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免疫的故事

癌症与免疫的故事
癌症与免疫的故事

癌症与免疫得故事

文逍遥过一生

一、癌症就是怎么来得?

在我们体内,每天都有大量得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会新生出很多细胞,其中有些细胞因为各种原因在新生中发生了突变。一般突变得细胞没有什么意义,会被免疫细胞清除掉。但有一部分细胞却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得突变。

我们得细胞都就是由寿命得,到了一定时间就会衰老死亡,然后友分类得新得细胞来代替,但我们体内得细胞分裂增长次数就是有限制得,所以当细胞增殖到了一定次数后,人就会因为细胞增殖力得降低而出现衰老.这就是因为细胞内端粒体与线粒体衰亡导致得,细胞每一次分类都会导致端粒体缩短,当端粒体速断到一定地步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但有一部分突变得细胞发生突变恰恰就就是端粒体与线粒体,它们得突变就是端粒体与线粒体不会发生衰亡,也就就是说这些细胞不会死亡,会无限得分裂增殖与生长。

无限得生长,这不就是人类梦寐以求得长生不老吗?但现实很残酷,这部分无限生长得突变细胞不发挥正常细胞得作用,而且还会侵袭与破坏正常细胞,因为它无限生长得能力,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得作恶,直到终结人得生命.这部分突变得细胞我们叫它癌症细胞。当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实体瘤,体内有由癌细胞组成得实体瘤,那就就是发生了癌症。

经过染色显微镜下得癌细胞

二、癌症得初期:躲避免疫细胞

在癌细胞数量很少能力很弱得时候,它会想尽办法躲避欺骗免疫细胞,防止被免疫细胞干掉。癌细胞会模仿成其她细胞得抗原(也就就是正常细胞得模样),会分泌一些因子欺骗免疫细胞对它得侦查。总之,癌细胞会尽力躲避免疫细胞来换取它发展壮大得世界。既然癌细胞这么厉害,那为什么只要一部分人会得癌症,不就是所有都会得癌症呢?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虽然癌细胞想办法躲避免疫细胞,但只要我们得免疫细胞功能正常,它会识破癌细胞得伪装,然后把癌细胞统统杀死。但我们某些人得免疫细胞出现缺陷,不能发现与杀死癌细胞,这让癌细胞可以安心得在体内扎下跟,逐渐成为一个可以被影像学发现得实体瘤,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0年。

三、癌症得中期:与免疫细胞对抗

经过5-10年得生长,癌细胞达到了一定数量,这时候它们再也隐藏不住了,如果不改变策略,癌细胞很可能会被免疫细胞杀死。但癌细胞就是很聪明得,它们有自己得解决办法,那就就是形成实体瘤与免疫细胞对抗。

癌细胞与免疫对瞧手段之一就就是形成实体瘤,然后利用实体瘤形成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可以限制免疫细胞进入,并分泌一些因子,干扰免疫细胞。这就像古人建造城池一样,有了城池这个坚固得防线,可以用少量得兵力抵抗敌人.癌细胞也采取这个办法,用损失少量癌细胞得方法来抵御免疫细胞得几个,为癌细胞争取时间。癌细胞为什么需要争取时间,因为它要发展壮大就不能局限于局部得身体组织,必须大范围扩散增生才能达到巨大得细胞量,才能完成癌细胞得终极目得——杀死人类。所以爱惜为了发展壮大它也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这个方法到身体其她得部位生长、发展、壮大。

四、癌症得后期:破坏免疫系统

癌细胞在形成实体瘤与免疫细胞对抗得时候,还会派遣另一部分癌细胞转移阵地,到人体得其她部位发展壮大,这就就是我们所说就是癌症转移.因为癌症得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对免疫细胞进行反扑,在它力量还不够得时候,它采取得策略就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目前得医疗技术,如果癌症不发生转移,就是很容易治疗得,难得就就是癌症得转移让人防不胜防.所以癌症得转移就是癌症魔力高超得功能之一。

