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重点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难点

去分母时,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即整数项);正确理解分数线的作用,去分母后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呢?

2.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2)2,4,5.

3.通过上几节课的探讨,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如果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时,怎样来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呢?那么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探索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问题: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问再合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活动:(1)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

师生共同分析:(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甲完成的工作量+乙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

(2)设工作总量为1,剩下的工作两人合做需x天完成,则115(x+1)+112(x+4)=1.

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115(x+1)+112(x+4)=1?

(1)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2)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去括号,得115x+115+112x+412=1.

移项,得:115x+112x=1-115-412.

化简,得:320x=35.

两边同除以320,得x=4.

教师:该方程与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过的方程的系数都为整数,而这一题出现了分数.

教师:能否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

学生:我们可以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上一个既是15又是12的倍

数60,就可以去掉分母,把分数化为整数.这样使解方程避免计算“分数”的复杂性,使解方程过程简单.

解法二:去分母,得4(x+1)+5(x+4)=60.

去括号,得4x+4+5x+20=60.

移项,得标准形式:9x=36.

方程两边同除以9,得x=4.

教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什么数合适呢?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去掉分母.于是,解方程的基本程序又多了一步“去分母”.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得出解法二更简便.

2.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89例4,让学生体验去括号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深化对解方程过程的认识.

问题:你能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都有哪些步骤吗?

(学生回顾总结,小组可以讨论交流.)

归纳:(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不可漏乘某一项,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代数式要加括号.

(2)去括号——应用分配律、去括号法则,注意不漏乘括号内各项,括号前“-”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3)移项——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移项要变号.

(4)化简——一类代数式的加减,要注意只是系数相加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

(5)标准形式的化简——同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即ax=b⇒x=ba.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方程:(1)x-x-25=2x-53-3;

(2)x-32-x+13=16.

解析:(1)首先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5去分母,方程变为15x-3(x-2)=5(2x-5)-45,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解方程;(2)先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去分母,方程变为3(x-3)-2(x+1)=6,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解方程.

解:(1)去分母得15x-3(x-2)=5(2x-5)-45,

去括号得15x-3x+6=10x-25-45,

移项得15x-3x-10x=-25-45-6,

合并同类项得2x=-76,

把x的系数化为1得x=-38;

(2)去分母得3(x-3)-2(x+1)=1,

去括号得3x-9-2x-2=1,

移项得3x-2x=1+9+2,

合并同类项得x=12.

方法总结:解方程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同时要把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

体加上括号.②去括号,移项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例2(1)当k取何值时,代数式k+13的值比3k+12的值小1?

(2)当k取何值时,代数式k+13与3k+12的值互为相反数?

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

解:(1)根据题意可得3k+12-k+13=1,

去分母得3(3k+1)-2(k+1)=6,

去括号得9k+3-2k-2=6,

移项得9k-2k=6+2-3,

合并得7k=5,

系数化为1得k=57;

(2)根据题意可得k+13+3k+12=0,

去分母得2(k+1)+3(3k+1)=0,

去括号得2k+2+9k+3=0,

移项得2k+9k=-3-2,

合并得11k=-5,

系数化为1得k=-511.

方法总结:先按要求列出方程,然后按照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题.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90练习第1~3题.

《•》“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学习了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多项式时,去掉分母要加括号.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91习题3.1第5、7题.

《•》“课时作业”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1)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课时作业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分母) 【目标导航】 1.掌握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引领】 1.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2.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设这个数为x 。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337 12132=+++x x x x 3.这个方程与上一课所解方程有何不同点?怎样使这个方程向a x =的形式转化呢? 【要点梳理】 知识点: 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引例:解方程 337 12132=+++x x x x 答案:解:138********=+++x x x x 97 13861386 97==x x 注:1.根据 等式性质 ,先去掉等式两边的分母,然后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 2.本题用 的思想,将有分母的方程转化为已学的无分母的方程。 例1 解方程5 321023221 3+--=-+x x x 答案:解:16 78 1515)32(22320)13(5=--=-+--=-+x x x x x x 注:①所选的乘数是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用这个最小公倍数去乘方程两边时,不要③ 练习1:解下列方程

