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04 摘自:中国蛋鸡肉鸡

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朱宁1,马骥1,2,秦富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海淀 10008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鸡蛋产量不断攀升,1985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国。2008年我国鸡蛋总产量达到2296.87万吨(约占全球40%),分别是1949、1978年鸡蛋总产量的84.65倍和8.70倍。但是,伴随着鸡蛋产量的提高,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鸡蛋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引起了政府、消费者、养殖者和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国月度鸡蛋价格的变动分析,探索鸡蛋价格变动的规律性,并提出应对未来鸡蛋价格波动的建议。

一、中国鸡蛋价格波动的规律分析

(一)鸡蛋价格长期趋势特征

在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期间,我国鸡蛋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见图1)。在2002年1月以前,鸡蛋价格波动比较小,价格相对比较稳定。2002年1月以后,鸡蛋价格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总体上涨幅度比较大(2007年9月份鸡蛋的价格达到了8.31元/千克),但是在上涨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数据来源:2002-2008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图1 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及长期趋势图(2001.1-2007.12)

从总体上看,我国鸡蛋价格的总趋势基本呈现为线性增长趋势,接近直线Y = a + bX,其中X为时间,Y为鸡蛋月度价格。采用OLS方法模拟我国鸡蛋价格波动总体趋势的回归结果为:

Y = 4.974 + 0.030 X (F = 147.472 ,Adjust-R2=0.638)

(41.843)(12.144)

从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较好,表明我国鸡蛋价格呈现出直线型的波动趋势。模型中的t值、FX的系数是0.030,代表当其他的条件不变时,时间变动1个单位,鸡蛋的价格就会变动0.030个单位,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鸡蛋价格还有上涨的潜力。值都通过了检验,表明模型的变量通过了检验,变量

(二)鸡蛋价格波动规律

1.相对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鸡蛋的波动相对频繁,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鸡蛋价格在短短7年间出现三次大幅度的降价和涨价阶段,呈现出“波浪理论”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鸡蛋价格有三个“U型”的波动周期,出现波峰和波谷,并且周期越来越长,幅度也是越来越大。第一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历时1年,恢复到了2001年的鸡蛋最高价格水平;第二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2年1月到2004年10月,历时约为两年半,这个期间鸡蛋价格的波动远远超过前一个时期鸡蛋价格的波动幅度,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差达到了

2.48元/千克;第三个“U型”波动周期出现在2004年10月到2007年8月,这个时间跨度约为三年,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鸡蛋价格的波动很大,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的价差达到了2.77元/千克,但从2004年4月份起,我国鸡蛋价格又开始上涨,促进了我国蛋鸡养殖数量的增加,2008年年末我

2.从表1中可见,在每年的9月份鸡蛋价格始终处于当年鸡蛋价格的最高或者是次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国人的鸡蛋消费习惯支持了鸡蛋价格的稳定;9月份处于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饲料的价格高导致鸡蛋的价格高;各个层次的学校开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10月份鸡蛋价格。和每年9月不同的是每年的4月份则成为我国鸡蛋价格最低的月份,其原因主要是:从春天开始,蛋鸡的产蛋率出现大幅上涨,导致鸡蛋供大于求;而春节等重大节日消退,市场需求下降。另外一个特点是:每年8月份的鸡蛋价格都和每年的平均价格相差不大(除了2007年)。

数据来源:2002-2008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图2 我国鸡蛋价格环比增长率趋势图(2001.1-2007.12)

3.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鸡蛋价格环比增长率呈现出三个大的波浪形变动,而且每个波浪的波峰和波谷都在变大,从2001年1月到2003年1月(共两年)、2003年1月到2005年1月(共两年)和2005年1月到2007年12月(共3年)三个局部波动来看,上面分析的鸡蛋价格短期变动趋势相一致。单看环比增长率,鸡蛋价格的变动不是很大,都在±10%之间波动,而且这种波动区间持续了7年时间,环比增长率的波浪形变动也是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一种解释。

(三)鸡蛋盈亏波动趋势

数据来源:2002-2008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的鸡蛋价格和蛋鸡料价格严格按照蛋料比计算得出。

图3 我国鸡蛋盈亏波动趋势图(2001.1-2007.12)

蛋鸡养殖的实践表明,鸡蛋价格和饲料价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即:蛋料比,一般均以1:3为盈亏平衡点,超过1:3就为亏损,低于就是盈利。从图3可以看出,蛋鸡养殖过程中每千克的鸡蛋大约能赚到0.68元(7年平均),按照每只鸡能产蛋16公斤,每只鸡到淘汰能赚到10.88元,减去其他的费用将会更少,依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算出,每只鸡能

赚到7.5元左右,也就是说从2001年到2007这七年平均来看饲养蛋鸡是赚钱的,但是盈亏却出现很大的波动,这也难免会对鸡蛋的供给产生影响,必然使鸡蛋消费出现波动。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有的月份鸡蛋是亏损的,比如2001年4月和6月,2003年7月,2006年4月和5月:且波动非常大,以亏损点为界周期性变动时间越来越长。从2001年1月到2003年的7月历时两年半的时间,鸡蛋盈亏出现第一次亏损;2003年7月到2006年7月历时三年时间,鸡蛋盈亏又一次出现了盈利和亏损的转换。从2001年开始的两年半到三年,盈亏转换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周期性的变动对鸡蛋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影响中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因素分析

(一)中国经济发展因素

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居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物价水平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这导致鸡蛋价格呈现出在波动中上涨的变动趋势。

(二)宏观调控因素

我国对鸡蛋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还很弱,畜牧信息体系不健全,鸡蛋生产和价格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及时,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没有建立,无法适时引导农民饲养蛋鸡。国家对鸡蛋生产和价格波动调节缺乏有效手段,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三)鸡蛋供给因素

1.投入品价格。在我国鸡蛋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到蛋鸡养殖成本的75%以上,而蛋鸡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鸡蛋价格主要受到饲料粮价格的影响。

数据来源:2002-2008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图4 我国鸡蛋价格和蛋鸡料价格波动趋势图(2001.1-2007.12)

根据我国蛋鸡料的价格来看(见图4蛋鸡料价格的波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鸡蛋价格的波动。并且,近几年一直在提倡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问题,使得粮食价格增长,且其变化

