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电影

浅谈俄罗斯电影
浅谈俄罗斯电影

浅谈俄罗斯电影

大二的下学期我终于选上了我梦寐以求的--俄罗斯电影欣赏课了,这个课结束了我还这有未尽兴的感觉,通过查资料,看有关俄罗斯电影方面的书,我了解到了俄罗斯电影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的发展,下面就由我来有重点的介绍下俄罗斯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苏联时期,电影业不仅给俄罗斯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创造了大量财富。当时的电影票房收入和伏特加酒的销售收入相当。《办公室里的故事》、《夏伯阳》、《列宁在十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经典之作至今让很多中国观众耳熟能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鼎盛时期曾高达30万人的电影从业人员,大批失业或改行另谋出路,目前已不到10万人。

俄罗斯点已发展史有这么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俄罗斯电影诞生;

俄国第一部电影《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这是一部表现历史人物的战争电影,影片中的斯捷潘.拉辛是俄国农民战争中的起义军领袖。这部影片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电影注重表现战争中不同阶层的英雄形象,这也是世界各国人物性战争电影的共同特征。同时这部影片在俄国引起了轰动,也从这时起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之路。

第二个时期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成就繁荣辉煌时期

先锋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建立。在这一重要时期中电影这们新兴的艺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列宁曾经这样评价: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随后,电影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最简浅易懂的形式得以发展。

当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电影事业达到了颠峰时期,同时电影蒙太奇学派形成。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先锋理论的电影大师:

(一)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理性蒙太奇,其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

何谓理性蒙太奇?

过画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环的连贯性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象。在<<战舰波将金>>中爱森斯坦切入与剧情毫无关系的"石狮扑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从而表现人民的觉醒与反抗。在《十月》中这种表达抽象观念的倾向更为明显,以沙皇铁像各部位的崩落来象征沙皇政权的崩溃,以插入拿破仑的雕像隐喻克伦斯基的独裁。

(二)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其代表作品〈〈成吉思汗的子孙〉〉

在《成吉思汗的子孙》这部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普多夫金描写了一个饱受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者压榨的年轻蒙古族牧民,他在磨难中获得意识觉醒,在经历了苦难历程之后最终投入到全体人民的革命战争中去。

(三)杜甫仁科的

这位来自乌克兰的苏联电影导演同时又是卓越的编剧、作家和诗人,他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中最具个人魅力的一位大师。杜甫仁科把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本叫做“电影长诗”,因此他的电影也被人们称作“银幕上的诗”,他的长诗所抒发的永恒主题是:生命、爱情、死亡和取之不尽的美丽富饶的大自然。

三,30年代中后期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电影的创作高潮。

第三个时期卫国战争时期及战后萧条时期

这个时期俄罗斯全国上下动乱电影业的发展之后,成就不是很明显,在此不做重点介绍。

第四个时期俄国电影迅速回暖复苏时期

自前苏联崩溃后长期处于低迷中的俄罗斯国产电影业最近开始复苏。这一年来,不断有新的作品吸引了超过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俄罗斯似乎已经迎来了国产电影热的时代。或许,俄罗斯电影将成为继能源之后,

俄罗斯向国外市场出口的又一个主力产品。

最近在俄罗斯引起轰动的新作是著名导演扬科夫斯基根据著名作家阿库宁的著作拍摄的《五等文官》。上个月仅仅公演一个星期就吸引了100万以上的人前往剧场和影院,门票收入超过了300万美元。

这是一部历史侦探影片,它以俄罗斯革命为舞台,描写了信奉正义的革命家与权力的斗争,片中描写了贪污渎职以及金钱和政治勾结的金融寡头问题等,有年轻的影迷说:“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与现实相比较,是一部值得欣赏的电影。”

俄罗斯电影的复兴,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得益于石油出口额的大幅增长。前苏联解体后,由于局势混乱和经济不振,俄罗斯人日子难过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不得不放弃了看电影等欣赏艺术的爱好。但,随着世界能源缺口越来越大,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从石油价格的迅猛上涨中赚了个杯满钵满,俄罗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酷爱艺术的俄罗斯人民再次有了踏进电影院和剧院的能力。虽然俄罗斯的电影院的门票一般在100-300卢布左右,不算便宜,但以收入较高的年轻人为中心的富裕阶层引领了俄罗斯电影的复苏。

另外,普京政权认为,电影对年轻人的思考方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了培养国民的爱国心,政府大力推动本国电影的复兴也是近期俄电影业兴旺起来的重要原因。

外国影片发行商利用俄罗斯电影业目前的困境,大肆蚕食俄电影市场。很多俄罗斯现代化电影院都是美国人投资改造装修的。美国人在投资前事先与电影院达成协议,电影院必须优先放映美国提供的影片,结果造成电影院美国片泛滥。美国人正积极筹备购买俄罗斯电影院和电影制片厂,以进一步占领俄罗斯电影市场。但是,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对电影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国家向电影业拨款2500万美元,2002年猛增到5000万美元,2003年拨款增加了70%。

面对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冷落,俄电影人通过认真反思,开始生产面向观众的电影。用一位评论家的话说就是,俄罗斯电影仿佛一下子懂得面向观众了。近年来俄罗斯电影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开始向现实主义回归,反应普通人的生活。

