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征求意见稿)

本审评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审评规范是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审评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审评规范。

本审评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审评规范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临床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

从方法学考虑,本文主要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阅读仪,在医学实验室进行目标项目定量检验所使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的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盒),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类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包括标记物、抗体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反应原理介绍;

3.确定反应所需物质用量(校准品、样本等)的研究资料;

4.确定反应最适条件研究;

5.其他:如基质效应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企业应提交在产品研制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申请人应按以下要求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资料:

1.申请人名称;

2.性能评估方法、要求;

3.性能评估所使用试剂(包括校准品、质控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

4.应提供使用的仪器型号、序列号(SN);

5.性能评估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

6.性能评估的具体数据及分析判定;

7.性能评估审批人签字、审批时间。

对于本试剂盒,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如该项目已有相应国家(国际)标准品,优先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验证,重点观察对相应标准品检测结果的偏差情况。

(2)方法学比对

如无相应国家(国际)标准品或在标准品无法获得的前提下,可采用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临床样品,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3)回收率

使用拟申报试剂(盒)在人源样本中加入质量较好的纯品物质或其溶液,计算回收率。

2.空白检出限

空白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

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实际测试中常使用零浓度校准品或样本稀释液作为样本进行检测,重复测定20次,得出20次测量结果的光电信号值,计算其平均值(M)和标准差(SD),将M+2SD(如果试剂盒的原理为竞争法,为M-2SD)带入浓度-光电信号值校准曲线中,求出对应的浓度值,即为空白检出限。

3.重复性

测量重复性的评估可参考行业标准,选择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低、中、高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测量。建议采用与人源样本基质接近的样本进行试验。

4.线性范围

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达到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制备低浓度样本时应充分考虑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建立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至少7~11个浓度水平。例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最终不得少于7个水平)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可发现最宽的线性范围。验证线性范围时可选择5~7个浓度水平。

⒌批间差

用血清样品或质控样品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每个批号测试3次,分别计算每批3次测定的均值,计算相对极差(R)。

6.特异性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的,对人样本中可能的与待测物存在交叉反应的物质应进行测定。以HCG测定为例,应至少对样本中如存在LH、FSH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常为对模拟添加样本分别进行验证,样本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交叉实验的评价标准,确

定可接受的交叉物质的极限浓度。

交叉物质的极限浓度通常应考虑临床样本中可预见的浓度,可接受标准可以参考空白限或者检测限浓度。

7. 干扰试验

对样本中常见的干扰物质进行检测,如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方法为对模拟添加样本分别进行验证,样本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干扰实验的评价标准,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极限浓度。

8.校准品、质控品赋值

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9.其他需注意问题

应明确配套机型的性能评估资料。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应提供如产品说明书【适用机型】项中所列的所有型号仪器的性能评估资料。

如有多个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试剂盒的样本类型如包括血清和血浆样本,则应对二者进行相关性研究以确认二者检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或存在某种相关性(如系数关系)。对于血浆样本,企业应对不同的抗凝剂进行研究以确认最适的抗凝条件以及是否会干扰检测结果。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应提交建立参考区间所采用样本来源及详细的试验资料。应明确

参考人群的筛选标准,研究各组(如性别、年龄等)例数不应低于120例。

若引用针对中国人群参考值范围研究的相关文献,应明确说明出处,并进行验证。参考值研究结果应在说明书【参考区间】项中进行相应说明。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效期稳定性、高温加速破坏稳定性、运输稳定性、机载稳定性及开瓶(复溶)稳定性等,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方法及过程。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3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

应对样本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期限进行研究,并在说明书中样本要求处明示。(注:若有相关文献中已明确说明,亦可作为依据。)(七)临床评价资料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的过程。

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申请人应当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申请人应当保证评价所用的临床样本具有可追溯性。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

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执行。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拟申报产品的同类产品作为参比试剂,采用拟申报产品(以下称考核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⒉临床研究单位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省级卫生医疗机构,临床研究单位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伦理要求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学准则,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者应考虑临床试验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试验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试验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后免于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4.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研究

单位选用的参比试剂及所用机型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考核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且不应超越参比试剂对样本类型的检测要求,如果选择了参比试剂适用样本类型以外的样本,则应采用临床金标准对额外的样本类型进行验证。

5.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应充分考虑对病理值样本的验证,异常值样本数建议不少于80例,其中高、低值各40例。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考核试剂的测量范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

血清/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如无法避免使用贮存样品时,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

如果声称同时适用于血清/血浆/全血样本,那么血清(或血浆或全血)的试验例数参照上述要求,并应同时验证其中至少100例受试者的自身血清、血浆和/或全血样本测试结果间的一致性(采用考核试剂评价),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一致。

如产品发生涉及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型等变更事项,临床样本总数至少为100例,并在至少两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变更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参考区间的变化及增加临床适应症等变更事项,应根据产品具体变更情况,酌情增加临床试验总样本数。

6.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及相对偏倚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

最常用是对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7.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建议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对以下内容进行详述。

(1)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描述

①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研究单位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②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不同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准;

③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

④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

(2)具体的临床试验情况

①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及所用机型等信息;

②对各研究单位的病例数、人群分布情况进行总合,建议以列表或图示方式给出具体例数及百分比;

③质量控制,试验人员培训、仪器日常维护、仪器校准、质控品运行情况,对检测精密度、质控品回收(或测量值)、抽查结果评估;

④具体试验过程,样本检测、数据收集、样本长期保存等。

(3)统计学分析

①数据预处理、对异常值或离群值的处理、研究过程中是否涉及

对方案的修改;

②定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用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以y=a+bx和R2的形式给出回归分析的拟合方程,其中:y是考核试剂结果,x是参比试剂结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轴截距,R2是判定系数(通常要求R2≥0.95),同时应给出b的95%(或99%)置信区间。(对于理想的可信区间,回归系数应涵盖“1”, 截距应涵盖“0”)。

