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重点练习(含答案)2020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1)小金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了,此时建议他调节( )以增强视野亮度。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2)小金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

色。

A.酒精 B.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3)如果小金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比较

合适(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9.【实验题·操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正确的顺序,并用语言描述制作步骤。

①制作顺序:

②描述步骤:

(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3)小明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小黑点,这是( )。

A.细胞核 B.液泡 C.细胞壁

(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图像如图①所示,如果想观察

到图②,你建议小明应如何调整临时装片的位置,为什么?

①②

(5)请简单描述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1)镜臂镜座 (2)玻片标本 (3)左 (4)相反

2.从上到下各部分的名称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铺、载物台、反光镜。

3.3 1 5 4 2

4. (1)× (2)× (3)√

5.(1)C (2)B (3)C

6.

7.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

不同点:肉眼观察到洋葱表皮的基本纹理和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

切片的细胞结构。

8.(1)C (2)B (3)C

9.(1)①A—B—C—D②把洋葱纵向切成两半,掰下其中的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用镊子撕取“#”中间的表皮,展开

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

(2)B (3)A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应将临时装片向右下方

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物像自然也在中央了。

(5)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

是细胞核。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C. 小型机 D. 巨型机 1.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是 1946 年诞生。 A. ENIAC C. EDVAC B. EDSAC D. IBM PC 2. 下列不属于信息基本特性的是【 】。 A. 信息的凝缩性 B. 信息的可共享性 C. 信息的有限性 D. 信息的扩散性 3. 用计算机进行情报检索, 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 】。 A. 科学计算 B. 人工智能 C. 信息处理 D. 过程控制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比特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B. 数据就是信息 C. 信息可以具有与数据相同的形式 D. 数据是人或机器能识别并处理的符号 5. 操作系统是在计算机发展的【 】出现的。 A. 第一代 B. 第三代 C. 第二代 D. 第四代 6. 就工作原理而论,世界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一般认为是基于匈牙利籍的科学家冯 诺依曼提出的【 】原理。 A. 二进制数 B. 布尔代数 C. 开关电路 D. 存储程序 7. 以二进制和程序控制为基础的计算机结构是由【 】最早提出的。 A. 布尔 B. 卡诺 C. 冯. 诺依曼 D. 图灵 8. 最早推出微处理器的时间是【 】。 A. 1946 B. 1965 C. 1971 D. 1978 9. 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意图进行工作,其最主要的原 因是【 】。 A. 存储程序 B. 采用逻辑器件 C. 总线结构 D. 识别控制代码 10. 现代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其内部使用【 】数制。 11. 现代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按其功能可分为【 】等几种类型。 A. 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 B. C.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D. 12. 国产银河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属于【 】。 A. 二进制数 B. C. 十进制数 D. 八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 A. 中型机 B. 微型机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人工智能 便携,台式,微型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人的眼睛只能分辨1/60度视角的物体,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0.1mm 的目标。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视角扩大,提高了分辨极限,可达到2000A 。。光学显微镜做为材料研究和检验的常用工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显微镜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细。如要求分表几十埃或更小尺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光学显微镜,通过扩大视角可提高的放大倍数不是无止境的。阿贝(Abbe )证明了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在一定波长条件下,超越了这个极限度,在继续放大将是徒劳的,得到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图1-1(a )表示了两个点光源O 、P 经过会聚透镜L ,在平面上形成像O ,、P ,的光路。实际上当点光源透射会聚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在像平面并不能得到像点。图1-1(b )所示,在像面上形成了一个中央亮斑及周围明暗相间圆环所组成的埃利斑(Airy )。图中表示了像平面上光强度的分布。约84%的强度集中在中央亮斑上。其余则由内向外顺次递减,分散在第一、第二……亮环上。一般将第一暗环半径定义为埃利斑的半径。如果将两个光源O 、P 靠拢,相应的两个埃利斑也逐渐重叠。当斑中心O ,、P ,间距等于案例版半径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斑,此时的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本领,可表示如下: α λs in 61.0d n = (1-1) 式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折射系数,α孔径半角。上式表明分辨的最小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见光的波长条件下,最大限度只能分辨2000A 。。于是,人们用很长时间寻找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光波。后来的X

