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经济地理学讲义第章中心地理论

(财务知识)经济地理学讲义第章中心地理论
(财务知识)经济地理学讲义第章中心地理论

(财务知识)经济地理学讲义第章中心地理论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0年完成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关于具有城市职能聚落的分布与发展规律的经济地理学研究》一书(中译本《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对地理学尤其是对聚落地理学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心地理论。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点,商业、贸易和服务行业的聚集点。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含服务):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二)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从上式可知,中心性即中心地供给自身中心商品后的剩余,也即从中心地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三)补充区域(市场区域、中心地区域)

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商品服务范围(货物的供给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外侧界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从理论上说商品服务范围上限为补充区域的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内侧界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费者的空间范围。

(五)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的等级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比如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石等;

低级中心商品则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比如,小百货、副食品、蔬菜等。

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比如专营某名牌服装的专卖店和经营宝石的宝石店是高级中心地职能,而经营小百货的便民商店则是低级中心地职能。

(六)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比如有宝石店的中心地是高级中心地,而仅有便民商店的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低级中心地数量多,分布广,服务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档次低,种类也少。而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服务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也多。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中级中心地,其供应的商品和服务范围介于两者之间。

中心地的等级性表现在每个高级中心地都附属有几个中级中心地和更多的低级中心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在低级中心地就可满足,但如购买较高级的商品和寻求高档次的服务必须去中级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才能满足。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分布秩序和空间结构是中心地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克里斯塔勒实地调查了德国南部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数量、服务范围、提供的商品种类和中心地人口等。他把在德国南部可以找到的村镇按其地位次序进行分级,再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并用各级村镇和城市的级别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代表不同级别的村镇和城市中心,最终形成了一个从M到L级别依次升高的有7个级别的中心地等级系统(见表4-1)。

表4-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级别划分

表4-2市场原理基础上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克里斯塔勒发现最低等级的村镇级中心地M数量最多,达486个,服务半径仅4km,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为40种,中心地的人口及其服务区人口也较少。随着中心地等级提高,中心地数量也愈来愈少,服务半径却逐渐增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也随之增加(见表4-2)。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最大特征之一是中心地的等级和中心职能是相互对应的。最低等级的中心地具有最低的中心职能,而比其高一级的中心地不仅具有自己固有的职能,同时也兼有最低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依次类推,最高级的中心地具备所有等级的中心职能。同时,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以一定的间隔布局。

(七)经济距离

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

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3要素所决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因此,交通发达程度如何对于中心地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克里斯塔勒认为中心地的空间分布形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其中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1.基本前提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的中心地集聚。

2.各级中心地多级六边形空间模型的形成

在满足上述的前提条件下,初始时某一区域的任何地点的消费者都可接受均匀分布的中心地提供的商品服务半径相同(克里斯塔勒设定为21km)的商品服务。根据前提条件第五条的规定,初始状态的中心地(B级中心地)分布将呈如图4-1所示的六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从数学来看,其面积是仅次于圆的最优结构。

图4-1 单一中心商品构成的中心地分布结构

但对于中心地区域内的消费者而言,还需要其它商品的服务。比如商品服务半径为20km 的商品时,若仍然只靠原有的中心地供应,在每3个相邻中心地(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

之间都将存在着一个空白区(图4-2的阴影部分),空白区得不到该级中心地的服务或者说没有包含在该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中。这时就会在空白区出现一个次一级中心地(图4—2中的K级中心地),以满足空白区居民的需要。而这个次一级的中心地一定位于这一空白区的中心,也即上级(B级)中心地市场区域的顶点上。这是因为只有在这点上供应服务范围的运距最短。由K级中心地可以供应区域内消费者商品服务半径20~12km的所有商品。

图4-2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但当消费者进一步需求11km的商品时,若仍仅由K级中心地供应,则在K级中心地中间,也会出现一个空白区,这样比K级中心地低一级的A中心地就会在此布局。以此类推,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就逐渐形成。各级中心地从上到下组成一个有规模递减的多级六边形空间模型,此时所有中心地达到了空间均衡(图4-3)。

