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工学院机械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一班

姓名:刘伟杰

学号:1101050051

指导老师:刘万福

时间:2013年6月1日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1班

学号1101050051 姓名刘伟杰指导教师刘万福

设计题目: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课程名称: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5 月22 日至6 月 6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已知技术参数、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张不够可加页)

1、已知技术参数:

图1 支座零件图

2、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1 选择零件的铸型种类,并选择零件的材料牌号。

2 分析零件的结构,找出几种分型方案,并分别用符号标出。

3 从保证质量和简化工艺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分型方案,标出浇注位

置和造型方法。

4 画出零件的铸造工艺图(图上标出最佳浇注位置与分型面位置、画出机加工余

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型芯及型芯头,图下注明收缩量)

5 绘制出铸件图。

(2)设计要求

1设计图样一律按工程制图要求,采用手绘或机绘完成,并用三号图纸出图。

2 按所设计内容及相应顺序要求,认真编写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3、工作计划

熟悉设计题目,查阅资料,做准备工作1天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1天

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2天

绘制铸件铸造工艺图1天

确定铸件铸造工艺步骤2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3天

答辩 1天

4.主要参考资料

《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成形工艺设计》、《机械设计手册》

系主任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时间:2012年月日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页

摘要

随着我国跻身世界钢铁生产大国的行列,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以及发电设备,机车、轮船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铸件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促使锻造技术的发展,使锻造业与飞速发展的制造业相适应。

铸造主要是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尺寸、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里,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是机械类零件和毛坯成型的主要工艺方法,尤其适合于制造内腔和外形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本文主要分析了支座的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了它的铸造工艺,支座是支撑零部件的载体其主要承受了轴向的压缩作用的机械零件。在日常生产中对支座的选用异常广泛,因为它具有经济型良好、结构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美观实用等特点,所以在机器零件的设计,加工过程中支座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确定支座的铸造工艺过程主要包括:1)铸型及方法选择、2)分型面选择、3)浇注位置的确定、4)工艺参数的确定、5)浇注系统的设计、7)绘制铸造工艺图、8)绘制铸件图

关键词:砂型铸造、浇注、型芯设计、起模斜度、加工余量、收缩率

目录

绪论 (1)

一、工艺 (2)

1.1铸件的结构分析 (2)

1.2铸件的尺寸分析

1.3铸件的工艺分析 (2)

二、支座的结构与分析 (3)

2.1支座的分析 (3)

2.2支座的工艺分析 (3)

三、支座具体设计方案步骤 (4)

3.1铸型及方法选择 (4)

3.2分型面选择 (5)

3.3浇注位置的确定 (6)

3.4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7)

3.5浇注系统设置 (8)

3.6铸造工艺图绘制 (9)

3.7铸件图绘制 (11)

四、支座铸造工艺卡 ............................................................................. 错误!未定义书签。2

五、总结 (13)

六、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绪论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

我国古代铸造技术居世界先进行列。由于过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簪,阻滞了铸造技术前进的步伐。心中过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几乎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成绩是巨大的。现在铸造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达年产1000万-1200万吨,厂点多大2万多个,职工100-13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3.5%,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的基础工业之一。

支座铸造设计,首先确定支座的铸造工艺方案,然后材料、分析铸件的结构、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绘制铸造工艺图,主要包括:浇注位置,铸型分型面,型芯的数量、形状、尺寸及固定方法,加工余量,收缩率,浇注系统,起模斜度,冒口和冷铁的尺寸和位置等。铸件的材料选择主要是依据其技术要求,钢性、强度、工作条件以及使用寿命、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材料,所以本次在支座铸造材料选用HT150,造型材料的选择、配制和使用直接影响铸件质量和成本。采用恰当的工艺措施可控制铸件质量,明显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一、工艺

1.1 铸件的结构分析

合理的铸件结构是获得优质铸件的前提,也是简化铸造工艺、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根本保证。需要铸造的零件的结构不仅要满足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满足铸造工艺、方法和砂型铸造性能的基本要求,还能在很小改动下使铸件结构与这些要求相适应,力求工艺简单,能够经济、迅速的生产出合格的铸件。铸件具有以下几个优越性:1)可以制成形状复杂的,特别是复杂内嵌的毛坯、2)由于是直接用液态金属浇注形成的形状复杂各异的铸件。

1.2铸件的尺寸分析

此机架铸件以中心轴为对称轴有一个尺寸为50mm的空心圆柱,长为200mm。两边有两个凸台,每个凸台中都有一个尺寸我Φ15的空心圆柱,此两空心圆柱线间的距离为145mm。凸台高30mm,表面粗糙度为12.5.支架为120mm,下底面表面粗糙度为12.5,上顶面表面粗糙度为6.3,支架大圆为Φ80mm。

1.3铸件的工艺分析

铸件的特点是通过制作出各种形状复杂的金属结构材料模型,然后融化金属材料对模型进行系统性的浇注,然后冷却、凝固从而获得所需的具有复杂结构特点的毛坯、零件。这样所得的铸件具有稳定性好,结构性强,经济性好等特点。

铸造的加工方法可分为: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其中砂型铸造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工艺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合金铸件的生产。掌握砂型铸造是合理选择铸造方法和正确设计铸件的基础。确定好铸造方式后还要对其进行造型及造芯的选择等,其中造型的方法包含了:砂箱造型、劈箱造型、叠箱造性、刮板造芯等。

