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说文解字_贝_部字的文化意蕴

_说文解字_贝_部字的文化意蕴
_说文解字_贝_部字的文化意蕴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社会社会规范文化内涵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

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 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

试论女部汉字的女性文化内涵

创优信通文化传媒甘肃站申明: 此文版权属于论文发表原杂志社,粘贴于此仅为交流,请勿抄袭转载。 以“婚姻”相关词语为例论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 [摘要] 文字是文明的展示,又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这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女性婚姻为例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女部汉字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 女性社会婚姻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道:“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1](p2)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 一、“女”字的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汉字“女”是这样解释的:“女,妇人也,象形。”[2](p719)在甲骨文里,“女”字形象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家中室内,闺阁之间,而交手端坐是其在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形态之人形来表示女子。我们也可以认为:甲骨文女字形象乳房高耸而跪坐的人形。因为乳房是女人最显著的生理标志,也是女子和男子最重要的区别,古人正是抓住了女子的这一显性生理特征,用以来表示女子。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甲骨文“女”字像面朝左跪着的人形,反映了女字在造字之初就表现了对女性的不歧视。这种说法就未免显得有些臆断了,这只能说是探索者的一种心理折射而并非造字者的最初意愿。因为在上古时代还没有出现凳子,人们所谓的坐,其实就是席地而跪。另外,甲骨文的女字其实也生动的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以《说文解字》女部字为例

西江月
文化语言
2013 年 5 月上旬刊
从汉字看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 ——以 《说文解字》 女部字为例
广东广州 510006) (华南师范 大学文学院,