图4-3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3.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如图4-3所示,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包括着1个完整的K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中心部),在其周围还有6个K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的1/3部分。这样1个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等于1+1/3×6 = 3个K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依此类推,可以得出各等级中心地间的区域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即:1,3,9,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4.市场原则下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图4-3可见,每个m-1级中心地(如K级中心地)包含在3个等距离的m级中心地中。这样,每个m级中心地(如B级中心地)共包含着6个类似的m-1中心地。也就是说,m级中心地在自己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1/3×6 = 2个m-1级中心地。而一个m级中心地内包含了6个m-2级(图中为A级中心地)中心地。

由图4-3还可看到,一个m级中心地内完整地包含了12个m-3级(图中的M级中心地);并且与自己同一等级的中心地的每一条边界线上共同拥有2个m-3级中心地(6条边界线共同拥有12个,每个m级中心地拥有6个)。这样一个m级中心地拥有18个m-3级中心地。

由此可得到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

5.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各中心地间的距离的关系也有固定的关系,如图4-4所示,上一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下级中心地距离的

图4-4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的数量和距离

综上所述,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 特点

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比如m-1(m>1)级中心地是布局在两个m级中心地连接线的中点(如图4—5)。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图4-5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如图4—5所示,1个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1个完整的m-1级中心地和6个1/2(总数为1 +6 ×1/2 = 4)的m-1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由此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

由图4—5可见,每个m-1级中心地(图中黑点加一个圆圈)包含在2个等距离的m级中心地中,而每个m级中心地(大黑点)共包含着6个类似的m-1级中心地。也就是说,m 级中心地在自己的市场区域内包含着1/2 × 6 = 3个m—l级中心地。而且,每个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拥有12个m—2级中心地(小黑点),及48个m—3级中心地(小圆圈)。这样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4.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距离关系为:上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4

是下级中心地之间距离的2(即)倍。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 特点: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其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见图4—6)

图4-6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如图4—6所示,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大致包含了7个m—l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而且m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内拥有m—l级中心地数量为6个。因此,各等级的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作为K=7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

4.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距离关系为:上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

下级中心地之间距离的倍。

7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在上述三原则中,市场原则是基础,而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看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改。克里斯塔勒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三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克里斯塔勒认为:

1.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情形。

2.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 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另外,也适用于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克里斯塔勒还认为,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

3. 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象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另外,自给性强、与城市分离的山间区域内形成的以某一中心地为核心的自给区域,其行政原则的作用相对较强。

克里斯塔勒进一步强调,高级中心地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因此,高级中心地按交通原则布局,中级中心地布局行政原则作用较大,低级中心地的布局用市场原则解释较合理。

四、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

第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克里斯塔勒作为地理学者初次把演绎的思维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无疑是对地理研究思维方法的一大革命。也正因为这样,他被后人尊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第二,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二是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三是关于城市内和城市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四是关于城市区位和规模,以及职能为媒介的城市时空分布的研究;五是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第三,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心地与市场区域(也可看作为腹地)间的关系,对研究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在这方面德国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可值得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克里斯塔勒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即中心地的布局是按照上限大小来决定。虽然他也提出了商品的供给下限,但缺乏详细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的超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

第二,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系统中,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由于区域的各种条件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模型各等级的变化用一个固定的K值无法概括。

第三,克里斯塔勒把消费者看作为“经济人”,认为消费者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但在现实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多目标的。因此,消费者更倾向于在高级中心地进行经济或社会行为活动。这样会导致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范围扩大,使中心地系统结构发生变形。

第四,克里斯塔勒忽视了集聚利益,事实上,同一等级或不同等级的设施集中布局会产生出集聚利益。而克里斯塔勒只重视各等级中心设施的出现,对出现的数量不感兴趣。

第五,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进行论述。

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发表7年之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于1940年发表了《经济空间秩序》一书,提出了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极其相似的中心地模型。廖什的《经济空间秩序》一书由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组成,理论部分涉及到区位、经济区域和贸易三部分。其中区域部分就是廖什的中心地区位论。

