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 函数、导数与不等式

(一)函数

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①函数解析式有意义;②符合实际意义;

注意:做函数题注意定义域优先原则。忽视定义域,苦头吃不尽!!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待定系数法,②配方法,③换元法,④函数方程法等 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 ;②利用函数单调性 ;③换元法 ;

④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

b +≤

+≤;

⑤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 ⑥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⑦利用导数 2.分段函数: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注意:分段函数的表达式必须写成用大括号联结的形式。 3.复合函数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u f y =的定义域是内函数)(x g u =的值域。 4.函数的奇偶性

⑴)(x f 是奇函数?0)()()()(=+-?-=-x f x f x f x f ; ⑵)(x f 是偶函数0)()()()(=--?=-?x f x f x f x f ; 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必有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5.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用定义判断单调性时,必须将差值)()(21x f x f -分解因式到可以判断正负为止;

⑵判定单调性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见4(2)同增异减);④图像法。 注意:①证明单调性要用定义法或导数法;②单调区间必须是定义域的子集;

③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并集”符号,也不能用“或”联结;

④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6.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

+=+=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⑶函数周期的判定:①定义法(试值) ②图像法 ③公式法(利用(2)中结论)

⑷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①已知条件中如果出现)()(x f a x f -=+、或)

(1)(x f a x f =+、或m x f a x f =+)()((a 、m 均为非零常数,0>a ),都可以得出)(x f 的周期为a 2;

②)(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0,(b a 中心对称或)(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b x a x ==,轴

对称,均可以得到)(x f 周期2b a - 7.幂、指、对的运算法则 (1)指数运算法则:①n

m n

m

a

a a +=?,②mn

n m a

a =)(,③n

n n b a ab =)(;

(2)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0,1,,0

log a a b R N b

a a N N

b >≠∈>=←?????

→= 对数的三个性质:0N >;log 10a =;log 1a a = 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

对数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m n

a a n

M M m

=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

x y = ()R ∈α

① 在第一象限必有图像且过定点______,0>α时,函数在第一象限为增函数,0<α时,函数

在第一象限为减函数,

② 函数图像可能分布在一、二象限;也可能分布在一、三象限或只分布在第一象限。当图像分布

在一、二象限时,函数为偶函数,当图像分布在一、三象限时,函数为奇函数

(3)注意一个重要的函数x

p x y +

= 1.0p >时,当0x >时2p x p x +

≥;当0x <时2p

x p x

+≤-.在0]p (,、[,0)p -上是减函数;在],(p --∞、),[+∞p 上是增函数.

2.0p <时,在()0-∞,、0+∞(,)

上为增函数. (4)二次函数

㈠解析式: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

)()(,),(k h 为顶点;③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 。

㈡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端点值;④与坐标轴交点;⑤判别式;⑥两根符号。 ㈢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常用方法:①数形结合;②分类讨论。 9.图象的变换 (1)平移变换

①函数)0)((>±=a a x f y 的图象:由)(x f y =的图象左右平移而得; ②函数)0()(>=±a x f a y 的图象:由)(x f y =的图象上下平移而得; (2)对称变换

①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0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x f y =→)(x f y =

③)(x f y =→(||)y f x =

(3)伸缩变换(主要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

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有关的常用结论:

①曲线C 1:f(x,y)=0关于点(a,b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2a -x,2b -y)=0; ②曲线C 1:f(x,y)=0关于直线x=a 的对称曲线C 2方程为:f(2a -x, y)=0; ③曲线C 1:f(x,y)=0,关于y=x+a(或y=-x+a)的对称曲线C 2的方程为 f(y -a,x+a)=0(或f(-y+a,-x+a)=0); ④函数y=f(x -a)与y=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2

b

a +对称; 特别地:函数)(x a f y +=与函数)(x a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对称。

⑤f(a+x)=f(b -x) (x ∈R )?→?

y=f(x)图像关于直线x=2

b

a +对称; 特别地:f(a+x)=f(a -x) (x ∈R )?→?

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⑥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f a x += ()f a x -,那么)(x f y = 的图象关于直

线a x =对称;如果函数)(x f y =对于一切,R x ∈都有()()2f a x f a x b ++-=,那么

)(x f y = 的图象关于点(,)a b 对称。

10.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0)(=x f 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二)导数

11.导数: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x

x f x x f x f y x x x ?-?+='='

→?=)()(lim

)(000

00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C 0=;②1

'

)(-=n n nx

x ;③x x cos )(sin '

=;

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 ⑶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x g x f x g x f ±='±;

/

/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2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x u x u y y '?'='

⑸导数的应用:

① 利用导数求切线:))(()(00/

0x x x f x f y -=-

其中))(,(00x f x P 为切点,)(0/

x f 是切线的斜率

在具体问题中应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②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ⅰ )(0)(x f x f ?>'是增函数;

