性也高了,并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社区服刑及生活计划”.9.2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评定黄某能够积极改造,劳动任务完成的好,与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及时汇报自己的思想.9.3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几次咨询,黄某表现出:能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性格变得开朗了,情绪稳定睡眠状况得到改善;遵规守纪,能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完成生产任务.9.4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9.4.1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试结果(标准分)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水平,心理障碍基本消除.9.4.2SDS量表测试结果:已由开始咨询前的的

67分降至52分,抑郁减轻.10.启示和体会

(1)处于监管状态下的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心理紧张,压抑,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长期的社区服刑和生活的落差,容易使他们沉浸再苦闷和烦恼中,并常会因一点小事与人发生争执,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因此,在监狱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十分必要.(2)在咨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在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求助者的信任是咨询成功的第一步.随后还要通过以下方面推进咨询关系的发展:一是,引导求助者内归因,激发求助者求变的意愿;二是,咨询人员及时分析和协助,提高求助者的认知水平;三是,善于发现和鼓励求助者的改变,增强自信心.(3)跟踪落实案例教育矫治工作.一是,实行个案承包制,实现个案专人专管.对收集的典型个案全部建立个案专档,同时,指定1至2名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门的矫治疏导工作.二是,进行个案会诊,确定个案的教育矫治方向.对在矫治疏导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个案,可以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教授,组织社区心理辅导员,相关的社区矫正监管人员等进行会诊,明确个案的心理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统一教育矫治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罗大华,何为民.罪犯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林秉贤.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导论.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6]陈立成.罪犯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置.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

第三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

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王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王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王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

敏法消除了小王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王,女,15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王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上学三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学,也没有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她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出院后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三个月来请家教在家学习,一个人在家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

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妈妈反映:小王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接受家教的辅导,跟亲友交往正常。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SDS、SAS。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5,抑郁2.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六、评估与鉴别诊断

1、评估:学校恐怖症倾向评估依据[

1、2]:

(1)对上学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一想到上学就会出现惊慌,感觉气不够用等感觉恐怖的症状。

(3)出现学校恐怖有三个月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4)对恐怖的处境——学校有回避行为,造成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5)自己知道惧怕上学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6)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7)智能完整,能够在家完成学业。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因失恋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摘要】本文是一例强迫性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来访者由于受强迫性神经症的困扰,内心非常痛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厌恶疗法进行咨询治疗,在接受了十二次咨询后,来访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强迫行为,不合理信念,厌恶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正文】 一、一般资料 何某,女,32岁,未婚,外企白领,本科学历,身高1.55米,体态正常,五官端正,穿着比较讲究,有化妆,讲话语速较快,思维清晰,表达流畅。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中等,父母双职工,兄弟姐妹三人,何某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年龄各差一岁。个人在婚姻恋爱方面不是特别顺利,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因失恋导致精神痛苦,工作效率下降,故前来寻求帮助。 SCL—90测验结果:总分:204 (已超过中国常模分)总均分2.27 阳性项目数46 躯体化 2.0 强迫2.8 人际关系2.56 抑郁3.54 焦虑2.8敌对 2.2 惊恐1 偏执1.5 精神病性1.7 阳性因子数6个,按照从高到低排列顺序分别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敌对、躯体化 SAS测验结果:53分,轻度焦虑 SDS测验结果:0.78 重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一个月来心情很低落、压抑、心情烦躁、焦虑、特别提不起劲,内心脆弱,很容易哭,觉得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很无望,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前途都很渺茫,完全看不到希望。虽然很想努力去改变这种不好的状态,但是无力改变。也不想工作,工作上的事情总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运用XXXXXXXXXX的案例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四川省成都市 所在单位:成都XXXXXXXXX

