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题目:电路仿真分析

姓名:周XX

学号:21306061108

班级:13自动化(2)班

专业:13自动化

目录

摘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1)

1.1 基本原理 (1)

1.2 建立电路图 (1)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1)

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 (1)

2.1 基本原理 (1)

2.2 建立电路图 (1)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2)

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2)

3.1 基本原理 (2)

3.2 建立电路图 (2)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2)

4. 仿真分析总结 (2)

摘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1.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

2.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3.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4. 仿真分析总结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4)

1.1 基本原理:

当开关连接到导线1时,此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把开关转换接到导线3时,此时电源电压并不起作用,电容释放其储存的能量,向外电路施激励引起响应。因此,该过程为零状态。

1.2 建立电路图: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果:

(1)a.当u=1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b.当u=10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c.当u=10m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分析及结论:由图a中的电容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可知,当开关在导线1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就是电阻R2两端的电压(当电阻R4时),故其值不变;由于电容相当于短路,所以没有电流通过它,其值也不变;而一段时间后把开关接到导线3时,电源电压给断路了,被充上电的电容充当电源释放电能,所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通过其的电流也减少。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相同。通过比较图a,b,c中电压、电流曲线变化,可以总结出,电容越大,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慢。

(2).当u=10uf一定时;

b.电压源为三角波时,

分析及结论:当开关与导线1相接时,电源分别为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因为它们都是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规律不同,所以电容两端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曲线也不同;但开关连接到导线3时,其电压、电流都减小,但变化趋势有点区别。

2.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5)

2.1.基本原理:

当开关J1与导线2相连时,此时的电路中含有独立电源V1,电感L1对其具有阻碍作用且同时进行储存电能。当开关J1与导线1相连时,电路中无独立电源,此时电路的响应由储能元件电感L1产生

激励。因此,该过程为零输入。

2.2.建立电路图: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1).a.当L=1H时,

b.当L=100mH时,

c.当L=10mF时,

分析及结论:由图a中的电感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可知,当开关在导线2相连时,电感L1对其具有阻碍作用且同时进行储存电能,所以电压为0,而通过电感的电流就是通过电源的电流,所以恒定。而一段时间后把开关接到导线1时,电源电压给断路了,被充上电的电感充当电源释放电能,所以通过其的电流减少,其两端的电压瞬间变大,反向充电,再接着减小至0。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的形状相同。通过比较图a,b,c中电压、电流曲线变化,可以总结出,电感越小,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快;电感越大,其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慢。

(2).当L=1H时

a.电源为正弦波时,

b.当电源为三角波时,

c.当电源为矩形波时,

分析及结论:当开关与导线2相接时,电源分别为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因为它们都是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规律不同,所以电感两端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曲线也不同;但开关连接到导线1时,其电压都瞬变,反向充电,随后电压、电流都减小。

3.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6)

3.1.基本原理:

当开关J1打开的时,电路中存在独立电源V1,且独立电源对电容电感进行充电。开关闭合后,含电感、电容的左右两边各形成回路,而电源被含开关K1断路,所以形成的左回路中电感作为电源进行放电;右回路电容继续充电。所以,此过程为全响应。

3.2.建立电路图: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1).当L=1H时,

a.电容电压、电流变化曲线

电感电压、电流变化曲线:

分析及结论:上图中a橘黄色的曲线是电容电压变换曲线,红色的曲线为电容电流变化曲线(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的形状相同),b中红色曲线为电压变化曲线,蓝色曲线为电流变化曲线,当开关J1打开的时,电路中存在独立电源V1,且独立电源对电容C1、电感L1进行充电,此时的电容相当于断路,其两端电压是R3两端电压减去R2两端电压为恒定值,电流为0,;电感两端的电流也为恒定值,电压为0;当开关闭合后,含电感L1、电容C1的左右两边各形成回路,而此时电源被含开关K1断路,所以形成

的左回路中电感作为电源进行放电;右回路电容也放电,随着电能的减少,电压、电流均减少。

(2).