ⅱ )(0)(x f x f ?<'为减函数; ⅲ )(0)(x f x f ?≡'为常数函数;

注:反之,成立吗?(求单调区间,先求定义域)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x f ';ⅱ求方程0)(='x f 的根;ⅲ列表得极值。

④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先求极值,再求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最后得最大最小值;

(三)不等式

12.均值不等式:2

2

2

2b a b

a a

b +≤

+≤ 注意:①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一正二定三相等;②变形,2

)2(2

22b a b a ab +≤

+≤。 13.一元二次不等式)0(,02

>>++a c bx ax 的解法:

(1)步骤:一看开口方向(a 的符号),二看判别式 ac b 42

-=?的符号,三看方程的根写解集. (2)重要结论:2

0ax bx c ++>(0)a ≠解集为R (即02

>++c bx ax 对R x ∈恒成立),则

0,0a >?<

注意:若二次项的系数含参数且未指出不为零时,需验证为零的特殊情形! 14.绝对值不等式

(1)转化法:)()()()()()(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0)(>x g )

)()()()()(x g x f x g x g x f <<-?< (0)(>x g )

(2)性质:||||||||||||b a b a b a +≤±≤-

15.不等式的证明

(1)比较法①作差比较法:作差——变形(通分、因式分解等)——判别符号;

②作商比较法:作商——变形(化为幂的形式等)——与1比大小.(分母要为正的) ③综合法——由因导果(由前面结论); ④分析法——执果索因

注意:(1)一般地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

(2)还可以用放缩法、换元法等综合证明不等式.

第二部分 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1.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终边在x 轴上;终边在y 轴上;终边在直线y x =上;终边在第一

象限等),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⑴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π弧度 180=,1801π

=

弧度,1弧度 )180

(

π

='1857 ≈

⑵弧长公式:R l θ=;扇形面积公式:Rl R S 2

1

212==θ。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个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符号规律、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同

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三个:平方关系、商数关系、倒数关系)、诱导公式(奇变..

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πα-、πα+、α-、2πα-、2()k k Z πα+∈、2

π

α-)

; ⑴三角函数定义:角α中边上任意一点P 为),(y x ,设r OP =||,cos ,sin r x r y ==ααx

y

=αtan ⑵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x x

x

x x tan cos sin ;

1cos sin 22==+ 3.有用的结论

⑴半角所在的象限:

⑵sin cos αα+和sin cos αα-的符号规律: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和(差)角公式

①;sin cos cos sin )sin(βαβαβα±=±

②;sin sin cos cos )cos(βαβαβα =±③β

αβ

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2.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①αααcos sin 22sin =;

②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③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3.有用的公式

41

2

3

432

1

⑴升(降)幂公式:2

1cos 2sin

2αα-=

、2

1cos 2cos 2αα+=、1sin cos sin 22

ααα=;

⑵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α?+=+(?由,a b 具体的值确定);

⑶正切公式的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4.有用的解题思路

⑴“变角找思路,范围保运算”; ⑵“降幂——辅助角公式——正弦型函数”; ⑶巧用sin cos αα±与sin cos αα?的关系;⑷巧用三角函数线——数形结合.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列表综合三个三角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的图象与性质,并挖掘:

⑴最值的情况;

⑵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sin()y A x ω?=+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了解加了绝对值后的周期情况.............; ⑶会从图象归纳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sin y x =的对称轴是2

x k π

π=+

()k Z ∈,对称中心是(,0)k π()k Z ∈;

cos y x =的对称轴是x k π=()k Z ∈,对称中心是(,0)2

k π

π+()k Z ∈

tan y x =的对称中心是(

,0)()2

k k Z π

∈ ⑷写单调区间注意0ω>.

注意:单调区间不可以用并集符号!不能说正切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2.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

sin()y A x ω?=+的简图,并能由图象写出解析式. ⑴“五点法”作图的列表方式; ⑵求解析式sin()y A x ω?=+时处相?的确定方法:代(最高、低)点法、公式1x ?ω

=-

. 3.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变换切记:sin sin()y A x y A x ?ω

ωω?=???→=+平移

注意图象变换有时用向量表达,注意两者之间的转译.

四、解三角形

Ⅰ.正、余弦定理

⑴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2是AB

C ?外接圆直径) 注:①C B A c b a sin :sin :sin ::=;②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③C

B A c b a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 ⑵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

22-+=等三个;注:bc

a c

b A 2cos 222-+=等三个。

Ⅱ。几个公式: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

))(2

1

(,))()((sin 2

1

21c b a p c p b p a p p C ab ah S ABC ++=

---===

?; ⑵内切圆半径r=

c

b a S ABC

++?2;外接圆直径2R=

;sin sin sin C

c B b A a ==

⑶在使用正弦定理时判断一解或二解的方法:⊿ABC 中,sin sin A B A B >?> Ⅲ.已知A b a ,,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定:

第三部分 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2.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共面 平行—没有公共点

(1)直线与直线 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异面(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 直线不在平面内 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在平面外) 相交—有且只有一公共点 (3)平面与平面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无数个公共点)

平行—没有公共点

3.线面平行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ααα||||l m l m l ???