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克服对狗恐惧的 心理咨询案例 X X 成都XXXXXXXX 摘要:对一例出现对狗恐惧的求助者,运用系统脱敏法来帮助来访者对抗对狗的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个月后随访,求助者对狗的恐惧症状明显缓解。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首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逐步帮助来访者学习渐进行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在此基础上,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建立恐惧情绪等级表,运用想象系统脱敏,对来访者进行对狗的恐惧情绪的脱敏训练,逐渐改善来访者对狗的认知。 关键词:恐惧系统脱敏疗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男性,12岁,汉族,小学六年级,独生子。母亲为中学教师,父亲为公务员,家庭关系和睦。家族中无精神病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在母孕期营养良好,身体健康,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好,读书成绩一直挺好,一直是家里的宠儿。由于是独生子,对其要求比较严格,母亲从小就对孩子非常宠爱,教育方式也比较专制严格,对母亲的依恋很深,总是喜欢粘着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的在意,求助者同时又害怕母亲,当母亲在场的时候总是让母亲代替自己表达,当母亲说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时候,就想反驳。 3、精神状态 求助者穿戴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清楚,情绪一般,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 4、身体状态

求助者身体状态良好,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对狗的恐惧,造成情绪上的困扰,睡眠质量不佳。 5、社会功能 求助者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但是没有要好的朋友,同龄朋友也较少。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两个月前,我被一条的大狗追,我就使劲地跑,当时狗没有咬到自己,但是我被吓得够呛。从那以后,我看到狗就怕,心里很紧张,回避有狗的场合。在生活的小区外,和妈妈一起遛弯的时候,我看到小狗就赶紧躲在妈妈背后,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衣服,等狗过去了才敢出来。与朋友一起出去玩,见到狗也很害怕,需要躲在朋友的身后。邻居家也养了小狗,我每次出门都要先开一条缝,看邻居家的门开是否开着,等确认门没开,狗没有出来,我才敢出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穿戴整齐,身高160cm,体型偏瘦。咨询过程合作,求助者在描述到狗的时候非常紧张,从脸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能看出对狗的恐惧。对狗的恐惧没有泛化,生活学习方面都很正常,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2、了解到的情况 母亲主诉:儿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挺棒的,就是不太爱和其他的孩子说话,与他们一起玩。自从那次被狗追之后,就开始怕狗,看到狗就躲,然后紧张出汗。母亲自述自己看到狗也紧张,只是没有孩子那么严重。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焦虑为2.0分,恐怖为3.1分,其余因子分低于2分。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来访者穿戴整齐,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求助者自从被狗追过后对狗产生了恐惧情绪,回避

2012内蒙古心理咨询师论文二级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目: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等级:国家二级 日期:二○一○年三月日

!!!注意:请勿全盘照搬本模式,在使用时请适当修改,避免涉嫌抄袭而得0分。 ***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 **姓名 摘要:本案是对*****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文章陈述了求助者*****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史,量表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主要采用了******等治疗技术,使其改变*****认知***,****;并对求助者****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了评估。 【关键字】***(主要问题) **(主要疗法) ***(主要疗法) 一、个人资料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2.求助者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 4.工作记录 5.社会交往 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 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9.其他 (二)个人成长史 1.婴幼儿期 2.童年生活 3.少年期生活 4.青年期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三)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交往 1.精神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2)情绪、情感表现; (3)意志行为; (4)人格完整性、相当稳定性。 2.身体状态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工作动机和考勤状态;社会交往状况。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 2.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3.心理测验结果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诊断流程 (一)排除精神疾病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是否有幻觉、是否有自知力)、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的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时间的持续性),确定正常心理或异常心理(排除精神疾病)。 (二)是否排除神经症 根据心理冲突是常性还是变形,决定是否排除神经症。 情况有两: 1.心理冲突为变形 按照许又新教授在《神经症》一书中的标准,进行神经症的鉴别诊断。 (1)病程 不到3个月——短程,评分1 3个月到1年——中程,评分2

