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必修3第二章 统计 单元测试2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必修3第二章 统计 单元测试2
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必修3第二章 统计 单元测试2

第二章 统 计(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对于给定的两个变量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可以分析出两个变量的关系

B .都可以用一条直线近似地表示两者的关系

C .都可以作出散点图

D .都可以用确定的表达式表示两者的关系

2.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再减去8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的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 .40.6,1.1

B .48.8,4.4

C .81.2,44.4

D .78.8,75.6

3.某篮球队甲、乙两名运动员练习罚球,每人练习10组,每组罚球40个.命中个数的茎叶图如右图,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一个是( )

A .甲的极差是29

B .乙的众数是21

C .甲罚球命中率比乙高

D .甲的中位数是24

4.某学院A ,B ,C 三个专业共有1 200名学生,为了调查这些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已知该学院的A 专业有380名学生,B 专业有420名学生,则在该学院的C 专业应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5.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A .9.4,0.484

B .9.4,0.016

C .9.5,0.04

D .9.5,0.016 6.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一种( )

A .确定性关系

B .线性关系

C .非确定性关系

D .非线性关系

7.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测得(x ,y )的四组数值分别是A (1,3),B (2,3.8),C (3,5.2),D (4,6),则y 与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

A.y ^

=x +1.9 B.y ^

=1.04x +1.9 C.y ^

=0.95x +1.04 D.y ^

=1.05x -0.9 8.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

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

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东方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C .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 .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9.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10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

A .0.53

B .0.5

C .0.47

D .0.37

10.某校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高一(1)班学生54人,高一(2)班学生42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

两个班中抽出部分学生参加4×4方队进行军训成果展示,则(1)班,(2)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 A .9人,7人 B .15人,1人 C .8人,8人 D .12人,4人

11.右图是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0》中的资料作成的2000年至2009年我省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茎叶图.图中左边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边的数字表示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个位数字.从图中可以得到2000年至2009年我省城镇居民百户家庭人口数的平均数为( )

A .304.6

B .303.6

C .302.6

D .301.6

12.甲、乙、

s 1、s 2、s 3分别表示甲、乙、( )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一个回归直线方程为y ^

=1.5x +45(x i ∈{1,5,7,13,19}),则y =________.

14.若a 1,a 2,…,a 20这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0.21,则a 1,a 2,…,a 20,x 这21个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

15.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________.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________.

16.某公司有员工49人,其中30岁以上的员工有14人,没超过30岁的员工有35人,为了解员工的健康情况,用分层抽样方法抽一个容量为7的样本,其中30岁以上的员工应抽取________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0分)

(1)

(2)求出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

(3)若广告费为9万元,则销售收入约为多少万元?

18.(12分)炼钢是一个氧化降碳的过程,钢水含碳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冶炼时间的长短,必须掌握钢水含碳量和冶炼时间的关系.如果已测得炉料熔化完毕时,钢水的含碳量x与冶炼时间y(从炉料熔化完毕到出钢的时间)的一列数据如下表所示:

(1)

(2)求回归直线方程;

(3)预测当钢水含碳量为160时,应冶炼多少分钟?

19.(12分)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五次测试成绩得分情况如图.

(1)分别求出两人得分的平均数与方差;

(2)根据图和上面算得的结果,对两人的训练成绩作出评价.

20.(12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研究某市家庭平均收入与月平均生活支出的关系,

(1)

(2)若二者线性相关,求回归直线方程.

21.(12分)某工厂有工人1 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

(1)A类工人中和B类工人中各抽查多少工人?

(2)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下表1和表2.

表1

表2

①先确定x,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

图1A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2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②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22.(12分)一个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进行了10次试验.测得的数据如下:

(1)y与x

(2)如果y与x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

(3)根据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预测加工2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第二章 统 计(B)

1.C [给出一组样本数据,总可以作出相应的散点图,但不一定能分析出两个变量的关系,更不一定符合线性相关或有函数关系.] 2.A

3.D [甲的极差是37-8=29;乙的众数显然是21;甲的平均数显然高于乙,即C 成立;甲的中位数应该是22+242

=23.]

4.B [由题知C 专业有学生1 200-380-420=400(名),那么C 专业应抽取的学生数为120×400

1 200

=40名.]