明显存在季节性的周期变化。粮食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的价格上涨,增加了蛋鸡养殖成本,最终鸡蛋价格周期性上涨。研究认为,蛋鸡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了鸡蛋价格的波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蛋鸡料价格和鸡蛋价格呈现出相同的直线型上涨趋势,但显见鸡蛋价格的波动受到蛋鸡料的影响出现一个滞后期,鸡蛋价格的上涨总是受到蛋鸡料价格上涨的拉动。蛋鸡料和鸡蛋价格的相关性是0.876,这说明

2.蛋鸡养殖户的预期。据对蛋鸡养殖户的调查,蛋鸡养殖户对蛋鸡养殖的初衷是挣钱致富,但是农民的天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持续饲养蛋鸡的信心,并且农民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对蛋鸡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风险的规避都受到了限制。蛋鸡养殖户对蛋鸡料价格影响鸡蛋价格认识不清,存在认识误区,致使蛋鸡养殖户决策差异性很大。其实,这也迎合了经济学上的一些理论,不挣钱就退出,退出使鸡蛋产量出现缺口,鸡蛋价格出现波动。总之,一般的蛋鸡养殖户缺乏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不仅表现在生产对价格反应滞后,而且其反应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四)鸡蛋需求因素

1.相关产品的价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居民有消费鸡蛋的习惯,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开始对鸡蛋替代品消费越来越多。自然这些替代品价格的变化就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

数据来源:2005-2008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图5 我国鸡蛋价格及其相关替代品价格波动趋势图(2001.1-2007.12)

根据需求原理,在排除收入影响下,当鸡蛋价格下降时,就会对其他替代品的消费减少,进而其他的替代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会出现有滞后性的相似的价格波动。如图5所示,五种动物性食品的价格波动出现了相似的波动趋势,尤其是鸡肉的价格与鸡蛋的价格波动趋势滞后相似。其他的三类肉类食品也与鸡蛋价格波动相似。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鸡蛋价格波动受到这些替代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2.消费者自身状况。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消费品的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食品安全性、性价比、营养需求等。首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得食物类的消费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和评论的领域。禽流感事件的发生对鸡蛋消费影响很大,这些突发性的事件会使人们增加对对鸡蛋食用安全性的顾虑;其次,消费者对鸡蛋价格的预期,在理性的作用下消费者会对鸡蛋价格做出预测,对鸡蛋价格的变动有影响;最后,消费者的收入会对鸡蛋消费的倾向不同,收入高的认为鸡蛋不是他们的必选,价格高的肉类才是;收入相对低的则认为鸡蛋消费是必须的,更贫穷的会认为鸡蛋消费是奢侈品,当然第三种消费人群在中国越来越少。总之,消费者自身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鸡蛋价格。

三、应对我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的建议

以上对鸡蛋价格波动规律进行了理论解析,表明

商品价格形成与波动规律

商品价格形成与波动规律 商品价格形成与波动规律 云谷子容提要:商品是指在交换领域过(货币)交换而获得的物品和服务。商品的价值是指构成商品交换比例的数值。商品价值乘以商品数量就是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是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根据商品有用性大小、购买能力、成本价格、需求程度、利润原则、比价效应、品牌效应、供求关系、竞争机制、讨价还价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商品价格确定后在供求关系、利润原则和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总是围绕成本价格在一定围而上下波动。关键词:商品、价值、价格、供求关系、利润原则、竞争机制。一、商品交换的必然性商品是指在交换领域过(货币)交换而获得的物品和服务。商品是交换的产物,如果没有交换就根本没有商品可言。恩格斯说:“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1]。马克思说:“直接的产品交换形式是x量使用物品A=y 量使用物品B。在这里,A物和B物在交换之前不是商品,它们通过交换才成为商品”[2]。所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既为了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3]的说法是错误的。第一,这种说法混淆了财富与价值、劳动产品与商品、物质生产领域与商品交换领域的界线,把它们

混为一谈。结果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和价值理论的谬误,最终使经济理论走向了阶级斗争学说。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品或服务,它产生在物质和文化生产领域。而商品是交换的产物,它产生在商品交换领域。不管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还是劳动产品它们在没有通过交换以前都不是商品,它们只有通过交换过程才能转化为商品,即便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也是一样。第二,劳动产品不一定都是商品。比如:农民生产粮食留下的口粮,自产自用的蔬菜和瓜果等劳动产品,企业自产自用的工装模具和刚刚生产出来还没有通过交换的劳动产品等,这些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第三,商品也不一定都是劳动产品。比如:从市场上购买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天然钻石、原煤、石油、矿石等非人类加工过的自然资源,通过付劳动报酬的人的劳动能力、服务能力、经营管理等社会资源,这些都是非劳动产品的商品。所以,劳动产品和商品是产生在不同领域和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因为劳动产品在没有通过交换转化为商品以前,还不具有社会性,凝聚在劳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也不具有社会性。劳动产品只有通过交换转化为商品后,才能变为满足他人使用的物品,从而才具有社会性,凝聚其中的劳动也才有社会性。这些都说明劳动产品和商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商品是在交换领域产生的而不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所以,劳动属性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商品的社会属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蛋鸡正常生产情况下,鲜蛋表面清洁光滑,蛋壳坚固完整,颜色均衡稳定,形体大小一致,拿在手中沉重感良好,互相碰撞声音清脆而不易破裂。如果产蛋鸡群存在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环境应激、疾病困扰、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时,往往造成蛋壳质量的下降。 1、薄壳蛋 蛋壳厚度较正常蛋薄,属于蛋壳缺损程度较轻的非正常蛋类型,但在运输销售过程中容易破壳。其发生原因往往是日粮中钙量不足;钙磷比例失调;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维生素D在鸡体新陈代谢中,有着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温度的影响,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鸡体散热困难,甲状腺机能下降而可能导致鸡体摄入钙量不足,易产薄壳蛋;呼吸性氨中毒,氨中毒会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产蛋时间差的影响,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饲喂,白天血钙浓度高,蛋鸡在成蛋过程中钙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母鸡多处在休息状态,采食量很少,血钙浓度较低,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锰与蛋壳钙化的基质(黏多糖)的形成有关,缺锰会引起软壳蛋;其他因素,蛋鸡患病时(鸡减蛋综合症、生殖道炎症等),也会引起产薄壳蛋;鸡群密度过大,严重缺水,受惊吓等,产蛋鸡年龄较大,也易产薄壳蛋。 2、软壳蛋 蛋壳初步形成,但质地较软,状态不能固形,难以收捡和存放,是蛋鸡生产中常见的非正常蛋类型。一般造成薄壳蛋产生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软壳蛋的出现。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等不全或不足,环境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鸡舍内密度过高,运动量不足,体质不强健,致使产蛋机能失常。注射疫苗,导致子宫蛋壳形成机能紊乱,用药不当,如杀虫剂、磺胺制剂。鸡受到惊吓刺激,下痢,遗传以及肾脏疾患。此外,蛋鸡缺锌也是造成软壳蛋比例较大的重要因素。 3、沙皮蛋 指子宫部分泌物的钙质未得到酸化,而以颗粒状沉积于蛋表面。一是因蛋鸡缺锌使碳酸酐酶活性降低,导致蛋壳钙沉积不匀不全;二是钙过量而磷不足时,