在第三章第四节中介绍过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廖什首先探讨了只供给一种商品时的区位空间均衡过程。他通过对均质平原上的某一农户生产啤酒开始,进而在多数农户竞争的情况下,提出单一职能个体的市场区域是圆形市场区域,而全体的市场区域则为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见图3-16,图3-17)

图3-16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图3-17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1-20)

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

(一)假设条件

廖什在建立供给多种职能的中心地系统时,进行了如下前提条件假设:

第一,最小聚落A1,A2,A3…呈类似蜂窝状分散分布,其间隔为a km。

第二,生产工业产品的最小中心地B1,B2,B3…之间的间隔为b km。

第三,B1供给的聚落包括自身共有n个。

第四,必要运输距离,也即使商品销售能够获利的最短距离(相当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的商品服务的下限)为nV。

第五,正六边形市场区域的面积为F。

(二) 中心地系统的构建

1.基本原则

假定中的基础聚落不仅是得到商品供给的消费者的居住地,同时也是企业布局的地点。基础聚落能够供给等级低的自给性商品。如果供给门槛值稍大的商品,仅以自己的聚落为市场不能够达此门槛,必然把相邻的聚落也作为自己的市场区域。也就是说,比自给性商品等级稍高的商品同时也供给相邻的6个基础聚落。

2.市场区域的形成机制

如果自给性商品的市场区域规模为1,比其等级稍高的商品的市场区域为3,前者因为是自给性商品,因此主要满足1个基础聚落;后者则是以3个基础聚落为对象。如果供给门槛值更大的商品,其市场区域和拥有的基础聚落数同样会有规律地扩大。

图4-7表示市场区域的规模从3到21的市场系统。图中市场区域的规模由区域号1,2,3,…的大小来表示,随着区域号码增大,市场区域规模以3,4,7,9,…的顺序扩大,这个数列也称为廖什数码。

如果以n=3的市场区域的中心地配置为基础,n=4的市场区域的配置可看作是n=3的配置以最高级中心地为中心旋转90度,扩大而形成的。同样,n=7的市场区域配置可当作是n=4的配置旋转一定的角度并扩大而形成的。如此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就可形成图4-7所表示的所有市场区域。

可见高级市场区是低级市场区以区域中心为圆心按一定角度旋转而成的,通过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并进行叠加,就可形成所有市场区域。

从图4-7可知,随着商品的门槛值增大,市场区域规模也在扩大,同时拥有的基础聚落也在增加。但增加的比例不同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模型。

图4-7表示各个市场区域的个别情况,如果把它们全部重叠起来,就会形成图4-8那样的市场系统,即位于区域中心的中心地分别以n=3,4,7,9,12,13,16,19,21,25形成的市场系统,也可看作是供给10种门槛值不同的商品时所形成的市场系统。

在图4-8中,假设这些直线其中之一是图中的水平线,在这条线上企业只拥有a的距离一个联接一个。这样,第一种区位布局的六角形呈现一边在上一边在下的形态(图中1

和5市场区);第二种区位布局则六边形的一个角向上(图中2、4、7、10市场区);第三种区位布局六边形则呈各种倾斜的角度(如3、6、8、9市场区)。

图4-8 10种商品的市场圈

在这种市场系统中,各个n值决定基础聚落中的中心地,但有一些中心地会被不同n 值市场区域重复选择。换言之,有些中心地能够供给多种商品。在图4—8中,表示中心地位置的双重小圆旁边的数字就是该中心地供给商品的种类。由此可见,位于区域中心的中心地拥有1~10的所有商品,而位于其右侧的4个中心地分别拥有商品2、商品1和4、商品2和7、以及商品10,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拥有的商品种类各不相同。

3.市场圈之间的关系

廖什针对由小到大的10种商品的市场圈,讨论了中心地的间隔b和聚落数n的关系,以及各市场圈的面积和必要运输距离等,结论如表4-3所示。

表4-3 10种商品市场圈之间的关系

市场区序号i 1 2 3 4 5 6 7 8 9 10 n 3 4 7 9 12 13 16 19 21 25

b

nV a a a 2a 2a 2a

n:完全得到供应的居民点数量(包括供给地本身)、部分得到供应的居民点换算成完全供应的居民点数量;

b:供应点之间的距离= 市场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内接圆直径;

nV:必要的运输距离= 供应者与最远的但仍然必要的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a:最初的居民点之间的距离

