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样本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样本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样本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 试行版)

江苏省建设厅

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PAGEREF _Toc \h 1

第二章村庄布局... PAGEREF _Toc \h 4

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PAGEREF _Toc \h 7

第四章住宅... PAGEREF _Toc \h 9

第五章基础设施... PAGEREF _Toc \h 11

第六章绿化景观... PAGEREF _Toc \h 15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 \h 18

第八章附则... PAGEREF _Toc \h 19

附件: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 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特制定《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以下简称《导则》) 。

1.2 适用范围及编制深度

1.2.1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的有关要求进行。

1.2.2 根据建设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 由县级村镇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商定规划编制深度。

1.3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 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 综合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

1.4.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4.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

1.5.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 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5.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 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5.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 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 集约建设。

1.5.4 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 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 突出地方特色。

1.5.5 村庄田园化的原则。保护村庄自然肌理, 突出乡村风情, 保护和改进农村生态环境, 美化村容村貌,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5.6 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尊重村民意愿, 积极引导村民健康生活。

1.5.7 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1.6 村庄建设类型

根据当地现有建设基础、建房需求等多种因素, 可将村庄建设划分为整治型( 含保护古村) 、整治扩建型和新建型。

1.6.1 整治型村庄: 不集聚或基本不集聚周边其它地区村民的村庄。

1.6.2 整治扩建型村庄: 在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 以现状村庄为基础, 适度集聚周边地区村民的村庄。

1.6.3 新建型村庄: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如因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而整体迁址新建的村庄。

1.7 不同类型村庄规划要求

1.7.1 整治型村庄: 在调查建筑质量和村民建房需求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保留、整治、拆除的建筑, 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 合理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 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

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村庄, 应按照有关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现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和特色村落, 要严格保护, 并整治影响和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 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1.7.2 整治扩建型村庄: 在整治现有旧村的同时, 扩建部分应与现有村庄在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社会关系等方面良好衔接, 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 在现有村庄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 选择发展方向应考虑交通条件、土地供给、农业生产等因素) , 避免无序蔓延, 形成紧凑布局形态; 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7.3 新建型村庄: 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用地布局合理, 设施配套完善, 环境清新优美, 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俗和时代特征。

1.8 村庄建设用地标准

新建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130 m2。整治和整治扩建村庄应努力合理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第二章村庄布局

2.1 村庄布局原则

2.1.1 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

2.1.2 集中紧凑布局, 避免无序扩张。

2.1.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 突出地方特色。

2.1.4 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 有利农业生产, 方便村民生活, 体现村庄特色, 防止村庄布局城市小区化。

2.1.5 新、旧村庄有机衔接, 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

2.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2.1 街道空间布局。结合市场需求, 引导沿村内道路布置连续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 形成一条或多条街道空间, 提升村庄活力。

2.2.2 组团组织形式。结合地形地貌、道路网络、村组单元和整治内容, 可将村庄划分为若干大小不等的住宅组团, 形成有序的空间脉络。

2.2.3 院落空间组织。积极引导村庄院落空间的建设, 可利用纵横方向多进的方式和道路转折点、交叉口等条件组织院落空间, 形成村庄空间特色。

2.2.4 村口。在主要出行方向选择合适位置形成村庄出入口, 以体现地方特

色和标志性。

2.2.5 滨水空间利用。村庄布局应处理好水与道路、水与建筑、水与绿化、水与水、水与产业、水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滨水环境和景观的优势。

2.2.6 与地形的结合。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对村庄布局的影响, 顺应地形走势布局, 地形的坡度应不大于25%, 同时必须避开洪涝、泥石流、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

2.2.7 生产辅房布局。在满足卫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 小型家庭生产能够户为单位分散布置, 大规模生产可在村庄周边地区相对集中布局, 以适应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