影响鸡蛋价格的因素分析

影响鸡蛋价格的因素分析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鸡蛋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鸡蛋这种禽产品的价格因素分析,同样要从成本、生产供给及市场需求三方面的具体变化入手,分析这些因素与蛋价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并进一步找出影响鸡蛋价格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下面,从蛋鸡业的生产特点出发,具体分析影响鸡蛋价格的因素。 1 成本因素的分析 一般养殖户蛋鸡成本项目包括:①饲料成本费;②雏鸡成本费;③劳务工资费; ④疾病防制费;⑤燃料费、水电费;⑥固定资产设备、房屋折旧费;⑦销售费等。其中任何一项变化,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鸡蛋的成本费变化。在生产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0%~70%,第二项是雏鸡费,占15% ~20%。其次是疾病防制费和销售费用等。 1.1 饲料费用 养鸡的饲料费,舍饲生产费用的比例最大,占总支出的 60%~70%,是决定鸡蛋价格的主要成本。鸡蛋作为一种禽产品,实质上是饲料的转化物,对养鸡户的影响最大。其中,玉米和豆粕是鸡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构成原料,分别占全价料(蛋鸡料)的60%~65%和20%~25%。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饲料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鸡蛋价格的波动。而国家农业政策的改变、农业收成情况,饲料行业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又将直接影响饲料价格的变动趋势。因此,饲料

成本是影响鸡蛋价格的主要成本。饲料价格指标的变动规律是研究鸡蛋价格成本因素的主要内容。 1.2 雏鸡费用 雏鸡费占饲养总支出的15%~20%。例如,白壳蛋鸡,每只雏鸡按2.3元购入,90%的鉴别率,90%的育成率,折合每只雏鸡2.8元;褐壳蛋鸡,每只雏鸡按2.5元购入,95%的鉴别率, 92%的育成率,折合每只雏鸡2.9元;在品种繁多的优良鸡种中,每个品种在生产性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选择到适应本地和自身饲养条件的鸡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条件下,就可增加10%~15%的经济收入。 据调查雏鸡价格有随蛋价一同波动的特点,雏鸡费用对蛋价的影响具有潜在的长远性,尽管我国有完善的种鸡管理条例,但在这些条例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机制,部分种鸡场提供的雏鸡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受鸡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禽脑脊髓炎等垂直传播疾病污染严重;受大肠杆菌、鸡马立克氏病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早期感染严重;受鸡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的影响严重,使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太低,导致这些疾病的免疫难以获得良好效果。 因此,雏鸡成本所体现的雏鸡的品质高低关系到未来鸡群的生长速度、产蛋量、抗病力、成活率等经济指标的效益,是影响鸡蛋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疾病防制费 用于鸡病防制和治疗的各种疫苗、检疫、消毒、药品等费用以及专家咨询费。随着蛋鸡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饲养环境的逐步恶化,舍内有害气体(NH3、 CO2、H2S)浓度超标,种种因素诱发了一些非条件性疾病和非典型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钢材价格波动规律与走势分析

钢材价格波动规律与趋势分析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价格的不断变化是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在市场上我们是能够看到价格不断变化的,而价格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某钢铁行业客户调研分析发现,产品价格变化左右着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价格不断波动局面之下,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钢企赖以生存的根本,下面以钢材(以存在期货市场的螺纹钢为例)价格变化为例寻找价格变化的规律性。 一、影响钢材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 ①外部宏观因素 与其他商品一样,钢材的市场供应受包括经济周期、宏观政策、行业政策、进入壁垒、区域发展状况、进口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受经济发展阶段、政策影响、人口与消费半径、消费升级变化、区域消费能力、出口等因素影响,以上因素通过影响市场供需的变化,成为影响钢材价格变化的外部因素。 而作为基础工业品,经济周期因素是影响钢材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和衰退阶段的经济增长幅度相差很大,我国经济过热时期GDP超过14%,而到通缩阶段可能GDP要下滑到7%以下,如此大的波动对基础工业品市场需求影响巨大。在经济周期变化中需求是主动的,供应是被动的,尤其是复苏和高涨阶段,当市场需求在变化时,市场供应越灵活价格相对波动幅度就越小,而钢材企业作为大宗工业品生产企业是通过规模优势来进行行业竞争的,由于钢铁项目审批更严格、投资额大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等原因,限制了钢材产能的快速调整,当经济周期的调整引起需求连续增长时或需求连续下滑时,钢材价格的涨、跌幅度要远远大于一般消费品。 投资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消费拉动了投资,投资促进了消费,

