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③全浊:指发音时声母颤动、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全浊声母。但在南方方言里如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都有全浊声母存在。

④次浊:指鼻音、边音、半元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m、n、l和零声母中的y w。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浊。

㈣、字母。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古代没有音标,古代

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称作字母。

王力先生曾给普通话的声母系统编了一首

词叫《太平歌》:

子z夜y久j难n明m,喜x报b东d方f亮l。此c日r笙sh歌g颂s太t平p,众zh口kh

齐q欢h唱ch。

㈤双声: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⑹声类: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二、与韵母有关的概念术语

韵母包括介音、韵腹、韵尾三个部分,如

iang,介音(韵头)为i、韵腹(主要元音)为a,韵尾为ng。

古代音韵学对三个构成要素也有分析,因此在古代音韵学中也有一套分析韵母及构成成分的术语。

㈠韵、韵目、韵部、韵类、韵摄、叠韵

⑴韵:古人根据主要元音、韵尾、声调相同的标准将汉字归并成若干大类,分出的类称作韵。如:

《山行》押“斜”ia“家”ia“花”ua属于诗韵的家麻韵。

《出塞》押“关”uan“还”uan“山”an 属于诗韵中的寒山韵。

⑵韵目:韵目是韵的代表字。

如《广韵》中的“东”“冬”“钟”“鱼”

“虞”“模”都是韵目。

⑶韵部:古人根据主要元音、韵尾相同的标准将汉字归并为若干大类,分出的类称作韵部。如王力将《诗经》押韵的字分为三十部,指的就是三十个韵部。

⑷韵类:韵类是古人对反切下字的归类。

⑸韵摄:古人根据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的标准将韵分成若干大类,分出的类叫韵摄。

⑹叠韵:音韵学上所讲的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即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相同。

韵、韵摄、韵母几个概念的异同

㈡呼

这是与介音有关在一个术语。现代汉语分开、齐、合、撮四呼;古代汉语只分开合两呼。

开口呼:古人的开口呼指没有[u]介音的韵母。

合口呼:古人的合口呼指韵母u和含有介音[u]的韵母。

㈢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这是跟韵尾有关的一组术语;古人根据韵尾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⑴阴声韵:指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母。

按古人的标准,普通话中a、o、e、ao、ei、

ia、ua、ie 一类的韵母都是阴声韵。

⑵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 [-?]收尾的韵母。

按古人的标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八个前鼻

音和八个后鼻音韵母都是阳声韵。

⑶入声韵:指以塞音[-p][-t][-k][-?]收尾

的韵母。

梅州话“一”[it] 、“六”[liuk]、“十”

[sep]。

㈣舒声韵、促声韵

这一组术语也是根据韵尾给韵母分的类。

舒声韵:阴声韵、阳声韵发音上要舒缓一些,

合称为舒声韵。

促声韵:入声韵由于有塞音韵尾,发音比较

短促,称为促声韵。

㈤曲韵六部

清代戈载著《词林正韵》根据韵尾将韵母分

为“穿鼻”“展唇”“敛唇”“抵腭”“直喉”

“闭口”六类,称为曲韵六部。

展唇:收[i]尾的韵母。

敛唇:收[u]尾的韵母。

穿鼻:收[-?] [-k]尾的韵母。

闭口:收[-m] [-p]尾的韵母叫闭口。

抵腭:收[-n] [-t]尾的韵母。

直喉:没有韵尾的韵母。

闭口韵:指阳声韵中以鼻辅音[-m][-p]收尾的韵母。如:

广州话“三” [sa:m],“谈”[t'a:m],“音”

[jam],“甘”[ka:m],“甜”[dim]。

㈥小韵

指古代韵书中的同音字组。《广韵》等韵书将同一个韵中的字按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同音字组,称为小韵。

三、与声调有关的术语

调类(略)

调值(略)

四声(略)

平声平调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仄:(略)

四、与注音有关的术语

㈠譬况: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用打比方和描写发音状况来描写字音。如《释名.释天》:

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xian]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than]也。

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phiwam]也。青徐言风,足叔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piwa?]也。”

㈡直音:

用同音字注音。如:

服虔《汉书注》:“栩音詡”“駣音桃”。㈡反切、音和切、类隔切

⑴反切(略)

⑵音和切: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能够拼出准确读音的反切。如《广韵》“冻,都贡切”“毛,莫袍切”。

⑶类隔切:指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或声调不相同,拼不出准确读音的反切。如“鸡,古溪切”。

㈢读若、如字、叶音(略)

第四讲、三十六字母

唐朝守温三十字母:

不芬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

三十六字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

牙音见[k] 溪[k h] 群[g] 疑[?]