5.D [去掉一个最高分9.9后再去掉一个最低分8.4,剩余的分值为9.4、9.4、9.6、9.4、9.7.

求平均值9.4+9.4+9.6+9.4+9.7

5

=9.5,代入方差运算公式可知方差为0.016.]

6.C 7.B

8.A [①总体较少,宜用简单随机抽样;②已分段,宜用系统抽样;③各层间差距较大,宜用分层抽样,故选A.]

9.A [1

100

(13+5+6+18+11)=0.53.]

10.A [高一(1)班与(2)班共有学生96人,现抽出16名学生参加方队展示,所以抽取(1)班人数为16

96

×54=

9(人),抽取(2)班人数为16

96

×42=7(人).]

11.B

12.B [∵s 21=1n

(x 21+x 22+…+x 2n )-x 2

, ∴s 21=120(5×72+5×82+5×92+5×102)-8.52

=73.5-72.25=1.25=54

, ∴s 1=2520.同理s 2=2920,s 3=21

20

,∴s 2>s 1>s 3,故选B.]

13.58.5

解析 回归直线方程为y ^

=1.5x +45经过点(x , y ),由x =9,知y =58.5. 14.0.2

15.0.030 3

解析 因5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即(0.005+0.010+0.020+a +0.035)×10=1, ∴0.070×10+10a =1,∴a =0.030.

由于三组内学生数的频率分别为:0.3,0.2,0.1,所以三组内学生的人数分别为30,20,10.

因此从[140,150]内选取的人数为10

60

×18=3.

16.2

17.解 (1)作出的散点图如图所示

(2)

易得x =52,y =69

2

所以b ^ =∑4

i =1

x i y i -4x y ∑4i =1x 2i -4x 2=418-4×52×69

230-4×???

?522=735,

a ^ =y -

b ^

x =692-735×5

2

=-2.

故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73

5

x -2.

(3)当x =9时,y ^

=73

5

×9-2=129.4.

故当广告费为9万元时,销售收入约为129.4万元.

18.解 (1)以x 轴表示含碳量,y 轴表示冶炼时间,可作散点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点散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即它们线性相关. (2)

设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b x +a , b ^

=∑10

i =1x i y i -10x y

∑10

i =1

x 2i -10x 2≈1.267,a ^

=y -b ^

x ≈-30.47.

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

y ^

=1.267x -30.47.

(3)当x =160时,y ^

=1.267×160+(-30.47)=172.25. 即当钢水含碳量为160时,应冶炼约172.25分钟.

19.解 (1)由图象可得甲、乙两人五次测试的成绩分别为 甲:10分,13分,12分,14分,16分; 乙:13分,14分,12分,12分,14分.

x 甲=10+13+12+14+165

=13,

x 乙=13+14+12+12+145

=13,

s 2甲=15

[(10-13)2+(13-13)2+(12-13)2+(14-13)2+(16-13)2]=4, s 2乙=15

[(13-13)2+(14-13)2+(12-13)2+(12-13)2+(14-13)2]=0.8. (2)由s 2

甲>s 2乙可知乙的成绩较稳定.

从折线图看,甲的成绩基本呈上升状态,而乙的成绩上下波动,可知甲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而乙的成绩则无明显提高.

20.解 (1)作出散点图:

观察发现各个数据对应的点都在一条直线附近,所以二者呈线性相关关系.

(2)x =1

10(0.8+1.1+1.3+1.5+1.5+1.8+2.0+2.2+2.4+2.8)=1.74,

y =1

10

(0.7+1.0+1.2+1.0+1.3+1.5+1.3+1.7+2.0+2.5)=1.42,

∑10

i =1x i y i =27.51,∑10

i =

1

x 2

i =33.72, b ^

=∑10

i =1x i y i -10x y

∑10

i =1

x 2i -10x 2≈0.813 6,

a ^

=1.42-1.74×0.813 6≈0.004 3,

∴回归方程为y ^

=0.813 6x +0.004 3.

21.解 (1)A 类工人中和B 类工人中分别抽查25名和75名.

(2)①由4+8+x +5+3=25,得x =5,6+y +36+18=75,得y =15.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图1 A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图2 B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从直方图可以判断:B 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更小.

