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C.摩擦过程中有质子发生了转移

D.丝绸也带正电荷

2.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勺

B.瓷碗

C.塑料壳

D.木铲

3.在下面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也带了电

B.乙图,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正电荷从a向b定向移动

D.丁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

4.下列四组选择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A.铜、塑料、人体B.人体、干木材、大地

C.塑料、橡胶、干木材D.铜、人体、大地

5.下列选项中,属于利用静电的是()

A.楼顶的避雷针B.危险品运输车底的铁链

C.静电喷漆D.印染车间保持一定的湿度

6.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迅速张开。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玻璃棒带电B.不能说明玻璃棒是否带电

C.接触金属球后,玻璃棒的电荷消失了D.两片金属箔片带上了异种电荷7.如图,N95口罩的中间层是多孔结构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布创造了电荷

B.熔喷布只吸引负电荷

C.熔喷布只吸引正电荷

D.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8.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箔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不能确定10.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进行科学防治,下列这些与抗击疫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它不属于分子

B.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

C.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附轻小的飞沫

D.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加热的方式也能够杀死病毒。如果把水从20o C加热到60o C,水的比热容变大

11.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它们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则()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二、填空题

1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g月壤,“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在月球上相比,带回的月壤样品质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不锈钢勺、陶瓷碗等物品中,__________是导体。14.某物体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是因为它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______(选题“一定”或“不一定”)带电。

15.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____电,乙物体带______电。

16.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电;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使物体带电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摩擦起电

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料梳子、笔杆、尺子与头发或晴纶针织物摩擦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两物质次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

二、接触起电

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要么从带电体跑到非带电体上,要么从非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三、感应起电

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 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了与A相同的电荷,这就是感应起电。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____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______电。

(3)如图是在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通过摩擦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______而使头发竖起来。

18.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石墨烯不仅“最薄、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__.

19.“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

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

相对于大小在5微米左右带有新冠病毒飞沫而言,熔喷布空隙较大,怎么过滤环境中尺寸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呢?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

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抹能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为了填补口跟市场供应缺口,我国某石化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迅速建设了2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吨医用平面口跟熔喷布。全国人民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口罩的“心脏”就是熔喷布,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______纤维;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由于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会被吸附在其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啧布能够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

______。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

(3)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我们可以用______(仪器名)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梳子所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都带______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______。

20.目前,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已成为国际共识。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已向世界各国捐赠和出口口罩一百多亿只,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国际担当。

(1)口罩中间层--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_________(填“吸附”或“排斥”),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若制作熔喷布的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22kV,该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___________倍。(2)某规格的熔喷布密度为0.9×103kg/m3,1m2熔喷布的质量为25g,则该熔喷布的厚度为__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

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光是________ 。

(2)“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3)“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 ,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使金属膜________ ;“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BC.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故A正确,BC错误;

D.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故丝绸带负电,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

A.金属勺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符合题意;

B.瓷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壳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木铲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气球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用带负电,与另一根橡胶棒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带同种电荷,即带负电,故B错误;

C.a带正电(缺少电子)、b不带电(正电荷数等于负电荷数),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b的自由电子向a定向移动,而金属棒中正电荷不能移动,故C错误;

D.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丝调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

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带负电或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例如玻璃、橡胶、塑料、陶瓷等。

A.铜和人体是导体,塑料是绝缘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干木材都是绝缘体,人体、大地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橡胶、干木材都是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铜、人体、大地是导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A.当打雷的时候,由于静电的感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积累了很多的静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所以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可以把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属于静电防止,故A不符合题意;

B.危险品运输车在运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用铁链接地可以将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故B不符合题意;

C.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故C符合题意;

D.印染车间产生大量静电,由于有一定的湿度,能及时导走,是防止静电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玻璃不是导体,金属箔片张开,说明两片金属片带同种电荷,电荷的来源不是玻璃上的电荷传到金属箔片上的,因为玻璃不是导体不导电,电荷来源是金属箔片与玻璃之间的静电作用,玻

