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内固定疗效
经椎弓根撬拨复位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例; B型上终板骨折 3 2例 ; C型下终板骨折 2例 ; D型伴有 旋
4 .统计学 处理 : 采用 S S 30统 计 软件 进 行数 据 处 P S1 . 理, 计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 , 互± ) 术后 、 随访与术前
比 较采 用 配 对 t 验 , P<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检 以 00 二 、 果 结 本 组 均 获 得 随访 , 间 6个 月 至 7年 , 均 3年 2个 月 。 时 平
在直视下进行致压物 的彻底清除 , 大椎管 ; 扩 通过前 、 中柱 的 固定 , 在三 维空间上具有更好 的稳 定性与可靠性 。但 是前路
手术创伤大 , 感染风 险高 , 出血多 , 易损伤邻近重 要器官 。而 后路手术创伤小 , 操作 简单 。从 理论 上讲 , 经后路 短节段 椎 弓根 内固定系统通过 撑开复 位机 制 , 利用前 、 纵韧带 和椎 后 间盘纤维环的牵拉 , 能使 移位骨块 复位 , 复椎体 的外形 和 恢
有效 的方法 。但是 , 在采用 前路手术 或后路手术 方式 选择上
一
直存有争议 。主 张前路 手术学 者认 为 J前 路手术 可 以 。,
冲洗伤 口, 放置引流管 , 逐层缝合伤 口, 术后 2 4 出引 4— 8h拔 流管 , 卧床 6— 8周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
D I2 .8 7 e aji n 17 -75 2 1.2 0 7 O :0 37 / m ..s .6 40 8 .0 1 0 .5 s
表 1 手术前后及 随访期 间椎体前后缘高度 、 ob角、 Cb 椎管狭窄率恢复情况 ( 4 , 6 ) 面- n= 8 - s
注 : 手 术 前 比较 ,P<0 O 与 .1
非牵引床侧卧位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非牵引床侧卧位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周才胜;吴咏德;王华;刘新宗;尚峥辉;茹能;李宁;李云;谢辉晋;严超【摘要】对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非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手术治疗。
术中掌握侧卧位透视技术,结合多种骨折闭合及有限切开复位技巧,可完成术中良好复位固定。
术后随访3~12个月, X线片示骨折均完全愈合,无内固定失败。
疗效根据Sanders 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
非牵引床侧卧位下微创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适合在无骨科牵引床的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9)001【总页数】1页(P67-67)【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侧卧位;PFNA;微创【作者】周才胜;吴咏德;王华;刘新宗;尚峥辉;茹能;李宁;李云;谢辉晋;严超【作者单位】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443000 湖北,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7.01.019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是治疗不稳定型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良好的内固定器械,它能提供角度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允许患者早期下床负重[1]。
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

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及前内侧放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50例。
结果5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7-36个月,平均2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
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8.0%和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3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6.0%。
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
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畸形愈合、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不需要显露游离桡神经,可直接显露肱骨干,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降低桡神经损伤率;可早期行肩关节与肘关节功能锻炼,降低肩肘关节功能障碍率。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前外侧入路;上臂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间的骨折。
由于肱骨干与桡神经的解剖关系复杂,选用何种入路能避免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并能满足内固定物的安放,达到坚强的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允许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近年来创伤骨科探讨的热点[1]。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应用上臂延长式前外侧切口前外侧及前内侧放置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5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0岁-80岁,平均年龄50岁;按AO分型:A型17例,B型23例,C型10例;按骨折部位:中上段骨折16例,中段骨折24例,中下段骨折10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摔伤11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原因5例。
1.2手术方法采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不使用止血带,患肢放于身体旁,肘关节屈曲位,前臂靠于体侧。
以骨折端为中心,从上臂前外侧三角肌的内缘开始,沿肱二头肌外缘、头静脉外缘作纵向直形切口,即头静脉的体表投影,切口长度根据所需显露的范围确定,向近端可延长达三角肌前缘,向远端可延伸至冠状突上缘。
塑形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51例临床观察

决定 部分 负重及完全负重时间 。本组平均完全负重时 间为 3
个月 。
少皮肤坏死 , 切开时注意保 护腓 肠神经 、 腓骨长短肌腱 , 自跟
螺钉 内固定 的治疗 体会. 山西医药 杂志 , 0 1 4 6 : 0 — 21 , | ) 63 0(
【 路迪 生 , 3 ] 康两期 , 丁真奇 , 累及距下关 节 的跟骨 骨折 的手 等.