苏联解体后,银幕上除了表现俄罗斯新贵,就是黑社会、帮匪、妓女、吸毒者,表现正面人物的影片凤毛麟角,近年来反应现实生活的影片越来越多。2000年拍摄的《北极星空下》描写20世纪70年代苏联天然气开发者在北极地区的创业过程,此片在中年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他们仿佛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年轻导演巴拉巴诺夫今年推出的《战争》讲述的是两名孤胆英雄深入车臣,解救一名被车臣武装分子劫持的外国人质的故事。影片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而引起轰动,观众趋之若鹜,放映时场场爆满。

俄罗斯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于1994年完成的《烈日灼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以30年代斯大林专政时期为背景,描写了红军英雄克托夫遭到诬陷迫害的事件。影片不仅在剧作方面较以往反思影片有较大突破,而且在画面上也独具匠心。影片一经问世,便立即在俄罗斯乃至世界引起了轰动,不仅取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还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等多项大奖,向世界证明了俄罗斯电影人的实力。除扬名国际影坛的少数俄罗斯导演外,近年来俄罗斯还崛起了米纳耶夫、普罗斯库林娜、萨季洛娃、格尔曼、巴拉巴诺夫等一批年轻导演,他们思想活跃,开始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伦金拍摄的《寡头》,德霍维奇内的《戈比》以及巴拉巴诺夫的《战争》等影片都是近年来出现的佳作。人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电影业将风光重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俄罗斯电影历经了震荡和磨难,又逐渐趋于平稳.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正逐渐掌握"游泳"的本领,形成了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的制片与营销的模式.在向制片人制过渡的同时,俄罗斯电影创作者尝试了将投资与电视台、大银行接轨等方法.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对电影加大投资,放映发行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正在寻找新的途径,创作力量也正在形成老、中、青多元化的格局.2002年,俄罗斯出品电影60部,有4部影片在大的国际电影节获奖,并有4部影片在美国公开上映.用俄罗斯人的话说,电影危机正在消除,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电影会重新发展起来,而且会再次打入国际市场.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俄罗斯电影《炼狱》欣赏:讲述车臣战争 《炼狱》和《战争》都是俄国导演拍摄的,记录车臣战争残酷性的影片。两者区别在于《炼狱》》(《Чистилище》)是表述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131摩托化旅在格罗兹尼遭遇伏击的悲惨故事,所有内容取自真实战例。《战争》则是一部相对娱乐性较强的影片。 年轻俄军士兵的尸体倒在烈火和泥泞中,他们几个月前还是跟我们一样活泼可爱的青年。现在仅仅一颗小拇指粗细的子弹,就让他变成了一堆破碎的尸体。士兵之恋论坛是中国最大的军人社区,已成立六年,论坛人气火暴、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更新快、交流氛围热情、和谐,深得现役军人、复转军人、军迷、爱军女孩的喜爱。 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可怕《炼狱》;1994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军队6万主力部队向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发动全面进攻。他们本以为驻守格罗兹尼的车臣武装仅有3000多正规军人,虽然轻武器还算不错,但基本没有重武器。而围城的俄军有数万兵力,步兵全是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配备数百辆坦克和数量惊人的步兵战车,伞兵战车,装甲运兵车。车臣方面一共只有几十辆老旧的装甲车。至于重炮上面,俄军师旅一级的重炮比美军还要多,弹药极为充足,火力非常强大。车臣方面仅有一些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基本没有重炮。空军方面,俄军使用超过200架的先进的苏25强击机,苏22歼击轰炸机,苏24轰炸机等各类飞机,还有约100架,米24,米8在内的武装直升机,车臣方面根本没有空军,连高射炮都没有几门,只是装备了一些从俄军秘密渠道和黑市买来的肩扛式萨姆飞弹。对比起来,双方实力极为悬殊,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瘦小的十二岁少年跟世界拳王泰森的决斗。 俄军各方面认为,车臣根本不可能获胜,也不可能较长时间抵抗。他们认为只要俄军一打,车臣人就应该丢盔弃甲的投降或者逃走了。可惜车臣人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就仔细分析俄军的弱点,制订了相应的作战战术,同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军火武器,还接受了大批国外雇佣军(包括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提供的很多经验丰富的圣战游击队)。至于民心上,饱受俄罗斯帝国占领数百年的车臣人具有极为强烈的反抗意识。车臣总统杜达耶夫曾经在战前发表讲话:“伟大的车臣人民,你们的国家即将遭受俄罗斯暴政的野蛮蹂躏,男人将被处死,而你们的妻子女儿将会被他们强暴!我们决不能容忍新法西斯对我们神圣‘国家领土’的粗暴侵犯。勇敢的车臣儿女,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发扬你们老一辈在保卫国家主权时的顽强精神,敌人会在我们面前失败的!”。 杜达耶夫 还命令打开车臣武器库,向仍留在城内“誓死捍卫车臣

