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煤工艺经济指标控制

洗煤工艺经济指标控制
洗煤工艺经济指标控制

洗煤厂生产

工艺经济技术指标

一生产工艺流程概况

本洗煤设计基本工艺是: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无压分选,煤泥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联合工艺流程。小时处理煤量285.7T/h,设计入洗方式为单独入洗方式,按气、肥、焦、瘦、1/3焦煤单独入洗,年处理原煤150万吨,属用户型炼焦洗煤厂。

A主洗系统

原煤经过分级、除铁、拣矸、破碎到小于50mm以下,进入主洗设备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进行分选,在离心力场和重力场的作用下一次性分选出精、中、矸三种产品,然后50-13mm精煤经脱介筛脱介脱水后成为最终产品,13-0.5mm末精煤再经离心机脱水成为最终产品进入五个精煤筒仓(3500×5=17500T)储精煤量17500万吨,中煤矸石通过各自的脱介筛脱介脱水后分别装入中煤仓、矸石仓。

B煤泥水系统

精煤离心液和精煤磁选机尾矿经弧型筛分级,筛上物经高频筛脱水进精煤产品,筛下煤泥水和弧型筛筛下水去浮选。中煤、矸石磁选机尾矿去浮选。浮选精矿经过滤机脱水后进入精煤产品。浮选尾煤进尾煤浓缩,浓缩底流进旋流器分级和高频筛回收煤泥后为最终煤泥产品,筛下水进压滤机脱水,滤饼进最终煤泥产品,浓缩机溢流反回循环水池循环利用。

C介质净化回收系统

精中矸弧型筛筛下水和脱介筛合介段筛下水进合介桶,精,中,矸脱介筛稀介段筛下水进入各自的磁选机回收净化介质后进合介桶,精煤弧型筛筛下水部分介质通过分流箱分流后进磁选机,回收介质进合介桶。

二生产工艺指标

1 工作制度:

设计按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工作16小时,每年生产330天计算。

小时处理煤量:285.7T/h

日处理煤量:4800吨/d

年处理煤量:150万吨/a

2 入洗原则:

入洗煤料为:肥煤(FM),焦煤(JM),瘦煤(SM),1/3焦煤(JM)四种煤种,按先洗后配方式单独入洗,装仓后按先配后粉的工艺流趁程进焦炉炼焦。储煤场(86X130m)储煤量正常10万吨,堆高20米时储煤量为27—35万吨.

3洗煤方法:

A主洗:原煤经不分级,不脱泥,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Ф1200/850)分选,粗煤泥用弧型筛和高频筛回收。

B浮选:煤水直接浮选,煤泥用真空过滤机和板框压滤机回收。

4 洗水用量:

生产水用量750T/d,生活水用量15 T/d,生产水由焦化厂酚氰废水处理后补充,部分不足由截潜流水源补充,水量为40m3/h。

洗煤水量表

重介供水0.1m3/h 跳汰供水0.3m3/h

5 全厂采暖:

采用0.2Mpa表压饱和蒸汽为热源,热负荷为1948.3KW.

6 全厂用电负荷情况:

用电设备:106台,共计设备178台。

用电设备总容量:3480kw

工作容量:2916kw

补偿容量;860kvar

视在功率2031KVA

(1#主变1083KW,负荷率86.7%,2#主变948KW,负荷率75.9%%,吨煤电耗7.3KWh/t(原煤)

7 全员工效:

全厂生产用工共计:65个工种,130个岗位.一班生产需161人,二班生产需243人,生产工效24T/工日, 全员工效17T/工日.

8 介质消耗情况:

产品带介:1.2kg/t(原煤)

离心机带介:0.3 kg/t(原煤)

磁选机带介:0.5 kg/t(原煤)

吨煤介耗:2 kg/t(原煤).

每小时耗介:570kg/

介质质量要求: 粒度为325目,小于325目含量-0.044mm 占85%以上,磁性物含量95%以上.水分7%以下,密度大于4.5g/cm3.

9生产技术检查:

数量检查:

1)入场原煤计量:磅房静态电子汽车衡,量程150T

2)入洗毛煤计量:201#皮带秤,量程0-400T

3)入洗原煤计量:301#皮带秤,量程0-400T

4)洗精煤计量:501#皮带秤,量程0-400T

5)洗中煤计量:502#皮带秤,量程0-150T

6)产品出厂计量:磅房静态电子汽车衡,量程150T

质量检查:

1)日常检查:

焦渣特征,硫分,挥发分,灰分,水分,介质质量测定,磁性物含量测定等.

(化验楼)

2)快速指导生产检查:

快灰,快浮,快浓度.(主厂房一层)

3)煤质分析检查:

月综合分析,粘接指数G值,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煤的元素分析,发热量,灰融烛性测定.(中心化验室).

检查项目见表1 和2

选煤厂技术检查规定表表1

洗煤厂技术检查项目表表2

10絮凝剂的添加工艺

煤泥水处理使用聚丙稀酰胺(PAM),阴离子型,分子量为800-1000万单位。30%的水解体。粉状单体含量要求小于0.05%. 一般每1m3煤泥水用量1-2g,吨原煤消耗量在7-20g/之间,根据溢流的水澄清情况,调节添加量.

11浮选药剂的添加工艺

捕收剂:煤油.用量为总消耗量的2/3.

起泡剂:仲辛醇,用量为总消耗量的1/3,

吨干煤泥消耗量在1.2-1.6kg/t之间,根据煤泥水可浮性情况,调节添加量.

12可能入选原煤煤质特征

入洗原煤来自寨崖底矿,狮尾沟矿,王家沟矿,贺东矿等,煤种有肥煤(FM),焦煤(JM),瘦煤(SM),1/3焦煤(JM).

可能入洗的原煤性质分析:见表1 2 表1

表2

50-0.5mm自然级+破碎级浮沉综合

注:-1.4g/cm3密度级的浮沉62.4%

1.4—1.8g/cm3密度级的浮沉25.08%

+1.8g/cm3密度级的浮沉12.33%

1)原煤含矸率1.72%为中含矸率,

2)–1.4g/cm3级占62.69%,灰分7.99%为主导密度级,

3)入洗8.5%灰分时,理论产量69.1%.理论分选密度1.445g/cm3,分选密度±

0.1含量25.15%,属难选煤,数量效率为95.6%

4)各粒度灰分随粒度减小而降低,说明矸石泥化不明显.

