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_苗立永

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_苗立永
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_苗立永

监测与评价

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苗立永,胡伟伟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本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关键词: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703,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59(2014)04-0058-04

ANALYSIS OF COAL MINE UNDERGROUND 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OINTS

MIAO Li-yong,HU Wei-wei

(1.Xi'an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China Coal,Xi'an 710054)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impact assessment of coal min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The reference includes assessment level and scope ,status survey content and assessment ,predic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protection measure and dynamic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Those references based on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HJ610-2011)and way of influence on groundwater in coal mine.

Key Words :Coal min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protection measures

能源环境保护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28卷第4期2014年8月

Vol.28,No.4Aug.,2014

收稿日期:2013-10-18

第一作者简介:苗立永(1982-),男,主任工程师,硕士学历,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篇。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分布面积较广,在探明资源储量中,晋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省区仅占13%。据统计,2012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36.5亿t ,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66.4%,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41亿t/a 。我国

2010年煤矿产量32.4亿t ,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水约54亿m 3,据此推算十二五末,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水将达到68.3亿m 3,大规模的煤炭开发导

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及污染,进而引发了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土壤沙化及作物生产力下降等诸

多生态问题。而煤炭资源赋存地区恰好是水资源紧缺和生态脆弱敏感地区,因此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型矿井尤为重要,而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1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

煤炭开采方式有井工和露天开采两大类,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对地下水水资源量的影响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煤矿开采排水使得地下水流向、流场发生变化,煤矿建设期开挖及运行期间工作面开挖改变原有水动力场,在水动力场的影响下在开挖面形成了地下水泄水面。同时,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同样会对地下

水水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煤矿建设、生产期排污、煤屑与井下开采设备的污染及降水对掘进矸石的淋滤,主要污染因子为SS和石油类。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量方面,工业场地及临时矸石场一般有地面防渗,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较小。

露天剥采区内汇集的矿坑水主要是在矿田剥采期间由煤层上覆各含水层渗流进矿坑的地下水,对地下水水量产生影响,其次为地表雨水等。该矿坑水受到矿坑内各生产及运输设备的影响,其水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因子同样为SS和石油类。积水被抽出矿坑进行处理,并转化为其他用途进行综合利用。矿坑积水的水位一般均低于煤层上覆各含水层的标高,不会与上覆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形成水力交换条件,即不会形成反污染。因此,露天矿剥采区在生产期间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区内及其周边地下水位、流场、水资源量等有关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同时对地下水水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2煤矿地下水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要点

2.1地下水评价等级的确定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影响方式及程度的不同,对煤炭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类别分区域进行确定,依据上述影响方式分析,井田(矿田)开采范围主要对地下水水量产生影响,应确定为Ⅱ类,煤矿工业场地和排矸场主要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应确定为Ⅰ类,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分别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2地下水评价范围的确定

对于自然边界比较明显的,如井田的周围有河流、沟谷、山脉等,可以参考自然边界条件的项目依据自然边界确定评价范围;对于自然边界不明显的井田,对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有导通影响的煤矿,可根据煤炭开采所导通的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流场来确定,如地下水流向方向影响较大,可在井田边界基础上外扩2km,垂直地下水流向上影响相对较小,可在井田边界基础上外扩1 km来确定评价范围;对于那些既不能参考自然边界,也对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无导通影响的项目,则建议根据生态评价范围确定地下水评价范围。3现状调查要点

煤矿类项目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气象、水文、植被情况:大气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径流量;评价区地表植被情况。

(2)地层分布及岩性:煤系上覆地层、煤系地层及下伏地层,说明岩性特点及空间分布特征。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包括煤系地层上覆含隔水层和下伏含隔水层,包括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主要断层的导水性;一级评价应调查区域降水入渗系数和蒸发深度。

(4)含水层利用及潜在功能:重点调查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及其隔水层情况,说明评价区工业及城镇用水来源。

(5)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查明井田及其周边地区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集中供水水源地、水源井的位置坐标、开采层位、水温,成井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等。

(6)矿井涌水条件:说明矿井涌水来源及最大涌水量、正常涌水量。

(7)重要地下水敏感目标调查:调查敏感目标分布、保护要求及开发利用情况;居民供水情况调查;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简单调查;现有场地防渗漏措施及效果。