消费以投资为基础,投资需要消费来消化,投资与消费相互依托、紧密联系,且需保持合理的结构关系,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往往是因为投资与消费之间出现结构性不平衡。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相同,钢材行业内投资与消费之间结构的相对变化是引起钢材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经济周期分析可以看到,消费增加、投资尚未完全启动时为经济周期复苏阶段;消费持续增加、投资也快速增加为经济周期高涨阶段;消费降低、投资惯性增加为经济周期开始衰退阶段;消费与投资都下降为经济周期萧条阶段。经济复苏和经济高涨阶段,经济运行表现为消费提前启动或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双双增长,钢材的价格也开始呈现上涨趋势;而当消费与投资趋于平衡,钢材消费趋稳,价格逐步呈现上涨步伐趋缓状况;之后如果钢铁行业投资增速逐步超越钢材消费增速,经济周期开始下行与衰退,最终进入经济萧条阶段,钢材产能过剩或消费与社会投资双双下降,钢材价格将呈现下滑趋势。 钢材等基础工业品行业受宏观经济的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从家电、电脑,到汽车、高速公路、住房、高铁,再到商务、服务消费、旅游,以及环境、教育、医疗行业等等,其中房地产市场、高速公路、高铁、地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变化对钢材价格影响最大。 总结:钢材价格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因为行业特点因素,呈现幅度更大、更剧烈的波动局面;经济周期变化对钢材价格的趋势性影响作用明显,我们对钢材价格变化进行预测,首先要对影响钢材价格趋势性变动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正确判断。 ②内部微观因素 从外部宏观因素中我们可以判断钢材的价格变化趋势,有了趋势

改善蛋鸡产蛋后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对策

改善蛋种鸡产蛋后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对策 一基本情况 蛋种鸡随着日龄的增长,尤其是到36周龄以后,蛋壳质量呈下降趋势,55周龄以后可能导致薄壳蛋、沙皮蛋、畸形蛋比例增加,同时,产蛋后期由于产蛋率下降,使得蛋重变大,甚至超标,种蛋合格率下降,影响孵化质量。虽然产蛋后期蛋鸡老化,种蛋质量稍微变差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种蛋蛋壳质量变差,蛋重超标,碧蓝美丹小贴士提醒您,对于企业而言,将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改善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种蛋出现的这些问题,那么带给养殖者们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 二影响产蛋后期蛋壳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和遗传、日龄、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和疾病等非营养性因素,还有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性因素。在产蛋高峰期受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的侵害或者产蛋后期正在发病的鸡群,可能引起输卵管受损,导致产蛋后期输卵管合成蛋壳功能降低,钙质沉积不均和不全,蛋壳质量变差。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不能满足鸡群需要时,可能引起同样的问题。高温环境应激能引起鸡只分泌功能紊乱,造成输卵管机能障碍,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日龄因素导致蛋壳变差虽然不能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由此带来的损失。 改善蛋壳质量的措施很多,经验证,在实际生产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改变饲喂方式:早上喂全天料量的五分之二,中午十二点清空料槽3小时,下午喂全天料量的五分之三。由于蛋壳大多在夜间形成,并且夜间鸡群不进食,如果不能采食足够多和足够大颗粒的钙质,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而下午提高喂料量,或者下午在料槽中额外撒一层大颗粒石粉,就可以满足产蛋高峰后期鸡群产蛋的需要,能够显著提高蛋壳质量。 三影响产蛋后期蛋重的因素及对策 在实际生产中,蛋鸡饲养后期采食量逐渐提高,产蛋率逐渐降低,导致蛋重偏大,不利于种蛋的孵化。蛋重与开产体重成正相关关系,开产体重越大,蛋重就越大。碧蓝美丹研究提醒,从营养角度分析,蛋重大小受到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胱氨酸、能量、脂肪及亚油酸等摄入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日粮中能量固定时,蛋白质与脂肪的互作对蛋重的影响显著;当日粮中添加4%脂肪时,日粮蛋白水平对蛋重的影响不显著;当日粮中不添加脂肪时,提高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蛋重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为12%、14%、16%、18%时,蛋重依次为55g、57.4g、58.5g、59.8g。通过实践得出结论,从种鸡30周龄时或者产蛋率达到最高峰并下降2个百分点时,降低饲料配方中一定范围内蛋白质水平来调控蛋重,以期达到与蛋重标准相一致的水平。此外,研究发现,每只鸡每天摄入亚油酸的量提高到2.75g时,平均蛋重一致增加,但是日粮中增加易吸收油而不增加亚油酸的浓度时,并不会提高平均蛋重。

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五要素即(影响品质五大因素) 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所谓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现场中的人,班组长应当注意什么呢?首先应当了解自己的下属员工。人,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的进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有的人温和、做事慢、仔细、对待事情认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讲效率,缺乏质量,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内向,有了困难不讲给组长听,对新知识,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积极主动,但是好动,喜欢在工作场所讲闲话。那么,作为他们的领导者,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态度或方法去领导所有人。应当区别对待(公平的前提下),对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们能“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就是要你能善于用人。如何提高(品质)及生产效率,就首先从现有的人员中去发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特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课程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工效,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人员管理就是生产(质量)管理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运用地一种形式。机: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地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品质)及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如:企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体力还接受好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 升(质量)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

如何提高蛋重

如何提高蛋重 1 品种:白褐壳平均蛋重63.5g,依莎褐蛋重最大(65.5g);白壳蛋平均蛋重61.9g(44.6斤/箱),雪佛白为62.8g列第一。褐壳蛋鸡的平均蛋重高于白壳蛋鸡。蛋重与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值也高达0.5左右。 2 产蛋鸡的周龄: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蛋重亦增加。 3 蛋鸡开产时的体重:使后备母鸡开产时的体重都达到标准体重,或推荐体重范围的上限。18周龄体重每增加45g,蛋重约增加0.5g。15-19周龄体重会影响蛋重,这种影响与营养素的摄入量有关。体重每增加100g,采食量增加3.5g,蛋重增加1.2g。 4 环境因素:国外研究表明:鸡舍温度每升高1℃,蛋重下降0.17~0.98g,平均0.4g。把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9~23℃,这时的蛋重最大。 5 营养:足量的水对维持鸡的大量产蛋和蛋的正常大小是很重要的,断水应激需要很长的恢复期;在不降低产蛋率的前提下,添加亚油酸是控制蛋重的有效方法。蛋鸡日粮中适量添加氯化胆碱,能增加蛋重。4%的贝壳粉与3.5%的细小石灰石并用,能获得最佳的蛋壳重量。发现提高日粮蛋白质或蛋氨酸水平对开产前12周的蛋重没有影响,亚油酸水平对这一阶段的蛋重也没有影响。采食高脂肪日粮可以增加蛋重。亚油酸可能通过增加蛋白重而不是蛋黄重影响蛋重。在产蛋初期添加4%玉米油蛋重增加。但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亚油酸通常并不能增加蛋重。高蛋白日粮或高脂肪(4%)日粮增加蛋重的原因是由于蛋白重量的增加。研究表明,采食低蛋白日粮如果采食量也低时,生产性能迅速降低。然而,补充适量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后,即使在低采食量的情况下也可恢复蛋鸡的生产性能。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可增加蛋重。 6 光照:要有计划地让鸡群在适当的日龄开产. 7 采食量:正常情况下,提高采食量,能提高蛋重;控制采食量为100g/日时,减少蛋氨酸摄入量可以减少蛋重但不会降低产蛋率。产蛋高峰期(38~45周龄)维持最大蛋重的蛋氨酸需要量高于产蛋数,而维持最大产蛋数的蛋氨酸需要量在51~58周龄期间最高。 8、饲养管理:发现秋季和冬季初期性成熟的鸡产的蛋较重。Douglas(1987)认为改变一日内的光照时间也可以改变蛋的大小,早晨提早光照可以增加蛋重。提高蛋鸡舍的温度会降低采食量和蛋重。—加强育成期饲养管理,使蛋鸡在开产时达到标准体重。 —尽—采用适当的光照制度。 —早转群以防止过分拥挤。 —采用适当的营养措施:应当供给高蛋白日粮并添加脂肪