在制造工艺方案之前,对熟悉图样和铸件的使用要求,掌握实际生产的现有条件,以图样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使用信息为依据,分析铸件结构,选择铸型种类、确定造型和造芯的方法等,以便为铸造工艺的拟定奠定基础。

二.支座的结构与分析

2.1支座的分析

支座是机械工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零件,其工作环境也相对比较复杂,可能受到各种力的的作用,在这些力中对支座影响最大的是收到了轴向的压缩作用,为了防止其受到这些因素而发生裂纹或破坏,我们在选择材料进行浇注加工时尤为注意选择能使在工作过程中不至于受压破坏。而铸造件在铸造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铸造工艺手册中正确的操作方式对支座零件进行有效的铸造操作使其能有效的符合我实用时的标准,是经济性实用性大大的提升。对于要求更高的支座可通过对其相应的处理使其得更好的力学性能。同时用铸件做零件毛坯可以减少用材,和二次切削所浪费的材料,不仅节约材料也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性。

2.2支座的工艺分析

根据支座的使用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由于支座的结构简单在综合考虑过其经济性、工艺性和使用性后,对支座的工艺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支座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件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审查、分析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铸件应有合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2.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阻碍,注意薄壁过渡和圆角铸件薄厚壁的相接拐弯等厚度的壁与壁的各种交接,都应采取逐渐过渡和转变的形式,并应使用较大的圆角相连接,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缺陷;

3.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铸件的内壁和肋等,散热条件较差,应薄于外壁,以使内、外壁能均匀地冷却,减轻内应力和防止裂;。

4.壁厚力求均匀,减少肥厚部分,防止形成热节;

5.利于补缩和实现顺序凝固;

6.防止铸件翘曲变形;

7.避免浇注位置上有水平的大平面结构。

三、支座具体方案步骤

3.1铸型及方法选择

图3.1.1

支座零件具有支座底平面、紧固孔、与支座底平面相垂直的支承孔及支承孔两端面等。零件的外型示意图如图3.1.1所示,支座的零件图如图3.1.2所示,支座的外形轮廓尺寸为200mm*110mm*120mm,主要壁厚26mm,最小壁厚15mm,为一小型铸件;铸件除满足几何尺寸精度及材质方面的要求外,无其他特殊技术要求.

支座零件具有内腔、小空、圆角、凸台、以及锥角,形状复杂,其表面无特殊要求。零件的最大轮廓尺寸为200mm,零件较复杂,应选砂型铸造成型,采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小型铸件尽量选择湿型,因此铸件的铸型种类为湿砂型铸造。

由于支座零件为回转体结构件,产品生产性质适合于做批量生产。零件材质选用HT150.

图3.1.2

3.2分型面选择

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同一砂型内,或使主要加工面与加工的基准面处于同一砂型中,以防错型,保证铸件尺寸精度,便于造型和合型操作。若铸件的加工面很多,又不可能都与基准面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时,则应使加工基准面与大部分加工面处在分型面的同一侧。

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最好只有一个分型面。这样可简化操作过程,提高铸件精度 (因多一个分型面,铸型就增加一些误差)

3.应尽量使型腔和主要型芯处于下型,以便于造型,下芯,合型及检验型腔尺寸。但下型的型腔不宜过深,并避免使用吊芯和大的吊砂。

4.应尽量选用平直面作分型面,少用曲面,以简化制模和造型工艺。

5.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合型等工序。

6.分型面应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以保证从铸型中取出模样,而不损坏铸型。具体选择铸件分型面时,为保证铸件质量,应尽量避免合型后翻转砂型。一般应首先确定浇注位置,再考虑、分型面。对于质量要求不高的铸件,应先选择能使工艺简化的分型面,而

浇注位置的选择则处于次要地位。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有,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测;5)、不使砂箱过高;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综合以上的分析,选择图3.2.1

图3.2.1

3.3浇注位置的确定

浇注位置确定应符合铸件凝固方式,保证铸型充填及铸件质量,而尽量置于有理部

位,因此讲支撑台水平浇注,可使两端加工面处于侧立位置,以利于保证铸件质量及精

度,并利于型芯稳固、排气落砂和检验。铸件的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

状态和位置。确定浇注位置是铸造工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铸件的内在质量,铸

件的尺寸精度及造型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

浇注位置的确定有一下原则:

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

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直立状态;

3.使铸件的答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内缺陷;

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6.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综合以上的分析,应选择3.3.1的浇注位置。

图3.3.1

3.4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铸造工艺设计参数通常是指铸型工艺设计时需要确定的某些数据,这些工艺数据一般都与模样及芯盒尺寸有关,及与铸件的精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造型、制芯、下芯及合箱的工艺过程有关。这些工艺数据主要是指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最小铸出孔、型芯头尺寸、铸造圆角等。工艺参数选取的准确、合适,才能保证铸件尺寸精确,使造型、制芯、下芯及合箱方便,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支座的尺寸公差为CT8~12级,取CT9级。支座的轮廓尺寸为200mm*110mm*100mm,由《铸造工艺设计》得:支座尺寸公差数值为2.5mm。下图为铸件的基本尺寸及尺寸公差数值图3.4.1 另外在机械加工余量方面也应该认真考虑。机械加工余量是铸件为了保证其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应有加工余量,即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的,而后在机械加工时又被切去的金属层厚度。支座为砂型铸造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支座的加工余量为E~G 级,取G级。支座的轮廓尺寸为160mm*135mm*100mm,支座加工余量数值为2.2mm,取