②x A =

425×105+825×115+525×125+525×135+3

25×145=123, x B =675×115+1575×125+3675×135+18

75×145=133.8,

x =25100×123+75

100

×133.8=131.1.

A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

B 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以及全厂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的估计值分别为123,133.8和131.1.

22.解 (1)作出如下散点图:

由图可知,y 与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

x =55∑10

i =1x 2i =38 500,∑10i =1y 2i =87 777,∑10

i =1

x i y i =55 950, 设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b ^ x +a ^

,则有

b ^

=∑10

i =1

x i y i -10x y

∑10

i =1

x 2i -10x 2=

55 950-10×55×91.7

38 500-10×552

≈0.668,

a ^ =y -

b ^

x =91.7-0.668×55=54.96,

因此,所求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0.668x +54.96. (3)这个回归直线方程的意义是当x 每增加1时,y 的值约增加0.668,而54.96是y 不随x 变化而变化的部分,因此,当x =200时,y 的估计值为

y ^

=0.668×200+54.96=188.56≈189,

因此,加工2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约为189分.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统计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知识点总结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随机抽样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总体中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 (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特点: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2)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例题 例1 为了了解参加运动会的20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100名运动员;就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2000名运动员是总体;②每个运动员是个体;③所抽取的100名运动员是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为100;⑤这个抽样方法可采用按年龄进行分层抽样;⑥每个运动员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例2下面抽取样本的方式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 (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取10个零件进行检验,从中任取一个零件进行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 (3)从5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个个体作为样本; (4)从某班45名同学中指定个子最高的5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某项活动; 1.从60个产品中抽取6个进行检查,则总体个数为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 2.要检查一个工厂产品的合格率,从1000件产品中抽出50件进行检查,检查者在其中随意取了50件,这种抽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利彩票的中奖号码是由1~36个号码中,选出7个号码来按规则确定中奖情况,这种从36个选7个号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 4.对于简单随机抽样,个体被抽到的机会()A.相等B.不相等 C.不确定D.与抽样次数有关 5.抽签中确保样本代表性的关键是 ( ) A.制签 B.搅拌均匀 C.逐一抽取 D.抽取不放回 6.用随机数法从100名学生(男生25人)中抽取20人进行某项活动,某男生被抽到的几率是 A. 1 100 B. 1 25 C. 1 5 D. 1 4 () 7.从某批零件中抽取50个,然后再从50个中抽出40个进行合格检查,发现合格品有36个,则该批产品的合格率为( ) A.36﹪ B. 72﹪ C.90﹪ D.25﹪ 8.某校有40个班,每班50人,每班选项派3人参加学代会,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 40 B.50 C.120 D. 150 ( ) 9.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某一个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是( ) A.与第几次抽样有关,第1次抽中的可能性要大些 B.与第几次抽样无关,每次抽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三第二章训练卷 统计(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x ,y 是两个变量,下列四个散点图中,x ,y 是负相关趋势的是( ) A. B. C. D. 2.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再减去8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的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0.6,1.1 B.48.8,4.4 C.81.2,44.4 D.78.8,75.6 3.某篮球队甲、乙两名运动员练习罚球,每人练习10组,每组罚球40个.命中个数的茎叶图如右图,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一个是( ) A.甲的极差是29 B.乙的众数是21 C.甲罚球命中率比乙高 D .甲的中位数是24 4.某学院A ,B ,C 三个专业共有1200名学生,为了调查这些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20的样本.已知该学院的A 专业有380名学生,B 专业有420名学生,则在该学院的C 专业应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A.30 B.40 C.50 D.60 5.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4、8.4、9.4、9.9、9.6、9.4、9.7,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A.9.4,0.484 B.9.4,0.016 C.9.5,0.04 D.9.5,0.016 6.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一种( ) A.确定性关系 B.线性关系 C.非确定性关系 D.非线性关系 7.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测得(x ,y )的四组数值分别是A (1,3),B (2,3.8),C (3,5.2),D (4,6),则y 与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 A.y =x +1.9 B.y =1.04x +1.9 C.y =0.95x +1.04 D.y =1.05x -0.9 8.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 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 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东方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9.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10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此卷只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