术治疗. 骨与关 节损 伤杂志 , 0 4 ( 1 :14 — 0 3 2 0 ,7 1 ) 0 0 1 . 4
抗 生素 、 止血药 、 脱水剂 ;8d左右 拆线 , 1 渗出超过 1 周者 , 适 当延长拆线 时间 ;抬 高患肢 ,4h后足趾 被动 活动 ,8h后 2 4 趾、 腓肠肌主动活动。定期 复查 x线片 、 随防 , 根据 x线表现
水肿 , 并置 于布朗架上抬高患肢 , 7 1 于 2d左右进行 手术 。
本组 患者 5 例 , l 男性 4 4例 , 女性 7例 ; 龄 1~ 8岁 , 年 66
平均 ( 3 + .) 。致 伤原 因 : 3 . 25 岁 2 高处 坠落 伤 4 5例 , 挤压 伤 6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摄跟骨侧位 、 轴位片及 C T三维重建。骨 折按 S n es ad r骨折分型【 Ⅲ型 4 1 ] : 2例 , Ⅳ型 9例 。
骨表 面用锐刀 直接 紧贴 跟骨外 侧壁 将整块 皮肤等 软组织 向
下剥离 , 达距骨下关 节外 、 缘 , 3枚 1 m或 20mm克 后 用 .m 5 .
2 结
果
肱骨外科颈

• 胸三角肌入路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是 该入路主要暴露肱骨干前侧,而锁定钢板 则必需要被放置在肱二头肌肌腱沟外侧。 发生骨折以后,无法通过旋转骨干来控制 肱骨头骨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粗线缝扎 牵引来控制肱骨近端骨块,将缝线穿过肩 胛下肌和冈下肌来旋转肱骨近端。在治疗 三部分、四部分骨折的时候,将缝合后的 冈下肌向内侧牵拉有助于复位骨折。
• 对三,四部分骨折,获得良好功能最重要 的方式是初始头干角复位。Agudero 等人研 究发现,肱骨头螺钉切出最为常见的原因 是肱骨头的内翻(头干角小于 120 度)。 Hirschmann 等人建议在肱骨近端骨折块至 少有五枚以上螺钉才能达到骨折的牢靠固 定。螺钉切出肱骨头进入关节腔内在老年 人群中较为多见,螺钉切出可能和骨折类 型相关,在肱骨解剖颈骨折,骨皮质边缘 残留小于 15 mm 的病例中较为多见。
• 当骨折近端复位成功并临时缝扎以后,通 过缝线将冈下肌向内牵拉可以使肱骨近端 内旋从而显露大结节外侧,医生就可以很 轻松的将钢板放置于肱二头肌肌腱沟外侧 (图 3)。我们通常使用 5 号编织聚酯缝线 缝合肌腱,并安排一个助手在手术台对侧 进行牵引。钢板可以直接放在缝线表面, 在完成钢板的最终固定以后,可以去除缝 线,或与肩胛下肌进行捆扎加强大小结节 骨块的固定效果。
• 经皮克式针固定这一固定方法是创伤较小 的方法(图 4)。缺点是透视时间较长,制 动时间也较长。对骨质疏松严重,不能闭 合复位,内侧肱骨矩或者干骺端粉碎,术 后无法制动的患者,该方法不适用。文献 报道经皮克式针固定约 70% 的患者可以获 得较好临床功能。两部分骨折比三部分骨 折效果更好。最常见的错误是克式针穿入 太内侧而不能很好的把持肱骨头骨折块。 加用磷酸钙骨水泥可以增加装置稳定性
胫骨平台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常规行膝关 节侧 方应 力试 验 , 了解关 节稳
定性 , 为术后早期锻炼提供依据 。术后 内 外侧切 口负 压引流 , 缝合切 口。 L P加空心 镙钉 固定 : 麻 或全 麻 , C 腰
疗 疗 效
资料与方法 20 年 3月 一2 0 01 0 7年 1 2月 收治 胫 骨平台 骨 折患 者 7 6例 , 5 男 4例 , 2 女 2 例, 年龄 1 6 9— 5岁 。Sk t e cakr z J分类 :I 型 1 3例 , Ⅱ型 1 , 7例 Ⅲ型 1 , 2例 Ⅳ型 1 4
外侧胫骨平台情况 , 前外侧 切 口显露外侧
平台 , 内侧 切 口显露 内侧平 台, 钢板 后 双
定8 6分 ,C L P固 定 9 1分 ; 钢 板 固定 者 双
胫 骨平 台高度 丢 失和 切 口并发 症略 高。 结论 : 根据 骨折 的 Sk t e 分类及病 人 c a kr z J 具体情况 , 无论非 手术和 手 术方式 , 只要 选择恰 当时机和治疗方式 , 能取得 良好 均 的效果。L P在复杂骨折 、 C 骨质疏松 患者 中, 稳定性较 其他 固定更 有优 势, 手术应
术毕用夹板 固定 , 带松 紧适度 , 防骨 扎 严 筋肌膜室综 合征 的发生 . 早期 、 日中药 隔 外敷 , 3—5天后 根据 床 旁 x片 显示 调 整 骨位 , 后 C M 被 动 活 动 膝 关 节 , 2周 P 从 2 。 3 。 始 , 周增 加 1。一1 。6周 5 一 0开 每 0 5,
指推 顶平 台前 方移 位骨块 。在保 护 下 的 屈伸膝关 节活动对 关 节面 有一定 的磨 造
64 0 100四川乐 山市第二 中医院骨科 摘 要 目的 : 应用不 同方式治疗胫骨 平
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观察

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9-09-11T09:52:58.9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刘恩[导读] 膝内翻在骨科为比较常见的关节畸形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膝关节内侧负重过重所造成。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湖南浏阳410327)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52例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统计术前术后的膝胫骨角度,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
结果HSS膝关节评分优良度显示:37例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2.31%。