2mm。

在铸造收缩率方面,铸造收缩率又称铸件线收缩率,用模样与铸件的长度差除以模样长度的百分比表示:ε=[(L1-L2)/L1]*100%;ε为铸造收缩率;L1为模样长度;L2为铸件长度;支座的受阻收缩率为0.9%。

图3.4.1

3.5浇注系统设置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引导液体金属进入型腔的通道,它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浇注系统分为封闭式浇注系统,开放式浇注系统,半封闭式浇注系统和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支座就是采用湿型的铸件小件,所以选择封闭式浇注系统。支座结构较为简单且是小型件,每个铸件上只用一个内浇道。内浇道开,支座的浇注顺序为由下至上凝固,这样有利于支座的重要部分先凝固并得到补缩,如此内浇道则设置在底部侧面引入金属液,如图3.5.1

3.5.1

3.6铸造工艺图绘制

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以规定的红、蓝等色符号表示铸造工艺内容所得到的图形,是铸造行业所特有的一种图样。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铸造工艺图,大多将分型线、加工余量、浇注系统等均用红线表示,且分型线的两侧用红线标出“上”、“下”字样以表示上、下型位置。其主要内容包括:浇注位置、分型面、铸造工艺参数(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芯头等)。铸造工艺图是指导铸造生产的技术文件,也是验收铸件的主要依据。

3.7铸件图的绘制

铸件图反映了铸件实际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是铸造生产铸件检验与验收的主要依据。支座的铸件图如图3.7.1。

3.7.1

四、支座铸造工艺卡

五、总结

为期两周的热加工工艺设计已经结束了,经过两周的努力,我学到了很多。从刚开始对制造工艺只有一点感性认识到现在已熟悉制造工艺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能对工件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同时对根据加工工艺设计相应的流程也较清楚。

在设计时,要用到许多基础理论,由于有些知识已经遗忘,所以我们又重新复习了一下以前的知识。开始对本课题的设计任务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也有了设计的感觉。同时,由于设计的需要,要查阅并收集大量关于机械制造方面的文献,进而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些都提高了我们对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还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些使我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增强。可以说,课程设计体现了我们对这个课程所学知识的运用熟悉程度,也检验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以前的不懂不问,到现在的一探究竟。

六、致谢

在本次热加工工艺设计过程中,首先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感谢刘万福老师在《热加工工艺基础》课程中对我的教育与指导,细心的教授我各种关于设计工艺的知识让我对这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我的设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耐心的为我解决各种问题,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次的热加工工艺设计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次的热加工工艺的设计。感恩之余,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设计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感谢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提供帮助的同学!

参考文献:

【1】王爱珍主编:《机械工程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王爱珍主编:《热加工工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3】王爱珍主编:《金属成型工艺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胡传鼎主编:《铸铁件生产使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5】徐凤琴范晓光主编:《铸造工技能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6】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丁殿忠主编:《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圆形支座铸造工艺设计知识分享

圆形支座铸造工艺设 计

湖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圆形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张,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张。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内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张亮峰,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丁根宝,铸造工艺学上册 [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4. 沈其文,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 支座是支撑零部件的载体其主要承受了轴向的压缩作用的机械零件。在日常生产中对支座的选用异常广泛,因为它具有经济型良好、结构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美观实用等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支座的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了铸造工艺,确定了支座的铸造工艺过程,绘制了芯盒装配图,铸造装配图等。 关键词:圆形支座;砂型铸造;铸造工艺设计;装配图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铸造工艺分析 (1) 1.1零件介绍 (1)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1) 1.3技术要求分析 (1)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2)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 2.1确定铸造方法 (2)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2) 2.3确定型内铸件数目 (3) 2.4不铸出孔及槽的确定 (3) 2.5机械加工余量和铸造圆角的确定 (3) 2.6起模斜度和分型负数的确定 (5) 2.7砂芯的确定 (7) 2.8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2.9冒口的确定 (7) 2.10浇注系统的确定 (8) 3.芯盒的设计 (9) 3.1芯盒材质和分盒方式的确定 (9) 4.总结 (9) 参考资料 (10)

1.铸造工艺分析 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泵盖 零件材料:HT200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大批量生产,零件图如下:

1.3技术要求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对于HT200,其抗拉强度应达到200Mpa。铸件在使用时工作条件较好,但此铸件需起隔爆作用,按照技术要求,需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另外,铸件清砂后,焖火铲除毛刺喷砂后喷G04-6铁红过氯乙烯底漆。除此外无特殊技术要求。 注:其中φ21H7内孔为重要加工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砂等铸造缺陷。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灰铸铁的熔点较低,结晶温度范围较小,在适宜的浇注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容易填充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且不易产生气孔、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2)收缩性。灰铸铁的浇注温度较低,凝固中发生共析石墨化转变,使其线收缩小,产生的铸造应力也较小,所以铸件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倾向以及形成缩孔、缩松的倾向都较小。 (3)灰铁充型能力好,强度较高,耐磨、耐热性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较好,但需人工时效。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1确定铸造方法 铸件材质为HT200,,其轮廓尺寸25×φ110,属中小件,联结结构合理,符合灰铸铁铸造要求,可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采用湿砂型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砂型机器脱箱造型,热芯盒水玻璃砂射芯机制芯。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4)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金属液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 (6)应使合型、浇注和补缩位置一致。