2.3 村庄布局一般性模式

2.3.1 村庄布局基本模式

2.3.1.1 集中式布置模式 2.3.1.2 开敞式布置模式

山东省村庄规划导则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试行) 山东省建设厅 二○○六年六月 前言 本导则主要为指导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而制定。 根据建设部要求,贯彻落实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和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本导则。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贯彻国家有关村庄建设规划的政策,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对山东省内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省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 本导则由山东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反馈给山东省建设厅村镇处。 目录 1、总则 (1) 1.1 规划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规划依据 (1) 1.4 规划原则 (1) 1.5 规划任务 (2) 1.6 规划编制与审批 (2) 1.7 规划期限 (2) 2、村庄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1 村庄用地分类 (3) 2.2 宅基地标准 (3) 2.3 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2.4、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3) 3、村庄分类 (3) 3.1 村庄规划分类 (4) 3.2 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 (4) 3.3 新建型村庄规划 (5) 3.4 村庄撤并 (5) 4、村庄建设用地布局 (5) 4.1 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5) 4.2 规划布局原则 (6) 4.3 规划布局类型 (6) 5、住宅 (6) 5.1 住宅建设标准 (6) 5.2 住宅设计原则 (7) 5.3 住宅平面设计 (7) 5.4 住宅立面设计 (7) 6、公共设施 (7) 6.1 公共设施分类 (7) 6.2 公共设施的配置原则 (8) 6.3 公共设施的布局 (8) 6.4 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 (8) 7、生产建筑 (9) 7.1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9)

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正文4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特指定《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1.2.2 鼓励村庄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建设,不能单独编制规划的村庄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1.2.3 村庄是否单独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规划撤并的村庄不需编制村庄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村庄撤并计划。 1.3 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 1.4.1 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 1.4.2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3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规划范围 村庄建设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村并一村的,宜以规划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居住分散又不宜集中建设的自然村,可单独规划。 1.6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 1.6.1 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1.6.2 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设施配套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扩建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所有集中改建和新建的村庄应统一规划、分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

江西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井冈山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第二稿)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5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井冈山市实现城乡统筹,推进罗霄山脉中段扶贫攻坚工作,实现中央苏区振兴,提高井冈山市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井冈山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 5、《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井冈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含2街道5镇12乡、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罗浮管委会和白石垦殖场)的村庄和乡集镇。 本《导则》所指村镇规划一般分为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江西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 -

1.4 编制主体 村镇规划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编制,并报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审批。规划批准后应进行公示。 村庄建设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1.5 规划期限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乡总体规划期限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一般为10—20年,其中近期5年左右;村庄建设规划期限为5—10年。 对规划期限已过或已明显不适应建设的村镇规划应进行调整和修编。 第二章乡总体规划的编制 2.1 主要任务 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集镇发展条件;确定乡集镇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集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庄的性质与规模;布臵区域交通设施和公用设施;指导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2 - -

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1.1 编制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指导思想 (2)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 2.1 村庄规划类型 (2) 2.2 村庄规划编制单元 (3) 2.3 规划原则 (3) 2.4 规划依据 (3) 2.5 规划期限 (4) 2.6 公众参与 (4) 第三章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3.1 分类指导 (4) 3.2 主要规划内容 (5) 第四章技术要点 (7) 4.1 村庄用地分类 (7) 4.2 空间管制规划 (8) 4.3 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8) 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 4.5 基础设施规划 (9) 4.6 综合整治规划 (10) 4.7 村民建房规划 (11) 4.8 近期建设规划 (11) 第五章成果要求 (11) 5.1 成果要求 (11) 5.2 保护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1) 5.3 改善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4 简易类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12) 5.5 建房说明书成果要求 (12) 5.6 图纸要求 (12) 第六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指导我省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不含城市、县城、镇、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编制。 1.3指导思想 本导则遵循“分类指导、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达到提升村庄规划实效性的目的。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2.1村庄规划类型 根据村庄对规划的需求,将村庄规划分为保护类村庄规划、改善类村庄规划、简易类村庄规划、建房说明书。 2.1.1 保护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国和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1.2 改善类村庄规划:主要指中心村和国家、省相关试点示范村编制的村庄规划。规划包括村庄产业发展、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安排、村民建房等内容。其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美丽宜居村庄、美丽乡村等对规划有空间要求的试点示范村,还应按要求增加相关规划内容。 2.1.3 建房说明书:主要指村庄建设活动量较少的村,只需编制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的简要说明。 2.1.4 简易类村庄规划: 主要指上述3种情况以外的村,根据规划需要编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案例

