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参考PPT

4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钾: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正常人血浆钾的含量平均为5mmol/L(3.55.5mmol/L)。细胞内液含钾平均146 mEq/L,大部分 可以自由渗透。 生理功能: ①参与糖、蛋白质和能量代谢 ②参与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③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④维持心肌功能。
8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三)等渗性缺水: 1、病因: ①消化液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和肠瘘等。 ②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如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腹腔
内或腹膜后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口唇干燥、眼窝凹陷、 皮肤弹性降低和少尿等症状,但不口渴。
9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四)低渗性缺水 1、病因:
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视物模糊、血压不稳定或下 降、脉压变小;浅静脉瘪陷,站立性晕厥,尿量减少。 ③重度:血清钠低于110mmol/L,常伴休克,病人神志 不清,四肢发凉甚至意识模糊、木僵、惊厥或昏迷; 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1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治疗 主要为补充NaCl。如果病情允许,胃肠道吸收正常, 可以口服NaCl及饮水,如果失水较明显或胃肠道吸收 障碍,可以静脉注射等渗生理盐水,一般先注射5001000ml,以后根据血压等情况再继续补充,或者改为 口服。 严重容量不足时,特别伴有严重营养不良时, 为快速纠正容量不足,科同时补充血浆白蛋白,方法 为注射白蛋白20-40g,同时补充生理盐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

用药护理要点 1.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2.透析液预热,严防污染
3.防止并发症
思考题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 药物有哪些?简述它们的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用 药护理注意事项。
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调节药
体液的概 念及分布
Na+ Ca2+ ClK+ HPO3-
Mg2+
SO4-
蛋白质 HCO3-
呕吐 葡萄糖注射液 容 腹泻 生理盐水 量 高热 出汗 林格氏液
容量
心脏 肝脏 肾脏 内毒 水和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调节药
水和电解质平衡 调节药
用药护理要点 1.不与酸性药物合用 2.注意配伍禁忌 3.心衰、肾衰、水肿、 低钾血症慎用
氯化铵
药物进入体内,铵离子迅速 经肝代谢形成尿素由尿排 + 出,而Cl 与H 则结合形成 酸,可中和体内过量的碱储 备起到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作用,用于重度碱血症 。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治疗碱血症 1.酸化体 药物疗效 液和尿液 碱性药物排泄 2. 利尿作用
氯 化 钾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 压和酸碱平衡 参与能量代谢和神 经兴奋传递过程
临床应用
1. 防治低血钾症 2. 治疗强心苷中毒
用药护理要点 1. 严禁静注,只能静滴,滴速 要慢 2.肾功能减退慎用,脱水、少 尿、无尿和高血钾症禁用 3. 胃肠道刺激性
氯化钙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治疗低钙血症 2. 抗过敏 3. 解救镁盐中毒
氯 化 钠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 压和容量
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维持细胞兴奋性和 神经肌肉应激性
防治低钠综合症 如禁
临 床 应 用
食、呕吐、腹泻、脱水 或休克病人
纠正酸中毒 补充机体需要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

正常成人每日需钾量50~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 4~8g,1gKCI含K+13.4mmol)肾脏保留钾的能力较 弱,“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使体 液中H+浓度发生改变。为维系体液内稳定的H+浓度, 保持PH值于7.35~7.45,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代谢 功能,机体需要进行代偿调节。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三种途径实现: 体液中的缓冲系统 肺调节 肾调节
缓冲系统
缓冲系统由弱酸与其碱性盐配对组成(BA-HA)。 ➢血浆缓冲系统:
脂肪含水约10%~30%,肌肉 含水75%~80%
体液组成及分布
体液分布:
细胞外液
体液
(20%) 细胞内液
(40%,女35%)
血浆(5%)
组织间液 (15%)
功能性细胞外液 (13%~14%)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1%~2%)