《东北大学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班级:冶金工程1103 姓名:马林林 学号:20110075 指导教师: 成绩: 2013 年07 月07 日

1、设计内容 1.1设计题目 1.2工作条件 1.3技术条件 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1电动机选择 2.2分配传动比 2.3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传动零件设计计算以及校核3.1减速器以外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2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4、轴的计算 4.1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4.2轴的强度校核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其寿命验算5.1初选滚动轴承的型号 5.2滚动轴承寿命的胶合计算 6、键连接选择和验算 7、连轴器的选择和验算

kw w 30.3=

一对滚动轴承效率 η2=0.99 闭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η3=0.97(8级) 开式滚子链传动效率 η4=0.92 一对滑动轴承的效率 η5=0.97 传动滚筒的效率 η6=0.96 8063 .096.097.092.097.099.099.026 5432 21=?????=?????=ηηηηηηη 8063.0=η (3)所需的电动机的功率 Kw p p w r 09.48063 .030.3=== η Kw p r 09.4= 即Pr=4.09kw 查表2-18-1可选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Y132M2-6型, 额定kw P 5.50=。满足r P P >0,其主要性能见表。 2.1.3确定电动机转速 传动滚筒转速 min /4.102280 1000 5.16060w r D v n =???==ππ 现以同步转速为Y132S-4型(1500r/min ) 及Y132M2-6 型(1000r/min )两种方案比较,查得电动机数据 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选用方案2。电动机型号为Y132M2-6。 由表2-18-1和表2-18-2查得其主要性能技术数和安装尺寸 数据列于下表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3

2.1 确定零件材料及牌号 零件的支座的零件图如图所示,其轮廓尺寸为Φ80×200×110,平均壁厚30,支座底部需螺栓固定,留有2个螺栓孔,尺寸Φ15,可在铸件完成后切削加工,且有一定的表面精度要求。 支架在铸造过程中,应该选用灰铸铁作为材料。灰铸铁流动性好,易浇注,且收缩率最小,并且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减少,使铸件易于切削加工。采用砂型铸造,简单而且工艺性好。 此铸铁为200×110mm的灰铸铁件,其型号应为HT150。

2.2 铸造方案的拟定 2.2.1 铸型种类的选择 支座零件具有内腔,小孔,圆角,凸台以及锥角,形状较为复杂,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最大轮廓尺寸为200mm,应选用砂型铸造成形。又采用小批量生产,所以铸件类型应使用湿砂型铸造。这样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流水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材料成本低,节省烘干设备、燃料、电力等。模样采用金属模是合理的。 2.2.2 画出零件图 图2 零件图

2.3 分型面的确定 2.3.1分型选择原则 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 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测 5.不使砂箱过高 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2.3.2 几种分型方案 初步对支座进行分析,有以下四种方案Ⅰ,Ⅱ,Ⅲ,Ⅳ,如图3所示

图3 分型方案图 2.3.3 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Ⅰ方案以支架的底面为分型面在分型面少而平的原则中,其分型面数量不仅少而且还平直,铸件全部放在下型,既便于型芯安放和检查,又可以使上型高度减低而便于合箱和检验壁厚,还有利于起摸及翻箱操作。 Ⅱ方案铸件没有能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半型内,这样会因为合箱对准误差使铸件产生偏错。也有可能因为合箱不严在垂直面上增加铸件尺寸。

铸造工艺学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零件名称:联轴器 指导老师:范宏训 设计人:邱满元 学号:T833-1-34

目录 1零件概述 (1) 1.1零件信息 (1) 1.2技术要求 (2)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2) 2.1 分型面选择 (3) 2.2浇注位置选择 (4) 3铸造主要参数 (4)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4) 5 冒口设计 (5) 6砂芯设计 (6) 7模板 (7) 8 参考文献 (9) 9总结 (9)

1零件概述 1.1零件信息 名称:联轴器材料:球墨铸铁 外形尺寸:φ120X80 体积: 298.4cm2 质量: 2.16kg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零件二位图如下图所示 零件三维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联轴器三维图

1.2技术要求 (1)铸件加工后,加工面不得有任何的铸造缺陷,非加工表面不得有明显 的夹渣、凹陷、砂眼和裂纹;。 (2)该零件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3)保证该件受力较大的工作部分的力学性能。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1 、铸造工艺图如图所示,分型面、加工余量、拔模斜度如图所示 对于单个零件,其冒口及浇注系统初步定为如下图所示,浇注位置和冒 口正好选在热节最大的地方 冒口 浇注系统

