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围手术期护理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docx

(完整版)围手术期护理常规.docx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围手术期时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手术能治疗疾病,但也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

患者接受手术,要经历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刺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任何手术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术前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4、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

4、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体位训练等。

5、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6、做好身份识别制度,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三)指导要点1、呼吸功能训练:根据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痰,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床上排泄: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

3、体位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体位的变化,根据手术要求训练患者特殊体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体位的要求。

4、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

5、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和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四)注意事项1、指导患者及时阅读手术须知。

2、对教育效果需进行评价:患者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评估患者有无焦虑状态,焦虑是否减轻或消除。

小儿外科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外科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外科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对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患儿在围手术期护理后恢复良好。

结论:护理工作是围手术期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让手术如期安全进行,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小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儿童对疾病、麻醉和手术的压力反应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

儿童对手术的耐受性、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较差,手术的影响会严重干扰身体的各种新陈代谢。

因此,除了急诊手术外,通常还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恢复护理。

1术前准备1.1术前访视手术前,巡回护士对病房患儿进行探访,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苦恼。

手术前。

由于不良因素的侵袭,特别是需要手术的病儿,其适应能力不如成人,应给予儿童心理护理[1]。

应该多花些时间消除陌生感,可以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方式与孩子建立一定的关系。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和鼓励。

除了儿童,心理关怀的对象还包括他们的亲属和监护人,必须整体考虑。

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血管等颜色,并进行必要的体格和护理检查。

准确测量儿童体重,访视后填写术前访视评估表。

通过术前心理调整、上呼吸道感染预防、饮食调理、术前皮肤准备、术前禁食、术后适应训练等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术前物品的准备准备好手术所需的材料,准备好抢救材料,检查吸引器运转是否良好,在手术床头准备好,选择合适的吸引管,准备生理盐水。

手术器械使用细刀、剪刀、止血器、牵开器、儿童电动刀头。

婴幼儿手术时,需要准备儿童安全带、布床单和肩垫。

2术中护理2.1 调节温湿度儿童的体温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儿童进入手术室前必须调整好温度和湿度。

小儿围术期的特点和护理

小儿围术期的特点和护理

小儿围术期的特点和护理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小儿围手术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征,采用周密组织的围术期护理是使儿科手术成功的基础环节,近年来由于手术室护士加强了小儿术前心理准备,术中生理状态及术后复苏阶段随访其围术期的护理取得很大进展。

1术前护理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采取对症护理新生儿与婴儿期此期患儿害怕陌生人与环境,有喜憎之分,当陌生人接触时表现出惊恐、啼哭。

此期护士应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生动与患儿以语言,动作联系情感,增加患儿及家长安全感,信任感,消除恐惧和陌生。

幼儿期此期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智力方面能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心理活动开始萌芽,自理能力差,担心与父母分离。

此期除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护理外,护士应善于用简单鼓励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禁止使用限制,强迫其服从等形式来进行护理措施的实施,尽量取得患儿配合[1]。

学龄前期此期是患儿动作语言逐渐完善阶段,智力发育的发展阶段,想象力逐步增强,某些时候有攻击性,尤其面对手术时想法固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此期护理应充分运用图片、模具、书籍及手术康复期儿童对比等形式直接向患儿讲手术经过,告知他们手术的必要性,用英雄人物形象鼓舞他们的意志,不可用欺骗手段伤害自我保护意识,以得到患儿信赖。

学龄期此期患儿视觉范围扩大,接受能力强,能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爱提问题,注重实际,身心发育较快,出现怕羞心理。

此期护理应注重患儿的自我意识,尽可能让患儿提出各种问题,护士作出相应的解答,使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术前用物准备工作小儿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司械护士在共同访视时掌握小儿身体年龄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器械,选用与患儿身体相适应的支持固定装置和手术敷料,以防铺巾处器械工作人员身体挤压造成患儿的意外损伤,最近发明的抗菌防湿敷料均能明显减少伤口的感染率。

2术中护理麻醉诱导期护理当患儿条件符合父母陪护下诱导麻醉,术前充分向父母讲明麻醉诱导过程及小儿可能的反应,术后巡回护士及患儿父母共同带领患儿进入手术室,这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患儿父母共同参与的诱导方式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今后心理发育,患儿易于合作,术毕麻醉恢复也较为迅速。