(a).当L=1H,C=200mF时,

电感:

电容:

(b). 当L=10mH,C=2mF 时,电容:

分析及结论:由上面的几个图比较可知,电感大小不同,其充放电的快慢不同,但电容两端的电压都不变,而通过电容的电流在开关L1打开时,电流为0,当闭合时,电流瞬间发生改变,随后保持不变。

(2)a . 正弦波:

电容:

电感:

(2).b. 三角波:电容: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

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DDR4设计概述以及分析报告仿真案例

DRAM (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对设计人员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广泛的性能,用于各种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系统设计中。本文概括阐述了DRAM 的概念,及介绍了SDRAM、DDR SDRAM、DDR2 SDRAM、DDR3 SDRAM、DDR4 SDRAM、DDR5 SDRAM、LPDDR、GDDR。 DRAM DRAM较其它存类型的一个优势是它能够以IC(集成电路)上每个存单元更少的电路实现。DRAM 的存单元基于电容器上贮存的电荷。典型的DRAM 单元使用一个电容器及一个或三个FET(场效应晶体管)制成。典型的SRAM (静态随机访问存)存单元采取六个FET 器件,降低了相同尺寸时每个IC 的存单元数量。与DRAM 相比,SRAM 使用起来更简便,接口更容易,数据访问时间更快。 DRAM核心结构由多个存单元组成,这些存单元分成由行和列组成的两维阵列(参见图1)。访问存单元需要两步。先寻找某个行的地址,然后在选定行中寻找特定列的地址。换句话说,先在DRAM IC 部读取整个行,然后列地址选择DRAM IC I/O(输入/ 输出)针脚要读取或要写入该行的哪一列。 DRAM读取具有破坏性,也就是说,在读操作中会破坏存单元行中的数据。因此,必需在该行上的读或写操作结束时,把行数据写回到同一行中。这一操作称为预充电,是行上的最后一项操作。必须完成这一操作之后,才能访问新的行,这一操作称为关闭打开的行。

对计算机存访问进行分析后表明,存访问中最常用的类型是读取顺序的存地址。这是合理的,因为读取计算机指令一般要比数据读取或写入更加常用。此外,大多数指令读取在存中顺序进行,直到发生到指令分支或跳到子例程。 图1. DRAMs 存单元分成由行和列组成的两维阵列 DRAM的一个行称为存页面,一旦打开行,您可以访问该行中多个顺序的或不同的列地址。这提高了存访问速度,降低了存时延,因为在访问同一个存页面中的存单元时,其不必把行地址重新发送给DRAM.结果,行地址是计算机的高阶地址位,列地址是低阶地址位。由于行地址和列地址在不同的时间发送,因此行地址和列地址复用到相同的DRAM 针脚上,以降低封装针脚数量、成本和尺寸。一般来说,行地址尺寸要大于列地址,因为使用的功率与列数有关。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

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

电路基础分析报告知识点整理

电路分析基础 1.(1)实际正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2)参考正方向:任意假定的方向。 注意:必须指定电压参考方向,这样电压的正值或负值才有意义。 电压和电位的关系:U ab=V a-V b 2.电动势和电位一样属于一种势能,它能够将低电位的正电荷推向高电位,如同水路中的水泵能够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的作用一样。电动势在电路分析中也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其方向规定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区别:电压和电位是衡量电场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则是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点间电位的差值,是绝对的量;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参考点;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 3. 参考方向 (1)分析电路前应选定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并标在图中; (2)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是列写方程式的需要,是待求值的假定方向而不是真实方向,因此不必追求它们的物理实质是否合理。 (3)电阻(或阻抗)一般选取关联参考方向,独立源上一般选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4)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确定。 (5)在分析、计算电路的过程中,出现“正、负”、“加、减”及“相同、相反”这几个名词概念时,切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 4. 电路分析中引入参考方向的目的是为分析和计算电路提供方便和依据。应用参考方向时,“正、负”是指在参考方向下,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前面的正、负号,若参考方向下一个电流为“-2A”,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下一个电压为“+20V”,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加、减”指参考方向下列写电路方程式时,各项前面的正、负符号;“相同、相反”则是指电压、电流是否为关联参考方向,“相同”是指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相反”指的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5.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结点电流定律(KCL)和回路电压(KVL)两个定律,是集总电路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VAR),它阐明了线性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明确了元件特性只取决于元件本身而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这一基本规律。 基尔霍夫将物理学中的“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和“能量守恒定律”用于电路中,总结出了他的第一定律(KCL);根据“电位的单值性原理”又创建了他的第二定律(KVL),从而解决了电路结构上整体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基尔霍夫两定律和欧姆定律合称为电路的三大基本定律。 6.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 1.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几个元件串联的分支。(m) 2.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集点(连接点)。(n) 3.回路:由支路构成的、电路中的任意闭合路径。(l) 4.网孔:指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单一回路。网孔是回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平面电路的每个网眼都是一个网孔。