功能性细胞外液:大部分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的 液体及细胞内液进行交换以维持体液平衡,称功能性 细胞外液。
体液平衡失调的类型
容量失调 等渗体液的增加或减少,只引起细胞外 液量的变化。如:水中毒、缺水。 浓度失调 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增加或减少,使细胞 外液中主要的渗透微粒-Na+浓度发生改变,即渗透 压发生改变。如低钠/高钠血症。 成分失调 细胞外液中除钠以外的其它离子浓度虽 不会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产生影响,仅造成成分失 调,但其浓度的改变可产生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 如:低钾,高钾,低钙,高钙,低镁,高镁,酸中毒, 碱中毒。
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课件

蛋白质是弱的阴离子
渗透压:必须知道的体液特性
自由水移动的动力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 或离子的数量决定
电解质 肌酐、尿素氮、血 糖
浓度越高,渗透 压越大
直至达到平衡为止
血渗透压:床边计算
(Cl-+HCO3-+20) ×2=mmol/L
正常值280~310 <280为低渗 >310为高渗
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侧,钠已 经被重吸收
ADH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水增加:尿量减少、尿比重增 加
失水大于失钠
经肾丧失大量低渗尿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细胞外
液可得到补充,休克发生较晚
脑细胞脱水:意识障碍
高钠血症2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 血症—一般为医源性
对机体的影响: 脑细胞肿胀—意识障碍
(Na + +K+) ×2+BS+BUN=mmol/L
BS 血糖:为 3.9~6.1mmol/L BUN为1.78~7.14mmol/L
正常值280~310 <280为低渗 >310为高渗
胶体:调节血管内外渗透压差
白蛋白 706
贺斯
万文 明胶(佳乐施)
自身调节机制:摄入调节
甲状腺素:抑制肾小管重吸
收
醛固酮:抑制肾小管重吸收
钙磷代谢
分布:
生理功能: 钙: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34
护理措施
去除病因、减少体液的丢失。 维持适当的体液量,实施液体疗法。
➢ 严格遵循定量、定性和定时的原则
定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巳丧失量和继续丧失量。
生 理 需 要 量:
成人:给水量 2000-2500ml/日 给盐量 Nacl 6-10g/日 给钾量 Kcl 3-4g/日
腹/胸腔积液、胃肠道内积液等 发热、出汗、气管切开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38
第1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½已经丧失量
第2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½已经丧失量 (酌情调整)+前1天继续损失量
第3天只需补给生理需要量+前1天继续损失 量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大面积 开放性损伤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24
[临床表现]
缺水症状体征最为常见,分轻,中,重度。
轻度 ——缺水量占体重2-4%,主诉口渴
中度 —— 4-6%,极度口渴,烦躁,乏力、皮 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少和尿比重增高 等
重度 —— 〉6%,高热、狂躁、谵妄、昏迷 等神经症状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4
体液平衡和调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5
正常成人每日出入水量 摄入量 ≈ 排出量
———————————————————————
摄入量(mL)
排出量( mL )
——————————————————————
饮水量 1000-1500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学习笔记

⽔、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概述体液平衡失调: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体液总量占体重60%,细胞外液总量占体重20%,细胞内液总量占体重40%(绝⼤部份存在于⻣骼肌群中)细胞外液中⾎浆占体重5%,其余15%为组织间液细胞外液主要阳离⼦是Na+,阴离⼦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是K+,阴离⼦是HPO42-正常⾎浆渗透压280~310mOsm/L⽔、钠代谢紊乱脱⽔:⼈体由于饮⽔不⾜或消耗、丢失⼤量⽔⽽⽆法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组临床综合征低渗性脱⽔(hypotonic dehydration)⼜称慢性/继发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清【Na+】<135mmol/L,⾎浆渗透压<280mOsm/L;细胞内渗透压也处于低渗状态病因⼤量消化液丢失⽽只补充⽔如⼤量呕吐、⻓期胃肠减压引流后⽽只补充⽔——最常⻅的原因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腹膜炎,胰腺炎形成⼤量腹⽔,肠梗阻导致⼤量肠液在肠腔内积聚,胸膜炎形成⼤量胸⽔⻓期连续使⽤排钠利尿剂如呋塞⽶、依他尼酸(利尿酸)、噻嗪类。
