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立交桥的分类与选型依据
6城市道路立交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收费站和收费广场 境观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境观设计的目的是使立交造型美 观、视认性好,起到引导司机视线、保证行 车安全以及可观赏性的作用。
辅助设计要点
立交范围的排水设计 立交范围的照明设计 交通标志和标线
收费站
收费道路上立交的布置
一座立交以设一座收费站为宜。 在连接线上设收费站,连接线可设在任一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概述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立体交叉的形式选择 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 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概述
立交---指两条道路(道路与道路、道路 与铁路、道路与其它通道)在不同高度 上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是城市快速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建造立交的必要性及方案优化 立交的基本组成 立交的分类
投资情况,主管及有关部门的意见,设计、施工单 位技术条件等。
立交形式选择的步骤
确定立交的基本形式
首先选择立交的总体布局
如上跨或下穿式,完全互通或交织、部分互通,二、三 或四层,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或混行,是否为收费道 路,是否考虑行人交通等等。
立交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
在基本形式确定的基础上,通过仔细研究,对立 交的总体结构进行安排和匝道布置。
一般要求:
桥下净空要求:5.0、4.5、2.7、2.2、通航、泻洪。 桥面净空要求: 桥型结构应结合地形、材料供应、施工、使用经
济等条件综合考虑。 跨线土连续板、空心板、肋式板、连续梁桥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简支梁桥 斜腿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建造立交的必要性及方案优化
必要性:政治、工程(技术、经济)。
方案优化:
综合评定法
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运筹学的层次分析法或模 糊数学的方法或二者的结合使用,通过各影响因素权重 的计算和综合分析比较,以寻求整体最优或较优的立交 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
立交桥

跨越形式
平板式:指桥上道 路
坡式
隧道式:指桥下道 路
坡式
立交桥坡式立交桥是最简单的一种立交桥,即两条以上的线路建设普通带坡桥。 可以通过桥附近的平地切换道路。
平板式:指桥上道路
平板式(桥上)立交桥是一种简易立交桥,也叫板桥,通常有平板式和环岛平板式(中间可用于复建路口的 古建筑,也可不用)。此类桥桥上路面平整无坡。例如北京的复兴门桥、阜成门桥及同类型。
立交桥
一种桥梁工程
目录
01 跨越形式
02 优质实用型施工技术
基本信息
立交桥(Highway lnterchange或Flyover )全称为“立体交叉交通用桥”,是指在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 的横跨另一条路的桥。主要目的是为了路口通行不受影响,更不用受红绿灯处停顿导致堵车的干扰。
也可以修建行人和其他车辆(非机动车)专用的立交桥。
可以通过桥附近的平地切换道路。 实物如下图所示。
隧道式:指桥下道路
桥下道路走隧道。 可以通过桥附近的平地切换道路。 例如北京的三元桥 及同类型。 实物如下图所示。 立交桥
优质实用型施工技术
优质实用型施工技术
结构极其简单,只需一座桥就可以实现所有方向的切换车道且能保证两条互呈直角交叉的主干线车辆同时快 速通过。
简洁美观不影响周边楼房采光,不挡周边视线。 实用建设用料少而建设所用资金低。用料多不一定修建资金高。 切换车道(桥上桥下转弯)通过桥附近的平地进行,错过转弯可以按实际去向重新选择路线。 车辆掉头方便。 如下图,前两张图上的也是优质实用型立交桥。 立交桥 古代 八字桥在浙江绍兴市内。是绍兴现存石桥中最古老的一座梁式石桥,有南宋宝祐四年题记。桥面布置很有特 色,桥东端紧沿河道由南北两个方向落坡,桥西端又从西南两个方面落坡,西端南面的坡道下还建有一小孔,跨 越小河。虽经历了700多个严冬寒暑,多次重修,仍然保持当年古朴的面貌。
城市立交桥梁结构设计与分析

城市立交桥梁结构设计与分析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城市立交桥梁成为了提升城市交通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建筑。
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城市立交桥梁为城市交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多年的城市立交桥梁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宝贵的经验,结构设计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城市立交桥梁的设计流程。
标签:城市立交桥梁;结构设计;结构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激增的同时车辆也日益增多,这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平面交叉的道口经常会发生车辆堵塞和拥挤。
因此,为了提升城市的交通能力,很多城市开始兴建立交桥梁。
现如今,城市立交桥梁已经广泛用于城市交通中的交通繁忙地段,城市立交桥梁也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准。
一、主要参数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以位于市区的某立交桥为例,此立交桥为五线三层互通式立交桥梁。
底板为地面道路,中层为中环线直行车道。
1.主要技术参数设计载荷汽车为-20级,挂车为-100验算;地震烈度按照7级地震烈度设防;设计主桥车速为每小时100千米,匝道车速为每小时50千米;平面线匝道半径设计为65米;两条车道匝道桥梁总宽度、交汇段三车道匝道总宽度、立交桥变段桥梁总宽度分别设计为10.5米、14.0米和14.0到30.5米之间;桥梁最大纵坡小于5%,横坡小于6%;排水标准方面,重现期1a,集水时间10分钟,径流系数和延缓系数分别为1.0和2.0。
2.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桥址处18个取土孔和22个静力触深孔的资料,地质结构分为7层。
第1层为人工填土,第5层为细砂至中砂,剩下的5层为粉土或粉质粘土,第5层的细砂之中砂厚度要在15.2到17.9米之间。
实测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得到平均值为每秒228米,可判定场地土为Ⅲ类土。
地下水一般为SO4-Na型或Cl-Na型水,对砼会有一定程度的侵蚀。
二、城市立交桥梁设计规划与设计原则在城市立交桥的设计规划过程中要把考虑的重点放在交通组成、交通量、设计车速、城市景观、拆迁可能性和将来的远景发展。
立交桥

