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专题高中化学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专题高中化学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专题高中化学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

顺序专题高中化学

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专题

〔运用〝六大平稳〞判定离子浓度大小〕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定与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运用好各种平稳知识解题,可使此类咨询题顺利得以解决。

1、溶解平稳

【例1】假设把足量的AgCl分不投入①10mL蒸馏水②10mL 0.1mol·L-1 Na Cl溶液③10mL

0.1mol·L-1Al Cl3溶液④10mL 0.1mol·L-1Ca Cl2溶液中,搅拌后在相同温度下Ag+浓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解析】所给蒸馏水、Na Cl溶液、Al Cl3溶液和Ca Cl2溶液,其c〔Cl-〕从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②〈④〈③。由溶解平稳知识知:当AgCl溶解达到平稳时,Ag+和Cl-物质的量浓度之积为一定值,可见溶液中[Cl-]越大, AgCl在其中的溶解度越小,故[Ag+]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④〈③.

2、电离平稳

【例2】以下溶液中,c〔OH-〕最小的是〔〕A.向0.1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蒸馏水

B.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蒸馏水

C.向0.2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0.1mol·L-1盐酸

D.向0.2mol·L-1的氨水中加入同体积的加入同体积的0.1mol·L-1盐酸

【解析】由提给条件易算出:A、C两种溶液中NaOH的浓度均为0.05 mol·L-1,B、D两种溶液中氨水的浓度均为0.05 mol·L-1。由于NaOH是强碱完全电离,可见A、C两种溶液中c〔OH-〕均为0.05 mol·L-1;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在B、D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稳:NH3·H2O NH4++OH-,故B、D中c〔OH-〕均小于0.05 mol·L-1,又由于D中存在较多的NH4+,使电离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中c〔OH-〕最小。

3.水解平稳

【例3】5 mL0.2 mol·L-1KOH溶液与10 mL0.1mol·L-1的醋酸混合,在所得溶液中〔〕A.c〔K+〕〉c(CH3COO-) 〉c(H+)〉c(OH-)

B.c〔K+〕〉c(CH3COO-) 〉c(OH-) 〉c(H+)

C.c〔K+〕〉c(CH3COO-) 〉c(OH-) =c(H+)

D.c〔K+〕=c(CH3COO-) 〉c(OH-) 〉c(H+)

【解析】由题意知,CH3COOH与KOH等物质的量反应,产物CH3COO K为强碱弱酸盐,由于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稳:CH3COO-+H2O CH3COO H+OH-,因此

c〔K+〕〉c(CH3COO-),且溶液显碱性,故答案应选B。

4.共轭平稳

【例4】将PH=3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c〔NH4+〕> c〔Cl-〕> c〔H+〕> c〔OH-〕

B.c〔NH4+〕> c〔Cl-〕> c〔OH-〕> c〔H+〕

C.c〔Cl-〕> c〔NH4+〕> c〔H+〕> c〔OH-〕

D.c〔Cl-〕> c〔NH4+〕> c〔OH-> c〔H+〕〕

【解析】由题意知,混合前两溶液中[H+]=[OH-]=[HCl]=1×10-3 mol·L-1,由于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反应前c〔NH3·H2O〕〉c〔HCl〕,两溶液混合后反应,NH3·H2O过量,反应后得到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中NH3·H2O的电离与NH4+的水解形成共轭平稳关系:NH3·H2O NH4++OH-,NH4++H2O NH3·H2O+H+,由于NH3·H2O的电离能力大于NH4+的水解能力,因此c〔NH4+〕> c〔Cl-〕,且溶液显碱性,答案为B。

5.电荷平稳

【例5】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那么此溶液中〔 C 〕A.c〔HCOO-〕>c〔Na+〕B.c〔HCOO-〕