宋海群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说文解字》中女部部分汉字,即涉及到妇女三从
家内,实实在在地沦落 为“ 第二性” 。 这种定位经由 后来的 儒家 所肯定、维 护并进行了众 多的论证 ,绵延数千年,甚至影响到 现当代社会。 这一变化我们 可以从 “女”字的形状 看出来 。 “女” 字, 甲骨文作: 金文作: , ,展示的是女子两手交叉于 胸前,屈膝跽坐的姿态,此种 形象 ,金文作: 。李孝定:
四德的女部字进行分析, 从中探讨以儒学为主流的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定位和 要求等。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女部字;三从四德 汉字是汉民族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换言之, 汉字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特定阶段的文化 意识, 也必然会渗透到汉字的构造和应用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以 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在学术史上有 着崇高的地位。它一方面为我们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提供线索,另 一方 面也是一部记录历史文化知识的 珍贵典藏 。 在《说文》中女部字有 238 个,重文有 13 个,新附 文 7 个, 共计 258 个。一个“女”字统领 以下 257 字,然后根据语义,分门别类如下: 1. 关于女子“姓氏” ,共 11 字,占总数 4.6% 2. 关于女子“婚姻家庭” ,共 16 字, 占总数 6.7% 3. 关于女子“容貌品性” ,169 字,占总数 71.5% 4. 关于女子“亲属称 谓” ,共 17 字, 占总数 7.1% 5. 关于女官女奴,6 字, 占总数 2.5% 6. 关于女子“名字 ” ,18 字, 占总数 7.5% 鉴于本文的针对性,在 此仅仅涉及前四类 。 历史是以男性 为中心的, 女性观主 要指的是 处于主体 地位的男性对女性 的认识、看法 。在中国 漫长的几千年思想 史中,儒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 从特有的宇宙论、社会 关系以及政治、经济 的视角出 发确立了 一整套“女人 是什么” , “如 何做女人”的思想体系和行 为准则,我把这称为儒家女性观。
i
尽显古代女子 身份地位的卑微 , “屈而 自处,活画其柔顺 而服从” 。同时 ,这 也反映出了男女分工 。 “男”字,甲骨文作: “夫男女之别于文字之形体上殊难表示,固就男女工作之差异 以为区别 ,女 盖象两手所操 有作之形,女工之 事多在室 内。男则以 力田会意,男耕女 织有 所专司,故制 字以见义。 ” iii
二、女人是什么:男人眼里的女人——三从
(一)女人应为男人的附庸,处于顺从地位 从“婦” 、 “嫔 ” 、 “如” 、 “娽”等 字可以看出女性的 顺从。 婦: 嬪: 如: 娽: 《说文》 : “服也。 从女持帚灑掃也。 房九切〖注〗 , 古文婦 。 ” 《说文》 : “服也。 从女賓聲 。 ” 《说文》 : “从隨 也。从女从口 。人 諸切〖注〗徐鍇曰 : “女子从 《说文》 : “ 隨從也。从女彔 聲。力玉 切”
父之教,从夫 之命,故 从口。會 意。 ” 以上这些女部文字许慎 都解释为“服从、顺从”之意,这足以 看出当时 由于男女分工 后, 男人在 体力上的 优势成为 了驾驭女性的资本 而掌握了 话事 权,女性在体 力方面的 欠缺而只 能依附于男性。这就 是女子的 三从:在 家从 父, 出嫁从父, 夫 死从子。 女性从一出 生到老死都 必须服从于她身边 的男性 , 这样才能成为 乖女、贤 妻、良母 、孝媳、 贞妇。 再看看在古代 家庭拥有 较高地位的“妻 ” 。 妻: 《说文》 : “婦與夫 齊者也。从女从 屮从又 。又,持事,妻職也。 ” 表面上看, 妻 子与丈夫 在家庭中 的地位是 相等的,看齐的,所以许慎说 “又 , 持事,妻 职也。 ” 在家里管理家 务事和大小奴 隶是妻 子的本 分。 但这只 是名 分上的, 夫妻间 实质上的地位是“ 夫为妻 天” ,这可 以从夫妻的 另一个称呼 “夫妇”可以 看出, “ 夫”始终位 于“妇”前 。 《白虎通·嫁娶》iv认为“夫 ” 和“妇” 字音背 后就含 有尊 卑贵贱 之意 : “夫妇者, 何谓也 ?夫 者,扶 也, 以道扶接 也。妇 者,以 礼屈服。 ”可见 ,在儒家的观 念里, 妻服 从夫是 妻的 本分。 再来看看“妾 ” ,按理说既然 妻要服从于夫,那么 妾岂不得惟命是从了。 : “ 辠女子 ,給事 之得接於 君者。从女 。 《 春秋》云: “女 妾: 《说文》 ”妾,不娉也。 ”这里说“妾”是“有罪的 ” ( “ 辛” , “罪”的本 字) , 爲人妾。 跟童、仆一样 都是古代 的奴隶,而 到了东汉许慎的年 代,妾已 经不是女性奴 隶的意思,但 其在家中 的地位与 奴隶无异 。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 : “盖 妻子从女,上象 发加笄形。妾 则从女,上加 头饰。其意相 同。初无地位上之 差别。许 君之训 盖后起 之义,不足 以语殷 制也。 ”李孝定说许慎是误解 了妾 的本义,可是许慎的误 解恰恰是 受到当时 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从而我们可 以更加清楚认 识到妾在 家中如同 奴隶的卑 贱地位, 妾 要承受来 自夫和妻 双方 的压迫地位, 这也反映 出东汉儒 学确立统 治地位后对女性尊 卑地位的 限定。 (二)男人对女人是鄙夷的 《说文》里许 多从女之字都带有 贬义,如: 奸: 《说文》 : “犯婬 也。从女从干,干 亦聲。古 寒切” 姦: 《说文》 : “私也。从三女 。 ” “从 三女。三女爲? 亦三女爲 姦。是 以君子遠色而 貴德 。 ”v 嫖: 《说文》 : “ 輕也。从女 聲。 ” 婪: 《说文》 : “貪 也。从女 林聲 。 ”
而在儒家所形成的女性观中,三 从四德 ii 的妇女道德标准是核心部分。
一、女姓文字到“女”字反映出妇女社会地位的转变
相对于历史上 任何一个 时期来说, 妇女在 母系社会 中可谓是崇高的。 《吕 氏春秋? 恃君览》中有“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 处。知母不 知父,无 亲戚兄弟夫妻 男女之别 ,无上下 长幼之道 ” ,而且 许多古老 的姓氏也 多从女 。 如: 姞: 嬴: 妘: 姺: 娸: 《说文》 : “黃帝 之後百姓 ,后稷妃 家也。从女吉聲。 巨乙切” 《说文》 : “少昊 氏之姓也。从女羸省聲。以成切” 《说文》 : “祝融 之後姓也。从女云聲。籒文 妘从員。 王分切” 《春秋傳》曰: ‘商 《说文》 : “殷諸侯爲亂,疑 姓也。从女先聲。 《说文》 : “人姓 也。从女 其聲。杜林說:娸 ,醜也。 去其切” 左边为“女” ,右边为“生 ” , 《说文》解说为“人所
有姺邳。 ’所臻切 ” 来看看“姓” :
生也。古之神 聖母,感天而生子 ,故稱天 子。从女从 生,生亦 聲。 《 春秋傳 》 “ 天子因 生以賜 姓 。 ”息正切〖注〗古 文姓 。 ”由 此可见 ,在 氏族社会, 曰: 女性的地位来 源于先人对女性生 育的崇拜 。这说明 人类的“姓”来源于人类 自身的生育。圣 人如伏羲、大 禹等,均由母 亲感天而 生,均只知有 母,所以 “天子因生以 赐姓” 。一母所生聚为一 姓, “姓”成为 家庭的标 志。古代 常以 所居之为家族的姓氏 ,如“ 姜”姓 ,是因“ 神农居姜水” ; “ 姬”姓 ,是因“黄 帝居姬水”等 。地名也 因生育的 关系,大 都添加“女”旁,因 此远古时 男性 不称姓只称氏 。 随着国家的出 现,父权制开始取代母 系制。周朝建 立后,以“周礼”为 代表的社会性别制度建 立, “男女有 别” , 开始形成 了性别分 工和婚姻 制度。 婚姻、宗法、 家族等一系列的礼制与伦常 将女性定位和规范 在从属、 卑下、
(1990-)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主要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 宋海群 , 女, 广东肇庆人,
· 178 ·