选择分型面的理由:1、保证铸件大部分位于下箱,温度分布较为合理,冒口 位置设计较为方便,便于补缩; 2、有要求的加工面都位于下型腔,其质量得到保证 3、铸件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根据零件服役条件及加工部位精度要求,该零件主要工作面及尺寸有配合要求的部位是零件中间的连接孔,取加工余量3mm ,其他部位无; 收缩率——球墨铸铁,查表得收缩率为0.8%-1.2%,取ε=1.0% 拔模斜度——便于铸件从型腔中取出,取各处拔模斜度为1° 铸件质量——在增加铸件拔模斜度等工艺参数后计算的铸件体积为 298.4cm2,质量为2.16kg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铁液经球化,孕育处理后,温度下降,易氧化。因此要求浇注系统能大流量输送铁液,又有一定的挡渣能力。故薄壁小型球墨铸铁常用的封闭式浇注方式,它充型速度较快,又有挡渣能力,充型平稳。 用奥赞公式如公式4.1可计算阻流截面积: p L g H ut A 31.0G =∑ Gl 为浇注重量,该铸件质量Gc ≈2.16kg 出品率 %75~60=η,估算Gl=Gc/η≈2.5kg u 浇注系统流量损耗因素,查表得干型中小铸型阻力5.0≈u t 浇注时间 ,由 t=s √Gl 取=t 3s p H 为平均静压力头高度。 该方案可近似认为是中间浇注式,Hp ≈Ho-C/8。 式中C 为零件高度C ≈80cm ,0H 取140mm 得p H =130mm 。 故最小面积: 21335.031.0.5x82411.9cm A g ==???∑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结合《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引入任务驱动型自主学习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改善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铸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铸造理论及工艺设计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铸造工艺,并设计出结构合理的工装模具;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设计绘图能力、查阅工艺设计资料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铸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铸造行业用人需求。然而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课程设计题目陈旧且数量较少现有题目陈旧,缺乏时效性,与铸造生产实际脱节,致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铸造行业的需求。图纸数量较少,难以满足1人1题,甚至需要多人共用1题或每年重复使用,这就导致存在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或抄袭往届学生作品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从事铸造工艺设计工作的能力。(2)缺乏工艺验证环节课程设计通常只包括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内容,而不进行实际生产验证,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判断工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3)教师指导不足通常1名老师指导1个班级的课程设计工作,人数在40人左右,这就导致指导教师无法详细指导每位学生。(4)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

面课程考核更侧重于图纸质量以及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对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及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鉴于此,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本文归纳总结了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1.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要做到推陈出新,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为此建立了以企业实际在生产零件为主的课程设计零件图纸库,且图纸数量要多于专业人数,且要保证每年有10%以上的题目更新,以保证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图纸库的建立与更新由教研室每年定期审核通过,以保证图纸的规范性及零件结构复杂程度适中。课程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时,保证1人1题,且指导教师要综合考虑所带学生的设计基础差异问题,题目的选择与分配要有难度区分,并在课程设计任务分配时给出明确说明及评分标准。 2.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 本课程增设了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有两种不同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一种验证方法是引入Procast及AnyCasting等铸造模拟软件对铸件充型、铸造温度场以及铸造缺陷出现的位置和数量等进行模拟分析,进而优化工艺设计方案。模拟仿真环节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铸造工艺设计更符合铸造生产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与应用软件的能力。第二种验证方法则是按照其工艺设计方案进行实际铸造生产,铸造生产可直接在校内铸造生产实训中心进行,该中心不仅有砂型铸造所需设备及原材料,且

左支座课程设计

图1左支架

目录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1.1零件的作用 (3)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3) 1.3确定毛坯、画毛坯 (3) 2工艺过程 (4) 2.1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2左支座的工艺路线分析与制定 (5) 3夹具设计 (6) 3.1选择定位方案,确定要限制的自由度 (6) 3.2夹紧方案 (6) 3.3对刀方案 (7) 3.4夹具体与定位键 (8) 3.5 夹具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8) 4课程设计总结 (9) 5参考文献 (10)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是机床上用的的一个支座.该零件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横、纵两个方向上的502+ -mm 的槽,使尺寸为80mm 的耳孔部有一定的弹性,并利用耳部的?21mm的孔穿过M20mm 的螺栓 一端与?25H7(021.00 +)配合的杆件通过旋紧其上的螺母夹紧,使装在?80H9(087.00 +)mm 的心轴定位并夹紧。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左支座共有两组加工表面,它们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以?80H9(087.00 +)内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80H9(087.00 +)mm 孔的大端面以及大端的内圆倒角,四个?13mm 的底座通孔和四个?20的沉头螺栓孔,以及两个?10 的锥销孔,螺纹M8-H7的底孔以及尺寸为5(02-)mm 的槽,主要加工表面为?80H9(087.00 +)mm ,其中?80H9(087.00 +)mm 的大端端面对?80H9(087.00 +)mm 孔的轴心线有垂直度要求为0.03mm 。 二、以?25H7(25.00+)mm 的孔加工中心的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1mm 的通孔和?38 的沉头螺栓孔以及?43的沉头孔,螺纹M10-7H 的底孔以及尺寸为5(0 2-)mm 的横槽,主要加工 表面为?25H7(25.00+)mm 。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以上两组加工表面,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然后再借助于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加工表面,并且保证其位置精度。 1.3.确定毛坯、画毛坯 根据毛坯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又零件生产类型为批量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手工造型,此外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参考文献[1]表2.3-6,该种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8~10级,故去尺寸公差等级取8级。 (1)查看毛胚余量;其中零件长度100mm (2)零件内孔为Φ80 H9mm 查灰铸铁机械加工余量表 (3)零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加工余量分别为2.5mm 2mm 。零件内孔机械加工余量为2mm (4)工序余量;查表5-27平面加工余量半精加工余量1.5mm (5) 粗加工余量3mm 查表 5-68得内孔的半精加工余量0.1mm 精加工余量1.5mm 。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仔细审阅零件图,熟悉零件图,而且提供的零件图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仔细样。注意零件图的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性,有两个方面:(1)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 (2 )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措施避 零件名称:轴承座 零件材料:HT150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2、零件技术要求 铸件重要的工作表面,在铸造是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3、选材的合理性 铸件所选材料是否合理,一般可以结合零件的使用要求、车间设备情况、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等, 用铸造合金(如铸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的 牌号、性能、工艺特点、价格和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所选的合金是否合理。 4、审查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件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5-6又在临界壁厚20-25以下。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确定 铸造方法包括:造型方法、造芯方法、铸造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 (1)造型方法、造芯方法的选择 根据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选择手工造型 (2)铸造方法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各参数,对照表格中的项目比较,选择砂型铸造。 (3)铸型种类的选择 根据铸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选用自硬砂。 2、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浇注位置选择的4条主要规则,选择铸件最大截面,即底面处。 3、分型面的选择 本铸件采用两箱造型,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取最大截面,即底面。 三、工艺参数查询 1、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造型方法、材料类型进行查询。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11~13, 取加工余量等级为12。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底座铸造工艺设计 班级:机自1103 设计人: 学号: 指导教师:张锁梅、贾志新