第1课时随机抽样 一、目标与要求: 理解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二、要点知识: 1、三种抽样方法、、,其中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抽签法、随机数法。 2、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都是一种,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它们都是不放回抽样。 2)区别:一般的,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常采用;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采用;一般情况下,采用。 三、课前小练: 1、要了解一批产品的质量,从中抽取200个产品进行检测,则这200个产品的质量是()A总体 B总体的一个样本 C个体 D样本容量 2、为了调查某城市自行车年检情况,在该城市主干道上采取抽取车牌个数为9的自行车检验,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抽签法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要从已编号(1-50)的50部新生产赛车中随机抽取5部进行检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部赛车的编号可能是() A. 5,10,15,20,25 B. 3,13,23,33,43 C. 5,8,11,14,17 D. 4,8,12,16,20 4、某校有老师200人,男生1200人,女生1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女生中抽取的人数为80人,则 n=。 5、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个体数为100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50的样本,则在抽样过程中,被剔除的个体数为,抽样间隔为。 四、典例分析: 例1、某工厂平均每天生产某种零件大约10000件,要求产品检验员每天抽取50个零件检查其质量情况,假设一天的生产时间(8小时)中,生产机器零件的件数是均匀的,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必修三数学第二章统计

必修三 第二章统计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总分60分) 为:96, 112, 97, 108, 99, 104, 86, 98,则他们的中位数是( ) A .100 B .99 C .98.5 D .98 2.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总体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B .总体容量越小,估计越精确 C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D .样本容量越小,估计越精确 3.已知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 ( ) A 、甲篮球运动员比赛得分更稳定,中位数为26 B 、甲篮球运动员比赛得分更稳定,中位数为27 C 、乙篮球运动员比赛得分更稳定,中位数为31 D 、乙篮球运动员比赛得分更稳定,中位数为36 4.甲校有3600名学生,乙校有5400名学生,丙校有1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 A.30人, 30人,30人 B.30人,45人,15人 C.20人,30人,10人 D.30人,50人,10人 5 第三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 ( ) A .14和0.14 B .0.14和14 C . 141和0.14 D . 31和141 6.完成下列两项调查:①从某社区125户高收入家庭、280户中等收入家庭、95户低收入家庭中选出100户,调查社会购买水平的某项指标;②从某中学的15名艺术特长 生中选出3名调查学习负担情况,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 A .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 B .①分层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 C .①系统抽样,②分层抽样 D .①②都用分层抽样 7.已知随机变量,x y 的值如下表所示,如果x 与y 线性相关且回归直线方程为 7 ?2 y bx =+,则实数b =( ) 6 7

