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2 省份
1.17 湖北
1.51 湖南
0.82 广东
1.72 广西
1.28 海南
1.68 重庆
2.36 四川
2.70 贵州
S2
1.36 1.77 1.09 1.34 0.58 1.90 2.17 2.38
省份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S2
1.64 0.83 1.66 2.95 2.85 3.16 2.09
为山西、内蒙古和宁夏。总的来说,资源型地区的有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等7个省份。
关键词: 资源型地区;区位熵;判定
中图分类号:F123.17,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92X(2010)02- 0142- 03
一、资源型地区的概念 资源型地区的概念属于区域经济结构类型划分的范畴。在 区域类型划分方案中,以资源与加工关系划分的方案虽然出现 较晚,但在当前的影响较大。在我国,这种划分方法的正式提 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计委召开的全国长期规 划座谈会上,曾提出过将全国划分为五种经济类型区,即加工 型经济区、加工指导型经济区、资源开发主导型经济区、资源 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特殊类型经济区。 从经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的划分源于区域分工。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把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看作区域分工的基础。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资源型地区从当 地的资源优势出发,延伸出资源性产业优势,相应承担了资源 型经济的分工角色:加工工业发达的地区应该发展加工制造业, 占有服务资源优势的地区则应发展第三产业。这样就会出现资 源型、加工型、服务型、知识型、综合型等经济类型,并逐渐 形成以这些经济类型为主的经济类型区域。 当前,对于资源型地区概念的定义也有多种说法,综合研 究各种说法,我们认为符合一般理解的资源型地区应是指,在一 定阶段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 大规模动用和耗费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且资源性产业长期 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 二、判定依据 一般来说,资源性产业包括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工业。通
·143·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年第 2 期
行全面系统的勘探评价,在资源枯竭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对 生产矿山外围存在大量有远景地段或空白地区,应当重新评 价,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和种类,尽可能延续现有矿山企业的生 命,为发展新产业提供资源保证,为经济转型争取更多时间。
4. 努力培育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城市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工业化 进程的矛盾很尖锐,经济发展不能获得城市设施的有力支持, 因此加快城镇建设应是培育城市功能的重要方面。在城镇建设 中,要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按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统筹 考虑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城市的空 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优良的投 资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部分 零散资源,面向市场发展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5. 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提高矿业的产业层次,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矿山企业挂牌改制,组建集团公 司,但仍有不少问题。首先,产权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绝大部 分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均为国有独资公司。其次,母子公司体制 构架不完善,机制不活,仍按惯性运作,没有真正形成适应市场 经济要求的用人、分配、营销和监督等机制,离实现科学管理尚 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矿山 企业改制,深化国有矿山企业改革,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 “航母”是提高我省矿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6.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以人才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科技和人才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两个必备条件。在资 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老企业的改造还是新企业 的建立发展以及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引导,都必须把提高科技含 量、发展科技产业放在第一位,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 与大企业合作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 产率,壮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应加强人力资源的 开发和管理,既要通过转岗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创造
四、政策建议 1. 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甚至政府对相关产 业适时适地直接介入,调动各方力量,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 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转型。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方面的援 助。资源型经济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受到资 源日益匮乏的威胁,而且更多地面临着资金短缺的严重制约。 这种瓶颈问题依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全面解决的,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的财政介入就成为必然。其次,提供制度方面的保证。 政府可以为资源型城市制定特定的法律法规、投资政策。 2. 确立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应当按照国际惯例,尽快把矿业调整为第一产业,以整体 形式纳入国民经济体系,牢牢确立我国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同时加大对矿业的国家投入,并在实施资产重组、呆账核销、 优化资本结构、破产计划等重大政策时重点支持大型资源性企 业。国家应以增强矿业竞争力为目标,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措 施特别是税收政策和投融资政策。 3. 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加强资源开采宏观调控,推迟资源 产业衰退速度 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我省矿区周边及深部的矿产资源进
S3
0.40 0.02 1.82 0.68 0.48 3.04 0.50
注:表中数据由2007年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从表3可以看出,该指数的纳尔逊法指标值3.04,不低于此 数值的省份为山西、内蒙古和宁夏。
根据以上全国主要省份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S1、 资源性产业劳动力区位熵S2,以及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专门化 指数S3的计算可知,若以三者数据同时高于各自纳尔逊指标值 为煤矿矿产资源型地区的判定标准,山西省则为典型的煤矿矿 产资源型地区;若以某一单项数据不低于各自指标的纳尔逊指 标值来判定,则被判定为资源型地区的有山西、黑龙江、陕西、 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等7个省份。
本文中,笔者构建了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S1与 资源性产业劳动力区位熵S2两个指标。
S1 (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是指某地区资源性 产业产值占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国资源性产业占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者之比。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资 源性产业在全国是否具有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大两个方面来测算、分析各个省份在资源产业方面的优劣。根据全国各地区的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S1的计算结果,
