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杨正明
典型低渗油区储层特征及水驱可动用性研究

2 0 1 3 年 1 2月 第 3 5卷 第 6期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d i t i o n ) 钳 半 虫臌 缸
球
摘
要 : 低渗透 油藏石 油探 明储 量逐 年增加 , 低渗 透油藏 未动用储 量 占未动 用总储量 的比例较 高, 急 需进 行微观 孔
隙结构 方面 的研 究工作 。在 长庆和 大庆 外 围低 渗透 油 区大量恒速 压汞和 核磁 共振 岩芯数 据的基 础上 , 分析 了不 同
油 区主流喉 道半径 、 可动流体 百分数 与渗透 率的关 系及 不 同油 区不 同渗 透率级 别喉道 半径和核磁 共振 弛豫 时间 图谱 变化特 征。研 究表 明: 不 同油 区不 同渗透 率岩芯 的喉道半径 分布特征 和核磁 共振 弛豫 时间 图谱 的变化特征
中 图 分 类 号 :T E 3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典型低渗油 区储层特征及水驱可动 用性研究
杨正明 , 边晨 旭 , 刘先贵 , 王 学武
1 . 中国石 油勘探 开 发研究 院廊 坊分 院 ,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7
2 . 中 国石油 吉林 油 田公 司 , 吉林 松 原 1 3 8 0 0 0
Re s e r vo i r Fe a t ur e
Ya n g Zhe ng mi n g1 Bi a n Che n xu 2 Li u Xi a n g ui 1Wa n g Xue wu1
平板模型水驱油物理模拟相似理论研究

中石油股份公 司重大专项 ( 2 0 1 1 B -1 2 0 3 ) 资助
第一作者 简介 : 滕
起( 1 9 8 6 一) , 男, 吉林人 , 博 士。研 究方 向: 特低
渗透油藏渗流理论 。E — m a i l : t e n g q i 0 9 @1 6 3 . c o n r 。
相 继进 入 中高 含 水 期 , 开发生产难 度加大 , 而 相 应
但 推导过 程 全 部 基 于 J .G e e r t s m a的这 种 检 验 分 析 法, 并且 在 推导后 没 有 给 出 明确 的实 验 室 物理 模 拟
的可行 性 办 法 。本 文 采 用 一 种 与 前 人 不 同 的推 导
方 法 对 水驱 油 物理模 拟相 似理 论 进行 了推 导 , 考 虑 了特低 渗 透 油 藏 中流 体 的 非线 性 渗 流 规 律 和 生
的稳产配套技术 主要依靠利用分析 、 监测、 数 值模 拟等方式。缺少通过 物理模 拟实验对这 一时期 的
产井进行水力压裂 的情况 , 给 出了 目前实验室 内能 够最大程度上实 现的物理模 拟方案和模 型数 据与 油藏数据进行转换 的关系。
关键词 特低渗透
物理模拟
相似理论 A
平板模 型
水驱 油
压裂 裂缝
中图法 分类号 T E 3 1 2 ;
文献标 志码
近1 0年来 , 在我 国石油探明储量和未动用储量 中, 特低渗透储 量 占了很 大 的比例 , 投入开发 的特 低渗透油田也越来越多¨ J 。目前 , 特低渗透油 田已
封闭边界 或定压边界。其 中定压边界 处 的压力值
低渗透油藏储层多尺度裂缝的建模方法研究

低渗透油藏储层多尺度裂缝的建模方法研究刘建军;吴明洋;宋睿;黄刘科;戴小军【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9)004【摘要】低渗透油藏储层中流体的流动是一个横跨致密基质、天然裂缝、水压裂缝、井筒的典型多尺度力学行为.明确油藏储层中裂缝的尺度分级,建立精确的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探究多尺度之间的级联耦合作用过程和内在联系,是低渗透油藏渗流研究的关键,也是实现超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重要理论基础.根据复杂学科的多尺度关联方法及油藏多尺度裂缝建模的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提出了油藏中多尺度裂缝的尺度分级标准,总结归纳了多尺度关联方法和低渗透油藏储层多尺度裂缝模型,分析了按连续介质思想和离散介质思想构建的几种代表模型的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层裂缝多尺度建模的建议,并指出了低渗透油藏多尺度裂缝建模研究的趋势.【总页数】14页(P90-103)【作者】刘建军;吴明洋;宋睿;黄刘科;戴小军【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武汉轻工大学多孔介质力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23;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相关文献】1.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建模方法研究 [J], 顾少华;刘月田;范乐宾;魏俊;程道伟2.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各向异性的尺度效应 [J], 郝明强;侯建锋;胡永乐;刘先贵;杨正明3.随机建模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早期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砂岩储层为例 [J], 孙致学;张玉修4.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多尺度建模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J], 侯加根;马晓强;刘钰铭;赵彬5.特低渗透油田油藏渗流机理及储层开发特征方法研究——评《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方法》 [J], 王宝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脊规律研究

第1
李立 峰等. 底水油藏水平井 发水 脊规律研究
压力梯度 , 在其驱动下 , 形 成 的水 脊 沿 水 平 方 向推 进, 扩大 了波 及 范 围。
凹型井段位 于模 型中部效果最好 。下 凹型井段远 离跟端时 , 使底水在多处脊进 , 从 而 延 缓 了水 脊 发 展 速度 , 扩 大 了波 及 范 围 。所 以 钻井 时 应 尽量 避 免
大误 差 。
在 一定 程 度 抵 消 了非 均 质性 的不 利影 响 , 改善 了开
发 效 果 。 因此 在 开发 中 应 尽 量 将 水 平 井 跟 端 布 置
在低 渗 透 区 。
当
壶 ’
麓
3 . 1 井 眼轨迹 影 响
将 各模 型见 水 时 间无 因次 化 , 并 计 算 含 水率 上
升 速 度 。 由井 眼轨 迹 模 型 无 因 次 见 水 时 间和 含 水
茎