(8)煤炭工业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仅限于矸石属性鉴别为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排矸场地附近,煤矿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可按排矸场地确定的评价类别和级别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工作,主要是调查场地区域内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地下水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各种污染物产生量、排放方式、途径、去向及处理和综合利用状况等。井田(矿田)开采范围由于不会发生地下水水质污染,因此可不进行污染源调查工作。

(9)现状监测:煤矿建设项目环评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目的含水层应为潜水和可能受煤炭开采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对于井田(矿田)开采区域仅监测地下水水位,排矸场周围应同时监测浅层地下水水质、水位。一级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每个目的含水层水质监测点≧7

·59·

苗立永等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个,水位监测点≧14个。当评价范围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对于井田(矿田)范围内及周边村庄居民分布较多的矿区,通过现有水源井的调查可满足导则的点位要求,但对于井田范围及周边居民很少的矿区如不进行钻井施工则无法满足导则要求,工作难度、资金要求等问题较多。建议: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周边无重要地下水敏感保护目标的项目,水质、水位监测点数可减少,以说清楚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为目的。改扩建矿井并对矿井水水质进行监测。

(10)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开展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查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获取预测评价中必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因此,当区域内以往水文地质勘察成果或矿井(矿田)地质勘探报告已获取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可以满足评价要求时,可不用开展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

4预测评价要点

4.1预测范围与时段

煤矿建设项目井田(矿田)范围较大、服务年限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且项目的工程设计仅对项目投产20年的工作面进行生产方案设计,加之地表沉陷、地下水及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煤炭建设项目的环评需分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与时段应与评价范围相适应,即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进行地下水预测。

4.2井工开采影响预测(Ⅱ类区)

(1)进行煤炭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计算,结合评价区水文地质特征、含隔水层分布、地下水补径排关系等,分析煤炭开采导水裂缝带可能直接或间接导通的哪些含水层;

(2)采用数值模型预测不同含水层不同开采阶段的水位降深和影响范围;

(3)明确煤炭开采是否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重要水源地、重要泉域及湿地等产生影响,提出补救、补偿措施和供水方案,明确资金来源。

下面以某井工煤矿为例说明井工开采影响预测要点。某井工矿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局部二叠系具有一定供水意义。项目开采2号煤层,煤层埋深一般为300~850m,根据对井田内66个钻孔的导水裂缝带计算可知最大发育高度为56.40m,仅导入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因此,井下开采的导裂带不会直接导通第四系含水层底部,但由于区域无稳定分布的强隔水层,因此,二叠系水位的下降,将间接导致第四系水位缓慢下降。二叠系含水层中,3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以及K8砂岩含水层存在导通影响,上述含水层部分地下水将随煤炭开采进入矿井,最终以矿井水的形式排出,矿方应对矿井水处理后充分利用。通过数值法对井田地下水流场变化的模拟,开采首采区2年后,首采区二叠系水位影响面积为32.85km2,第四系漏失量仅为涌水量的5%,因此对第四系水位影响不大。按最大漏失量计算,第四系水位降幅6~30m。根据预测该矿的开采短期内不会对居民水井造成较大影响,长期来看,存在村庄浅井水位下降甚至干涸的可能性,应做好对村庄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方案。

此外,该矿位于某泉域分水岭上,处于泉域的径流滞缓区。距离泉域重点保护区20km,距离泉域灰岩裸露区10km。井田开采对泉域主要含水层奥灰含水层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又远离泉域补给及排泄点,因此,该矿开采对泉域影响很小。

4.3露天矿开采影响预测(Ⅱ类区)

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将煤系上覆地层完全剥离,且造成煤系上覆含水层完全破坏,随着开采推进,矿坑逐步又实施内排土作业,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很多难以刻画的问题,最终模型模拟难以反映被破坏含水层随开采推进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因此,建议露天矿地下水影响预测以解析法和分析为主,分析时重点关注对重要水源地、重要泉域及重要湿地等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下面以某露天煤矿为例说明露天开采影响预测要点。某露天矿揭露的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包括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孔隙潜水含水层、侏罗系延安组风化基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和侏罗系延安组烧变岩孔洞裂隙潜水含水层,矿田内有一下降泉,其功能主要作为灌溉用水。经过解析法预测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在东、西、南、北四个边帮区域的疏干影响范围分别为224.5、149.67、149.67和94.66m。由于风化基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及烧变岩含水层联系紧密,无法单独预测,对其合并为一个含水层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露天开

