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冯玉珠第二版)烹调方法复习题

《烹调工艺学》(冯玉珠第二版)烹调方法复习题
《烹调工艺学》(冯玉珠第二版)烹调方法复习题

《烹调工艺学》(冯玉珠第二版)烹调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熘

2、汆

3、焖

4、焗

5、辣烧

6、拔丝

7、烧

8、扒

9、铁板烧

10、蜜汁 11、粉蒸

二、填空题

1、网油烤是以干热低温空气为主要导热体,将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经过整理加工腌渍或调味后,用________涂以全蛋糊将其包裹油炸定型,放入烤签或网夹,进入烤炉中烘烤的一种烹调方法。

2、灼制法在于,无汁,,烹制时火力要猛,速度要快。成菜,吃时随带虾酱、蚝油等调味碟供蘸食。

3、隔水炖一般小时左右,不隔水炖小时左右。

4、全国各地都有蒸菜,其中以________的蒸菜最富特色。一般以________原料为主。

5、煨法是加热时间最长的烹调法之一,适用于的动物性原料,所制菜品属菜。炊具一般用或特别的。

6、按照原料在蒸制前是否加汤,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7、在烤制时,绝大多数品种外表受热以________为宜,即炉温应保持在________,温度过高原料外壳易焦糊,过低既不能形成________的表面光泽,也不能促使制品内部成熟。

8、红焖菜多为色,而黄焖菜为色。

三、判断题

1、涮适于质地脆嫩,能即烫即食的动植物原料。()

2、烧菜都必须勾芡。()

3、在质感上,贴菜一面酥脆,一面软嫩。()

4、焖菜一般要加盖。()

5、挂霜菜要用油熬糖。()

6、煨和炖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勾芡,后者勾芡。()

7、酥炸的炸字指要挂酥糊,炸后酥脆。()

8、粉蒸适合质地软嫩的原料。()

9、按成菜质感分,熘分为焦熘、软熘、糟熘。()

10、煨菜初步熟处理时一般要经过挂糊炸制。()

11、拔丝和挂霜的熬糖火候是一样的。()

12、用于熏的原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选择比较粗老,耐得起长时间加热的大块或整形的鲜料作为原料的烹调方法是()

a、汆

b、煮

c、炖

d、烩

2、选料多以时鲜蔬菜为主的烹调方法是()

a、红烧

b、鸡油扒

c、烩

d、爆

3、全部烹调过程要分为焯、炸、炒三个步骤的烹调方法是()

a、芫爆

b、油爆

c、酱爆

d、汤爆

4、属于脆炸的菜肴是()

a、炸香椿鱼

b、炸网油鸭卷

c、芝麻鱼排

d、炸凤尾虾

5、加热时间最长的烹调方法是()

a、熘

b、烩

c、煨

d、煎

6、芡汁比较多的烹调方法是()

a、熘

b、爆

c、烧扒

7、不用勾芡的烹调方法是()

a、葱烧

b、红烧

c、干烧

d、干焖

8、侉炖,也叫乱炖,是()乡村常用的一种炖法。

a、广东

b、江苏

c、四川

d、山东

9、原料事先不经过调味拌渍,不挂糊,起锅时不勾芡,芡的烹调方法是()

a、烹

b、烩

c、爆

d、生炒

10、“备诸嘉味于一器”,在分量上一般无主次、轻重之分的烹调法是()

a、熘

b、烩

c、涮

d、煨

11、属于泥烤的菜肴是()

a 烤鸭 b叫化鸡 c富贵鸡 d烤乳猪

12、粉蒸肉选用的辅料是()

a 粳米 b糯米 c 籼米 d 玉米

五、简答题

1、什么叫蒸怎样掌握火候

2、烤制的工艺关键是什么

3、熏制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4、比较炸熘和滑熘有什么不一样

5、简述烧、扒的一般工艺流程和操作要领。

6、什么叫塌分为哪几种

7、什么叫焖工艺流程是什么分为哪几种

8、比较红烧鱼和干烧鱼有什么不同

9、粉蒸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六、设计一份筵席菜单。

要求:10人,售价600元,季节:冬季,内扣毛利率50%,婚宴。规格要求:六个凉菜,两个大件,八个热炒。

注:要求凉菜占15%,热炒占35%,大件占45%,水果、点心占5%。

烹饪中常见的26种技法有哪些

烹饪中常见的26种技法有哪些 煎:煎是先把锅烧热,用少量的有刷一下锅底,然后把加工成型(一般为扁型)的原料放入锅中,用少量的油煎制成熟的一种烹饪方法。一般先煎一面,再煎另一面、煎时不停地晃动锅子,使原料受热均匀,色泽一致。 熏;熏是讲已经处理熟的主料用烟加以熏制的一种烹调方法。 滑:把上薄浆的鸡鸭鱼猪等的肉片用烧开的水或热锅冷油滑开使原本塞牙的肉质变嫩且口感好。 熘:熘就是用旺火急速烹调的一种方法。熘法一般是先将原料经过油炸或者开水氽熟后,另外起油锅调制卤汁,然后将处理好的原料放入卤汁中搅拌或讲卤汁浇淋于处理好的原料表面。 爆:爆就是急、速、烈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芜爆、葱爆、酱爆等。

焗:通过盖上锅盖,保留热气,使未熟的十五熟透。 炒:烧是最基本的烹饪技法,其原料一般是片、丝、丁、条、块,炒时要用旺火,要热锅热油,所用底油多少随料而定。依照材料、火候,油温高低的不同,可分为生炒、滑炒、熟炒及干炒等方法。 拔丝:拔丝是将糖(冰糖或白糖)加油或水熬到一定的火候,然后放入炸过的食物翻炒,吃时能拔出糖丝的一种烹调方法。 卷:卷是以菜叶、蛋皮、面皮、花瓣等作为卷皮,卷入各种馅料后,裹成圆筒或椭圆形后,再蒸或炸的一种烹调方法。 氽:氽既是对有些烹饪原料进行出水处理的方法,也是一种制作菜肴的烹调方法。氽菜的主料多是细小的片、丝、花刀型或丸子,而且成品汤多。氽属旺火速成的烹调方法。 蒸:蒸是以水蒸气为导热体,将经过调味的原料,用旺火或中火加热,使成菜熟嫩或酥烂的一种烹调方法。常见的蒸法有干蒸、清蒸、粉蒸