对比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与膝胫骨角角度,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与膝胫骨角角度均显著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并且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促进骨性愈合,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到正常,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疗效;骨性愈合膝内翻在骨科为比较常见的关节畸形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膝关节内侧负重过重所造成,长时间将对膝关节正常功能造成影响,甚至逐渐失去功能[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临床治疗中通常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术,确保内侧关节软骨可得到恢复,让血液循环和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2]。
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5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2例、20例,年龄为~60岁,年龄平均(37.3±5.5)岁,膝胫骨角度最小98°,最大112°,角度平均为(102.5.4±4.2)°。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

者 可视情 况 使 用 shn 钉 复 位 。复 位 满 意后 由助 eaz 手维 持复 位 , 者 采用 2~3枚 长 20m 直 径 25 术 5 m、 .
m 带螺纹 克 氏针从 肩 峰下 5 e 以 内 , m m 由前 臂 前外 侧进针 , 针角度 在 冠状 面 上与肱骨 干成 4 。 , 进 5 角 在 2mm, 长度 为胫 骨结 节 至 内踝 的 长度 减 2~ m 4e
效分 析[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4 1 ): 16 J. 2 (2 1 4 . [] 2 陆廷永 , 忠远 , 王 罗时友 , 小切 口切开复位交 锁髓内钉 内固定 等. 治疗股骨干骨折 [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0 9,4 1 :4 . J. 20 2 (O)9 5
势: 创伤小 , 感染率低 ; 中心性 固定 , 应力遮挡小 , 骨 折愈合率高 ; 固定可靠 , 可早期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
和肌 肉萎 缩 , 进 血 液循 环 , 复功 能 , 进 骨 折 愈 促 恢 促
厶
口
[] 2
0
手术 注意 事项 : 术前 充分 准备 , 真 测量 x线 认
片 , 内钉 的粗 细 一 般 比 X线 片上 的髓 腔 宽度 减 1 髓
・
( 稿 日期 :0 00 —0 责 任 编 辑 : 茂 福 ) 收 2 1-71 周
江西 中医药 2 1 0 0年 9月第 9 总 4 卷第 33期 期 l 3
响, 增加 了肱 骨头缺 血坏 死率 , 目前 多倾 向于经皮 克 氏针 固定 。2 0 0 5年 1 ~2 0 月 0 9年 5月 , 者采 用 经 笔
行 骨折 闭合 复位 , 患肢 外 展 2 3 。 续牵 引 , 肱 0~ 0 持 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内固定疗效摘要】目的: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对有完整随访记录的15例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经皮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方法纠正成角并用空心钉固定,观察其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
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4~72岁,平均60.06岁。
左侧7例,右侧8例。
受伤方式:行走11例,高处坠落1例,车祸4例。
均为闭合性新鲜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
其中2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
手术时间2~11天。
术前行胫骨结节骨钉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
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价向前成角变化、短缩距离以及观察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短缩测量方法:患者骨盆平片双侧坐骨结节下缘作一直线,测量每侧小粗隆顶部或底部与坐骨线间的距离。
两侧距离存在差别,小粗隆上移的距离差为短缩距离。
结果:15例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随访6个月3.0年。
所有患者经过骨牵引并抬高远端远端不能消除骨折端成角,利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方法纠正骨折端向前成角,侧位成角全部纠正;正位片短缩并有不同程度外翻。
测量短缩1~5mm,平均2.73±1.37mm。
随访结果,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只有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
优良13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略退出螺钉敏感,屈伸活动后疼痛明显,髋关节功能差,取出螺钉后症状改善)。