·60·第28卷第4期

能源环境保护

采对露天矿东部影响较大,水位下降大于0.1m 的范围为3000~7000m;对西部的影响相对较小,水位下降大于0.1m的范围为600~1100m;对北部和南部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1800m和3400m。露天矿开采后下降泉将被彻底破坏,由于周边农田也随之破坏,但是随着露天矿的采后复垦,农田将得以恢复,地下水也会逐渐恢复。

4.4场地污染影响(Ⅰ类区)

(1)重点调查和预测区域为:排矸场(排土场),其次为工业场地。排矸场重点分析矸石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尤其是II类矸石场,应分析矸石淋溶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不同场地分别开展包气带渗水试验,分析包气带防污性能及分布是否稳定、场地地层结构和岩性、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径流补给条件,分析地下水主要污染途径。

(3)根据不同评价等级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或影响分析,重点分析矸石淋溶对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如第四系潜水的影响,说明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5地下水保护措施要点

(1)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及影响情况,提出禁采、限采及其它保护措施,明确禁采或限制开采的范围、面积及对资源量的影响,提出允许开采的前置条件。如某井工矿井田边界外100m处有一臭柏自然保护区,经过预测分析臭柏赖以生存的第四系潜水影响半径为230m,此时应退后开采边界留设150m左右的保护煤柱,以尽可能减轻煤炭开采对臭柏生长的影响。

(2)提出建设期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井筒揭穿含水层时的保护措施。

(3)对于对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破坏较大的煤矿应进一步论证采煤方法,如通过采取限高开采、分层开采、房柱开采及充填开采等工艺,降低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减少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的水资源进入矿井,进而保护地下水资源。如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宁正煤田某煤矿,主采8号煤层厚度0.29~27.41m,距上部具有供水意义的洛河组含水层约35~161.5m。8号煤在不限高开采情况下,放顶煤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17~340m,该含水层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被疏干;采取限高开采后,煤层最大开采厚度11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17~160m,距离洛河组底板最近距离约2m,不会导通洛河组底板隔水层。

(4)细化营运期防渗漏措施,即分类型、分去向,按不同污染来源提出不同区域的防渗漏措施。如工业场地采取地面硬化,选煤厂煤泥浓缩池、水处理站、堆场等采取防渗措施,II类矸石场的底部防渗等。

(5)提出评价范围内村庄和城镇供水预案,以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如某露天矿因露天开采造成水位下降,影响居民生活时,矿方应立即在受影响村庄周围打深水机井,建供水设施。所打深水机井的数量由居民用水量而定。并要求在打井期间,若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时,矿方应利用送水车或其他设备无偿给居民临时送水。矿田剥采范围内的村庄居民,在搬迁完成之前,若因露天开采造成村民用水困难时,矿方应利用送水车或其他设备无偿给居民临时送水。

(6)地下水环境保护各项措(设)施应计入环保投资。

6地下水动态监测

为了监控运营期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情况应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结合地下水保护目标的分布及影响情况,提出地下水动态观测的计划及要求,绘制地下水动态监测图。主要包括监测布点、监测层位、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费用等。主要定期对水井、泉域等进行动态监测,观测水位变化,对于场地周围的水质监测孔定期监测水质变化,发现居民用水困难等问题应启东供水应急预案,及时解决用水问题。

7小结

本文主要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结合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方式,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预测内容和方法、地下水保护措施、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方面并结合开采实例对煤矿开采中地下水评价主要内容、方法及要点提供思路,为煤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61·

苗立永等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 精品 序号 重点 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 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划分依据: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特点、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源项等) ②项目所在的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等级:定量;第二等级:定量和定性;第三等级:定性 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一般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并应当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完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最特征的问题是电磁污染,所以无论是从影响分析上还是在专题设置上以及在评价重点、评价范围、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措施上,都要首先考虑到:工频电场、工频磁、无线电干扰等。 1、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专题设置 2、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3、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4、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5、输变电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 6、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7、变电所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8、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设置) 1、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 2、环境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 3、工程分析 4、电磁污染、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环境影响预测。 5、水土保持 6、环境保护对策