心理咨询师_二级_案例报告

校园生活适应不良的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校园生活适应不良的个案。咨询中对来访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关于自身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教会来访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重新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经过6次咨询,来访者基本上对以前错误的认知有了较正确的评价,变得比较有自信。 关键词:适应不良,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 一、一般资料 杨某,男,22岁,汉族,大学生。父母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独生子,外表很文弱,带着一副眼镜。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父母关系好,对他要求高。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一个乖孩子,不用让人担心。从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性格比较内向,听话。 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4,强迫症状1.7,人际敏感2.5,抑郁2.6,焦虑3.8,敌对1.3,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1.7,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7个。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 二、关键问题 1、主诉:①没自信,做事总是唯唯诺诺。 ②很在意他人的评价。 ③有积极改变现状的愿望。 2、会谈观察: 来访者衣着整洁,性格内向,眼睛总是躲闪。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但近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个人陈述: ①认为自己没有自信,做事总是唯唯诺诺,不像个男人。一个月前,女友提出他必须改变现状,否则将影响二人关系。 ②近一个月,失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经常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总是受欺负。 ③最近,易跟同学发生争执,但又以沉默告终。举例说,在寝室有一平日关系不错的男生吸烟,但他很反感吸烟这一行为,于是说了这一男生两句,后来男生把他叫到寝室外,质问他什么意思,他害怕该男生打他(他当时确实认为该男生会打他),于是他蔫了,低头不语。 ④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跟别人交往,对于他人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都非常在意,可以高兴或痛苦很长时间。追其原因可能是,父母对他要求过于严厉,一做错事就会受到严厉批评,还经常拿他和别人比较说,看人家谁谁,如何如何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高中,受到家人和邻居的好评,很自豪,喜欢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评估和诊断 (一)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对求助者目前的状态作如下整理: 1、精神状态: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2、身体状态:失眠、精力减退 3、社会功能状况:学习效率下降;人际交往不良(同学关系),社交缺乏自信。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从症状学、病程、严重程度、排除等四个诊断标准来看: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以下症状: (1)心理方面: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知力完整。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篇一: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 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 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 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 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 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 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 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 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 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 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 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 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 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 责怪, 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 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 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 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谢辉

一例毕业去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谢辉 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考研与工作选择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通过对求助者一般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经过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共同努力,求助者的情绪低落基本缓解,学习能力基本恢复,让求助者成功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1.来访者一般资料 王某,男,24岁,汉族,某大学三年级学生,172公分,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来自开封的一个小镇,家中有父母和妹妹。母亲体弱多病,父亲经营一家小店,性格内向、好强但身体不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仪表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对近来的学习无信心;自知力好,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在提及自己的现状时很痛苦和焦虑,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 2.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 求助者说近日感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看书效率低下,总是对着天空发呆,心情沉重,如此情绪低落、痛苦不安已两个月左右。(2)个人陈述 自己总觉得应该考上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这样才会有所建树,但是现在看到很多实际问题开始认命,觉得这辈子不会有大作为了。大一,为了证明高考不是因为能力缺失,总是想着要考研,大二,嚷着考研,可是心里总不踏实,成绩下降,有点无能为力。大三,开始