中式烹调师初级理论试卷无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中式烹调师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 一、本试卷依据2001年颁布的《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我国鱼类的“四大家族”的构成是指()。 - A 、青鱼、草鱼、鲢鱼、鳊鱼 B 、鲤鱼、鲫鱼、鲢鱼、青鱼 C 、青鱼、鲐鱼、海鳗、鲅鱼 D 、青鱼、鲶鱼、鲳鱼、带鱼 2.烹饪原料中()属非家畜肉。 A 、猪肉 B 、兔肉 C 、鸡肉 D 、牛肉 3.黄牛的净肉率一般在()左右。 A 、%~%B 、%~% C 、%~%D 、%~% 4.主要以水产品为寄生物的寄生虫是()。 ; A 、绦虫B 、旋毛虫C 、蛔虫D 、肝吸虫 5.食品腐败变质会使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大量分解和流失。 A 、矿物质 B 、蛋白质 C 、有机酸 D 、微球菌 6.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A 、酵母菌 B 、氧化菌 C 、臭氧菌 D 、脂肪酸 7.食品的pH 值高低是制约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合细菌生长的pH 值是()。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A、~、~、~、~ 8.烹饪原料受自身的环境影响,易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 A、物质 B、物理 C、微生物 D、蛋白质 9.在烹调过程中加入调味品,如盐、糖、醋、酒等,均能影响()在菜肴中的生长。 A、蛋白质 B、微生物 C、植物菌 D、食用菌 10.食品如果污染有致病菌,食用后会引起()或其他疾病。 A、铅中毒 B、夜盲症 C、食物中毒 D、传染病 11.烹调原料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化学农药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A、碳化物 B、寄生虫卵 C、氧化物 D、硝酸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于()试行。 | A、1980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7年 13.从事饮食业的工作人员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一年半 14.一般来说()是烹饪的主味,被称为“百味之王”。 A、咸味 B、甜味 C、酸味 D、辣味 15.使用味精最适宜的温度为()。 A、40~60℃ B、80~100℃ C、70~90℃ D、100~120℃ 16.味觉包括心理味觉和()味觉。 ! A、口腔 B、生理 C、心情 D、气味 17.苦味物质大多具有去暑解热和()的作用。 A、增加食欲 B、去除异味 C、去腥解腻 D、帮助消化 18.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味大都属于()味型。 A、咸 B、复合 C、单一 D、基本 19.在烹制菜肴()时,应在加热前和加热中分别进行调味。 A、麻婆豆腐 B、葱烧海参 C、清蒸鲫鱼 D、宫爆鸡丁 20.烧、炖和()等烹调方法是在加热过程中调味。 $ A、蒸 B、炸 C、炝 D、烩 21.在烹调过程中,要根据烹调原料本身的品质特性,选用适合的()。 A、配料 B、器皿 C、调料 D、调味 22.鸭子宰杀前准备一盛器,放入适量的清水和()。 A、大盐 B、碘盐 C、少许食盐 D、白糖 23.制作椒盐时花椒与盐的比例是()。

中式烹调技艺(结束)选择题

中式烹调技艺选择题 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中国清真菜起源于()时代 A、唐代 B、宋元 C、明清 D、近代在烹饪用具方面,在()时期铁器取代铜器。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发展时期 D、成熟时期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的 为()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饮膳正要》 D、《随园食单》下列菜肴不属江苏菜系的有()。 A、葱烧海参 B、松鼠桂鱼 C、三套鸭 D、天下第一菜下列菜肴属广东菜系的有 ()。 A、葱烧海参 B、水煮牛肉 C、蚝油牛柳 D、松鼠桂鱼青铜器的出现是在()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在烹调方法上已经使用油煎法的时期 是()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烹饪理论方面《皇帝内经》《齐民要 术》的出现是在()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时期加工工艺开始变得精细,出 现了剞刀技术和爆炒技术。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 )以《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为代表饮食保健学得到长足的发 展。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有《随园食单》《调鼎集》被作 为中国食经的抗鼎之作。 1 / 36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 成熟时期 “樟茶鸭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水“煮牛肉”是属于 A 广东风味 B 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 江苏风味 “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油“爆双脆”糖“簇黄河鲤鱼”奶“汤蒲菜”是属于 A 广东风味 B 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 江苏风味“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脆“皮乳猪”三“蛇龙虎会”东“江盐局鸡”是属于A 广东风味B 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 江苏风味“松鼠桂鱼”梁“溪脆鳝”大“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是属于A 广东风味B 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 江苏风味江苏菜是由金陵风味、淮扬风味、徐海风味和()风味组成的。 A 淮安B苏锡C上海D 杭州 “九转大肠”属于()菜 A 广东B四川C江苏D 山东广东菜上有()、潮洲菜和东江菜构成的。 A 海宁菜 B 福山菜C广州菜D 佛山菜()烹调方法属于小炒。 A 炒猪肝 B 宫保鸡丁 C 炒腰花 D 蚝油牛肉 《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是()时期的著名文人。 1 A 唐代B宋代C明代D 清代《齐民要术》的作者是()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作。 A 东汉B西汉C北魏D 南宋()不是封建社会官宦人家所制作的菜肴 A 谭家菜 B 红楼宴C市肆菜D 孔俯菜我国古代文人聚会时的贺宴是() 2 / 36