给出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之间的差值(绝对偏倚/偏差)及比值(相对偏倚/偏差)散点图,观察并分析各点的偏倚分布情况。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相对偏倚/偏差及95%置信区间。将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与允许误差的限值相比较(建议参照1/2CLIA’88、1/2室间质评可接受范围、1/2来源于生物变异的总允许误差、卫生行业标准等相关要求设定允许误差),如小于相关标准,判定两检测系统等效,如大于该标准,两检测系统不等效,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4)讨论和结论

对总体结果进行总结性描述并简要分析试验结果,对本次临床研究有无特别说明,最后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申请人应考虑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及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应符合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

(九)产品技术要求

拟定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令第5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相关规定。如已有相应的国家/行

业标准发布,则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其相关要求。

下面就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叙述。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应明确产品包装规格;

1.2应明确试剂各组成成分。

2.性能指标

2.1 外观

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正常外观要求(一般应包括:检测试纸应整洁完整、无毛刺、无破损、无污染,材料附着牢固;包装标签文字符号应清晰可辨)。

2.2宽度

应不低于企业声称的宽度。

2.3 移行速度

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 mm/min。

2.4 空白检出限

空白检出限应不高于企业宣称。

2.5 线性范围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2.6 准确度

2.6.1 相对偏差

相对偏差均不超过±15%。

2.6.2比对试验

相关系数r≥0.95。

2.6.3回收试验

回收率应符合生产企业规定要求。

2.7 重复性

重复测试低、中、高浓度的样本,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

应不大于20%。

2.8 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测试样本,所得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5%。

2.9 特异性

含特定浓度的可能与待测物存在交叉反应的结构类似物的人阴性样本,测定结果应不高于企业宣称的测定值。

2.10 稳定性

2.10.1 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试剂空白检出限、线性范围、准确度和重复性的要求。

2.10.2 复溶稳定性(干粉或冻干试剂适用):干粉试剂开瓶后(复溶后)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预期时间内,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线性范围、准确度和重复性的要求。

2.11 校准品和质控品(如适用)

若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应满足如下要求

2.11.1溯源及赋值说明: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溯源,并提供校准品溯源性说明及质控品赋值说明。

2.11.2性能要求:外观、装量、含水量(冻干品适用)、质控品赋值有效性、干粉或冻干品应包含批内瓶间差、复溶稳定性。

3. 检验方法

3.1 外观

目测检查,应符合2.1的要求。

3.2 宽度

随机抽取一条试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宽度,应符合2.2的要求。

3.3 移行速度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从样本液进入检测窗口开始用秒表计时,直至液体走完检测窗口时停止计时,所用的时间记为t ,用游标卡尺测量检测窗口区的长度,记为L ,则L/t 为移行速度,结果应符合3.3的要求。

图1 免疫层析试剂卡结构示意图

3.4 空白检出限

用零浓度校准品或样本稀释液作为样本进行检测,重复测定20次,得出20次测量结果的光电信号值,计算其平均值(M )和标准差(SD ),将M+2SD (如果试剂盒的原理为竞争法,为M-2SD )带入浓度-光电信号值校准曲线中,求出对应的浓度值,即为空白检出限,应符合2.4的要求。

3.5 线性范围

用超出线性范围上限浓度(活性)的样品和超出或等于线性范围下限浓度(活性)的样本,混合成至少5个稀释浓度(xi )。分别测试试剂(盒),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分别求出测定结果的均值(yi )。以稀释浓度(xi )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 )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按公式(1)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 )。

∑∑∑-=

2i 2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内分析性能应符合2.5的要求。

3.6 准确度

3.6.1 相对偏差

试剂(盒)测试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有证参考物质(CRM)或其它公认的参考物质3次,测试结果记为(Xi ),按公式(2)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 ,如果3次结果的相对偏差均不超过±15%,即判为合格。如果大于等于2次的结果不符合,即判为不合格。如果有1次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公式(2)计算相对偏差,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均不超过±15%,即判为合格。

B%=(Xi -T)/T ×100%………… …………………… …(2) 式中:

Xi ——测量值;

T ——参考物质标示值。

3.6.2 比对试验

用不少于40个在检测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临床样品,以生产企业指定的分析系统作为比对方法,每份样品按待测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比对方法分别检测。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 ),应符合2.6.2的要求。

3.6.3 回收试验

在临床样本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体积与血清体积比应不大于1:20或其体积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加入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盒)测定线性范围内)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按公式(3)计算回收率,应符合2.6.3的要求。

%100)(000???-+?=S C V V C V V C R (3)

式中:

R ——回收率;

V ——加入标准液体积;

V0——人血清样品的体积;

C ——人血清样品加入标准液后的测定浓度;

C0——人血清样品的测定浓度;

Cs ——标准液的浓度。

3.7 重复性

测试低中高浓度的样本,各重复测试10次,分别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 )和标准差(s )。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 )应符合2.7的要求。

3.8 批间差

用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测试样本,每个批号测试3次,分别计算每批3次测定的均值i x (i=1,2,3),按公式(4)计算相对极差(R ),应符合2.8的要求。

100%x T min max ?-=x x R ………………………………………(4) 式中:

T x ——10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max x ——i x 中的最大值;

min x ——i x 中的最小值。

3.9 特异性

将特定浓度的可能与待测物存在交叉反应的结构类似物加入人阴性样本中,测定结果应符合2.9的要求。

3.10 稳定性

3.10.1 效期稳定性

取到效期后一定时间内的样品按照 3.4、3.5、3.6、3.7 方法进行

检测,应符合2.10.1的要求;

3.10.2复溶稳定性(干粉或冻干试剂适用):干粉试剂开瓶后(复溶后)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预期时间内,按照3.5、3.6、3.7 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2.10.2的要求。

