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地理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地理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地理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9-07-19T11:46:32.7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作者:余彪

[导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地理教学的一大创新,新模式下的教学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针对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讨论。

余彪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 621000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地理教学的一大创新,新模式下的教学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针对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问题情境;地理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02-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以各种问题的形式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的始终,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问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刻挖掘地理知识中所蕴藏的独有魅力。

一、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情境应着力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创设,每一节课都有其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各个方面。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教学不是简单的给予,而应突出引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获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只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突显出其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有效。

2.情境创设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要有利于合作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是地理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的机会,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源于生活,从现实背景中提出。这不仅有利于学习课本内容,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是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常常创设一种小组合作协同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创设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切近生活的情境

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地理知识向周边的人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会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提高其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信心。在地理教学中要合理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客观深刻的认识,才能够从根本上重视地理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此知识点,上课前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人们在装修房间时,把暖气装在房子的下边,而把空调装在房子的上边,这有一定的科学性吗?学生们都争先答说暖气周围空气热,向上运动,而空调周围的冷空气密度大做下沉运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答得很好,也有助于对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

2.结合知识实际,巧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恰当运用电脑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由具体生动到抽象概括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虽经教师再三讲解,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地球的公转一课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模型,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一个Flash课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多次的演示课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课件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真实地模拟了这一地理现象,给学生形象直观地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要点,做到一图在心,以不变应万变,《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凭借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根据教学实际,设置易操作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化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演示、观察现象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讲低气压系统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时,我给学生教会用左右手进行判断,具体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低压气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方向气流向上运动,四指自然握拳表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学生用手比划掌握,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师生少说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会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会 地理教学要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 标签:地理教学结合实践转变教学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为确保新课程方案试验不变形、不走样,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高中地理教师,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提高教学思想,明确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然后认真学习“新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大纲),领会“新纲”精神,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问题出现后的解决方法 1.明确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势在必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处理地理核心知识的解决能力,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具备社会生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从高中地理教学中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理理论性知识和现实实践进行联系,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掌握适应社会的新技能。 一、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制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各类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到各个学科中去。对高中阶段学生

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满足学生对即将来临高考的学习的诉求以及实现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引导学生能?蚪?所学习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真正得到地理知识、技能及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环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即可视为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新课改标准,助推地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还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充实国家人力资源、提高公民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促使地理教学方式更加优化,并由单元教学向素质教学进行转变,便于高中地理教学进一步发展。(2)就教学者而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提高教师对地理教学的掌控能力,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改善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对教师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影响。(3)就学习者而言,核心素养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其他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情境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 七坝小学南玉红 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得比较普遍,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特点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有声资料可以营造美的境界,更可以刺激学生感官,充分活跃学生大脑。 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这样不难看出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情境教学模式的形成有感于影视中的情景片断来感染观众的作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或者由学生模拟情境,使他们处于生动、具体而有趣的氛围中,感情投入、思想活跃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获得知识,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本人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解。 一、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