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 论文分析

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 摘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几大类因素对蛋糕品质的影响。其主要影响蛋糕品质的因素可归结为四大类。即:(1)原材料对蛋糕品质的影响(2)添加剂对蛋糕品质的影响(3)加工过程对蛋糕品质的影响(4)包装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通过这几大类制作蛋糕的关键因素,使我们了解每一个制作细节的重要性,从而生产出品质更高的蛋糕。 关键词:温度,添加剂,时间,水分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蛋糕的概述 (4) 1.2蛋糕的分类及特点 (4) 1.3蛋糕的工艺流程 (5) 第二章原材料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2.1原材料的选材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7) 2.2原材料的卫生情况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8) 2.3原材料的用量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8) 第三章添加剂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3.1蛋糕油 (10) 3.2化学膨松剂 (10) 3.3塔塔粉 (11) 第四章加工过程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4.1人员操作和加工环境 (12) 4.2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 (12) 第五章包装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5.1包装环境 (14) 5.2包装材料 (14) 第六章蛋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15) 第七章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第一章前言 1.1蛋糕的概述 蛋糕是一种古老的西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蛋糕是糕点类主要品种之一,它具有营养丰富,质地软,蓬松,风味佳,使用方便等特点。 1.2蛋糕的分类及特点 蛋糕的种类有很多,根据材料和做法的不同,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海绵蛋糕、戚风蛋糕、天使蛋糕、重油蛋糕、奶酪蛋糕、慕斯蛋糕。 海绵蛋糕:是一种乳沫类蛋糕,构成的主体是鸡蛋、糖搅打出来的泡沫和面粉结合而成的网状结构。因为海绵蛋糕的内部组织有很多圆洞,类似海绵一样,所以叫作海绵蛋糕。海绵蛋糕又分为全蛋海绵蛋糕和分蛋海绵蛋糕,这是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来分的,全蛋海绵蛋糕是全蛋打发后加入面粉制作而成的;分蛋海绵蛋糕在制作的时候,要把蛋清和蛋黄分开后分别打发再与面粉混合制作而成的。 戚风蛋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基础蛋糕,也是现在很受西点烘焙爱好者喜欢的一种蛋糕,像是生日蛋糕一般就是用戚风蛋糕来做底,所以说戚风蛋糕算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蛋糕。戚风蛋糕的做法很像分蛋的海绵蛋糕,其不同之处就是材料的比例,新手还可以加入发粉和塔塔粉,因此蛋糕的组织非常松软。 天使蛋糕:也是一种乳沫类蛋糕,就是蛋液经过搅打后产生的松软的泡沫,所不同的是天使蛋糕中不加入一滴油脂,连鸡蛋中含有油脂的蛋黄也去掉,只用蛋清来做这个蛋糕,因此做好的蛋糕颜色清爽雪白,故称为天使蛋糕。 重油蛋糕:也称为磅蛋糕,是用大量的黄油经过搅打再加入鸡蛋和面粉制成的一种面糊类蛋糕。因为不像上述几种蛋糕一样是通过打发的蛋液来增加蛋糕组织的松软,所以重油蛋糕在口感上会比上面几类蛋糕来得实一些,但因为加入了大量的黄油,所以口味非常香醇。比较常见的是在面糊中加入一些水果或果脯,这样可以减轻蛋糕的油腻味。 奶酪蛋糕:音译也可以称为芝士蛋糕,是现在比较受大家喜欢的一种蛋糕。奶酪蛋糕是指加入了多量的乳酪做成的蛋糕,一般奶酪蛋糕中加入的都是奶油奶酪。奶酪蛋糕

影响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

影响建筑五大主要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三、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机械设备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