4.附录

如注册单元中包含校准品(校准卡、校准信息)或质控品,应在附录中明确校准品(校准卡、校准信息)、质控品的赋值程序。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要求,首次申请注册的第二类产品应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具有相应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样品的注册检测。对于已经有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检测项目,在注册检测时应采用相应的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注册申报资料中应包括相应的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产品说明书的格式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下面对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以指导注册申报人员更合理地完成说明书编制。

产品说明书内容原则上应全部用中文进行表述;如含有国际通用或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英文缩写,可用括号在中文后标明;对于确实无适当中文表述的词语,可使用相应英文或其缩写。

1.【产品名称】

(1)试剂(盒)名称由三部分组成:被测物名称、用途、方法或

原理。例如: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2)英文名称(如有)应当正确、完整、直译,不宜只写缩写。

2.【包装规格】

(1)应与产品技术要求中所列的包装规格一致。

(2)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如××人份/盒。

3.【预期用途】

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临床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临床适应症的发生率、易感人群等,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3)明确配套仪器。

4.【检验原理】

采用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借助毛细管虹吸收作用,使样品与胶体金标记物在膜上移动,若样本中含有抗原(或抗体),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扩散至膜上检测区,与固定在检测区上未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金标抗原复合物并显色(T线),T线条带颜色的深浅代表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若样本中不含有抗原(或抗体),则检测区不显色。不论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测物,质控区都会显色(C线),C线代表样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也可作为样本量是否足够的内控标准。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阅读仪扫描检测区(或检测区与质控区),获得相应的光信号强度,光信号强度与物质浓度成正相关,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本中待测物浓度。

5.【主要组成成份】

(1)说明试剂盒包含组分的名称、数量、主要组成成分,适用时应明确其比例或浓度等信息,如果对于正确的操作很重要,应提供其生物学来源、活性及其他特性。

(2)试剂盒中不包含但对该项检测必须的组分,企业应明确其相

关信息。

(3)明确说明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如果可以互换,应明确说明并提交相关验证材料。

(4)说明试剂盒校准信息的提供形式及其溯源性,溯源性至少应写明溯源到的最高级别。

(5)试剂盒内如包含质控品,应明确其靶值范围。

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对试剂盒的效期稳定性等信息做详细介绍。包括环境温湿度、避光条件等。

(2)不同组分保存条件及有效期不同时,应分别说明,产品总有效期以其中效期最短的为准。

(3)增加开封稳定性要求。

注:保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室温”,应明确贮存温度,如10℃~30℃,有效期12个月。稳定期限应以月或日或小时为单位。

7.【适用仪器】

明确配套使用仪器的厂家、型号。

注:原则上应与临床试验、性能评估所用仪器一致。

8.【样本要求】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1)样本采集前对患者的要求:如采集时间、采集顺序等,是否受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2)样本采集:说明采集方法及样本类型,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当血清存在脂浊、严重黄疸、溶血时,对本方法有干扰,应尽可避免此类样本。

(3)样本处理及保存:样本处理方法(如稀释,应明确稀释方法和稀释比例)、保存条件及期限、运输条件等。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须恢复室温,冻融次数。对储存样本的添加剂要求等。

(4)适用时应明确当测定值超出线性上限时的稀释方法,并给出稀释最大倍数说明。

9.【检验方法】

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1)试验具体操作步骤。

(2)试验条件,如温度、时间、仪器设定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校准:明确校准方法和校准周期。

(4)质量控制(如有):明确质控方法和质控周期,如质控不合格应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10.【参考区间】

(1)应注明常用样本类型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2)明确参考区间确定的方法,如设定该参考区间所选健康人群的特征、样本例数、统计方法等。

(3)建议注明以下字样“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及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11.【检验结果的解释】

(1)说明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2)说明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2.【检验方法局限性】

(1)说明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

(2)说明该检验方法由于哪些原因会使测量结果产生偏离,或测量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干扰(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等。

13.【产品性能指标】

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说明该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应至少包括:外观、膜条宽度、移行速度、空白检出限、准确度、线性、重复性、批间差等。

14.【注意事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注明必要的注意事项,如本试剂仅用于体外诊断等。

(2)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提示操作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5.【标识的解释】

如有图形或符号,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

16.【参考文献】

注明引用参考文献,其书写应清楚、易查询且格式规范统一。

17.【基本信息】

(1)注册人与生产企业为同一企业的,按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

住所

联系方式

售后服务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生产地址

生产许可证编号

(2)委托生产的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

住所

联系方式

售后服务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受托企业的名称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方兴未艾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直观、价格低廉、可真正实现现场检测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多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液质联用色谱、毛细管电泳等仪器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优点。在检测领域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传统检测和仪器检测的良好补充。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类重大疾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极大的关注,让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免疫层析产品主要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其最早应用于医学检验,在早孕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漫延,其在毒品检测、环境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又出现新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些农兽药残留限度极度苛刻,甚至要求0.1 ng/ml的检测限度,同时食品类物质如肉类、禽类、果蔬、谷物等成分复杂,前处理难度也很大,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灵敏度无法胜任。除了进一步提高前处理方法以外,寻求高灵敏度的免疫层析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量子点是近20 年来发展起来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因为它的优良特性,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近几年来从细胞标记等应用已逐渐开始向多个领域的检测与诊断方向渗透。 一、量子点特性 量子点(简称QDs,又称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由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光玻尔半径,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一类半导体纳米颗粒,其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S、Se、Te),直径约为2nm-6nm。量子点由于存在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使它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光吸收特性,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其在免疫生物学和临床检验学等研究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发光量子点作为荧光试剂探针标记生物大分子,正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与普通的荧光染料相比较,量子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机染料荧光分子激光谱带较窄,每一种荧光分子必须用合适能量的光来激发,而且产生的荧光峰较宽,不对称,有些拖尾。这给区分不同的探针分子带来困难,很难利用有机染料分子同时检测多种组分。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使其激发波长的范围很宽,可以被波长短于发射光的光(一般短10nm以上)激发,并产生窄(半波宽约13nm)而对称的发射光谱,从而避免了相邻探测通道的串扰。 (2) 量子点具有“调色”功能,不同粒径大小的量子点具有不同的颜色,激发量子点的激发波长范围很宽,且连续分布,所以可以用同一波长的光激发不同大小的量子点而获得多种颜色标记,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 (3)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强,稳定性好,抗漂白能力强,Chan和Nie通过实验证明ZnS包覆的CdSe比罗丹明6G分子要亮20倍和稳定100-200倍,可以经受多次激发,且标记后对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影响很小,因此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的长期作用提供了可能。