运放的仿真与分析报告

运放的仿真与分析1.基本仿真流程 (1)电路仿真界面: 进入UNIX系统,按键“Ctrl+t”出现下图窗口: 图1 输入“icfb&”回车后出现下图窗口。 图2 注:有关镜像的操作: 图2中选择“Library Path Editor”出现下图窗口:

图3 左栏为文件名,右栏为路径;或者打开文件cds.lib 按下图编写文件 图4 图5 File→New→Library(opam)→(New)Cell View 进入电路图编辑界面,画相应的放大器电路,如下图

图6 (2)调用相关器件 器件的调用操作:按快捷键“i”,选择library,以及相应的器件(nmos,pmos,res,cap等) 注:模型名要与模型库中的相应名称相同。打开模型库的.scs文件,查看模型名和器件的基本参数(,, t V ): ox th // Models included in this release : // // Model Name Description // ----------- ---------------------------------------------------------------------- // nmos_1p8 BSIM3v3 model for thin-gate (1.8V) NMOS transistor // pmos_1p8 BSIM3v3 model for thin-gate (1.8V) PMOS transistor // nmos_3p3 BSIM3v3 model for thick-gate (3.3V) NMOS transistor // pmos_3p3 BSIM3v3 model for thick-gate (3.3V) PMOS transistor // nmos_1p8_nat BSIM3v3 model for thin-gate (1.8V) Native NMOS transistor // nmos_3p3_nat BSIM3v3 model for thick-gate (3.3V) Native NMOS transistor section nmos_1p8_t model nmos_1p8 bsim3v3 { 0: type=n + lmin=1.8e-007 lmax=3.5e-007 wmin=2.2e-007 …………………………………………………………. + xw=0 tox=3.5e-009 toxm=3.5e-009 ………………………………………………… + xpart=0 vth0=0.39851301 lvth0=1.1573677e-008 …………………………………………………..

IXFN70N60Q2热仿真分析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dc2322540.html, IXFN70N60Q2热仿真分析报告 编写人:杨志平 Email:phoenixyang2000@https://www.360docs.net/doc/dc2322540.html, 版本:1.0 时间:2007-12-14 一、热分析原因 功率器件受到的热应力可来自器件内部,也可来自器件外部。若器件的散热能力有限,则功率的耗散就会造成器件内部芯片有源区温度上升及结温升高,使得器件可靠性降低,无法安全工作。当前,电子设备的主要失效形式就是热失效。据统计,电子设备的失效有55%是温度超过规定值引起的,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子设备的失效率呈指数增长。所以,功率器件热设计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功与否,良好的热设计是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 二、仿真目的 IXFN 70N60Q2 管子用在产品模块输出中,以往分析计算对MOS管发热情况只是在静态工作点上,实际我们的产品工作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例如变化的PWM),在动态的过程中无法对器件发热进行一个有效计算,本文在cadence软件中pspice软件下对该情况进行一种尝试。 三、仿真模型建立 1. 热容概念的引入 对给定的电路结构来说,有现成的功率估算技术来确定半导体器件的功耗。最常用的功率估算方程是: P = I × V × D 其中,I是导通周期的平均电流、V是在导通周期通过器件的等效电压、D是占空比。这个公式对静态工作的MOS管计算可以,为确定半导体的结温升,只需将功率简单乘以热阻抗。这种分析的弊端是它过分简化了功率计算且没将瞬态条件(诸如开关动作或动态电路操作)计算在内。 如果MOS管呈现出纯热阻,那么根据R=△T/P,那么△T会随着功率P呈现线性增长。但是实际上增长是非线性的,有输入功率时热量有一个滞后,热量有一个累计的过程,在功率为低时,热量又有一个释放的过程。为了形象的表述这种现象,引入热容的概念,热容总是对功率有一个响应过程。参考IR公司资料, 热容公式计算如下:

数电仿真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数字逻辑电路,其特点是:任意时刻电路的输出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 对于给定的逻辑电路图,我们可以先由此推导出逻辑表达式,化简后,由所得最简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电路的功能,这也即是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 对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般遵循下面原则,由所给题目抽象出便于分析设计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分析推导出真值表,由此归纳出其逻辑表达式,再对其化简变换,最终得到所需逻辑图,完成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过程。 逻辑转换仪是在Multisim软件中常用的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分析的仪器,使用方便、简洁。 三、实验电路及步骤 1.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1)按图1-1连接电路。 图1-1 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2)通过逻辑转换仪,得到下图1-2所示结果。 由图可看到,所得表达式为:输出为Y, D'+ABCD CD'+ABC' AB' + D C' BCD'+AB' A' + D BC' A'+ CD B' D'+A' C' B' A' Y

图1-5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3)分析电路。观察真值表,我们发现:当输入变量A、B、C、D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0;当其为偶数时,输出为1。因此,我们说,这是一个四输入的奇偶校验电路。 2.根据要求,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问题提出:有一火灾报警系统,设有烟感、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推测器。为了防止误报警,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报警系统才会产生报警控制信号,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问题: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探测信号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火灾报警(可用“1”表示),一是没有火灾报警(可用“0”来表示),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报警器发出报警时,我们定义此时确有警报情况(用“1”表示),其余以“0”表示。由此,借助于逻辑转换仪面板,我们绘出如图1-3所示真值表。 图1-3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报告—SEPIC电路分析分析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报告

SEPIC 电路分析 一、 电路结构图: 图1为SEPIC 电路拓扑图 V R 图1 SEPIC 电路拓扑图 二、 电路分析 SEPIC 变换器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1L i 、2L i 分别为电感1L 、2L 上的电流,D 表示占空比,T 表示开关周期,on T 、off T 分别表示开关导通和关断的时间。由于SEPIC 电路中存在两个电感,一般定义电路连续或不连续导电模式以整流二极管D 的导电模式为准。在一个开关周期中开关管1Q 的截止时间()1-D T 内,若二极管电流总是大于零,则为电流连续;若二极管电流在一段时间内为零,则为电流断续工作。若二极管电流在T 时刚好降为零,则为临界连续工作方式。假设1C 很大,变换器在稳态工作时,1C 的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1)连续状态 连续导电模式时电路工作可以分为1Q 导通和1Q 关断两个模态: 工作模态1:(0,on T )模态 V R 图2 1Q 导通时SEPIC 电路等效电路图(连续) 在这个模态中,开关管1Q 导通,二极管D 截止,如图2所示。变换器有三个回路: 第一个回路:电源、1L 和1Q 回路,在g V 的作用下,电感电流1L i 线性增长; 第二个回路:1C ,1Q 和2L 回路,1C 通过1Q 和进行放电,电感电流2L i 线性增长; 第三个回路是2C 向负载供电回路,2C 电压下降,因2C 较大,故2C 上电压下降很少,可以近似地认为2C O U U =,流过1Q 的电流112=+Q L L i i i