?

??

??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m l m l l ||||????

??=??βαβα

4.线面垂直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αα⊥?⊥??l m l m ,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αα

α⊥???

??

?

????

=???⊥⊥l O b a b a b l a l

A

b

a

C h

其中h=bsinA,⑴A 为锐角时:①a

⑵A 为直角或钝角时:①a ≤ b 时,无解;②a>b 时,一解(锐角)。

图图

又一方法:

αα⊥??

??

⊥l m l m ||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m l l m ||??

??

⊥⊥αα(见上图(2)右)

(4)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直平面,有且只有一个;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5.面面平行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βαααββ

||||||???

?

??

=???O b a b a b a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b a b a ||||???

?

??=?=?γβγαβα (3)利用定义可得 ①

)||(||||αββαβαb a b a ????

??

②为异面直线或b a b a b a ,||||??

????βαβα 6.面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平面角为直角的二面角称为 直二面角,直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βαβα⊥??

??

?⊥l l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βα⊥???

?

?

???

⊥=??⊥l m

l m l

推论:两个平面垂直,经过其中一个平面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垂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7.空间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尝试一下证明)

(1)直线l 在平面β外,若α平面⊥l 且αβ平面平面⊥, 则直线l ∥平面β;

(2)直线l 在平面β外,若α平面⊥l 且直线l ∥平面β, 则αβ平面平面⊥;

(3)直线m 在平面α外,直线α平面⊥l ,直线⊥l 直线m

则直线m ∥α平面;

(4)直线m 在平面α外,直线α平面⊥l ,直线m ∥α平面 则直线⊥l 直线m ;

图(2)

图(1)

(5)α平面∥β平面,直线⊥l α平面,则直线⊥l β平面 (6)直线⊥l β平面,直线⊥l α平面,则α平面∥β平面 注:(5)、(6)在几何证题中可以直接用

8.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柱体(圆柱):

①表面积:S=S 侧+2S 底;②侧面积:S 侧=rh π2;③体积:V=S 底h ⑵锥体(圆锥):①表面积:S=S 侧+S 底;②侧面积:S 侧=rl π;③体积:V=3

1

S 底h : ⑶圆台:①侧面积:S 侧=l r r )('

+π;②体积:V=

3

1

(S+''S SS +)h ; ⑷球体:①表面积:S=2

4R π;②体积:V=3

3

4R π

9.常用几何的体的结论

(1)长方体的性质

①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

cos 2α+cos 2β+cos 2γ=1;sin 2α+sin 2β+sin 2

γ=2 。

②长方体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γβα则有cos 2

α+cos 2

β+cos 2

γ=2;sin 2

α+sin 2

β+sin

2

γ=1 。

(2)正四面体的性质:设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的

①高:a h 36=

;②对棱间距离:a 22;③内切球半径:a 126;④外接球半径:a 4

6

第四部分 直线与圆

一、直线的基本量

1.两点间距离公式: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特别地:x //AB 轴,则=AB ;y //AB 轴,则=AB .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0,)απ∈;当2

π

α≠

时,直线的斜率tan k α=.

(2)常见问题:倾斜角范围与斜率范围的互化——右图

3.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 (1)截距非距离;(2)“截距相等”的含义 4.直线的方向向量

(1)若直线的斜率为k ,则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1,k );(斜率不存在时为)1,0() (2)若直线的方程为0=++C By Ax ,则直线的方向向量是(B ,-A )

二、直线方程

1.基本形式

⑴点斜式:)( x x k y y -=- ;

⑵斜截式:b kx y += ;

图(3)

图(4)

⑶截距式:

1=

+b

y

a x ; ⑷两点式:

121121x x x x y y y y --=-- ; ⑸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2.一般不用“两点式”;注意每一种形式的适用条件;注意两种形式之间的转换.

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1.点00(,)P x y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 2

2

B

A C

By Ax d +++=

2.平行线间距离:若10Ax By C ++=、20Ax By C ++=,则2

2

21B

A C C d +-=

.

注意: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五、圆

1.确定圆需三个独立的条件

(1)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2)一般方程:02

2

=++++F Ey Dx y x ()042

2

>-+F E D

其中圆心为(,)22

D E

--,半径为2

422F

E D r -+=

.

注:圆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数法;⑵几何法;⑶圆系法。 2.直线0=++C By Ax 与圆2

2

2

)()(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半径比较法(首选)、判别式法. (2)求圆的弦长方法:垂径定理. (3)求圆的切线:“d r =”.