菜肴的烹调方法

菜肴的烹调方法 烹调方法是指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制成形的烹饪原料,综合运用加热、调制等手段制成不同风味菜肴特色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烹调方法还包括只调制不加热的方法,如生拌、生炝、生渍、生腌等;以及只加热、不调制的方法,如煮(饭)、熬(粥)、蒸(馒头)、烤(白薯)等。 由于烹饪原料的性能、质地、形态各异,因此,菜肴在色、香、味、形、质诸要素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一样。因而菜肴制作过程中的加热途径、糊浆、芡汁和火候运用也不尽相同。这样也就衍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烹调方法。运用烹调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对热能、调料和炊具综合的或分别的利用,施加于粗加工、细加工等工序处理过的主、配料,产生复杂的理化反应,形成为色泽、香气、味道、形状、质感等不同的风味特色,使烹饪原料变为既符合饮食养生要求、又美味可口的菜肴。因此,烹调方法对菜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式烹调技艺的核心。 第一节烹调方法的分类 目前,中式菜肴的烹调方法可按传热介质分类、按烹和调的运用情况分类和按冷热菜式分类。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按传热介质分类 按传热介质的不同,烹调方法可分为油烹法、水烹法、汽烹法、

固体烹法、电磁波烹法及其他烹法,还包括有多种传热介质综合套用的混合烹法。 1.油烹法 油烹法是指通过油脂把热能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原料,将烹饪原料制成菜肴的烹调方法,如炒、爆、炸、熘、烹、拔丝、挂霜等。 2.水烹法 水烹法是指通过水将热能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烹饪原料,其菜肴主要成熟过程是以水作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汆、涮、烩、煮、焖、烧、炖、扒、灼、浸、蜜汁、软熘等。 3.汽烹法 汽烹法是指通过水蒸气将热能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给烹饪原料,其菜肴主要成熟过程是以水蒸气作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蒸、隔水炖。 4.固体烹法 固体烹法是指通过盐或砂粒等固体物质将热能以热传导的方式 传递给烹饪原料,其菜肴主要成熟过程是以固体物质作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盐焗、砂炒等。 5.电磁波烹法 电磁波烹法是指依靠电磁波、远红外线、微波、光能等为热源,

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试题有答案

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试 题有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

中式烹调师——中级 1、初步熟处理分飞炟、水、滚、煨、炸、()、上色等几种 常用的工艺方法。 A. 出水 B. 煮 C. 焖 D. 泡油 2、以下关于煨笋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姜件、葱条 B. 只用精盐煨 C. 需要烹绍酒 D. 最好煨5分钟 3、以下不属于鸡蛋在浆、粉中所起作用的选项是()。 A. 使原料均匀加热 B. 致嫩滑 C. 调色 D. 入味 4、陶瓷的发明与使用对烹调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以下选项中()的说法不对。 A. 进一步扩大食物来源。 B. 促进宴席的出现和完善。 C. 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如煮、蒸等陆续出现。 D. 为后来酿造工艺的诞生提供了基本条件。 5、以下各点中,()不属于粤菜工艺上的特点。 A.选料广博奇杂精细,鸟兽蛇虫均可入馔 B.五滋六味,调味基础,因材施味,味型鲜明,惯用酱汁,浓淡相宜。 C.烹调方法灵活运用,创新品种层出不穷 D.烹调技艺以为为主,博采中外为我所用。 6、装饰造型是热菜造型的()之一 A.成形结果 B. 实现途径 C. 造型方法 D. 表现形式 7、在进行食品雕刻时应该做到() A.落刀准确、韧而不重、勤于磨刀、干净利落、灵而不浮 B.仔细推敲、灵而不浮、轻快有力、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C.落刀准确、轻快有力、灵而不活、韧而不重、干净利落 D.韧而不重、慎重用刀、轻快有力、灵而不活、仔细推敲 8、配菜的基本方法分为()等几种。 A.配散单菜配菜和陪宴席菜配菜 B.热菜配菜和冷菜配菜 C.荤菜配菜和素菜配菜 D.热菜配菜、冷菜配菜和半制成品配菜 9、粤菜的五柳料是指()等五种腌制原料。 A.酸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B.锦菜、瓜英、红姜、白姜、酸荞头 C.锦菜、瓜英、红姜、黄姜、酸荞头 D.锦菜、瓜英、黄姜、白姜、酸荞头 10、下列关于饮食卫生“五四”制主要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 B.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 C.食具实行“四过关” D.个人卫生做到“四好” 11、进食发芽的马铃薯会发生食物中毒,是因为发芽的马铃薯含有() A.皂素 B.红细胞凝集素 C.秋水仙碱 D.龙葵素 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菠萝又称凤梨 B.菠萝表面上有百个鳞片状不育花 C.成熟的菠萝纤维含量不高 D.食用菠萝前最好用淡盐水浸泡,以免所含的菠萝朊酶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13、石斑是一类,有多个品种。以下不属于石斑特点的是() A.石斑鱼的背鳍有十一根鳍棘 B.东星斑产于东沙群岛,身形修长 C.青斑呈椭圆形,外表圆胖 D.红斑即龙趸,体形巨大,皮色较深,外皮包鳞 14、以下关于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猪的肌肉一般呈淡红色,脂肪色白 B.脂肪型猪瘦肉率在40%以下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选择题) 1、烹饪原料或多或少都带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及寄生虫卵,烹饪原料经过加热后,这些菌虫 一般都可以被杀死,这说明烹调过程中烹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B、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C、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D、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2、蛋白质通过加热处理,一部分凝固,另一部分溶解在汤里;淀粉在加热处理后,一部分变成糊 精,另一部分分解为糖类,这体现了烹具有――的作用。 A、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B、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C、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D、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3、未经烧煮的牛肉没有香味,但加水烹制到一定程度,即使不加任何调料,也会肉香四溢,这一 事例说明烹具有――的作用 A、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B、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C、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D、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4、虾、蟹经油炸后颜色鲜红,上浆后的鱼片经滑油处理后颜色洁白如玉,这体现烹的――作用 A、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B、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C、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D、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 5、旺火速成的菜肴质感鲜嫩,高温油炸的菜肴外酥里嫩,小火久烹的菜肴质感软烂,这又体现了 烹的――作用 A、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B、分解养分,便于消化吸收 C、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 D、丰富质感,形成各式风格 6、酱油能使菜肴呈现淡黄色、金黄色或酱红色;咖喱粉能使菜肴呈现淡黄色等,这充分体现了调 具有――的作用 A、消除原料异味 B、赋予菜肴美味 C、确定菜肴风味 D、增进菜肴美观 7、山东菜的葱香味,四川菜的麻辣味等,都是通过运用不同调料进行调制得以确定和实现的,这 说明调也具有――的作用 A、消除原料异味 B、赋予菜肴美味 C、确定菜肴风味 D、增进菜肴美观 8、有很多烹饪原料,例如粉皮、豆腐、鱼翅、海参等,本身淡而无味,必须加入调料或采取其他调味措施,才能称为美味佳肴,这体现了调的――作用 A、消除原料异味 B、赋予菜肴美味 C、确定菜肴风味 D、增进菜肴美观 9、牛肉、羊肉、水产品及动物的内脏等烹饪原料本身固有一些腥、膻、臊、臭等不良气味,仅仅 通过加热一般难以去除,必须运用一定的调料和适当的手段,可以消除、减弱原料中的异味,这说明调具有――的作用 A、消除原料异味 B、赋予菜肴美味 C、确定菜肴风味 D、增进菜肴美观 10、制作“糖醋里脊”必须选用里脊肉作为菜肴的主料;“北京烤鸭”必须选用北京填鸭,这 说明中式菜肴具有()的特点 A、选料讲究B选料上乘C、配料巧妙D、菜品繁多 11、中式菜肴有炸、爆、熘、炒、扒等几十种常用的热菜制作方法,这说明中式菜肴的烹调 方法―― A、中西交融 B、注重火候 C、技法多样 D、刀工精湛 13、中式菜肴不仅注重主料的选择,而且也注重铺料的搭配,这体现了中式菜肴的――特点 A、选料讲究 B、配料巧妙 C、味型丰富 D、技法多样 14、中式菜肴在加工原料时讲究大小、粗细、厚薄一致,以保证原料受热均匀,成熟度一样。这体现的是中式菜肴的――特点 A、刀工精湛 B、整齐划一 C、配合烹调 D、技法多样 15、目前我国不同风味流派有20多种,各式风味名菜有5000余种,花色品种更有万种以上,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这说明中式菜肴―― A、选料讲究 B、菜品繁多 C、味型丰富 D、技法多样 16、中式菜肴的味型之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除咸、甜、酸、辣、鲜、香、麻等基础口味外,还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食者口味的不同,运用多种丰富进行调味,这是中式菜肴――的特点 A、菜品繁多 B、选料讲究 C、配料巧妙 D、味型丰富 18、山东风味菜十分注重用汤调味,且精于制汤,色清鲜者为―― A、荤汤 B、素汤 C、清汤 D、奶汤 19、山东风味菜在制汤原料上十分,且精于制汤,白醇者为―― A、荤汤 B、素汤 C、清汤 D、奶汤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24法口诀