C.c〔HCOO-〕=c〔Na+〕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解析】在甲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中共含HCOO-、H+、Na+、OH-四种离子,依照溶液中电荷平稳原理,c〔HCOO-〕+c〔OH-〕= c〔H +〕+c〔Na+〕,所得溶液pH=7,即知c〔OH-〕= c〔H +〕,因此易推知c〔HCOO-〕=c〔Na+〕,答案为C。

6.物料平稳

所谓物料平稳即电解质发生电离或水解前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物质的量应等于电解质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微粒中原子〔或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

【例6】.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以下各关系式正确的选项是〔.〕A.c〔Na+〕> c〔HCO3-〕> c〔H +〕> c〔OH-〕

B.c〔Na+〕+c〔H +〕= c〔HCO3-〕+c〔OH-〕+2c〔CO32-〕

C.c〔Na+〕= c〔HCO3-〕> c〔OH-〕> c〔H +〕

D.c〔Na+〕= c〔HCO3-〕+c〔CO32-〕+c〔H2CO3〕

【解析】由物料平稳可知HCO3-的初始浓度应该等于电离和水解分不达平稳时各产物及剩余HCO3-的浓度之和,即c〔HCO3-〕初始=c〔CO32-〕+c〔HCO3-〕c〔H2CO3〕,因c 〔Na+〕= c〔HCO3-〕初始,因此答案D正确,在从电荷平稳的角度知答案B也正确,故此题答案为BD。

排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顺序专题训练

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3,③NaHSO3,

④Na2S中所含带电微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2.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常温下醋酸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7的碱性溶液中

B.常温下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使溶液的pH=7,那么混合溶液中c(NH4 +)=c(Cl-) C.0.1mol·L-1的氯化铵溶液与0.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Cl-)>c(NH4+)>c(Na+)>c(OH-)

D.0.1mol·L-1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Na+)=c(S2-)+c(HS-)+c(H2S)

3.将0.02 mol/L的HCl溶液与0.04 mol/L 的NaHS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那么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盐和酸混和液〕〔〕

A.c(Na+)>c(Cl-) B.c(H2S)+c(HS-)+c(S2-)=0.02mol/L

C.c(H+)=c(Cl-) D.c(HS- )

4.Va L pH=2的盐酸与Vb LpH=12的氨水混合,假设所得溶液显酸性,以下有关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A.V a一定等于V b B.V a一定大于V b

C.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Cl-)>c(NH4+)>c(H+)>c(OH-)

D.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满足:c(NH4+)+c(H+)=c(Cl-)+c(OH-)

5.常温时0、1mol·L-1HA溶液的pH>1,0、1mol·L-1BOH溶液中c〔OH-〕:c〔H+〕=10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A 、c 〔H +〕﹤c 〔OH -〕﹤c 〔A -

〕﹤c 〔B +〕 B 、c 〔OH -

〕﹤c 〔H +〕﹤c 〔B +〕﹤c 〔A -

〕 C 、c 〔H +〕+ c 〔B +〕= c 〔A -

〕+c 〔OH -

〕 D 、c 〔A -

〕= c 〔B +〕>c 〔H +〕=c 〔OH -

〕 6.以下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 〕

A .0.1mol·L -

1NaHCO 3溶液中:c 〔CO -

23〕>c 〔OH -

B .0.1mol·L -

1NH 4Cl 溶液中:c 〔Cl -

〕>c 〔NH +

4〕>c 〔OH -

〕>c 〔H +〕 C .0.1mol·L -

1CH 3COONa 溶液中:c 〔CH 3COO -

〕>〔Na +〕>c 〔OH -

〕>c 〔H +〕

D .0.1mol·L -

1HCl 与0.01mol·L

-1

氨水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

c 〔Cl -

〕> c 〔H +〕>c 〔NH +

4〕>c 〔OH -

7.以下各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

A .0.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CO 32-]>[OH -]=[HCO 3-

]+[H +]

B .0.1 mol·L -

1(NH 4)2SO 4溶液中:[SO 42-

]>[NH 4+]>[H +]>[OH -

] C .0.1 mol·L -

1NaHCO 3溶液中:[Na +]>[OH -

]>[HCO 3-

]>[H +]