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经⽪肤丢失:⼤量出汗、⼤⾯积烧伤后只补充⽔则可造成低渗性脱⽔临床表现(缺钠为主)轻度缺钠者(<135mmol/L):疲乏、头晕、⼿⾜麻⽊、尿Na+减少中度缺钠者(<130mmol/L):恶⼼、呕吐、脉搏细速、⾎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浅静脉萎陷,视⼒模糊,站⽴型晕倒重度缺钠者(<120mmol/L):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僵、呼吸困难甚⾄昏迷常发⽣低⾎容量性休克诊断体液丢失病史+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低渗性脱⽔尿液检查:尿⽐重<1.010,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对Na+和Cl-的重吸收增加⽽排出减少,因此尿⽐重降低)⾎钠测定:⾎钠浓度<135mmol/L红细胞计数,⾎红蛋⽩量、⾎细胞⽐容及⾎尿素氮值均增⾼治疗⾸先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针对⾎容量不⾜情况,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渗盐⽔,以纠正细胞外液低渗状态和补充⾎容量需补充钠量( mmol) = [⾎钠正常值( mmol/L)-⾎钠测得值( mmol/L)] ×体重 (kg) x0. 6 (⼥性为 0. 5 )【正常Na+=142mmol/L】当天补1/2再加上正常⽇需要量4.5g补液量:⽇常所需2000ml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灌注,可应⽤晶体液(复⽅乳酸氯化钠溶液,等渗盐⽔)、⽩蛋⽩及⾎浆等胶体溶液输注⾼渗盐⽔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每⼩时不应超过100~150ml⾼渗性脱⽔(hypertonic dehydration)⼜称原发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钠,失⽔多于失Na,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都减少⾎清Na+>150mmol/L,⾎浆渗透压>310mOsm/L病因摄⼊⽔分不⾜:进⻝和饮⽔困难等情况⽔丧失过多:⾼热,⼤量出汗,甲亢及⼤⾯积烧伤均可通过⽪肤丢失⼤量低渗液体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可导致等渗或含钠低的消化液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使⽤⼤量脱⽔剂如⽢露醇、葡萄糖等⾼渗溶液;昏迷病⼈⿐饲浓缩的⾼蛋⽩饮⻝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临床表现(缺⽔为主)轻度缺⽔者(缺⽔量为体重的2%~4%):除⼝渴外⽆其他症状中度缺⽔者(缺⽔量为体重的4%~6%):极度⼝渴,乏⼒、尿少、唇⾆⼲燥、⽪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肌张⼒增⾼、腱反射亢进重度缺⽔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错乱、谵妄、抽搐、昏迷甚⾄死亡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渗性脱⽔诊断尿⽐重和尿渗透压⾼红细胞计数、⾎红蛋⽩量、⾎细胞⽐容轻度升⾼⾎清Na+浓度>150mmol/L或⾎浆渗透压>310mOsm/L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钠摄⼊,纠正细胞外液容量异常严重者分两个阶段治疗,⾸先快速纠正细胞外液容量缺乏以及改善组织灌注、休克,然后再逐步纠正⽔缺乏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还应该包括不显性失⽔、尿和胃肠道失⽔补⽔量ml=(测量Na+—正常Na+)×体重(kg)×4,分两天补完【还需补充每天2000ml的⽣理需要量】⾸选⼝服,⽆法⼝服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纠正速度不宜过快,⼀般不超过0.5~1.0mmol/(L/h),避免脑⽔肿等渗性脱⽔(isotonic dehydration)⼜称急性脱⽔代偿细胞外液减少⽽⾎钠正常,⽔钠成⽐例丢失病因外科⼈最容易发⽣的体液失调任何等渗性液体⼤量丢失所造成的⾎容量减少,短时内均属等渗性脱⽔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瘘、⼤量呕吐、腹泻等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量抽放胸⽔,腹⽔,⼤⾯积烧伤不及时处置能转变成⾼渗性脱⽔,补充过多低渗液体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和低钠⾎症临床表现恶⼼、厌⻝、乏⼒、少尿、但不⼝渴⾆⼲燥,眼窝凹陷,⽪肤⼲燥,松弛⾎容量不⾜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5%,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压不稳定或下降继续丧失达体重6%~7%,则有更严重休克表现诊断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量丧失病史红细胞计数、⾎红蛋⽩量和⾎细胞⽐容均明显增⾼,尿⽐重增⾼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平衡盐溶液(⾸选)或等渗盐⽔,快速注射时必须监测⼼脏功能,包括⼼率、中⼼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渗性缺⽔补液量:每⽇⽣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前⼀⽇额外丢失量(含电解质较多,以NS补充)⽣理需要量:⽔2000ml+NaCl4.5g(0.9%NS或5%GNS 500ml)等渗盐⽔Na+、Cl-分别为150/154mmol/L,⼤量使⽤等渗盐⽔可导致⾼氯性酸中毒在纠正缺⽔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清K+浓度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症的发⽣不选⽤5%葡萄糖溶液,因为虽然也是等渗液体,但输⼊体内后葡萄糖氧化代谢,其渗透压便不复存在⽔中毒和⽔肿⽔中毒:⽔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清Na+浓度<130mmol/L,⾎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肿:过多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病因急性肾衰持续⼤量饮⽔或精神性饮⽔过量,静脉输⼊不含盐溶液过多过快全身性⽔肿多⻅于充⾎性⼼⼒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炎,肝脏疾病也⻅于营养不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局限性⽔肿常⻅于器官组织局部炎症,静脉或淋巴管阻塞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升⾼导致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失常,谵妄,神志昏迷慢性⽔中毒:往往被原发疾病掩盖,可有软弱⽆⼒、恶性、呕吐、嗜睡等。