俄罗斯文化感受

俄罗斯文化感受 一直以来,自己就很喜欢俄罗斯这个国家,更喜欢其多样性的混合型文化。这学期,很高兴选上了“俄罗斯文化”这个课,让我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一个地跨亚欧俩大洲的国家,拥有1707.5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433亿的人口以及130多个民族,可以真正算得上是地大物博了。从基辅罗斯统治时期(862-1240),俄罗斯这个国家开始形成,其文化也逐渐开始起步。我觉得也许正是由于这俩个重要因素吧,使着俄罗斯文化有着起步晚,进步快,特证明,(地域性,宗教性),水平高的特点。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使其文化既具有东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兼有俩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文化体系。我想,这大概是许多人喜欢俄罗斯文化,愿意研究俄罗斯文化的原因吧。 记得老师在第二节课主要讲的是俄罗斯的宗教,虽然这节课已经隔了很长时间,但有些内容我还是比较感兴趣,并记忆犹新的。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然而它们信仰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区别的,比如他们的教堂建筑,画十字的方式都是独特的。他们现在青年人都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新生儿一般在教堂接受洗礼,亲属死亡要到教堂举行安魂祈祷,超度亡灵。甚至在军队中,东正教思想也成为对军人进行道德理想教育的重要思想,军人工作委员会中也设立了宗教事务所。东正教的传入,促进了古罗斯文化艺术和民族建筑风格的产生和形成。我想,不论是什么,人们有信仰是好的,这种信仰也是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约束,信仰得可以使人们德伦理观念发生变化,进而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有了信仰,我们会用更高的水平来要求自己,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可以追求到幸福生活。 对于俄罗斯人民,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有着高大魁梧的身躯,十分豪爽热情,和我们东北人差不多。然而,他们的性格还远远不止这些。用一个词语总结便是---俩面性。他们有宽广豁达的胸怀,慷慨豪爽却又忧郁;有坚韧顽强的毅力,创造力,却又缺乏理性,有依赖性和惰性;极具爆发力,干活儿快,麻利,却又长期耐力不足……这些性格中虽有优缺点之分,但却充分显示出了俄罗斯人民是“立体的人”。在他们性格特点中,最令我佩服的是他们的刚烈,坚韧,有顽强的毅力了。在二战中,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那样猛烈残酷的战争,俄罗斯人民没有畏惧,面对强大的敌军,他们不屈不挠,勇敢顽强,誓死保卫家园,让世人为之感叹。正如著名哲学家别尔杰耶夫所说:“俄罗斯民族始终有能力表现出很强的男子汉气魄,他们的身上有勇士的气质。”我认为,这种品质是每个民族都应该有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让民族更加强大起来。 在俄罗斯文化中,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音乐和文学了。从他的音乐和文学中,我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力量。 每节课的课间,老师总会给我们放一些以前没听过的流行歌曲,虽然不看字幕并不能明白歌曲的内容,但仍能感受到俄罗斯歌曲的柔美,温暖,抒情等特征。以前,我接触到最多的歌曲主要是俄罗斯为国战争为背景的前苏联名歌。例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这些歌曲虽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但仍然十分经典,十分悦耳,鼓舞人心。正是肉欲俄罗斯音乐大多来自民间,所以他常常以悠远,深沉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体味到爱情,亲情的甜美与温暖。同时,也有一些音乐能展现出历史的宏大场面,雄伟气势,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

俄语电影赏析论文 面包厂的普通女工怎样才能嫁得如意郎君?卡捷琳娜没想过这个问题,她只是努力自修准备考大学,而柳德米拉倒是看得很透彻。她故意出入院士博士常常出没的图书馆,与他们结识,并劝说卡捷琳娜和她一起假扮姐妹,自称教授的女儿,偷偷用卡捷琳娜的教授舅舅家的豪宅自办了一场招待会。两人各自交上了男朋友。但老谋深算的柳德米拉深谙欲擒故纵的道理,骗得了著名冰球运动员的真心,轻易地原谅了她的欺骗行为,还愿意与她结婚。 可怜的卡捷琳娜就没那么走运了,遇上了一个势利的电视台工作者,而且还很倒霉地怀孕了。那人发现了她不过是女工而不是大学生,顿时以她“欺骗”为借口要求“好离好散”。 到这里我们都觉得卡捷琳娜真是惨到底,但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发现老子的话是有道理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卡捷琳娜奋发图强,十几年后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令人刮目相看,并且遇上了一个绝世好男人,会做饭会生活,自信,而且和她女儿处得也相当不错。当年的电视台工作者采访企业家的时候猛然发现这位代表型的领导人原来竟然是她,看她发达了,立刻展开努力,试图想重续前缘但理所当然地被无情地拒绝了。而柳德米拉的冰球运动员却因为酗酒堕落了,堕落到离婚7年了还不时地跑来骚扰她问她要点钱。真是世事难料。 这本电影的主要题材是爱情和生活,具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然而我们并非那个年代的亲身体验者,所以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完全理解他,我们只需要把他解读为我们需要的精神符号,让他来暗示我们,我们必须坚强地,扎实地生活。毫无疑问,《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非常优秀的影片,许多人说这结尾太理想化,那试问我们亲爱的卡捷琳娜面对那不负责任的男友的冷漠,面对其母亲市侩的嘴脸时,那是否也是理想化的表现?如今的我们,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彼此伤害,无论是利益上的还是感情上的,都淡淡地称之为现实,看到那些无私的、纯粹的人或事,总是像看到旷世奇珍一样感慨万千。究竟是电影太理想化了,还是我们太缺乏理想了?把一部电影看很多遍,最后所看到的多是电影之外的东西。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个有益的过程,是个成长的过程,然而这过程并不轻松,往往伴随着怀疑,伴随着痛苦的选择 电影中,同时提出了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可以认同的一些人生哲学。如年轻幼稚的卡捷琳娜,在听到一位中年人说的“四十岁人生才开始”,当时感到不可理解。但在自己人到中年后,终于意味深长地说道,四十岁人生才开始,