烹饪基础知识烹饪24法口诀 一、烹饪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烹饪? “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狭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广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2. 什么是烹调?它与烹饪有什么区别? 烹调是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菌类等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烹调与烹饪的区别在于: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 3. 烹调的基本功包括哪些? 烹调技术的基本功包括:1.刀工技术;2.投料技术;3.上浆、挂糊技术;4.掌握火候技术;5.勾芡泼汁技术;6.调味的时间和数量掌握技术;7.翻勺技术和装盘技术。 4. 什么是热菜? 食用原料经加工改刀后,通过各种传热方式或方法,经合理调味与恰当的火候烹制出的菜肴,食用时具备符合就餐者生理要求的热度,这样的菜肴,就是热菜。 5. 菜肴的属性是什么? 菜肴的属性一般表现在三方面,即:“色、香、味”,也有称其属性为:“色、香、味、皿”的,更全面地说,菜肴的属性应该是“质、色、香、味、形、皿”六方面。所谓“质”包括菜肴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的熟、嫩、脆、烂的火候程度,合乎杀菌消毒的卫生要求等;所谓“色”包括主料与辅料色泽配合、料与汁色泽的配合、以及装饰料色泽的配合;所谓“香”包括能嗅到的合乎标准的肉香、鱼香、菜香、果香等香气;所谓“味”是菜肴特有的能尝到的咸、甜、酸等滋味;所谓“形”包括菜肴中的主料、辅料成熟的形状,以及菜肴盛装在容器中的形象;所谓“皿”包括器皿的形状和大小与菜肴的质量相称,器皿的质地和色彩与菜肴和质色相称,整桌菜肴与多种器皿之间的形状、大小、质地色彩配置相称等。 6. 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切配技术和烹调技术。其中,烹调技术是构成菜肴属性的主要条件。道理很简单,概括地说:一般菜肴的制作。都要经过原料整理、分档选科、切制成形、配料、熟处理、加热烹制、调味、盛装等八个过程。前四个过程中是切配技术的范围,对构成菜肴的属性虽然也很重要,如原料整理细腻,分档选科恰当,切制形状适当和大小均匀,主料和辅料搭配合理等,但它仅是构成菜肴的各种属性的先决条件。切配技术只能使菜肴原料发生“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使原料发生“质”的变化,最后构成菜肴的完美属性。 7. 菜肴烹制一般可氛围哪两大类? 一是凉菜类,二是热菜类。热菜是菜肴中的主要部分,凉菜是“开路先锋”,所以两类都不可忽视。 8. 烹调的作用是什么? 烹调作用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杀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叶壁,不论怎样新鲜干净,也都会常有一些细菌和各种寄生虫,如不杀死,人食后易致病。菌虫多怕高温,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杀死,因此,烹调是杀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1-3章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淮海技师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综高16级烹饪中式烹调技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江苏风味菜的是() A 水晶肴蹄 B 白云猪手 C 干煸牛肉丝 D 油爆双脆 2、烹饪用具方面,铁器取代铜器是() A 萌芽时期 B 形成时期 C 发展时期 D 成熟时期 3、家畜的肺宜采用的清洗方法是() A 里外翻洗 B 刮剥洗涤 C冷水漂洗 D 灌水冲洗 4、清蒸鸡的开膛方法是()。 A 腹开法 B 背开法 C 肋开法 D 胸开法 5、下列适用于锯刀切的原料是() A 酱牛肉 B 花生米 C 豆腐 D 莴苣 6、麦穗形花刀先斜刀推剞,倾斜角度约40度,刀纹深度是原料的(),再转一个角度直刀推剞。 A 1/5 B 2/5 C 3/5 D 4/5 7、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浓度为()。 A 0.3% B 0.5% C 1% D 2% 8、下列属于茄果类的原料是()。 A 黄瓜 B 南瓜 C 西葫芦 D 西红柿 9、站案时腹部与菜墩保持的间距为()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10、焦熘丸子中肉应加工成()状。 A 米 B 粒 C 末 D 茸