2017七年级数学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doc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一)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 们的某些特征。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形---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1、课本给出了6幅图片,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给人们留下点的形象,而立交桥上行驶的 汽车,使学生感受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本节教材就是先从三维空间开始,给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真实素材,从具 体情景中加深学生对平的面和曲的面的印象。 四、学情分析 课本六幅图分别从大自然,动植物、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现代社会的住和行,引导学 生从生活中捕捉图形,感受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而数学中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正 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五、学法指导 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在 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 特征。 六、学习准备 1、预习课本1.1节 2、仿照图1—1和1—2做几个几何体。 七、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 2、课上探究 活动一: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一节,观察课本中每个图形的特点,生活中有这样的几何体吗? 问题1:我们已学过的或认得的存有哪些几何体? (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 学生讨论、举例) 2、合作交流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写出各几何体名称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它主要由两种管道(______和______)构成. (4)〔______〕和〔______〕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______组织. 答:(1)叶片中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 (2)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4)1上表皮与5下表皮中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它们与2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构成的叶肉(由于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叶片中主要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及叶脉(支持和输导作用)构成叶片. 故答案为:(1)2;4;叶绿体 (2)6;气孔;保卫细胞 (3)3;叶脉;导管;筛管 (4)1;5;营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9分) 1. (1分)用显微镜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________,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2. (1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3. (2分)分类。 松香白糖珍珠琥珀碱面雪花玻璃食盐 晶体: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_。 4. (1分)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人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5. (3分)用干净的手摸一摸放大镜的镜片,放大镜的镜片是边缘________、中间________,所以放大镜也叫________镜。 6. (1分)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后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7. (2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8. (2分)圆柱形和球形的玻璃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9. (2分)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制作微生物标本装片的步骤是一样的。 10. (2分)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1. (2分)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12. (2分)必须把洋葱的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结构。 13. (2分)如果是球形的透明体,它的放大倍数是最小的。 三、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4. (2分)下图所示的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A . B . C . D . 15. (2分)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 A . 两块都是凸透镜 B . 两块都是凹透镜 C . 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16. (2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 邓稼先 B . 钱三强 C . 童第周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曲面等概念;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教师:用图片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二、衔接起步(时间3分钟) 满天星斗的夜空,形形色色的建筑群,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和道路,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 教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生活中,你随处可以见到平的面的例子 (1)观察图1—5中的两幅图片,你发现那些面是平的?那些面是曲的? (2)你还能举出表面是平的或曲的实物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成果示范 如果对于我们看到的物体,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而不考虑颜色、质量、原料等其他性质时,就得到各种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四、归纳概括(时间4分钟) 1.平面的意义 教师:观察以上图片,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达到共识后让学生回答。 成果示范 镜面、黑板面、操场、平静的水面等图(1—4)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数学上所说的平面是从所有具备这种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没有厚薄,没有边界,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展的。生活中,除了平面的形象外,你还会经常见到曲的面的形象。 五、运用巩固(时间6分钟) 1.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那种几何体? 2.指出下列图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习题和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填空题。1 ,(1)拿显微镜时,将显微镜向,另一只手托着一只手握住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4 / 1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4 / 2 你帮他回答。 (1)小金发现显微镜内的视野太暗了,此时建议他调节( )以增强视野亮度。 A.物镜 B.目镜 C.反光镜 (2)小金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 色。 A.酒精 B.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3)如果小金想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细胞数目,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比较 合适(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9.【实验题·操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正确的顺序,并用语言描述制作步骤。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宝箴塞小学校20XX年下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5、食物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____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A温暖和潮湿B温暖和干燥C寒冷和潮湿D寒冷和干燥 8、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就是() A 15倍 B 25倍 C 150倍 D 10倍 五、我会生活(32分) 1、小明放学回家,口渴得厉害,他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杯生水

1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

1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_______。 A.ENIAC B.IBM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63037.html, D.PC 2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_______年诞生。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3电子计算机的划代原则有许多中,若按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指_______。 A.电子管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 C.集成电路计算机 D.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电子计算机的划代原则有许多中,若按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指_______。 A.电子管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 C.集成电路计算机 D.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5下列逻辑运算中级别最高的运算符是_______。 A.And B.Or C.Not 6下列逻辑运算中级别最低的运算符是_______。 A.And B.Or C.Not 7当一个表达式同时包含算术运算和关系运算时, 其运算的优先级为_______。 A.算术运算高于逻辑运算 B.算术运算低于关系运算