表4—2中,n = 3,4,7时,是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市场、交通以及行政原则相对应。

4.廖什的经济景观

最终的廖什中心地系统结构是假定在区域中心存在一个共同的中心地,廖什把它称作为大城市,它能够供给150种商品,可以满足大范围的区域需求;同时在此大城市的周围存在相互交叉的12个扇形区,其中6个扇形区内供给商品的中心地分布多,廖什称其为经济活动丰富扇形区(activity-rich sector);另外6个扇形区内供给商品的中心地分布少,廖什称作是经济活动贫乏扇形区(activity-poor sector)。

图4-9表示围绕大城市的两个扇形区内中心地的位置。从图可以看出,位于右侧的都市少的扇形区(即经济活动贫乏扇形区)不仅供给商品的中心地数量少,而且每个中心地供

给的商品种类也比左侧都市多的扇形区(即经济活动丰富扇形区)要少,同时商品的等级也比较低,换言之,中心地的中心职能低。

图4-9 完全系统下的各中心点的位置

廖什为了与政治概念相区别,把中心地的市场区域称作为经济景观。廖什认为经济景观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区域的一般模型,也称为完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2个以上的职能可以拥有同一规模的市场区域,即各职能可孤立地存在。

上述为当只存在一个大城市时,所形成的中心地市场系统,即在大城市的周围地区,形成疏密相间(12个扇形区)的中心地分布格局的经济景观。

如果存在几个大城市时,廖什把各经济景观(即由大城市所支配的大规模的市场区域)作为1个单位,研究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当最初的大城市H1拥有的市场区域半径为L时,在超出L的区域,大城市H1的区位集聚利益,以及两种扇形的差异和连接各扇形的交通线上的利益都会消失。当离H1的距离达到2L时,下一大城市H2就会布局。按照同样的发展过

程,类似于H1,H2,H3,…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最终会形成以这些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景观(中心地市场系统),仍然为正六边形。

总结:廖什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由基础聚落形成蜂窝状六边形;

(2)门槛值不同的商品,以需求相应数量的基础聚落作为其市场区;

市场区域的形成机制:随着商品的门槛值增大,市场区域规模也在扩大,同时拥有的基础聚落也在增加。高级市场区是低级市场区以区域中心为圆心按一定角度旋转而成的,通过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并进行叠加,就可形成所有市场区域。

(3)在大城市的周围地区,形成疏密相间的中心地分布格局的经济景观。

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

廖什的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的理论具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在很多地方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第一,两种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不同。

廖什的六边形市场系统模型是在人口和需求均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克里斯塔勒只强调人口有规律地分布。

第二,市场区体系的构建方式不同。在布局过程中,克里斯塔勒的理论是根据商品销售范围的上限,由上而下地布局(即首先布局的是高级中心地,然后是低级中心地);与此相反,廖什的理论是按照各种商品的必要的运输距离,即商品销售的下限,由下而上构建中心地的市场系统。

第三,克里斯塔勒的模型是以明显的等级结构系统为特征,而廖什的模型属于非等级系统。

在廖什的模型中,市场区域大小是比较连续地变化,即以1,3,4,7,9,12,13,…的规律变化;而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型中,市场区域的大小是很不连续的,但呈等级变化,如K=3的系统,是以1,3,9,27,91,…的规律变化。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

基础知识 (一)会计基本知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比如:注册新公司,需要投入资金---注册验资,然后运用—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退出---企业解散,清算,出售资产,收回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法人营业执照的公司,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有的 是个体经营者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 依据。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反映固定资产原值为235600元,反映的是2012年12月31日止,某公司的固定资产购买价值累计合计235600元。是一个时点静态数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资产负债表反映营业收入为5639500元,反映的是整个2012年期间实现的收入情况。是期间动态数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二)会计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前三项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态)、收入、费用、利润(后三项为:动态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 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