率上升速度 ( 图4 ) 可以看出 , 下 凹型 井 段 距 离 跟 端 1 0 c m模 型 的无 因次 见 水 时 间最 早 , 含 水 率 上 升 速 度最快 ; 与之 相 比 , 下 凹型 井 段距 离 跟 端 6 0 c m模 型 无 因次 见 水 时 间推 迟 约 1 . 5 倍, 含 水 率 上 升 速 度 下 降2 / 3 ; 下 凹型 井段 距 离跟 端 3 5 c m模 型 的无 因次见 水 时 间最 晚 , 含 水 率 上 升速 度 最 慢 。这 表 明下 凹 型
含 水 率 上 升 越 快 。根 据 见 水 时 间 和 含 水 动 态 可 以 判 断 水 脊 发 展 特 征 。根 据 文献 [ 3 ] 中 的方 法 , 计 算 实验 模 型不 考 虑井 筒 压 降 时 的见 水 时 间 , 结果 是 实
再谈启动压力梯度

再谈启动压力梯度李传亮;朱苏阳【摘要】启动压力梯度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实验假象.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导致的一些错误结果,证明了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若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当地层中未注入流体时,压力却可以升高,这违背了科学原理;地层将不存在静平衡压力,而是存在压力梯度不为0的压力分布,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地层压力将永远恢复不到原始地层压力,显然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地层压力分布将出现动边界奇点,数学上将不能自洽;油气运移将无法进行,也就不会有油气聚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流体静止时将具有抗剪切能力,违背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3(025)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力学;启动压力梯度;压力分布;动边界;Darcy定律【作者】李传亮;朱苏阳【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0 引言笔者2008年发表了“启动压力其实并不存在”的观点[1],由此拉开了启动压力梯度学术大讨论的序幕[2-5]。
大量的室内实验测量到了启动压力梯度,但谢全等[6]精心设计的室内实验却没有测量到。
其他专家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应用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研究[7-8]。
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分析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的原因,以期与同行达成共识,也期望该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
1 渗流模式(1)Darcy渗流当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符合Darcy定律时,被称作Darcy渗流,该类渗流的指示曲线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中的虚线部分)。
Darcy渗流的本构方程[9-10]为式中:V为渗流速度,m/ks;k为岩石渗透率,D;μ为流体黏度,mPa·s;p为压力梯度,MPa/m。
图1 渗流指示曲线Fig.1 Flow index curve in porousmedia由式(1)可看出,Darcy渗流不需要启动压力梯度。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 低一 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
以鄂 尔多斯 盆 地 富 县探 区长 3油层 组 为例
蔡 碉。 , 赵 乐2肖淑萍 , 张 磊 , 龚嘉顺4 孙 磊 , 孙 阳 , 康丽芳
( 1 . 长安大学 地球科 学与资源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2 . 延长油 田股份有 限公司 定边采油厂 , 陕西 定边 7 1 8 6 0 0 ;
储 集 岩 的孔 隙结 构 是 指 岩 石 所 具 有 的孔 隙 和 喉 道 的几何 形 状 、 大小 、 分 布及 其 相互 连 通 关 系 。 与中 、 高渗透储层不 同, 特 低 一 超 低 渗 透 储 层 孔 隙
孑 L 隙结 构 同渗 流 能力 的联 系 , 同时 应用 常 规恒 压
低一 超 低 渗 透储 层 为例 , 采 用恒 速 压 汞测 试 技术 分 析 了超低 渗透 储 层 的孔 隙 、 喉 道 和孔 喉 比 等 , 对 该
类储 层 微 观孑 L 隙结构 进 行精 细 表 征 , 并在 此 基础 上
探 讨 了延 长 组 特 低 渗 透储 层 渗 流 能 力与 孔 隙结 构 之 间的关 系 , 以期 为该 类储 层 的高 效 开发 提 供 理论
量 的岩 屑长 石砂 岩 , 杂基 含 量一 般小 于 1 %, 胶 结 物 含量平均为 1 3 . 9 %, 主要 包括 方 解 石 、 铁 方解 石 、 绿
微裂隙 、 微孔隙的分布 。贺承祖等 应用分形几何 理论 对 储 层岩 石 孔 隙进 行 分形 结 构描 述 , 建 立孔 隙
结构 模式 。石京 平 等 对特 低 渗透储 层 原油 的 吸附 边 界层 厚 度及 其 对 渗流 的 影 响进行 分 析 , 认 为 吸 附 层厚 度平 均为 0 . 1 9 4 I x m, 其 与 孔 隙半 径 的 比值 达 0 . 2 9—0 . 3 6 ; 对 于特 低 渗透 储 层来 说 , 原油 恒 速 流过 储层孑 L 隙喉道 , 随着 沥青 质 在 孔 壁 上 的 吸 附 , 形 成
花庄油田花17断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2 张建球, 中荣, 米 周亚彤 , . 等 滨里海盆地东南部 盐上层系油气 运 聚规律与成藏『 . J 中国石油勘探, 1 , :8 6 ] 2 0 55~2 0 1 3 王 萍, 夫, 华, 滨 里海盆 地 S g si 刘洛 宁松 等. ai k 区块盐上层 系油 z
中 图 分 类 号 :E 1.3 T l22 文献 标 识 码 : A
Ev l to o hem i r -po es r t eo a ua i n ft c o r t uc ur fHual a t bl c r s r o r 7 f ul- o k e e v i
ig h t- ot l dmecr jc o eh d ti pp r a earsac nte hrceiis fh co pr t c r o n e ae cnr l ruyi et nm to,hs ae d erho aat s c emi — o s u t e f t r oe n i m e hc r t ot r e r u