8当一个表达式同时包含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时其运算的优先级为_______。 A.关系运算高于逻辑运算 B.关系运算低于逻辑运算 9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源、_______。 A.信息 B.信息技术 C.因特网 D.电脑 10 有关信息技术一词的含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信息技术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 B.信息技术就是数据编码的技术。 C.信息技术是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标识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 D.信息技术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11 _______ 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他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A.数据 B.信息 C.信号 D.知识 12 _______ 是当今世界上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信息处理工具。 A.计算机 B.因特网 C.电子邮件 D.CPU 13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_________体系。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顿·瑟夫 14 电子计算机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其基本的设计思想和工作方式采用的_________体系。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人工智能型 D.Intel 1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由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A.输入设备、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运算器、输出设备 B.输入设备、内存储器、外存储器、控制器、输出设备 C.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9题;共9分) 1. (1分)把有关细胞的作用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2. (1分)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这是早期的________显微镜。 3. (1分)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4. (1分)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人们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5. (1分)白糖、食盐都具有规则的外形,人们常把具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 (1分)放大镜下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7. (1分)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________组成的。

8. (1分)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_______,它是由许多________,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9. (1分)放大镜也叫________,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10分) 10. (1分)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1. (1分)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2. (1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3. (1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4. (1分)制作玻片标本时,盖玻片内有气泡没有关系。 15. (1分)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16. (1分)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17. (1分)调节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物体图像。 18. (1分)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9. (1分)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20. (1分)在下列观察中,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A . 细菌 B . 蚜虫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习题 一、判断题 1.向后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会下降。() 2.把物体直接放到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 3.某显微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25×、40×,则其能放大65倍。() 4.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距被测物体较近)。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一个个小房间。() 6.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7.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8.我们实验室中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万倍。() 9.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10.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1.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如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16×”;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14.显微镜放大倍数从大到小排序: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二、填空题 15.凤仙花的身体由__________、茎、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16.在图中标出相应结构部分: 17.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__________。 18.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0.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晶体组成。 21.科学家通常用__________来观察艾滋病病毒。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_倍。2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倍。 23.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__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显微镜。 24.洋葱表皮完整的细胞构造包括__________。 25.如果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那么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_。(填“物镜”或“目镜”) 26.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__________、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种子六部分。28.___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像一个个长方形小房间的结构叫做 __________。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9.显微镜下的视野较暗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0.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轷的什么看不见,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31.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原因是__________,应该调整__________,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32.在光学显微镜发明后,科学家又相继发明了更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33.1663年,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了__________。 3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把物体制成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35.不论动物和植物,其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36.调节载物台下的__________,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明亮的__________。 37.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__________,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8.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39.物体必须_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0.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细胞。 三、选择题

苏教版科学六上《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4、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荷兰的()发现(),英国的()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和()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8、细菌体积(),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 9、霉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12、细胞有不同的()、()和()。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14、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1.()2.( ) 3.( ).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0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中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食品,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15.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都植物身上吸收营养。 16.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微观世界第 1 课时 5 一、教学目标:知道工具、仪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认识微观世界;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 成部分;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备:放大镜、显微镜、植物叶子、其他观察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 微观世界 蚕豆叶表皮细胞: 血细胞: 黑藻叶: 七、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都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认识微观世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世界、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显微镜下的小生物第 2 课时 6 一、教学目标: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分布很广、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培养发现、比较、交流的兴趣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科学史,激发对科学探究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以及适应的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知道在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观察、交流、阅读 四、教学设备:显微镜、微小生物载玻片、PPT资料、水蚤影像资料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word精品文档21页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 A. ENIAC B. EDSAC C. EDVAC D. IBM PC 2.下列不属于信息基本特性的是【】。 A. 信息的凝缩性 B. 信息的可共享性 C. 信息的有限性 D. 信息的扩散性 3.用计算机进行情报检索,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 A. 科学计算 B. 人工智能 C. 信息处理 D. 过程控制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特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B.数据就是信息 C.信息可以具有与数据相同的形式 D.数据是人或机器能识别并处理的符号 5. 操作系统是在计算机发展的【】出现的。 A. 第一代 B. 第三代 C. 第二代 D. 第四代 6. 就工作原理而论,世界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一般认为是基于匈牙利籍的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 A. 二进制数 B. 布尔代数