六、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掌握几何法) ⑴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

①?=R d 点在圆上;②?R d 点在圆外。 ⑵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①?=R d 相切;②?R d 相离。 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距,r R ,表示两圆半径,且r R >)

①?+>r R d 相离;②?+=r R d 外切;③?+<<-r R d r R 相交; ④?-=r R d 内切;⑤?-<

七、直线系

八、圆系:

⑴)1(,0)(2222

211122-≠=+++++++++λλF y E x D y x F y E x D y x ;

注:当1-=λ时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⑵)1(,0)(2

2

-≠=+++++++λλC By Ax F Ey Dx y x

九、常用结论:

1、过圆222

x y r +=上的点P 00(,)x y 的切线的方程为200xx yy r +=.

过圆(x-a)2

+(y-b)2

=r 2

上的点M(x 0,y 0)的切线方程为:(x 0-a)(x-a)+(y 0-b)(y-b)=r 2

; 2、以A(x 1,y 2)、B(x 2,y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x -x 1)(x -x 2)+(y -y 1)(y -y 2)=0。

第五部分 圆锥曲线

一、椭圆

1.定义

(1)第一定义:若F 1,F 2是两定点,P 为动点,且21212F F a PF PF >=+ (a 为常数),

则P 点的轨迹是椭圆。

(2)焦半径:),(o o y x P 为椭圆上一点,1F 、2F 分别为左右焦点,则

0021)(ex a x c a e PF +=+=, 002

2)(ex a x c

a e PF -=-=;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122

22=+b y a x )0(>>b a ;

焦点在y 轴上:22

221y x a b

+= )0(>>b a ;

(2)焦点的位置?标准方程形式 3.几何性质(以焦点在x 轴上为例) (1)范围: a x a -≤≤ 、b y b -≤≤;(2)对称性;

(3)离心率c e a

=,(1

±=

(4)有用的结论:122PF a PF -=,c a PF c a +≤≤-1,焦点与准线距离:c

b 2

通径(过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弦)长:a

b 2

2,

(5)焦点三角形

<Ⅰ>.2

tan

2

21θ

b S F PF =?,(21PF F ∠=θ);

<Ⅲ>.点M 是21F PF ?内心,PM 交21F F 于点N ,则

c

a

MN PM =注意:经常结合第一定义与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

,建立1PF +2PF 、1PF ·2PF 等关系,解决角21PF F ∠、数量积21PF PF ?、焦点三角形面积等问题 二、双曲线

1.定义:

(1)第一定义:若F 1,F 2是两定点,(a 为常数), 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 轴上:12222=-b y a x ;焦点在y 轴上:122

22=-b

x a y

3.几何性质(以焦点在x 轴上为例)

(1)范围:x a ≥或x a ≤-、(,)y ∈-∞+∞;(2)对称性 ;

(3)离心率c e a

=,准线方程c a x 2

±=(1>e )

(4)渐近线方程:?=-02222b y a x x a

b

y ±=.

注意与渐近线有关的结论:

①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

②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5)等轴双曲线

①b a =;②离心率2=

e ;③渐近线互相垂直,分别为y=x ±,④方程:λ=-22y x

(6)有用的结论:)2(21212a PF PF a PF PF -=+=或,a c PF -≥1

通径(过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弦)长:a

b 2

2,

(7)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 <1>.2

tan

221θ

b S F PF =

?,(21PF F ∠=θ);

<2>. P 是双曲线22

a x -22b

y =1(a >0,b >0)的左(右)支

上一点,则21F PF ?的内切圆的圆心横坐标为)(,a a 或-;

三、抛物线

1.定义:到定点F 与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即: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 (e=1)。

2.标准方程(以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为例): 2

2(0)y px p => (其中p 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参数); 3.几何性质

(1)焦点:)0,2(

p ,通径p AB 2=,准线:2p x -=; 焦半径:2

0p x PF +=, 过焦点弦长p x x p

x p x CD ++=+++=21212

2(1x 、2x 分别为端点的横坐标)

(2)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2

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 ;

通径长=p 2(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中点。

(3)抛物线px y 22

=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

y 或2(2,2)P pt pt 或P (,)x y (2

2y px =)。

4.抛物线中的常用结论

①焦点弦AB 性质:<Ⅰ>. 4221p x x =;2

21p y y -=;<Ⅱ>.

p

BF AF 211=+; <Ⅲ>.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Ⅳ>.以AF (或BF )为直径的圆与y 轴相切; ②抛物线y 2

=2px(p>0),对称轴上一定点)0,(a A ,则

<Ⅰ>.当p a ≤<0时,顶点到点A 距离最小,最小值为a ;

<Ⅱ>.当p a >时,抛物线上有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到点A 距离最小,最小值为2

2p ap -

第六部分 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

1.代数运算

(1)n n n A A A A A A A A 113221=+++- .