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可以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2:52.343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作者:宁舒超[导读]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地理教学,三年一个周期中,仅根据个人情况梳理新课改以来所在的普通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惑。根据 高考考纲要求,如何高三复习中重难点突出体现,如何解决学生答题不准等现实问题。将因此产生的困惑与部分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来,以此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验困惑方法 1 高一阶段的经验与困惑 1.1 困惑:必修一对于我校的学生,如果严格按照3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学生几乎全部知识点都是夹生饭,且对于学生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较大帮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识,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完全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3课时,大概只能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过多的深挖,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孩子,该在高一做提点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如果不提点,高二、高三有些内容再加进来有些来不及,高一的预热期必须有。但是,课时不足。其三,课表要求我们做的是提升公民地理素养,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观测的活动,但是活动可以课余做,点评课堂做最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学生的成长和对知识理解、再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最大的困难的是课时量不足,学生勉强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梳理,对于实地活动,几乎无力涉及。 1.2 经验。 1.2.1 必修一的经验,理论性较强,而且地理学科地图是基础,所以原理形成图、分布图、成因图等图形的记忆、描画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所以听写必不可少。适当的利用中秋、秋分、冬至等节气,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 1.2.2 必修二、三两本的知识连贯性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逻辑思维模式。同时,必修二、三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拓展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已经开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对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题用语,需要学生初步掌握!这里一般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示范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初步模仿分析一个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对学生比较实用。 2 高二阶段 2.1 困惑:从高考角度考虑,选修和区域地理的课时安排矛盾。高二如果按课时学习选修知识,则一个学期最多学习一本半选修,选修在高考中分值10 分。如果消耗一学期学习选修,则区域地理学习时间变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区和中国地图上考察一个区的发展情况,所以,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图!如果复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高考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出现问题,如果定位错误,高考44 分选择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 分的两道分析题,更是无从下手、瞎编乱造,“大题基本靠编”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能否选修只重点学习一本书,将时间节省出来复习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的开始。如果一来,我们基础的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的复习一遍一轮,至少可以巩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高三的拔高做准备。 2.2 经验:选修,以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为主线,分类归纳,学生强化记忆。以听写或默写为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以练为主,练习读图判定,或者自己画图。地图,当心中有图,自然可以定位准确。只是,心中有图,很难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巩固,才能够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图”。 3 高三阶段 一轮复习,该提升的难度要逐渐提升,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东西提前预热,这样到高三正式提升,学生不会觉得过度太大,突然变得很难。一轮尽量让基础弱的孩子多少再听懂一些知识,基本的技能尽量练会。同时,程度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难度的知识要逐步掌握。一轮时,最好每天给学生讲一道分析题,逐渐渗透解题的方法。因此一轮重要知识听写不可少。 一轮复习末二轮复习起始之时,最好系统的讲一讲7 类不同大题的答题的方法和5类选择题的做法。因为一轮当中,我们逐渐的渗透,学生可能自己有所总结,此时再系统的复习一下,对于二轮系统复习辅以综合性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效果比较好! 经验1:4 月底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 题选择,44 分,如果学生可以稳定的将选择题拿到8 题以上,则要求他们将重点放在46 分的分析题的解答上,因为选择8 道以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时,如果将分析题分数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难了。 经验2:选修内容可以重点强化15 课时左右,而后,做综合模拟试卷的时候,遇到再讲,在5 月中旬时,对选修做一定的小结,小结学生一年以来遇见的所有类型的选修,还有哪些选修知识点没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备考范围。 经验3:从高二时的4 月到高三时的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给学生及时提点,可以自己编一些题放在月考试卷当中,让学生逐渐习惯高考用时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法。 经验4:地理考试从2013 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 年选择中有6 题,2014 年有9 题。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复习中,侧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应用。 经验5:答题要求:高一敢答(鼓励学生想到了,就写出来,不怕写错),高二会答(经过思考,逐渐有逻辑的写,对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规范答题,言简意赅)!作者单位: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浅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浅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郑州19中高二地理备课组杨晓燕 一、为什么要解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有人对教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 二.我们如何解读课标 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 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 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运用、……”,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了解: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明)问题。应用: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武清区杨村三中石学全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聚焦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高度关注。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关键取决于老师如何在教学理念支持下进行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在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它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决定了教学目标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既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既要求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次是整合性,它要求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既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进行正确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如果我们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07年曾经听过我们一位高中地理教师的一堂课,内容是《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听课过程中觉得教师对地方时差的教学不到位,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地方时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地方时的计算,课后我在黑板上随手画了夏至日阳光照射地球的侧视图,让学生在图中经线上标注时间,结果没有学生能够完成该项任务。为此找该老师了解情况,并且查阅了教学设计,发现该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对地方时差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了解地方时差”,并围绕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同时了解到该目标设计是从《高中地理优秀教案》一书照搬过来,而非通过对课程标准深刻解读而来。实际上课程标准对地方时差的学习要求是:知识层次上要求“理解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技能层次上要求“会计算地方时”。教学目标设计上的一字之差导致教学活动设计的偏差的事例枚不胜举,其结果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原点,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有效性。 (一)、科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也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例如: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世界洋流分布,可设计以下三种方案。(1)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世界每个洋流的具体分布;(2)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讲解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要求理解记忆洋流的分布;(3)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洋流的分布制作成动画,设计小步子问题让学生根据图象探究世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中,人的头脑就是方塘,教材教法就是源头,教学模式则是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说起教学模式,可能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困惑:难道像教学这样一种灵活多样的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有也固定模式吗?是的,教学作为人的心理——社会活动的确没有刻板的、固定的模式,但教学中存在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足以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地位。科学构建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这种模式就是好模式。好模式从哪里来?从教育教学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反复探索,多次总结,不断提高中来,我结合主体性教学法以及我校倡导学习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利于我班学生参与的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一、精选数学趣题,创设问题情境 几次送教下乡,听课老师评课时说,乡下学生不爱发言,而我课上,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好几次发言,他们评价我很有鼓动力,我说不是我有鼓动力,是我设计的问题具有鼓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觉得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开始积极思维,使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精选数学趣题,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在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唐诗宋词脍炙人口,演义传奇广为流传,还有一种民间算题,相信大学一定想知道是怎样算的。题目是这样的:“一笼兔一笼鸡,两笼并做一笼里,数头七十二,数腿一百七,猜一猜,多少兔子多少鸡?”讲勾股定理的应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荷花问题”:湖静浪平之日天,荷花半尺出水面: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倒花儿水中偃,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残花离根二尺遥,试问水深尺若干?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纷纷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把解决问题看成是学习数学的过程,合理地创设合科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主动建立重组,改造的发展,让学生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越过思维障碍,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喜欢老师用实例讲解数学知识,用电脑、大屏幕教学,把鲜活的生活