()3 1232131--=-+ x x x 答案:解:25 23420321)12(218)1(318=-=---=-+x x x x x x ()5 1241212232+--=-+x x x 答案:解: 28 99 230)12(4)12(520)23(10-=-=+--=-+x x x x x x (3) (2011山东滨州,20,7分)依据下列解方程 0.30.5210.23x x +-=的过程,请在前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步骤,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依据.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352123 x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分母,得3(3x+5)=2(2x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括号,得9x+15=4x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得9x -4x=-1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5x=-17. (合并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得x=175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352123x x +-=, (__分式的基本性质_________) 去分母,得3(3x+5)=2(2x -1). (_____等式性质2________________) 去括号,得9x+15=4x -2. (___去括号法则或乘法分配律_________) (______移项_______),得9x -4x=-15-2. (__等式性质1__________) 合并,得5x=-17. (合并同类项) (_______系数化为1____),得x=175 - . (__等式性质2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复习题四(含答案) (76)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去分母复习题四(含答案) 解方程: (1)4-x =3(2-x); (2)211134 x x -+-=. 【答案】(1)x=1;(2) x=19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得解; (2)这是一个带分母的方程,所以要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最后移项,化系数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试题解析:(1)去括号得,4-x=6-3x , 移项得,-x+3x=6-4, 合并同类项得,2x=2, 系数化为1得,x=1; (2)去分母得,4(2x-1)-3(x+1)=12, 去括号得,8x-4-3x-3=12, 移项得,8x-3x=12+4+3, 合并同类项得,5x=19, 系数化为1得,x= 195 . 52.解方程 (1)2x+5=3(x-1) (2) 123123x x -+-= 【答案】(1)x=8 (2)x=﹣15 【解析】

分析:(1)先把方程中的括号去掉,可得2x+5=3x-3,然后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可求解.(2) 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去分母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漏乘没有分母的项,以及去分母后忘记分数线的括号的作用,符号出现错误. 本题解析: (1)去括号得:2x+5=3x ?3, 移项合并得:?x=?8, 解得:x=8; (2)3x-3-4x-6=6, -x=15, x=-15 53.解方程: (1)3(1)54x x -=+;(2)123123 x x +--= 【答案】(1)72-;(2)79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解方程的步骤与方法求得方程的解即可. 试题解析:(1)3(x ?1)=5x+4 , 3x ?3=5x+4, 3x ?5x=4+3, ?2x=7, x=?72 ; (2)x 123x 123 +--=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4课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重点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难点 去分母时,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即整数项);正确理解分数线的作用,去分母后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等式的基本性质2是怎样叙述的呢? 2.求下列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2)2,4,5. 3.通过上几节课的探讨,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如果未知数的系数是分数时,怎样来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呢?那么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探索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问题: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问再合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情境,弄清题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活动:(1)指定一名学生说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建立方程模型. 师生共同分析:(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甲完成的工作量+乙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 (2)设工作总量为1,剩下的工作两人合做需x天完成,则115(x+1)+112(x+4)=1. 提出问题:如何解方程115(x+1)+112(x+4)=1? (1)鼓励学生尝试解这个方程,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2)巡视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3)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去括号,得115x+115+112x+412=1. 移项,得:115x+112x=1-115-412. 化简,得:320x=35. 两边同除以320,得x=4. 教师:该方程与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过的方程的系数都为整数,而这一题出现了分数. 教师:能否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 学生:我们可以根据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上一个既是15又是12的倍