菊 华 立 交 桥
金马立交
彩云北路
东郊路
石虎关立交 菊华立交是一个五层立交,是东二环上层数最多的立交,东连彩云北路、西通东郊路、 北邻金马立交、南接石虎关立交。菊华立交是连接昆明主城与呈贡新城最便捷的通道, 其立交利用原桥的部分匝道,又新建了主线高架与各条道路互通的匝道,目前成为东 二环上转向比较完备的立交
立交直行和右转弯 行驶 表示车辆在立交桥 处可以直行和按图 示路线右转弯行驶。
表示一切车辆向左或 向右单向行驶。此标 志设在单行路的路口 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表示一切车辆单向行驶 。此标志设在单行路的 路口和入口处的适当位置。
限制宽度 装载宽度不得超过 3米。
限制高度 装载高度不得超过 3.5米。
小组成:
李寿芳(组长) 林小静 李文君 张琦敏 杜明倩 赵 惠 曹雪梅 冯小晓 李宇骋 造价101班 第六组
1.立交桥的定义及其作用 2.立交桥的分类 3.立交桥的路线 4.关于立交桥的图标识别 5.事故的原因及其规避措施
一、定义及作用
定义:立交桥全称“立体交叉桥”,词典释义为:
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 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作用: 立交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堵塞 问题而修建的。一般在交叉路口上建立立交桥, 不同方向的车流就可以在不同高度的马路上互相 穿插跨越,互不干扰,更不会发生迎面相控的事 故。 如果用红绿灯管理交叉路口,则要等一个方向 的车辆通过后,再通另一方向,这样车流量很少, 所以堵车就会成为必然。立交桥有效地解决了这 个问题。 立交桥的组成:跨线桥、匝道、跨线桥引道和桥 下坡道。
(二)、避免立交桥事故发生的措施
立交桥的设计规范合理符合国家标准规范
和法律制度,设置立体交叉的各种交通标 志和安全设施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立交桥质量,避免质 量问题,增强管理措施,并且保证施工安 全 提高驾驶员素质与驾驶水平,尽量避免各 种违章驾车行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政府方面,加强法律监督力度,规范交通 标识和各种交通规则
城市立交桥简介 PPT

2、地道桥 从地下穿越既有线路。 由桥洞、引道和附属结构 组成,修建时,需拆迁地 下管线,附属工程量大, 远不如修建跨线桥经济, 且设计时应注意净空、通 风、照明、排水和防冰 (严寒地带)等要求。
三、种类
1、单纯式
• 单纯式立交桥是立 交桥中最简单的一种。 这种立交桥主要用于高 架道路与一般道路的立 体交叉,铁路与一般道 路的立体交叉,其通行 方法极其简单,各自在 自己的道路上行驶。
• 3.多枝交叉的互通式立交桥。 • 互通式立交桥的通行方法: • ①苜蓿叶型立交桥通行方法: • 通过苜蓿叶型立交桥时,直行车辆按 照原方向行驶,右转弯车辆通过右侧匝 道行驶。左转弯车辆必须直行通过立交 桥,然后转进入匝道再右转270度。 • ②环型立交桥通行方法: • 通过环型立交桥时,除下层路线的直 行车辆可以按照原方向行驶以外,其他 车辆都必须开上环道,绕行选择去向。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2、现代 • 1928年,美国首先在 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 处修建了第一条苜蓿叶形 公路交叉。1930年,芝加 哥建起了一座立体交叉桥。 1931年至1935年,瑞典陆 续在一些城市修建起立体 交叉桥。
五、新型立交桥
新型立交桥项目和传 统的蝶式立交桥对比, 以不占地的专利新型”四 层面立交桥“为例,这种 立交桥从地面算起是2, 5米和5米的两个净高, 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形 式的立交桥都不可能再 低于这个高度了(指从 地面算起)。
六、作用
交通分流
七、实例
1、彩虹快速 路互通立交——堪 称华东地区城市中 最高的互通立交, 从高空俯视,可以 看到立交桥四通八 达、层层交叠,好 似蝴蝶展翅,巍然 地横跨在时代大道 之上 。
研究城市立交的选型与方案设计