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试剂检测HBsAg应用评价

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试剂检测HBsAg应用评价 发表时间:2015-10-19T16:29:14.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作者:陈华根宋强刘小花 [导读]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新都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HBsAg是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 陈华根宋强刘小花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新都 610500) 【摘要】对4种国产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试剂进行干扰和灵敏度试验,评价试剂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金免疫层析试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33-02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HBsAg一般人群携带率9.09%[1]。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HBsAg是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传统的凝集试验已逐渐弃去,基本采用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检测。GICA自20世纪80年代运用于临床以来,已大量用于HBsAg检测。我们选用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4个厂家的GICA试剂,进行干扰和灵敏度试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GICA试剂,北京蓝十字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厦门英科新创公司产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采用厦门英科新创公司产品。洗板机系热电Well wash plus,酶标仪系芬兰Wellscan MK3。 1.2 样本 定值血清,分别为1ng/ml、2ng/ml、5ng/ml和>10000ng/ml,购于北京康彻斯坦公司,ELISA法基线测定1ng/ml、2ng/ml和5ng/ml的S/CO均值分别为3.4、7.3和13.1;溶血样本,抽全血3ml,自然收缩后3000转/min,离心15分钟,取血清利用ELISA法平行检测HBsAg,S/CO均值为20.4,然后将盛血试管放入-20℃冰箱冷冻过夜保存,解冻后3000转/min离心15分钟,是为溶血样本;黄疸血样本,TB 122? mol/L,ELISA法平行测定HBsAg,S/CO均值为18.3;脂血样本,TG 11.5mmol/L,ELISA法平行测定HBsAg,S/CO均值为15.8。1.3 方法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室温18℃-25℃,湿度40%~60%,光线充足。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各类样本平行测定5次。检测线和质控线同时出现红色为阳性。 2.结果 灵敏度试验,4种GICA试剂检测1ng/ml、2ng/ml、5ng/ml和>10000ng/ml定值血清,15秒~25秒内都能出现质控带。2ng/ml血清20秒~25秒内出现检测带,至30分都呈极浅红色,时序上检测带出现在质控带之后;5ng/ml血清15秒~20秒出现检测带,时序上与质控带基本同步出现,至30分检测带呈浅红色;>10000ng/ml血清10秒~15秒出现检测带,时序上早于质控带,至30分检测带呈红色,颜色明显深于质控带;1ng/ml血清至30分都未见检测带呈色。 干扰试验,4种GICA试剂检测溶血样本、黄疸血样本和脂血样本,都能在25秒内出现红色的检测带和质控带。 3.讨论 HBsAg是由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含226个氨基酸的乙肝病毒外膜蛋白,常与Dane颗粒并存,因此,把HBsAg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诊断乙型肝炎的指标[2]。检测HBsAg的标记免疫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酶免疫、金标免疫及发光免疫。临床运用最广泛的是酶免疫测定(ELISA),国产批批检合格ELISA试剂检测HBsAg,检测下限可低于0.5ng/ml,接近或达到进口试剂水平[3]。ELISA环节影响因素多,从样本的采集和保存、试剂温度平衡、加样、温育、洗涤、显色比色到结果判读都需要严格控制、正规操作,且需要冰箱、加样器、温育箱、洗板机和酶标仪等设备。溶血、脂血、黄疸血等样本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也有报道高浓度HBsAg值因hook效应致阴性检出[4-5]。GICA自首次用来检测HCG以来,也大量用于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因其具有简便快速,室温存放,无需设备,影响因素少,安全等特点,尤其适合床旁检验。 本次用GICA试剂检测各种样本HBsAg实验表明,溶血、脂血及黄疸血等外源性标本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各种试剂对HBsAg浓度1ng/ml(S/CO均值3.4)都无法检出,对于HBsAg浓度2ng/ml(S/CO均值7.3)检测带呈色极弱,因此GICA试剂检测HBsAg的检测下限应在2ng/ml左右,而与一些试剂盒本身标明检测灵敏度1ng/ml有出入,检测HBsAg浓度>10000ng/ml样本,检测带呈色早而深,通常血中高浓度HBsAg应无hook效应影响。临床实践中,常有不少低浓度HBsAg阳性者,如应用GICA检测HBsAg,势必造成漏检,因此,GICA不宜用于临床HBsAg检测。血站系统应用GICA检测义务献血者HBsAg有一定实际意义,因系初筛,可以检测出大部分HBsAg阳性者,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耗材消耗,对于低浓度HBsAg血源,通过复检程序,则可用ELISA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排除。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1. [2]刘冰,陈华根.正确认识和应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4):296-298. [3]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2. [4]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ELISA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1):45. [5]李永祥,顾光大,李和群.ELISA法检测HBsAg的“前带效应”[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6):585,581.