可选性曲线见表3

洗煤厂产品平衡表

三工艺操作控制指标

1)原煤入洗水分:M f=5%.

2)原煤入洗灰分:A d≤18.83%

3)入选毛煤粒度要求:0-300mm.

4)入洗原煤要求无铁器炮线等杂质.

5)旋流器入料粒度要求:≤50mm 最大通过粒度85mm

6)补充清水量:28.32m3/h

7)悬浮液循环量:1653.24 m3/h

8)悬浮液煤泥含量:50-60%

9)悬浮液介质量:595.51T/h

10)旋流器入料压力:0.18—0.22Mpa.

11)分选密度:1.3-1.5g/cm3(1.455g/cm3),密度波动围控制在

±0.01g/cm3(10kg/m3)。

12)块精煤:50-13mm,水分15%,灰分8.31% r=12.93%

末精煤:13-0.5mm,水分6.5%,灰分8.28% r=33.73%

粗精煤泥:1.5-0.5mm, 水分23%,灰分10.25% r=6.14% Q=17.55T/h 真空过滤机煤泥: 煤泥灰分8.4% Q=32T/h. r=11.2% M f=23.

总精煤质量指标:灰分A d=8.5% 硫分S td=0.6% 水分M f=10.9%,r=64%.

13)中煤:50-0.5mm, 水分15%,灰分24.68%, r=20%.

14)矸石:50-0.5mm,水分14%,灰分66.24%, r=12%.

15)压滤煤饼:-0.5mm. 水分24%,灰分43.56% r=2.65% Q=7.58T/h.

出厂煤泥: -0.5mm. 水分25.4%,灰分41.45% r=4.01% Q=11.45T/h.

16)合各介质桶:ф5500mmV=70m3,正常开车前半小时鼓风搅拌,停机时液位保持在50%,开车时保持在大于60%以上。

17)煤泥桶:ф4000mm正常开车前半小时鼓风搅拌,停机时液位保持在50%,开车时保持液位大于60%以上。

18)精煤弧型筛入料:浓度168.53g/l,液固比R=5.27 煤泥灰分15.1%

19)高频筛入料:浓度350g/l液固比R=2.19煤泥灰分12.1%

20)浮选入料:浓度96.838g/l. Ad=16.9% Q=47.01T/h (454.17m3/h)

21)浮选精矿: 浓度461.54g/l液固比R=1.5煤泥灰分8.98%

Q=35.56T/h. r=12.5%.

22) 浮选尾矿: 浓度28.03g/l液固比R=35.01煤泥灰分41.5%

Q=11.45T/h.(400.82m3/h), r=4%.

23)尾煤浓缩底流: 浓度300g/l,Q=12.39T/h.(32.87m3/h).

24)尾煤浓缩溢流: 浓度≤10g/l, Q=385.43m3/h

25)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技术规格尺寸:

一段筒体ф1200mm,二段筒体ф850mm。

二段底流口尺寸以安装ф220mm,

备件ф180mm,

ф240mm。

二段中矿溢流管直径ф320mm,

一段精煤溢流管直径以安装ф350mm,长度L=650。

备件ф320mm,长度L=650

安装锥比:ф220/ф320=0.68.(0.81.0.91).

根据原煤的浮沉试验及各轻重产物的比例调节以上参数,达到最佳分选效果。分选精度为一段EP1=0.03-0.05,二段EP2=0.05-0.07.

四洗煤生产经营指标

1入洗原料成本(2006. 6. 20日时价格)

煤价360元/吨,运费15元/吨,合计375元/吨.

2洗煤加工费:

A介质费:吨原煤介耗2公斤,单价800元/吨,

B水费: 吨原煤水耗0.3m3,单价0.5元/m3,

C动力费: 吨原煤电耗7.3KWh,单价0.5元/吨.

D直接人工资费:在册如数270人,平均工资21728元/年,

吨原煤工资4.4元/吨.

E浮选药剂费:吨干煤泥耗药剂1.6公斤/T,

单位成本:5.83元/吨(干煤泥)

折合原煤单价5.83x25%=1.47元/吨.

(煤油3500元/T.仲辛醇4000元/T)

F絮凝剂费: 吨原煤耗药剂7克/T,单价15元/公斤

G修理费:按固定资产2.5%计算,0.46元/吨原煤.

H辅助材料费:2.元/吨原煤.

滤布:0.4元/T,

筛板:0.5元/T,

阀门:0.2元/T,

油脂:0.1元/T ,

化验费:0.3元/T ,

电器材料费:0.2元/T,

其他材料:0.3元/T。

S推土机用工费:2元/吨

L管理费:0.2元/吨

3其他支出:0.5元/吨

见下表1 表2. 表3

洗煤生产经营成本汇总表表1

1计算吨煤加工成本:17.8元/吨

2计算吨原煤生产成本:393.3元/吨

表2

产品销售收入

税后利润汇总表表3

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

关键质量属性关和键工艺参数(CQA&CPP) 1、要求: 生产工艺风险评估的重点将由生产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PP)决定。 生产工艺风险评估需要保证能够对生产工艺中所有的关键质量属性(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PP)进行充分的控制。 2、定义: CQA关键质量属性: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的性质或特征,其应在适当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以保证产品质量。 CPP关键工艺参数:此工艺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关键质量属性,因此需要被监测及控制,确保产产品的质量。 3、谁来找CQA&CPP 3.1 Subject Matter Experts(SME)在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例如,质量部门,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研发,销售等等),个人拥有的资格和特殊技能。 3.2 SME小组成员:QRM负责/风险评估小组主导人、研发专家、技术转移人员(如适用)、生产操作人员、工程人员、项目人员、验证人员、QA、QC、供应商(如适用)等。 3.3 SME小组能力要求矩阵: 4、如何找CQA&CPP 4.1 在生产工艺中有很多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的风险,必须对每个因素充分的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从而来反映工艺的一些重要性质。