孔喉 比、L 孑 道大小等 [ 1 10 , 2
采用恒 速压汞实 验手段 , 分析 测试 花庄油 田花
1 断块低渗透储层 的喉道 和孔道 的大小及其 l 块岩心 的渗透率基本
律, 确定储层微观 孔隙结构特征 参数 , 揭示不 同级别
小于 1 ̄ 0 均渗透率为 31x 0 0 1~ m , 平 . 1。 m 。 7
中国石油勘探,0 5m()6 ~ 6 2 0 , 5 :0 6
6 刘洛夫, 朱毅秀, 占峰 , . 海盆 地盐上层的油气地质特征 张 等 滨里
硼. 新疆石油地质,0 22 ( )4 3 4 7 2 0 ,3 5 :4 ~ 4
《2024年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范文

《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和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篇一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与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高台子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其储层特性和渗流规律的研究对于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重点对高台子油田的储层进行评价,并深入探讨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二、高台子油田储层评价1. 储层地质特征高台子油田位于盆地中,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储层主要由砂岩、碳酸盐岩等组成,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内发育有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如粒间孔隙、溶洞等,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2. 储层物性评价通过对储层的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得到储层的物性参数。
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为后续的渗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评价储层的物性时,还需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等因素。
3. 储层类型划分根据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等特点,将高台子油田的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开采难度和开发策略,因此需要对各类储层进行详细评价,为后续的开采提供指导。
三、非线性渗流理论研究1. 非线性渗流理论概述非线性渗流是指渗流过程中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
非线性渗流研究涉及多孔介质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以及流场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高台子油田这类复杂储层,非线性渗流现象尤为明显。
2. 非线性渗流模型建立针对高台子油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非线性渗流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性质等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储层中的渗流规律。
3. 模型参数求解与验证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实验室试验数据,对非线性渗流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和验证。
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非线性渗流理论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1. 优化开采策略根据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研究结果,可以优化油田的开采策略。
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制定不同的开采方案;在开采过程中,根据实际渗流情况调整井网部署和注采比等参数,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特点
孔隙度低、渗透率低 孔道细小 (半径小于1.5μm) 微观孔隙结构复杂
造成
固液相界面上的表面分子作用力达到了不可忽
略程度,形成了附加渗流阻力。
孔道壁 边界流体 体相流体
产 生 非线性渗流
Q,cm3/min
拟线性段
f
非线性段
e d a bc
临界
△P/L,MPa/m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渗流速度(m/d)
1.20
0.90
0.15m
0.60
D
0.30
0.00 0.00
10.00
20.00 30.00 压力梯度(Mpa/m)
40.00
50.00
渗流速度(m/d)
10.00
8.00 1.34m
6.00
D
4.00
2.00
0.00 0.00
5.00
10.00
压力梯度(Mpa/m)
15.00
建立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对非线性渗 流进行了比较系统理论表述和理论推导
许多低渗透油田在开发初期主要采用正方形反九点注水方
式井网300m×300m ,在开发上表现为“注不进、采不出”的特
征,表明井网适应差
大庆外围油田扶杨油层井网类型统计表
序 井网 区块 百分比 面积 百分比 地质储量 百分比 号 (m×m) (个) (%) (km2) (%) (104t) (%)
备注
1 300×300 47 81.0 269.1 80.4 19438 80.1
6 矩形 5 8.6 41.5 12.4 3293 13.6 朝 503 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由于渗透率低和非线性渗流的作用,导致低渗透油田注采井间难以
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致使注水压力上升,采油井压力下降——注 不进、采不出!