D .0.1 mol·L -

1 Na 2S 溶液中:[Na +]=2[S 2-

]+2[HS -

]+2[H 2S]

8.常温时0.1mol ·L -

1HA 溶液的pH>1,0.1mol ·L -

1BOH 溶液中c (OH -):c (H +)=1012,将两溶

液等体积混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 〕 A .c (H +)< c (OH -

)< c (A -

)< c (B +) B .c (OH -

)< c (H +)< c (B +) < c (A -

)

C .c (H +)+ c (B +)= c (A -

)+ c (OH -

) D .c (A -

)= c (B +)> c (H +)= c (OH -

)

9.标准状况下,向100mL 3mol/L 的NaOH 溶液中慢慢通入4.48L CO 2气体,充分反应后溶

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

A .)()()()()(233+

---+>>>>H c OH c CO c HCO c Na c B .)()()()()(323+

---+>>>>H c OH c HCO c CO c Na c C .)()()()()(233+

---+>>>>H c CO c OH c HCO c Na c D .)()()()()(323+

---+>>>>H c HCO c OH c CO c Na c

10.用物质的量差不多上0.1mol 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混合后配成1L 溶液,溶液中的

c(CH 3COO -

)>c(Na +),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

A.c(H+)c(CH3COO-)

C.c(CH3COO-)+c(OH-)=0.1mol?L-1 D.c(CH3COOH)+c(CH3COO-)=0.2mol?L-1 11.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显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 c〔H+〕> c〔CH3COO-〕

B、pH>7,且c〔Na+〕+ c〔H+〕==c〔OH-〕+ c〔CH3COO-〕

C、p H﹤7,且c〔CH3COO-〕> c〔H+〕>c〔Na+〕>c〔OH-〕

D、pH=7,且c〔CH3COO-〕> c〔Na+〕> c〔H+〕>c〔OH-〕

12.在Na2S水溶液中,以下关系不正确的选项是〔二元弱酸正盐〕〔〕A.[OH-] = [HS-] + [H+] + [H2S] B.[Na+] + [H+] = [OH-] + 2[S2-] + [HS-]

C.[OH-] = [ HS-] + [H+] + 2[H2S] D.[Na+] = 2[S2-] + 2[ HS-] + 2[H2S]

13.将0.2摩/升CH3COONa与0.1摩/升盐酸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以下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盐和酸混和液〕〔〕A.[CH3COO-]=[Cl-]=[H+]>[CH3COOH]

B.[CH3COO-]=[Cl-]>[CH3COOH]>[H+]

C.[CH3COO-]>[Cl-]>[H+]>[CH3COOH]

D.[CH3COO-]>[Cl-]>[CH3COOH]>[H+]

14.以下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关系的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0.1mol·L-1Na2C0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c(Na+)=2c(CO32-)+c(HCO3-)+c(H2CO3)

B.0.1mol·L-1NH4C1和0.1mol·L-1NH3·H20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关系:

)>c(H+)>c(OH-)

c(Cl-)>c(NH+

4

C.常温下,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醋酸使溶液的pH=7,那么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Fe2+、NO3-、C1O-、Na+能大量共存

15.将7g铁粉加入200 mL 2 mol·L-1的硝酸溶液中,使之充分反应放出NO气体,所得溶液中要紧离子浓度的关系是〔〕-)>c(Fe2+)>c(Fe3+)>c(H+)

A.c(NO

3

-)>c(Fe3+)>c(Fe2+)>c(H+)

B.c(NO

3

-)>c(H+)

C.c(Fe2+)>c(Fe3+)>c(NO

3

-)+c(OH-)

D.2c(Fe2+)+3c(Fe3+)+c(H+)═c(NO

3

16.〔08全国Ⅰ卷〕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以下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Cl-四种离子,某同学估量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17、某溶液中存在OH-、H+、NH+