11、荔枝型花刀是运用两次()刀法完成的。 A斜刀推剞 B斜刀拉剞 C直刀拉剞 D 直刀推剞 12、下列属于孔府菜的是()。 A 带子上朝 B 草菇蒸鸡 C 红烧鲍鱼 D 黄焖鱼翅 13、切螃蟹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 铡切 B 锯切 C 直切 D剁 14、松鼠形花刀原料应选择净料重()克的鱼 A 1000 B 2000 C 1500 D 3000 15、下列在上市季节不用刮鳞的鱼是() A 鲫鱼 B 鳜鱼 C 鲥鱼 D 鲈鱼 16、可作为菜墩的原料是()。 A银杏树 B松树 C白杨树 D 樟树 17、适宜于烤鸡烤鸭的开膛取内脏方法是()。 A 腹开法 B 背开法 C 肋开法 D 其他 18、家禽腹中的油脂加工后作为()使用 A 明油 B 麻油 C 色拉油 D起酥油 19、下列属于朝鲜族代表菜的是() A 辣子狗肉 B 手抓饭 C 羊杂碎 D 烤羊腿 20、下列不属于调的作用的是() A 丰富质感 B 增进菜肴美观 C 消除异味 D 赋予菜肴美味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黄鳝的熟杀中加盐的目的是,加醋、料酒、葱姜的目的是。 2、大而老的家禽煺毛时适宜用水温,鸽子的腿毛方法有 和 3、刀工的指法有连续式、、和四种。 4、甲鱼死后禁止使用,因肉中的会转变成有毒物质组胺。 5、根菜类蔬菜大多含有,去皮后易发生褐变现象。 6、斜刀法分为和两种。

热菜的烹调方法

第九章热菜的烹调方法 烹调方法就是把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成形的原料,通过加热和调味,制成不同风味的菜肴的操作方法,烹调方法是我国烹调技艺的核心,是历代事厨者宝贵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烹调原料取材广泛,各地菜肴的风味特点又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烹调方法极为丰富多采。本章将对众多的烹调方法根据其烹调特点加以归类。并详述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 要点。 烹调方法是做菜的方法。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物产和崇尚的口味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做莱的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各地对做莱方法所起的名字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学习烹调技术带来了困难。但是,纵观各种烹调方法,它们又有许多共同共通之点,这就为我们将各种烹调方法归成系统提供了基础。 1.导热体是形成菜肴特色的前提 热菜都有一个加热的过程。以何种物料作为热量传导的载体,规定了菜肴将具有何种特色。用于烹调的导热体大致有水、油、油与金属、气、盐等几种。以水作为导热体能使菜肴软嫩或酥烂。加热时,原料浸没于水中,原料如果是鲜嫩细小的,能保持其原有特色,老韧原料则能使之酥烂。以油作为导热体,则能使原料滑嫩或香脆。以油和金属同时导热,由于金属 能传导较高的热量,能使原料在较短的时间里加热达到预定要求,使成菜脆嫩或干香。气导热包括水蒸汽导热和热空气导热两种。水蒸汽是水的变态,而且由于压力作用,温度还可比水的沸点高一些。所以它也具有水导热使菜肴达到的特色,并且,原料加热时处于密闭的空间,不存在水的内外交流,所以能更好地保持菜肴的原汁原味,还能保持原料的形态不致有大的变化。热空气导热原料受热脱水,干香味浓,质感鲜嫩或脆嫩。盐导热时是将原料埋在炒热的盐堆里焖熟,它能使原料熟嫩或酥烂,原料埋入盐堆里时,总是以棉纸、玻璃纸等料包裹起来,所以原汁原味俱在。

(完整版)《烹调工艺学二》试题库试题二(11)

《中国烹调工艺学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味的适应性 2、火候 3、初步熟处理 4、水煮 5、冻 6、基本味. 7、煸 8、烧 9、味觉 10、呈味物质 11、琼脂 12、黄酒 13、中程调味 14、熏制 15、鹿茸 16、菜肴质感。 17、质构 18、复合质感 19、调质工艺 22、炒 23、发料 24、拍粉 二、填空题 1、通常人的味觉能分辨出余种不同的味觉信息。 2、味觉一般都具有、、、关联性等基本性质。 3、咸味可以也可以与多种其他单一味相调配,因此习惯将其称为

“”,“百肴之将”。呈咸味的调料主要有和其他加盐调料,如酱油等。 4、辣味本不是味觉,而是某些化学物质刺激舌面、口腔及鼻腔粘膜所产生的一种。适度的辣味有的作用。常用的辣味调料有、胡椒、生姜、葱、蒜、芥末等。 5、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利用开发的热源形式多种多样,如、木炭、、石油气、柴油、汽油、、远红外线等。 6、以油为介质,它的原理和水为介质一样,同样是传热。只是油的沸点普遍比水,它能使食物更快成熟。在过油走红炸制过程中充当介质。 7、预制复合味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或复合调味品、和其它原料,经加工制成调味品,需用时还需根据不同要求。 8、就是将大块的或整只的原料,在后或直接投入温水锅中煮至所需的成熟程度,为正式烹调做好准备的熟处理方法。一般多用于原料。 8、走红又称或。就是对一些经过焯水或走红油的半成品、原料进行上色、入味后再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 9、过油的方法可分为和。滑油是指中油量温油锅,将原料滑散成半成品的一种熟处理方式。 10、味觉在本质上属属性。 11、味觉的基本要素包括、、。 12、味觉的灵敏性由、、三个方面综合反映。 13、味觉感度是指对味的程度。 14、我国国宴中有一道名菜叫烤乳猪,其原料多用;著名的金华火腿所采用的为浙江金华猪中的名品,其特征是头臀为黑色,其余为白色;丹麦的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腌肉型猪。 15、动物被宰杀后,其眮体在组织酶和外界条件下,会经过、、和腐败期等四个阶段。 16、动物的舌头在饮食业中被叫做。 17、火腿的品质检验以感观检验为主,一般采用、、三步检验方法判断其坚硬程度、色泽、弹性、组织状态、气味等。 18、味觉的基本性质是控制标准的依据,是形成的基础。