璃上带正电,小球和金属箔片的组合中,负电荷流向小球,正电荷流向箔片,两片金属箔片都带有正电荷,因此张开。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即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CD.带电体能吸引与它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所以熔喷布能吸引正电荷和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说明摩擦后的毛皮带电,故A 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两金属箔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分开。故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分子和RNA分子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飞沫肉眼可以看到,不属于分子,所以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能够有效利用静电吸附轻小的病毒粉尘、飞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水从20℃加热到60℃,水的温度升高,但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A.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发生的是电荷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气球摩擦带电后仍然不容易导电,故仍是绝缘体,故B错误;

CD.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等量的电子带正电,故可知气球与头发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说明甲也带正电;乙被吸引,则乙有可能带负电,同时由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乙也有可能不带电,故D符合题

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不变不锈钢勺

[1]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从月球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到达地球表面时其质量将会不变。

[2]通常情况下,玻璃杯、塑料瓶、陶瓷碗是绝缘体,不锈钢勺是导体。

14.得到不一定

【详解】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物体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小球可能带正点;又因为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小球也可能不带电。所以小球不一定带电。

15.负负

【详解】

[1][2]因为甲、乙、丙都是带电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则乙物体和丙物体带异种电荷,因为丙物体带正电,所以乙物体带负电;因为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和乙物体带同种电荷,因为乙物体带负电,所以甲物体带负电。

16.正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详解】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说明金属箔之间的斥力变大,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则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2]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子从金属箔移动到金属球,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故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到金属箔片。

17.电子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其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电,所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正电。

(3)[3]“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导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属于接触起电,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头发竖起来。

18.导体计算机、防弹衣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石墨烯和铜一样具有出色的导电性,所以石墨烯是导体.

(2)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用于计算机、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超轻型飞机材料、防弹衣、太空电梯等

19.静电吸引轻小物体B验电器负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

(1)[1][2]根据题意知,医用口罩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静电纤维;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会被吸附在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3]“驻极处理”的原理是:使聚丙烯网状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与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梳子所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都带负电荷。

[6]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梳子与头发带异种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 吸附 100 3×10-5

【详解】

(1)[1]由于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不易导电,而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当不带电的病毒靠近熔喷布外表面时,会被熔喷布吸附,使病毒不能通过熔喷布从而阻断病毒的传播。

[2]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设高压设备输出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电压的n 倍,则

32210V ==100220V

n ⨯ (2)[3]由m V

ρ=知道,1m 2 熔喷布的体积 335325g 2.78cm ===2.7810m 0.9g/cm

m V ρ-⨯= 由V=Sh 知道,该熔喷布的厚度

55523

12.7810m 2.7810m 31m

0m V h S ---===⨯⨯≈⨯ 21. 电磁波 电荷 导体 熔化

【详解】

(1)[1]光也属于电磁波。

(2)[2]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时使本身所带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这属于摩擦起电现象。

(3)[3][4]由题意可知,电流能通过金属膜,所以可知金属膜属于导体,电流通过金属膜是产生了热量,使金属膜熔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练习)【含答案】

《两种电荷》练习 1. (2016?安徽)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 2.(2016苏州)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电子。 3.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_______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的结果。 4. (2016河南)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电。 5. (2016绥化)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电,丙球带负电或。 6(2016泉州)下列日用品中,一般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钢勺B.玻璃杯C.塑料桶D.瓷碗 7.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电B.带负电C.带同种电荷D.带异种电荷 8. 关于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金属中的电子带正电 C.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D.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9. (2016三明)将塑料签字笔的笔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用细线挂起来,静止后,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笔尾,观察到笔尾远离橡胶棒,则签字笔()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摩擦时失去电子 10. (2016呼和浩特)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5.1两种电荷 同步测试(含解析)