7、清洁生产 8、环境监测与管理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 二、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以工程分析、电磁环境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三、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建设期: 变电所和输电线路对对环境影响 环境空气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2、运营期:变电所与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 环境噪声,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变电所生活污水影响。 四、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1、噪声: (1)、变电所: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米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半径100米的敏感区内和附近居民区。 (2)、线路:边相导线两侧50米带状区域范围内 2、工频电磁场: (1)、变电所评价范围为以变电所为中心500米的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20201226192807)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第一章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分类: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影响性质: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本法所称环境影响―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_ 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分类(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 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 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 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客观、公正、公平 公众参与注意点(填空或选择) 1. 公众参与的建设项目范围规定需要进行公众参与的只限于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依法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但若评价项目有涉及敏感区域环境问题的,必须进行公众参与。 2. 公众参与的组织者负责进行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委托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征求公众意见的活动。 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4年2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问答) 1. 具有法律强制性: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为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与破环而约束人们在制定规划和从事建设活动时必须遵照执行的工作准则,所以这项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是投资项目管理中必须履行的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 3. 分类管理与分级审批:重大影响应编制报告书,轻度污染应当编制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应当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同类别的建设项目由不同级别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4.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持证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章 环境法规构成(6项):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法律分类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单行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法(森林法、水法、清洁生产促进法)。 环境法规的相互关系(4条) 1. 法律层次的效力等同 2. 后法大于先法 3?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法律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查要点 一、采掘类项目特点 (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 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根据报告书内容) (一)环评管理审查要点 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 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 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

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 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 1、前言总论章节 (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新标准? 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详细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评价范围:采矿区评价范围?运输路线或配套工程如进场道路。 (3)评价重点:与项目性质相关、与区域敏感程度和保护级

(完整版)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1、环境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 项目现场前详细阅读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根据技术导则要求初步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重点针对调查范围内的敏感点。 污染类项目:一般情况下,对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作详细调查, 生态类项目: (2)调查对象及调查重点 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敏感点和外环境。 敏感点调查调查范围内以下情况: 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珍稀保护物种分布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水生生物“三场”等居住生活区——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科研单位 基础设施——变电站、高压线、车站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水库、市政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等 饮用水源——河流型水源、水库、井泉、供水设施<自来水厂、提升泵站、输水管道>等 其它:如林场、基本农田、养殖场、岩溶塌陷地带等 外环境:项目周边的工矿企业(尽量调查其产排污情况)、公路、铁路、高压线及变电站、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储库、周边用地规划及其它可能对本项目产生影响的外环境等。——结合项目外环境情况,初步判断项目的选址合理性。 敏感点和外环境落实到平面布置图或地形图上,若无此图,则手工绘制草图。标注其方位、距离、受项目影响因素及可能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等。 (3)现场记录要全面 针对项目将项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均采取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

调查内容尽量要做到详细,原则上照片数量不得少于30张。 2、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调查了解项目企业合法证明材料(企业法人证、企业营业执照等,矿山类需“五证”)、立项批文(或备案登记证;发改委等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等)、规划用地许可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为矿山类项目)、土地利用有关文件、总量控制指标(即排污许可证)及原有环评批复、其它相关政府文件(例如会议纪要等)。 矿山类项目还需调查矿区划定批复、储量核查批复、地灾批复、煤质监测报告、瓦斯等级鉴定书等。 (2)企业总平面布局 有企业总平面布置图的要对照核实(不一样的地方作出标注;尤其是矿山项目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尤其要关注) 若无总平面布置图需现场对照手绘 (3)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现场调查了解清楚整个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落实采用的原材料基本情况(名称、用量、厂家等) 污废水:产生废水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厂区内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运行出水水质、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落实排水去向 废气:产生废气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废气源(名称、排放口规范情况及数量、排放口设置位置等)、排放方式(是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排放废气监测资料、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 噪声:调查了解主要设备情况(数量、型号、布置位置) 固体废物:调查临时堆放场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