舌头端[t] 透[th] 定[d] 泥[n]

舌上知[ ] 彻[ h] 澄[ ] 娘[ ]

重唇帮[p] 滂[ph] 並[b] 明[m]

轻唇非[pf] 敷[pfh]奉[bv]微[ ]

齿头精[ts] 清[tsh] 从[dz] 心[s]邪[z] 正齿照[t ]穿[t h] 床[d ] 审[ ]禅[ ] 喉音影[t ]喻[j] 晓[x]匣[ ]

半舌来[l]

半齿日[n ]

牙音:舌根塞音和鼻音。

舌头音:舌尖中的塞音和鼻音。

舌上音:舌面前的塞音和鼻音。

重唇音:双唇塞音和鼻音。

轻唇音:就是唇齿塞擦音和鼻音。

齿头音:舌尖前音。

正齿音:舌面前的塞擦音和擦音。

喉音:零声母、半元音和舌根擦音。

半舌音:边音。

半齿音:古人将“日”母称作半齿音,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是舌面鼻音;二是高本汉,他认为是舌面鼻音加摩擦;三是王力,他认为是一个闪音。

第一讲练习

一,填空:

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发展观是明代陈第提出来的*。

⑵音韵学分为,,和北音学四个分支。

⑶古音学以音系作为研究对象;今音学以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音韵学中以古代语音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名词解释

音韵学

三,简单介绍音韵学及其分支。

第二讲练习

一,填空

*唐宋三十六字母中次浊声母是。

*二,将三十六字母按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的标准分为四类。

*三,默写三十六字母及其拟音。

四,名词

五音、韵、韵部、韵目、音和切、类隔切、譬况、阴阳入、舒促、曲韵六部

五,问答题

⑴分析“韵”和“韵母”两个概念的异同。

⑵古人所说的“轻唇音”“重唇音”“舌头音”“齿头音”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加以分析。

⑶古人所说的“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加以分析。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 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 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r 1 ^*7* 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 r 1— 半齿 :日 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 月寒缉侵叶谈 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庚青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 3、只有一四等的: 4、只有二三等的: 5、只有三四等的: 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 鱼虞模歌 戈阳唐 蒸登 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假:麻 尤侯幽 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史上最全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图解)

史上最全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图解) 本文为您介绍的是新手必学的知识点,股票k线图是炒股过程最为基础的图形,大多数股票分析这都是通过k线图来研究股票的,甚至99%的股民都是依靠 k线图炒股。当然了学好没那么容易,但是学习这篇文章势在必行: K线:发明于日本米市故又称为日本线,起源于日本。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如图1-1所示。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黑阴线。一条K线记录的 就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范围。 图1-1 K线图形 K线图技术分析方法:K线图是进行各种技术分析最基础的图表,K线类的 研究是侧重若干天的K线组合情况,如二根、三根或者更多的K线组合来推测证 券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判断证券市场多空力量谁占优势,是暂时的,还是阶段性的。 上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上延伸的细线叫上影线。在阳线中,它是当 日最高价与收盘价之差;在阴线中,它是当日最高价与开盘价之差。由此,带有 上影线的K线形态,可分为带上影线的阳线、带上影线的阴线和十字星。形态不同,多空力量的判断就不同。 下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下延伸的细线叫下影线。在阳线中,它是当 日开盘价与最低价之差;在阴线中,它是当日收盘价与最低价之差。光头光脚的 阳线和阴线:既没有上影线也没有下影线的阳线和阴线,如图1-2所示。