免疫层析试验教学内容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为例来介绍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 [目的] (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原理] 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试剂条近下端G区(图1- 17),抗hCG 单克隆抗体和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于NC 膜的测试区(T区) 和质控参照区(C 区)。当试纸条下端(A区) 浸入液体标本中,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通过层析作用,液体向B 端移动,流经干片时,使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中有hCG,可与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结合。此抗原体复合物流至T 区时即被固相抗hCG 单克隆抗体所获,形成金标抗体一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在T 区显现出红色反应线条。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C 区被固相抗小鼠IgG 捕获,呈现出红色质控线条。 [材料]

(1)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试纸条(有商品供应)。 (2) 孕妇尿液,待测尿液。 (3) 尿液收集杯等。 [方法] (1) 将试剂条及待测标本置室温一定时间以充分复温。 (2) 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条,将试剂条按箭头方向插人尿液标本中。注意: 尿液液面 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3) 约5 S 后取出放于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观察,3 min 时读取结果,10 min 后判 定无效。 在戏迟出死~条心线待技床样无h(G(阴临) [结果判断] 1.阴性试剂条上仅质控区出现条紫红色线,在测试区内无紫红色线出现(图1- 18a)。 2.阳性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线,一条位于测试区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内(图1- 18b)。 3.弱阳性试剂条测试区的线条颜色明显浅于质控区内的紫红色线,表明可疑,2 d 后应重 新测试,以免漏诊(图1- 18c)。 4.无效试剂条上无任何线条出现,或仅出现测试区线条而质控区未出现,表明操作过程不正确或试剂条已变质失效。

免疫层析实验

免疫层析实验 1.原理 金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gold 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是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速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本项技是将各种反应试剂分点固定在试纸条上,检测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通过毛细血管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材料上泳动,样本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中的反应试剂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形成的复合物被富集或固定在层析条上的特定区域(检测线),通过标记免疫技术显色。本项技术的特点是可进行单份标本检测且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发展非常迅速。 DICA也是GICA(gold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试剂为试纸条形式。在以塑料条上依次黏贴上以下几种组分,1--吸水纸,2--破璃纤维膜,抹上固定着干燥的金标抗体,3--硝酸纤维素膜,膜上包被着线条状抗体,4--吸水纸。 因为1,4都是吸水纸,由于吸水作用, 一,使样品液从1端向4端移动 二,当样品液达到2时,金标抗体被溶解,同时与标本中的抗原反应形成复合物 三,样品液继续移动至3 时,金标记的抗体复合物与膜上的抗体结合,呈现红色的线条 四,多余的金条抗体继续前移到4, 1 2 3 4 2.方法学类型 DICA多用于检测抗原,但亦可用于检测抗体。常见方法学类型有: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若图-2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免疫金),T处包被抗体,C处包被抗金标抗体,B处为吸水纸。测试时A端滴加待测标本,通过层析作用,待测标本向B端移动,流经G处时将金标抗体复溶,若待测标本中含待测抗原,即形成金标抗体-抗原复合物,移至T区时,形成金标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金标抗体被固定下来,在T区显示红色线条,呈阳性反应,多余的金标记抗体移至C区被抗金标抗体捕获,呈现红色质控线条。 图-2免疫层析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大分子抗原 2)竞争法测小分子抗原: 若图1-3所示,G处为金标抗体,T处包被标准抗原,C处包被抗免疫金抗体,测试时待测标本加于A端,若待测标本中含有待测抗原,流经G处时结合金标抗体,当混合物移至T 处时,因无足够游离的金标抗体与膜上标准抗原结合,T处无棕红色线条出现,实验结果为阳性,游离金标抗体或金标抗体复合物流经C处,与该处的抗金标抗体结合出现棕红色的质控带,若标本中不含待测抗原,金标抗体则与T处膜上的标准抗原结合,在T处出现棕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yicheng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卡(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配套使用,用于对人体尿液中白蛋白浓度进行判读。 M-1型 M:免疫简称 1: 序列号 2.1 性能 2.1.1 分辨率:能区别反射率差值不大于0.01的一对质控条。 2.1.2 准确度:采用临床样本进行比对试验,相关系数r≥0.95,医学决定水平(20mg/L)±20%浓度范围内样本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1.3 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不大于3%。 2.1.4 线性:测试经过计量的在525nm波长下反射率分布在[0.20,0.80]的质控条,测量值与计量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0。 2.1.5 稳定性:相对极差(R),不大于5%。 2.1.6 样本测定时间: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卡(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配套使用,测定时间≤ 430s。 2.2 外观 2.2.1 外观整洁,无裂纹或划痕,无毛刺等缺陷,文字和标识清晰。 2.2.2 紧固件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 2.2.3 信息显示完整、清晰。 2.3 其它功能 2.3.1 可通过校正卡录入试条校准信息功能。 2.3.2 自动存储、查询10次测试结果值。 2.3.3 具有蓝牙无线通讯功能和USB数据传输功能。 2.3.4 故障提示功能。 2.3.5 开机自检,液晶屏显示仪器工作状态。 2.3.6 仪器校准功能。 2.4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气候环境实验Ⅰ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及附录A的要求。 2.5 电气安全试验 瞬态过压设施类别为I类,额定污染等级为2级。 应符合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9-201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9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以及YY 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中适用条款的要求。 2.6 电磁兼容试验 工科医设备的1组B类设备。 应符合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 GB/T 18268.26-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的要求。