_说文解字_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说文解字》女部字 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07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李 清张艳青 摘 要:《说文解字》不仅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字书,而且它所包含的古代文化 也是气象万千。通过对《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研究可以洞悉到古代妇女生活的蛛丝 马迹。本文通过对《说文?女部》238个女部字的分类,结合段注及相关文献典籍, 系统的阐释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关键词:《说文解字》 妇女 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本文试通过对《说文?女部》中238个字的详细分类结合段玉裁的注释,在具体的文献语言中对词语的运用进行考证,进而挖掘词义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文化信息,较为客观地阐述出中国古代妇女文化的“云崖水痕”。 一、《说文解字》女部字的分类 《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全书共收字9353个,分为540部,其中女部字238个(除去重文),占2.5%左右。其分类情况如下: (一)表示姓氏、字的: 《说文》中表示姓氏和女性人名用字的共有30个。“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姜,神农居姜水,因以为姓”;“姶,女字也。”等等。 可归入此类的还有:“姺”、“妘”、“姞”、“嬴”、“姬”、“姚”、“妫”、“妘”、“娸”、“媊”、“娲”、“娀”、“嫄”、“嬿”、“妸”、“媭”、“婕”、“妤”、“孁”“嫽”、“妀”、“妵”、“奺”。 (二)表示婚姻、生育、女性生理特征的字: 《说文》中表示古代婚姻状况的字有12个。“媒,谋也,谋合二姓也”;“媾,重婚也”等。与婚姻义有关的还有:“娶”、“嫁”、“婚”、“姻”、“妻”、“妃”、“妁”、“媲”、“娉”、“妇”。 《说文》中表示生育的字有7个:“妊”、“娠”、“媰”、“嬔”、“嫛”、“婗”。 另外,还有两个字表示女性生理特征:“婥”、“姅”。 (三)表示称谓的字: 《说文》中共有18个表示称谓的 字,其中表示一般称谓的有5个,表示 亲属称谓的有13个。 1、表示一般称谓的,如:“妪”、 “媪”、“姁”、“姎”、“奼”。 2、表示女性亲属称谓的,如:“姊”、 “嫂”、“妹”。 另外,还有几个表示亲属称谓的字 意义与现代的称呼有所不同,“娣”、 “媦”、“姎”、“姪”、“姨”、“妣”。 (四)表示女性饰物的字: 《说文》中有3个字是表示女性饰 物的,即项饰,耳饰等琐屑之物。如: “妓”、“姕”、“嬰”。 (五)表示外貌或者品质的褒义 词: 《说文》中表示外貌和品德修养的 字共有71个。 1、其中表示容貌、体态,和举止 的字有57个,如:“媚”、“媌”、“嫿”、 “婠”、“娃”、“妩”、“媄”、“姣”、 “好”、“姝”、“姛”等。 2、表示德行、修养的字有14个, 如:“娓”、“妟”、“妌”等。 二、《说文》女部字中蕴涵的文化 现象 (一)反映出古代姓氏的起源。 据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 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代表有 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当时妇女执 掌部族大权,只有妇女才有姓。《说文》: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 子,故曰:‘天子’。因生以为姓。” 在《说文》表示姓氏的字中,“姜”、 “姬”是最古老的姓,古代姓氏均因“母 之所居”而得,如“黄帝母居姬水,因 以为姓”。 《说文》:“娲,古之神圣女,化 万物者也”;“媊,甘氏星经曰:‘太 白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 祭之曰明星。’”甲骨卜辞中被祭祀的 神祗名字也有很多,如:“婋”、“娥” 等。这些被当作神祗祭拜的对象均为女 性,姓氏中大量的女部字说明了在母系 氏族社会中女性占有尊贵的社会地位。 (二)反映出古代妇女在婚姻、家 庭中的状况。 1、《说文》中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 (1)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民知 母不知父”,当时社会通行群婚的习俗。 所谓“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 个男子保持夫妻关系,男子不承担家庭 责任。群婚习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 记载。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泸 沽湖镇也依然保持这种古老的婚俗。 (2)氏族社会末期,部落内部禁 止族内婚,这造成许多成年男子去其他 部落抢夺女子为妻,这就是掠夺婚。《说 文》中“娶”、“婚”、“妾”等字反 映的正是掠夺婚的遗迹。 “娶,取妇也。”段注:“取彼女 为我之妇也”。“婚,妇家也。礼娶妇 以婚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张 舜徽《约注》:“古娶妇必以昏时者, 当缘上世有劫掠妇女之风,必乘夜昏人 定时取之,以避寇犯也。” (3)随着男性经济地位的不断加 强和巩固,女性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 卖。对于这种婚姻制度,《说文》中有 记载:“妃,匹也。”段注:“匹者, 四丈也。四丈而两之,各得二丈。夫妇 201