俄罗斯电影欣赏结课作业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毓喆201428006过控(海洋)1401 我看俄苏电影 俄苏经典电影与文学艺术欣赏选修课目前一共欣赏了四部电影,分别是《士兵之歌》、《办公室的故事》、《土耳其式开局》、《夫妻丛林大战》。每一部电影都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或前苏联)人民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事的性格等细节,每部电影都令人回味无穷。 《士兵之歌》讲诉的是二战期间,19岁的阿廖沙在卫国战争中用反坦克枪击毁了德军 的两辆坦克而受到嘉奖。但阿廖沙请求将军不必为他授奖,只希望给他几天假回家探望一次母亲。于是阿廖沙踏上了仅有的几天归家旅程。途中,阿廖沙邂逅了天真无邪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乘坐的火车被炸,他救死扶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阿廖沙终于回到家乡时,只来得及和母亲在田边说几句话就要返回前线。可这一去,阿廖沙就再没有回来。 它采用了普通叙事的手法,而叙事风格与影片表现却更似于一篇散文,着重刻画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的一件事。但是它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面却远比一部单纯的叙事电影宽广的多,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阿廖沙作为一名士兵在残酷的二战战场上的英勇与无畏,更多的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来进行刻画,影片也藉此由对战争胜败的思考上升到对人性本身的哲学思考。其实阿廖沙并不是像瓦西里似的战斗英雄,也不是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拥有钢铁般的信念与理想,他的事迹不过是在战斗中击毁了敌人的两辆坦克,而得到褒奖的愿望也只是想回到家乡给年迈的母亲修理屋顶。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作为普通的人,太多的事情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我们苦苦争取到的最终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相对于一个时代我们每个都太过渺小,所以只有不断地妥协。就如同阿廖沙路上遇到了美丽的舒拉,却一波三折,两人青涩幸福的爱情刚刚发芽,最后也只能无言相望地分离。历尽艰难回到家中,只能来得及匆匆地对母亲说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妈妈”再次奔赴战场,而这也成为了永别。这部电影最优秀的地方在于:歌颂苏联卫国战争,却以亲情和爱情为主题。在表现亲情和爱情时,却道出战争的残酷以及歌颂那些为了战争付出了生命的个人。 相比上一部影片略微沉重的气氛,《办公室的故事》则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给人印象深刻。它讲诉了在前苏联时期,莫斯科某统计局女局长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业务能力极强,事业为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她的私人生活,爱情之花迟迟没有绽放。对于这个表情肃穆古板的上司,职员们背地里叫他“冷血动物”。相貌老成的统计员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虽然独自辛勤抚养两个孩子,却为人乐观,颇受同事喜爱。对于“冷血动物”,诺瓦谢利采夫自命清高,不愿自贬身价求助卡卢金娜。而在卡卢金娜眼里,诺瓦谢利采夫唯唯诺诺,能力平庸,毫无闪光之处。适逢轻工业处处长职务从缺,诺瓦谢利采夫有心补位,却不得不面对这个难缠的“顶头天敌”。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性格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人,奇妙的爱情竟在彼此心间萌生…… 这部影片是一曲对美好人性和温馨情感的赞歌。当被下属们称为“冷血动物”的女局长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时,她变得那样优雅、动人、和善而风趣;曾经唯唯诺诺、洋相百出的男职员在爱情的驱动下,也充分表现了善良、柔情而勇敢的一面。人就是这么奇妙,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本性表露无遗,但也有些人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们广阔而美丽的内心世界需要理解他们的人去发掘。外表冷若冰霜的人,也许有着比别人更柔软的心,他们只是在等待倾诉心声的契机,等待愿意听他们倾诉的人。《办公室的故事》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它的主人公就像你我一样,有弱点也有优点,有不如意之处,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影片如同一阵清风,一股清流,让人看到平凡生活的美好,相信平凡中的真情和幸福。 通过对几部俄苏经典电影的赏析,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那一时期俄苏的社会文化,并对其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它的现实、幽默、浪漫,让我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并且走进俄罗斯及其文化的冲动!

俄罗斯文学鉴赏

《俄罗斯文学鉴赏》 结课论文

我眼中的普希金 首先,普希金奠基了俄国的民族文学,使俄语文学能够屹立于欧洲的民族文学之林 虽然在普希金之前,俄国文学已经有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比如12世纪的《伊戈尔远征记》,但俄国文学始终是被认为西欧文学中“落后的”文学。普希金自幼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法国等当时被推崇为文学“先进”国的西欧国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但难能可贵的是普希金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有自觉的追求,他的作品贴近俄国民间生活、描写俄国人的真实生活,他在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价值、俄国民族精神的特性以及俄语较其他欧洲语言的“优越性”等都做了大量的评论,此外,在借鉴西欧文学的同时对过民族文学的积极鼓吹和无保留的抬举,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建树等,都极大扩大了俄语文学的影响力,使俄国文学终于可以与西欧诸文学并肩而立了。 其次,普希金开创了俄语文学传统。 普希金的创作呈现出了惊人的多样人,他涉及多种文学体裁,他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童话作家、批评家、历史学家等,而且他在各个体裁的创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内涵的许多因素均发端于普希金,对反对专制制度、农奴制度的自由精神、对人的尊严和个性的捍卫、对“小人物”的同情、对因社会不公而鸣的人道主义、对官僚的批判、对贵族的嘲讽、对教会虚假的揭露等,这些严肃的、充满道德感的文学传统,被19世纪乃至20世纪众多俄国文学家所继承,构成了俄语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色。从这一点上甚至可以把19世纪的俄国文学划分为前普希金时期和普希金时期。 再次,普希金规范了现代的俄罗斯语言。 俄语字母又称为“基里尔”字母,是有两个希腊传教士确立的,后很多欧洲国家的语言涌入俄国,对俄语又产生了一定影响,直到彼得大帝改革后的18世纪,法语又对俄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如此庞杂的语言体系对民众交流、国家治理和文学创作各方面都不利,因此规范俄语成为了必须。虽然莱蒙诺索夫对俄语的语法和诗歌格律等进行了严谨的研究,但他的严格有余和活力不足,缺乏活生生的语言范本,因此规范俄语的重任落到了普希金身上。普希金并没有从语言学的角度而是在活生生的作品中完成这个任务,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流社会