高一英语必修3 Unit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福州市第十八中学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3单元测验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Name:___________ No: ________ Marks: 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 )1. -- What have you done with my new shirt?” -- _________. A. Forget it B. I put it away C. In the washing machine D. It’s my honour. ( )2. -- Can you ______ for every cent you spend in the school? -- Of course, I keep all my ______. You can have a check. A. explain, accounts B. account, accounts C. show, account D. reason, account ( )3. -- May I have your ______now, sir? -- Minutes, please. I’ll have another look at the menu. A. bill B. service C. order D. credit card ( )4. I wonder ____ . A. what’s there to wait for B. who are you waiting for C. how long we have to wait D. how long we have been kept waiting for ( )5. -- Do you remember _____ Mr. Brown’s address is ? -- He may live at No.7 or No.17 of Bridge Street. I’m not sure of ____ . A. where; which B. where; what C. what; where D. what; which ( )6. T he problem is ____ we can deal with _______ rubbish. A. whether; a large amount of B. how; a large number of C. what; a great deal of D. if ; large quantities of ( )7. T he rules of the school don’t _______. A. allow to smoke B. be permitted to smoke C. be allowed smoking D. permit smoking ( )8. D on’t forget to tell their parents they _____ be back late A. are going to B. will C. are to D. are about to ( )9. T he old man just stood there ______ the pickpocket without a word. A. looking B. staring at C. glaring at D. glancing ( )10. H e is very tall and can be _____ in the crowd. A. know easily B. recognize easily C. easily spotted D. easily realized ( )11.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would take part in the contest _____ fifty, but a number of _____ absent for different reasons. A. was; was B. were; were C. were; was D. was; were ( )12. D o you have any money _____you? A. on B. with C. about D. all above ( )13. _____ at the salary, he refused to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company. A. Disappointing B. Disappointed C. Disappoint D. Disappointment ( )14. A fter the disaster, people’s _____ got thinner. A. patience B. temper C. mind D. anger ( )15. Y ou should _____ your manner in the public A. notice B. mind C. watch D. look after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As a child, I was truly afraid of the dark and of getting lost; these fears were very real and caused me some uncomfortable moments. Maybe it was the strange 16 things looked and sounded in my familiar room at night that 17 me so much. There was never total 18 , but a streetlight or passing car lights 19 clothes hung over a chair take on the 20 of a wild animal. Out of the corner of my 21 , I saw the curtains seem to move when there was no 22 . A tiny sound in the floor would seem a hundred times louder than in the daylight. My 23 run wild, and my heart would beat fast. I would 24 very still so that the “enemy” would not discover me. Another of my childhood fears was that I would get lost, 25 on the way home from school. Every morning I got on the school bus right near my home—that was no 26 . After school, 27 , when all the buses were 28 up along the street, I was afraid that I’d get on the wrong one and be taken to some 29 neighborhood. On school or fami ly trips to a park or a museum, I wouldn’t30 the leaders out of my sight. Perhaps one of the worst fears 31 all I had as a child was that of not being liked or 32 by others. Being popular was so important to me 33 , and the fear of not being liked was a 34 one. One of the processes of growing up is being able to 35 and overcome our fears. Understanding the things that frightened us as children helps us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later in life. ( )16. A. way B. time C. place D. reason ( )17. A. wounded B. destroyed C. surprised D. frightened ( )18. A. quietness B. darkness C. emptiness D. loneliness ( )19. A. got B. forced C. made D. caused ( )20. A. spirit B. height C. body D. shape ( )21. A. eye B. window C. mouth D. door ( )22. A. breath B. wind C. air D. sound ( )23. A. belief B. feeling C. doubt D. imagination ( )24. A. lay B. hide C. rest D. lie ( )25. A. especially B. simply C. probably D. directly ( )26. A. discussion B. problem C. joke D. matter ( )27. A. though B. yet C. as if D. still ( )28. A. called B. backed C. lined D. packed ( )29. A. old B. crowed C. poor D. unfamiliar ( )30. A. leave B. let C. order D. send ( )31. A. above B. in C. of D. at ( )32. A. protected B. guided C. believed D. accepted ( )33. A. then B. there C. once D. anyway ( )34. A. strict B. powerful C. heavy D. right ( )35. A. realize B. remember C. recognize D. recover 三、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20分。) A S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 because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zones(时区), one hour apart. You can have days with more or fewer than twenty-fours, and weeks with more or fewer than seven days. If you make a five-day trip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your ship enters a different time zone every day. As you enter each zone, the time changes one hour. Traveling west, you set your clock back, traveling east, you set it ahead. Each day of your trip has either twenty-five or twenty-three hours. If you travel by ship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you cross t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国际日期变更线). By agreement, this is the point where a new day begins. When you cross the line, you change your calendar one full day, backward or forward. Traveling east today becomes yesterday. Traveling west, it is tomorrow. ( )36. S 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 because _____. A. no day really has twenty-four hours B. no one knows where time zones begin C.