图1-2 光头光脚的阳线和阴线 光头阳线和光头阴线:没有上影线的阳线和阴线,如图1-3所示。 图1-3 光头阳线和光头阴线 T字型K线:没有上影线的十字型K线,如图1-4所示。 图1-4 T字型K线 倒T字型K线:没有下影线的十字型K线,如图1-5所示。 图1-5 倒T字型K线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音韵学: 分析研究汉字字音及其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的,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音韵之学细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后来又增加北音学,即近代语音学。 2、小学: 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小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大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文字研究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而至晚到唐宋时,“小学”又细分为三个门类:文字之学、训诂之学、音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又有很大发展,清人编《小学考》,把“小学”分为四类,文字、声韵、训诂、音义。 3、古音学: 与“今音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4、今音学: 又称“广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5、等韵学: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音(声、韵、调)系统。唐宋金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音略》、《韵镜》)。到清代,音韵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言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6、北音学: 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北音学”)。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反切”早期不用“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自唐代宗大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老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但“反”和“切”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反覆切摩”的意思。 2、切上字、切下字: 由于古书是直排上下书写的,所以前一字被称为“切上字”,后一字被称作“切下字”。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反切上下字用字都很不规范。 第三节关于声纽的概念 3、声紐: 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音里是关键,是中心,其实有的字音就没有声母。在汉语字音里,真正必不可少的成分还是韵腹和声调。不过这个名称倒也说明了古人为什么把声母叫做“声纽”的道理,就是取其声音之枢纽的意思。表示声母的名称还有“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三招教你如何看懂K线图

K线理论起源地是日本,属最古老的技术分析方法,公元1750年日本人就已经开始利用阴阳烛来分析大米期货。K线具有东方人所擅长的形象思维特点,没有西方用演绎法得出的技术指标那样定量,因此运用上还是主观意识占上风。 K线构成的四要素:高、低点,开、收盘价。 "第一招、看阴阳",阴阳代表趋势方向,阳线表示将继续上涨,阴线表示将继续下跌。以阳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空拼搏,收盘高于开盘表明多头占据上风,根据牛顿力学定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价格仍将按原有方向与速度运行,因此阳线预示下一阶段仍将继续上涨,最起码能保证下一阶段初期能惯性上冲。故阳线往往预示着继续上涨,这一点也极为符合技术分析中三大假设之一股价沿趋势波动,而这种顺势而为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阴线继续下跌。 "第二招、看影线长短",影线代表转折信号,向一个方向的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向这个方向变动,即上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上涨,下影线越长,越不利于股价下跌。以上影线为例,在经过一段时间多空斗争之后,多头终于晚节不保败下阵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K线是阴还是阳,上影线部分已构成下一阶段的

上档阻力,股价向下调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线预示着股价向上攻击的概率居大。 "第三招、看实体大小",实体大小代表内在动力,实体越大,上涨或下跌的趋势越是明显,反之趋势则不明显。以阳线为例,其实体就是收盘高于开盘的那部分,阳线实体越大说明了上涨的动力越足,就如质量越大与速度越快的物体,其惯性冲力也越大的物理学原理,阳线实体越大代表其内在上涨动力也越大,其上涨的动力将大于实体小的阳线。同理可得阴线实体越大,下跌动力也越足。 K线一点通的简单三招,既可对日K线、周K线、月K线甚至年K线进行分析,也可对二根、三根甚至N 根K线进行研判。前者可简单运用,后者将N根K线叠加为一根然后进行研究判断。