电影赏析论文

返璞归真的电影世界 -------浅析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 如此高的评价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如果说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终其一生努力将电影拉到同其他古典艺术等同的地位和高度的话,那么阿巴斯则是将电影拉到如同生活一般平易。在他的影像里,我们分不清电影和生活的界限。他仿佛就是电影河流的逆行者,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电影从未有过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阿巴斯以及在他的带动下崛起的伊朗新电影以其卓然不群的存在引人侧目,甚至可以说改写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电影史。 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二十余年的从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型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坛、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后。1987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1991年的作品《生活在继续》成为阿巴斯首次携与参展纽约电影节之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为阿巴

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影展上夺得金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1999年他推出了《随风而去》,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堪称当今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他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情感。包括戈达尔在内的众多的著名电影导演对他都推崇倍至。黑泽明称基阿罗斯塔米的作品“无与伦比”,同时库亚斯塔米也被与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艾里克·罗默尔(Eric Rohmer)等前辈电影大师相提并论,因为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约的语言与深刻的观念并存。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故事非常简单,几乎可以说近乎琐碎,讲述了一个小学生为了还给同学作业本而寻找他家的故事。在情节发展线索上,始于课堂,终于课堂。但简单之中的醇厚却令人回味无穷。执拗单纯、浓眉大眼、眼神中充满焦急与哀伤的阿默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巴斯曾自述他喜欢在影片中探讨“追求真理”的主题。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的阿默德寻找朋友的家不正是寻找真理的一种隐喻吗?阿巴斯显然是通过阿默德寻找朋友的家来寻找真理的。电影中多次聚焦于阿默德奔跑的动作,镜头运动灵活,角度多变,一会儿拍阿默德迎面跑来,一会儿表现阿默德在山野密林间奔跑,摄影机跟着他快速移动……事实上,真理不一定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对少年阿默德来说,真理就在于他锲而不舍地寻找朋友的家的过程。 影片表现的那种对儿童情感的尊重、同情和理解尤为令人动容。影片显然不是以成人高高在上的视角来俯视儿童的行为的。儿童有自