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把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橡胶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2.如图所示,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立起并散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一定带正电荷B.头发一定带负电荷 C.头发一定带同种电荷D.头发一定带异种电荷 3.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A可能不带电D.小球B可能不带电 4.根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分布于原子核外的粒子是()A.核子B.中子C.质子D.电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6.下列关于“吸”的物理现象中,由于静电现象引起的是() A.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灰尘 B.两个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吸”在一起 C.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D.若人站在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候车,会被驶过的列车“吸”进铁轨 7.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8.用两根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负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A.B. C.D. 9.如图所示,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L靠近M的A 端时,A端被L吸引,则() A.M一定带负电B.M一定带正电

人教九年级物理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含答案)

15.1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1.如图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中磁铁吸引铁屑 B.图2中摩擦后的气球粘在手上 C.图3中塑料梳子吸引梳过的头发 D.图4中摩擦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2.(永州中考)如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3.验电器是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当带负电的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选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4.(2019?江西中考)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带电或。 第4题图第4题变式题图 【变式题】a、b、c是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它们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b带负电,则a带电,c带电。 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 5.(2019?广东中考)如图是锂(Li)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锂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锂原子的质子数是电子数的两倍,所以锂原子带正电 D.锂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

6.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原子的中心有,周围有绕其运动的。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知识点三导体和绝缘体 7.(2019?湘潭中考)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木铲 B.不锈钢锅 C.玻璃杯 D.陶瓷盘 8.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这是因为() A.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中的电子不运动 C.绝缘体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中和了 D.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被東缚在原子或分子范围内,自由电荷很少能力提升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节两种电荷 一、单选题 1.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玻璃棒 B. 塑料尺 C. 橡皮 D. 铁钉 2.有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甲和乙相互吸引,乙与丙相互排斥,如果已知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的带电情况为() A. 带正电 B. 带负电 C. 不带电 D.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3.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一些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越梳头发越蓬松这种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力引起的() A. 磁极间的作用力 B. 电荷间的作用力 C. 分子间的作用力 D. 大气压力 4.用细线悬挂三个小球将任意两个小球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这三个小球() A. 只有一个带电荷 B. 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异种电荷 C. 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外两个带同种电荷 D. 三个都带电荷 5.甲乙两物体互相摩擦,使甲物体带了正电,这是由于() A. 乙物体的原子转移到甲物体上 B. 甲物体的电子转移到乙物体上 C. 甲物体的原子转移到乙物体上 D. 甲物体得到了电子 6.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 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 绝缘体也能带电 D. 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7.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A. 人体 B. 橡胶手套 C. 不锈钢尺 D. 铅笔芯 8.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A. 木材、橡皮 B. 石墨、金属 C. 木材、金属 D. 石墨、橡皮 9.小丽用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来回的摩擦几次,她发现摩擦后的塑料尺会吸引自己的头发,她又把尺子靠近小狗,发现塑料尺也可以吸引小狗的毛,下面对于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都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 都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 前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后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D. 前者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后者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0.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 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 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C.摩擦过程中有质子发生了转移 D.丝绸也带正电荷 2.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勺 B.瓷碗 C.塑料壳 D.木铲 3.在下面电学中的几个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将气球在小女孩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是因为气球带电,头发也带了电 B.乙图,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橡胶棒,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另一根橡胶棒不带电

C.丙图,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中正电荷从a向b定向移动 D.丁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向玻璃棒靠近,说明吸管一定带负电 4.下列四组选择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 A.铜、塑料、人体B.人体、干木材、大地 C.塑料、橡胶、干木材D.铜、人体、大地 5.下列选项中,属于利用静电的是() A.楼顶的避雷针B.危险品运输车底的铁链 C.静电喷漆D.印染车间保持一定的湿度 6.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迅速张开。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玻璃棒带电B.不能说明玻璃棒是否带电 C.接触金属球后,玻璃棒的电荷消失了D.两片金属箔片带上了异种电荷7.如图,N95口罩的中间层是多孔结构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子,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布创造了电荷 B.熔喷布只吸引负电荷 C.熔喷布只吸引正电荷 D.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8.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带答案