结论: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避免了切开复位,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获得了优良的复位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内;经皮复位【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28-02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3.58%[1],占股骨近端骨折的一半[2],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加。
但骨不连、股骨头坏死仍然不能避免,尤其是移位股骨颈骨折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几率仍然很高。
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是移位的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目的是复位后变成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enI型)。
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例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用克氏针在股骨前侧经皮相向撬拨复位及交锁固定的方法纠正向前成角,空心钉固定骨折,得到满意的位置及临床疗效,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4~72岁,平均60.06岁。
左侧7例,右侧8例。
受伤方式:行走跌伤11例,高处坠落致伤1例,车祸致伤4例。
均为闭合性新鲜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
其中2例为隐匿性股骨颈骨折。
手术时间2~11天。
15例患者无合并重要脏器损伤。
1.2 治疗方法15例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
1.2.1治疗方案术前行胫骨结节骨钉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
牵引3天后床边拍片复查,对于患者经过骨牵引并抬高远端远端不能消除骨折端成角患者术中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
1.2.2复位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床,在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
复位程序分为3步:(1)屈髋、屈膝外展中立位维持骨牵引,保存嵌插,C型臂X线机透视正位,调整骨折位置满意(Garden复位指数正位上骨小梁角度≥160度)。
(2)骨折远近端前侧垂直骨面各插入1枚直径2.5mm克氏针,骨内深度均约2cm(近侧克氏针在腹股沟韧带中心以远约1.5cm,股动脉外侧一横指;远侧克氏针在近侧针外下方股骨远折段骨干中心)。
将两枚克氏针相向撬拨,矫正骨折端向前成角,并将克氏针尾端折弯交锁固定。
电透见骨折端成角矫正情况。
如仍遗留部分成角,可将近折端再插入克氏针加大撬拨角度或者在骨折远端前侧再插入1枚克氏针向后顶骨折远端(不突破前侧皮质),至前侧成角的缝隙闭合(C型臂X线机透视侧位股骨头轴线与股骨颈轴线呈一直线)。
(3)在股骨颈内贴前侧皮质附加1枚导针固定,同时防止复位丢失。
据此导针插入另2枚导针,透视位置满意后按三角形拧入3枚空心钉。
切口为3个1cm长,手术时间为40-70min,平均58min。
术中出血40-60ml,平均50ml。
术后通过正侧位X线片评价向前成角变化、短缩程度以及观察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短缩测量方法:患者骨盆平片双侧坐骨结节下缘作一直线,测量每侧小粗隆顶部或底部与坐骨线间的距离。
两侧距离存在差异,小粗隆上移的距离差为短缩距离。
1.3 术后康复年轻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髋周肌群及下肢肌群的等长收缩锻炼,不负重8~12周;年纪大患者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早期限量负重下床活动。
2.结果本组15例,随访12个月至3.0年,平均18个月。
患者全部骨折愈合,未有复位丢失,3例患者空心钉有不同程度松动,但内固定未失效。
1例患者呈现局限性股骨头坏死。
患者均有一定程度外翻、短缩,15例患者短缩距离0~5mm,平均2.73 ±1.37mm。
髋关节功能根据hurry评分,平均85分。
优良13例,可1例,差1例(1例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伴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略退出螺钉敏感,屈伸活动后疼痛明显,髋关节功能差,取出螺钉后症状改善),优良率86.67%。
典型病例见X线片图1。
图1 典型病例 1a嵌插向前成角股骨颈骨折术前侧位片1b克氏针撬拨侧位片1c前侧克氏针临时固定侧位片3.讨论3.1 股骨颈骨折复位要求股骨颈骨折因为解剖上的特点,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率仍较高。
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传统观点要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
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断端嵌插、松质骨嵌压或皮质骨粉碎,股骨颈骨折很难解剖复位。
若强求解剖复位,则断端空虚,骨折难于愈合。
因此,在不采用植骨方法时股骨颈骨折断端充分接触是骨折愈合的前提。
由此会产生短缩,刘粤等人[3]研究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认为股骨颈短缩率较高,短缩≥5mm就会对髋关节功能产生影响。