探究式和情境教学模式大揭密

一、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们可以了解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以及不同之处。 二、教师简介 王笃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常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教师发展、课程教学论、测试与评价、教学设计。2007 、2008 、2010 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英语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组长,多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开展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按照课题研究的特点,探究式学习同样由一系列的活动组成,包括观察、提出问题、信息检索、制订调查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等。 探究式教学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明确探究的问题,第二步是制定探究计划,第三步是小组合作根据探究计划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最后一步是呈现探究结果,对结果进行评价。 二、探究式教学的操作 就英语学科而言,可以探究的问题包括两种,一种是现实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儿童肥胖、网瘾等问题;也可以是学科问题,比如比较级、时态、语态、词汇意义等。也就是说,探究式学习可以用于语言学习,同样可以用于听说读写教学。探究式教学可以指向非语言问题,同样也可以指向语言问题。比如,下面案例中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谓语动词的形式特点,总结其所表达的意义,学生探究的就是一个语言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被动语态结构和意义的理解。 ?案例:探究式学习 学习内容:被动语态 目标:了解被动语态的功能和结构 过程: Step 1 Assign the task Read the text and make a list of the expressions used to introduce Liu Xiang. Discuss with your neighbor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in structure. What information do they convey?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浅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2T17:28:10.8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作者:张佩兰[导读] 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教学环节的制定与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张佩兰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731799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活动主流。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当紧抓课堂这一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与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并掌握新课程理念及标准,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地理课程教 学目标,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教学环节的制定与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它不仅需要简单的记忆与理解,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挥,加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以及繁冗复杂的概念定义,使得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难度要明显高于初中地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低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制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一种无形力量,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上,放在揭示学科知识形成规律而非生搬硬套上,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情感交流,内化教学知识,展示学生风采。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彻底转变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一课时,教师可采取“探究合作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自身实际经验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效地理课堂。 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 地理是一门抽象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常常涵盖有大量的知识结构,加之过多的专业术语,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按照课本教材进行照本宣科,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无从适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其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更别提有效性课堂的构建。为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应当潜心钻研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加强课堂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在不断的实践、讨论与操作中消化与巩固相应的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气压带与风带》一节时,如果直接讲授与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这时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过滤掉教材中的繁文缛节,以课堂实践的形式来突出本次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下,让学生就具体情况进行动笔绘画与实践操作,让其在不断动笔与动脑过程中,巩固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主观情绪 学生是以其他物质为载体习得相关学习内容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课本教材、教学教具、实物地图以及黑板粉笔来实现学习内容的传递,而现代教育教学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录像、投影等多种渠道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运用其集图像、声像、文字以及视频等于一体的功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单,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并爱上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用、设计教学课件,并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注重过程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情绪,将其带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并构建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最新教学: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精编版

2020年教学: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精 编版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变革,“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是对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它呼唤着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格的完善,注重生命的发展。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行整合,培养“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现代高素质人才。如果说课程改革是给了教师、学生一个研究创新的空间,那么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就是在这个空间里飞翔的比翼鸟,它们需要平衡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学改革可以带动评价改革,评价改革又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所以说课程改革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础,教学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评价改革则是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下面,笔者就实施新课程以来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与评价改革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课程改革是基础,深切领会新教材 全国各地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也有幸成为湘教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的实践者,刚一开始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正文内容很简学,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并都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觉得不如老教材好教。但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切理解。在教学中加上自己的用心摸索,越来越感到新教材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醇厚,越教越有味。 新课程的地理教材从现实问题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引入,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相协调的思想,采用了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直

接体验和实践等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置了阅读、活动等许多栏目,更新知识截体,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区域发展、生态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现代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新课程教材强性很大,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死“教教材”可以灵活地“用教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 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多,实践越丰富,就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既是我们培养现代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搞好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改革是关键,课堂教学求真求活 新课程的教学本质是“对活”,是“交流”,是“沟通”。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新课程核心理念所追求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开放式的新课堂。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和凸现的是“主动、合作、探究”。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主动”重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驱动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凸现的是自主学习。

情景体验式教学

情景体验式教学 情景体验式教学 什么是“情景”?什么是情景教学? “情景”它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是指人物,情节,以及有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起孩子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们爱新奇,好动的特点,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孩子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充分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孩子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目前的情况是,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课堂气氛沉闷,孩子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根本不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与英语打交道,继续学习英语成了一句空话。以“孩子为本,以孩子发展为本”自然成了泡影,为了改变

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景教学的功能目标 情景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景,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孩子仿佛有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英语,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产生语言的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制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 .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运用实物作道具,创设对话情景场面。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指导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 堂指导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和直接指导。所谓趣味指导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导方式。材料指导可以是一 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 自己搜集。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指导就是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的指导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 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 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 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 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3)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 同提高。 (4)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 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 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 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 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 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 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 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 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 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 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 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 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 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课后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