中式烹调技艺技能考试 试题

中式烹调技艺技能考核 项目一烹饪原料的成型——丝和片 一、任务说明 考生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带皮白萝卜按下列要求加工: (1)加工成长5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的长方形片,共30片; (2)加工成长5厘米、横截面边长为0.2厘米的丝,成品重量为30克; 用现场提供的直径23厘米圆平盘盛装,其中30片长方形片沿盘子的内缘拼摆成半圆形,切好的丝整齐的摆放在盘心部位。 二、任务要求 1.考生需服从监考人员安排,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2.考生仪表仪容符合行业要求,工装洁净(工装不得有明显的标识)、穿戴整齐,站姿规范。 3.操作规范,刀工姿势正确,运用刀法准确、熟练,不得使用原料成型工具。 4.操作中刀具、砧板、不锈钢盘、不锈钢碗、成品盘洁净卫生;操作结束后所有用过的物品须擦拭干净、放回原位,台面、地面整洁。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7.具有环保、节能意识,合理使用原料,杜绝浪费。 三、考试考核标准 1.素质考核配分、评分标准(20分)

2.中式烹调技能操作过程配分、评分标准(80分) 项目二烹饪原料的成型——剞切蓑衣花刀

一、任务说明 考生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两根黄瓜,按下列要求加工: (1)加工成自然拉开长度不小于20厘米的蓑衣黄瓜成品两根,完整无断开;(2)刀距相等,深度一致,角度适当; (3)成品用现场提供的直径23厘米的圆平盘盛装。 二、任务要求 1.考生需服从监考人员安排,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2.考生仪表仪容符合行业要求,工装洁净(工装不得有明显的标识)、穿戴整齐,站姿规范。 3.剞切蓑衣花刀要求操作规范,刀工姿势正确,运用刀法准确、熟练,不得使用原料成型模具及辅助用具,成品装盘并排摆放。 4.操作结束后所有用过的物品须擦拭干净,放回原位,台面、地面整洁。 5.具有环保、节能意识,合理使用原料,杜绝浪费。 6.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中式烹调技艺考试考核标准 2. PLC技能操作过程配分、评分标准(80分)

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10级《中式烹调技艺》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根据火焰的直观特征,可将火力分为()()()()四种情况。 2.构成火候的三要素()()()。 3.味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即()和()。 4.味精的主要成分()。 5.按烹饪原料的性质,汤汁可分()和()两大类。 6.按制汤的工艺方法,汤汁可分为()()()等。 7.荤清汤清制的方法有()和()两种。 8.基本传热方式有()()()三种。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火焰高而稳定,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辐射强烈,热气逼人的是()。 A微火B小火C中火D旺火

2.温度在90——120度,直观特征为无青烟,油面平静,当浸滑原料时,原料周围无明显气泡生成的为()。A成热油温B成热油温C成热油温D成热油温 3.质嫩形小的烹饪原料须用()加热。 A旺火,短时间B小火,长时间C旺火,长时间D小火,短时间 4.在做鱼菜时适量加入料酒,食醋,不仅能增加芳香气味,还可以去腥解腻,利用的是()。 A分散作用B水解作用C酯化作用D氧化作用5.使用臊子提清是利用()。 A吸附和凝固作用B氧化和水解作用C吸附和分解作用D氧化和酯化作用 6.提清的方法有()两种。 A沸汤清汤法,温汤清汤法B滤清,扫汤C冷水锅清汤法,沸水锅清汤法D吸附作用,凝固作用 7.制汤时不宜同原料一起下锅的调料有()。 A葱B姜C料酒D盐 8.下列不宜作为荤清汤原料的是()。

A猪肘B鸡C猪瘦肉D猪肥膘 9.味觉感受最适宜温度()。 A10——40度B30——50度C20——30度D25——45度 10.味觉感受最敏感的温度()。 A35度B30度C40度D50度 11.盐在汤菜中的一般浓度以()。 A0.8%——1.2%B2%为宜C2%D1.5%——2%为宜 12.菜肴“干炸丸子”的调味方法是()。 A原料加热前调味B原料加热前调味与加热中调味结合C原料加热前调味与加热后调味结合D加热后调味 13.下列汤汁中更为清澈醇厚的是()。 A单吊汤B双吊汤C三吊汤D白汤 14.制得的汤汁一般是汤料的()。 A1——1.5倍B3倍以上C5倍以上D2倍 15.采用炒,爆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须用()。 A旺火速成B小火,长时间加热C大火,长时间加热

中式烹调师实际操作试题(方向)