前言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一、工艺审核 (1) 1.数量与材料 (1) 2.图样 (1) 3.零件的结构性 (1) 二、成形工艺设计 (1) 1.确定工艺方案 (1) (1)浇注位置的选择 (2) (2)分型面的选择 (2) 2.确定铸造工艺参数 (4) (1)机械加工余量和铸出孔 (4) (2)浇注位置的选择 (5) (3)拔模斜度 (5) (4)铸造收缩率 (6) 3.砂芯设计 (6) 4.浇注系统的设计 (6) 5. 冷铁的设置 (6) 三、心得体会 (7)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气门摇杆轴支座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XX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2010年6 月11 日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按照分组要求(全班同学共62人,分为16个小组,每组3-4名同学),每组同学在提供的备选题中选择一种零件。 一、设计题目: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二、设计依据: 零件资料:(每小组)该零件图样一张; 生产纲领:年产量6000件/年; 生产班次:每日1班,全年按300天计算。 三、设计内容: ⑴、绘制零件-毛坯合图一张(3#图); ⑵、编制零件工艺规程,绘制并填写工艺规程卡片; ⑶、绘制并填写零件重点工序加工工序卡; ⑷、编写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计算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工艺规程可行,参数选择正确,设计计算准确,文字语句通顺,视图绘制规整。 五、设计时间: 两周(有效日10天)。 具体分配如下: 布置任务、准备资料1天 参数选择及计算2天 绘制零件-毛坯合图1天 编制工艺规程并填写工艺规程卡片2天 绘制指定重点工序的工序卡片2天 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及答辩2天 六、参考资料: ⑴、机械制造基础相关教材 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相关教材 ⑶、机械工艺师设计手册

零件图 附图13:气门摇杆轴支座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5)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5) 三、工艺路线的设计 (6) 四、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7) 五、工序尺寸的计算 (8) 六、加工工序设计 (9) 七、时间定额计算 (10) 八、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10)

气门摇杆轴支座课程设计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气门摇杆支座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0.10—+0.16)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过两个?13mm孔用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 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得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 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2-?13mm孔和?20(+0.1——+0.06)mm 以及3mm轴向槽的加工。 ?20(+0.1——+0.06)mm孔的尺寸精度以及下端面0.05mm的平面度与左右两端面孔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0.055mm。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精基准,最后加工?20(+0.1——+0.06)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 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的加工的经济精度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6000件/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查表1-3知气门摇杆支座属轻型零件,计算后由表1-4知,该零件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根据零件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机器造型。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铸造后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参考文献(1)表2.3—12;该种铸造公差等级为CT10~11,MA-H级。参考文献(1)表2.3-12,用查表方法确定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

圆形支座铸造工艺的设计说明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圆形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亮峰,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2011. 2. 丁根宝,铸造工艺学上册 [M] ,机械工业,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1996. 4. 其文,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2003.

摘要 支座是支撑零部件的载体其主要承受了轴向的压缩作用的机械零件。在日常生产中对支座的选用异常广泛,因为它具有经济型良好、结构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美观实用等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支座的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了铸造工艺,确定了支座的铸造工艺过程,绘制了芯盒装配图,铸造装配图等。 关键词:圆形支座;砂型铸造;铸造工艺设计;装配图