4

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c〔H+〕>c〔OH-〕

①c〔Cl-〕>c〔NH+

4

②c〔Cl-〕>c〔NH+

〕>c〔OH-〕>c〔H+〕

4

〕>c〔Cl-〕>c〔OH-〕>c〔H+〕

③c〔NH+

4

④c〔Cl-〕> c〔H+〕>c〔NH+

〕>c〔OH-〕

4

填写以下空白:

〔1〕假设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选填序号〕;〔2〕假设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那么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3〕假设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那么混合前c〔HCl〕〔填〝大于〞〝小于〞〝等于〞下同〕c 〔NH3·H2O〕,混合前盐酸中c〔H+〕和氨水中c〔OH-〕的关系c〔H+〕c〔OH-〕18、〔2006 山东聊城〕25℃时0.1mol·L-1的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

体,等晶体溶解后发觉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讲明: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上述两种讲明中〔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讲明哪种讲明正确,连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以下物质中的〔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

A、固体CH3COOK

B、固体CH3CONH4

C、气体NH3

D、固体NaHCO3 〔3〕假设〔填〝甲〞或〝乙〞〕的讲明正确,溶液的pH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5℃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定:

①溶液中共有种粒子

②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和

③溶液中n〔CH3COO-〕+ n〔OH-〕- n〔H+〕= mol

参考答案:

1、D

2、BC

3、B

4、BD

5、AC

6、D

7、D

8、AC

9、A 10、D 11、D 12、A 13、D 14、C 15、AD 16、A

17、〔1〕氯化铵①〔2〕NH4Cl和NH3·H2O 小于大于

18、〔1〕乙

〔2〕B

〔3〕乙增大

〔4〕7 CH3COO-和CH3COOH 0.006

(完整版)化学工艺流程专题复习

专题化学工艺流程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化工题逐渐成为一类热门的主流题型"它将高中化学与某些化工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题目情景新颖,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具有挑战性。一些专家预测,在新课改背景下,无机化工题可能会逐渐取代以往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无机框图型推断题,化工题是以某个具体的工业生产为背景,以化学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化学实践!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化工题的特点表现为:题目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离子平衡理论!晶体结构知识!物质制备和分离(提纯)知识、绿色化学观点、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评价、探究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一、工艺流程题简介 1、工艺流程题是以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制备、分离和提纯为中心,以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点,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等内容有机融合 2、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 题头、框图和问题三部分。 题头: 一般简单介绍此工艺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 框图: 是简化的工艺流程图。 问题: 是根据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的系列问题。 3、读题审题—关键 1).此流程的原料和目的是什么?2)流程中有哪些步骤?各步作用是什么? 3)流程中涉及哪些化学知识点,如何把获取的信息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出来? 二、真题试做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 x C6。 现欲利用以上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⑷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 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HS-+H+,HS-S2-+H+,H2O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2H2O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 出:c(Na+)=c(HCO3-)+c(CO32-)+c(H2CO3) 【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一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法归纳—— 平均值法在高一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在新高一的授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题目让孩子们很头疼: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则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Al和Fe B、Mg和Zn C、Mg和Al D、Mg和Cu 通过对于孩子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解题中,无论是南洋模范的四大名校,还是建平中学的市重点还是高桥的区重点,还是普高的孩子,普遍的做法是利用假设法,假设为纯金属,分别带进去计算,耗时耗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建议给到孩子解题思路: 解:n(H2)==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2 + H2↑ 1 1 X 推出:x= mol 则M==28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M Al=27×2/3=18 M Fe=56 M Mg=24 M Zn=65 M Cu=∞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28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28一个小于28的金属混合物,则答案为:C 通过教学归纳,目前来说孩子们在高一前两章的学习中主要会遇到四种题型: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Fe 和Zn B、Mg和Fe C、Mg和Al D、Zn和Cu 解:n(H2)==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2 + H2↑ 1 1 X 推出:x= mol 则M==60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M Al=27×2/3=18 M Fe=56 M Mg=24 M Zn=65 M Cu=∞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60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60一个小于60的金属混合物,则答案为:A 二、金属与氯气的反应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五依据”“三类型”突破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五大依据 依据一:电离平衡→建立电离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如H2CO3溶液中:c(H2CO3)>c(HCO-3)>c(CO2-3)(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逐级减弱) 依据二:水解平衡→建立水解过程是微弱的意识。 如Na2CO3溶液中:c(CO2-3)>c(HCO-3)>c(H2CO3)(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逐级减弱) 依据三:电荷守恒→注重溶液呈电中性。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浓度。如NaHCO3溶液中:c(Na+)+c(H+)=c(HCO-3)+2c(CO2-3)+c(OH-) 依据四:物料守恒→注重溶液中某元素的原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粒子可能发生变化,但变化前后其中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如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2-3)+c(H2CO3)=0.1 mol·L-1。 依据五:质子守恒→注重分子或离子得失H+数目不变。 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水解等过程的发生,往往存在质子(H+)的得失,但得到的质子数等于失去的质子数。

