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诗歌鉴赏汇总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汇总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汇总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汇总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陈风——《墓门》1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枭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墓门:墓道的门,也有人考证说是陈国的城门。

棘:酸枣树,人们视为恶树,常用以比喻所憎恶的人。

斯:劈开。

不已:不止,不停止做坏事。

谁昔:由来已久

枭:猫头鹰。

萃:音翠,群栖

【赏析】:

《墓门》讽刺怙恶不悛的恶人,不仅不能正确看待国人的责备,还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颠倒是非观念,所谓“颠倒思予”“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诗经·陈风——《防有鹊巢》2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释】:

防: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邛:音穷,土丘。

旨:美。苕:凌霄花

侜:音舟,谎言欺骗

鷊:绶草,十样锦。

惕惕:担心害怕的样子。

【赏析】:

《防有鹊巢》抒发失爱的忧虑。诗以树有鹊巢,丘有花草取兴,各言其所,反兴“予美”所失的忧虑。

诗经·陈风——《月出》3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佼:姣之借。僚:美丽

舒:舒缓轻盈的样子。

窈纠:形容女子的体态窈窕的样子。

劳心:思念

懰:音刘,妩媚

慅:音骚,心神不安

燎:此形容女子光彩照人。

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

【赏析】:

《月出》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诗经·陈风——《株林》4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

匪适株林,从夏南兮!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注释】:

胡:为什么。

株林:株邑的郊外。株,陈国邑名,在今河南省西华县西南,夏亭镇北。株是陈国大夫夏御叔的儿子百般征舒的封邑。

从夏南:追求夏南之母,夏南,即夏征舒,他的母亲夏姬与陈国国君陈灵公,以及大夫孔宁、仪行父等私通。

匪:作非,不是。

我:指陈灵公。

朝食:此形容急不可待,赶早就去。又闻一多考释:古代称性曰为食。

【赏析】:

《株林》讽刺作为一国之君的陈灵公荒于朝事,与臣子之妻夏姬私通的淫乱。诗以设问方式故意提出疑问,暗中影射陈灵公并不能是去寻找夏南,而去寻找夏南的母亲,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诗经·陈风——《泽陂》5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陂:音皮,水池的边沿,湖滨

伤:忧思

卷:音全,美丽动人

悁悁:音冤,郁郁不乐

菡萏:荷花的又一种称呼。

俨:端庄的样子。

辗转伏枕:头埋在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赏析】:

《泽陂》描写女子思念意中人的情怀。由于看见堤岸边的蒲与荷相伴成长,生发出自己心中的思念。但是总无法实现,尽管伤心落泪,辗转反侧,心中的追求依然可望不可及,就像有池泽相隔一般。

诗经鉴赏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12级音乐表演2班 1217435064 郭权上午1、2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小雅——《鹿鸣》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雅”,古文字

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居楚而楚,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2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带来诗经中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1《芣苜》 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 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 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 赏析: 芣苜:俗名车前草,药名,也可食用。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2《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诗经里的诗歌赏析精选

诗经里的诗歌赏析精选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风雨》1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 凄凄:寒冷的样子。 喈喈:此形容鸡互相应和的叫声。 云:发语词。 胡:为什么。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此句以反问表示。 潇潇:风雨急骤的声音。 瘳:音抽,病愈 赏析:

《风雨》描写了一副风雨交加的情景,可是那鸡并不因为它阴沉昏暗,阵阵寒意,甚至急风骤雨而停止鸣叫。说它是是兴起之词,言处乱世思君子,或者是描写妇人忽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都在表达渴望的初衷,表达一种不变的意向,结尾的反问更强烈地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诗经——《子衿》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 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 挑达: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赏析: 《子衿》描写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

思念,所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度日如年的相思,自然因为深刻难忘的印象和恋慕,而那个衣领青青的形象,总在眼前和脑海里,刻骨铭心,忧思难忘,忍受不住,去那城楼盼望,彷徨徘徊,反倒更见出心情的急迫。 诗经——《扬之水》3 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注释: 扬:形容流水迅疾的样子。 不流束楚:水漂不走柴草,喻忠实的爱情。 鲜:少。 女:通作“汝”。 诳:欺骗。 薪:柴。 不信:不诚实。 言:流言 赏析: 《扬之水》描写兄弟之间因听信谗言,发生矛盾,而作出的

诗经诗歌鉴赏集锦

诗经诗歌鉴赏集锦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秦风——《黄鸟》1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鸟的叫声。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卒于周襄公三十一年(公无前621 年),死时以177人殉葬。 子车奄息:人名。子车为姓,奄息为名。

惴惴:恐惧的样子。 鍼虎:人名。 【赏析】: 《黄鸟》描写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车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诗描写三兄弟殉葬时的情景,表现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现了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诗以黄鸟止于棘树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这样的能勇士临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诉殡葬的残酷。诗的写实性很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诗经·秦风——《晨风》2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古典文献汇编】《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间,难免会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予以指正,以便及时更正,以免缪传误人。 但愿这件事能对朋友们有所益处,至少,可以为大家省去查阅辞典和打字的时间吧。这样,我所耗费的时间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F-001】-【F-160】、【Y-161】-【Y-265】、【S-266】-【S-305】分别表示风、雅、颂的篇目。余冠英注释的《诗经选》106首穿插其中,为了区分,在篇目后面标有(必读)字样,例如:【F-001】关雎(必读)。 国风周南 国风:也单称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朱熹《诗集传》:“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东周的诗,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诗。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誓shì)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旦居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意为南国之诗,或以为用南国乐调写的诗。共计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称二南。 【F-001】关雎(必读)

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

诗经卫风木瓜赏析鉴赏 导读:《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下面一起来赏析《国风·卫风·木瓜》吧! 木瓜——《诗经》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