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

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 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转) 以交易时间为横坐标,价格为纵坐标将每日的K线连续绘出即成股票K线图。 股票K线图中的柱体有阳线和阴线之分。一般用红色柱体表示阳线,黑色柱体表示阴线。 如果柱体表示的时间段内的股票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即股价上涨,则将柱体画为红色,反之则画为黑色。如果股票开盘价正好等于收盘价,则形成十字线。 俺把K线归纳为简单的三招,即一看阴阳,二看实体大小,三看影线长短。 股票知识:如何看股票大盘呢?首先在开盘时要看集合竞价的股价和股票成交额,看是高开还是低开,就是说,股票和昨天的收盘价相比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它表示出股票市场的意愿,期待今天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股票查询成交量的大小则表示参与买卖的人的多少,它往往对一天之内成交的活跃程度有很大的影响。然后在半小时内看股票股价变动的方向。 股票知识K线图,一般来说,如果股票股价开得太高,在半小时内K线图就可能会回落,如果股票股价开得太低,在半小时内就可能会回升。这时要看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开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么这个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涨。看股价时,不仅看现在的价格,而且要看昨天的收盘价、当日开盘价、当前最高价和最低价、涨跌的幅度等,这样才能看出现在的股价是处在一个什么位置,是否有买入的价值。看它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之中。一般来说下降之中的股票不要急于买,而要等股票止跌以后再买。上升之中的股票可以买,但要小心不要被它套住。 一天之内股票往往要有几次升降的波动。你可以看你所要买的股票是否和大盘的走向一致,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盯住大盘,在股价上升到顶点时卖出,在股价下降到底时买入。这样做虽然不能保证股票买卖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卖到一个相对的高价和买到一个相对的低价。而不会买一个最高价和卖一个最低价。通过买卖股票手数多少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买方的力量大还是卖方的力量大。如果股票卖方的力量远远大于股票买方则最好不要买。现手说明计算机中刚刚成交的一次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如果连续出现大量,说明有多人在买卖该股,成交活跃,值得注意。而如果半天也没人买,则不大可能成为好股。 现手累计数就是总手数。总手数也叫做成交量。有时它是比股价更为重要的指标。总手数与流通股数的比称为换手率,它说明持股人中有多少人是当天买入的。换手率高,说明该股买卖的人多,容易上涨。但是如果不是刚上市的新股,却出现特大换手率(超过50%),则常常在第二天就下跌,所以最好不要买入。 股票K线知识,涨跌有两种表示方法,有时证券公司里大盘显示的是绝对数,即涨或跌了几角几分,一目了然。也有的证券公司里大盘上显示的是相对数,即涨或跌了百分之几。这样当你要知道涨跌的实际数目时就要通过换算。 在公司分红时要进行股权登记,因为登记日第二天再买股票就领不到红利和红股,也不能配股了,股价一般来说是要下跌的,所以第二天大盘上显示的前收盘价就不再是前一天的实际收盘价,而是根据该成交价与分红现金的数量、送配股的数量和配价的高低等结合起来算出来的。在显示屏幕上如果是分红利,就写作DR**,叫做除息;如果是送红股或者配股,就写作XR**,叫做除权;如果是分红又配股,则写作XD**,叫做除权除息。这一天就叫做该股的除权日或除息日(除权除息日)。 计算除息价的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将前一天的股票收盘价减去分红派息的数量就可以了。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2.80元,分红数量是每股5分钱,则除权价就是2.75元。计算除权价时如果是送红股,就要将前一天的收盘价除以第二天的股数。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3.90元,送股的比例是10:3,就要用3.90元除以1+3/10,也就是除权价为3.9/1.3=3.00元。配股时还要把配股时所花的钱加进去。例如一只股票前一天的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图解

股票k线图基础知识 一、认识k线: 主要根据每支股票当天所交易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这四项股价数据,即可将股价走势图画成如下K线图所示: 二、K线图的实际意义: 极阳线与极阴线的波动范围在0.5%左右;小阳线与小阴线的波动范围一般在0.6~1.5%;中阳线与中阴线的波动范围一般在1.6~3.5%;大阳线与大阴线的波动范围在3.6%以上。 还有这样的情况,股价走势如果表现为全日宽幅振荡尾市放量拉升收阳的时候,可能是当日主力通过振荡洗盘驱赶坐轿客,然后轻松拉高,后市可能继续看涨。