15.1 两种电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这是“静电章鱼”实验,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细丝抛向空中,并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置在塑料细丝下方,塑料细丝像章鱼一样张开了“触手”且在空中悬浮起来。塑料细丝在空中悬浮是因为() A.创造了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一只小猫正在玩气球,过了一段时间后,气球就“粘”在了小猫身上。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猫和气球带上了异种电荷B.该现象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 C.小猫和气球摩擦时正电荷发生了转移D.小猫通过和气球摩擦创造了电荷 3.生活科技上处处存在静电现象,有些是静电的应用,有些是要防止静电;下列关于静电防止与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印染厂应保持空气干燥,避免静电积累带来的潜在危害 B.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和静电完全无关 C.在地毯中夹杂0.05~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是防止静电危害 D.小汽车的顶部露出一根小金属杆类同避雷针,是防止静电危害 4.将一束塑料细丝上端扎紧,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塑料绳会问四周散升,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塑料绳下端()

A.带上同种电荷B.带上异种电荷 C.分子相互吸引D.分子相互排斥 5.将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时其位置如图所示,已知乙球因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所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甲球带负电、乙、丙两球均带正电 B.一定是甲球带正电、乙、丙两球均带负电 C.可能是甲球不带电、乙丙球均带正电 D.可能是甲球不带电、乙丙球分别带正负电 6.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此过程中()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丝绸和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 C.正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之间转移D.负电荷在丝绸和玻璃棒之间转移 7.如图所示,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和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和头发摩擦时有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 节两种电荷 1.下列物品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 B.金属小刀 C.塑料刻度尺 D.木制三角板 2.运送燃油的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根铁链一直拖到地上,这是为了( ) A.使车辆更加美观 B.增大车受到的摩擦力 C.用于固定油箱 D.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走,避免燃油起火 3.下图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截面图,图中C 是按钮,D 是外壳,A、B 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则( ) A.A、B、C 是导体,D 是绝缘体 B.A、B、D 是导体,C 是绝缘体 C.A 和B 是导体,C 和D 是绝缘体 D.C 和D 是导体,A 和B 是绝缘体 4.电荷在导体中能够移动, 叫作导体, 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 5.氧的原子核有8 个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有库仑的电荷。 6.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 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根据西 耳斯资料 石棉玻璃云母羊毛毛皮铅绢纸木棉蜡根据赫 西·蒙科马利资料羊毛尼龙 粘 胶 丝 木棉 酸碱 盐 丙 烯 树 脂 聚乙 烯醇 (1)物理学中把与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由表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带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选填“强”或“弱”)。 (4)由表(选填“能”或“不能”)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 1.甲、乙两个性质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由此可知,这两种物体中原 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 ) A.甲的比乙的大 B.乙的比甲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2.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 球带负电荷,则B、C、D 三球带电荷的情况是( ) A.B 球带负电荷,C 球带正电荷,D 球带正电荷 B.B 球带负电荷,C 球带正电荷,D 球带负电荷 C.B 球带正电荷,C 球带负电荷,D 球带正电荷 D.B 球带正电荷,C 球带负电荷,D 球带负电荷 3.(2018·江苏常州中考)2017 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 ) A.原子核质子 B.原子核中子 C.电子原子核 D.电子质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 第1节两种 电荷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同步练 习(含答案) 1.如下学习文具,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 A.铅笔芯B.塑料三角尺 C.透明塑料笔袋 D.橡皮 2.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D A.金属B.人体C.铅笔芯D.橡胶 3.将下面一个物体与小灯泡串联在电源上,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B A.橡皮B.铅笔芯C.塑料尺 D.透明胶带 4.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B A.玻璃 B.铁钉 C.橡胶 D.塑料 5.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材料的一组是D A.铜和玻璃 B.银和陶瓷 C.铁和橡胶 D.铝和盐水 6.下列五种学习用品中:①透明塑料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铅笔芯⑤橡皮擦。属于绝缘体的有A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8.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B A.异种电荷相吸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D.大气压作用 9.在下列仪器中,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是D A.电压表B.电流表C.电能表 D.验电器 10.绝缘丝吊着的两个轻质小球,静止后如图2所示。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带同种电荷 B.带异种电荷 C.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都不带电 1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B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12.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C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C.电源的作用就是不断产生电荷 D.用电器的作用就是消耗电荷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1 节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下列都属于导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铁、食盐水 B. 石墨、陶瓷 C. 水银、橡胶 D. 塑料、人体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 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 C. 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一个正电荷,核外有一个电子 D.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则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 3、如图所示,将塑料签字笔的笔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用细线挂起来,静止后,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笔尾,观察到笔尾远离橡胶棒,则签字笔( ) A. 带正电 B. 带负电 C. 不带电 D.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4、如图所示是导电检测器,在两根导线间分别接入如下哪一组物体,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都发光( ) A. 橡皮和硬币 B. 铅笔芯和塑料尺 C. 硬币和铅笔芯 D. 橡皮和塑料尺 5、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出物体带正电还是负电 B.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C. 将带正电的物体A 靠近物体B,A、B 相互吸引,则B 带负电 D. 摩擦起电实验中,带负电的物体是因为它在摩擦时产生了电子 6、下列属于利用静电现象的是() A. 油罐车底下挂一条铁链 B. 喷漆时让从喷嘴喷出的油漆带上电 C. 飞机的轮胎用导电橡胶制作 D. 在油库或加油站工作的人员不得穿腈纶衣服 7、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以下关于小球带电情况的说法中( ) ①可能带负电;②可能带正电;③一定不带电;④一定带负电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8、央视网在“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两种电荷 1.甲、乙、丙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乙带负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带正电,丙带正电 B.甲带正电,丙带负电 C.甲带负电,丙带正电 D.甲带负电,丙带负电 2.(济宁市中考)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3.(福建省中考)如图,悬挂在一起的两个气球,被毛织品擦过后彼此排斥分开,此时两个气球带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气球是因为______而带电。 4.(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的结果。 5.将橡胶棒和毛皮摩擦,橡胶棒会带上______电荷;用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6.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_电。如图所示,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______电。 知识点原子及其结构