目录 一、造型材料选择 1. 铸造合金的选用 (1) 2. 造型和造芯材料 (1) 二、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 (2) 三、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1.加工余量的选择 (5) 2.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 (5) 3.起模斜度的确定 (5) 4.铸造圆角的确定 (6) 5. 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6.反变形量 (8) 四、造型方法的设计 (8) 五、木模的设计 (10) 六、浇注系统的设计 1.浇口杯 (12) 2.浇注系统的尺寸 (12) 七、冒口的设计 (14) 八、铸型装配图设计 (15) 心得体会 (17) 参考文献 (18)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艺分析 (1) 1、审阅零件图 (1) 2、零件的技术要求 (1) 3、零件的技术要求 (1)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1)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1)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 1、铸造方法的选择 (1)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2) 3、浇注位置的确定 (2)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2) 5、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2) 三、砂芯设计 (2) 1、水平砂芯设计 (3) 2、凹槽处采用自带型芯 (3)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 (3) 1. 加工余量 (3) 2.起模斜度 (4) 3. 铸造圆角 (4) 4. 铸造收缩率 (4) 5. 最小铸出孔 (4) 6、机械加工余量的选取 (4) 五、浇注系统设计 (4) 六、冒口及冷铁设计 (5) 七、铸造工艺图和铸件图 (6) 八、小结 (7) 九、参考文献 (8)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查看零件图的具体尺寸与图纸绘制是否正确。 零件名称: 套筒座 工艺方法:铸造 零件材料:HT250 零件重量:3.1955kg 毛坯重量:4.3303kg 生产批量: 100件/年,为小批量生产 2、零件的技术要求 零件在铸造方面的技术要求:未铸造圆角半径:R=2~3 mm;时效处理。 3、选材的合理性 套筒座选用的材料是HT250,为灰铸铁。灰铸铁铸件的壁厚不应太薄,边角处应适当加厚,防止出现白口组织使该处既硬又难于加工。此零件用于支承,只要求能够承受抗压即可,选择材料HT250可以满足要求。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由于零件属中型零件小批量生产,形状比较简单、壁厚比较均匀,且该材料为灰铸铁,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采用砂型铸造具有生产周期短,灵活性大、成本低的优点。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轮廓尺寸为162x134x133mm,查表得砂型铸造的最小壁厚为6mm,套筒座的壁厚符合其要求。在套筒座中最小壁厚为6mm,最大铸造壁厚为15mm。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选择 由于套筒座的年产量为100件,属小批量生产,且零件结构简单,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由于铸件的高度为133mm,浇注位置上没有较大的壁厚、材料为HT250不需要冷铁。所以砂型种类为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选择造型方法为手工造型,造芯方法为手工刮板造芯。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前言 铸造工艺学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设计则就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就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与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与其她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与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与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 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与手册等。 目录 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 1、1零件基本信息 (4) 1、2材料成分要求 (4)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1、3、1铸造尺寸公差与重量公差 (5) 1、3、2机械加工余量 (5) 1、3、3铸造收缩率 (5) 1、3、4拔模斜度 (5) 1、4其她工艺参数的确定 (5) 1、4、1工艺补正量 (5) 1、4、2分型负数 (5) 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2

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工学院机械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1级 1班 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课程名称: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5 月 22 日至 6 月 6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已知技术参数、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张不够可加页) 1、已知技术参数 图1 支座零件图 2、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1 选择零件的铸型种类,并选择零件的材料牌号。 2 分析零件的结构,找出几种分型方案,并分别用符号标出。 3 从保证质量和简化工艺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分型方案,标出浇注位 置和造型方法。 4 画出零件的铸造工艺图(图上标出最佳浇注位置与分型面位置、画出机加工余 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型芯及型芯头,图下注明收缩量) 5 绘制出铸件图。

2)设计要求 1设计图样一律按工程制图要求,采用手绘或机绘完成,并用三号图纸出图。 2 按所设计内容及相应顺序要求,认真编写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3、工作计划 熟悉设计题目,查阅资料,做准备工作 1天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1天 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 2天 绘制铸件铸造工艺图 1天 确定铸件铸造工艺步骤 2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3天 答辩 1天 4.主要参考资料 《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成形工艺设计》、《机械设计手册》 系主任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时间:2013年月日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摘要 铸造是指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尺寸、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里,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铸造成形是机械类零件和毛坯成形的重要工艺方法之一,尤以适合于制造内腔和外形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本文主要分析了支座的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了它的砂型铸造工艺。支座是支撑其他零部件的重要承力零件,主要承受着径向压缩及轴向摩擦的作用,它具有结构稳定、形状简单、廉价实用等特点,故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制造中支座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设计了支座的砂型铸造工艺,包括铸型(型芯)及造型方法的选择、分型面选择和浇注位置的确定、浇注系统及冒口的设置、落砂清理及检验等。绘制了铸件的零件图及铸造工艺图。本文还对支座的铸造质量指标(包括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及变形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以便于工艺更好的完善。 关键词:砂型铸造,浇注,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

桥梁课程设计说明书-35m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粟峰 班级:交建12-1班 学号: 0212048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О一五年一月

中国矿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简支梁桥课程设计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编号:02114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2周2学分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及任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方向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修完《桥梁工程》课程后对梁式桥设计理论的一次综合性演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梁式桥的设计计算理论,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梁式桥纵断面、横断面的布置,上部结构构件主要尺寸的拟定。 2.梁式桥内力计算的原理,包括永久作用的计算、可变作用的计算(尤其是各种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作用效应的组合。 3.梁式桥纵向受力主筋的配置、弯起钢筋和箍筋的配置,以及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斜截面抗弯和挠度的验算,预拱度的设置。 4.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计算。 二、适用专业 交通土建专业 三、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地基与基础工程、交通规划与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涵水力水文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设计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上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和U型桥台,支座拟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设计时间内,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桥梁工程实习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独立、认真地完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设计。 基本要求为:计算书应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叙述简洁,字迹清楚、端正,图文并茂;插图应内容齐全,尺寸无误,标注规范,布置合理。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1)

材料成型过程控制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2.9.19至2012.10.15

目录 一、铸造工艺分析 (1) 二、砂芯设计 (3) 三、冒口设计 (5)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7) 五、沙箱铸件数量的确定 (10) 六、参考数目、资料 (11)