(完整word版)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6-02-03 本审评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审评规范是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审评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审评规范。 本审评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审评规范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临床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 从方法学考虑,本文主要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阅读仪,在医学实验室进行目标项目定量检验所使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的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盒),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类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包括标记物、抗体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反应原理介绍; 3.确定反应所需物质用量(校准品、样本等)的研究资料; 4.确定反应最适条件研究; 5.其他:如基质效应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企业应提交在产品研制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申请人应按以下要求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资料: 1.申请人名称; 2.性能评估方法、要求; 3.性能评估所使用试剂(包括校准品、质控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 4.应提供使用的仪器型号、序列号(SN); 5.性能评估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 6.性能评估的具体数据及分析判定; 7.性能评估审批人签字、审批时间。 对于本试剂盒,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_张付贤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张付贤1,2,王兴龙2 (1.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长春 130062;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130062) 摘要: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简捷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笔者从耗材的选择、胶体金的制备及标记、膜包被条件、缓冲液和产品保存及验证等方面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选择;检测 中图分类号: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5-0199-04 自20世纪70年代,Faulk等(1971)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 耗材的选择 1.1 不同型号膜的筛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李云等,2002)。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张付贤(1982-),男,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 通信作者:王兴龙(1959-),男,吉林人,博导,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E-mail:w ang xl-2006@https://www.360docs.net/doc/da3143426.html,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50549)。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邓省亮等,2007)。 1.2 结合垫的选择 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张美玲,2006);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 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吸水纸则要有很好的蓄水能力,保证样品中所用的液体都经过膜的反应区而被样品垫吸收和蓄积。 2 关于胶体金的制备 制备颗粒均匀、分散度好的胶体金在金标免疫快速试验中非常关键,如果金颗粒直径的变异范围太大就会影响到试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果金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或粒径不均一,使得胶体金标记物容易解离和沉淀而产生金标扩散不完全、反应区底色过深和假阳性现象;而且胶体金质量不好,胶体金结合物就不能快速而完整的从玻璃纤维上解离,从而影响试验结果(Bassab等,2001)。 胶体金的制备除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外,制备过程中的细节关乎胶体金制备的成败。首先是操作环境和所用容器的清洁度(翟雷等,1996)。所有进入溶胶内的污物都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或使生成的胶体金出现聚堆现象,容器最好经酸洗和硅化处理。操作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粒,最好有专用工作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规范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规范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医学实验室通过测定胶体金试剂卡反应区条带的反射率对样品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以下简称胶体金分析仪)。该产品管理类别为II类,产品类代号为6840-2。 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进行快速免疫测定的仪器,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的名称要求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胶体金分析仪应由主机(如:控制主板,光电检测系统、机械扫描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外壳等)、随机软件、电源及信息采集装置(如:二维条码扫描器,IC芯片读取器)等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

(三)产品的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包含:主机尺寸、整机重量、工作波长范围、测试通道、接口类型、开机预热时间、功耗等。 注:多型号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差异性。 (四)产品的工作原理 胶体金分析仪是对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将待检测的试剂卡置入仪器内,通过传感器将检测试剂卡的反射率特征转为光电信号,通过校准曲线信息将光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浓度值,对待测物进行分析。胶体金分析仪依据光传感器不同可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等三种类型。 (五)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胶体金分析仪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预期用途为划分注册单元的依据。 1.不同的信号采集原理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如CCD、CMOS、光电二极管; 2.不同的电击防护类型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3.自动化程度不同的仪器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4.定性、半定量、定量可考虑归入同一注册单元。 (六)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引用相关的标准。 目前与胶体金分析仪相关的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下: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参考资料

几种胶体金技术详解

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详解 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免疫分析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斑点免疫渗滤分析DIFA和斑点免疫层析分析DICA。本篇主要介绍以金作为标志物的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也称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于1971年建立的一种信号显示技术。此技术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检查,由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时可起特异的示踪作用。此后,此技术与银染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免疫金银染色法,使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信号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近10多年来,利用硝酸纤维素膜(NC)等为固相载体,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配体的反应在膜上进行,建立了快速的金标记免疫渗滤技术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并在传染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测中广泛应用。 胶体金是指金微小粒子(0-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通常指金以微小粒子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金溶胶,用此金溶胶标记蛋白质(抗原、抗体或SPA、SPG),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故在金标蛋白的抗原抗体结合处,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可在载体膜上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用于抗原或抗体物质的半定量或定性。 与ELISA不同之处便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数分钟就完成了ELISA需数小时才能显示的结果。因为在GIFA和GICA中,高浓度的抗体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在渗滤或层析时,流经微孔与固定的高浓度抗体紧密接触,很快完成免疫结合反应。这就是以膜为基础的胶体金快速免疫结合分析中的免疫浓缩作用。在ELISA中,待测抗原要在液相中经过扩散作用,逐渐与吸附在固相表面的抗体结合。同时,标记抗体也需要同样的扩散结合过程形成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故需时间较长。故此技术做到了名副其实的POCT。 原理: 将氯金酸(HAuCl4)用还原法制成一定直径的金溶胶颗粒(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taijieweiye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适用范围: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配合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用于临床机构检测人体体液中待测物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 分析仪型号为“TJWY-CG-1”型,其中“TJWY”为公司中文缩写,“CG”为胶体金的英文简称,1为分析仪的第一代产品。 1.2产品组成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主要由主机(扫描光藕、电机、集成电路板、显示屏、微型打印机)、扫码机、锂电池、电源适配器组成。 2.1 正常工作条件 a)电源要求:DC12V或AC220V,频率50Hz。 b)环境温度:5℃~40℃。 c)相对湿度:10%~75%。 d)大气压:860~1060 hPa。 2.2 准确度 分析仪与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胱抑素C检测试纸联用,检测胱抑素C 国家标准物质,实测值与标识值的相对偏差在±15%范围内。 2.3 重复性 检测反射率为0.31±0.031、0.90±0.090的质控灰度条,变异系数(CV)应在±15%范围内。 2.4 线性范围 反射率为[0.05,0.90]时,线性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75。

2.5分辨率 反射率变化量不大于0.008时,测定值的变化量应不小于0.5mv且其变异系数(CV)应在±15%范围内。 2.6 稳定性 相对极差应在15%以内。 2.7 单次测定时间 单次测定时间<30s。 2.8功能 a)能通过扫码机录入产品名称、批号信息; b)能实现患者样本数值的读取并能实现数值的打印。 2.9 外观要求 a)外观应该清洁,无划痕、无毛刺等缺陷; b)面板上图形、符号和文字应该准确、清晰、均匀; c)紧固件连接应该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2.10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4793.1-2007和YY 0648-2008中适用条款的要求。 2.11 环境试验要求 应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II组、机械环境II组及附录A的规定。