7.(常州市中考)2017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 A.原子核质子 B.原子核中子 C.电子原子核 D.电子质子 8.氧的原子核带有8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______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有______库仑的电荷。 知识点验电器 9.(自贡市中考)如图所示,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10.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安全帽 B.陶瓷碗 C.橡胶鞋 D.铅笔芯 考查角度判新物体带电情况 11.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一定带负电 D.若甲球带负电,则乙球可能不带电 12.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的铝箔气球两次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触,则气球()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3.(常德市中考)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B和C互相排斥,则B______(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A和C互相______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 1.关于电荷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过程是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 B.物体带负电,说明它失去了电子 C.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上一定带负电荷 D.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丝绸上一定带正电荷 2.根据物质的物理特性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铅笔芯、橡胶棒、玻璃棒都是导体 B.食用油、蒸馏水、汞都是绝缘体 C.碳棒、陶瓷、铁都是导体 D.塑料、干木棒、毛线、化纤都是绝缘体 3.【2017•北部湾卷】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B.金属小刀C.塑料刻度尺D.木制三角板 4.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 A.化纤衣服易潮湿从而沾上灰尘 B.化纤衣服有许多小孔,灰尘会钻进小孔不出来 C.化纤衣服质地柔软,灰尘喜欢躺在柔软的衣服里睡大觉 D.化纤衣服摩擦后容易起电,静电会吸引灰尘这类轻小物体 5.用梳子梳头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不相同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粘”着一层灰尘 C.两个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 6.如图所示,N95口罩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拦截作用,其通过中间的熔喷布对空气中较小的颗粒实施静电吸附。N95口罩对病毒的拦截作用是主要是由于()