4.2 列出将要被评估的工序步骤。工艺流程图,SOP或批生产记录可以提供这些信息。评估小组应该确定上述信息的详细程度来支持风险评估。 例:

文件资源:保证在评估之前已经具备所有必要的文件。 良好培训:保证在开展任何工作之前所有必要的风险评估规程、模板和培训已经就位。 评估会议:管理并规划所有要求的风险评估会议。 例:资料需求单 ICH Q8(R2)‐ QbD‐系统化的方法、 ICHQ9‐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 CQA&CPP风险评估工具‐FMEA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97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 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工艺参数失控,不但破坏了平稳的生产过程,还常常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所以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1、温度失控 温度是石化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由重要意义,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需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反应失控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燃烧、爆

炸;或由于液化气体介质和低沸点液体介质急剧蒸发,造成超压爆炸。温度过低,则有时会因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造成反应物积聚,一旦温度正常时,往往回因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还可能是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为了严格控制温度,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①有效去除反应热;对于相当多数的放热反应应选择有效的传热设备、传热设备及传热介质,保证反应热及时导出,防止超高温。 还要注意随时解决传热面结垢、结焦的问题,因为它会大大降低传热效率,而这种结垢、结焦现象在石化生产中有是较常见的。 ②正确选用传热介质;在石化生产中常用载体来

工艺标准计划指标实际操作管理计划制度章程

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了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不断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严格各项工艺管理制度,杜绝违章操作,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化工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化工岗位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的组成部分,属受控文件是化工岗位人员操作的依据,操作工对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关系到生产系统的安全、优质、低耗、必须严格管理。 (一)岗位操作规程编制 岗位操作规程由设计人员或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初稿,报生产部修改汇编,生产厂长审核,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二)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 由于岗位操作规程是受控性文件,发放时必须登记、签收,生产部发给车间时要登记、签收,车间发给个人也要签收,人员调离岗位时,车间要及时收回。生产部根据化工岗位人员控制发放总数,车间必须保证每位人员手持一册。 (三)岗位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 1、由车间生产主任负责组织贯彻执行,调度室监督执行。

2、车间工艺技术员应组织操作工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每季 度不少于一次。 3、对于学徒工或新来的熟练工更应该抓紧学习,学徒期满后, 经考试合格、报生产部和综合办考核批准后,方可正式操作。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两次仍不合格时,应由车间退回综合办。 4、车间对操作工学习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艺操作技术全面考试,成绩报生产部和综合办。 (四)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 1、根据生产工艺的变更,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合理化建设等进行修改或补充。 2、由车间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生产部及有关部门修订、审核,生产厂长批准执行。 3、新的操作规程未批准之前,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工艺指标管理 工艺指标是实现系统安全、平衡运行的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使生产随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一)工艺指标的分类 工艺指标分为厂控和车间控制两类,凡属下列性质的为厂控工艺指标; 1、涉及工号(或车间)之间,影响较大的; 2、影响到安全生产或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量的 3、影响主要 消耗定额的,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属下列性质的,属车间控

变换催化剂性能和控制工艺指标

QCS― 11 催化剂的技术性能介绍 QCS― 11 是钴钼系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是我公司专门为高CO、高水气比研究 开发的催化剂。已经在两个壳牌气化工艺一变使用。和QCS-03/QCS-01催化剂相比,耐热温度高、活性稳定性好、孔结构更加合理,另外,颗粒度均匀、装填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保证装填均匀、阻力减小。镁-铝-钛三元尖晶石载体及特殊的加工制作工艺是确保QCS-11 催化剂具备上述特性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目前高CO、高水气比工艺包括壳牌炉气化、航天炉气化、GSP 气化等,其中神华宁煤使用GSP是目前CO 和水气比最高的工艺,对催化剂的要求也最高。我公司的QCS 系列催化剂采用镁- 铝-钛三元载体、稀土助剂,其活性稳定性、工况适应性是最好的,在与国外、国内催化剂对比使用过程中得到很多验证,获得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南非等国家的专利。 QCS― 11 钴钼系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适用于以重油、渣油部分氧化法或煤气化法造气的变换工艺,促进含硫气体的变换反应,是一种适应宽温(220℃~550℃)、宽硫 (工艺气硫含量≥0.01% v/v )和高水气比(0.2~2.0)。该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脱氧能力强等特点,能有效地脱除与吸附原料气中的氧和焦油等杂质或毒物。对高空速,高水气比的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操作弹性较大。具有稳定的变换活性,可延长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新鲜催化剂活性组份钴、钼以氧化钴、氧化钼的形式存在,使用时应首先进行硫化,使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硫化物。可以用含硫工艺气体硫化,也可用硫化剂单独硫化。 QCS― 11 耐硫变换催化剂不含对设备和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硫化时也只有少量的水生成并随工艺气排出,对设备无危害。 主要特点为: 耐热温度高、活性稳定性好、孔结构更加合理。颗粒度均匀、装填效果好,能够有效的保证装填均匀、阻力减小。镁-铝-钛三元尖晶石载体及特殊的加工制作工艺是确保QCS-11 催化剂具备独特性能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工艺参数的控制