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可编辑全文

临 床 表 现--轻度缺钠
➢每 kg 体 重 缺 NaCl 约 0.5g , 血 清 钠 在 130 ~ 135mmol/L ➢由于低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使肾脏排水增 加,尿液稀释,尿Na+、Cl-减少 ➢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组织间液进入血 循环,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 ➢恶心、呕吐、头晕、无力等,而口渴不明显
➢水分丧失过多, 如高热、大量出汗(汗中含
氯化钠0.25%)、创面大面积暴露、糖尿病血
பைடு நூலகம்
糖过高引起大量尿液排出、尿崩症、渗透性利
尿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临 床表现
➢轻度缺水,缺水达体重的2~4%,细胞外液浓 缩,高渗性刺激,表现为口渴。 ➢中度缺水,体重下降达4~6%,可影响循环血 量,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临床表现为极度口渴、 口干、汗少,烦躁不安,皮肤失去弹性,眼窝 下陷,唇舌干燥,尿少、尿比重增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临 床表现
➢不口渴、尿少、厌食、恶心、乏力、舌干、 眼球下陷、皮肤干燥、松弛
➢短期内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以上时,出现 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
➢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休克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诊断
➢消化液或其他体液急性大量丧失的病史 ➢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血清Na+ 、Cl- 和渗透压基本正常 ➢血液浓缩,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 细胞压积都增高
体重(kg)×4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治疗措施
➢每天基础需要量2000ml ➢计算所得的补水量宜分两天补给 ➢补液时需注意,虽血钠升高,但因缺水, 使血液浓缩,实际上,体内总钠量还是减少 的,在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以纠正缺钠 ➢尿量超过40ml/h后补钾 ➢纠正酸中毒,输注水电碳解质酸酸氢碱平钠衡 液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24
(1)高渗性缺水的原因
饮水的患者。 水排出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神经性多尿、肾 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崩症、使用利尿剂等
25
(2)病理生理
高渗性缺水主要造成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细胞内液 →外液转移→内外都缺水 代偿机制:1)高渗→口渴→饮水→增加水分→降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 2)高渗→刺激下丘脑-ADH分泌增加→肾小球、远 曲小管→钠感受器→肾素-醛固酮兴奋后,分泌增加 →远曲小管→水、纳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循环血 量增加
14
(2)病理生理
等渗性缺水主要造成细胞外液(循环血量)的急剧减 少 代偿机制:体液丧失→肾小球、远曲小管→钠感受器 →肾素-醛固酮兴奋后,分泌增加→远曲小管→水、 纳再吸收增加→循环血量增加
15
(3)临床表现
脱水征:口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性降低 尿量减少 恶心、呕吐、厌食、乏力 当体液丧失>6%-7%,及细胞外液的30%-35%时,会出 现心率加快、低血压、休克→酸中毒
27
(4)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Na+]>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20 mmol/l 尿比重、Hb、Hct轻度升高
26
(3)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2%~4%,口渴、尿少、尿 比重升高。 中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4%~6%,口渴明显、尿量 明显减少、尿比重明显升高、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 陷、嗜睡、烦躁不安。 重度缺水:失水量为体重的6%以上,除以上症状外, 出现低血压、躁狂、幻觉、谵妄及昏迷,红细胞压积 升高。
细胞内液 K+ 、Mg2+ HPO42+ 、蛋 白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