了解到各种生活、就业的压力,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决定放弃考研,回家乡找工作,但是听别人说要考研心理会觉得很痛苦。 自称“我虽然做了这个决定,但我以后肯定会后悔,可是我别无选择。”“我不想让我爸妈为了我要读研而更加的辛苦,还有妹妹要上学,他们的负担太重”“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一到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但我自己又不敢松懈自己,总觉得自己的任务很重,还是要坚持学习,可效率却很低很低,经常看书走神,这样下去肯定会更糟糕的,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3.个人成长史 王某从小很听话,跟父母同住,母亲对其溺爱,父亲较为严格。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家里的骄傲。初中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忙碌,没能顾及,王某开始变得内向、敏感。怕让父母失望,王某更努力地学习,顺利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高中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可是高考发挥失常,进了三本院校。他感觉自己给父母丢了面子,心里很难受,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来弥补高考时的遗憾。 大一期间,王某非常努力,学期结束后拿到最高奖学金,父亲很高兴,四处夸耀。大二开始常参加学校活动,学习内容扩展,课程进度加快,于是成绩下滑,只拿到三等奖学金。大三期间,虽每天上自习,但效率总是不高,自己常对着天空发呆,若有所思,变得更加内向,不太与同学交流,大三即将结束,开始考虑大学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本来很想考研,为完成心愿,可鉴于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负担很重,且明显感到自己学习困难,效率很低,最终做出决定:放弃考研,回家乡工作。当其做出决定后,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委屈,上天对他不公,不能追求自己所想,顾虑很多。 4.观察和他人反应 (1)观察 求助者,相貌一般,身材偏瘦,衣着整洁;无幻觉、妄想;无智力障碍,自知力完整;面色忧郁,时常眉头紧锁,经常走神,偶尔不明原因的落泪;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表达完整,有求助意向。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附六次咨询记录)国家职业资格国家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文章标题: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姓氏:身份证号码:省市:单位: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求助者刘谋是因人际交往受挫而产生抑郁情绪的。这种反应是广义的,对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时间持续了两个月,但冲突并没有明显的变形。这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童年人际交往中寻求帮助的人的挫折经历使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和自卑性格,从而导致了他们当前人际挫折中的抑郁情绪。顾问在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主要运用认知疗法中的语义分析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导求助者的人际交往。经过3 个阶段的 6 次治疗,求助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人际交往和情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个性也有了发展,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抑郁情绪,认知疗法,严重心理问题 1,来访者概况 人口统计资料:刘谋,女,19 岁,汉族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身高1.63 米,姿势正常,无重大身体疾病史。 家庭状况:父亲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他不耐烦,对自己要求严格。我妈妈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她喜欢唠叨,并且溺爱那些寻求帮助

的人。帮手是独生子。 学习记录:从小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社会沟通:寻求帮助的人性格内向,咨询前人际沟通较少。既往病史: 寻求帮助的人过去没有重大疾病,身体健康。 2.他如何克服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以及对生活缺乏热情的情绪三。顾问对问题过程的描述问题简述:5月11日下午,XXXX ,我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值班,一位女同学前来咨询。游客衣着整洁,步态稳定,语速缓慢,表情僵硬,语言有条理,协调性好,能够主动讲述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他抱怨抑郁、失眠、不能吃东西、不愿上课、学习效率低、长时间拿着课本却看不见东西,以及对人际交往没有兴趣。 1 不想与人接触,对与宿舍同学相处感到紧张。自从我进入大学,我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我和宿舍的同学关系冷淡。求助者认为他们被拒绝是因为他们只是孩子。 大约两个半月前,在同一个卧室里的帮手和一个女孩发生了冲突,并就取水的问题争论了几句。女孩责备助手: “白痴,什么都不像,不学也没用。”求“助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觉得自己很笨,什么也处理不好,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总是被人欺负,觉得世界上没有好人,每个人都欺负她此后不久,这位助手开始患有失眠和其他症状,无法进食,并且总是觉得他的同学在背后嘲笑他的愚蠢。我渴望与我的宿舍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范本模板】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余佃春 身份证号: 36230219700720xxxx 准考证号:1011201400000003771 所在省市:江西省德兴市 所在单位:铜都中学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江西省德兴市铜都中学余佃春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小珊(化名),女,15岁,初三一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冲出逆境》 1.咨询师使用什么方法和当事人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咨询师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1)不对立(“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坐在这里,可以不和我讲话。”) 2)给机会(当事人耐不住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的时候,及时给他说或做的机会,给对方一 个台阶) 3)建立专家权威(对当事人的说法给予专业的心理分析,让当事人有听的兴趣) 4)恰当的同感(语言重复“下雨天,好吧”并以眼神表达同感) 5)引发当事人的情感反应,软化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消除对抗。 《初次见面》 你将观看一段录像,根据录像内容回答问题: 1、录像中来访者在咨询起始及中后期出现的行为表现在心理咨询中被称为什么现象?在心理治疗中,如何处理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阻抗现象。 阻抗的概念:是心理咨询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表现:态度不主动;赘言与反复诉苦;要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回避咨询师深入探索;态度不主动,常以沉默的方式应答咨询师;进行理论交谈或直接辩论,为症状辩护;把原因归于别人等是阻抗常见的表现形式。 阻抗产生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不愿否定自我与不敢面对困难;不愿放弃各种既得利益,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深层的心理冲突;还可能是由于来访者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各种不同的的心理动机引起的。 阻抗处理方式:咨询师要解除自身的戒备心理;正确进行诊断;具有诚恳助人的态度;调动来访者的主动性积极面对阻抗;把阻抗的解除与移情的处理结合起来等是解除阻抗比较有效的方法。 应使用理解和同情的语调,引导来访者将伴有心理冲突的经历引入自己的意识中,将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通过“情感矫正”以缓解心理冲突。 2、录像中的心理咨询师采取了哪些会谈技巧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观察:手;自杀留痕等; 共情:“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爱护自己,调息自己” 解释:“你的话里有好几个我,你那么自信又那么自我” 对峙:“你连医生都不相信,来找我干吗” 宣泄:“哭出来会好受些”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求助者自认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但也有时会感到孤独、无助。家庭关系和睦,但父母离异,对婚姻有一定的恐惧和不信任感。工作稳定,但压力较大,需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各种需求和挑战。 4.2心理健康历史:无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离婚后 出现了焦虑和情绪低落等问题。 4.3文化背景:求助者具有大专学历,对于婚姻和家庭有 一定的传统观念和期待。 5.咨询过程 5.1评估:采用摄入性会谈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健康评估,结果显示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一般水平,主要问题为焦虑情绪。 5.2诊断:根据求助者的问题和背景资料,对其心理问题 进行了归类诊断,认为其为离婚所致一般心理问题。 5.3治疗:结合求助者的年龄和文化背景,采用认知行为 疗法进行治疗,帮助求助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惯,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的能力。同时,适当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治疗成果。