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

诗经《关雎》鉴赏讲解学习

诗经《关雎》鉴赏

关雎鉴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

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诗经关雎》原文、译文及艺术特色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5篇

关于诗经诗歌鉴赏5篇 “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秦风——《车邻》1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秦风》是秦国地区的诗歌,共有十篇。秦封国时间晚,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因为秦人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平王封秦为诸侯,秦襄公则是第一任秦君,地域大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其地风俗“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经射猎为生”。(《汉书·地理志》)

邻邻:象声词,形容车行的声音。 白颠:白额,一种良马,额头有白毛。 寺人:宫中的小臣。 逝者:将来 耋:音迭,八十老人 簧:笙类乐器。 【赏析】: 《车 邻》描写宫廷妇女渴望见到君主,表达了对青春年华消逝的叹息。诗写车马,正是女子引起情思的景象,但掌管王宫内人和女官的“寺人”无令,自己一番情思只好寄于遐想和感叹。山坡、湿地长的树木各得其宜,正像“我”与君子共得其乐,这样美好的时光无法享有,人生转眼消失殆尽,青春没有了,这样深深的叹息,当然让人突然神伤了。 诗经·秦风——《驷驖》2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注释】:

驖:音铁,毛色似铁的好马。 六辔:六条马缰绳。 公:秦国国君。 媚子:宠爱的人。 奉:奉献,国君狩猎,掌管苑囿的官要驱起野兽出来,让国君射猎。 辰牡:按季节奉献的野物 左之:从左面射它 輶车:一种轻便的车。 镳:音由,轻车 猃,歇骄:良种猎犬 【赏析】: 《驷驖》描写秦国国君出猎,赞美了射猎的勇敢和从容。有张有弛,有点有面,有衬托的侧面车马。有正面的射猎场面,简洁、细密,周详而又曲折。 诗经·秦风——《小戎》3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诗经里的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里的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中的《颂》共有40篇。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曹风——《侯人》1 彼侯人兮,何戈与殳。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 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注释】: 侯人:管迎宾送客的小武官 何:荷之省,扛。 殳:音书,古代的一种撞击兵器,杖用竹或木,杖端装入八棱平头的金属器。 三百赤芾:言穿赤芾的人很多

赤芾:为高官所佩,红色皮制听蔽膝,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穿戴。 鹈:鹈鸪,水鸟。 梁:鱼霸,作以捕鱼。 咮:音宙,鸟嘴 媾:宠爱。 南山:在山东曹州济阴县二十里。 隮:音基,升云,或虹 婉娈:形容小女孩的娇小美好。 季妇:幼小的女孩。 【赏析】: 《侯人》对比描写了辛勤劳动遭罪的小吏和待遇优厚的达官贵人,讽刺贵人们不劳而获就像食鱼不沾湿嘴鹈鸪,高高在上,而又无所事事,而对遭爱艰辛连自己女儿都在挨饿的小吏表现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对比是鲜明的,讽刺也是辛辣的,特别最后两句,侯人日夜辛苦,那娇小可爱的孩子却在挨饿,直是催人泪下。 诗经·曹风——《鸤鸠》2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释】: 鸤:音尸;鸤鸠,布谷鸟。古代传说布谷鸟饲养小鸟,朝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因而用以命官名。古代管理水土的官司空,曾称鸤鸠氏。 子:小鸟。 淑人:善人。 君子:尊称,代指有才有德的人,也用指在位的人。 仪:言行举止。 一:平均如一。 结:连结一起,团结不散。 弁:皮帽。 骐:青黑色的马,此代指帽子的颜色、纹饰。 忒:偏差。 【赏析】:

诗经诗词集锦_唐前诗词鉴赏

诗经诗词集锦 诗经——《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注释:猗嗟:吁嗟,叹词昌:形容身体健壮。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注释:《魏风》是魏国地区的诗歌,共七篇,魏国具体分封的时间不详,相传是周初分封的同姓。 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注释:汾:汾水。 诗经——《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有谁知之!有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1 / 10

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注释:桑者:采桑的人。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泄泄:同闲闲,十分悠闲的样子逝:往。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2 / 10

诗经《关雎》的赏析

诗经《关雎》的赏析 导读:《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中的诗歌赏析

诗经中的诗歌赏析 【导语】《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对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关于诗经中的诗歌赏析,希望可以帮到您! 《诗经.王风.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沉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践踏。周平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缺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全诗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气氛,

诗经诗词赏析5篇推荐

诗经诗词赏析5篇推荐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采蘋》1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蘋?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牅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赏析: 本诗描述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礼记昏义》记载,女子出嫁前三个月,须在宗室受教育:“教成之祭,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妇顺也”。诗直叙其事的过程,从采摘、煮,最后点明祭祀的人物,使我们得以清楚认识一种礼俗。 诗经——《甘棠》2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赏析: 召伯:周朝大臣 本诗劝人不要砍伐甘棠树,表达人们对召伯的纪念,诗以对甘棠树的爱护,写对曾在甘棠树下歇息的召伯的爱戴,爱屋及乌,正是一种深爱的表达,而又写鸟不写屋,又见其含蓄。诗经——《行露》3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妇无家? 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为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赏析: 本诗强烈控诉一个借用官司逼婚的男子的无耻行径,分别用麻雀和老鼠作比,揭露对方的丑恶,其中多用反问、排比,表达了严厉的斥责和决不屈服的意志。 诗经——《羔羊》4 羔羊之彼,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语文诗经文言文翻译《诗经_王风_黍离》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译注 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原文译文注释 彼黍离离1,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 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4?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1.黍稷(shǔ 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黍, 小米;稷,高粱。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5.噎(yē 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导读: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 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 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 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 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秦风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