影响蛋鸡蛋重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蛋鸡蛋重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困扰用户和业务员的问题:同样的产蛋鸡料,不同用户使用后获得的蛋重不同,由此常常产生误解。下面就影响蛋鸡蛋重的因素做个剖析,便于我们的用户和业务员在生产过程中对照自已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一、蛋重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及品种 不同品种和品系的产蛋鸡,蛋的大小是有差异的。一般中型蛋鸡比轻型蛋鸡产的鸡蛋大,褐壳蛋系的蛋重大于白壳蛋系。 (二)生理 1.开产日龄 开产日龄越小,一生所产的蛋重都偏小,而且没法弥补;反之,开产日龄愈大,中后期产的蛋愈大。有资料表明,开产日龄每推迟1天,蛋重增加0.1克,但过晚开产也不经济。生产实践中以提前开产的鸡群占多数,主要原因是光照程度和育成鸡的体重没有控制好。 2.开产体重和体格 开产时体重和体格的大小影响开产初期乃至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成绩。开产时体重和体格在标准偏上的,母鸡所产的蛋较大;反之则小。欲达到标准蛋重,必须使母鸡开产时的体重达到品种规定的标准。在遗传上蛋重与产蛋率呈负相关(-0.4),同一鸡群同时兼顾这两个性状是很困难的,片面追求蛋重反而会降低产蛋率,合适的蛋重是取得稳产高产的前提。同时,体重与蛋重是矛盾的统一体。体重过大采食量相对偏高,维持消耗增大,饲料转化率降低,虽然所产的蛋重要大一些,但经济效益也会降低。蛋鸡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只能是适当降低蛋鸡的体重,因此我们常见的高产蛋鸡的体重都不大,但降低体重对蛋重又会产生不利影响。 3.性成熟和季节 性成熟时体重大,开产后蛋也大,早熟的小母鸡不利于提高蛋重,冬春季节性成熟比夏秋季节性成熟的蛋重大,这与光照制度和母鸡的采食量有关。 4.产蛋周龄 蛋重随日龄的变化规律为:开产时蛋重较小,随日龄增加蛋重迅速增加,开产后18周(约300日龄)达到标准蛋重(60克),开产时约为标准蛋重的80%(48克),72周龄时约为标准蛋重的108%(65克)。 (三)营养因素 1.能量 生长期适当提高能量水平,可提高产蛋初期和前期的蛋重,原因是开产时母鸡的体重和体能的贮备较为充分。因此生长期不应一味使用低档饲料。目前产蛋鸡日粮中最缺乏的还是能量,这与部分养殖户片面追求蛋白含量有关。虽然在代谢能一定的条件下,提高蛋白水平有利于蛋重的增加,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如某些蛋鸡配合料代谢能水平只有2500kcal/kg,粗蛋白水平却超过了18%,结果造成蛋鸡采食量偏大,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功能减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产蛋中后期淘死率增加,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养殖户。所以饲料中适宜的能蛋比是蛋鸡饲养中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 2.蛋白质和氨基酸 众所周知,蛋重受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但在蛋鸡不同的产蛋阶段影响程度不同。当日粮蛋白水平从12-17%,每增加1%粗蛋白水平,蛋重增加1.2克,超过这一范围,蛋重增加不明显。试验表明,产蛋早期蛋重对日粮蛋氨酸水平的反应较蛋白水平敏感。随着日粮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蛋重呈直线上升,但这种增加幅度随着产蛋周龄增大而减少。

影响服务质量的五大因素.

影响服务质量的五大因素 服务的提供过程可以是高度机械化的或者是高度人工化的。前者如自动售货、自动摄影、自动取款等;后者如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高度机械化的或是高度人工化的服务提供都需要对其过程作出具体的规定,按照详细的程序来进行。那么对过程的控制如何将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我们把影响服务过程质量的原因归结为五大因素: 1.人 对控制服务过程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的是服务者,是他们的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个人品质、服务技巧和服务态度。所以说与工业相比,服务业中人的因素显得更加的突出。 2.设施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服务,都离不开各种设施。服务特性的达到和服务过程的完成于设施的优劣及其保养维护密切相关。 3.材料 对于服务,我们所说的材料指两个方面:其一是销售的商品、食品和饮料及服务中用到的其他消耗品等有形的物质;其二是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商品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金融信息等无形的物质。材料对服务特性以及服务过程的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4.方法 服务的方法一般来讲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它反映在各种规范中,但它又是灵活的,这又取决于服务者的素质。服务方法包括服务

的技能、方式、程序、服务的艺术,以及管理用到的各种统计和非统计方法。显然,服务方法的优劣对服务特性的达到和服务过程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5.环境 顾客要求在舒适的环境中购物、旅行、住宿和餐饮,在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金融、医疗、咨询、维修等活动。环境的安全、优美、方便、舒适和有序是达到服务特性要求的必要条件,是服务过程中应不断加以关注的重要因素。 通过控制人、设施、材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来控制过程,以达到实现每一服务特性项目及其指标,这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思路和原则。

债券价格波动性测算及风险评估

摘要: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体现出来,它是指债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的决定机制。不同组织方式下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波动性不尽相同。本文选用了基点价格值、修正久期与凸性等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3类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进行测度。计量结果表明,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较强,同时也反映了上证国债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较强等现象。 关键词:债券市场波动性风险

债券市场波动性测算及风险评估 ——基于上证23类国债的分析一、引言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以债券价格的波动特点来说明的。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对利率的放开成为未来一定阶段内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调控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越来越频繁,调整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债券价格波动幅度也越来远大,债券价格的波动性测算以及风险管理成为债券研究的新难题。 伴随着利率变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和幅度越来越大,使得商业银行基于久期和凸度模型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显得尤其重要,而久期和凸度的计算一般依赖于金融资产具有相对固的现金流,从理论上说,在使用久期和凸度缺口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时,应该使用隐含期权调整后的久期和凸度,即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修正久期和凸性是债券和债券组合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衡量债券及债券组合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是投资者执行各种债券投资策略和套期保值策略的重要基础。如何认识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如何计算有效久期和有效凸度,是商业银行管理隐含期权利率风险的关键所在。 二、基本假设 久期(也称持续期)用来衡量债券的到期时间。它是以未来收益的现值为权数计算的到期时间。债券的久期就是投资者收到债券各个现金流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权重为各个现金流现值占所有现金流现值的比重。这个概念最早由弗雷德里克·麦考利引入,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麦考利久期。很显然,由于麦考利久期是时间的加权平均,所以,麦考利久期是用“年”来衡量的。对于普通债券而言,其麦考利久期通常介于0和债券存续期之间,特别地,零息债券的 1法博兹( 2002): 《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百家出版社。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大豆作为一种季节性的农产品,每一年度的生产供应情况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商品供需格局,从而影响到价格水平的高低。在大豆的期货交易活动中,不同合约的价格也会因各年度、各季节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其“一岁一枯荣”的特点,其不同的波动中间,必然存在一些不变的规律。而对于这些规律的寻求和探讨,有利于投资者把握其价格变动轨迹,掌握一定的市场先机,减少参与期货市场的风险,提高盈利水平。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分别探讨一些影响大豆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及其波动规律:(一)大豆年度价格规律 为了探讨大豆期货价格的年度规律,我们选取了从95年到现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连豆指数来反映这些年来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首先通过下图,让我们从直观上来感受一下这十几年大豆价格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观察,我们将这十几年的连豆价格指数走势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缓慢周期阶段 这是大豆的一个完整的价格上涨和下跌周期,包括95-97年的牛市行情和97-99年的熊市行情。 第二个阶段:震荡整理阶段 从99年开始,大豆的价格连续了四年的震荡走势。 第三个阶段:灾害突发阶段 这是一次由天气引发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突发事件,从而导致了一场比较突然和迅速的牛市拉升行情。而后随着灾情的解除和第二年产量的大幅增长,价格又急速跌回到原来的平台,维持震荡直到06年。 第四个阶段:商品大牛市阶段 这是07年开始的这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这波牛市不仅仅有基本面的因素,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商品市场,也对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应于这四个阶段,我们从产量和供需方面来看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1. 供应与价格关系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大豆的产量与连豆价格的对比图:

影响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文章来源:中国 家禽 更新时间:2003-5-21 17:51:00 点击数: 1457 评论本文 顾忠欢(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蛋壳质量指标包括比重、蛋壳变形值、蛋壳厚度、蛋壳抗裂强度、单位表面积的壳重等,其中厚度是最主要的,正常蛋壳厚度是0.3~0.4mm 。厚度微小的变化对蛋壳破损程度有很大影响,例如壳厚0.38~0.4mm 破损率可能低达2%~3%,而蛋壳厚度0.3~0.27mm 破损率可能高达10%。 1影响蛋壳质量因素 1.1非营养因素 1.11品种和遗传 一般而言,在同样环境与饲养条件下,遗传性能强的鸡较遗传性能差的鸡更能利用大量的钙,使蛋壳加厚,而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壳强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力系数为0.2)。不同禽类之间蛋壳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如银雉蛋的蛋壳强度比鸡蛋的蛋壳强度几乎大一倍。同类禽的不同品种来航鸡蛋比褐壳鸡蛋的蛋壳强度小。产蛋多的鸡其蛋壳强度比产蛋少的鸡小。究其原因是不同品种的鸡对钙利用率不同,增加饲料中的钙不能改变品种间的相对差异。 1.1.2日龄 产蛋周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随着产蛋周龄的增长,蛋重增加,蛋体加大,而沉积在蛋壳上的钙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对钙质聚集量保持不变,因此蛋壳的厚度就必然下降,蛋壳变薄、变脆。特别是接近产蛋结束时,蛋壳质量下降更加严重。另外,在产蛋后期机体对饲料中钙的吸收利用和存留能力降低,相应导致用于蛋壳形成的钙量也随之降低,但蛋壳重并求相应增加,造成蛋壳变薄。 1.1.3鸡群应激 1.1.3.1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32℃,鸡便会出现热应激,产生生理保护性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血液pH 值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钙严重丧失以致形成蛋壳所需要的碳酸钙流失很多,造成蛋壳质量下降,而且由于蛋鸡的采食量减少,摄入体内的钙质也相应减少,以致血

价格波动规律

价格波动规律 投资者如果想在股市生存下去,而且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明确两个关键问题:①股价波动是否真的有规律可循;②如何找到股价波动运行的规律,使其有效地为获取最大投资收益服务。 到底股市里股价波动有没有规律可寻? 其实,现在已证明股价波动存在着随机性与非随机性的双重特征。所谓随机性,是指数据的无记忆性,即过去的数据不构成对未来数据的预测基础。股价波动具有高度的随机性特征这一现象早已被投资理论界所证实。股价波动的随机性缘于市场中众多参与者的心理波动不一致,不同步。也就是说,不同人的心理因素决定随机性的存在。很显然,市场本身就是所有交易者的综合体,而股价波动也是由投资人的心理波动的合力而引发的。正是因为股价波动中蕴涵的随机性成分才使得股票市场的诱惑力经久不衰。 1.股价是否存在波动规律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术界开始流行所谓“随机行走论”。该理论认为股价的波动是完全随机的、混沌的、没有秩序,股票和企业过去的表现不能用来预测将来,该理论否定股市中股价的波动存在着规律。“随机行走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设”,其主要内容有两点:第一,有关企业的新信息会立刻在市场中反映出来,没有一个市场参与者可以长期保证信息优势;第二,市场对这些信息的反应是理性的。如果这些假设成立,股票市场将永远是高效率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有长期的优势。 到底股市里股价波动有没有规律可寻?其实,现在已证明股价波动存在着随机性与非随机性的双重特征。所谓随机性,是指数据的无记忆性,即过去的数据不构成对未来数据的预测基础。股价波动具有高度的随机性特征这一现象早已被投资理论界所证实。股价波动的随机性缘于市场中众多参与者的心理波动不一致,不同步。也就是说,不同人的心理因素决定随机性的存在。很显然,市场本身就是所有交易者的综合体,而股价波动也是由投资人的心理波动的合力而引发的。正是因为股价波动中蕴涵的随机性成分才使得股票市场的诱惑力经久不衰。 与随机性相对立的一面是,股价波动还存在非随机性特征。非随机性是针对规律而言的,即市场具有线性性质,也就是说线性的部分是有秩序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关系,根据原因的力量与方向,可预测其结果。投资人可以根据对过去市场价格波动模式的分析得出对未来市场价格运动模式的具有统计可靠性的预期。股价波动的非随机性特征的存在,也已被投资理论界证实。 只是非随机性特征往往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即当众多投资者发现某一非随机性特征存在时,该特征一般趋于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我们在股票市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某只股票脱离长期底部后,其股价沿着一条长期上升趋势线缓慢地、有规律地向上攀升,最后出现加速上扬,但这种加速上扬的趋势不会持续多久,很快股价就会调头向下或者在高位横盘震荡。股价波动中隐含的非随机成份是股票市场存在诱惑力的另一根源。由于这种非随机性的存在,使得众多理性投资人认为买股票不同于摸彩票或者赌博,所以,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诸如对经典投资分析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对潜在投资分析技术的挖掘和开发等,以试图把握股价波动的规律所在。 笔者认为,股市既不是传统经典理论认为的完全可认识,也不是随机理论认为的全部不可以认识。股价波动存在随机性与非随机性双重特征,也就是说,股价波动有时有规律,而有时又没有规律。这种随机性与非随机性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伴随于股价波动的整个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两者之间仅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经常变换,于是就造成股价波动的有时有序波动,有时无序波动;有时可测,有时不可测。