免疫层析(金标)产品的不可控性

一、抓不住的胶体金 一个看似简单的胶体金的制备过程,其实有相当复杂的控制工艺,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生产出劣质、性能差及重现性极差的产品进而影响其商业用途。将这样的产品应用于快速检测中可能导致结果的低稳定性、低敏感性及低特异性。 在胶体金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把氯金酸还原成金原子。加入还原剂之后,溶液中金原子的含量上升并达到过饱和,并在核化过程中发生凝集作用,形成由11个金原子构成的中央的二十面体金核心。 最初形成的核数目决定了最终将有多少颗粒形成于溶液中,还原剂越多产生的晶核越多从而产生的金颗粒也越多。显而易见,在一个含既定数目氯化金的溶液中,形成的核化位点的数目越多,最终形成的每个金颗粒的尺寸就越小。因而微粒的大小可通过所加入的还原剂的量来精细调控。如果溶液中所有的核化位点都可以在瞬间同时发生,所形成的金颗粒大小都完全一致。要做到这一点(同步核化)是非常困难的,常会发生核化过程的不均一及多分散性胶体的产生,最终导致产品的重复性低下、交联物不稳定。 胶体金及交联物的生产制造表面看似简易,若掉以轻心则如果还原过程中核化作用及形成速度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粒子的形成就会不均一。这样的粒子在与蛋白的结合过程中将无法被均匀包被,也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布。仅仅5%形状不均一的粒子都会影响测试的结果,使其完全不具重现性,而这种不稳定性更容易造成错误的结果。更严重的是,粒子形状及尺寸的不均一会导致蛋白包被的不均一,这样会导致交联物长时间的积聚与凝集,储存于溶液中的交联物可能于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出现这样的变化。即使立即将交联物干燥于固相基质上也无法完全克服这个问题,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粒子形状而未稳定结合的表面蛋白很容易分离,造成假阳性及高背景。 这也就是为什么胶体金标记的产品批间差较大(30%)的原因,因为每一批胶体金在制备过程存在天然的不可控性(氧化还原的过程),直接影响到每批胶体金的颗粒大小,颗粒分布比例,颗粒稳定性都不一样。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灵敏度,重复性,带来较大的假阴性,假阳性。 二、摸不透的NC膜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meikang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与南京美宁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okosensor-A300型胶体金免疫分析仪配套使用。 1.1 包装规格 2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 由相应人份的检测卡、样本稀释液组成,其中,检测卡:检测线包被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A、质控线包被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金标垫上固定胶体金标记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B。样本稀释液(1mL):0.05M PBS缓冲液,pH7.4。 2.1外观 2.1.1外观平整,材料附着牢固,内容齐全,包装标签应清晰; 2.1.2膜条宽度为4mm±0.2mm; 2.1.3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mm/min。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空白限 不高于0.10mg/L。 2.4 定量限 测定0.50mg/L的C反应蛋白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5 线性 2.5.1试剂盒线性范围为[0.50,10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00; 2.5.2 [0.50, 3.00] mg/L绝对偏差不超过±0.3 mg/L,(3.00,100.00] mg/L 线性偏差在±10%范围内。 2.6重复性 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 2.7准确度 测定有证参考物质(编号ERM-DA474:),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8分析特异性

检测浓度为100.00 mg/L降钙素原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计算交叉反应率,应小于10%。 2.9批间差 检测一个高浓度的样本,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10稳定性: 常温(10℃~30℃)保存,有效期12个月,有效期末分别检测2.3~2.7项,其结果应符合各项要求。 2.11 校准品溯源性 试剂盒校准信息所用校准品按照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溯源到本公司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通过国际参考品赋值。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从定性、半定量向全定量是即时检验(POCT)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定量的POCT检测技术有多种原理。本文主要介绍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 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C1、C2:标准质控区。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T:检测区。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原理 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一个双抗体夹心法。 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 三、讨论 全定量是POCT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点定标法是全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两点定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定量。

免疫定量分析仪pdf

免疫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 *1.随插随检、多项混检:随时插入样本、支持多项目、多样本混合检验。 2.智能识别、一键检测:项目智能识别、一键全自动孵育/全程检测。 *3.远程定标、远程质控:手自一体化安装和更新定标曲线、设备质控调优与质控监 管,全面保证设备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4.协同共享、分级诊疗:硬件、软件与服务相结合,具有针对不对终端客户的 APP (基层医生版 APP、专科医生版 APP、居民版健康管理 APP),支持检验结果跨医疗机构共享,为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提供强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 5.检测方法学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6.检测与运算的原理:通过患者血清、血浆、全血或尿液进行人体免疫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将定量的患者的血清、血浆、全血或尿液加入到与仪器相匹配的试纸条或检测卡中,反应规定时间后,将试纸条或检测卡置入仪器内,通过摄像头捕捉检测卡图片,将图片上传至仪器平板电脑中,用益诊断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识别检测项目与测试区。通过将测试区 T 线计算所得的 RGB 值,带入到之前安装的定标曲线算法中,计算显色的 RGB值对应的浓度值。平板电脑显示测量结果。 7.按电击防护分类:瞬态过压Ⅱ类,额定污染等级 2 级。 *8.结构与功能:9.4 英寸彩色触摸显示屏、热敏打印机、触屏按键(存储 10000 个数据) 9.线性:开机 10 分钟待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线性要求 r≥0.975。 10.重复性:开机 10 分钟待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变异系数 CV≤5%。 11.稳定性:开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的第 4h,第 8h 对标准卡的测试结果与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初始时的测试结果相对偏倚不超过±5%。 12.检测项目:肌钙蛋白I、N-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 C 反应蛋白、D-二聚体、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13.采样特性:除hs-CRP 外所有配套试剂均为血清、血浆样本:100 μL。hs-CRP 为全血 10μL 稀释后取稀释物 100 μL。 *14.输入输出:平板电脑、RS232 串行口、以太网口、三个 USB 口、条码扫码器、键盘 15.环境温度范围:5℃~40℃ 16.相对湿度范围:≤80% 17.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0kPa 18.电源电压:AC220V±24V,频率 50Hz±1 Hz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 析技术的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从定性、半定量向全定量是即时检验(POCT)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定量的POCT检测技术有多种原理。本文主要介绍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 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 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 C1、C2:标准质控区。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 T:检测区。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原理 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一个双抗体夹心法。 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 三、讨论 全定量是POCT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点定标法是全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两点定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定量。 2