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 3 - 一、项目背景及村庄概况......................................................... - 3 - (一)项目背景....................................................................- 3 - (二)村情简介................................................................................- 3 - (三)新建区选址............................................................- 3 - 二、规划设计依据..................................................................................... - 3 - 三、村庄区位与现状分析................................................................... - 4 - (一)区位分析.......................................................................- 4 - (二)现状分析.........................................................................- 4 - 四、村庄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 - 5 - 五、村庄特色分析.............................................................................. - 6 - (一)区位特色......................................................................- 6 - (二)人文特色.................................................................- 6 - (三)建筑特色..............................................................................- 6 - (四)产业特色...........................................................- 6 - 六、村庄建设目标及定位......................................... - 6 -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二)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力争到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暂时

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二、主要任务 (四)统筹村庄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统筹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多的保留乡村原有的地貌、自然形态等,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 (六)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七)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好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1) 1.1 关于本导则 (1) 1.2 关于村庄规划 (1) 2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 (3) 2.1 主要任务 (3) 2.2 现状调查要求 (3) 2.3 规划内容 (4) 2.4 成果要求 (5) 3 村庄规划 (7) 3.1 主要任务 (7) 3.2 现状调查要求 (7) 3.3 用地分类 (8) 3.4 规划内容 (10) 3.5 成果要求 (16) 附表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18) 附录1 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2 村庄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本导则用词说明 (23)

1 总则 1.1 关于本导则 1.1.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适应我省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导则。 1.1.2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包括建制镇、乡的村庄布点规划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的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1.3 本导则遵循“完善体系、突出重点,增强实用、分类指导,简洁易行、便于操作”的指导思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重点把握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针对不同特点的村庄编制相应内容和深度的规划;充分考虑对村庄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保证村庄规划编制的操作性。 1.1.4依据本导则编制的村庄规划为法定规划。 1.1.5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1.1.6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2 关于村庄规划 1.2.1 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包括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四个部分,本导则重点阐述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规划。 1、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以镇(乡)域行政范围为单元进行编制,可作为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编制。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重点镇等宜单独编制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对镇(乡)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并统筹安排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1.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省的实际,特制定本《导则》,用于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1.2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工农关系,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放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实惠。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3村庄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1.3.1新建村庄,为易建村,多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开发移民、拆小并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进行。要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禁超标占地,引导散居民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 1.3.2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抓好千村示范试点,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分层次,多模式,稳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和建设家园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加快村庄建设与整治进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 二、村庄建设规划制定 2.1基本任务 依据乡镇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城镇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建设(含新建、改建、撤并、保护)数量、职能和规模,环境整治内容。界定村庄建设范围,落实镇(乡)域村镇体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确定规划目标和建设标准,明确近期建设重点。 2.2村庄建设用地与环境 2.2.1村庄建设用地宜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宜建设的荒山、岗地、坡地及其他非耕地,避开各类保护区,避开噪间源、蓄滞洪区、山口、高压走廊、水库下游和易发山洪、内涝及地质灾害地带。 2.2.2村庄应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村民出行交通便捷,村庄对外有两个以上出口,避免被过境分路、高压线穿越。靠近铁路、公路、堤防建设的村庄,应按相关规定后退防防护距离。 2.2.3村庄要重点解决给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 2.3村庄人口规模

村庄建设规划说明

村庄规划设计说明书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完成学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前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逐步开展,村庄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之一。李家大湾是冯桥村中心村,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取此村庄进行居民点整治规划设计。 在规划中要求: 以村庄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发展进行合理预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村庄整体风貌,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的建设。 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使村庄面貌有一个质的改变。 此规划为土地整理规划课程设计一部分。

2.项目信息 2.1地理信息 李家大湾属王河镇冯桥村,地处规划区西北角,西接滠水河,东隔河港与孙家湾相望。 村庄为村湾型村组,北为李家大湾,南为胡家墩,西面为主要耕地。 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冯家大湾地形属低岗丘陵地貌,村庄四周为堰塘所 围,东北东南地势较中部略高,总体用地呈海豚形。 2)气候条件:冯家大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 2.3历史与现状分析 1)对外交通条件:有水泥公路直达村庄,西有水泥路到滠水河。 2)用地情况:村庄规划范围内主要为居民点,住宅主要朝南,住