5.4效果: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显著 改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头痛和失眠等身体症状也有所缓解。求助者表示对咨询师的帮助非常满意,感谢咨询师的支持和指导。 6.结论 本案例表明,离婚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创伤,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此类问题,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恢复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离婚和家庭问题的关注和支持,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5.2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求助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关系方面,包括与前夫的离婚、与公婆的矛盾、孩子的教育等。这些问题可能与情感困扰、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冲突等方面有关。建议求助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探索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解决家庭关系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增强心理健康。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与现实处境(即离婚)直接相关的,因此涉及到一个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并且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这是心理冲突的常见形式。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排除神经症的可能性。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考试焦虑案例分析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1 摘要:本报告介绍了一例运用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考试焦虑的一名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个案报告。结合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和SCL--90、SAS、SDS 等的测验结果,从生物学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作了评估和诊断,确诊为有关考试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然后以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为主做了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根据求助者自我评估、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评定及回访证明了本咨询为有效咨询。关键字:大学生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 一、一般临床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徐某,女,21 岁,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身高约1.55 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徐某家住四川省的某一小镇,家境一般,家中共四人,排行老二,上有已出嫁的姐姐。徐某从小生活在传统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感情融洽,对其管教比较严格,从小就要求她做一个懂事规矩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做的最好,养成了做事情按部就班、追求完美的习惯。经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徐某自幼性格内向,不太爱与人交往,但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肯定,邻居也常常把她作为自己的孩子的榜样,父母为她感到骄傲,经常对她说她是家里的希望,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她上学。4.精神状态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言行一致,人格