物料与物料配比的控制 在生产中物料流量(或配比)的控制对操作的影响随着反应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放热反应中,随着反应物投料速度加快,反应热量增加,反应温度就上升。如果反应热不能及时撤出,就会引起反应系统超温,物料分解、突沸而引发事故。如果反应温度过低,反应物加入量过大,会暂时抑制反应温度上升,一旦反应温度回升,则积聚的反应物会在局部剧烈反应,同样会导致突沸和事故发生。在有些氧化反应过程中,因加料速度过快,会造成反应速度过快发生爆炸事故。而且有些反应的反应物本身就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生产操作最重要的指标,不同化学反应有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各种机械、电气、仪表设备都有使用的最高和最低允许温度;各种原材料、助剂等都有贮存使用的温度范围。物料加工、蒸馏、精馏过程中不同的控制温度更是直接决定着不同馏分产物的组成。工艺过程中温度的受控程度更是装置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温度对岗位操作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在操作过程中,超温往往会造成釜内爆聚等。在氧化、还原反应生产过程,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可直接引发爆炸。 压力的调整与控制 压力控制主要包括压力的形成与压力的使用两个环节。 溢料的操作控制 溢料主要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加料、加热速度较快产生液沫引起的物料溢出 液位的安全控制 生产过程的液位控制主要是不超贮、液面要真实。假液面是生产过程中影响液位控制的常见问题。形成假液面的原因主要有: (1)液面计(及液面计管)冻堵; (2)密度不同的液体混合操作时,由于液面计管和容器内的液体密度不同,造成液面计液面与容器实际液面不一致; (3)液面计阀门关闭或堵塞; (4)液面计管、阀门被凝胶、自聚物、过氧化物等堵塞,许多液面计管(板)是透明的,容易暴露在阳光下,所以在液面计处很容易形成自聚物和过氧化物; (5)容器搅拌混合效果不好,容器内有沉淀分层; 6)液面计与容器气相不连通,造成气阻; (9)接送料操作中液面不稳定。 消除假液面首先要稳定操作,认真进行岗位巡回检查。 化工工人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提纲 第一篇化学基础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主要讲述国际单位制和摩尔、气体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主要讲述化学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配平。 第四章催化反应:主要讲述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催化剂的使用等。 第五章无机化学基础:主要讲述无机化合物的分类、重要的无机化学反应、重要酸和碱的

工艺参数确认1111

工艺参数的确认Process Parameter Qualification 谢永 2013-7-24

工艺参数的确认 工艺参数确认的背景和目的 工艺参数确认的一般流程 工艺参数确认的前提 质量风险分析和工艺确认方案 工艺参数确认 质量风险再分析和工艺确认报告 关键工艺参数的定义 其他

工艺参数的分类 温度 数量(重量,体积等) 压力 pH 搅拌速度 时间 其他

工艺参数范围的确定 科学原理 文献资料 历史数据 小试数据(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来源于其他公司或客户的数据 经验:工艺中偏差和OOS。 参数范围确认试验(正交试验,失败边际试验等)

几个名词 Design space 设计空间 Hold-Point 工艺暂存点 Edge of failure 失败边际 Critical

Design Space The multidimensional combin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input variables (e.g. material attributes) and process parameters that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provide assurance of quality. Working within the design space is not considered as a change. Movement out of the design space is considered to be a change and would normally initiate a regulatory post approval change process. Design space is proposed by the applicant and is subject to regulatory assessment and approval.

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工艺指标异常的分析控制方法 1、pH值:在实际调节过程中pH值宁愿偏碱而不要偏酸,主要因为偏碱更利于后段絮凝沉淀效果提升。 pH值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1)与水质水量的关系:工业排水中pH的波动主要由生产中使用的酸碱药品带来的,需要在运行中逐步熟悉企业排水情况,积累经验通过颜色等物理性质判断水质偏酸或偏碱。 (2)与沉降比的关系:pH低于5或高于10都会对系统造成冲击,出现污泥沉降缓慢,上清液浑浊,甚至液面有漂浮的污泥絮体。 (3)与污泥浓度(MLSS)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对pH的波动耐受力越强。在受冲击后应加大排泥量促进活性污泥更新。 (4)与回流比的关系:提高回流比以稀释进水的酸碱度也是降低pH波动对系统影响的方法之一。 2、进水温度:水温高则影响充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一般认为低于10℃影响明显)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 3、原水成分: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如下: 4、溶解氧:运行中的溶解氧监测主要依靠在线监测仪表,便携式溶解氧仪和实验测定,3种方法监测,仪器需要经常对比实验测定结果以确保仪器准确。在出现容氧异常时,应在曝气池中采取多点采样的方法通过测定曝气池不同区域的溶解氧浓度,来分析故障原因。 (1)与原水成分的关系。原水对溶解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水量和高有机物浓度都会增加系统的耗氧量,因此运行中曝气机全开之后,要再提高进水量就要根据溶解氧情况而定了。另外,如原水中存在洗涤剂较多,使得曝气池液面存在隔绝大气的隔离层,同样会降低冲氧效率。 (2)与污泥浓度的关系。越高的污泥浓度耗氧量也越大,因此运行中需要通过控制合适的污泥浓度,避免不必要过度耗氧。同时应该注意,污泥浓度低时应调整曝气量避免过度冲氧引起污泥分解。 (3)与沉降比的关系。运行中要避免的是过度曝气。过度曝气会使污泥细小的空气泡附着在污泥上,导致污泥上浮,沉降比增大、沉淀池表面出现大量浮渣。 5、食微比(F/M) 食微比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通常需要控制食微比在0.3左右,经常利用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以确定适合的进水流量。BOD值按COD值的50%进行计算,并在日常化验的数据对比中找出适合该处理站水质的COD、BOD比值。 计算方法为:N S=QLa/XV 其中 Q—污水流量(m3/d);V—曝气池容积(m3); X—混合液悬浮物(MLSS)浓度(mg/L);La—进水有机物(BOD)浓度(mg/L)。

工艺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工艺管理和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艺管理是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公司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而进行的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搞好生产工艺管理工作,严格工艺纪律,保证生产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特制定本规定和考核办法。本规定和考核办法适用于河南京宝新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艺技术管理及操作过程。 第二章工艺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条工艺指标的管理 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的标准控制工艺指标。 2 工艺指标、参数的修改流程要求符合相关规定,公司要明确具有修改指标、参数权限的人员,详细填写《工艺参数变更单》并跟踪实施效果。白班下班期间如修改指标、参数权限的人员不在岗位上暂时可进行电话通知修改,然后待次日上班后及时填写《工艺参数变更单》,主操人员要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3 生产部门在开车生产前,工艺工程师和技术员要把相关的工艺参数及时、准确、完整地以书面形式下达到中央控制室,严禁口头下达。 4 工艺工程师每天要进行一次重点工艺指标、参数确认检查,每周对其他工艺指标至少进行两次覆盖检查,以确保工艺指标、参数的贯