三、k线的实际应用: 1.、若阳线出现在盘整或股价下跌趋势末期时,代表股价可能会开始反转向上。 出现极长下影线时,表示买方支撑力道强。因此若此种K线出现在股价下跌趋势末期时,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股价可能反弹回升;若此种K线出现在股价上涨趋势末期或高档盘整期时,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主力大户可能盘中卖,盘尾拉,应注意卖出时机。 2、若阴线出现在盘整或股价上涨趋势末期时,代表股价可能会开始反转向下。 出现极长上影线时,表示卖压大。因此若此种K线出现在股价上涨趋势末期时,再配合大成交量,表示股价可能一时难以突破,将陷入盘整,甚至回跌。 3、若阴线出现在盘整或股价上涨趋势末期时,代表股价可能会开始反转向下。 十字线可视为反转信号,若此种K线出现在股价高档时,且次日收盘价低于当日收盘价,表示卖方力道较强,股价可能回跌﹔若此种K线出现在股价低档时,且次日收盘价高于当日收盘价,表示买方力道较强,股价可能上扬。 *注意事项: ①因为K线仅就股票价格观察,所以应用时,应配合成交量观察买方与卖方强弱状况,找出股价支撑与压力区。 ②每日开盘与收盘价易受主力大户影响,因此也可参考周K线图,以每周初开盘,每周末收盘,每周最高价,每周最低价绘制。因为主力大户较难全盘影响一周走势。 4.乌云盖顶组合: 在价格出现阳线上涨之后,又出现阴线,且该阴线令价格落到前阳线实体1/2以下。这一组合常在市势已经大涨一段,甚至创下天价的时候出现,表示市势逆转,随后将为下跌行情。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 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8 教学内容: 绪论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 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 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 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 (元明清);四、现代音。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 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 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 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 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 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 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 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 的音韵知识。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 0],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3k],北京 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 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③全浊:指发音时声母颤动、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 摄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通一东独用一董独用一送独用一屋独用二冬锺同用二宋用同用二沃烛同用三锺二肿三用三烛 江四江独用三讲独用四绛独用四觉独用 止五支脂之同用四纸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 七之六止七志 八微独用七尾独用八未独用 遇九鱼独用八语独用九御独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 蟹十二齐独用十一荠独用十二霁独用 十三祭 十四泰独用十三佳皆同 用 十二蟹骇同 用 十五卦怪夬 同用 十四皆十三骇十六怪 十七夬 十五灰咍同十四贿海同十八队代同

用用用 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 二十废独用 真十七真谆臻 同用 十六轸准同 用 二十一震 稕同用 五质术栉同用十八谆十七准二十二稕六术 十九臻七栉 二十文独用十八吻独用二十三问 独用 八物独用二十一欣 独用 十九隐独用二十四焮 独用 九迄独用 山二十二元 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 同用 二十五愿 慁恨同用 十月没同用 真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没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 山二十五寒 桓同用 二十三旱 同用 二十八翰 同用 十二曷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缓二十九换十三末 二十七删 山同用 二十五潸 同用 三十谏同用十四黠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产三十一襉十五辖 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铣 同用 三十二霰 同用 十六屑同用二仙二十八狝三十三线十七薛

效三萧宵同用二十九筱 同用 三十四啸 同用 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独用三十一巧 独用 三十六效 独用 六豪独用三十二晧 独用 三十七号 独用 果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 同用 三十八个同 用 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过 假九麻独用三十五马 独用 四十禡独用 宕十阳唐同用三十六养 同用 四十一漾 同用 十八药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荡四十二宕十九铎 梗十二庚耕清 同用 三十八梗 同用 四十三映 同用 二十陌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诤二十一麦十四清四十静四十五劲二十二昔十五青独用四十一迥 独用 四十六径 独用 二十三锡 独用 曾十六蒸同用四十二拯 同用 四十七证 同用 二十四职 同用 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 流十八尤侯幽四十四有四十九宥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所以音韵学又可以称作历史语音学。 2、汉语语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汉语的语音也和汉语的词汇、语法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渐变的形式在不断地进行着。根据语音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上古音时期、中古音时期、近古音时期和现代音时期。上古音时期指先秦两汉时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中古音时期指六朝到唐宋时的语音,以《切韵》、《广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指“五四”以后的语音(也有人认为应指十七世纪以来的语音),以现在的北京音系为代表。 3、传统语音学主要包括哪几个门类? 传统音韵学这门学科一般认为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门: 古音学是以《诗经》用韵和汉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为材料,考证周秦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相对于古音学而言的,是沿用明清时代语音学者的叫法。它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是用“等”的概念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反切的原理和方法。 后来在音韵学中又新兴了一个门类——北音学,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对象,是研究近代语音(特别是《中原音韵》以来北方汉语语音)的学科。 4、学习汉语音韵学对于汉语学科来说,主要哪些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史科学和汉语言学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语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学习音韵学,就汉语学科的研究来说,其功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二是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整理古代文献。三是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5、音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如“天”,是由“t”“ i”、“ā”和“n”四个音素构成的。 6、何谓音节?请举例说明: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语音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的。由于古代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体的语言,表现在语音上的特点是:音节不仅是语音的最小片断,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它还代表着一个概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古汉语中一个音节往往就代表一个词。如“郑伯克段于鄢”就是由六个音节构成的。 7、传统音韵学把汉语的音节分析成哪几部分?举例说明: 传统音韵学一般都把汉语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即声母、韵母、字(声)调。如“天”(tiān)字这个音节的分析(略)。 8、简要说明古人对“声”的认识: 古人所谓的“声”,是一个非常含混的概念。有时是指“声母”而言,如说“声韵”、“声类”、“双声”等;有时是指“声调”,如说“四声”、“平声”、“入声”等;有时也指“音节”,如说某字是“某声”等。但是到了音韵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后,一般来说,“声”就逐渐成了专指“声母”而言了。 9、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指一个汉字的字音音节开头的部分,或者说,声母是音节开头的第一个音素。如普通话“发展(fāzhǎn)”的“f”和“zh”,分别就是“发展”这两个音节的声母。 10、何谓辅音? 所谓辅音,指的是说话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有阻碍的音。发辅音时,气流从肺中呼出,经过声门、咽头、口腔或鼻腔时,受到各种器官不同程度的阻碍,不能自由流出。阻碍的方法和阻碍的部位不同,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辅音。 11、声母和辅音是否是同一概念? 声母和辅音不是同一概念。首先,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来说的,它相对于韵母而言;而辅音是从语音形成的