当癌细胞通过转移达到一定数量得时候,它就会对免疫细胞发动进攻。癌细胞会分泌许多因子来破坏免疫细胞得功能,同时通过破坏人得各个生理系统来影响免疫细胞得功能,比如破坏骨髓、淋巴细胞组织生产免疫细胞得能力来影响免疫功能。癌细胞发动得这场对免疫细胞得全方位进攻,直到人体得免疫细胞崩溃。

晚期癌症病人经常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就就是癌细胞在破坏免疫细胞所致,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往往就就是因为免疫力低下死于感染得,或就是死于免疫力紊乱导致得过度消耗所造成得恶液质。

淋巴细胞正在传递信息

五、后记1:火眼金睛

既然就是癌细胞躲避免疫细胞,既然就是免疫细胞有缺陷,那我们弥补这个缺陷就是不就是可以避免癌症得发生.答案就是肯定得,因为有人已经这么做了。但前提就是我们首先要发现体内有癌细胞得存在,而且还能发现我们得免疫功能有缺陷,这样才能判断就是癌症得高危,然后才能采取干预措施.而肿瘤超早期筛查(FCM)就就是根据癌症与免疫得故事发明得新技术.

肿瘤超早期筛查(FCM)利用定量代谢组学(Q metabolomics)与免疫功能检测来评估.定量代谢组学就是针对肿瘤代谢会产生特异得抗原信息与代谢产物,通过在血液中寻找这些抗原信息与代谢产物,就会了解到体内就是否有癌细胞,癌细胞得增殖力如何,癌细胞数量大体估计等数据,综合免疫功能检测互相印证,评判出就是否就是癌症得高发风险。可以提前5-10年发现超早期得恶性肿瘤.

就是不就是瞧着有点懵,那逍遥给大家解释一下(此处应有掌声)。

体内得癌细胞需要生长,但它们只有生长就会产生代谢产物;另一方面,体内只有有癌细胞,就会撒发出癌细胞得抗原信息.通过寻找这些癌细胞得代谢产物与抗原信息数量、性质,我们就知道体内到底有没有癌细胞,癌细胞得大体数量与增殖力了.

单单发现有癌细胞还不能确定,因为有癌细胞不等于会发生癌症,因为我们得免疫细胞可以消灭癌细胞啊.所以还需要检查免疫功能,如果免疫功能在针对癌症方面发生缺陷,不能消灭癌细胞,那才有可能发生癌症。

所以说,肿瘤超早期筛查就像一双火眼金睛,只要有癌细胞在,有癌症发病得可能,它就会发现。如果经过肿瘤超早期筛查发现癌症发病风险很大那该怎么办?不要怕,我们有菩萨心肠,还有霹雳手段.

免疫细胞正在消灭癌细胞

六、后记2:霹雳手段

我们得霹雳手段就就是Zensil—T活化细胞肿瘤预防方案。

免疫细胞出现问题不能发现与消灭癌细胞,那我们就把它改造,利用Zensil-T活化细胞肿瘤预防方案来改造我们得免疫细胞,让她具有发现与杀死癌细胞得能力。

Zensil-T活化细胞肿瘤预防方案就是提取患者本人得免疫细胞作为种子,在实验室内用

Zensil-T活化细胞方案来进行诱导,把普通得免疫细胞利用Zensil—T技术诱导成能高效发现肿瘤细胞,并能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得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就会在自动发现并清除体内得癌细胞,最终达到防止癌症发生得目得。

所以,年龄在35岁以上,到了容易发生癌症得人群,很有必要进行肿瘤超早期筛查(FC M)筛查,提前发现癌症,并利用Zensil-T活化细胞肿瘤预防方案消灭癌细胞,那我们就可以避免得癌症了。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近几年,癌症免疫疗法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然而尽管这一突破性的技术给科学界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也吸引了一大批制药企业加入这一领域,但包括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癌症疫苗在内的各项技术仍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近期,Cell、Nature等杂志发表了多篇癌症免疫综述,共同探讨了推动免疫治疗发展的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另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