彻实施。 重点工序的关键指标规定如下: 电量及电耗;气量及气耗;一次水及水耗;蒸汽消耗; 5技术质量部负责对控制电脑内工艺指标、参数及历史趋势、报警等数据的妥善管理,严禁擅自删除工艺趋势、历史报警等记录。 第三条工艺操作和开停车管理 1 一线员工要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正确地操作,要保证操作与工艺规定的一致性。 2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操作规程,并及时将新完成的技改项目有关内容纳入操作规程中。 3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和工艺文件进行操作。 4 生产的开停车(包括主要设备的开停车,如:螺杆机、往复机、汽轮机-离心机等)实施大型设备开停车确认表制度,要求经过确认签字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5 开停车确认表要认真如实填写,严禁代签、漏签。 第四条岗位交接和现场巡检管理 1 交接班时,操作人员按岗位和巡检路线对应交接,做到“四清”,即“记录清、数据清、问题清、具体部位清”。交接人在交接记录上签字,接班者签字后再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2 认真执行岗位交接班制度,按照“十交五不接”要求进行交接班。 3 上一班的班组长应将班中的生产情况、设备状况、存在问题等信息正确传达给下一班的班组长,以便使下一班正确掌握情况,避免出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60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 数的控制(正式版)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 力,流量,物料配比等.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 以内,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一,反应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化学工业生产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各种 化学反应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正确控制反应温 度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 须的.如果超温,反应物有可能分解起火,造成压力升

高,甚至导致爆炸;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副反应,生成危险的副产物或过反应物.升温过快,过高或冷却设施发生故障,可能会引起剧烈反应,乃至冲料或爆炸.温度过低会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温度一旦恢复正常,往往会因为未反应物料过多而使反应加剧,有可能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还会使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道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料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 1.移出反应热 方法: 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或两者兼用 稀释剂回流冷却

AO工艺运行指标的控制

A/O工艺运行指标的控制! 导读:污水处理的运行需要众多控制参数的合理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处理工艺的正常、高效运行。本文详细介绍A/O(脱氮)工艺主要参数指标的控制! 污水处理的运行需要众多控制参数的合理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处理工艺的正常、高效运行。本文详细介绍A/O(脱氮)工艺主要参数指标的控制! 1、pH值 一般污水处理系统可承受的pH值变动范围为6~9,超出范围需进行投加化学调和剂调整;pH值过小会造成混凝絮体小、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活动减弱;过大则体现为混凝絮体粗大,出水浑浊,活性污泥解体,原生动物死亡。对于生活污水,pH值一般符合要求,不需人为调控。 2、B/C B/C即系统进水的可生化性,数值上为同一样品的BOD5与COD的比值。对于二级污水处理厂,B/C表征污水成分是否满足生物处理的要求。对于活性污泥系统,一般认为B/C≥0.3,为可生化性良好,生物处理发挥作用。而可生化性<0.3时,污水中有机物含量不足,无法满足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处理效率低下,此时,调控方法是向污水中投加有机营养源。 3、水力停留时间HRT HRT即平均水力停留时间,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反应器有效容积与进水量的比值。对于生物处理,HRT要符合相应工艺要求,否则水力停留时间不足,生化反应不完全,处理程度较弱;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系统污泥老化。 表1不同污水处理工艺HRT 当处理效果不佳时,可参照设计值进行HRT的校核,校核水力停留时间时,水量应该算上污泥回流量与内回流量等。若HRT过小,应缓慢减小污水量,过大则缓慢加大污水量。注意,污水量的增减都应缓慢变动,否则造成系统的冲击负荷;由于污水处理任务艰巨,不要轻易减小进厂污水量,而是在回流量上做出调整。 4、污泥浓度MLSS及MLVSS MLSS为活性污泥浓度,MLVSS为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占MLSS的

工艺指标管理制度

工艺指标(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更好的控制工艺指标,使生产平稳有序进行,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鸿基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指标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鸿基焦化各生产车间。 3 职责 3.1 生产技术部是公司工艺指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 1)确定工艺卡片的内容、语言和格式; 2)工艺卡片制(修)订、审核、会签、发布和保存; 3)工艺卡片的日常管理,确保工艺卡片的有效性、适宜性; 4)监督工艺卡片的使用。 3.2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 3.3 设备指标由设备部负责监督检查 3.4 安全环保指标由安环消防部负责监督检查 3.5 产品质量指标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 3.6 生产车间负责工艺指标的具体编制和执行,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4 工艺卡片内容与要求 4.1 工艺卡片指标的来源 装置原设计的基础数据、装置改造设计(技改技措)的基础数据、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限制条件、装置标定数据、产品质量指标控制、环保达标排放要求等。 4.2 工艺卡片的内容 4.2.1内容包括:装置名称、工艺卡片编号、原料及化工原材料质量指标、装置关键工艺参数指标、动力工艺指标、装置成品及半成品质量指标、装置消耗指标、环保监控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管领导及部门签字、执行日期。 4.2.2具体控制指标主要包括:

●关键控制工艺指标 ●关键环保监控指标 ●装置重要公用工程系统指标 ●主要工艺运行指标 ●主要设备运行指标 ●原料质量控制指标 ●装置产品质量控制指标 4.3 工艺卡片中涉及技术秘密的部分,不能公开展示。 4.4 工艺卡片中各项指标应达到的要求: ●符合装置生产操作的特点 ●保证产品质量 ●节能降耗 ●工艺技术水平先进 5 工艺卡片编制、变更及修订 5.1 原始工艺卡片编制及审批 5.1.1 各生产车间根据4要求,制定出工艺指标卡片初稿。 5.1.2 工艺卡片交车间主任签字→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室进行审核并会签→副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下发执行。 5.1.3 临时工艺卡片管理 新装置开工初期可以使用临时工艺卡片,运行半年后,生产工艺运行稳定,修订临时工艺卡片,形成正式的工艺卡片; 临时工艺卡片的审批、生效程序等同工艺卡片; 临时工艺卡片必须有时间限制,过期自动作废。 5.2 工艺指标的变更、调整 5.2.1 下列情况应对工艺指标进行变更、调整: 1)未达到4.4要求的; 2)装置技术改造要求; 3)原材料性质已发生变化; 4)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工艺参数失控,不但破坏了平稳的生产过程,还常常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所以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1、温度失控 温度是石化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由重要意义,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需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反应失控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燃烧、爆炸;或由于液化气体介质和低沸点液体介质急剧蒸发,造成超压爆炸。温度过低,则有时会因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造成反应物积聚,一旦温度正常时,往往回因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还可能是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为了严格控制温度,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①有效去除反应热;对于相当多数的放热反应应选择有效的传热设备、传热设备及传热介质,保证反应热及时导出,防止超高温。 还要注意随时解决传热面结垢、结焦的问题,因为它会大大降低传热效率,而这种结垢、结焦现象在石化生产中有是较常见的。 ②正确选用传热介质;在石化生产中常用载体来进行加热。常用的热载体有水蒸气、热水、烟道气、碳氢化合物(如导热油、联苯混合物及道生液)、熔盐、汞和熔融金属等。正确选择载体对加热过程的安全 第 2 页共 6 页