C. 开关电路 D. 存储程序 7. 以二进制和程序控制为基础的计算机结构是由【】最早提出的。 A. 布尔 B. 卡诺 C. 冯.诺依曼 D. 图灵 8. 最早推出微处理器的时间是【】。 A. 1946 B. 1965 C. 1971 D. 1978 9. 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快速、自动、准确地按照人们意图进行工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存储程序 B. 采用逻辑器件 C. 总线结构 D. 识别控制代码 10. 现代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其内部使用【】数制。 A. 二进制数 B. 八进制数 C. 十进制数 D. 十六进制数 11. 现代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按其功能可分为【】等几种类型。 A. 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 B.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人工智能 C.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D. 便携,台式,微型 12. 国产银河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属于【】。 A. 中型机 B. 微型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差异很大。()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解答】不同生物具有的细胞种类不同,如动物和植物不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不同。不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如原核生物细胞小真核生物细胞大。故此题是正确的。 2.【题文】回忆“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条件是_____。 我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暖;潮湿;黑暗; (2)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3)温度不同; (4)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发霉需要条件的实验设计。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 【解答】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温暖、潮湿、黑暗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不同的条件是温度不同。 我的做法: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3.【题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防止家中的物品发霉。 【答案】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用冷冻、晒干、腌制、真空包装等方法,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 【解答】物品发霉就是霉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应的温度、水分、空气等,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4.【答题】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______成为可能。 【答案】微生物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理解平面、曲面、平面图形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1、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 体。 2、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自主学习 (一)预习疑难摘要: 几何体的分类: (二)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第5页,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上题中棱柱有: ,棱锥有 。(填序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_____。 4、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 ① ② ③ ④ ⑤ 7年级数学教案 第1页(共2页)

合作探究 1 ①②③④⑤ 巩固练习 1、长方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棱,共有条棱。 2、一个七棱柱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的只有个面. 3、把一个正方体用刀切去一部分,能否得到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4、图中的的几何体由几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课堂小结】 1. 知识方面: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2. 数学思想方法: 学以致用: 联系课内外常见的几何体,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课内达标题》 1、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其中属于几何体的是() A. ③⑤⑥ B. ①②③ C.③⑥ D.④⑤ 2、由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横线上填出对应得几何体. (1)足球 (2)圆珠笔 (3)漏斗 (4)砖块 (5)纸箱 (6)铁棒 3、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A.圆锥 B.圆柱 C.球 D.棱柱 4、下列几何体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有() A.圆柱 B.圆锥 C.球 D.四棱柱 5、正方体是由个面围成,经过一个顶点有条棱,经过一个顶点有 个面,侧面形状是形. 7年级数学教案第2页(共2页)

新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习题和答案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填空题。 (1)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着,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制成。 (3)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用眼进行观察。 (4)在使用显微镜时,慢慢地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 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 2.填图题。 标出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3.排序题。 请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排序。 ( )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 )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 ( )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 )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判断题。 (1)要想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可以直接将植物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看到的情 况是视野范围变大,细胞变小。 ( ) (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 )

5.选择题。 (1)1663年,(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 A.詹森父子 B.伽利略 C.罗伯特·胡克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B.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动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 C.橡树树皮的细胞是长方形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6.连线题。 请将制作洋葱表皮切片装置的工具与其用途进行连线。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烧杯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7.画图题。 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并说说与肉眼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8.【探究题·选择】小金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遇到一些问题,请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练习题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习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 和 (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 6、微生物是个体()、分布()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它们对人类有()两方面的作用。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细菌的过:()、()。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8、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用()、()、()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 11.霉菌也是一种(),它非常()。发霉主要是()造成的。霉菌种类很多,颜色(),有()、()、()、()等,形状有()、()、()等。 12.霉菌的功()、()、()、()、();过()、()、()、()。 二、选择题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 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 A、自来水 B、河水 C、井水 D、纯净水 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 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 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 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 7、细菌对人类()。 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8、“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9、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A细胞B细菌 C病毒 10、霉有()种颜色。 A、1 B、2 C、多 11、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 B、细菌C、霉 三、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细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衰老和死亡。()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