北语15秋《英语电影赏析》作业2满分答案

15秋《英语电影赏析》作业2 一、单选题(共14 道试题,共70 分。) 1.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ed in Sound of Music? A. Salzburg Austria B. Rome Italy C. Paris France D. London England 正确答案:A 2. Who told Maria that the von Trapp family dances? A. Louisa B. Kurt C. Brigitta D. Friedrich 正确答案:B 3. What was Maggie's reaction after reading Ike's column? A. argued with him B. wrote a letter back C. telephoned him D. found him and hit him 正确答案:B 4. How much money did Oda Mae withdraw? A. $3 million B. $2 million C. $5 million D. $4 million 正确答案:D 5. Who is the housekeeper of the von Trapp family? A. Frau V on Amburg B. Frau Esserben C. Frau Witt D. Frau Schmidt 正确答案:D 6. What is the theme of Ike’s column? A. women B. sport C. fashion D. news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们来自未来》 题目是很显眼的东西,基本上将大概的主题思想完全表达了出来。这部电影是一个在大众意识产生后想通过明确的影像表达的目的。在今天的俄罗斯,有这自己的独特的主旋律存在着,这是非政府掌握的,来自于俄罗斯80后为主体的主旋律。 故事讲述了在曾发生过残酷战斗的列宁格勒州有一个地下寻宝者团伙儿在活动。这伙厚脸皮的年轻人把挖掘出来的二战期间的战利品、纪念品,像奖章、勋章、文件和德国武器等,高价卖给外国人,狠宰一笔。4人团伙中的头是谢尔盖,外号伯尔曼,曾经是历史系大学生,精通德语。契列普总是幻想找到德国法西斯的勋章。斯皮尔特是他的对立面,行为粗鲁,放荡不羁。秋哈则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离不开手提电脑,着迷游戏射击。有一次在例行的挖掘中斯皮尔特找到一个被掩埋多年的窑洞,发现里面有苏军指挥官、女护士和4个战士的遗骸。但是一个保险柜引起4个年轻人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在村里买到白酒,饮酒祝贺,在保险柜里找到几乎腐烂的士兵证件。令他们震惊的是不仅这些证件填写着他们的名字,而且还贴着他们自己的照片。为了摆脱可怕的幻觉使自己清醒,他们跳到附近的湖中,但是从湖中潜出时,发现自己身处1942年靠近前线的地带。这时他们找到的士兵证件派上了用场,凭这些证件他们被接收为附近苏军部队战士。如今,这4个“非法盗宝者”的首要任务是返回现时代。但是没完没了的大量的事件妨碍其实现,其中之一是伯尔曼和女护士妮娜的意外浪漫爱情。还有让他们不能安宁的是,他们极度怀疑他们在21世纪艳阳天刨出来了自己的遗骸! 法西斯恐怖笼罩下,国土家园被侵占,亲人惨遭杀戮,人性尊严被践踏,人们在绝望与焦灼的痛苦中饱受煎熬,残酷的现实将人逼至绝境,无路可退的时候,必须拿起枪来抗争,这是唯一的出路。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人不怕死,不会痛,正因为明明已伤痕累累,明明胆战心惊,却还要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保卫他们深爱的祖国,这颗赤子之心,这份勇气才更令人敬畏! 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个个的年轻的生命消逝,尸骨遍野的白桦林中,知更鸟发出痛彻心扉的悲啼。死者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活下去,永不气馁,永不回头,这就是斯拉夫民族的精神。拉响手风琴,军营中苦中作乐,歌者用动听的歌声安抚着一颗颗战栗着的流血心灵,战士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战争胜利后的美好景象,好像他们回到了家乡。 当电影落幕,主人公和我们一起回归现实,如同做了一场噩梦。许久许久,说不出一点话来,百般滋味哽结在喉,观众是如梦初醒,可二战这场血淋淋的噩梦,许多人闭上眼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战争中的人们渴求的和平和幸福安宁的生活我们一直拥有着,可常常会对自己的这种幸运不以为然。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省视一下自己了。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奇迹,好好活着,努力活着,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我眼中的俄罗斯1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最先了解俄罗斯是从课本上知道的,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从亚力山大·普希金到契科夫,一个个文学大师,一部部文学巨著,一段段艰难发展的历史文明,让我渐渐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充满好奇。 要想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了解,除了地理、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深入体会,能够了解民族文化。 通过对俄罗斯语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前的印象中,说起俄罗斯能想到的只有这些概念,“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其在文化上的了解就更少了。我们作为外国人常常感到对俄罗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习惯,爱好,文化非常陌生。比如说,在我们的意识中总认为俄罗斯文化就是套娃, 俄式三弦琴, 手风琴, 民族服装, 以及民歌。对俄罗斯文化的学习,给我的感觉只能用“扑朔迷离”这样的词来形容了。 俄罗斯虽然没有四大文明古国那样的悠久的历史,但曾经拥有相当灿烂的文明,客观的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俄罗斯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他们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熟知,成为一代代俄罗斯人的骄傲。 然而,不为更多人所理解的是俄罗斯文化迷离的地方。 有人说,从古至今,俄罗斯民族常常表现出性格上的"双重性"。一方面性格刚烈,勇猛剽悍,尚武善战,在历史上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另一方面又多愁善感,犹豫彷徨,优柔寡断。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钟摆性",他们有时温顺驯服,有时又往往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他们信仰宗教,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在处理人际的关系上有时比较大度,非常慷慨,热情好客,有时又往往显得十分小气,冷漠无情。他们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 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罗马和拜占廷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摇动,我想也正因为多元化的文化,让我们对这个国家深深着迷。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梁赞诺夫 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 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片,

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比如《被遗忘的长笛曲》(1987)、《你好,小傻瓜!》(1996)、《老马》(2000),以及梁赞诺夫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1982),这三部电影被苏联观众誉为“激动人心的爱情三部曲”。其中前两部改编自当时上映的舞台剧。 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特征之一是多种影片样式的结合。如《狂欢之夜》便是音乐片和抒情喜剧的结合。梁赞诺夫认为:喜剧与其他影片样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有利于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和更有成效地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并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梁赞诺夫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喜剧性的因素。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

我眼中的俄罗斯

政治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经济俄罗斯2010年按汇率计算,GDP总量为14769亿美元,人均GDP10000余美元。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资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木材等,受这类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2000~2008年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2008年末2009年初,社会各界普遍认为,2009年俄罗斯经济会有所下降,但不至于剧烈滑坡。然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却出乎预料,由于石油价格暴跌,资源的国际需求减少,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遭到重创,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滑幅度超过了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四国。2009年1月至10月,GDP同比下降9.6%,2009年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GDP,下降了25%左右;梅德韦杰夫估计,2009年降幅为7.5%;世界银行认为降幅可达8. 7%。俄罗斯甚至认为,其经济跻身于金砖四国已名不符实。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在大量出售资源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电影赏析论文

《微光城市》电影赏析 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名著的影片,故事设定在浩劫后的未来,一座设定只能运作200年的地下城市建成,用于维系人类最后的族群。故事就是发生在200年之后,即地下城市已到将要崩溃的时刻。此时,“大电机”经常出现故障,黑暗光顾城市的频率越来越大。然而腐败的市长,在得知这个城市将要走到尽头之后,并不是考虑面对或者逃跑,甚至不愿意真正去找寻解决的办法,而是满足于偷窃了城里人们的食物,躲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醉生梦死。那个仓库管理员以及小女孩的好朋友,也是带着一股满不在乎的语气说:“反正这里就快要完蛋了,何不让自己过的更快活些?”, 这是最后的人类,失去光明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退缩,影片在这方面描绘的并不多,但只要闭上眼,便能体会到一股绝望的情绪,远比影片能够带来的多得多。这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在黑暗、封闭的环境中,人类能够相信自己,能够相信奇迹吗?对未知的恐惧竟使人们明知即将陷入永远的黑暗,也能自我催眠自我安慰。如片中收留小女孩的那位大婶还一直相信着城市建造者会如上帝一般降临人间指引他们的出路,而一再的关注小女孩在歌唱日上的歌唱排练的如何。如片中男主角的父亲明明找到了出路的线索,却因为同伴的死亡而彻底否定了自己正确的推断从而错过了许多年。当最后城市彻底陷入黑暗时,人们会怎样?相信恐慌之后,这个世界便要向人类这种生物道永别了。