十分重要。如应避免选择容易与反应物料相作用的物质作为传热介质,如不能用水来加热或冷却环氧乙烷,因为微量水也会引起液体环氧乙烷自聚发热而爆炸,此种情况宜选用液体石蜡做传热介质。 ③防止搅拌中断;搅拌可以加速反应物料混合以及热传导。有的生产过程如果搅拌中断,肯呢过会造成局部反应加聚和散热不良而发生超压爆炸。对因搅拌中断可能引起事故的石化装置,应采取防止搅拌中断的措施,例如采用双倍供电等。 2、压力控制 压力是化工生产的基本参数之一。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反应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进行,或者需要用假牙的方法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因此,加压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普遍采用,所使用的塔、釜、器、罐等大部分是压力容器。 但是,超压也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加压能够强化可燃物料的化学活性,扩大爆炸极限范围;久受高压作用的设备容易脱碳、变形、渗漏,以至破裂和爆炸;处于高压的可燃气体介质从设备、系统连接薄弱处(如焊接处或法兰、螺栓、丝扣连接处甚至因腐蚀穿孔出等)泄漏,还会犹豫急剧喷出或静电而导致火灾爆炸等。反之,压力过低,会使设备变形。在负压操作系统,空气容易从外部渗入,与设备、系统内的可燃物料形成帮助性混合物而导致燃烧、爆炸。 因此,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不因压力失控造成事故,除了要求受压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管道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其耐压强度、气密性;有安全阀等泄压设备;还必须装设灵敏、准确、可靠的测量压力的仪表-压力计。而且要按照设计压力或最高工作压力以及有关规定,正确选用、安装和使用压力计,并在生产运行期间保持完好。 第 3 页共 6 页

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指标控制

湿法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一.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玉米贮存与净化 原料玉米(要求成熟的玉米,不能用高温干燥过热的玉米)经地秤计量后卸入玉米料斗,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进入原料贮仓,经振动筛选、除石、磁选等工序净化,计量后去净化玉米仓。由玉米仓出来的玉米用水力或机械输送去浸泡系统。水力输送速度为0.9—1.2m/s,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2.5—3。温度为35℃—40℃,经脱水筛,脱除的水回头作输送水用,湿玉米进入浸泡罐。 2.玉米浸泡 玉米的浸泡是在亚硫酸水溶液中逆流进行的。一般采用半连续流程。浸泡罐8—12个,浸泡过程中玉米留在罐内静止,用泵将浸泡液在罐内一边自身循环一边向前一级罐内输送,始终保持新的亚硫酸溶液与浸泡时间最长(即将结束浸泡)的玉米接触,而新入罐的玉米与即将排出的浸泡液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浸泡效果。浸泡温度(50±20)℃,浸泡时的亚硫酸浓度为0.2%—0.25%,浸泡时间60—70h。完成浸泡的浸泡液即稀玉米浆含干物质7%—9%,pH3.9—4.1,送到蒸发工序浓缩成含干物质40%以上的玉米浆。浸泡终了的玉米含水40%—46%,含可溶物不大于2.5%,用手能挤裂,胚芽完整挤出。其酸度为对100kg干物质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中和,用量不超过70mL。 3.玉米的破碎 浸泡后的玉米由湿玉米输送泵经除石器进入湿玉米贮斗,再进入头道凸齿磨,将玉米破碎成4—6瓣,含整形玉米量不超过1%,并分出75%—85%的胚芽,同时释放出20%—25的淀粉。破碎后的玉米用胚芽泵送至胚芽一次旋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流出的胚芽去洗涤系统,底流物经曲筛滤去浆料,筛上物进入二道凸齿磨,玉米被破碎为10—12瓣。在此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处于结合状态的胚芽不超过0.3%。经二次破碎的浆料经胚芽泵送二次旋液分离器;顶流物与经头道磨破碎和曲筛分出的浆料混合一起,进入一次胚芽分离器,底流浆料送入细磨工序。进入一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悬浮液浓度为7—9Bé,压力为0.45—0.55MPa。进入二次旋流分离器的淀粉浆料浓度为7—9 Bé,压力为0.45—0.55MPa,胚芽分离过程的物料温度不低于35℃。 4.细磨 经二次旋流分离器分离出胚芽后的稀浆料通过压力曲筛,筛下物为粗淀粉乳,淀粉乳与细磨后分离出的粗淀粉浆液汇合后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上物进入冲击磨(针磨)进行细磨,以最大限度地使与纤维联结的淀粉游离出来。经磨碎后的浆料中,联结淀粉不大于10%。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 5.纤维的分离、洗涤、干燥 细磨后的浆料进入纤维洗涤槽,在此与以后洗涤纤维的洗涤水一起用泵送到第一级压力曲筛。筛下分离出粗淀粉乳,筛上物再经5级或6级压力曲筛逆流洗涤,洗涤工艺水从最后一级筛前加入,通过筛面,携带着洗涤下来的游离淀粉逐级向前移动,直到第一级筛前洗涤槽中,与细磨后的浆料合并,共同进入第一级压力曲筛,分出粗淀粉乳。该乳与细磨前筛分出的粗淀粉乳汇合,进入淀粉分离工序。筛面上的纤维、皮渣与洗涤水逆流而行,从第一筛向以后各筛移动,经几次洗涤筛分洗涤后,从最后一级曲筛筛面排出,然后经螺旋挤压机脱水送纤维饲料工序。 细磨后浆料浓度为13—17Bè,压力曲筛进料压力0.25—0.3MPa,洗涤用工艺水温度45℃,可溶物不超过1.5%,纤维洗涤用水量210—230L/100kg绝干玉米,洗涤后物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工艺参数失控,不但破坏 了平稳的生产过程,还常常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 所以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是化工装置防止发 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1、温度失控 温度是石化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产 品质量、降低能耗由重要意义,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需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反应失控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燃烧、 爆炸;或由于液化气体介质和低沸点液体介质急剧蒸发,造成超压 爆炸。温度过低,则有时会因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造成反应物积聚,一旦温度正常时,往往回因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还可能是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致使 易燃物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为了严格控制温度,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①有效去除反应热;对于相当多数的放热反应应选择有效的传热设备、传热设备及传热介质,保证反应热及时导出,防止超高温。 还要注意随时解决传热面结垢、结焦的问题,因为它会大大降低传热效率,而这种结垢、结焦现象在石化生产中有是较常见的。 ②正确选用传热介质;在石化生产中常用载体来进行加热。常用的热载体有水蒸气、热水、烟道气、碳氢化合物(如导热油、联苯混合物及道生液)、熔盐、汞和熔融金属等。正确选择载体对加热过程的安全十分重要。如应避免选择容易与反应物料相作用的物质作为传热介质,如不能用水来加热或冷却环氧乙烷,因为微量水也会引起液体环氧乙烷自聚发热而爆炸,此种情况宜选用液体石蜡做传热介质。 ③防止搅拌中断;搅拌可以加速反应物料混合以及热传导。有的生产过程如果搅拌中断,肯呢过会造成局部反应加聚和散热不良而发生超压爆炸。对因搅拌中断可能引起事故的石化装置,应采取防止搅拌中断的措施,例如采用双倍供电等。