归属于资源型地区的省份为: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和新疆五个省 (区);根据对资源性产业劳动力区位熵S2的测算,资
源型地区特征明显的省份为山西与宁夏两个省份;测算全国各省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专门化指数S3的结果显示,资源型省份
表1 全国各省(自治区)资源性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S1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S1 省份
4.67 上海
20.21 15.04 28.82 17.37 17.46 10.24 24.38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S1 省份
7.79 湖北
9.74 湖南
这Biblioteka Baidu定量分析,一般从该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产值在区际间 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与资源型产业所用劳动力在区际间是否相 对比重较大两个方面来测算。为此,笔者引入区位熵指数。区 位熵指数 (又称专门化率) 是一个能综合反映产业生产能力和 比较优势的指标。该指标能够排除由于产业所在地区的区域经 济规模的差别而引起的掩盖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问题。
纳尔逊法指标值,即全国各省资源性产业劳动力区位熵S2的平 均数(M)与标准差(S.D)之和,则说明该地区资源性产业所占用 劳动力比重相对明显偏大,具有明显的资源型地区特征。
经 计 算 , 资 源 性 产 业 劳 动 力 区 位 熵 S2 的 纳 尔 逊 指 标 值 为 3.14。根据这一方法测算可得,资源型地区特征明显的省份为 山西和宁夏两省。
经计算,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S1的纳尔逊指标 值为19.62。根据这一方法测算可得,归属于资源型地区的省份 为:山西、黑龙江、陕西、青海和新疆五个省 (区)。
表2中的S2值反映了全国各省资源性产业所用劳动力相对其 它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数值越大说明该省份的资源性产业所 用劳动力相对该省份其他产业所用劳动力比重越大。数值超过
S(2 地区的劳动力区位熵),是指某地区资源性产业就业人 数占该地区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与全国资源性产业就业人数与全 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二者之比。它可以反映该地区资源性产业 所用劳动力是否相对其它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其计算公式为:
S2=P2 / Q2 式中,S2代表该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劳动力区位熵,P2代表 某区域资源性产业所用劳动力占全区总劳动力的比重,Q2代表 全国资源性产业所用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重。指标临界 值仍采用纳尔逊方法确定,计算出全国所有地区的资源性产业 劳动力区位熵的算术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以高于平均值 加一个标准差作为区域典型优势经济部门的标准。 三、我国资源型地区的判定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测算全国各地区的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 值区位熵S1与资源性产业劳动力区位熵S2,测算结果如表1、表2。
进一步测算全国各省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专门化指数S3, 即某地区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占该地区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全 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之比,结果如 表3所示。
表 3 全国各省 (自治区) 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专门化指数S3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S3 省份
注:表中数据由2007年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表1中各省份的S1值反映了全国各省资源性产业的相对比较 优势,数值越大说明该省份的资源性产业相对优势越强。数值 超过纳尔逊法指标值,即全国各省资源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区 位熵S1的平均数(M)与标准差(S.D)之和,则说明该地区资源性 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可以判定为资源型地区。
常根据地区的优势资源性产业的种类不同,资源型地区可进一 步划分为煤炭资源型地区、石油资源型地区、矿产原材料资源 型地区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地区。
具体来说,判定资源型地区需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 定量判定就是要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准确计算被判定地区的优势 产业,测算该地区资源性产业在该区域产业结构中是否占有主 导与优势地位。
4.74 广东
9.41 广西
5.42 海南
9.91 重庆
16.24 13.87 四川 贵州
S1
7.17 8.96 7.06 6.20 5.11 6.14 9.70 9.79
省份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S1
9.33 2.36 20.33 16.02 24.97 13.20 26.31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年第 2 期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
蔡 飞1, 金 洪2
(1.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1; 2.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摘 要: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通过对我国主要省份资源型产业的研究与比较,对我国资源型地区进行了定量判定,并对
金 洪(1980-),男,安徽肥西人,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研究。
·142·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中国资源型地区判定研究
随即,笔者确定了指标的临界值,即指标值达到多大数值就 认为归属某一类型。本文临界值的选定采用美国地理学界的纳尔 逊 (N.J. Nelson)方法,即计算出全国所有地区的资源性产业的地 区生产总值区位熵的算术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以高于平 均值加一个标准差(M+S.D)作为区域典型优势经济部门的标准。
各省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进行排序。资源型地区应该是指,在一定阶段,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
业,大规模动用和耗费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且资源性产业长期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笔者引入区
位熵指数这个指标,从该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产值在区际间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与资源型产业所用劳动力在区际间是否相对比重较
注:表中数据由2007年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表 2 全国各省 (自治区) 资源型产业的劳动力区位熵S2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S2 省份
0.81 上海
2.45 江苏
2.49 浙江
6.51 安徽
2.98 福建
2.65 江西
2.07 山东
2.73 河南
S1 = P1 / Q1 式中,S1代表某地区资源性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区位熵, P1代表某地区资源性产业产值占该地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重,Q1代表全国资源性产业产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收稿日期:2009-07-31 作者简介:蔡 飞(1979-),男,山西大同人,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0.23 上海
0.02 江苏
0.88 浙江
10.41 安徽
3.66 福建
0.54 江西
0.50 山东
1.03 河南
S3 省份
0 湖北
0.24 湖南
0.01 广东
1.88 广西
0.30 海南
0.46 重庆
1.67 四川
2.20 贵州
S3
0.05 0.53
0
0.10
0
0.71 0.73 1.53
省份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