研究城市立交的选型与方案设计摘要:针对城市立交设计,结合以往设计经验提出立交设计基本流程,综合分析立交设计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例论述立交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立交设计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的设计同仁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立交;方案设计;影响因素城市立交设计包含立交选型与方案设计两部分内容。
项目开始前首先要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反复比较、推敲和验证,对方案的规模、经济性与技术指标进行对比,以此提出比较方案与推荐方案,明确不同方案存在的优劣势,从而为设计者提供依据,确保立交设计合理性。
1设计流程设计开始前,应开展实地考察,收集有关立交项目的所有基本资料。
其中应包括:所处地区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路网建设现状与未来规划,交通流量现状与预测,道路现状与规划布局,市政管线资料等。
对城市立交方案设计而言,它主要包含立交选型与立交布置两方面问题,目的为选择适宜的立交形式,提高行车效率,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性,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及设计交通量要求,迎合车辆转弯需求,同时和周边环境相适应。
所选立交形式的合理性,除了会对立交自身使用功能带来影响,比如立交实际通行能力、安全水平与经济性等,还与地方交通运输能力、区域规划及市容市貌等关系密切[1]。
因此,在选定立交形式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城市道路功能的实现为设计主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与工程环境等各项基本要素。
在确定了立交形式与地理位置后,即可按流程开展线形设计。
其中,主线线形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平面、横断面与纵横断面。
对于匝道和主线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在设计过程中需在充分考虑立交占地规模、造价与立交形式的基础上,和道路设计时速、安全与舒适要求、超高布置等相协调,一般都以较大半径为主,极限最小半径应避免使用。
匝道的线形设计过程中,不同圆曲线之间以及圆曲线与直线之间都需要采用缓和曲线的形式平稳过渡及连接,其中缓和曲线的实际长度还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立交工程方案选型原则包括

立交工程方案选型原则包括一、立交工程方案选型的概念与意义立交工程是指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立体交通系统。
由于其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立交工程方案的选型成为了一个关乎城市发展和交通改善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立交工程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环境影响、成本效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最终的方案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立交工程方案选型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在立交工程方案的选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立交工程不仅仅是交通建设项目,还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地质勘察等多方面要素。
因此,在方案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成本效益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最终选定的方案是最合适的。
2. 可行性原则立交工程方案选型必须以可行性为前提。
选择的方案必须在技术上可行,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规定。
此外,方案的实施必须能够获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确保在法律上、政策上能够实施。
同时,方案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土地、财务、社会等多方面的可行性。
3. 适用性原则在立交工程方案选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案。
不同城市的交通状况、环境条件、人口特点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方案。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以确保最终选定的方案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 经济性原则立交工程方案选型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性因素。
方案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在选型过程中充分考虑成本效益。
选定的方案必须能够确保投资回报,同时还需要考虑长期的维护、管理和更新成本,以确保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5. 社会效益原则在立交工程方案的选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
立交工程的建设不仅仅会带来交通改善,还会对城市的居民、环境、产业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择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确保选择的方案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6.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立交工程方案选型中,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城市快速路既有立交改造的选型设计

新接入的快速路为西东 方向,与现状高速公路 、省道一起形成四路交 叉,为减少对既有交通 功能的干扰,设计中考 虑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以 及现状匝道平面线形布 设,以尽量减少对既有 交通的干扰,并很好地 解决了新建快速路与高 速公路的沟通,而且新 征用地少。
为减少对既有交通功 能的干扰,设计中考 虑充分利用桥下空间 以及现状匝道平面线 形布设,以尽量减少 对既有交通的干扰, 并很好地解决了新建 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的 沟通,而且新征用地 少。
3、立交改造选型设计及主要思路
• • • • 1)分离组合式 2)叠加式 3)完全利用型式 4)上下匝道型式
1)分离组合式
新建快速路与既有高 速公路形成四路交叉 ,立交布设的主要控 制因素是跨江大桥和 既有单喇叭立交。考 虑到跨江大桥的加宽 尤其是变截面加宽难 度较大,匝道以江为 界分开设置,快速路 主要流向设置匝道, 为部分互通式立交。
在立交功能由一般立交改造为枢纽型立交后,应保 证主线和被交叉路直行交通的畅通,巧妙地利用了 立交的空间层次,充分利用现状立交用地,合理布 置了新增的4条匝道以及被交叉道路的跨线桥。
• 改造后的立交效果图如图所示,现状匝道桥完全得 到利用道数不能满足日 益增长的直行交通流需要的一种改造方 式,着眼点主要在于地面交通如何和新 建快速路以及现状主线的沟通。如图5所 示为一座现状枢纽型立交,东西方向的 主线为双向4车道不能满足远景交通量的 需要。
该设计思路也适 合受大型结构物 的限制以及拆迁 难度较大的节点 ,立交主要特点 是主要转向匝道 分开布设,现状 单喇叭立交部分 匝道需要在路基 段进行适当改造 ,对既有交通影 响小,但只解决 了主流方向的沟 通,占地较大。
2)叠加式
现状立交为一条国道与高速公路衔接的三路交叉,立交西北侧为 陡峻的山脊,现状匝道和主线以高架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