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演讲稿

( 演讲稿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演讲稿Speech on professional ethic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演讲稿 在这次市人行组织我市银行机构会计工作开展“遵规章、讲诚信”活动中,我首先想到的就是xx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题的校训,“不做假帐”四个字。朱总理是绝少题字的人,但他却为上海会计学院题了这四个字。这看似一句很普通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却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会计造假已成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达了全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帐的强烈愿望。 前段时间,美国以“安然”公司为代表的假帐丑闻,导致很多公司破产,数万名职工失业,很多老人失去了养老金,政府信誉受到损害。在我们国内,也有红光实业,黎明服饰,银广厦等做假帐的典型案例。而在我们信用社,前些年的不少案件都与假帐有关,

这主要在于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遵规章,忽视讲诚信的结果。与之相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讲诚信的企业,通过讲诚信促进了经营大发展,比如园林工程公司,由于讲诚信,金融部门愿意为其服务建设单位愿意和其发生业务,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遵规章”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内控制度;说到“讲诚信”,信者,言之实也!“讲诚信”就是恪守承诺,说实话,办实事。当前,我们信用社正在风风火火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在各部门支持下我们创建了更多的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从而大力推广我们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为农民弟兄的生产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我们寻找到了新的效益增长点。这一活动一方面要求他人讲诚信;另一方面也是信用社对自身讲究诚信的一种承诺。 在我们平时工作中,我们怎样自己自觉带头讲究诚信,在金融系统内形成一种讲诚信的氛围,以赢得社会的信赖,促进业务的发展呢?我想,信用社讲诚信最基本就要做到不做假帐,要杜绝做假帐的现象,必须标本兼治,整改并举,落实到会计日常工作中去:

武汉大学考研 经济地理学历年试题2002-2010

经济地理学真题 2009年经济地理真题 一、名解(每题4分,32分) 工业用地选择城市环境容量地域分工城乡一体化聚集经济圈层结构综合平衡外部不经济性 二、问答 1、在区域条件分析过程中,如何针对经济活动的聚集于分散特征?(15分) 2、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把握城乡统筹?(15分) 3、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决策中,如何把握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尺度?(15 分) 4、在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体现区域的分工与协作?(13分) 5、在区域条件评价过程中,如何体现系统分析的观点?(12分) 6、在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目标?(12分) 三、论述(每题18分) 1、论基于测度与评价的区域发展决策。 2、论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2008年经济地理学真题 一、名解(8*4分=32分) 区位条件用地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地区专门化区域规划规模经济技术经济论证法生态工业区 二、问答(共82分) 1、在区域条件分析过程中如何把握区域发展的优势?(12分) 2、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14分) 3、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14分) 4、在区域发展决策中,除坚持“地区专门化”,为什么还要坚持“综合发展”?(14分) 5、如何理解区域发展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14分) 6、如何理解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系统性?(14分) 三、论述(2*18=36分) 1、论区域分工与协作,并举例说明。 2、论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 2007年经济地理学真题 一.名解(8*4) 用地选择因地制宜用地平衡城乡一体化组团布局距离衰减作用城镇体系人地关系二.问答 1.在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如何把握区域发展特色。(12) 2.在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实现“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15) 3.在区域条件评价中,如何正确把握区域条件的基本特征?(15) 4. 在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体现区域的分工与协作?(15) 5.如何理解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中的集聚与分散机制?(13)

财务会计知识试题讲课稿

财务会计题 一、单选题 1、(C )是记载经济业务活动的工具,是明确经济责任、办理资金收付 和处理财务收支的书面证明。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会计凭证 D、会计对象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计负 债或费用”属于(C )的运用。 A、客观性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权 责发生制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 算,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会计核算的(A )。 A、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客 观性原则 4、下列不属于凭证基本要素的是(D )。 A、凭证编号 B、会计分录 C、收付款人开户行的名称和行号 D、 券别 5、储蓄机构开具的存折或存单是作为个人的(C )。 A、存款纪念 B、付款收据 C、存款凭证 D、付款记录 6、对存款账户只有查询权,无冻结权部门有(D )。 A、监狱 B、走私犯罪侦查机关 C、军队保卫部门 D、审计机关 7、下列挂失业务中不能在代理机构办理,只能在开户机构办理的是(C )。 A、电话挂失 B、口头挂失 C、书面挂失 D、信函挂失 8、(D )存款,起存金额1000元。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和五年。利息 于期满结清时支取。 A、零存整取 B、存本取息 C、整存整取 D、整存零取