工艺指标管理办法

工艺指标管理办法 一、工艺指标内容 (一)原材料消耗控制指标。 (二)原料、燃料、化工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质量控制指标。 (三)安全卫生指标。 (四)环保三废排放控制指标。 (五)设备动力控制指标。 (六)工艺过程控制指标。 二、工艺指标分类 工艺指标分为厂控工艺指标与车间控制工艺指标。厂控工艺指标是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能耗物耗、环保、设备运转等有重要影响的一级指标;车间控制工艺指标是指公司控制工艺指标以外的二级指标。 三、工艺指标制定与修订 (一)厂控工艺指标的制定由生产管理部组织技术发展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机电动力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及各车间,根据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文件确定,经公司总工程师和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后下发执行。车间级工艺指标的制定由相关车间提出,车间主任审核,由生产管理部审批后下发执行。 (二)指标的修改应遵循先进性的原则。出现下列情况后应对工艺指标进行修订:当前工艺条件下与设计值偏差较

大,装置技术改造要求,原材料性质已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 (三)厂控工艺指标的修改周期为每年一次,车间级工艺指标根据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修改。工艺指标的修改由车间提出后报生产管理部进行审批,由生产副总签发。 (四)工艺指标修改的基本要求包括:必须保证对生产装置、人员安全可靠;保证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要求;符合节能降耗的要求;符合环保要求;符合工艺技术先进性要求。 (五)工艺指标的管理 1.厂控工艺指标履行审批手续后由生产管理部下发各生产车间执行,车间级工艺指标经审批后由车间下发岗位执行。 2.车间岗位操作人员应按岗位生产日报表规定的项目、频率、时间,及时填写报表,监控运行工艺指标,岗位操作人员不得伪造工艺指标数值。 3.工艺指标偏离控制范围时,车间应及时调整,若无法调整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4.工艺指标偏离控制范围较大,又未及时调整和采取措施,按工艺事故处理。 5.仪表、电气车间应保证工艺指标监控设备的完好,发现故障仪表、电气应及时处理避免引发工艺和设备事故。