2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4页

2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4页

26例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目前急性阑尾炎在儿科当中也比较常见[1-2]。

多数小儿机体的防御能力较弱,并且大网膜的发育也不完全,其盲肠的位置多较高等,导致患儿病情的发展不仅快,而且重。

在早期即能够出现高热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但右下腹的体征则多不明显,患儿很少出现局部的压痛以及肌紧张,所以穿孔率比较高,也容易引起全身性的中毒症状。

此外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并且绝大部分表达能力较差,对临床的治疗以及护理均带来一定的难度[3]。

本文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2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归纳。

旨在总结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体会。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2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护理资料,其中有男性患儿15例,有女性患儿11例。

患儿年龄最小为21天,而最大为12岁,其平均年龄为6.5岁。

有7例出现阑尾穿孔,有8例置腹腔的引流管。

2 术前护理:2.1 对高热患儿进行护理:由于阑尾炎患儿大多数的病情比较重,并且常出现高热症状,所以需及时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防止患者出现惊厥,潮湿衣物需及时的更换。

2.2 需遵医嘱进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与血尿常规以及配血等,同时检查患儿各项检查报告,避免延误手术治疗。

2.3 予以禁食以及补液:需予以抗生素进行治疗,禁止给予灌肠以及止痛剂治疗。

2.4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需定时的测量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其腹部的症状以及体征。

当腹痛出现加重甚至高热,需及时的报告医师进行合理处置。

2.5 适当保暖:由于患儿的体温调控能力较差,于治疗以及临床护理的相关操作时,需集中操作,同时注意保暖。

如新生儿则需放置在保暖箱内,还需防止患儿硬肿症或者肺炎的出现。

3 术后护理3.1 如患儿麻醉还未能清醒,则予以平卧去枕,将患儿的头偏于一侧,确保患儿颈部平直,可将头稍向后仰,以防止有分泌物以及呕吐物的吸入,导致吸入性的肺炎发生。

儿童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儿童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杜绝压疮的发生。 11、做好基础护理。
10
11
12
谢谢
13
2019/12/4
.
14
6、遵医嘱给予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
7、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防止和减 轻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 素。 8、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新鲜,减少 噪音,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9、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 应排便方式的改变。 10、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注意事 项。 11、术前一日遵医嘱告知患儿开始禁食 水的时间。
实施就是将计划或步骤付 诸实践的过程。根据护理 计划来实施个性化、系列 性、连续性的护理活动。
5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一手术前病人护理评估内容
(1)入院当日按《入院评估表》对病人进行
全面评估。
(2)术前一日完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评估,完 成皮肤评估、用药评估、配合情况、 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或术后恢复因素,及时与医 生沟通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6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 营养情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 疗依从性等。
2、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 状态。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手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5、遵医嘱进行手术前药物皮试、皮肤的清洁、备皮等。
小儿围手术期护理
1
前言
手术是临床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围手术期护理工 作包括病人决定手术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后后直至病人出院 的全过程。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内,它延伸到手术前 后的护理。在此期间,护士不仅为病人提供直接的护理,同时还需与 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便获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为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在整个外 科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与成人不同,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对疾病和外界刺激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地配合,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确保小儿安全舒适,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小儿【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79-01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于手术前一日对小儿进行访视,小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感,因此对于小儿的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

手术护士应熟悉小儿的心理特点,术前熟悉病情,了解手术过程。

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有关情况,与其沟通以增加熟悉感,并尽量解除父母的疑虑,密切与医护人员的关系。

缩短手术婴幼儿与母亲分离时间是小儿外科手术心理护理最重要的一项。

为了缩短母亲与小儿分离时间,避免患儿哭闹而引起缺氧、发绀及胃肠胀气,术日先让家长陪伴患儿到手术室门口,护士接患儿并协助麻醉医师在手术室门口先给患儿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熟睡后再接入手术间。

总之,手术护士要有亲切的言语,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有一种温暖、安全、踏实感,从而渡过手术期。

1.2 术前禁食水4-6小时,婴儿禁止喂奶4小时,术前2小时禁止喂水,由于患儿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差,自律性差,因此患儿家属应密切配合,确保术中安全。