较稳定。 5.身体状况 轻微失眠,经过医院检查,无器质性问题。 6.社会功能 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效率不高。 7.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45,未达到抑郁水平;SCL-90 测试结果:躯体化2.3,焦虑3.0,抑郁2.2,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因“英语四级考了两次还未通过而感到焦虑”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近2周来一想到即将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就紧张、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也没以前好,晚上入睡较难。我以前学习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尖子生,到大学后成绩也都还好,可不知为什么,英语四级就是考不过。我都已经考了两次了,都没通过,而那些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已经考过。且我在上次考四级时,因为紧张,导致题目都没有做完,结果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又没通过。现在一看英语,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越想看越看不下去。另外晚上睡眠也不太好,入睡较难,白天上课精神也不好,心里烦,食欲也差。听朋友说这里可以做心理咨询,我就来了,请你帮帮我,如果我这次四级再不过,我就完了,明年就大四了,英语四级还没过,那我肯定就找不到工作了,那可怎么办呀,我爸妈一定会对我失望透了。 三、咨询师的观察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高二女生因分科后成绩下降 而导致错误认知的一般心理问题 摘要:林某~女~16岁~高二学生~高一文理分科后成绩下降~因此认定女生绝对不能学理科。因后悔自己的选了理科~担心自己的成绩会越来越糟糕而焦虑抑郁。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三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协商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对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辨析并使其接纳自我~引导求助者缓解消极情绪。最终较好地缓解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林某~女~16岁~高二学生~身高168cm~独生女~与父母同住。父亲为个体商户~母亲为某公司管理人员~家庭关系和睦。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在青岛市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自幼性格开 朗~活泼好动~聪慧~接受能力强。较同龄人早一年入学。刚入学时成绩不好甚至有过倒数的经历。四年级以后成绩好转~并担任了班干部~自此以后成绩一直较为优异~同学关系融洽~喜欢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初中参加国各种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父亲英俊挺拔~性格沉稳~宽容、有耐心,母亲身材丰满~性格较急~好指挥~有时说话不太注意方式。据咨询师观察:在刚走进咨询师时~林某刚坐下就被她母亲呵斥了一次原因是林某没有和咨询师打招呼。林某从小受到父母的用心培育与百般宠爱~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时~面临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问题。父亲让其自主选择~而母亲觉得女孩应该选择文科。因此坚持让女儿选文科。林某在综合了个人兴趣等各个方面后选择了理科。高一期末考试结束后~林某的成绩稍有退步~于是母亲不停对女儿说女孩就应该学文科~学理科就是不行等类似的话。高二伊始~林某更加努力的学习~想证明母亲的话是不对的。高二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林某的成绩不但没有回升反而又降了一点~于是母亲的唠叨更厉害。自此~林某感到苦闷~情绪低落~食欲有所下降~失眠变差~偶有失眠~脑海中偶尔浮现母亲的话~越来越觉得母亲的话是对的~后悔没听母亲的话~想改到文科班但是又怕自己落下太多文科课程跟不上更加焦虑。父母对这种情况感到焦急~自己也觉得 自己有问题~因此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3、目前状态 ,1,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干净而整齐。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面容较为憔悴。 ,2,身体状态 自幼健康~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无重大疾病。近来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3,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下降~但仍担任班干部~对学习兴趣有所降低~但是依然喜爱体育和文艺活动。同学关系尚好~有两个要好的朋友。和父母关系较融洽~不喜欢听母亲唠叨。 4、心理测验分数: CL-90:总分总分148分~抑郁2.4焦虑2.6人际关系2.2S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以抑郁和焦虑症状为主。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报告doc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报告 篇一:Azauri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之案例报告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大学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X x (xxxxxxxx, xx xxxxxx) 摘要: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张某,在校大学生,因为和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

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张某,女,20岁,辽宁人,在读大学二年级学生。自述母亲性格好强,从小经常被母亲打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亲经常吵架致离婚,离婚后跟随母亲。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复婚。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张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小学期间,父母离异,从此觉得低人一等,生活没有乐趣,并与同学很少来往,没有一个好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复婚,情况有好转。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得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补习了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报告标准格式范文2

