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群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城市群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摘要: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在城市群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上。文中对国内和国外关于城市群研究的成果和观点进综合评述,总结了我国对城市群发展研究的关注点,并且探讨了城市群研究的新趋向,以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城市群理论研究综述

A THEORY AND PROSPECT ON RESEARCH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FAN Beibei 20101513117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Master of Architecture)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the ma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s also a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t’s now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nd experts focus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both retrospected and discussed the foreign research and 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 summarized the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research is expected . These may help to further the studies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Keywords: Urban agglomerations ; Theory ; Review

在现代化的交通域通讯支撑下,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于空间密切相互作用的城市逐渐形成城市群,进而扩大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体。现今,城市群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使得城市群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中外城市群理论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望能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力作用。

1.国外城市群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观点

纵观国外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发展史,按照时间先后和学者们对城市群的理解与研究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启蒙发展阶段(1915-1945)和丰富深化阶段(1945-现今)。

1.1启蒙发展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

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最初是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研究城市,他的代表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所提出的“田园城市”证实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20世纪初,苏格兰生物学家盖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中运用区域综合规划的方法,提出城市演变的形态:城

市地区、组合城市和世界城市,其中组合城市是众多城镇结合成的一个巨大的城市集聚区。1922年,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提出卫星城市理论,并应用于大城市如伦敦的建设与调整。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在1918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强调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城市群体发展应当从无序的集中变为有序的疏散。在这种“有机疏散”理论指导下他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同期机遇城市群体的规划研究,在一些大城市发展中都有体现,也表明了城市群体的研究渐渐受到重视。德国地理学家瓦尔特·克里斯塔勒首次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系统化,其著名的城市群体组织结构模式,被广泛采用,他的中心地理论更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1939年杰弗逊和1942年哲夫分别对城市群体的规模分布展开理论探讨,并且后者首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的空间分析。

1.2丰富深化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

二战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学科交叉作用下,加上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突破与丰富。1942年,维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1950年,邓肯在《大都市与区域》中首次引入“城市体系”(Urban System)的观点。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群研究开拓者当属法国地学者戈德曼。1957年,他在考察北美城市化后发表的《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探讨它的空间生长模式。Megalopolis被视为全新的城市群体概念,不是简单的一个城市或者大都市,而是一个面积广大,有几个大都市相连接的城市化区域(其人口≥25万和≥230人/km2为标准); 1961年,他进一步研究当时世界几个大都市带并认为它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他的观点得到广泛推崇。他的Since Mega-lopolis确立了他在城市群研究领域的地位。1955年,法国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发展理论”,是城市群研究的一大理论贡献。美国地学者乌尔曼于1957年提出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对城市群内外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影响深远。1964年弗里德曼结合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与空间演化相关模式,反映了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过程。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在1968年提出现代空间扩散理论,揭示空间扩散的多种形式加深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

70年代,小林博氏在对东京大都市圈的研究后总结前人观点归纳并强化了城市群发展过程的3个概念: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 Region)、大城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化地带(Urbanized Area)。哈盖特和克里夫提出区域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模式。库默斯和霍尔分别对西北欧城市群和英格兰大都市带进行了研究。1970年希腊学者杜克西亚斯大胆预测世界城市发展将形成连片巨型大都市区(Ecumunopolis)。加拿大地学者麦吉在1980年对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研究后提出“城乡融合区”(Desakota)的概念,并认为这些地区已出现类似西方大都市带的空间结构。1980年,林奇构建扩展大都市(Dispersed Metropo-lis)模式。1985年,卢德耐里总结了区域城市群体相互联系的7种类型。同年,麦克尔劳林强调城市群应当通过理性规划的约束达到空间持续平衡发展。联合国人类聚落中心使用Urban Agglomeration作为衡量大城市规模的标准。

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革命极大地促进城市群研究。1986年,弗里德曼对城市体系的等级网络进行研究,划分了城市等级,指出城市体系的等级关系将成为跨国公司纵向生产地域分工的体现。范吉提斯、昆曼与魏格纳都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的研究。认为大城市带实际上是产业空间整合的产物,作为新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将占据全球经济的核心位置。欧盟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1993年就开展跨境的“欧洲空间发展展望”(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规划。富田禾晓则以都市空间为经,结构演变为纬,从人口、第三产业、居住、消费、通勤、中心地等级和职能对日本的城市群深入研究。1996年,帕佩约阿鲁展示了全球城市系统网络化发展的模式,并对城市群的发展寄予厚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