这是最后的绝望,人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改变事实,只能坐以待毙。但是两个少年丽娜和杜恩做到了,他们发现了一份残破的羊皮纸文件,并将其拼凑起来,那是一份走出灰城的指引。难道在无尽黑暗之外,还另有天地?丽娜和杜恩将竭尽所有勇气和智慧去探索秘密,并且要赶在灰城的灯光熄灭之前!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善于思考探索的头脑,演绎了一段探索出路,寻求光明的惊险故事。本片的精彩就在于这里,他们解开了那一环套一环的谜题,冲出了灰城,获得了光明。 对于本片,如其称之为科幻,不如看做是童话,一次年轻主角们为探寻光明的解谜之路的童话。首先,主角是十多岁的青少年。其次,成人角色相对简单化而且都有明显的标签,最后充满还略有诚意的解谜过程并且设计了特定的障碍。另外,即使是片中的坏市长之死也是像童话或者神话那样被怪物吃掉了。至于那只黑乎乎的怪物可算是本片一大亮点,片中出现的庞然大物不多,仅仅是这只怪物和一只巨型昆虫。导演并没有企图制造更多的怪物来渲染黑暗的气氛,我觉得这两个非人类角色正好代表了黑暗和光明,一个终日在管道中贪婪寻找食物,另一个则因为受伤从外面的世界掉到了地底微光城,它代表着那需要重新掌握的光明,也是人类要翻开新一页的暗示。 看完这部《微光城市》后,心情感觉豁然开朗,似乎自己也从黑暗中逃离了出来。我沉寂于男女主角那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之中,并深受感动。我想,人类的能力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就会获得新生和光明。

影视鉴赏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2014080000222 姓名杨杰 课程代码 110005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评阅教师 第 5 次任务 共 5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影视鉴赏作业五 以下是本单元的作业(其中第1、第2题为必做题,第3-10题任选2题)。 1.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写一两段话来描述一下你的预期。关于这部电影你已经了解了什么?这部电影的产地是哪个国家?它拍摄于哪个历史时期?导演是谁?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具体的角色有哪些?声效如何?这些预期是否使你有目的地寻求某些主题和故事类型? 2.就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写一篇影评。注意从文学转换成电影表达中省略和添加了什么?电影在那些地方有效地运用了叙事的技巧?电影改编只是简单地重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元素,还是以某种“电影化”的手段中心诠释了意义和主题? 3.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针对电影表达的单一元素——比如构图、剪辑、拍摄运动方法或者音响等,写一篇短小的评论,无论讨论那个方面,必须要先简单地描绘下电影里重要的例子,然后再评价。 4.挑选你熟悉的默片与有声片各一部,具体分析它们的对“声音”的处理方法,写出一篇以声音表达为主题的影评。 5.以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的蒙太奇剪辑方法为题,写一篇分析蒙太奇对主题表达方面影响的影评,并要求能够使用一种以上的描述性工具。 6.请使用叙事形式和风格的影视评论写作方法,写作一篇关于《公民凯恩》中场面调度使用技巧的评论。 7.请从类型电影评论的角度,概括西部片《关山飞渡》(又名《驿马车》)、《正午》、《与狼共舞》、《杀无赦》(又译为:豪情盖天/不可饶恕)中的叙事结构,并比较前后在主题发展上的变化,写作一篇影评。 8.从主题与原型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动画片《狮子王》的评论。 9.运用形式取向的影评写作方法,写作一篇关于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作品《红高粱》的影评。 10.选取你熟悉的一名影视导演,对导演的创作特色进行评价。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 罗 斯 电 影 赏 析 班级:星期五 专业:采矿工程1305 姓名:陈开放 学号:1303020505

俄罗斯电影观后感 通过老师对这门课的讲解,以及欣赏了很多优秀的俄罗斯影片,我从那里了解到了俄罗斯,一些风土人情,比如俄罗斯的十大怪:第一怪:姑娘们身披破麻袋;第二怪:帅哥们头顶大锅盖;第三怪:俄罗斯青草白雪盖;第四怪:干活的全是老太太;第五怪:12、13岁谈恋爱;第六怪:30多岁当奶奶;第七怪:姑娘的大腿露在外;第八怪:人高马大床很窄;第九怪:拉达跑的比奔驰快;第十怪:路上要烟那是不见外。非常感谢老师开这门课,让我对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异国风情有特别的向往。 我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记》,感觉就是搞笑幽默的喜剧。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呼啸而来的救护车拉来了病危的老太太,她漂亮的孙女奥利卡匆忙赶来医院,老太太去世前告诉孙女一个天大的秘密,多年前一箱珠宝埋在俄罗斯。却被在病房里等妻子生孩子的玛比奥索开救护车的司机安东尼奥和比杰瑞,断了腿的瘸子和医生都听到了。于是,他们都坐上了去俄罗斯旅游的飞机展开了寻宝之旅。在飞机上他们不期而遇,玛比奥索把医生的护照偷拿了出来塞进马桶里,不料护照却飘出了窗外贴在窗户上,情急之下他用双脚踹烂玻璃,失去密封的飞机失控了他卡在了窗户中。帅气的导游瓦西列夫来接他们,大伙分头行动,上演了滑稽好笑的故事。医生没护照只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导游和两个救护车司机一路飙车紧追奥利卡。瓦西列夫和奥利卡在寻宝过程中互生好感,奥利卡却意外得