9、银行汇票代理付款行或出票行收到失票人提交的三联“挂失止付通知 书”,审查无误并经主管人员签字后,将“挂失止付通知书”第一联加盖(C )作受理回单交止付通知人。 A、结算专用章 B、业务清讫章 C、业务公章 D、财务专用章 10、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时的背书签章应为(A )。 A、汇票专用章 B、结算专用章 C、业务公章 D、财务专用章 11、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根据承担的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额的一 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决定,但原则上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C )。 A、2% B、1.50% C、1% D、1‰ 12、主要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 素造成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的(B )。 A、折算风险 B、汇率风险 C、交易风险 D、结算风险 13、银行在对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以外币进行贷款、投资以及随之进行的 外汇兑换活动中,因汇率变动可能遭受的损失是(B )。 A、经济风险 B、交易风险 C、折算风险 D、投资风险 14、(C )是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在金融企业经营过 程中一直存在的。 A、投资风险 B、财务控制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15、《会计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 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C )的罚款。 A、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B、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 C、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D、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

经济地理学 期末模拟试卷(A、B)DOC

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24分,每空1分) 1、赫希曼认为,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___效应和___效应。 2、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是指用___衡量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___来衡量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别。 3、研究表明,技术属性上的分工和专业化演进表现为___的过程,而制度属性上的分工和专业化演进表现出___的特征,这就促成了以生产要素为边界的国际分工的发展。 4、从经济地理研究的思维方法上看,___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而___分析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5、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___和___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6、在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中,佩鲁的___理论和冈纳·缪尔达尔的__理论都具有重要影响。 7、工业原料根据空间分布和生产时的质量转换状况可分为___和___。 8、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主要研究了___、___、___三大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9、现代区位理论的追求目标和理论特色分别是___和___。 10、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___和___决定的。 11、劳动力因子主要从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 12、企业空间扩张作为社会经济现象主要存在___、___的两种地理扩散规律。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3、狭义的贸易投资一体化 14、经济区 15、区域经济结构 16、规模经济效益 1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简答题(24分,每题8分) 18、跨国公司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之间的相互关系? 19、胡佛和费希尔所划分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0、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有何阶段性特征? 四、论述题(32分,每题16分) 21、下图反映的是大众汽车全球生产线,试结合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特点, 举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发展民族汽车工业? 22、试论述现代经济区位理论的主要学派、研究特征及其新进展?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财务演讲稿4篇

本文目录财务演讲稿财务科长竞选演讲稿建设银行财务会计主管竞聘演讲稿财务爱岗敬业演讲稿:爱司如家 各位老师,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是,首先感谢大家能给我这次机会,给我这次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次机会对我来说是一个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一次挑战!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参加今天干部的竞选。我要竞选的是社联财务部部长。 社团人,社团心,社团情。社团联合会作为学院管理31个协会的学生组织机构,在整个团委学生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部作为社联机构中的其中一个,在管理服务协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我的眼里,每个职位都是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在担任院学生会考核干事中,以认真,踏实的态度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考核期间,不断接受老师的培训,在刘老师的培训中,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生信条,扎实的人生信条,扎实的基础知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而在学习和培训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为人处世和待人侍物,最后,财务部的职能是为协会服务,而我在不断地的学习时间里,对于各个协会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与协会的沟通交流中我能以更好的方法去为他们服务。下面我将以简短的话语陈述我的工作计划: 假如我有幸担任下届的财务部部长,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内部建设:首先,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以姐姐的身份对于下届的新干事,使得我底下的成员能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将部门建设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其次,加强财务部与各个协会的沟通交流,只有沟通交流了解到各个协会想法,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最后加强部门规章制度建设,特别是以社联的其他部门一起建立好我们社联大家庭的规章制度。 2.外部建设:首先,加强与各个协会的交流,社联的各个部门机构是构成社联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才能更好的为协会服务,才能使得社联更近一步的发展;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其次,加强与各个协会会长的交流,着重培养他们的一个归属感,使得协会与社联更好的配合与合作 其次,我会用我的热情,去工作,去努力,借这一平台磨练自己,同时也更好展现自己的风采 以上是我当选的工作设想,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你们好!