图1所示的事U型座,主要用于拆卸主轴上的皮带轮。 材料为ZG25(主要元素含量:W C%=0.22~0.32%,W Mn%=0.5~0.8%,W Si%=0.2~0.45%)。 技术要求:①未标示的铸造圆角半径R=3~5。②未标铸造倾斜度按工厂规格H59~21。③铸件应仔细地清理去掉毛刺及不平处。 图1

一、铸造工艺分析 1.确定铸型种类和造型、制芯方法 此铸件是铸钢件,铸件最大三维尺寸270x110x220 mm,为中小型铸件,铸件结构简单,仅有两个加工面,其他非加工面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采用温型普通机器造型,砂芯外形简单,采用热芯盒射芯机制芯。 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方案1:将铸件放置于下箱,分型面选取如图2所示,采用顶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简单,不用翻箱操作;但是浇注时金属液对型腔冲刷力大,难以下芯,不便设置冒口进行补缩。容易产生夹砂、结疤类缺陷,补缩困难会形成缩孔、缩松结晶等缺陷。 方案2:将铸件放于上箱,分型面选取如图3所示,采用底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相对复杂,下芯方便,可以将冒口设计在顶部,补缩效果好。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考虑,选择方案2较为合理。 图2 图3 铸件全部位于上箱,下表面为分型面 上 下 上 下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 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任务 1.1、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 1.2、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 1.3、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 1.4、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 2.1、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2.2、材料:HT200 2.3、零件加工方法: 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 造芯方法:手工制芯 2.4、主要技术要求: 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 3.1、零件图如下: 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 3.2三维立体图如下: 图3.三维图(1) 图4.三维图(2) 4、工艺设计过程 4.1、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 4.1.1铸件壁厚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

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4.1.2造型、制芯方法 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4.1.3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2.75Kg。这里选用一箱四件,根据本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可以先确定下箱的尺寸。根据铸件重量在<5kg时,查得模型的最小吃砂量a=20mm, h=30mm, c=40mm,d或e=30mm, f=30mm, g=200mm,其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5所示。先确定下箱的尺寸,再根据表格可以选择标准的砂箱。选用Z145A顶杆式起模的震实式造型机,砂箱最大内尺寸为500mm X 400mm X 300mm。根据本铸件的大概尺寸,在设计中采用一箱四件,因为浇注系统位于上箱,所以上砂箱的高度我们还要考虑到浇注系统才可以确定。铸件在砂箱中的放置方式初步设计为图6所示方式。 图5. 最小吃砂量示意图图6. 铸件排布的初步设计 4.2、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2.1铸件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在实际生产中,铸件的实际尺寸和重量与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和重量相比,总会有一些偏差,这种偏差愈小,铸件的精度也愈高。但铸造过程中影响铸件精度的因素很多,如铸造收缩率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分型面、浇冒口系统和砂芯的设计,造型和制芯的工艺操作以及工艺装备本身的精度等。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处理不当,就会降低铸件的精度。也不应该不顾铸件的要求和具体生产条件,盲目提高对铸件的精度要求,否则会导致铸件成本的提高和使工艺复杂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级精度灰铸铁铸件的尺寸偏差如表2所示,重量偏差如表3所示。

左支座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支座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左支座是机床上的一个支座,支座孔中安装轴,侧面的耳孔中安装螺旋栓可将轴夹紧,使轴固定。松开螺栓后轴可转动或滑动,也可利用夹紧程度不同来调节孔与轴的间隙。零件下面的底座上两个定位销孔穿两定位销将其定位,用四个螺栓副将其固定。 1.2.零件的形状 图1 三维图 零件的实际形状如上图所示,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 第二章实体建模 2.1启动pro/ENGINEER Wildfire,单击,系统弹出“新建”对话框。如图1所示。在“类

型”选项组中选择“零件”项,“子类型”选项组中选择“实体”项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实体设计环境。 图2 新建零件实体 2.2.使用拉伸工具创建底座 (1).单击工具栏的按钮,系统弹出“拉伸”操控面板,如图所示,单击“放置”下滑面板,单击”定义“按钮进入“进入草绘”对话框,“草绘平面”项选择FRONT面作为草绘平面,RIGHT 面为参照平面,单击,进入草绘状态。 (2).绘制如图4所示的截面。 (3).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完成草绘。 (4).在操控面板“选项”下滑面板中定义拉伸方式和深度,如图5所示。 (5).单击操控面板上的按钮,结果如图6所示。 (6).在所做实体上以上表面为草绘面,草绘一个直径为110的圆,并以此草绘为基础进行拉伸,拉伸方式为盲孔,深度80,不去除材料,得到图7 (7).在所做实体上以上表面为草绘面,草绘一个直径为80的圆,并以此草绘为基础进行拉伸,拉伸方式为盲孔,深度100,去除材料,得到图8 图3 拉伸实体放置

图4 绘制拉伸截面图5 定义拉伸参数 图6 底板拉伸效果图7 圆柱拉伸效果 图8 去除材料后拉伸效果 2.3.创建拉伸实体 (1).选择底板下平面为草绘平面,如图9。 (2).点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界面。并以一边在大圆上为约束,长度为80,宽度为68进行调整,得到如图10。 (3).点击按钮,完成草绘,点击拉伸按钮,选择拉伸轮廓,长度为100,盲孔拉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

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7 月7 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2011. 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1996. 4. 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2003.

摘要 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 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