知他是文物局派来的警察。鲜明特色的音乐贯穿整部影片,这不仅仅是部夸张的喜剧,更是强烈的悬念,寻宝和动作戏,特效太好,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观众尽可能的展示技术上的进步,情节上分段的设置很好。 看过《幸福的起点》后,我才感觉到爱与被爱的意义,就在此电影中表现。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幸福仅仅是来自亲生父母的爱。可是,这样的幸福是没有起点的,失去了爱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找到那个幸福的起点,因为他已经永远的消失了。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也永远找不到那个幸福的起点了,因为那个幸福的起点..... 对于《夺命地铁》,真的让人激动,以及灾难的悲惨性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觉如此真实动人的电影。由于检修事故引发的惨剧,一个婚姻失败家庭失败的外科医生,还有他老婆的情人,一个失业青年,一个老检修工人,几段故事交织就差不多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主要告诉我们要注重细节,考虑家庭等方面。 《我们回到未来》这部影片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是非常激进,我们要热爱祖国。四个住在彼得堡的年轻人,他们是一群毫无是非观念,胡作非为,以倒卖二战文物为生的小混混。那些文物是他们从城郊的二战战场遗址挖出来的。一次他们在城郊又有了大发现,他们挖出了一个废弃的野战工事隐蔽部,里面有几具苏军士兵的遗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遗骨上还有一个带红十字的急救包。但后边发生的事谁也没料到,他们在一条神秘的河里游泳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围的列宁格勒......他们亲身体会了英雄的先辈们,也是在他们

俄罗斯文化之我

俄罗斯文化之我 关键词:俄罗斯文多余人宗教东正教俄罗斯建筑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在俄罗斯文化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伟大的发展历程的俄罗斯。这个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融合着东西方两种文化,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化知识的丰富理解。在俄罗斯文化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

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多余人”的特征就是他们具有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多余人”具有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

好莱坞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轻析《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 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阿甘正传》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故事,通过一条线索阿甘去找珍妮在等车过程中与不同的人交谈述说自己的故事。时间上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穿插方式,很好的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影片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以及阿甘与珍妮的情感路线大致分为:阿甘童年时代与珍妮相遇;阿甘大学经历;阿甘参军的越战经历;阿甘退役创业;事业有成与珍妮第一次生活;珍妮离开,阿甘横越美国;再次与珍妮生活并结婚;珍妮的死亡与小阿甘的成长。同时影片高超的声画组合和剪辑手法混然天成,几乎看不出来剪辑的痕迹。从而以真实的情感描述一个人不平凡的一生,让观众从故事中得到人生启示。影片在蒙太奇使用上不得不说非常精湛,虽然没有史诗大作的恢弘之笔,但堪称精湛。为表现述说这一特点,影片运用了一个相似蒙太奇,以阿甘安装“特殊的鞋”的怪诞表情与故事中小阿甘表情画面相接,从而自然而然的将观众带入剧情。影片中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精确表现出任务不同的思想。在车站等车坐在长椅的阿甘这一画面多次出现,从而始终使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人在回忆过去,并且通过不同听众的反应表现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有一段剪辑十分特别。妈妈带着小阿甘行走在街道上,告诉阿甘说:“你和其他人一样。”而下一个镜头是校领导拿着检查报告,对阿甘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从而造成很大的戏剧效果,这组镜头对反映阿甘母亲对阿甘的爱和不离不弃有很大作用。具有同样戏剧效果的剪辑方法是在珍妮的卧室,阿甘和珍妮都穿得很单薄,母亲在自己家床上时惊异的表情。这个镜头非常有特点,首先剪辑手法高超,运用独到,在故事完全展开前暗示了对阿甘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女人。 在对珍妮两次轻生的画面重复表现上,表现出珍妮矛盾的内心。和丹中尉一样,她们都厌恶生活,同时又畏惧死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 为表现阿甘的内心世界,影片还运用了大量抒情蒙太奇。其中有一组镜头抒情意味很强。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阿甘在雨夜仰望清空,麦浪翻滚的山间公路奔跑,碧浪的湖边奔跑,任何时候阿甘都在思念珍妮,思念珍妮成为阿甘生命的一部分。 影片同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阿甘跑回林间找到奄奄一息的布巴时,布巴的身体在流血,那是的血是鲜红的。阿甘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布巴已经死了,血凝结成了黑色,并且布巴的伤口在腹部,从而阿甘区别于对他其他战友的扛,而是抱着,这都符合常理。美国在5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仍然动荡不安。然后影片就是通过傻阿甘的视角叙述不免和谐平静。然而阿甘叙述说:“我屁股上的伤价值百万,但却一分钱也没有拿到。”从细微之处反映出美国社会保障不健全。在阿甘与珍妮的婚礼上,所有人都坐着,由于丹中尉双腿截肢安上了假肢,所以只有丹中尉是站着的。细节的处理使影片更贴近生活,对传达感情起到很好的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