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C.分子间存在间隙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用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使“章鱼”飞起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后,“章鱼”、塑料管带的是异种电荷,毛巾不带电 B.摩擦后,“章鱼”、毛巾带的是同种电荷 C.摩擦后,“章鱼”的细丝带的是同种电荷 D.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8.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则 A.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该物体靠近,说明该物体带电 B.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如果吸管与橡胶棒相排斥,那么吸管带正电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9.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负电D.一定不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15.1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2.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通草球时发现通草也向橡胶棒靠近,由此可判断() A.通草球带正电.B.通草球带负电. C.通草球不带电.D.以上判断都不对. 3.两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 A.一定带同种电荷.B.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一定有一个物体带电.D.以上说法均不对.4.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C.一定不带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5.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6.分别将毛织物和琥珀、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摩擦后发现,毛织物吸引丝绸,琥珀吸引小通草球,玻璃棒吸引小通草球,则() A.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B.毛织物带负电,通草球带正电.C.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不带电.D.琥珀不带电,通草球不带电.7.有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已知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丁互相吸引,甲和丙互相排斥,丙球带负电,则() A.甲带正电.B.乙带正电C.丁带负电.D.乙带负电 8.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

可能带正电. 9.带负电的橡胶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吸引,这说明通草球()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10、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11、三只轻质小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三球都带电 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C. 只有一球带电 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二填空题 1.物体带电主要是由于_____ 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有了______ 而带负电,缺少了______ 就带正电,因此,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____ ,实质是电子__________的过程。 2.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______ ;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_______。 3.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有______种.能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____ ,其原理是_____ 。 4.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其道理是______ 。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_____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6.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______ ;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 ;属于液体的是____ ;属于金属的是_____ 。(填序号) ①空气②煤油③稀硫酸④人体⑤陶瓷⑥塑料⑦水银⑧干纸 ⑨大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1.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3.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瓶 B.橡皮擦 C.钢尺 D.塑料笔杆 4.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5.如图,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B.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6.如图所示,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小女孩的头发会飘起来.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B.头发带电,气球不带电

C.气球和头发带同种电荷 D.气球和头发带异种电荷 7.小华在科技馆观察到静电现象.如图所示,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她提出了如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探究的是() A.小球B的偏转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B.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小球B的偏转角度与电荷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D.电荷间作用力大小与电荷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8.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 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 ______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 ______ 的结果. 9.已知 A球带负电,如图所示现象可知,则B、C球带电情况为B球 ______ , C球 ______ . 10.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1)小明发现用干燥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都能吸引纸屑,这说明它们都带了“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两种电荷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球带正电荷,则甲球()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3.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4.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______种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______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电荷,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 5.如图所示的两个带电小人,由图可以推知它们的头发带的是______(选填“同种”或

“异种”)电荷,利用此原理制作的电学实验仪器是______ 6.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属球,看到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开,橡胶棒带______。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电荷从一个物体______另一个物体 知识点原子及其结构 7.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______库仑的电荷,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______ 8.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更精细的结构;若该原子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将带正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5.1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含答案)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摩擦后的气球能“吸”起头发,下列观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 B.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C.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 D.两表面削平的铅柱压紧后会“吸”在一起 2.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棒B.塑料尺C.干木棒D.一元硬币 3.如图所示,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时头发立起并散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头发一定带正电荷B.头发一定带负电荷 C.头发一定带同种电荷D.头发一定带异种电荷 4.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A可能不带电D.小球B可能不带电