宅建设占地大,北部有一片荒草地,四周为堰塘所围,建设用地紧张。 3)公共服务设施情况:村委会和卫生室位于村庄南端,属低层砖 木建筑,建筑质量一般。 4)村庄绿地景观现状:以村旁林地为主,生态资源丰富。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对郑营村委会村庄规划建设的调查 李庆国 郑营村委会辖郑营和张本寨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这里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明清时期曾出过张一甲、张汉、张孝诗、陈均等4位进士,其中张汉两次选入翰林院,人称“二次翰林”。郑营村是州级文明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内丰富的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陈氏宗祠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民居和郑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郑营村委会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但是,对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差距甚远,特别是村庄规划建设尤其滞后。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升村庄环境品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当务之急,必须加强郑营村委会的村庄规划建设。 一、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郑营村委会的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庄布局散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改善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农户都建了新房。但由于缺乏村庄建设规划,村委会对农民建房缺乏有效管理和引导,农民建房处于自由状态,只要能审批得土地,建在哪里都可以。农民受“逐水而居”、“沿路而建”等观念的影响,居住分散、布局散乱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尤以在张本寨海河以北新建的民房最为突出。2007年8月,赤瑞湖湖水漫堤,郑营村位于湖边的民房就被水淹,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 二是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对农村建设有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农村建房的研究和管理不足,农民建房始终处于原始和自发状态。近年来的民宅建设虽增添了现代气息,但由于建筑风格不统一,传统的四合院、贴墙砖的小洋楼和零散的石棉瓦豆腐皮加工房相互交错,显得很零乱。多数民宅建设没有经过专业设计,仅凭农村工匠个人经验施工,建筑质量难以保证。因建房超高、超宽、超占道路红线引发的邻里矛盾和不稳定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据了解,村内因建房引起的纠纷占到了纠纷总量的70%以上。在郑营村,新建的砖混民房建筑对原有村落风貌破坏严重。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是郑营村委会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村民分散居住,致使建设工程量大、建设成本高,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除有一条主街道外,村内道路、给水、排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差,生活、生产垃圾不能集中回收处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的现象明显可见。村内小巷狭窄弯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海河河流岸线绿化较差,闲置空地和排水明沟变成了垃圾坑。居民家庭多露天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较差。村内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也没有休闲娱乐场所。年代较久的“裸”房子居多,严重影响历史文化名村的视觉环境。 二、村庄规划实施难的主要原因 造成郑营村委会村庄规划难以实施、村庄建设分散零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村庄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干部群众规划意识非常淡薄,认为村庄民宅建设是小事,选地盖房是农民自己的私事,提不上重要议事日程,致使村庄、民宅建设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主要靠村组集体收入和镇政府投入,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完善的投入机制,造成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道路、给排水、用电等公用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规划;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 1.2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综合部署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确定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县级村镇规划主管部门可结合村庄居民建房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对以上要求进行简化,确定编制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并按照《江苏省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执行。 1.3 规划依据 1.3.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3.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 规划原则 1.4.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4.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4.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切实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1.4.4 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保护村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和历史文化,引导村庄适宜产业发展,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注重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突出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949124898