如在NaHCO3溶液中,得失质子如下图所示: 则有:c(H2CO3)+c(H+)=c(CO2-3)+c(OH-)。 (2)三大类型 类型一:单一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逐级减弱。 如H3PO4溶液中:c(H+)>c(H2PO-4)>c(HPO2-4)>c(PO3-4) ②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分步水解,水解程度逐级减弱。 如在Na2CO3溶液中:c(Na+)>c(CO2-3)>c(OH-)>c(HCO-3) 类型二: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电离、水解等因素。 如在0.1 mol·L-1NH4Cl溶液和0.1 mol·L-1的氨水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NH+4)>c(Cl-)>c(OH -)>c(H+)。 类型三: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如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①>②。 2.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解题思路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模块4热点题型三工艺流程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 模块4 热点题型三工艺流程题(含 解析) (一)【研究规律】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1)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酸浸——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4)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 质。 (5)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2.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1)调节溶液的pH。常用于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 ①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 ②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温度。根据需要升温或降温,改变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3)控制压强。改变速率,影响平衡。 (4)使用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 (5)趁热过滤。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6)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3.明确常用的提纯方法 (1)水溶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酸溶法:除去碱性杂质。 (3)碱溶法:除去酸性杂质。 (4)氧化剂或还原剂法:除去还原性或氧化性杂质。 (5)加热灼烧法:除去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杂质。 (6)调节溶液的pH法:如除去酸性含铜溶液中的Fe3+等。 4.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 (1)过滤:分离难溶物和易溶物,根据特殊需要采用趁热过滤或者抽滤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3)蒸发结晶: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 CO3溶液中,c(Na+)>c(CO32-)>c(OH-)> 2 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Cl-)>c(Al3+)>c(Na+)>c(H+)>c(OH-)B.c(Cl-)>c(Al3+)>c(Na+)> c(OH-)> c(H+) 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 【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 ===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2】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H2A的电离比HA-电离容易,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 mol·L-1的H2A溶液 B.0.01 mol·L-1的NaHA溶液 C.0.02 mol·L-1的HCl与0.04 mol·L-1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 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A D(2)A D(3)D A 【例3】把0.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若c(H+)>c(OH —),则混合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高一化学计算题(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 B.28.4 g / mol C.71 D.71 g / mol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m/n ,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 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2 mol /L B.3 mol /L C.4 mol /L D.5 mol /L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34g/74.5g/mol) /0.1L=4.6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B.29 C.29 D.29 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 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 /L的NaCl B.75 mL 3 mol /L的NH4Cl C.150 mL 2 mol /L的KCl D.75 mL 2 mol /L的CaCl2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 B.12.5 mol /L C.7 mol /L D.7.5 mol /L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0.08L=6.25 mol /L。