(2)若=(11,y x ), =(22,y x )则±=(2121,y y x x ±±). 2.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a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AC =a +b ,

=b -a ,=a -b .且有︱a ︱-︱b ︱≤︱a ±b ︱≤︱a ︱+︱b ︱.

3.运算律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交换律);+(+ c )=(+ )+ c (结合律); += +(-)=.

三、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 1.︱λa ︱=︱λ︱·︱a ︱;

(1) 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 (2)若=(11,y x ),则λ·=(11,y x λλ). 2.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 (2) 若=(11,y x ), =(22,y x )则∥01221=-?y x y x .

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 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得=1λ1e + 2λ2e .

2.有用的结论: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一对实数1λ,2λ,使得

1λ1e + 2λ2e =,则1λ=2λ=0. 五、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 ,作=, = b ,则∠AOB=θ (0

1800≤≤θ)叫做向量与b 的夹角(两个向量必须有相同的起点.....

)。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两个非零向量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b =︱︱·︱b ︱cos θ. 其中︱b ︱cos θ称为向量b 在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若=(11,y x ), b =(22,y x )

(1)e ·=·e =︱︱cos θ (e 为单位向量);(2)⊥b ?·b =0?02121=+y y x x ;

(3)︱a ︱2

1a a x ?=

+(4)cos θ= a b a b

??=

2

2

2

22

12

12121y x y x y y x x +?++.

4.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 ·

b = b ·a ;(λa )·b =λ(a ·b )=a ·(λb );(a +b )·

c =a ·c + b ·c .

注意:①与向量),(n m a =垂直且模相等的向量为),(m n b -=或),(m n b -=;

②在AOB ∠平分线上的向量可以记为)|

|||(

OB OB

OA OA +=λ)0(≠λ ③向量a 与向量b 夹角为锐角?a ·b 0>且a 、b 不共线; ④向量a 与向量b 夹角为钝角?a ·b 0<且a 、b 不共线。

第七部分 数列

一、数列的定义和基本问题

1.通项公式:)(n f a n =(用函数的观念理解和研究数列,特别注意其定义域的特殊性); 2.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

3.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关系(是数列的基本问题也是考试的热点):1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注意: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求通项公式时常常会出现忘记讨论1=n 的情形而致错。

二、等差数列

1.定义和等价定义:1(2){}n n n a a d n a --=≥?是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B An d n a a n +=-+=)1(1;推广:d m n a a m n )(-+=; 3.前n 项和公式:Bn An d n n na n a a S n n +=-+=?+=

2112

)

1(2;

4.重要性质举例

①a 与b 的等差中项2

a b

A +=

; ②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③奇数项135,,a a a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 ;偶数项246,,a a a ,…成等差数列,公差为2d . ③ 若有奇数项21n +项,则211(21)n n S n a ++=+,1+=-n a S S 偶奇,n

n S S 1

+=

奇; ④ 若有偶数项n 2项,则nd S S =-奇偶,

1

+=

n n

a a S S 偶

奇; ⑤设12,n A a a a =++?+,122n n n B a a a ++=++?+,21223n n n C a a a ++=++?+, 则有C A B +=2; ⑥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当10,0a d <>时,n S 有最小值.

⑦用一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用二次函数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三、等比数列

1.定义:1

(2,0,0){}n n n n a

q n a q a a -=≥≠≠?成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推广n m

n m a a q -=;

3.前n 项和1

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注意:必须先看一下公比是否等于1

4.重要性质举例

①a 与b 的等比中项

G 2

G ab G ?=?=(,a b 同号);

②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若2m n p +=,则2

m n p a a a ?=;

③设12,n A a a a =++?+,122n n n B a a a ++=++?+,21223n n n C a a a ++=++?+, 则有2

B A

C =?; ④用指数函数理解等比数列(当10,0,1a q q >>≠时)的通项公式.

注意:解决数列问题时,注意整体代换思想,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0=S ,320=S ,则

(1)当{}n a 为等差数列时,=30S ;(2)当{}n a 为等比数列时,=30S . 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关系举例

1.{}n a 成等差数列?{}

n a

b 成等比数列;

2.{}n a 成等比数列

{}0

log n a b

n

a >?成等差数列.

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2.几种特殊的求和方法

(1)裂项相消法;)1

1(1))((1C

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

(2)错位相减法:n n n c b a ?=, 其中{}n b 是等差数列, {}n c 是等比数列

记n n n n n c b c b c b c b S ++?++=--112211;则1211n n n n n qS b c b c b c -+=+??++,…

(3)通项分解法:n n n c b a ±=

六、递推数列与数列思想

1.递推数列

(1)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常见题型:由(,)0n n f S a =,求,n n a S .解题思路:利用)2(,1≥-=-n S S a n n n 2.数学思想

(1)迭加累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1(),(2)n n a a f n n --=≥,则……; (2)迭乘累乘(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若1

()(2)n

n a g n n a -=≥,则……; (3)逆序相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4)错位相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第八部分 复数