儿童学校恐怖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某某 某某单位 摘要: 本文对一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支持疗法和行为疗法及放松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学校恐怖症的成因、特征、治疗和预防办法。 一、一般资料 小雪, 12岁女孩,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诉 让她上学她就会非常烦躁,说想跳楼。近2周来,尤其是每到星期一早晨上学时出现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周六和周日情绪明显好转。曾到几家大医院诊治,都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想到了心理门诊。 小雪自称:“害怕去学校,害怕老师批评”;“跟爸爸妈妈说,他们总是说有什么害怕的,老师批评是正常的,别的孩子也挨老师批评,难道都不上学了?”“喜欢周末在家玩,不想去学校了,想自己在家学习”。 心理测验结果: 1、《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40分;P:48分N:63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20 三、咨询师了解的情况 小雪是独生女,性格内向、胆小、敏感,依赖性强。其出生后父母感情不合,经常吵架,使得小雪更加紧张。后来由奶奶接回抚养,对她十分宠爱和保护。小雪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和同学关系好,当过学校中队长,老师也喜欢她。一年前更换班主任,班主任年近50岁,情绪不稳定,对学生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一次因一件小事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以后孩子就总是紧张、害怕,担心自己做错事,担心考试出错挨老师批评而害怕上学,早上醒来就不愿去上学,提起上学就哭。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小雪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四、评估和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温顺、胆小、退缩;一提上学焦虑不安,并出现躯体症状。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将近一年;社会功能受影响,无法正常学习;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其他儿童精神障碍,诊断为儿童“学校恐怖症”1。学校恐怖症有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对学校及老师的恐惧心里; 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改变家长教育方式;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支持疗法、放松疗法、行为疗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 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王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王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王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王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王,女,15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王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上学三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国家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面对现实,走出困惑 ——一例高校教师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江苏省南京市 所在单位:

面对现实,走出困惑 ——一例高校教师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单位: 【摘要】本文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结合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和有关的心理测试的结果,从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生物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开展过程,然后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方法做了有效的干预,根据心理测试前后对照的结果,结合求助者本人的报告证明本咨询较为有效。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焦虑、压力 一、求助者的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陈某,女,30岁,已婚,硕士研究生毕业,某大学教师。 2、来访者成长史:出生于干部家庭,家教比拟严格,父母一直要求孩子上进、优秀,因此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一直是品学兼优、全面开展的佼佼者,自我感觉也很好。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因不喜欢其工作性质,辞职考研,三年前研究生毕业,做了大学老师。 3、健康状况史:身体素质尚可,但容易头疼、容易疲劳。 4、精神状态:情绪较为低落,对工作没有信心,觉得没有出路,看不到希望,可能会下岗,表现较为紧张,焦虑。并报告说有失眠现象,难以入睡,多梦易醒。 5、社会功能:最近心情很不好,经常对老公发脾气。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讲话,感觉整天头昏脑胀,看不进书,喜欢在网上打牌〔以前不怎么喜欢上网的〕,睡眠也很差,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较低。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1个多月来情绪低落,紧张,失眠,工作效率较低。 2、个人陈述:因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所在的专业去年被学校停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范文

失恋引发抑郁情绪问题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对一位因失恋引发抑郁情绪女青年进行咨询。咨询师经过搜集通常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测验,与求援者约定了咨询目标和方法。咨询师主要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支持求援者面对失恋事实,分析不合理信念,帮助她认清情绪困扰原因,另外,咨询中还用了放松训练及合理情绪想象术,让求援者学习合理信念想象。经过五次咨询,咨询师帮助求援者逐步改变不合理信念,学习了合理思维方式,求援者情绪困扰显著缓解。 关键词:抑郁情绪不合理信念放松训练 一、通常资料 1、人口学资料:娟娟(化名),女,25岁,在职员作者,籍贯湛江,弟兄姐妹五人,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在农村务农,经济收入通常。平时与自己一起长大发小往来较亲密,与其余人关系通常。 2、个人成长史:娟娟足月顺产,无重大疾病史。出生于农村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文化,在家务农,家境通常,平时与父母交流也较少,父母教育娟娟要努力,做最优异人才行。童年时期,娟娟较为平静,少与同龄人玩耍,喜欢独自玩耍,无重大生活事件。因为家中经济情况通常,娟娟从小就知道节俭,这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小学阶段成绩优异,没尤其兴趣兴趣,喜爱读书。初中高中阶段,因为开始寄宿,与同学交流变多,人也开朗了一些,常与同学打篮球,考试成绩