微粒浓度大小比较

微粒浓度大小比较 一、单一溶液 1、弱酸或弱碱溶液 思路与方法: 例1.写出H 2S 溶液中除水以外的微粒浓度大小顺序。 练习1.在0.1 mol/L 的NH 3·H 2O 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c(NH 3·H 2O)>c(OH -)>c(NH 4 +)>c(H +) B. c(NH 4+)> c(NH 3·H 2O) > c(OH -) > c(H +) C .c(NH 3·H 2O) > c(NH 4 +) = c(OH -) > c(H +) D. c(NH 3·H 2O) > c(NH 4+) > c(H +) > c(OH -) 2、可水解的盐溶液 (1)、正盐溶液 思路与方法: 例2.写出0.2mol/L 的NH 4Cl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练习2.写出0.1mol·L -1 Na 2CO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2)酸式盐溶液 思路与方法: 例3.写出0.1mol·L -1 NaHCO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已知HCO 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练习3.写出0.1mol·L -1 NaHSO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已知HSO 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二、混合溶液 1、不反应 思路与方法: 例4.浓度均为0.1mol/L 的HAc 和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写出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反应 (1)恰好反应 思路与方法: 例5.将1molCO 2通人到1L0.1mol·L -1 NaOH 溶液中,写出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某物质过量 思路与方法: 例6.0.2mol·L -1CH 3COOK 与0.1mol/L 盐酸等体积混合,写出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练习4.pH=11的NaOH 溶液与pH=3的CH 3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写出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三、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比较 思路与方法: 例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c(NH 4+)最大的是( ) A.NH 4Cl B.NH 4HSO 4 C.CH 3COONH 4 D.NH 4HCO 3 练习5.浓度均为0.1mol/L 的NaClO ﹑NaCl ﹑H 2SO 4 、HCl ﹑CH 3COOH ﹑NaOH ﹑NH 4Cl,则 c(H +)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高中化学 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详细总结 (1)教学教材

化学工艺流程答题规律总结 第Ⅰ部分 一、【考点分析】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完整版)高中化学计算题

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 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 (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 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2x% B. 大于2x% C. 小于2x% D. 无法计算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 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练习题(3)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练习题(3) 1.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 的一种新工艺流程如下图: 已知: ①钴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 ②CoCl2·6H2O熔点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 开始沉淀 2.37.57.6 3.4 完全沉淀 4.19.79.2 5.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上述新工艺中,用“盐酸”代替原工艺中“盐酸与硝酸的混酸”直接溶解含钴废料,其主要优点为。 ⑵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a,a的范围是。 ⑶操作Ⅰ包含3个基本实验操作,它们是、和过滤。 ⑷制得的CoCl2·6H2O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 ⑸为测定产品中CoCl2·6H2O含量,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样品溶于水,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并将沉淀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 ⑹在实验室中,为了从上述产品中获得纯净的CoCl2·6H2O,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⑴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防止产品中混有硝酸盐 ⑵5.2~7.6 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⑷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⑸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烘干时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⑹将产品溶于乙醚过滤后,再蒸馏 【例10】某工厂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一种即可) ,写出利用该流程制备(NH4)2SO4的总化学方程式:。 (2)a和b分别是(填序号)。 A.足量CO2、适量NH3 B.足量NH3、适量CO2 C.适量CO2、足量NH3 D.适量NH3、足量CO2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 (4)从滤液中获得(NH4)2SO4晶体,必要的操作步骤是。 (5)上述流程中,有关NH3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的浓度促进反应发生A.提供制备所需的氮元素B.增大CO2 3 C.作反应的催化剂D.生产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答案(1)化肥CaSO4+2NH3+CO2+ H2O=CaCO3↓+(NH4)2SO4 (2)B (3)CO2、NH3(4)蒸发 ..过滤 ..(5)ABD ..浓缩冷却结晶 【例11】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 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