数学七年级上册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习题含答案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同步测试 1. 方程2x -13-x -14 =1,去分母得到了8x -4-3x +3=1,这个变形( ) A.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找错了 B. 漏乘了不含分母的项 C. 分子中的多项式没有添括号,符号不对 D. 正确 2. 解方程x +12-2x -36 =1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3(x +1)-2x -3=6 B. 3(x +1)-2x -3=1 C. 3(x +1)-(2x -3)=12 D. 3(x +1)-(2x -3)=6 3. 把方程x 0.7-0.17-0.2x 0.03 =1中的分母化为整数,正确的是( ) A. x 7-17-2x 3=1 B. 10x 7-17-2x 3 =1 C. 10x 7-17-20x 3=10 D. 10x 7-17-20x 3 =1 4. 已知方程2-x -13=1-x 2+3-x 与方程4-kx +23=3k -1-x 2 的解相同,则k 的值为( ) A. 0 B. 2 C. 1 D. -1 5. 一架飞机在A ,B 两城市间飞行,顺风要5.5h ,逆风要6h ,风速为24km/h ,求A ,B 两城市间的距离为x 的方程是( ) A. x 5.5-x 6=24 B. x -245.5=x +246 C. x 6+24=x 5.5-24 D. x +245.5=x -246 6. 当x = 时,式子12(2-2x )与27 (3x +1)的值相等. 7. 将若干本书分给某班同学,每人6本,则余3本;每人7本,则少4本.设共有x 本书,则可列方程 ,解得x = . 8. 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水管,甲是进水管,用2小时可以将水池装满,乙是放水管,用3小时可以将一池水放尽,现在先将空水池进水(打开甲管)1小时后,再打开乙水管放水.问若水池装满,需打开乙水管的时间是 . 9. 下面是解方程0.3x +0.50.2=2x -13 的过程,请在前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步骤,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依据.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3x +52=2x -13 ,( ) 去分母,得3(3x +5)=2(2x -1).( ) 去括号,得9x +15=4x -2.( )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 +bx =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 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2.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要点探究 探究点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合作探究: 试一试:把一元一次方程x +2x +4x = 140转化为x = m 的形式. 依据: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 归纳: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 = b 的形式,其中a,b 是常数,“合并”的依据是逆用分配律. 典例精析 例1 解下列方程:(1) 1115;24 x x x --= 221(2)423.32x x x -++=-⨯+ . 方法总结: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 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1) 5x -2x = 9; (2) 72 321=+x x . \ 探究点2: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方法总结:方法归纳:当题目中出现比例时,一般可通过间接设元,设其中的每一份为,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各数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3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检测:1.下列方程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 由3x-x=-1+3,得2x=4 B. 由2x+x=-7-4,得3x=-3 C. 由15-2=-2x+x,得3=x D. 由6x-2-4x+2=0,得2x=0 2.如果2x与x-3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等于() A.-1 B.1 C.-3 D.3 3.某中学七年级(5)班共有学生56人,该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少1人.设该班有女生有x人,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4.解下列方程: (1) -3x + 0.5x =10;(2) 6m-1.5m-2.5m =3;(3) 3y-4y =-25-20. 5.某洗衣厂2016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 量之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 二、课堂小结 1. 解形如“ax + bx + ···+ mx = p”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 项 课题3.2解 一元一 次方程 (一)— —合并 同类项 与移项 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 能 1.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 能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求 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 题. 数学思 考 体会学习移项法那么解一元一 次方程的必要性,使学生在动 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 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 习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问题 解决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那么,并能运用这一

目 标 法那么解方程. 情感态度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用武之地〞. 教学 重点 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简单的一元 一次方程. 教学 难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寻找等量关系.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等式的根本性质通过学生自己利

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 (1)5x-2=8;(2)7x= 3x-5.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下面总结移项法那么做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虽然我们可以利用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但是解题过程比拟繁 琐,能不能找到比拟 简便的解题方法呢? 提出问题,引发 思考,导入新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活动内容1:用合并同类项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展示如下 方程的求解过程:x+2x+3x =120. 总结: 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步骤:(1)合并同类项; (2)系数化为1. 通过让学 生自己观 察、归纳, 独立发现 移项法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1.会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中化归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解方程4-3(2-x )=5x 2. (1)数字3,2的最小公倍数是: . (2)数字4,6的最小公倍数是: . (3)数字3,2,7的最小公倍数是: . 师生活动:由学生思考、个人回答,教师纠正。 (二)情境探索 问题: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草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用纸莎草压制成的草片上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有关数学的问题,下面的问题就是书中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并尝试解这个方程。解完后让学生感到解有分母的方程比较麻烦,教师引出本节课题:为什么要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合作探究 1. 方程32 1=-x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 ),得 . 2. 方程3 1221-=-x x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 ),得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开发区中学龙壮志 一、教材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明确教材只是达到目的的材料,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提倡创造,而不是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机械执行者。)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始终,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旧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引出方程和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和教学活动为结尾编写了一元一次方程这块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给任课教师正确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有效资源,为实现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的对照: (一)新课程标准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