财务知识讲座讲课稿.docx

财务知识讲座讲课稿 财务知识讲座讲课稿 第一讲、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因为跟钱财打交道,是公认的 " 高危职业 " ,如何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今天首先我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会计的职业道德。我们这里所提的会计职业是泛指所有的财务工作,会计人员也是泛指所有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光是会计也包括出纳、稽核、票据管理、资产管理等有关人员。 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人们自身所具有的能够体现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是根据会计的职业特征,对会计人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会计行为的道德要求。我国对会计人员职道德的要求已经写进了会计的根本大法里面,在 1999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 三十九条规定: "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 我国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准则。包括:真 实性、忠诚性、正义感、搞好服务、熟悉法规、保守秘密、开拓创新。简单来讲 1、真实性就是要求会计

人员如实记录、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 2、忠诚性,忠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要忠心耿 耿尽心尽力,其二是要诚实,实事求是,也就是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完成管理当局所委托的责任,如 实反映经济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3、正义感,我们所说的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忠诚性并不是丧失人格和原则、任凭摆布,而应该是在坚持客观、 公正的原则上,以单位的根本利益为重。对于管理当 局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操纵利润,甚至进行违法违 规的行为,会计人员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参与牟利,应有正义感,不畏强权,勇于直言,披露真实信息; 4、搞好服务,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及业务活动都比较熟悉,并掌握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己职业的优势,积极做好会计决策,并参与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 5、熟悉法规,有些人将财务工作看作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这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工作每时每刻、一收一支都体现出法规性和政策性,每一环节和每一笔会计业务都要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办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质量。现实工作中就我们公安部门的业务来打个简单

德州学院学期末试卷( A卷)

德州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

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

1、以下不属于会计中期的是()。 A.半年度 B.月度 C.季度 D.年度答案:d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A.可靠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谨慎性答案:a 3、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可比性 B.重要性 C.谨慎性 D.相关性答案:c 4、企业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相关性 B.谨慎性 C.及时性 D.重要性答案:b 5、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谨慎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答案:a 6、以下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成本计算答案:d 7、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的会计属性是()。A.现值 B.公允价值 C.历史成本 D.重置成本答案:b 8、下列项目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是()。

A.购入的某项专利权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待处理的财产损失 D.计划购买的某项设备 答案:a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待处理财产损失由于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不符合资产的特征。 9、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答案:a 10、下列各项中,会导致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答案:c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与留存收益无关。 1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 A.委托代销商品 B.委托加工物 C.待处理财产损失 D.尚待加工的半成 品答案:c 12、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 B.永续盘存制 C.权责发生 制 D.实地盘存制答案:c 13、在清查中发现库存现金短缺时,应贷记()科目。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库存现金 C.其他应收款 D.管理费用答案:b 14、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经批准后应计入()。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营业外支出答案:b 15、下列各项,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5分) 第一章绪论(5分) 一、名词解释 1.商业地理: 2.史志描述 3.货殖列传 4.结构主义地理学 5.经济地理的制度与文化转向 二、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答:文献描述,知识积累。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企业到区域到全球化。(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世纪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行为伦分析(60年代末)、结构主义分析 3.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10分) 一、名词解释 1.连接度 2.供应商园: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3.R&D经费: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这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 5.知识与技术的“黏性”: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私人净投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私有资本的增加,间接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 6.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7.外部经济效果 8、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9、交通网分散度: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10、机场产业区:包括机场关联产业和与空运相关产业,空运相关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和信息关联产业。 二、填空 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 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 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⑶城市化经历了集中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轨迹 ⑷形成了整体实力强大的城市网络体系和大都市带。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竞聘财务会计辅导员演讲稿