1 1=L g di L V dt (1) 2 2 =L o di L U dt (2) 当t=on T 时,1L i 和2L i 达到最大值1max L i 和2max L i 。 工作模态2:(on T ,T )模态 V R 图3 1Q 关断时SEPIC 电路等效电路图(连续) 在t=on T 时刻,1Q 关断,此时形成两个回路,如图3所示: 第一个回路:电源、1L 、1C 经二极管D 至负载回路,电源和电感1L 储能同时向1C 和负载馈送,1C 储能增加,而1L i 减小; 第二个回路是2L 和D 至负载的续流回路,2L 储能释放到负载,故2L i 下降。因此二极管的电流D i 是1L i 、2L i 的电流之和,且 2 2=L o di L U dt (3) 1 1 1=-L g c o di L V U U dt - (4) 根据1L 上的伏秒原理: ()()1=+g on O C g on V T U U V T T ?-?- (5) 根据2L 上的伏秒原理: 10=C on off U T U T (6) 由上面两式可得: =1o i U D U D - (7) 1==c i g U U V (8) 由输入输出功率平衡有: 1=i L o o U I U I ?? (9) 即:

基于Flexsim的配送中心仿真分析报告(精)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结课作业 论文名称:基于 Flexsim 的配送中心仿真分析报告 目录 一、案例背景 (3) 二、模型的设计 (3) 1、问题的解决思路 (3) 2、模型的描述 (3) 3、建模步骤 (4) 三、模型的运行与分析 (6) 1、模型的运行 (6) 2、运行数据 (6) 3、瓶颈分析 (7) 四、模型的优化 (8) 1、瓶颈问题的解决方案 (8) 2、优化后的运行数据 (8) 五、结论 (9) 一、案例背景 DC 配送中心位于北京市东四环外的大郊亭桥附近,主要为北京城八区的家乐福、华联、美廉美、物美等超市提供配送服务。该配送中心总面积约为 1200平方

米,分为 A 、 B 两个库,面积一样, A 库主要存放方便面、饼干、巧克力这三种商品, B 库则存放大米、面粉等商品。这两年, A 库存放的三类商品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导致了该配送中心的库存增加,日发货量提高等问题。目前, A 库里面设有 2列入库商品存放货架,剩余的空间完全可以再摆放一个货架,空间利用率较低。 A 库现在每天的到货量约 500箱,每箱货物为 20件。货物到货后,直接将整箱货物码放在货架上,不严格按照货物摆放;另外,现有的入库商品存放货架已不能满足需求, 有的货物只能放在地上, 不仅显得杂乱无章, 而且还会影响员工的行动。而且两个货架上随意摆放三种商品, 没有进行区域的划分,经常出现货架摆放是方便面商品的地方会夹杂着巧克力和饼干等商品, 使员工拣货效率大为降低。货物在分拣区以件为单位摆放, 发货前需要进行装箱工作,然后再采用托盘进行装车运输。该配送中心目前有 10名工作人员, 由于业务量的增加, 精减员工肯定已经行不通了, 但员工的工资占到了仓库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所以该配送中心也不考虑另外招人。 如何对 DC 配送中心的 A 仓库进行改进, 使其仓储能力和分拣能力满足其配送业务量的需求是该配送中心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该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 Flexsim 软件进行仿真,帮助 DC 配送中心其解决仓储能力和分拣能力的问题。 二、模型的设计 1、问题的解决思路 针对 DC 配送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 (1 A 库再购置一个入库商品存放货架,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货架不能满足存放需求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仓库的储存能力。购置货架虽然需要一定的成本,但其会带来较好长期的效益。 (2对三种货物划分存放区域,入库时就按照货架存放三种类型的整箱商品,这样员工在进行拆箱拣选时就方便了许多。

热流体仿真训练报告要求

实训报告 实训内容:热流体仿真训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时间: 2018.9.3-2018.9.7 2018年 9月 8日