黄金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

黄金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 一、黄金价格的季节性规律 长期以来,商品价格的季节性分析是期货市场常用的指标之一。作为兼具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的黄金市场,同样有季节性规律可循。 1.分析对象的选择 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前,金价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与美元直接挂钩,之后黄金才正式进入自由兑换时代。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对象限定为1973年1月至2008月7月的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月数据,共计421个。 在对金价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自1973年以来,金价基本上沿着一条向上的轨迹上扬,不是平稳数列。因此如果单纯、直接使用金价来描述其季节性规律会造成结果的不准确。为避免该问题,我们采取了联合考察金价月度收益率和月度涨跌概率的方式,并辅以对金价走势的研究进行分析,以探求黄金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其中,月度收益率=(本月底结算价-上月底结算价)/本月底结算价;月度涨跌概率=某月收益率为正的次数/总年数。 2.对金价季节性规律的分析 分析金价的季节性规律,无外乎探寻以下问题的答案:一年中,金价在何时易于上涨,何时易于下跌;何时涨势最猛,何时涨势最弱;金价走势中还有其他什么特征等等。 首先,对金价月度涨跌概率、金价月度均值收益率的统计。图1是对1973年2月至2008年7月的金价月度数据的统计,其中柱状图表示的是上涨次数与总的月数相除得到的各个月份的上涨概率,线图是月度收益率均值。 图1 金价月度涨跌概率、金价月度均值收益率

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金价在一年中上涨概率超过50%的有7个月,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最高的是8月,上涨概率达到65.71%;上涨概率低于50%的有5个月,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最低的是3月,上涨概率为42.86%。 从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金价在一年中有三个上涨高峰,即4月、9月和12月,其中9月的平均涨幅最大,达到2.80%。在收益率达到一年中的上涨最高峰后,一个月后即迅速下降为一年中的最低点,涨幅为-0.02%——这也是收益率均值中唯一为负的一个月(10月)。而金价全年涨幅的另外两个低点均出现在4月、12月的上涨高峰后的第3个月,即7月和3月。 其次,对金价年度涨幅高、低点出现的月份统计。我们对1973年——2008年金价的月收盘数据进行统计,列出价格的年度高点和低点出现在各个月份的次数:表1 金价年度涨幅高、低点出现的月份统计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年度最高涨幅来说,9月份出现的次数最多,为8次,10月份未出现过;对于年度最低涨幅来说,5月份出现的次数最多,为6次,12月份未出现过。 最后,对金价月度均值和月度收益率均值走势的比较。进一步,我们将金价月度均值和月度收益率均值联合考察。从图2可以发现,金价均值走势的转折与收益率均值的转折基本会同时出现。同时也能够看出,在一年中金价的高点一般会出现在9月和12月,而一年中的低点一般会出现在3月和10月。 图2 金价月度均值和月度收益率均值走势图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

影响蛋鸡蛋壳颜色和蛋重相关因素 蛋壳质量不好表现为蛋壳变薄、蛋壳颜色变浅、出现沙皮蛋等。市场上常出现鸡蛋蛋个够大,但是鸡蛋没有重量,也就是说蛋的内容物轻。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以下就可能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做一分析。 蛋壳颜色从遗传角度说,蛋壳颜色的色素组成有三种:原卟啉—IX、胆绿素—IX、胆绿素的锌螯合物。这三种色素按不同比例形成不同颜色。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很复杂,其化学成分为棕色素卟啉,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物,与衰老、受损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的破坏有关。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很快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 品种因素。 营养因素: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的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3-3.5g,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磷的含量不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他机能。当血液中钙的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所以产蛋鸡饲料必须补充充足的维生素,这种较高的维生素含量可使钙磷比例达到最佳。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过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维生素C的水平和环境应激,在急性环境应激情况下,内源维生素C不能满足突然增加的用于皮质酮合成的需要,由于维生素C不能在体内贮存,以及可能存在的维生素C合成的延误反应,很有可能出现维生素C耗尽的情况,这将造成死亡。急性应激期间,合成钙三醇所需要的维生素C 也将转向皮质酮的合成,这将造成钙化作用所需要的钙三醇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薄壳蛋或有钙化缺陷的蛋产生。环境应激条件下,补充外源的维生素C可以减少产薄壳蛋和有钙化缺陷蛋的机会。引发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免疫应激,同样影响蛋壳质量,特别是对于40周龄以上的鸡群。在这种情况下,作好补充外源性维生素C的工作。 能量水平:在冬季饲料中能量水平在11.09KG/kg以下时,蛋白质分解供能,其代谢产物在鸡体内含量过高,引起鸡轻度拉稀和慢性肾炎,导致钙吸收障碍,蛋壳质量下降。 年龄因素:在蛋鸡第一个产蛋周期内,40周以内特别是29-36周龄时蛋壳质量最佳。随年龄增加,64周龄后蛋壳质量下降幅度加快,尤其是换羽后的第2个产蛋周期明显低于第一个产蛋周期。 管理因素:温度:鸡的临界温度是27℃,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鸡由于气喘呼出大量CO2,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血钙浓度下降。同时,热应激导致鸡采食和吸收钙不足,引起卵壳腺泌钙减少,蛋壳质量下降。通风:在高温季节强制通风量过大时,舍内气流速度过高,肺泡内氧气浓度降低,CO2排除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冬季为了保温,通风量不足,鸡舍空气中NH3.H2S,CH4,CO2等气体含量过多,鸡出现尿毒症及内分泌失调等。二者均会导致钙的吸收和利用障碍而影响蛋壳质量。光照:生产中常见的不合理光照有初产时1次补光时间过长,光照时间长短不稳定、光照强度过大及舍内光线分布不均匀等,直接导致鸡生殖系统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蛋壳质量。生长期监控措施不利,初产时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同步,个体间发育不整齐,影响了整个产蛋期蛋壳质量的一致性。饮水:夏季供水量不足等,都将影响钙的吸收,直接导致蛋壳质量下降。疾病因素:慢性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白冠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