中式烹调师实际操作试题(方向) 赛项时间:80分钟。 制作菜品需按顺序进行,1.鸡丝烹掐菜,2.干烧鲤鱼,3.自选菜。(注:规定菜50分钟,自选菜30分钟。规定菜品完成后,剩余时间可以用于自选菜制作。)竞赛内容:1.鸡丝烹掐菜,2.干烧鲤鱼,3自选菜肴。 一、规定菜 (一)鸡丝烹掐菜 1.选手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鸡脯肉(约250g)、豆芽菜(约200g)、青椒(50克)。赛场提供基本调料品。 2.成品与剩余废弃料分别用现场提供的直径23cm的平盘盛装,一同送评。 3.成品需使用现场提供的一尺四的平盘盛装。 4.赛场提供基本用具(炒勺、手勺、漏勺、油桶),常用调料(盐、味精、料酒、老抽酱油、生抽酱油、白糖、色拉油)。 (二)干烧鲤鱼 1.选手一律使用现场提供的鲤鱼一尾(750克左右,非解冻新鲜鲤鱼)、青豆、榨菜、五花肉。赛场提供基本调料品。 2.鲤鱼需现场宰杀。 3.成品需使用现场提供的一尺四的鱼盘盛装。 4.赛场提供基本用具(炒勺、手勺、漏勺、油桶),常用调料(盐、味精、料酒、老抽酱油、生抽酱油、白糖、色拉油、干红椒、郫县豆瓣酱),除此以外的特殊工具、特殊调味料均由参赛者自备。 二、自选菜 1.作品应表现刀工技术和烹调技巧,色、香、味、形、质、养俱佳,以味、质为主,讲求营养卫生,注重实用化、大众化,体现创新意识。 2.可自备配料,但必须在现场加工成型。所带配料进场前均须检查验证,违反规定者,将酌情扣分直至取消参赛资格。 3.用于美化菜肴用的各种饰物,须经现场监考人员验证后才能携带入场。

菜品饰物须在场内摆放在盛器中,不喧宾夺主。 4.每个热菜只限制作一次。送评的主菜以十人量为准,另备两人量的品尝碟。 5.赛场提供基本用具(炒勺、手勺、漏勺、油桶),常用调料(盐、味精、料酒、老抽酱油、生抽酱油、白糖、色拉油),除此以外的特殊工具、特殊调味料均由参赛者自备。自备使用的特殊用具、盛器餐具等不得带任何标识,由参赛者在盘底作记号,以便赛后认领。 比赛场次安排 时间内容地点 4 月 28 日 ︵星期二 ︶ 7:30选手点名烹饪楼一楼正厅 7:30-8:00 中餐热菜第一组检录烹饪楼一楼正厅 8:00-9:20 第一组中餐热菜比赛烹饪楼二楼中餐烹调实训室一、二9:30-10:00 中餐热菜第二组检录烹饪楼一楼正厅 10:00-11:20 第二组中餐热菜比赛烹饪楼二楼中餐烹调实训室一、二12:30-13:00 中餐热菜第三组检录烹饪楼一楼正厅 13:00-14:20 第三组中餐热菜比赛烹饪楼二楼中餐烹调实训室一、二14:30-15:00 中餐热菜第四组检录烹饪楼一楼正厅 15:00-16:20 第四组中餐热菜比赛烹饪楼二楼中餐烹调实训室一、二

中式烹调师(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中式烹调师(四级)理论知识试卷 一、判断题 1.烹饪起源于火和盐的发现及利用。 2.青铜器时期,植物油脂开始被用于烹饪,并产生了炸、煎、煮等方法。 3.宫廷菜御膳房内设咸局、甜局、点心局、饭局等。 4.市肆菜特点是技法多样、品种繁多、应变力强、适应面广。 5.北京菜综合体现出汉、蒙、藏、羌等民族的烹调技艺。 6.福建菜包括福州、泉州、厦门等地方菜,擅长烹制海鲜,口味清淡。 7.面条是朝鲜人民的主食,一日三餐离不开汤和泡菜。朝鲜人口味喜辣,喜有香辣蒜味的 菜。 8.高山族分布在台湾省,以大米为主食,并爱喝咖啡和吃牛羊肉。 9.烹饪原料低温保藏可以有效地抑制纤维素和酶的活动,延缓原料变质。 10.盐腌、糖渍和冷冻能使原料中水分析出,制止微生物活动,进而能长期保藏原料。 11.家禽肉的感官检验主要包括色泽、黏度、脆性、硬度、骨髓状况和煮沸后肉汤等几方面。 12.家禽的结缔组织较少、肌肉较粗、脂肪不易消化且含水量低。 13.新鲜禽肉干燥无弹性,稍有异味,脂肪色略带红。 14.新鲜鸡蛋蛋壳清洁、无裂痕,用手摸蛋壳表面略有粗糙感。 15.鱼类品质检验应根据鱼鳞、鱼鳃、鱼眼的状态、肉的松紧、鱼皮上黏液量、气味来判定。 16.活鱼的保管水温在4~6℃为宜,应勤换水,不使酸碱物质和油脂、烟灰等进入鱼缸内。 17.根是蔬菜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是呼吸和储藏养分。 18.甲鱼初加工时,必须把甲鱼和背壳刮干净,内脏和指甲去净,洗涤干净,留膜去腥。 19.原料拆骨,要熟悉原料骨骼关节构造,拆骨时要做到骨肉不带肉,肉不带骨。 20.鸡鸭的整体拆骨应划破颈皮、斩断爪骨、去胸骨、去背骨、去腿骨、翻转、恢复原形。 21.剞的要求,要注意深浅一致,刀距要大,整齐均匀,尤其是边不要剞到。 22.茸胶是用动植物原料加工成极细的糊状,具有很好的黏性,但可塑性差。 23.油不但是良好的传热介质,还是常用的调味品。 24.醋有解腻去腥、增加鲜味、分解钙质和保护维生素的作用。 25.传统的辣味系列调味料不包括胡椒。 26.郫县豆瓣酱是用辣椒、蚕豆等料酿制而成,成品色泽红亮,辣味浓厚,味道香醇。 27.花椒是产生麻味唯一的来源,是调制辣椒味、怪味、葱椒味和椒盐味的重要原料。 28.咖喱原产于印度,是用姜黄、郁金根、麻绞味、番红花等多种原料加工而成。 29.特色川菜味型有鱼香味型、荔枝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红油味型等。 30.酸辣味型盐与醋的比例为1﹕10。酸味只起到辅助调味作用,不能太重。 31.黑椒汁的特点是味辛辣、微酸,适合制作烧烤类和煲仔类菜肴。 32.沙律汁的口味特点为:清香肥厚、浓稠略带酸鲜。 33.制作OK酱的主要调味料有OK汁、色拉酱、花生酱、糖、味精等。 34.一般白汤又称二汤,浓度和鲜味均不如浓白汤。 35.素汤常用原料有黄豆芽、鲜笋、鲜菇或香菇等。 36.熬汤的原料,一般均应热水一次下锅,中途不宜加水。 37.干货原料重新吸收水分,最大限度恢复其原有养分和鲜味,并除去杂质异味。 38.干货涨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涨发前应有计划,涨发过程中应注意每个环节。 39.油发是原料放入冷水浸泡至初步回软,温油油炸至体积膨胀。 40.碱水发料要特别注意碱汁浓度,由浓度决定涨发时间,然后清水漂浸。 41.鱿鱼涨发时,先用温水浸泡至初步回软,放入食碱溶液涨发至透然后用盐水漂净碱质,