免疫层析试验

免疫层析试验 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为例来介绍免疫层析试验的方法。 [目的] (1) 掌握免疫层析试验的原理。 (2) 熟悉双抗体夹心法测尿hCG 的方法、结果判定及应用。 [原理] 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试剂条近下端G区(图1- 17),抗hCG 单克隆抗体和小鼠IgG 抗体分别固化于NC 膜的测试区(T区) 和质控参照区(C 区)。当试纸条下端(A区) 浸入液体标本中,吸水材料即吸取液体,通过层析作用,液体向B 端移动,流经干片时,使抗hCG免疫金复合物复溶,并带动其向膜条渗移。若标本中有hCG,可与抗hCG 免疫金复合物结合。此抗原体复合物流至T 区时即被固相抗hCG 单克隆抗体所获,形成金标抗体一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在T 区显现出红色反应线条。过剩的免疫金复合物继续前行,至C 区被固相抗小鼠IgG 捕获,呈现出红色质控线条。 [材料] (1) “一步金”法早早孕妊娠诊断试纸条(有商品供应)。 (2) 孕妇尿液,待测尿液。 (3) 尿液收集杯等。 [方法] (1) 将试剂条及待测标本置室温一定时间以充分复温。 (2) 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条,将试剂条按箭头方向插人尿液标本中。注意: 尿液液面不能超过试剂条的标记线。 (3) 约5 S 后取出放于干净平整的台面上观察,3 min 时读取结果,10 min 后判定无效。在戏迟出死~条心线待技床样无h(G(阴临) [结果判断] 1.阴性试剂条上仅质控区出现条紫红色线,在测试区内无紫红色线出现(图1- 18a)。 2.阳性试剂条上出现两条紫红色线,一条位于测试区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内(图1- 18b)。 3.弱阳性试剂条测试区的线条颜色明显浅于质控区内的紫红色线,表明可疑,2 d 后应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点击数: 88 更新时间:2005-10-16 双抗体夹心 ·以 hCG 试剂为例 金标为鼠源性抗β-hCG 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的复合物,测试线包被羊抗α-hCG 多克隆抗体,控制线包被羊抗鼠多克隆抗体。 妇女受孕的“指示剂” hCG 是一种肽,包含一条和FSH (促卵泡成熟激素),FLH 具有同源性的α链和一条高度特异的β链。当待测尿液或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hCG 时,样本通过层析作用到达金标位置hCG 的β链和单抗β-hCG 发生免疫反应,再层析到测试线位置,hCG 的α链和多抗 α-hCG 发生免疫反应,这样就把金标通过hCG 桥连到测试线上,达到一定量后,金标显色为肉眼可见的水平,多余的金标继续泳动到控制线位置,由于多抗鼠和鼠源性抗β-hCG 单抗发生免疫反应,从而桥连胶体金显色,这样就得到阳性结果。 当尿液或血清中不含 hCG 时,金标和测试线抗体不发生桥连,而控制线则显色,这样就得到了阴性结果。当测试线和控制线均不显色时,表示试剂盒无效。 该产品检验灵敏度25mIU/ml hCG 。 测HbsAg 的HbsAg 产品的检测原理是双抗体夹心。 竞争反应原理 ·以 MOP 为例(BSA 为牛血清白蛋白) 金标为鼠源性抗体Morphine 单抗和胶体金的复合物,T 线(为取得较强的免疫应答,故免疫 原采用Morphine-BSA 偶联物)包被Morphine-BSA 。C 线包被羊抗鼠抗体。

当待测尿液中含一定量以上的 Morphine时,样本到达金标位置,和单抗Morphine-BSA发生 免疫反应并完全饱和之,再层析到T线位置时,由于单抗Morphine-BSA lgG胶体金复合物已无空余的位点和测试线上的Morphine-BSA结合,故T线不显色,C线显色,这样得到的是阳性结果。 当待测尿液中不含 Morphine时,样本与金标不反应,再层析到T线位置时,固定在NC膜上 的Morphine-BSA会“捕捉”单抗 Morphine-BSA胶体金复合物,故T线显色,C线也显色,得到 阴性结果。当无C、T线时,表示试剂盒失效。 其它产品如 DPC、DTH、DME、DAM、DCO等依次类推。 应用proteinA金标的试剂盒检测原理 蛋白 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胞壁蛋白,有与哺乳动物的lgG结合的特性,亲和力根据物种的差异而有区别。而人体中所有的抗体均是lgG因此能用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抗体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 ·以IHI为例说明 HIV试剂盒金标为protein A-金标复合物,T线包被HIV抗原。C线包被鸡抗protein A多克隆抗体。 当待测血清中含有HIV抗体时,该抗体先和protein A胶体金复合物免疫结合,到T线位置时,该抗体又和固定在NC膜上的HIV抗原免疫结合,从而桥连protein A胶体金,T线显色。到达C线位置时,固定在NC膜上的鸡抗protein A 多抗桥连protein A多抗桥连protein A胶体金,C线显色,得到阳性结果。 若待测血清中不含HIV抗体,则T线上的HIV抗原和protein A不发生免疫结合,T线不显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