专题三 基础计算 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 与CO 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 A .1:2 B .1:4 C .11:14 D .1l :28 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N 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 C 2H 4 % C .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 和C 2H 4 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H 2 3.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 22-) 和超氧离子(O 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2:l B .1:l C .1:2 D .1:3 4.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 和CO 的体积比为 ( ) A .29:8:13 B .22:l :14 C .13:8:29 D .26:16:57 5.由X 、Y 两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XY 4,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 、B 两种气体物质,己知标准状况下20mLXY 4分解可产生标准状况下30mL A 气体(化学式为Y 2)和10mL B 气体,则B 的化学式为 ( ) A .X 2 B .Y 2X 2 C .XY 2 D .X 2Y 4 6.将N02、NH 3、O 2混合气22.4L 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 ,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 .(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 - A . B .30.2 C . D . 7.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A .H 2SO 4·19 B .H 2SO 4 ·H 2O C .H 2SO 4·SO 3 D .SO 3· 10 9 H 2O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得 T3.6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 (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 .一定没有乙烷 D .一定有乙炔 9.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 时,在阳极上同时生b L 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 的原子量为 ( ) lO .b g 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 g 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2.4ax A. b 11.2ax B. b 5.6ax C. b 2.8ax D. b 2b A.a 2b B. 2a 3b C. a a D. 3b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

突破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思路) 上了高中许多的学生都会发觉化学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化学中的计算题.正因为这样,他们一看到化学计算题就马上想到先放弃,先去做其他的,计算题最后做.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化学计算题很难,也都坚持”先其他,后计算”的解题路线.其实这样的想法很盲目,太过于绝对了.我个人认为化学计算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解题的人有没有把问题简单化,分析化,也可以说是”干脆点理解”吧.其实我们想想也知道,在化学的计算题目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数据都不过是从那些长长的或者简短的句子中简化分析而来的.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要把那些句子用这种方式表示出来呢,而不干脆点直接告诉我们?”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一中老套的障眼法和耐力战吧,想用这或长或短句子把信息藏起来,也想用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得不耐烦了,把我们”打倒”.所以咯!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是不是勇者了!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可以有一点帮助吧. 一..列方程组求解: 这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 1.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所谓求什么设什么,我们就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 ; CO的物质的量为Y (当然我们一定要在计算时熟知n (物质的量) M(摩尔质量) m(一般的质量) V(标况下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知道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找关系了,这道题目中的信息给得非常的全面了,直白点说就是单纯的初中数学题目---列方程组求解,不用我说都知道怎么列(根据”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 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44X + 28Y =15 | 22.4(X + Y) = 10.08 这样就很快了解出来了,再看看这道题,题目给到了总质量,和总体积,都有牵涉到两个未知数,这样就可以列出等式,并解出来了.但是有时候为了方便,也可以先设两种物质的其他的量为未知数最后化成所求的量. 还有一种更简练的题型,就像我的原创题目一样 2.标况下SO2和SO3混合气体在不考虑化学变化时,其中含O的质量分数是60%,求SO2的含量(质量分数). (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目可以用”看似条件唯一,却蕴涵条件无数来形容) 这道题目如果也是用列方程组求解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要求的和已知的都和质量有关系,但是总质量不知道,乍看下最后所要的答案也没有总质量,这说明了总质量最后可以消去. 于是我们就可以设总质量为100 g,那么O的质量就是60 g SO2的含量为X ; SO3的含量为Y 就有X + Y=1 ; 也可以知道SO2 , SO3的质量分别是100X , 100Y 这里又会用到”分子中各原子的质量分数”于是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O的质量的表示关系 1/2 * 100X + 3/5 * 100Y =60 这样两个方程就都出来了,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解决 还有一种类型是牵涉到化学变化的,不过也是非常简单的 3.KCl 和KBr的混合物共3.87 g全部溶解在水中,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银和溴化银共6.63 g , 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和前面的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还是一样的. 从这道题目中牵涉到的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有多少物质的量的KCl 和KBr就可以生成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银和溴化银,也同样设两个为知数,设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 原混合物中的溴化钾的质量为Y,可以得到:

跟踪检测(四十)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考化学备考宝典)