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ime zones D. in some places one day always has twenty-five hours. ( )37. T he difference in time between zones is _____. A. one hour B. more than seven days C. seven days D. twenty-four hours ( )38. T 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 is the name for “_____”. A. the beginning of any new time zone B. any point where time changes by one hour C. the point where a new day begins D. the end of any new time zone B Three men traveling on a train began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 world’s greatest wonders. “In my opinion,” the first man said, “the Egyptian pyramids are the world’s greatest. Although they were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_统计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统计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苏教版必修3高二 数学第5-6章算法与统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年级数学综合系列训练一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简单随机抽样是从个体数较少的总体中逐个抽取个体; B 、系统抽样是从个体较多的总体中,将总体均分为若干部分,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 C 、系统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为相应的若干部分,再进行抽取; D 、分层抽样是将差异明显的总体分为相应的若干部分,再在每个部分中进行抽取. 2.有60件产品,编号为01至60,现从中抽取5件检验,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所确定的抽样编号是( D ) A 、5,10,15,20,25; B 、5,12,31,39,57; C 、5,15,25,35,45; D 、5,17,29,41,53. 3.语句“For I From 1 To 2006 Step 2”表示( C ) A 、从1到2006的所有自然数; B 、从1到2006的所有偶数; C 、从1到2006的所有奇数; D 、从1到2006的所有实数. 4.循环语句“While 表达式循环体 End While ”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总是执行循环; B 、执行一次循环; C 、表达式为真,则执行循环; D 、遇到End 就结束. 5.如右图的算法,最后输出的x ,y 的值是( C ) A 、3,8; B 、8,4; C 、8,3; D 、4,8. 6.下列一段伪代码的目的是( A ) 01For I From 1 To 42End For Pr int s a a a s s a a ←←←?←+ A 、计算2342222+++; B 、计算23222++; C 、计算32; D 、计算42 7.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C ) A 、顺序结构、模块结构、条件结构; B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模块结构; C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D 、模块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8.在输入语句中,若同时输入多个变量,则变量之间的分隔符号是( A ) A 、逗号; B 、空格; C 、分号; D 、顿号. 9.从2006名学生中选取50名组成参观团,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6人中剔除6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则每人入选的机会( C ) A 、不全相等; B 、均不相等; C 、均相等; D 、无法确定. 10.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 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综合训练(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统计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某县教育局为了解本县今年参加一次大联考的学生的成绩,从5000名参加今年大联考的学生中抽取了2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5000名学生是总体 B. 25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样本容量是250 D. 每一名学生是个体 2.某连队身高符合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标准的士兵共有45人,其中18岁-19岁的士兵有15人,20岁-22岁的士兵有20人,23岁以上的士兵有10人,若该连队有9个参加阅后的名额,如果按年龄分层选派士兵,那么,该连队年龄在23岁以上的士兵参加阅兵的人数为() A. 5 B. 4 C. 3 D. 2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②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③回归分析是对具有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④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A. 频率/样本容量 B. 组距×频率 C. 频率 D. 样本数据 5.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3与26 B. 31与26 C. 24与30 D. 26与30 6.将参加夏令营的600名学生编号为:001,002,…,600.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且随机抽得的号码为003.这600名学生分住在三个营区,从001到300在第Ⅰ营区,从301到495住在第Ⅱ营区,从496到600在第Ⅲ营区,三个营区被抽中的人数依次为( ) A. 26, 16, 8, B. 25,17,8 C. 25,16,9 D. 24,17,9 7.某学校为了调查高三年级的200名文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采取了两种抽样调查的方式:第一种由学生会的同学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调查;第二种由教务处对该年级的文科学生进行编号,从001到200,抽取学号最后一位为2的同学进行调查,则这两种抽样的方法依次为() A. 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D.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8.一批灯泡400只,其中20 W、40 W、60 W的数目之比为4∶3∶1,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产生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三种灯泡依次抽取的个数为() A. 20 ,10 , 10 B. 15 , 20 , 5 C. 20, 5, 15 D. 20, 15, 5 9.(2014?湖南)对一个容量为N的总体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当选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检测(提高,Word 版 含解析) 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两板相距d ,两板间电压为U ,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从两板间的M 点开始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运动,当它到达电场中的N 点时速度变为水平方向,大小变为2v 0 求(1)M 、N 两点间的电势差 (2)电场力对带电小球所做的功(不计带电小球对金属板上电荷均匀分布的影响,设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20MN Uv U dg =; 【解析】 【详解】 竖直方向上小球受到重力作用而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竖直位移大小为h =20 2v g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电场力作用而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水平位移x =0 22 v t ? h = 2 v t ? 联立得,x =2h =20 v g 故M 、N 间的电势差为U MN =-Ex =-20v U d g =-2 0Uv gd 从M 运动到N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 电+W G = 12m 20(2)v -2 012 mv 所以联立解得W 电=2 02mv 答:M 、N 间电势差为-2 0Uv gd ,电场力做功2 02mv . 2.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B 点的正上方O 处固定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的A 点放另一个质点,两个质点的质量均为m ,带电量均为+Q 。C 为AB 直线上的另一点(O 、