1.概念:

⑴z=a+bi ∈R ?b=0 (a,b ∈R)?z=z ? z 2

≥0; ⑵z=a+bi 是虚数?b ≠0(a,b ∈R);

⑶z=a+bi 是纯虚数?a=0且b ≠0(a,b ∈R)?z +z =0(z ≠0)?z 2

<0; ⑷a+bi=c+di ?a=c 且c=d(a,b,c,d ∈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 1= a + bi , z 2 = c + di (a,b,c,d ∈R),则:

(1) z 1± z 2 = (a + b) ± (c + d)i ;⑵ z 1.z 2 = (a+bi)·(c+di)=(ac-bd )+ (ad+bc)i ;

⑶z 1÷z 2 =

=-+-+))(())((di c di c di c bi a i d c ad bc d c bd ac 2

222

+-+++ (z 2≠0) ; 3.几个重要的结论:

2

2

2

22

12

212

21)2();(2)1(z z z z z z z z z z ==?+=-++;⑶i i 2)

1(2

±=±;⑷

;11;11i i

i

i i i -=+-=-+ ⑸i 的性质:T=4;i i i i i i

n n n n

-=-===+++3424144,1,,1;

;0321=++++++n n n n i i i i ;;1321-=???+++n n n n i i i i

(6)1的3次方根:i 23

21±-

=ω 以3为周期,且1,,1320===ωωωω;21ωω++=0; (7)z

z z z z 1

11=?=?=。

4.运算律:(1));,())(3(;))(2(;2121N n m z z z z z z z z z m m m

mn n m n m n m ∈=?==?+

5.共轭的性质:⑴2121)(z z z z ±=± ;⑵2121z z z z ?= ;⑶2

121)(z z

z z = ;⑷ z z =。 6.模的性质:

⑴||||||||||||212121z z z z z z +≤±≤-;

⑵||||||2121z z z z =;⑶|

|||||2121z z z z =;⑷n

n z z ||||=;

第九部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

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

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维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特别是在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之中。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正难则反!补集思想的应用(反证法,对立事件,排除法等)

3.常见的包含关系:

(1);B B A A B A B A =?=??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2))()()();()()(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 4.四种命题的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注意:判断命题真假时常常借助其逆否命题来判断原命题真假

5.充要条件的判断:

(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理;(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注意:判断A 与B 的充要关系时,常常先将A 、B 化为最简。

6.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

⑴“且命题”一假全假; ⑵“或命题”一真全真;

⑶“命题p ”与“命题?p ”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 7.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存在性命题p :)(,x p M x ∈?;存在性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问题:命题“若1-≥x ,则12≥x ”的否定是什么?

第十部分 概率、统计与统计案例

一、概率

1.事件的关系:

⑴事件B 包含事件A :事件A 发生,事件B 一定发生,记作B A ?;

⑵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若A B B A ??,,则事件A 与B 相等,记作A=B ; ⑶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若B A ?为不可能事件(φ=?B A ),则事件A 与互斥; ⑷对立事件:B A ?为不可能事件,B A ?为必然事件,则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概率公式:P(A+B)=P(A)+P(B);

⑵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A A P =

)(;

⑶几何概型:等)

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积等)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A P =)( ;

二、统计与统计案例

1.抽样方法

⑴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 ,通过逐个不放回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且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种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注:①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N

n ; ②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

⑵系统抽样: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均衡的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

规则,从每一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系统抽样。

注:步骤:①编号;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其时个体编号l ; ④按预先制定的规则抽取样本。

⑶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有差异比较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使样本更充分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分层抽样。 注:每个部分所抽取的样本个体数=该部分个体数?N

n 2.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⑴样本平均数∑==+???++=n

i i n x n

x x x n x 1

211)(1;

⑵样本方差])()()[(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21

)(1x x n

n

i i -=∑= ;

⑶样本标准差])()()[(122221x x x x x x n S n -+???+-+-==21

)(1x x n

n

i i

-∑= ;

3.线性回归方程:??

?????

?

?

-=--=---=∑∑∑∑====x b y a

x n x y

x n y

x x x y y x x b n i i n

i i

i n

i i n

i i i ??)()())((?1

22

1

1

21,(*) ∑==n i i x n x 1

1, ∑==n i i y n y 11 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2

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十一部分 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附:数学归纳法(仅限理科)

一般的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一个命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⑴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是命题成立;

⑵假设当),(0*

∈≥=N k n k k n 命题成立,证明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由⑴⑵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0n 开始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注:①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②0n 的取值视题目而定,可能是1,也可能是2等。

第十二部分 算法初步

1.程序框图:

①终端框(起止况)输入、输出框;⑥连接点。

处理框(执行框);④ 判断框;⑤ ;

⑵程序框图分类:

注:循环结构分为:Ⅰ.当型(while Ⅱ.直到型(until 型)——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2.基本算法语句:

⑴输入语句: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赋值语句: 变量=表达式

⑵条件语句:① ②

IF 条件 THEN IF 条件 THEN 语句体 语句体1 END IF ELSE 语句体2 END IF

⑶循环语句:①当型:②直到型:

WHILE 条件 DO

循环体循环体

WEND LOOP UNTIL 条件3.算法案例:

⑴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⑵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

⑶进位制----------各进制数之间的互化

最新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精华版)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子集个数: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 个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 2.常见数集: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或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3.空集:φ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 4.元素特点: 、 、 确定性 5.集合的的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集运算 6.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 ,则 ;否命题:若 ,则 ;逆否命题:若 ,则 ;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 。互为逆否的命题 7.充要条件的判断:p q ?,p 是q 的 条件;p q ?,q 是p 的 条件;p q ?,,p q 互为 条件;若命题p 对应集合A ,命题q 对应集合B ,则 p q ?等价于 ,p q ?等价于 注意区分:“甲是乙的充分条件(甲?乙)”与“甲的充分条件是乙(乙?甲)”; 8.逻辑联结词:或命题:p q ∨,,p q 有一为真即为 ,,p q 均为假时才为 ;且命题:p q ∧,,p q 均为真时才为 ,,p q 有一为假即为 ;非命题:p ?和p 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9.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 ; 第二部分:函数与导数及其应用 1.函数的定义域:分母 0;偶次被开方数 0;0次幂的底数 0 ;对数函数的真数 0;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底数 0且 1 2.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 、值域是各段值域的 3.函数的单调性:设1x ,2[,]x a b ∈ (1 ? []1212 ()() 0(),f x f x f x a b x x ->?-在上是 函数;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工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胃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包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个元素的子集有2〃个.〃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 -1个.〃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交:A,且x e B} 2、集合运算:交、并、补产AU6Q{xlxeA或xe* 未卜:或A o {% £ (/, 且x任A}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 (记作〃pvq〃); p且q (记作〃p 八q〃);mEp(i己作、q〃) o 工〃或〃‘〃且"、"非"的真假判断 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1 P则1 q ;逆否命题:若1 q则]Po ④、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i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 件。 若p=q且q = 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一.函数的性质 (工)定义域:(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 /(x),②奇函数:/(—x) = -/(X)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 对称;c.求/(-X);&比较/(T)与/(X)或/(T)与—/(X)的关系。 (4 )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f X2, 。语当X1VX2时,都有f(XT)V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2语当X1f(X)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 /(〃>。且"。1)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梳理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 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φ=+ R A I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Y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Y Y ___;A B B A I I ___;B A B A Y I ___;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 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x 且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考数学常用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用知识点 一.集合函数 1.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2. U U A B A A B B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 3.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4.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 =,顶点坐标是??? ? ??--a b ac a b 442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② 顶 点 式 2()()(0) f x a x h k a =-+≠;③两点式 12()()()(0)f x a x x x x a =--≠. 5.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1212()() 0(),f x f x f x a b x x ->?-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 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②若函数()y f p =的图象与函数 ()z f q =对称则其对称轴为x=2 p q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②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 线2a b x m +=对称.③函数)(x f y =和)(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 m n a =(0,,a m n N * >∈,且1n >). 1m n m n a a -=(0,,a m n N * >∈,且1n >). 9. log (0,1,0)b a N b a N a a N =?=>≠>.

高三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篇一】 一个推导 利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Sn=a1+a1q+a1q2+…+a1qn-1, 同乘q得:qSn=a1q+a1q2+a1q3+…+a1qn, 两式相减得(1-q)Sn=a1-a1qn,∴Sn=(q≠1). 两个防范 (1)由an+1=qan,q≠0并不能立即断言{an}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1≠0. (2)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1与q≠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1这一特殊情形导致解题失误. 三种方法 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有: (1)定义法:若an+1/an=q(q为非零常数)或an/an-1=q(q为非零常数且n≥2且n∈N*),则{an}是等比数列. (2)中项公式法:在数列{an}中,an≠0且a=an·an+2(n∈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法:若数列通项公式可写成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则{an}是等比数列. 注:前两种方法也可用来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篇二】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高考数学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2019年高考数学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 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第七,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

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1、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 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2、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4、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5、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

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6、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对于函数y=Asin(ωx+φ)的单调性,当ω0时,由于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增的,所以该函数的单调性和y=sin x 的单调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数y=sin x的单调区间解决;但当ω0时,内层函数u=ωx+φ是单调递减的,此时该函数的单调性和函数y=sinx的单调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数 y=sinx的单调性解决,一般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将内层函数的系数变为正数后再加以解决。对于带有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应该根据图像,从直观上进行判断。 7、向量夹角范围不清致误 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数学试题中往往隐含着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题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到,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如当a·b0时,a与b的夹角不一定为钝角,要注意θ=π的情况。 8、忽视零向量致误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规定零向量的长度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与任意向量都共线。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实数中0的位置一样,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虑不到就会出错,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I U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上海高考数学知识点重点详解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高考前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元素一般属性,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文氏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已知集合A 、B ,当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 4. 注意下列性质:(1) 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n 21-, n 21-, n 2 2.- ()若,;2A B A B A A B B ??==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 学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6.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7.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8.注意四种条件,判断清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9.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10.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1.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2.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需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13.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注意正负的取舍;②互换x 、y ;③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14.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