STAR-CCM+简介 STAR-CCM+(Comput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是CD-adapco 集团推出的新一代CFD软件。采用最先进的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技术(comput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algorithms),并和卓越的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拥有出色的性能和高可靠性,是热流体分析工程师强有力的工具。 STAR-CCM+界面非常友好,对表面准备,如包面(surface wrapper)、表面重构(surface re-mesh)及体网格生成(多面体-polyhedral、四面体-tetrahedral、六面体核心网格-trim)等功能进行了拓展;且在并行计算(HPC)上取得巨大改进,不仅求解器可以并行计算,对前后处理也能通过并行来实现,大大提供了分析效率。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分析结果(如矢量、标量和结果统计图表等),同时实现了工程问题后处理数据方面的高度实用性、流体分析的高性能化、分析对象的复杂化、用户水平范围的扩大化。由于采用了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技术,STAR-CCM+不仅可进行流体分析,还可进行结构等其它物理场的分析。目前STAR-CCM+正在应用于多达2亿网格的超大型计算问题上,如方程式赛车外流场空气动力分析等项目。 STAR-CCM+着眼于未来20年内工程领域的挑战。 STAR-CCM+的显著特点: 一.友好的用户界面 1. 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界面; 2.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的保存、恢复;快速的、按需进行的数据读取;二进制,操作平台的无依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

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2.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00 10,f0=w0/2 =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 * 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理工学院实验报告(样本) 二OO 年月日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的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内容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二)实验原理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过程】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按图接线。图中的电源U S1用恒压源中的+6V(+5V)输出端,U 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A点,红笔端分别插入B、C、D、E、F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以D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1-1中。 图1-1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1中,测量电压U AB: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A点,黑笔端插入B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1-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U BC、U CD、U DE、U EF及U FA,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 【六、实验结果】 表1-1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数据(单位:V)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 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 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 2、仿真 (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 (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快捷键F11)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选做实验 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虽电压源的变化 曲线。 曲线如图: 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 3、数据输出为: V_Vs1 I(V_PRINT1)

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 9.000E+00 2.300E+00 1.000E+01 2.400E+00 1.100E+01 2.500E+00 1.200E+01 2.600E+00 从图中可得到IRL与US1的函数关系为: IRL=1.4+(1.2/12)US1=1.4+0.1US1 五、思考与讨论 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U呈线性关系,3R I=1.4+(1.2/12) 1S U=1.4+0.11S U,式中1.4A表2、由图1-3可知,负载电流与1S U置零时其它激励在负载支路产生的响应,0.11S U表示仅保留1S U,将其它电源置零(电示将1S 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负载支路的电流响应。 3、若想确定节点电压Un1随Us1变化的函数关系,应如何操作? 应进行直流扫描,扫描电源Vs1,观察Un1的电压波形随Us1的变化,即可确认其函数关系! 4、若想确定电流Irl随负载电阻RL的变化的波形,如何进行仿真? 将RL的阻值设为全局变量var,进行直流扫描,观察电流波形即可。 六、实验心得 1、由实验图形和数据可知实验中的到的曲线满足数据变化规律,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是正确的。 2、通过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求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仿真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仿真软件中绘制电路图,初步掌握符号参数、分析类型的设置。学习Probe窗口的简单设置。 (2)加深对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的理解。 二、原理与说明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压源置零后的输入电阻。诺顿定理指出,任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电导的并联的支路来代替,该电路的电流等于原网络的短路电流,电导等于原网络的全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输入电导。。

Multisim仿真实训报告

EDA 工 具 训 练 实 训 报 告 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班级:自动化1201 姓名: 学号:

实验1:三相电路仿真 一.电路设计及功能介绍 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三相电路由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三相电路有电源和负载Y连接和△连接等连接方式,本次仿真采用Y--Y连接。 二.三相电路电路分析 1.三相对称负载Y--Y连接。图1-1为其电路仿真。 图1-1.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 线电流(相电流)/A 相电压/v 负载电压/v 中性线电流/uA 2.2 381.077 220.015 8.277 表1-1 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各项数据 2.去掉中性线后三相对称负载电路仿真,如图1-2.