1.3 术前导尿: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是否为患儿导尿,小儿对于导尿通常难于配合,因此对于小儿均行麻醉后导尿,以减少患儿的不适、哭闹以及恐惧。

导尿时手法一定要轻柔,避免动作粗暴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1.4 查看患儿的各项病理、生理检查,化验结果评估患儿的生理状态,并做好生理状态的调整,使患儿能在较好的生理状态下安全渡过手术期。

2 术中护理2.1 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所以应提前做好保暖的准备,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应调节室温在24℃~26℃,湿度在50%~60%,进行各项操作时尽量减少患儿身体不必要的暴露。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了解新生儿的发育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新生儿顺利度过手术难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200 年对15 例手术新生儿进行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出生日龄12h~20d。

先天性巨结肠8例,肠穿孔2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先天性骶尾部巨大脑脊膜膨出1例,先天性幽门肥厚1例。

7例患儿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3例合并肺炎,5例合并两种以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最长4h,最短2.5h。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全面的检查:手术前对患儿要做全面的了解,如营养情况、血红蛋白及心、肺、肝、肾的功能等。

一般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正确的估计,对病情较重或须实行较复杂手术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营养不良、贫血,应待营养和贫血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行手术。

2.1.2 术前禁食: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不但可以引起患儿饥饿和不必要的吵闹,且能减少体内糖的储量。

因此,除了确有必要禁食外,婴儿仍应维持每4h喂食一次。

最后一次食物,应于手术前4h喂给,因婴儿的胃蠕动力较强,一般4h内即能将内容物完全排空,故不至在麻醉时出现呕吐。

2.1.3 给予维生素:维生素的缺乏常能降低患儿对手术的抵抗力,且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

如维生素A、D的缺乏,可产生术后喉痉挛及惊厥;维生素B1缺乏可促成心力衰竭,并延长肠麻痹时间;维生素C不足则影响切口愈合,易发生切口裂开。

因此,术前在一定时间内给予足量的维生素是完全必要的。

维生素K不足则易出血,新生儿因暂时性凝血酶原过低而有出血倾向,故术前均应给予维生素K。

此外,有黄疸者,也应给予维生素K。

2.1.4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慎重考虑,不可滥用。

除对感染性疾病应给予抗生素外,对婴幼儿或施行较复杂手术的患儿,术前也应给予抗生素,以控制潜伏于呼吸道内的细菌,防止肺部并发症。

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用套扎器将 阑尾套入, 套扎阑尾根 部,予以切 断阑尾,无 需加固缝合。
术后护理
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减轻疼痛
- 禁食 - 斜坡或半卧位 - 药物解痉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加强对生命体征及病 情的观察 - 避免增加肠腔内压力 - 体位:全麻清醒后改 为半卧位 - 加强切口和引流管的 护理 - 饮食(根据病情决定 ) - 根据医嘱及时应用抗 菌药 - 术后早期活动
腹痛
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两种手术 治疗方法
传统阑尾切除术
最为普通、常行的手术之一, 但有时很困难实施。 相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 费用较低、血管损伤率较低。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1)疼痛轻,一般不用止痛剂 ,术后当天即可恢复行动及饮食 。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2)疤痕小,符合美学要求。 (3)切口感染率低,在整个手 术过程中炎症病灶不于腹壁接触 ,阑尾切除后从套管针中取出, 因而降低了了切口感染率。 (4)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 症减少。
在腹腔镜引导 下在右下腹部 离阑尾根部最 近处(一般在 麦氏点及附近) 穿刺直径10 mm Troear(A孔)
在左下腹部穿 刺直径3.5 mmTrocar(B 孔)。
切除阑尾操作。
切除阑尾操作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经A孔置入 阑尾钳,提 起阑尾显露 回盲部,展 开阑尾系膜。
经B孔置入 超声刀,使 用超声剪刀 贴近阑尾全 层钳夹系膜, 切断系膜。
第七步
进腹后于右馆窝找到 盲肠(色泽灰白,有 结肠带及肠垂脂), 沿结肠带于盲肠末端 汇合即可找到阑尾根 部。
传统阑尾切除术
第八步
提出阑尾在其根的系 膜上无血管处穿一孔, 引入2根丝线,上下 各结扎1道。(7号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