本组患者短缩距离0~5mm,平均2.73±1.37mm,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因此,股骨颈短缩<5mm是可以接受的。
Gotfried等人[4]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非解剖复位方法在骨折内侧形成阳性支撑,促使不稳定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变成稳定的股骨颈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组15例患者均为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后均为稳定的非解剖复位,同时符合Garden对线指数I级复位的要求,达到精准复位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2 经皮撬拨复位优点精准闭合复位股骨颈骨折是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基础,有助于降低术后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5]。
传统复位需要持续的人力牵引、过度屈髋的复位过程(骨折过度牵引-复位-嵌插)以及不确切的结果带来的可能的多次重新复位,骨断端增加了不必要的创伤。
以往克氏针撬拨股骨颈骨折[6]后需要另外克氏针临时固定,位置需要调整时克氏针也要调整,这种骨折位置的不确切性也增加了重复插针的机会及伴随的创伤。
我们选择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不仅用克氏针撬拨,还将相向撬拨的克氏针交锁固定,调整时精准量化克氏针的撬拨角度,骨折断端不需大幅变动,不需反复插针,最大限度减少了骨的创伤,获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本方法更趋于合理可靠,在牵引下用克氏针把持股骨头及远段骨折,垂直于克氏针的撬拨力有效作用于骨折端,纠正成角确切,撬拨后克氏针交锁固定使撬拨力持续抵消成角趋势利于维持复位,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文复位的方法结合透视的指导可获得同切开复位相近的效果,避免了切开复位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3.3 复位技巧及注意事项本组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方法,选择GardenIII型患者中嵌插并向前成角的患者,在牵引下进行,骨折端不需要完全解锁,正位较易获得满意复位,纠正成角是难点,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要点:(1)克氏针在股骨头中心偏外,股动脉搏动外一横指,防止损伤股动静脉。
(2)克氏针插入骨内深度约2cm,有效控制骨折远近端,利于撬拨力确切作用于骨折端。
(3)克氏针粗细以直径2.5mm适合,太软不产生撬拨力量,太粗则钢针难于折弯扭转。
(4)相向撬拨后将两枚克氏针针尾折弯交锁,因克氏针有回弹趋势,撬拨角度之和大于骨折成角度数,才能纠正骨折端成角。
(5)进一步纠正向前侧成角办法是增加撬拨角度或顶股骨远端。
顶股骨远端复位是由于顶力经股骨远端传递到后侧嵌插皮质,使股骨头后倾角度变小,从而进一步纠正向前侧成角。
(6)复位后在股骨颈内贴前侧皮质插入克氏针临时固定,防止复位再丢失。
(7)注意螺钉长短适中,应位于股骨头软骨下骨下方。
太短固定效果欠佳,也应避免穿出股骨头。
除拍摄标准的正侧位,还应拍摄螺钉在股骨头相应的切线位。
遵循螺钉在任一拍摄平面穿出即为穿出股骨头原则。
(8)螺钉分布呈三角形稳定结构,第3枚螺钉尽量位于股骨颈偏后股骨距上方。
(9)患者术后3月卧床休息,防止过早负重骨折移位。
(10)对年轻患者空心钉固定未松动患者,尽量不取内固定,因空心钉螺纹可能被骨质填满,难于取出。
3.4 研究不足由于本组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样本较小,对其临床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此外,本方法多用于嵌插并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应用于骨折端其它方向的成角较少,复位经验及注意事项需进一步积累、完善。
本方法简单合理,可操作性、重复性强,复位确切,创伤小,治疗难复的嵌插向前成角的股骨颈骨折取得了优良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1.[2] Bochloz RW,Heckman JD,Court-Brown CM,ET AL.Rockwood&Green’s Fracture in Adults.7th Edition.Philadelphia,P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10:1562-1574.[3]刘粤,郑世伟,吴亮等.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的短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9):1598-1604.[4] Gotfried Y,Kovalenko S,Fuchs D.Nonanatomical reduction of displaced subcapital femoral fractures (gotfried?reduction).J Orthop Trauma.2013Nov,27(11):e254-9.[5]张学全,樊仕才,黎惠金,谢延华,罗鹏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和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伤,2015,28(9):802-807.[6]倪增良,樊渊,唐海军等.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国骨伤,2009,22(9):7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