图1-2去掉中性线后.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 线电流(相电流)/A 相电压/v 负载电压/v 2.2 381.077 220.015 表1-2去掉中性线后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各项数据 3.改变三相对称负载的大小,如图1-3. 图1-3改变三相对称负载后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各项数据 线电流(相电流)/A 相电压/v 线电压/v 4.4 381.077 220.015 表1-3 改变三相对称负载后三相电路对称负载仿真各项数据 4.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的电路仿真

图1-4.三相电路△负载仿真 线电压(相电压)/v 线电流/A相电流/A 381.069 6.6 3.811 表1-4.三相电路△负载仿真各项数据 本实验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三相对称负载Y--Y接法,二是去掉一中的中性线,通过一和二的对比可以得出三相电路中中性线的作用,三改变了对称负载的大小,可以得出负载大小对各项数值的影响,四十三相对称负载Y--△接法,通过四与一二三的对比,可以发现△负载与Y负载的不同。 通过对比以上各组实验及数据,可以得到: 1.在Y--Y三相对称负载电路中,中性线上电流几乎为零,中性线不起作用。 2.三相对称负载变化会引起线电流变化,其他不变。 3.负载Y接法中,线电流等于相电流,负载对称,线电压是相电压的1.73倍。 4.负载△接法中,线电压等于相电压,负载对称,线电流是相电流的1.73倍。 三.总结与展望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说明三相电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如果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供电是基础,所以我们要研究三相电路,研究它各方面特点,熟练掌握Y 接法和△接法。通过本次试仿真实验,加深了我们对三相电路的了解,为将来研究和运用三相电路打下了基础。 实验二:RLC串联谐振 一.电路设计及功能介绍: 电路原理:当ωL-1/ωC=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

显卡散热器热仿真报告

本文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艾新科有限公司。 All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ext, images, are all original. For the user without Asink ’s permission,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its legal GTX770显卡散热器热仿真报告 分析说明: 1、本仿真模型采用简化结构建模,主要针对主IC (GPU )进行散热分析,其他热源只做辅助作用,故其他部分的温度及温度场不具有参考价值; 2、仿真时,各热源由客户提供估算的热功耗值,本模型中功耗设置情况如下表: 热源器件 单个器件TDP (W ) 数量 GPU 230 1 PCB1(GPU 平台) 10 1 总功耗(W ) 240W 3、仿真边界条件在无特殊说明时为25℃环温和标准大气压,重力设置为设备实际正常 使用时的重力方向。 模型结构: 上图为产品结构模型示意图,散热器轮廓尺寸262x105x39.9mm ,散热片主尺寸 236.5x84x37.5mm ,风扇理论噪音<45dBA ,散热器有效散热表面积约0.3m 2,热管数量1,热管参数60W/0.08℃/W 。 F o r a s i n k i n t e r n a l u s e o n l y .

本文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艾新科有限公司。 All content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ext, images, are all original. For the user without Asink ’s permission,the company reserves the right to pursue its legal 仿真结果: 1、散热器俯视温度云图及及局部散热结构件的温度 图1、散热器温度云图及散热器局部表面温度 F o r a s i n k i n t e r n a l u s e o n l y .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pdf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 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 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 电压电流U/V I/A 第一组12V 10A 6.800 -1.600 第二组0V 10A 2.000 -4.000 第三组12V 0A 4.800 2.400 四、实验数据处理: U2 + U3 = 2.000V + 4.800V = 6.800V = U3 I2 + I3 = (-4.000A) + 2.400A= -1.600A = I1 五、实验结论: 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之和,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完整版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 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 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路,此时回路电流也称为网孔电流,对应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截图: 如图所示,i1,i2,i3分别为三个网孔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均为顺时针。 网孔一中含有一个电流源,而且电流源仅在网孔一中,所以,网孔一的电流就是电流源电流2A。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