A 、 B 、 C 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AO 间的距离为L ,AB 和BC 间的距离均为2 L ,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试问: (1)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多大?其方向如何? (2)给A 处的质点一个指向C 点的初速度,该质点到达B 点时所受的电场力多大? (3)若初速度大小为v 0,质点到达C 点时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多大? 【答案】(1)22kQ L ,方向由A 指向C ;273kQ ;(3)22kQ mL 2 2 0kQ v mL +【解析】 【分析】 (1)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对A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2)质点到达B 点时受竖直向下的O 点的库仑力和水平向右的电场力,根据力的合成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C 点时速度。 【详解】 (1)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对A 进行受力分析, AO 间的库仑力为2 2Q F K L =; 根据平衡条件得:sin F EQ θ= 2sin 2F KQ E Q L θ= = 方向由A 指向C (2)该质点到达B 点时受竖直向下的O 点的库仑力和水平向右的电场力, 库仑力为2 2 '(sin60)Q F K L =; 水平向右的电场力F EQ "= B 点时所受的电场力222 2 273()[](sin60)kQ kQ F EQ L =+= (3)质点到达C 点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高中数学必修3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精品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

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复习教案

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复习专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个体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个体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且为逐个不放回抽取,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②随机数表法③计算机模拟法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5)随机数表法: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编号位数相同);②获取样本编号 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n(若N/n不是整数,则需先用简单随机抽样剔除数目最少的个体后再进行)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

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①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②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 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①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②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③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抽样比= 样本容量各层样本容量个体容量各层个体容量 ①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②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 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单元测试

第二章 必修三统计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从某年级1 000名学生中抽取125名学生进行体重的统计分析,就这个问题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000名学生是总体 B .每个被抽查的学生是个体 C .抽查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 D .抽取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容量 2.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其中每个数据都小于-1,那么对于样本1,x 1,-x 2,x 3,- x 4,x 5的中位数可以表示为( ) A.12(1+x 2) B.12(x 2-x 1) C.12(1+x 5) D.1 2 (x 3-x 4) 3.某单位有老年人27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应抽取的人数是( ) A .7,11,19 B .6,12,18 C .6,13,17 D .7,12,17 4.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x i ,y i )(i =1,2,…,10),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u i ,v i )(i =1,2,…,10),得散点图2.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 A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正相关 B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负相关 C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正相关 D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负相关 5.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 3 ,那么另一组数3x 1-2,3x 2-2,3x 3-2,3x 4-2,3x 5-2 的平均数,方差分别是( ) A .2,13 B .2,1 C .4,2 3 D .4,3 6.某学院有4个饲养房,分别养有18,54,24,48只白鼠供实验用.某项实验需抽取24只白鼠,你认为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 A .在每个饲养房各抽取6只 B .把所有白鼠都加上编有不同号码的颈圈,用随机抽样法确定24只 C .从4个饲养房分别抽取3,9,4,8只 D .先确定这4个饲养房应分别抽取3,9,4,8只,再由各饲养房自己加号码颈圈,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 7.下列有关线性回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B .散点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相关程度 C .回归直线最能代表线性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D .任一组数据都有回归直线方程 8.已知施肥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 ^ =4.75x +257,则施肥量x =30时,对产量y 的估计值为( ) A .398.5 B .399.5 C .400 D .400.5 9.在发生某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有专业机构认为该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感染的标志为“连续10天,每天新增疑似病例不超过7人”.根据过去10天甲、乙、丙、丁四地新增疑似病例数据,一定符合该标志的是( ) A .甲地:总体均值为3,中位数为4 B .乙地:总体均值为1,总体方差大于0 C .丙地:中位数为2,众数为3 D .丁地:总体均值为2,总体方差为3 10.某高中在校学生2 000人,高一与高二人数相同并都比高三多1人.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校举行了“元旦”跑步和登山比赛活动.每人都参加而且只参与了其中一项比赛,各年级参与比赛人数情况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