5.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A的球接触后,再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箔片带了异种电荷 C.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验电器B 带正电 D.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棒的右端到左端 6.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发现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B.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C.摩擦过程中甲失去电子、乙失去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D.摩擦过程中甲得到电子、乙得到电子,摩擦之后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7.如图所示。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b、c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三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球带正电,下列关于a、c两小球带电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a、c都带正电 B.a、c都带负电 C.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1.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 .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 .头发随气球飘起来是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 .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其中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 和B 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A 的金属箔张角变小,验电器B 的金属箔张角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电荷从A 转移到 B ,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 B .负电荷从B 转移到A ,所以A 的正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变少 C .B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带上了正电荷 D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小林同学的父亲是一名电力工人,如图所示为他随身携带的电工箱,箱内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 .金属刀片 B .塑料空心手柄 C .橡胶保护套 D .电工胶带 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静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B.如图: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C.如图: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 D.如图:验电器是利用了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制成的 A .A B .B C .C D .D

5.如图所示是“静电章鱼”塑料丝放在PVC管上方,细塑料丝就会以“章鱼”的形象悬在空中。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细塑料丝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细塑料丝、PVC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C.“章鱼”悬在空中的现象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D.细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6.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和餐巾纸都是导体 B.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 C.橡胶棒与吸管相互作用的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通过摩擦的方法使吸管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7.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负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D.小球A可能不带电 8.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C.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从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 D.用验电器能检测出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 9.如图甲所示,小红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张爱心的图案,用丝绸裹住手指,照着图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匀撒上木屑,竖起塑料板轻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颗由木屑组成的爱心,如图乙所示,关于这个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品练习(附答案)《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综合提升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一、单选题 1. 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2.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管两端都带负电 B .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 C .吸管两端都带正电 D .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 3. 关于简单电现象及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产生电荷 B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小球一定带正电 C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91.610C -⨯ D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吸引,小球一定带正电 4. 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 .气球具有粘性 B .气球具有磁性 C .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 .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5. 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是导体,把人体的电荷传导到头发上 B .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 .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 .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6. 橡胶棒和毛皮相互摩擦时,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是( ) A.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B.橡胶棒得到了电子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节两种电荷 1. 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 .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 。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D .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答案】D 【解析】 解: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 B .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 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 D .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 【答案】A 【解析】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

意; 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季晴天,梳头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 3.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 .灰尘的自然堆积 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答案】D 【解析】 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4。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端,端会远离橡胶棒.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新人教版)物理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附答案)

两种电荷 一、选择题 1. (13苏州 )以下说法正确的 A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2. (13菏泽 )以下学习用品中 ,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B A.铅笔芯B.塑料尺 C.铁质铅笔盒D.金属小刀 3. (13北京 )以下物品中 ,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C A.塑料笔杆B.橡胶手套C.不锈钢尺D.陶瓷碗 4. (13福州 )小青把以下物品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皮擦、油 .他分成两类后的物品分别属于B A.固体和液体B.导体和绝|缘体 C.金属和非金属D.晶体和非晶体 5.(13泉州)一般情况下 ,以下物体中容易导电的是C A.玻璃杯 B.塑料尺 C.铅笔芯 D.橡胶轮胎 6. (12连云港 )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 ,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 ,而固体不能流动 ,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7. (12上海 )在原子核中 ,带正电的粒子是A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8. (12黄石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选项是B A.金属箔带正电 ,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 ,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9. (12茂名 )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 ,那么这 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D A.带正电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D.带同种电荷 10. (12泉州 )遇到雷雨天气时,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C A.躲在大树下避雨B.在露天游泳池里游泳 C.防止使用D.撑着金属杆的雨伞在野外行走 11. (12湘西 )如图 ,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表达象就是D A.电生磁B.物体被磁化 C.摩擦生热D.摩擦起电 12. (12成都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D.原子核不能再分 13. (12株洲 )关于物质的组成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B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