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 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本文中,盘点了近期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Science:癌症免疫疗法重大突破,利用他人的T细胞抵抗癌症doi:10.1126/science.aaf228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免疫疗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他们证实即便一个人自己的T 细胞(一类免疫细胞)不能够识别和抵抗他们自身的肿瘤,但是其他人的T细胞可能会做到这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of cancer neoantigens with donor-derived T cell receptor repertoires”。 这项研究证实将来自癌细胞的发生突变的DNA加

免疫治疗真的就是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免疫治疗真的就是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随着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的相继问世,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方法与福音。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2016 年临床肿瘤进展报告中更是对免疫治疗的进展大加赞扬,那么作为患者和病友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免疫治疗这种新的疗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那就得先从什么是免疫治疗说起了。 随着免疫检查点(checkpoint)被发现,开启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时代,相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PD-1、PD-L1单抗被研发应用。使得癌症治疗发现了新曙光。与放化疗的硬杀伤而直接杀死肿瘤不同,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单抗激活免疫系统中的抑制信号,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功能,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如同PD-1与PD-L1一个是受体一个是配体,PD-1能够抑制激活状态下的T 细胞免疫作用,而癌症患者中广泛存在PD-L1。两者的特异性结合抑制活化的T 细胞,无法正常识别杀伤癌细胞而造成免疫缺陷。 对于每个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在一一赘述,只基于免疫治疗的整体实验组数据做个总结: 1.鳞癌患者优于腺癌患者; 2.PD-L1阳性优于PD-L1阴性患者(PD-L1蛋白过表达>50%为阳性); 3.CTLA-4与PD-1单抗针对PD-L1阳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4.与单药相比,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能更好的产生抗肿瘤活性; 单是治疗方案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针对免疫治疗又存在哪些问题:

1.昂贵的治疗费用与治疗的获益,总体对比化疗生存期延长四个多月,性价比较差; 2.单药有效率很低,联合化疗使得很多不再适合化疗的患者可能无法受益; 3.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目前临床数据有限,依据并不充分; 4.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数据匮乏; 5.对免疫治疗的筛选缺乏金标准,没有明确的生物检测指标和标准; 6.对黄种人的临床研究不充分。 常见的副作用总结(本总结不代表所有的药物都有此副作用,也不完全涵盖所有的免疫治疗药物副作用):呕吐、腹泻、抑郁、脱水、皮疹、肌肉酸疼、呼吸困难、咳嗽、惧寒等。 针对免疫治疗因为其价格昂贵,在决定治疗前推荐做该靶点基因检测且免疫治疗标准不能参考RECIST而是有自己的标准irRC。不建议免疫治疗单药治疗处于进展期的肿瘤,不建议化疗耐受性差的患者联合免疫治疗。 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了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也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免疫治疗的兴起无疑使得抗癌之路上多了一条新的方法,也必将在未来的癌症综合治疗中占得一席之地,但处于新药的国内临床阶段和后续耐药后的治疗还无从稽考,我们更应该理性的看待与选择。

Science:癌症免疫疗法的“七大关键因素”

Science:癌症免疫疗法的“七大关键因素” 免疫疗法对临床癌症治疗的影响正在迅速攀升。然而,不同的免疫疗法解决的是癌症-免疫系统交互作用中的不同问题。那么,对每个病人而言,究竟哪种疗法最有效呢?近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上的题为“The cancer immunogram”的文章中,作者们提出了个体中癌症与免疫系统不同互相作用的框架。他们的目标是聚焦生物标志物研究,帮助指导治疗选择。 癌症免疫交互作用的结果依赖于大量的参数,如T细胞抑制机制等;这些参数的“值”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基于癌症-免疫交互作用的多因子特性,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联合使用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 这篇文章中提出的Cancer Immunogram假定了T细胞活性是人类肿瘤中的最终效应机制。这绝不意味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抑制、微生物组的调节等没有价值。作者们假设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最终与增强的T细胞活性相关。未来的研究将验证这一假设是否正确。 同时作者们也承认,他们对癌症-免疫交互作用的理解依然是不完整的。未来,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添加进来,而一些已有的标志物可能被移除。在这个最初的框架中共包含了以下七个参数:

1Tumor foreignness T细胞与抗原“相遇”的结果受T细胞检查点的调节,如 CTLA-4、PD-1。近期的研究表明,人类癌症的“foreignness”很大程度上由其neoantigens的表达决定。DNA错配修复中PD-1抑制活性也与肿瘤的“foreignness”相关,这也是抗 PD-1免疫疗法的决定因素。作者们表示,尽管肿瘤“foreignness”可能会在拥有非常高突变负荷的肿瘤中得到保证,但在中等或低水平突变负荷的情况下,只能推断肿瘤的“foreignness”,因此,还需更多这方面的解读。 2General immune status 常规免疫状态的分析看似平凡,但可能与很多临床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与黑色素瘤患者中CTLA-4 抑制的不良效果相关。此外,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与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疗效不佳也有关系,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CTLA-4抗体对黑色素瘤患者的改善结果相关。另一方面,循环血液中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的数量似乎是免疫治 疗结果的负面预测参数。 3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T细胞介导的肿瘤控制需要的一个明显条件是肿瘤反应T细胞(tumor-reactive T cell)浸润到肿瘤中。T细胞浸润的缺乏可能反应了肿瘤foreignness的不足、T细胞启动效率低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ACTL治疗技术介绍

医院肿瘤体细胞免疫治疗 一、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由于人口老龄化、地球环境恶化、吸烟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全球癌症人数猛增。目前,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1000万人,其中530万为男性,470万为女性。与1990年相比,全球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增长了19%,死亡率增长了18%。我国居民医生罹患癌症概率22%,因癌症死亡率13%。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12万例,死亡病例达到270万例。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每7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抗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但疗效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治疗的有效率低,毒副作用明显。因而,十分有必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随着肿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治疗手段,并已成为继传统肿瘤治疗方法(手术、化疗、放疗)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特别是抗肿瘤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治疗,尤其是2010年4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第一个细胞治疗药物Provenge上市销售,该产品使用肿瘤患者自体DC细胞,使用抗原蛋白刺激DC的方法制造主动性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用于抗前列腺癌的DC 治疗,标志着DC细胞自体治疗开始进入了肿瘤治疗的主流,是细胞治疗技术及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由于体细胞治疗的先进性,该技术已经被国家卫生部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国内正在开展此类技术的医疗机构超过800家。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由于医疗改革的变化,医院对于药品比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提升诊疗费用可以降低药品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可以让医院更加灵活的选择药品进行治疗。 二、市场潜力 全国每年300万新增肿瘤患者,每年肿瘤患者保有量450万以上。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就诊。每年全国死亡患者超过170万,而新发患者经过治疗也存在复发风险。目前的放化疗方式可以辅助手术治疗解决一部分肿瘤治疗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复发情况。多种肿瘤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将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广东中山肿瘤医院每个月的细胞免疫患者数量达到800人,每个月为医院创造收益达到数千万。潜力巨大。 三、国内肿瘤细胞免疫诊疗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LAK细胞治疗开始,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技术演化期。最初的LAK细胞由于其理念的先进性受到了国内大量医疗机构和医学专家的追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证实,LAK细胞治疗并不能比单纯IL-2治疗拥有更好的有效性。细胞免疫就此降温,而起疗效不理想的印象却被大量医生所了解。 随着科学发展,NK、CIK等非特异性、非靶向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国内外兴起。但其非特异性的性质造成疗效仍然不理想和免疫反应等副作用。但由于其商业利益的存在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优势,至今,仍有很多医院仍然应用。全国和国家发改委现行最普遍的价格标准就是按照CIK治疗进行设定的。 多靶点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正在逐渐获得行业认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是重组腺相关病毒转导的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细胞的多靶点T细胞治疗技术(ACTL TM)。该技术已经在中山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等大型医院进行过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肿