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1.总则 村庄整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为了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地指导和规范全省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技术导则。 2.村庄整治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自愿、满意和村民自治为基本出发点,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2.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 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既要按照村庄整治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确实可行。 2.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全省各地的经济发展实力、自然条件等状况,探索不同的整治模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 1.4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坚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促进全面发展。 2.5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村庄整治内容村庄整治内容主要涵盖村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庄风貌的维护等。主要整治内容如下: 3.1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3.1.1通村公路及桥梁建设;村庄内道路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边沟;必要的路灯及交通标志;农业机械及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的公共停车场、库、棚等。 3.1.2供水设施、供水到户的水塔、泵房或高位水池(水箱)及输配水管网。 3.1.3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 3.1.4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3.1.5太阳能、沼气等能源开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 3.1.6村委会管理用房、村民学习休闲活动用房及室外场地。 3.1.7托儿所、学前班或学校代培点的配置。 3.1.8邮件收发、汇款、储蓄、电报、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3.1.9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 3.1.10商店、超市或便利店的布置。 3.2环境治理设施 3.2.1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雨水收集排放设施。 3.2.2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处理设施。 3.2.3公共厕所或户用厕所、集中或分散禽畜饲养场(圈)的环境 卫生与粪便处理设施。 3.2.4集中饲养或家庭散养的畜(禽)的管理。 3.1.5清除村庄内外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3.2.6整治村庄脏、乱、差工作。 3.2.7做好村庄内传统民居、祠堂和庙宇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3,2.8村庄内巷道、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公共绿地和村庄出入口及周边环境等的整治与美化。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五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五篇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中、*中、*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 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 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2006年试行版) 江苏省建设厅 2006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PAGEREF _Toc138092319 \h 1 第二章村庄布局... PAGEREF _Toc138092320 \h 4 第三章公共服务设施... PAGEREF _Toc138092321 \h 7 第四章住宅... PAGEREF _Toc138092322 \h 9 第五章基础设施... PAGEREF _Toc138092323 \h 11 第六章绿化景观... PAGEREF _Toc138092324 \h 15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指标... PAGEREF _Toc138092325 \h 18 第八章附则... PAGEREF _Toc138092326 \h 19 附件: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特制定《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及编制深度 1.2.1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的有关要求进行。 1.2.2 根据建设和预控用地等不同需求,由县级村镇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商定规划编制深度。 1.3 基本任务 在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具体确定村庄规模、范围和界限,综合部署村庄各项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 1.4.1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 1.4.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3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4.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 1.5.1 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优先促进长期稳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5.2 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切合实际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 1.5.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村庄应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应紧凑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1.5.4 保护文化、注重特色的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地方特色。 1.5.5 村庄田园化的原则。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5.6 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积极引导村民健康生活。 1.5.7 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1.6 村庄建设类型 根据当地现有建设基础、建房需求等多种因素,可将村庄建设划分为整治型(含保护古村)、整治扩建型和新建型。 1.6.1 整治型村庄:不集聚或基本不集聚周边其它地区村民的村庄。 1.6.2 整治扩建型村庄:在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下,以现状村庄为基础,适度集聚周边地区村民的村庄。 1.6.3 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如因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安

十三五村级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XX镇XX村村庄规划(2015-2020) 备注:此范本中相关内容和数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河流水系、自然灾害、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类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优势劣势、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和目标、基础配套设施、村落民居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布点、土地利用规划、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新农民的培育等,务请根据本村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改!相关数据以2013年数据为准!请注意,目录中内容与页码要与正文的内容与页码相符! XX镇(乡)人民政府 二O一五年××月

XX镇XX村村庄规划 编制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副主编: 编辑: 审核: 2

前言 科学编制村级规划,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基础性工作。为使产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具体项目能规范实施,促进村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XX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XX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XX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定,以XX镇人民政府为主体,在县规建局、县统筹办、县国土局、县新村办等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编制《XX县XX镇XX村村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XX村的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符合该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规划》完成初稿后,委托XX县规划勘察设计研究所进行规范和技术提升,形成《规划》文本(草案),依法交由XX村进行公示,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通过县村级规划编制评审组评审,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县级相关部门、XX镇及XX村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本《规划》编制的领导、专家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3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村庄绿化规划及建设方案 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绿色江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扎实推进我市村庄绿化工作,规范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及建设,根据《江苏省村庄绿化合格村、示范村及整体推进县创建标准〈试行〉》,“江苏省新农村村庄绿化建设项目验收评分标准”及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绿化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升村庄道路、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庭院和围村林建设以及农民公园等公共绿地的建设,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农民幸福家园,

结合运河实际,就社区绿化规划设计制定预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新要求,以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和以江苏省推进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为抓手,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打造人文和谐环境为契机,加快推进村庄绿化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双赢的绿化方针,全面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二、村庄绿化建设原则 使村庄绿化工作得以全面、快速地推进,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村镇目标出发,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做到与周边大环境相协调的绿化格局。为村庄绿化的规划设计要依据村庄总体规划,

根据村庄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突出农村特色,展现田园风格,营造出自然、纯朴、优美的景观。在村庄绿化实施中我们要坚持“规划留一块,房前屋后挤一块,见缝插绿加一块,沟渠路堤保一块。”这样一块又一块,自然就成一大片,村庄整体的绿化覆盖率就能得到保障。2、效益兼顾,体现特色的原则。村庄绿化的总体功能目标在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兼顾农民增收。结合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努力“栽满庭院,栽足四旁”,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效益的共赢。根据村庄绿化类型的目标功能,选择具有不同绿化效益的树种和植物材料,优化植物配置结构,营造优美景观,在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且体现出各地的地方特色,反映当地特有的村庄文化。总体把握上,我们侧重以营造景观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3、,规划设计或方案制定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