跟踪检测(四十)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在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水;c(CH3COO-)>c(Na+)>c(OH-)>c(H+) B.0.1 mol·L-1盐酸;c(Na+)=c(Cl-)>c(H+)>c(CH3COO-)>c(OH-) C.0.1 mol·L-1醋酸;c(Na+)>c(CH3COO-)>c(H+)>c(OH-) D.0.1 mol·L-1氢氧化钠;c(Na+)>c(CH3COO-)>c(OH-)>c(H+) 解析:选B A项,加水稀释,溶液仍为醋酸钠溶液,存在c(Na+)>c(CH3COO-)>c(OH -)>c(H+),错误;B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盐酸,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c(Na+)=c(Cl-)>c(H+)>c(CH3COO-)>c(OH-),正确;C 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醋酸,溶液呈酸性,存在c(CH3COO-)>c(Na+)>c(H+)>c(OH -),错误;D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氢氧化钠,醋酸钠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存在c(Na+)>c(OH-)>c(CH3COO-)>c(H+),错误。 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1的NaHSO4溶液:c(H+)=c(SO2-4)+c(OH-)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 C.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D.0.1 mol·L-1 Na2C2O4与0.1 mo 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O2-4)+c(HC2O-4)+c(OH-)=c(Na+)+c(H+) 解析:选A A项,pH=1的NaHSO4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c(H+)=2c(SO2-4)+c(OH-),物料守恒为c(Na+)=c(SO2-4),二者结合可得:c(H+)=c(SO2-4)+c(OH-),正确;B项,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由于碘化银更难溶,则c(Cl-)>c(I-),错误;C 项,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c(Ca2+)=c(CH3COO-)+c(CH3COOH)+c(Cl-),错误;D项,0.1 mol·L-1 Na2C2O4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2O4和NaCl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c(C2O2-4)+c(HC2O-4)+c(Cl-)+c(OH-)=c(Na+)+c(H+),错误。 3.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C.Na2CO3溶液:c(Na+)+c(H+)=2c(CO2-3)+c(OH-) 解析:选B 由质子守恒可知,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c(OH-)>c(HS-),A错误;同理,Na2C2O4溶液中c(OH-)=c(H+)+c(HC2O-4)+2c(H2C2O4),B正确;

高中化学化学流程图专题分析(优秀)

化学流程图专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化工题逐渐成为一类热门的主流题型"它将高中化学与某些化工生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题目情景新颖,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具有挑战性。一些专家预测,在新课改背景下,无机化工题可能会逐渐取代以往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无机框图型推断题,2007年广东、山东、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均考查了化工题,江苏省十三大市化学试题中几乎都设置了化工题。化工题是以某个具体的工业生产为背景,以化学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化学实践!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化工题的特点表现为:题目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题目所涉及的情景新颖;在题目中还时常出现一些化工术语(酸浸!水洗! 水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题目实际考查的是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离子平衡理论!晶体结构知识!物质制备和分离(提纯)知识、绿色化学观点、安全生产思想及从经济的视角分析、评价、探究实际生产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从容应答这类试题,考得理想的分数,下面我通过一个例题来分析解答化工题的一般思路和主要策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例1】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主反应:4FeO·Cr2O3+8Na2CO3+7O 2 8Na2CrO4+2Fe2O3+8CO2 副反应:SiO2+Na2CO 3Na2SiO3+CO2↑、Al2O3+Na2CO 32NaAlO2+CO2↑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沉淀物 Al(OH )3Fe(OH )3 Mg(OH )2 Cr(OH )3 完全沉淀时溶液 pH 4。7 3。7 11。2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两个副反应均为吸热反应,但在高温下均能自发进行,其原因是▲。 ⑵“③”中调节pH至4.7,目的是▲。 ⑶“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⑷“⑦”中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析出红矾钠,依据是▲。 【解析】以红矾钠的工业制备为背景考察化学原理部分的知识,过程中考察了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和控制pH的应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