注 水 井
采
低效的油水井间储
油 井
层驱替压力系统
?
注 水 井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 新模型及应用
汇报人:杨正明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汇报提纲
一、研究背景 二、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 三、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计算软件 四、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软件的应用
研究背景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大庆外围扶杨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技术研究及工作建议 (5)油田合作项目:
① 吉林油田储层特征和井网部署研究 ② 华北典型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及渗流规律研究 ③ 大庆扶杨油层储层评价及渗流规律研究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汇报提纲
一、研究背景 二、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 三、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计算软件 四、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软件的应用
有效的油水井间储
采 油
层驱替压力系统
井
目前没有较好 的理论方法来 指导油田开发
研究目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根据特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建立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 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和油藏工程方法,建立特低渗 透油藏有效驱动压力和合理井网部署的评价方法, 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部署,为特低渗透油藏 的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非线性渗流测试技术
创新点:在传统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技术基础上,形成新的 非线性渗流段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技术
传统的“稳 定流法”
毛细管 平衡法
渗流所 所做的
流变曲线
Ⅰ
Ⅳ Ⅱ
Ⅲ 手动泵
实验流程图
不同渗透率特低渗透岩心实验测试结果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统计了240块特低渗透岩心实验测试结果,都表明存在非线性渗流特征
25.00
渗流速度(m/d)
1.00
0.80 0.13mD
0.60
0.40
0.20
0.00 0.00
5.00
10.00 15.00 压力梯度(Mpa/m)
20.00
25.00
渗流速度(m/d)
1.2
1.0
0.8 3.02m
0.6
D
0.4
0.2
0.0
0.0
1.0
2.0
3.04.0Fra bibliotek5.0压力梯度(Mpa/m)
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
2007年底,中石油探明低渗透储量65.1亿吨,约占总储量37%。 近8年新增探明储量约43亿吨,平均每年新增约5.3亿吨,低渗透约
占56.6%。——低渗透储量大多在2000年以后发现。 中石油剩余石油资源407.6亿吨,其中低渗透316亿吨,占77.5%。
历年新增原油探明储量变化情况
渗 流速 度( m/ d)
5.00
4.00 1.16m
3.00
D
2.00
1.00
0.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压力梯度(MPa/m)
渗流速度(m/d)
5.00
4.00 0.51mD
3.00
2.00
1.00
0.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压力梯度(Mpa/m)
正方形反九点井网
2 350×350 1 1.7 3 250×250 3 5.2 4 400×400 1 1.7 5 不规则 1 1.7
1.4 0.4
98
16 4.8 1126
5.3 1.6 215
1.5 0.4 101
0.4 升南
4.6
东 18 树 2 树 103
0.9
朝阳沟试 验区北
0.4 茂 801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
v k p p(1 i )
p
喉道分布百分数 (%)
核心观点:有效液相渗透率不再是一个常数,随压力梯度的变化而变化 启动压力梯度是变化的
8
6 长庆1.72md
4
2
0
0
2
4
6
8
10
喉道半径(微米)
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通过对大庆海塔盆地、扶杨油层、长庆西峰油田等不同特低渗透储层喉道分 布特征研究认为低渗透油藏累计喉道个数与喉道半径呈指数关系:
br4
br
b
pminrmax 6
N aebr
其中N为喉道累积个数;a,b为拟合参数;r为喉道半径,μm。由该公式可得
喉道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单根毛管的流体流量为:
dN abebr dr
qsin gle
r 4 8
p
pminrmax r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则储层中流体的流量为:
Q
A
aebr 8b4
p24
br24
br12
支撑课题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受国家、股份公司和油田等多个课题或项目支持:
(1)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特低渗透油藏有效补充能量开发技术 (2)中石油科技部项目:特低渗透油气藏有效储层评价及渗流规律研究 (3)中石油勘探生产分公司项目:
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压力驱动体系和合理井网部署研究 (4)中石油油藏评价处支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