音韵学笔记

音韵学笔记 绪论、第一章 “小学”即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音”的六种不同含义: (1)指声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所分的类别。如: “五音”:唇、舌、齿、牙、喉音; “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九音”: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牙、喉、半舌、半齿音。 (2)指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指古代声母或声类。 (4)指整个音节的发音。 (5)指“韵”。 (6)指“声调”。 “韵”的四种不同含义: (1)指和谐的声音 (2)指音节的韵母部分。 (3)特指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的押韵。 (4)指韵书中把元音和收尾音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包含不同介音) “音韵”的不同含义

“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汉字声、韵、调的类别及其古今演化轨迹,并辨析语音的发展过程。传统上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个方面: (1)古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周秦两汉语音系统的学问,严格的说是研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上古语音系统的学问。 (2)今音学:以研究《切韵》、《广韵》一系的旧韵书为主要内容,亦称切韵学,主要研究《切韵》; (3)等韵学:以对旧韵书所用的反切加以排比,从中找出音韵体系,并从音理上加以说明为主要内容,等同于现在的语音学理论。 另外,有的现代学者还把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为内容的另立一门学问即“北音学”。 古代注音法:P5 (1)譬况注音法:(比拟的描写性的注音法)包括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 等。 (2)直音法:以同音字来注音的方法。 (3)读若、读如:读若用同音、近音字比拟语音,读如除注音外,同时还说明假借。用此注音法时,注释字与被释字有时同音,有时近音。 (4)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字的读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反切法产生于东汉末年,可称得上最科学的注音法。 四声的发现和归纳是韵书产生的基础条件 音韵学研究范围,内容 等韵学P10—P12北音学P14—P15古音学P15—P16、P17、P18今音学?明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音韵学入门

音韵学入门 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演变规律的科学。?每种语言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各成系统,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 ?用普通话读唐诗,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读《诗》时遇到不押韵处更多,这是因为古代的读音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它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语音变化的现象,解释变化的原因,寻找变化的规律,这样就逐渐建立起“音韵学”这门学科。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部门。 ?大致说来,“今音学”所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时代)的音韵系统; ?“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时期(主要指先秦两汉时代)的音韵系统。“等韵学”是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发音方法的一门学问,近似现代语音学。 语音史的分期 与音韵学的分支 ?语音史分期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 为啥要学音韵学? ?以往音韵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经”(读懂古书)。 ?今天学习音韵学,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古代的韵文、接受文化遗产之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了建立汉语的历史,寻找汉语语音内部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的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方言调查的工作。 ?要了解某种语言的现状,只有从它的历史上去进行研究才能清楚和深入。 ?现代汉语里一些字,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到一些方言里却全然不同:“吸汲砌”、“接节洁”等字,现代各方言区(特别是江浙、福建、广东)读音很不同。 ?“资雌思”、“之蚩诗”两类字,在普通话里读音完全不同,可是在很多方言里却完全一样(广州、夏门、上海、武汉、成都) ?汉语规范化工作也有许多问题要从历史上找根据,否则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是一部描写近代北方话语音系统的著作。 ?它的描写,反映出北京语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