癌症免疫疗法全综述

癌症免疫疗法 一、免疫疗法简介 癌症免疫疗法近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按照经验,一般技术论文在学术界承认之后,在十年之内会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产品。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已纷纷介入免疫疗法产品的研发。 传统的手术或癌症药物是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而免疫疗法是针对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应来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治疗癌症。 目前,广义上的免疫疗法包括四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过继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癌症疫苗。(狭义上的免疫疗法则指中间两种。) 1、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这种免疫疗法最为古老,也十分简单,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主要方法是利用细胞因子活化调节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比如大家熟悉的白介素、干扰素、胸腺法新、胸腺五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等,就属于免疫刺激剂。 这类产品技术简单,对疗效增强不明显,市场较为成熟稳定。在此不做详细叙述。 2、免疫过继疗法 就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也是国内争议最大的疗法。主要过程是:抽取患者自体免疫细胞——体外筛选并扩增——回输患者体内——杀灭肿瘤。 由于主要原理就是回输免疫细胞,因此也称为细胞疗法。 3、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目前最热门的免疫疗法研究领域。 因为人体内存在免疫抑制机制,防止激活的免疫反应在消灭抗原的同时,损伤到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则利用这种免疫抑制机制,在细胞外表现抑制性配体,减弱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行免疫逃逸,得以大量恶性增殖。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可以关闭这种免疫抑制机制,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对肿瘤细胞展开强有力的攻击。其主要靶点有2个:程序性死亡-1 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 4、癌症疫苗 最有吸引力的免疫疗法,目前只有极少数产品上市。分为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性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治疗癌症。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10]Sadanandam A,Lyssiotis CA,Homicsko K,et al.A colorectal canc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at associates cel- lular phenotype and responses to therapy[J].Nat Med, 2013,19(5):619-625. [1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2014年NCCN结直肠癌临床指南更新要点[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0): 3539-3540. [12]Deijen CL,Velthuis S,Tsai A,et al.COLORⅢ: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transanal TME versus laparoscopic TME for mid and low rectal cancer[J].Surg Endosc,2015.Epub ahead of print.[13]Aguiar PN Jr,Tadokoro H,Forones NM,et al.MMRdeficiency may lead to a high immunogenicity and then an improvement in anti-PD-1efficacy for metastatic colo- rectal cancer[J].Immunotherapy,2015,7(11):1133- 1134.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肖鹏(1985-),男,安徽合肥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炎性反应和肿瘤微环境研究.·肿瘤免疫学·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肖鹏1,曹雪涛2,3,王青青3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3; 2.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3.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关键词:肿瘤/治疗;T细胞;癌症疫苗;细胞因子类 中图分类号:R73;R7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692(2016)01-0005-05 从肿瘤的发生学上来说,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这种从“自己”到“非己”的过程往往会受到机体免疫系统的严密监视,被有效的免疫应答所清除。然而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多种机制和途径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如阻断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对其识别和杀伤,甚至驯化免疫系统来促进其生长和转移,使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系统处于耐受状态,主要体现在肿瘤特异性效应T淋巴细胞失能、NK细胞杀伤活性降低、树突状细胞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受阻、调节性T细胞聚集、髓系抑制性细胞的比例异常升高、巨噬细胞发生表型和功能的转变等各个方面[1]。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转移等各个环节均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和交叉渗透,随着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微环境的深入认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新思路已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肿瘤的免疫疗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实践中其体现出常规疗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对患者器官的损伤小、治疗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耐药、对残存肿瘤细胞的清除更加有效等。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突飞猛进,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的免疫治疗列于十大科学突破的首位[2]。本文就当前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加以概括和评述。 1靶向T细胞共抑制分子的单抗治疗 T细胞的激活、发挥效应功能需要表面共刺激分子,如CD28等提供活化信号。相反,T细胞表面还有若干共抑制分子,当其和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传递的信号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T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下调[3],以维持免疫的稳态,也被称为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 point)。肿瘤特异性T细胞表面往往高表达共抑制分子,因此处于失能状态。基于这一原理,可以采用共抑制分子(或配体)的单克隆抗体来阻断其信号,达到活化T细胞的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1/ PD-L1)是目前临床上此类单抗中最常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并在恶性黑色素瘤等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令人振奋的结果[3]。其中CTLA-4单抗ipilim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 · 5 · 实用肿瘤杂志2016年第31卷第1期DOI:10.13267/https://www.360docs.net/doc/dd8428433.html,ki.syzlzz.2016.01.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