2018年自考《烹饪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烹饪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烹饪 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洗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营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 2、烹饪辅料 也可称之为配料,目的是为了改善菜肴的香味、色泽、质地的动、植物性原料。主要是香辛料、增稠料。 3、碱性食物 如果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钾、钠、钙、镁等,在人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后可使体液呈碱性,这种食物我们称之为碱性食物。主要是果蔬。 4、营养不良 是指因营养素摄入的种类不足、过剩或比例失当而影响健康的现象。 5、剞花 在原料表面上切割一定深度的某种图案条纹,使之受热收缩或卷曲成花形的加工,称之为剞花。 6、码味 又称着味,就是按成菜的要求,在菜肴烹制前,对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调味品进行腌制调味的操作技术。

7、勾芡 根据烹调要求在菜肴接近成熟或成熟装盘后将粉浆淋入锅(盘)内,使粉浆糊化后能附着于原料上的一种方法。 8、药膳 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二、填空题 1、成菜的质量指标:色、香、味、形、质地、营养、卫生。 2、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 3、人体四大组织:骨骼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4、鱼胶即鱼鳔的干制品,富胶质,故名鱼胶,也称鱼肚、花胶。 5、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是用鲨鱼的鳍加工而成的一种海产珍品。 6、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动物油脂常温下为固态。 7、健康人的体液(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应该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 8、从中医角度说,食物分为五大性,一般是平、寒、凉、温、热这五性。 9、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安全性最高的是有机食品。 10、大学生男性每日需要能量为2500千卡,女性为2100千卡。

烹调技术菜肴制作松鼠鱼第1教案

烹调技术松鼠鱼制作 备课人:刘磊总第1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松鼠鱼的概念。 2.掌握松鼠鱼的制作方法和掌握火候、油温以及调味。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求知欲、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卫生意识。 技能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使学生掌握松鼠鱼的烹调方法,制作工艺。 2.学会举一反三,制作同类菜肴。 【教学重点】:松鼠鱼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松鼠鱼的刀法工艺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学中创设情景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松鼠鱼菜肴演示探究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采用自主探究—实验猜想—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我校烹饪班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学生为主,自学能力差、理论知识薄弱,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好奇心重。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要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历史典故、教师演示、自主探究、小组制作、总结反思法、。 【组织教学】: 集合学生、清点人数、检查仪容仪表(强调合格的厨师应具备素质: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厨德)、强调课堂纪律。我为了教学将学生分成三组。 【导入新课】: 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目标:(即松鼠鱼制作关键):(1)松鼠鱼制作注意事项?(2)制作松鼠鱼的刀法?(3)烹调松鼠鱼的火候和程度是多少?让学生们有目的去学习。【新授】: 专业教材: 《烹调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材,烹饪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就包括了烹饪六大基本功:勺工、火候、调味,挂糊与上浆,烹调方法,装盘技术及包括实践的内容又包括理论的内容是烹饪专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节课的课题是《烹调技术》第4章第2节第二个课题。 讲解演示: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

《中式烹调技艺》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10题,共20分) 1.烹调就是烹制,使运用各种加热手段,使烹饪原料由生到熟并形成一定的色泽,形状和()菜肴的过程。 2.调就是调制,是指运用各类烹饪调料和各种施调方法,使菜肴形成一定滋味,()和色彩的过程。 3.调的作用既是消除原料的异味,赋予菜肴美味、确定菜肴()增进菜肴美观。 4.烹起源于()的利用,调起源于()的利用。 5.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包括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时期和繁荣时期。 6.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方法,主要包括宰杀、摘剔、()去蒂、()拆卸、洗涤。 7.家畜内脏和四肢泛指心、肝、肺、()腰子、肠、头、爪、()舌等组织器官。 8.常用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方法有里外反洗法、盐醋搓洗法、()、()、灌水冲洗法。 9.鸽子煺毛的方法有()和( )两种方法。 10.所谓刀工,就是运用()及相关用具,采用各种刀法和指法,把不同()的烹饪原料加工成适宜烹调需要的各种形状的技术。 11.磨刀石有()磨刀石和()磨刀石两大类。 12.勺功就是厨师临灶运用()的方法和()的综合技术。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名肴“宫保鸡丁”、“家常海参”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2.名肴“东江盐焗鸡”、“大良炒鲜奶”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3.名肴“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4.名肴“松鼠鳜鱼”、“清炖蟹粉狮子头”是()的代表品种。 A.山东风味菜 B.江苏风味菜 C.四川风味菜 D.广东风味菜 5.制作“清蒸鸡”时,将所选的鸡进行初加工去内脏应采用()。 A.腹开法 B.背开法 C.肋开发 6.大而老的家禽在冬季煺毛时水的温度宜用()。 A.85~90℃ B.65~80℃ C.65℃以下 7.家畜的脑、肝、脊髓在初步加工时宜选用()。 A.盐醋搓洗法 B.刮剥洗涤法 C.冷水漂洗法 8.加工荔枝形花刀采用的是()。 A.直刀推剞 B.斜刀推剞 C.直刀推剞与斜刀推剞 9.切螃蟹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侧切 B.锯切(推拉切) C.直切(跳切) 10.直刀法中包括() A.上片、下片 B推到片、拉刀片 C.切、劈、剁 三、判断题(每题1分,10题,共10分) 1.孔府菜严格遵守儒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膳食指导思想,其强调品位、愉情和摄生。() 2.谭家菜是典型的家常大众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