人教2011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去分母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教案_33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分母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第三个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通过提出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从而解方程。本节是学生在前两节中已经学过用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的进一步加深。是让学生思考当出现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何解的问题,进而了解新出现的步骤问题。让学生巩固“解方程”就是使方程持续化为x=a的形式转化的化归思想。 本节课继续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最后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提升了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本节课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但不够熟练,在移项时不变号,在去括号时该用分配率相乘得未乘,该变号的未变。在本节课中继续强化。 2.学生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但有的学生理解不了。增强对各个步骤的理解。 3.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分母,为何方程两边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重学生能否通过交流对去分母的方法是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 4.让学生理解解方程步骤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x=a的形式。但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掌握的不够好,影响最后的结果。 教学目标: 1.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去分母的意义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步骤解方程。运算容易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1)3,4 (2)5,7 (3)2,3,6 (4)6,8 第一种:(1)属于相邻自然数,(2)属于互质关系的自然数,这两种关系的最小公倍数只需把两数直接相乘。 第二种:(3)属于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那个最大的自然数。 第三种:(4)属于含公约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能够通过短除法求出公约数,再把所有公约数和约数相乘。 2.解下列方程 3(x-4)=4x-1 3.当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思考:我们在干什么? 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 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最终: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 4.求方程的解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依据)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 ±c=b±c。 2.等式两边都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 ac=bc,a c =b c(c≠0) 拓展:①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即等式的左右互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②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等量代换)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移项要变号。 2.解形如mx+p=nx+q的一元一次方程 (1)移项:根据等式性质,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通常是等号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通常是等号右边) mx-nx=q-p (2)合并同类项:化方程为ax=b(a,b为已知数,a≠0)的形式 (m-n)x=q-p (3)未知数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性质,将方程从ax=b的形式化为x=b a 的形式 x=q−p m−n (4)算出q−p m−n 的值,即为方程的解 2.解含有括号的方程:(1)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2)移项;(3)化成标准形式ax=b;(4)系数化为1. 注意:(1)去括号时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2)括号前面的系数 要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相乘,不能漏乘任何一项。 3.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3)移项;(4)合并 同类项;(5)系数化为1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教案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它可为解决更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目标1.知道移项解方程的理论依据。 2.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进一步认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感悟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移项解“ax b cx 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移项法则的依据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仪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主要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移项解方程的理论依据。 2、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学生明确本节课目 标,使学生的学习 有目的性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把一些图书分给七(3)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 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的有多少名学 生?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 问题展开讨论,营 造一种轻松的学习 氛围,激发学生继 续学习的愿望. 活提问题1;我们应该怎样设未知数较好呢?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动 一 出 问 题 学生回答: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追问1:本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回答:图书的本数都是固定的. 师生活动:学生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追问2: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怎样解这个方 程? 学生回答:方程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和不含字母的常数 项. 教师活动:怎么样才能使它向x a =转化?它的依据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情况, 逐步放手,培养学 生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 活 动 二 探 究 问题2: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我们应该怎么 办呢? 学生回答: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4x 追问1:我们要如何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呢? 学生回答: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号两边同时减去 20.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追问2:利用等式性质1前后的方程320425 x x +=-和 342520 x x -=--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 论.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师板书:移 项的概念: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追问3:根据上面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移项的依 据是什么?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我们要注意移项 通过学生的观察、 思考、交流讨论, 认识“移项”变形,得 出移项的方法,便 于学生理解移项的 原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厦门市美林中学洪开通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去括号与去分母》第三课时,是学生学习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及去括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去分母,去分母是解方程、不等式时常用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通过去分母可以使分数系数方程转化为整数系数方程,从而方程形式简化。本节课是运用去分母解方程的初次尝试,其中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至此,在已学过的解方程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教法分析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教学面向全体的原则,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练习和展示,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更多的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总结归纳得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去分母以外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四种基本步骤,而对于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是初次接触,不熟悉去分母的方法,在去分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知应乘几以及漏乘和对分数线的理解不全面等错误。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去分母的目的及原理,多让学生进行错例诊断,从而减少出错率。 四、教学流程: 复习旧知————问题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错例教学)————反思小结————总结提升————拓展探索————课堂评测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了解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观察方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 梳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梳理一元一次方程中含参数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解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考点解析】 考点一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例1. 解方程 (1)5x +2=7x -8 (2)11-2(x +1)=3x +4(2x -3) (3)14 1 26110312-+=+--x x x (4) 35 .01 02.02.01.0=+--x x 针对练习1 1. 在3×3方格上做填数字游戏,要求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格子中