竞聘财务会计辅导员演讲稿 我是1978年6月走上信合岗位的,先后在李庄、花庄、海安**银行担任过记账员、综合员、内勤主任等职。1998年10月调县**银行,先后担任海安片、城西片会计辅导员至今。光荫似箭,我在信合战线上已走过了26个春秋。26年的刻苦锻炼,提高了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改革的浪潮中,我积极投身于改革,根据**银行部署不断推进所辖各社的改革工作;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我能坚持原则,使会计出纳基本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得到贯彻执行;在利益得失面前,我做到以大局为重,坚决维护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92年以来,先后8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9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6年的认真钻研,提高了我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我努力从多方面学习掌握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不断拓展金融知识的新领域;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经过几年的努力,顺利通过金融大专的学习,通过了江苏省计算机中级考试,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在实践中积累了从事金融工作的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26年的工作实践,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基层**银行,还是在县**银行;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在县城;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对工作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特别是在会计辅导员岗位上,养成了严谨、细致的作风。在对所辖各社岗位制度、监督、辅导和考核时,严格按要求进行,从不马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所辖各社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昨天的工作和成绩已成为过去,开创未来,将

是我永久的追求。我竞聘财务会计辅导员的岗位的理由是:我很自信,一定能胜任财务会计辅导员的工作。因为经过组织多年培养,我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因为热爱这个岗位,我有做好这项工作的热情;因为一直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我有内部管理的经历和经验。我已具备了这一岗位所应有的热心、信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我更有勇气,一定能被聘任财务会计辅导工作。有位哲人曾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我除了有做好财务会计辅导员的基础外,领导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都将是我再次竞聘走上会计辅导员岗位的坚强后盾。如果我再次走上会计辅导员岗位,我一定会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继续保持下去;我一定会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维护大局、按章办事、严把关口,树立良好形象;我一定会尊重领导和同事,遇事多协商、多请示、多汇报,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扮好自己的角色;我一定会坚持原则、热情服务、急基层所急、想群众所想;我一定会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所辖各社的财务会计等各项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财务会计知识培训课件

财务会计知识培训课件 会计基础知识 【课程要求】 1.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简单历史过程; 2.熟悉会计信息、会计领域、会计功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方法. 4.结合经营实际情况,学习票据的定义、使用、背书等 5.了解发票的重要性,学习发票真伪的鉴定方法

目录 第一章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二章会计信息与会计目标 (6) 第一节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7) 第二节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8) 第三节会计目标 (9) 第三章会计领域与会计功能 (9) 第一节会计领域 (9) 第二节会计功能 (10) 第四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0) 第五章票据 (13) 第一节了解票据 (13) 第二节票据概述 (14) 1.票据的概念 (14) 2.票据的特征 (14) 3.票据的种类 (15) 第三节发票 (20) 1.发票真伪查询 (20) 2.发票的种类与使用范围 (21) 3.发票分为 (21) 4.普通发票的开具规定 (22)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规定 (22)

第一章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有人称会计为“账房先生”,也有人称“管钱的”;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会计就是算算账,出出报表、收钱付钱,这些观念对,也不对,上面这些都只是会计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更是财务管理中很小的一个方面,下面就由我向大家讲讲会计的家谱以及基础的,与大家相关的会计知识。 会计历史悠久,有多悠久,有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年左右,呵呵,大家放心,我讲的时间没有三千年。 1.为什么要产生会计? 其实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产生的,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就产生了会计。可见,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也可以说,千业的财务部门,会计人员也是为生产部门、其他管理部门服务的部门。 2.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有三千历史,怎么说呢,详细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也批不了这么多的夜班费,呵呵。一般来说会计先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会计,当然仍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创造的,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着是(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着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 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 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 13.下列着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 )。 A.配弟 B.库茨涅兹 C.克拉克 D.佩鲁 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 )。 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 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 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 )。 A.增长极布局模式 B.点轴(线)布局模式 C.网络布局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