也很好,顺利考上省会城市一所重点高校。然而,在大学里面,娟娟感觉自己不再像高中那么“闪耀”,她认为自己像井底之蛙,除了学习成绩不再那么突出,自己在活动组织方面、在语言表示方面能力都较差,从那时候起,感觉越来越自卑,也越来越少参加人多活动,总是安平静静地在图书馆或者宿舍看书、学习。大学毕业后,娟娟顺利地找到一家大企业做会计工作,并与大学师兄相恋成为男女朋友,不过最近男朋友提出了分手,这给娟娟造成了很大打击,她认为自己人生都一败涂地。 3、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思维意识正常,意志行为基本一致,自知力完整,能充分表明自己想法且内容详细,愿意听取客观意见。主动前来咨询。 4、生理与身体情况:无重大疾病史,身体无不舒适感,无疼痛,近期体检汇报无显著异常。只是近一个多月出现闷闷不乐、食欲减退、工作状态不好、疲惫,最近一周常失眠。 5、社会功效:能按时上下班,但轻易走神影响工作效率,与同事关系正常,但不主动参加同事间聚餐。与家人朋友也极少联络,但与自己发小偶有联络,近一个月来打过两次电话。 6、心理测验结果:为了寻找原因,征得求援者同意后,做了两项评定,即: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以下:SDS标准分为:65分,据中国常模结果,提醒有中度抑郁;SAS 标准分为:52分,据中国常模结果,提醒有轻度焦虑。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师考试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写材料的都知道!] 阿兰是一位26岁女性,某公司的秘书,她一共在我的咨询中心做过 6次个别咨询和15次团体咨询。阿兰出生在大西北,十几岁时,随父母 举家迁到北京。十九岁时,她曾因学业中的困难感到焦虑、抑郁,并在她 所在大学的咨询中心做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但疗效不佳。大学三年级后 阿兰退学了,开始做一些秘书工作。到我们这接受咨询时她正在一边工作 一边参加自学考试。 由于阿兰相貌非常出众,早在中学和整个大学期间就有众多的追求者,并且,她曾与一个男同学同居过几个月。她说,尽管和男朋友在一起也感 到很愉快、很高兴,但是好像在性与情感方面并不是特别的满足。此外, 她抱怨,当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或感到心烦时,男友对她并不关心同情,也 不愿意为他们关系的分歧做任何努力。当她因同样的原因,在痛苦和泪水 中与最后两个男朋友分手后,她最终感到跟男人在一起就象跟石头在一起 一样,得不到情感交流和沟通。 阿兰到咨询中心来的主要原因是:她时常为公开同性恋后的结果和担 心能否完成学业而感到焦虑、沮丧。她对咨询也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态,一 方面,她担心咨询师会像她父母一样认为她变态;另一方面,她又希望咨 询师能够帮助她,解决她的困难,从困境中把她拖出来。咨询中,消除了 她上面的顾虑后,阿兰列出她希望咨询能够达到的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因同性恋给她带来的各种麻烦; 2、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她自学考试; 3、减少因沮丧造成的暴饮暴食、体重超标;

4、消除过低的自我评价。 诱发事件A 父母不让我和阿紫交往 不合理性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得到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他不能用否定的态度对待我。 2.他们那样做,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他们那样做,说明我是不好的。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感到舒心,必须得到公正对待。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2.他不应该不公平地对待我。 3.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4.我不能忍受这件事。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 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 行为表现:回避,退缩,过食,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父母和情人发生冲突,工作拖踏,过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