的数字之和都等于s,且填在三个格子中的数字如图所示,若要能填成,则() A.s=24 B. s=30 C. s=31 D. s=39 10 8 13 2.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的变形中,错误的是() A.若a=b,则ac=bc B.若a(x2+1)=b(x2+1),则a=b C.若a=b ,则=D.若x=y,则x﹣3=y﹣3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3)x|a|﹣2+6=0,则a的值为() A.3 B.﹣3 C.±3 D.±2 4.按如图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结果为3的x、y的值是() A . B . C . D . 5.解下列方程: (1)2x+3x+4x=18 (2)3x+5=4x+1 (3)(4);

6. 已知方程a −2x =-4的解为x =4,求式子32a a a --的值. 7. 阅读理解:已知a ,b 为有理数,且a ≠0,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的 解为x =b +a ,我们就定义该方程为“和解方程”. 例如:方程2x =﹣4的解为x =﹣2,因为﹣2=﹣4+2,所以方程2x =﹣4是“和解方程”.请根据上述定义解答下列问题:(1)方程3x =﹣6 “和解方程”;(填“是”或“不是”)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5x =m 是“和解方程”,求m 的值; (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x =ab +b 是“和解方程”,且它的解是x =b ,则a ,b 的值分别为 , . 考点二 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一:整数解、已知解求参数 例1. 已知关于x 的方程9314x kx +=+有整数解,求整数_____k = 例2. 关于x 的方程()2(1)130n x 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 (1) 则,m n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m ,____n ; (2) 若此方程的根为整数,求整数=____m 例3. 已知方程 ()2412 x a x +=-的解为3x =,则____a = 例4. 某同学在解方程513x x -=•+,把•处的数字看错了,解得4 3 x =-,该同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实际问题与 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分类关键点对“电话计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从而得出整体选择方案.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计费问题的解答过程,学习方案选择问题,体会最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深化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体验,增强应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4课时,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题目信息,建立方程模型解决电话计费问题. 【教学难点】 关键点的选择,整体方案的确定.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计费表格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手机非常普及,你有手机吗? 你的手机是如何收费的? 你家里有几台手机? 你知道手机的收费标准吗?(出示课件2) (二)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探究计费问题 教师问1: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出示课件5) 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 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 主叫通话时间不超过150分钟时,方式一省钱. 教师问2:如果主叫通话时间超过150分钟呢?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6) 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师问3:通过填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与“主叫时间有关”. 教师问4:如何确定那个方案省钱呢?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7) (1)设一个月内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 (t是正整数),列表说明:当t 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计费时首先要看主叫是否超过限定时间,主叫不超过限定时间,月使用费一定; 主叫超过限定时间,超时部分加收超时费. 考虑t 的取值时,两个主叫限定时间150 min和350 min是不同时间范围的划分点. 当t 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方式一和方式二的计费如下表:(出示课件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4.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5.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1.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灵活应用. 2.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通过“尝试——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习、理解知识,体会和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在探索方程的解的过程中渗透变量和函数思想. 1.经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并认识方

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1.方程和方程组是“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继内容的基础.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又是代数方程中具有共性的重要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代数方程进行同解变形并最后求出原方程解的重要依据.所以本章内容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进一步学习上看,都是有重要地位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改变传统教材过于注重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而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破除陈旧、烦琐的模式训练.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强调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注重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3.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删繁就简.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法则,让学生模仿练习”的框架,在解方程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理解方程的简单变形及其合理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掌握解一元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