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

第四节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技能 压铸生产中机器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一个参数可能造成产品的多个缺陷,而同一产品的同一缺陷有可能与多个参数有关,要求在试压铸生产中要仔细分析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铸件成形的影响。压铸生产厂家通常由专人设定和调节机器参数。下面以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CC280卧式冷室压铸机为例,说明压铸生产中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技能。 第四节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技能 压铸生产中机器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一个参数可能造成产品的多个缺陷,而同一产品的同一缺陷有可能与多个参数有关,要求在试压铸生产中要仔细分析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铸件成形的影响。压铸生产厂家通常由专人设定和调节机器参数。下面以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CC280卧式冷室压铸机为例,说明压铸生产中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节技能。 一、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技能 DCC280卧式冷室压铸机设定的内容及方法如下: (1)射料时间:射料时间大小与铸件壁厚成正比,对于铸件质量较大、压射一速速度较慢且所需时间较长时,射料时间可适当加大,一般在2S以上。射料二速冲头运动的时间等于填充时间。 (2)开型(模)时间:开型(模)时间一般在2S以上。压铸件较厚比较薄的开型(模)时间较之要长,结构复杂的型(模)具比结构简单的型(模)具开型(模)时间较之要长。调节开始时可以略为长一点时间,然后再缩短,注意机器工作程序为先开型(模)后再开安全门,以防止未完全冷却的铸件喷溅伤人。 (3)顶出延时时间:在保证产品充分凝固成型且不粘模的前提下,尽量减短顶出延时时间,一般在0.5S以上。 (4)顶回延时时间:在保证能顺利地取出铸件的前提下尽量减短顶回延时时间,一般在0.5S以上。 (5)储能时间:一般在2S左右,在设定时操作机器作自动循环运动,观察储能时间结束时,压力是否能达到设定值,在能达到设定压力值的前提下尽量减短储能时间。 (6)顶针次数:根据型(模)具要求来设定顶针次数。 (7)压力参数设定 在保证机器能正常工作,铸件产品质量能合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工作压力。选择、设定压射比压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压铸件结构特性决定压力参数的设定。 ①壁厚:薄壁件,压射比压可选高些;厚壁件,增压比压可选高些。 ②铸件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形状复杂件,选择高的比压;形状简单件,比压低些。 ③工艺合理性:工艺合理性好,比压低些。 2)压铸合金的特性决定压力参数的设定 ①结晶温度范围:结晶温度范围大,选择高比压;结晶温度范围小,比压低些。 ②流动性:流动性好,选择较低压射比压;流动性差,压射比压高些。 ③密度:密度大,压射比压、增压比压均应大;密度小,压射比压、增压比压均选小些。 ④比强度:要求比强度大,增压比压高些。 3)浇注系统决定压力参数的设定 ①浇道阻力:浇道阻力大,主要是由于浇道长、转向多,在同样截面积下、内浇口厚度小产生的,增压比压应选择大些。 ②浇道散热速度:散热速度快,压射比压高些;散热速度慢,压射比压低些。 4)排溢系统决定压力参数的设置 ①排气道分布:排气道分布合理,压射比压、增压比压均选高些。 ②排气道截面积:排气道截面积足够大,压射比压选高些。 5)内浇口速度 要求速度高,压射比压选高些。 (⑥温度 合金与压铸型(模):温差大,压射比压高些;温差小,压射比压低些。 8)压射速度的设定 压射速度分为慢压射速度(又称射料一速)、快压射速度(又称射料二速)、增压运动速度。 慢压射速度通常在0.1~0.8m/s范围内选择,运动速度由0逐渐增大,快压射速度与内浇口速度成正比,一般从低向高调节,在不影响铸件质量的情况下,以较低的快压射速度即内浇口速度为宜。 增压运动所占时间极短,它的目的是压实金属,使铸件组织致密。增压运动速度在调节时,一般观察射料压力表的压力示值在增压运动中呈一斜线均匀上升,压铸产品无疏松现象即可。 (9)一速、二速转换感应开关的位置调节原则 1)一速、二速运动转换应该在压射冲头通过压室浇注口后进行 2)对于薄壁小铸件,一般一速较短、二速较长 3)对于厚壁大铸件,一般一速较长,二速较短 4)根据铸件质量(如飞边、欠铸、气泡等)调节转换点。 (10)金属液温度的调节合金液温度可从机器电气箱面板上显示和设定。各种合金液其浇注温度不相同,同一压铸合金不同结构的产品,其厚壁铸件比薄壁铸件浇注温度要低。 (11)浇注量的选择所选择的每次浇注量应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余料厚度在15~25mm范围为宜,并要求每次合金液的舀取量要稳定。 (12)模温的控制模温是指压铸型(模)合型(模)时的温度,对于不同的合金液,其模温温度不同,一般以合金凝固温度的1/2为限。在压铸生产中最重要的是型(模)具工作温度的稳定和平衡,它是影响压铸件质量和压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器液压系统各个动作的工艺参数,如压力、速度、行程、起点与终点,各个动作的时间和整个工作循环的总时间都有一定的技术参数,要求调试人员一定要熟悉机器技术性能,根据液压系统图认真分析所有元件的结构、作用、性能和调试范围,搞清楚液压元件在设备上的实际位置,并了解机械、电气、液压的相互关系。 二、主要工艺参数的调节技能 1.机器在调节时应注意的事项 1)只能调节机器使用说明书上指出的可调参数。调压时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不准大于规定的压力值,尽量防止调压过高,而致使油温增高或损坏元件。 2)不准在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运动状态下调节系统工作压力。 3)调压前应先检查压力表是否损坏,若有异常,待压力表更换后再调节压力。 4)调压前,先把所要调节的调压阀上的调节螺母放松,调压后,应将调节螺钉的紧固螺母拧紧,以免松动。 2.主要工艺参数的调节技能 (1)开、合型(模)慢速段的调节 开型(模)和合型(模)慢速段的速度统一由慢速油阀左侧的调节螺钉控制。顺时针旋紧螺钉,则开、合型(模)慢速段速度减慢,逆时针旋松螺钉,则开、合型(模)慢速速度加快。调节合适后,将固定螺母拧紧,如图3-93所示。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 术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的技术措施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工艺参数失控,不但破坏了平稳的生产过程,还常常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所以严格控制工艺参数,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1、温度失控 温度是石化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由重要意义,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需的。温度过高,可能引起反应失控发生冲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应物分解燃烧、爆炸;或由于液化气体介质和低沸点液体介质急剧蒸发,造成超压爆炸。温度过低,则有时会因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造成反应物积聚,一旦温度正常时,往往回因未反应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温度过低还可能是某些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致使易燃物泄漏引起燃烧、爆炸。 为了严格控制温度,须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①有效去除反应热;对于相当多数的放热反应应选择有效的传热设备、传热设备及传热介质,保证反应热及时导出,防止超高温。 还要注意随时解决传热面结垢、结焦的问题,因为它会大大降低传热效率,而这种结垢、结焦现象在石化生产中有是较常见的。 ②正确选用传热介质;在石化生产中常用载体来进行加热。常用的热载体有水蒸气、热水、烟道气、碳氢化合物(如导热油、联苯混合物及道生液)、熔盐、汞和熔融金属等。正确选择载体对加热过程的安全十分重要。如应避免选择容易与反应物料相作用的物质作为传热介质,如不能用水来加热或冷却环氧乙烷,因为微量水也会引起液体环氧乙烷自聚发热而爆炸,此种情况宜选用液体石蜡做传热介质。 ③防止搅拌中断;搅拌可以加速反应物料混合以及热传导。有的生产过程如果搅拌中断,肯呢过会造成局部反应加聚和散热不良而发生超压爆炸。对因搅拌中断可能引起事故的石化装置,应采取防止搅拌中断的措施,例如采用双倍供电等。 2、压力控制 压力是化工生产的基本参数之一。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反应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进行,或者需要用假牙的方法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