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___;A B B A ___;B A B A ___; ②?=A B A ;?=A B A ; ?=U B A C U ;?=φB A C U ; ③=B C A C U U ; )(B A C U =; (4)①若n 为偶数,则=n ;若n 为奇数,则=n ; ②若n 被3除余0,则=n ;若n 被3除余1,则 =n ;若n 被3除余2,则=n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B A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广州市育才中学 邓军民 整理 1.德摩根公式C U (A ∩B )= C u A ∪C u B ;B C A C )B A (C U U U =。 2.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φ?C U A ∪B =R 3.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 (x )=ax 2+bx +c (a ≠0); ②顶点式f (x )=a (x -h )2+k (a ≠0); ③零点式f (x )=a (x -x 1)(x -x 2)(a ≠0)。 5.设x 1,x 2∈[a ,b ],x 1≠x 2 那么 ?>--? >--0) ()(0)]()()[(2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 ?<--? <--0) ()(0)]()()[(2 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y =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 ′(x ) > 0 ,则f (x ) 为增函数;如果f ′(x ) <0 ,则f (x ) 为减函数。 6.函数y = f (x )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 函数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f (a +x )= f (a -x )?f (2a -x )= f (x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 f (x )与函数y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0(即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 ) 和y = f -1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1 = -(a >0,m ,n ∈N*,且n >1)。 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1 a = - (a >0,m ,n ∈N*,且n >1)。 9.log a N=b ?a b =N (a >0,a ≠1,N>0)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重点知识回顾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 {|,}{|} {,} 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三)简易逻辑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 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 )(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学习资料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 集合 1. 德摩根公式: ?=I ()U A B ?U U A ?U B ;?=U ()U A B ?I U A ?U B . 2. =?=???I U A B A A B B A B ??U B ??I U A A ?=??U U B B ?=U A U ,其中U 表示全集. 3. =+-U I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二、 不等式 4. 常用不等式: ⑴ ∈?+≥、222a b a b a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⑵ ++∈? ≥、2 a b a b R =a b 时取等号; ⑶ -≤+≤+a b a b a b . 5. 定积定和原理: 已知x 、y 都是正数, 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 如果和+x y 是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 4 s . 6. 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或++<20ax bx c ) (≠0a ,240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 则其 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 简而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或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 (这类问题一般可以借助于韦达定理或者结合图像特点寻找约束条件就可以解决问题) 7.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0a 时,有?>?>22x a x a x a 或<-x a . 9.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⑴ 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面复习整理

高考数学知识点全面复习整理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非”(). ()()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 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 p q p q ?p p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 0义域是 f x a b b a F(x f x f x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_。 [] - a a (答:,)

高中数学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问答?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有 个? 2、常见集合符号有哪些? 3、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有哪些? 4、集合交并补符号不要搞混? 5、充分、必要条件如何判断? 6、且、或、非真假性判断? 7、含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 8、大范围与小范围如何推? 第二章函数 1、求函数定义域有几种情况? 2、如何判断函数奇偶性? 3、常见函数的图像有哪些? 4、指数与对数互化关系式? 5、函数最值如何求? 6、幂函数解析式如何求? 7、对数:①、负数和 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 :=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 :=a a log ④、积的对数:=)(log MN a , 商的对数:=N M a log , 幂的对数:=n a M log ;=n a b m log 。 8、函数零点是什么?如何求函数的零点?如何判断区间内是否存在零点? 第三章 数列 1、数列的前n 项和:n n a a a a S ++++=Λ321; 数列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 2、等差数列 :(1)、定义:等差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 (2)、通项公式:=n a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 (3)、前n 项和:1.=n S = (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4)、等差中项: 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2 b a A += 或 ,三个数成等差常设: 3、等比数列:(1)、定义:等比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0≠q )。 (2)、通项公式:=n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1()1(q q S n (4)、等比中项: 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 (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弧度制:(1)、=ο 180 弧度,1弧度= ;弧长公式:=l (α是角的弧度数) 2、三角函数 定义: ===αααtan cos sin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1cos 2 =+α α cos =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

2021年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必考知识点梳理汇总(通用版)

2021年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必考知识点梳理汇 总(通用版)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 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 ()()? “非”(). ∧ p q p q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 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 ?p p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 0义域 f x a b b a F(x f x f x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