《说文解字》女部字谈女性文化

《说文解字》女部字谈女性文化 引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字典。它不仅创立了按部首排列汉字的字典编纂法,而且书中首次阐释了“六书”内容,并用“六书”理论分析所收汉字的造字结构,奠定了传统汉字学的理论体系。《说文解字》共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女”部字245个,这些“女”部字,无论是从字形还是字义等方面,都为我们展示了古代的女性文化。从这些“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上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婚恋观以及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变化。 一、“女”字的字形演变 [1]“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并没有对“女”字留下详细的记载,只是提到了王育说,是一个象形字,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 [2]时也提到,“不得其居六书何等,而惟王育说是象形也”。由此看来,对于“女”字人们并没有精确的解释,字源的探究,也只是推测而已。 同其他汉字一样,“女”字经历了长期的字形演变。甲骨文中的“女”字“”,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人的形象,即两腿屈膝,上身直立,上部两臂交叉下垂,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跪着的女性形象,采用跪姿来创造“女”字字形,反映了女性在古时的卑贱地位。但是又有人提出,“女”字其实并非跪像而是坐像,古时候没有椅凳,人们只能“席地而坐”,“女”字正是女性席地而坐的象形。关于古人的坐法,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有较全面而且精当的解释:“古人的坐法有几种,恭敬的屈着两膝,膝盖着地,而足跟乘着臀部,作客和见客时必须如 [3]此……”,这也就是说古代无论男女,在会见客人或其他重要场合都会双腿屈膝上身直立而坐,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无论哪种解释,都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人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 xx,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 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 “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xx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 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 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 “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文化意义及变迁 【摘要】: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进行字形和造字特点上的分类研究,考察它的文化意蕴和汉民族女性观念的变迁,进而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女”部字,文化意义 汉字与汉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汉字反映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汉字对汉民族的文化又有着反作用,这种双重关系使得汉字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也可以反映出汉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特点、道德标准等,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而《说文解字》作为我国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反映出了更多的文化内容,对其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汉民族在女性观念方面的一些认识,也可以考察传统的汉民族文化内蕴,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文解字》中从“女”部的汉字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由于本文是考察它的文化意义,所以分类主要遵从其所反映的内容来进行。《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工238个,本文对其进行的分类有以下四种:第一,姓氏用字 《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的第二个就是“姓”字,这反映了它在整个“女”部字中的重要地位,《说文》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1而且也指明其是会意字,不仅说明了“姓”的来源,也强调了在中华先民们的认知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说文》在“姓”字之后列举了很多古老的姓氏,如:“姜、姬、姚、妫、嬴”等,其中有一些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说文》中这些从“女”部的古老姓氏,基本都是氏族部落首领和贵族们的姓氏,这反映了女性在氏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先民对女性的尊敬,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的历史遗留。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早期先民们的生活中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这与《说文》中后面的一些从“女”部的汉字表现出蔑视女性,贬抑女性地位的文化观念有着极大的不同。 第二,反映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用字 在《说文》中还有很多“女”部字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这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男性在生产中的作用加大,女性在生产中的发挥的作用降低,女性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先民们对女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在《说文》中有鲜明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对“妇”的解释是:“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2 对“妻”的解释是:“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中从又,”3。 对“妊”的解释是:“妊,女妊身动也,从女壬声。”4 《说文》中的这些女部字,生动地反映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职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女性的家庭地位是通过与男子结婚,成为丈夫的附属来取得的。当女性成为妻子后,她的家庭地位从属于丈夫,职责主要有两种:生育后代和持家。因此女性的地位不仅降低了,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在家庭生活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3 [2]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4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55

浅谈鬼字及鬼神文化

宜宾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从鬼及鬼部字看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学生姓名刘馨芮 学号 110107007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 2011级7班指导教师高正伟 2004 年 9 月

摘要:传承几千年的鬼神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间接或是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各种内涵,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中国古代文化风貌。而鬼字及鬼部字的演变和发展又是汉民族鬼神文化以抽象的方式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鬼神文化和由此产生的鬼神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字形意说文解字鬼神崇拜恐惧 一、鬼神探源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没有办法科学地了解自然和生产的矛盾变化,比如在我们现在看来的常识性的许多问题:宇宙是什么、日月是如何运行的、火山爆发与洪水的危害等等,都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惊讶、神秘甚至是恐惧,因此当时的人们就把自然界的各种突变与神秘都归结为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

是在被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的神或者说是鬼操纵着、控制着。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给人格化了。 虽然就目前而言上古典籍还比较缺少,原始人类社会的鬼神文化业尚未确切明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现有的部分历史材料来对我们的先民们的原始鬼神观念进行再现与复原。 在《说文》中:“鬼,人所归为鬼。”段注:“鬼、归二字以叠韵为训,鬼之为言归也。”也就是说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这样不灭的灵魂也就是鬼。郭璞注《尔雅》引《尸子》云:“古者谓私人为归人。”人死后灵魂不灭,飘归祖先坟地与已死亲族一起过生活,这就是原始社会公共墓地生成的基础,而古人之所以要修建墓地也就是为他们认为的不灭的灵魂修筑起一个归宿,从而使得逝者的灵魂得以安定。 那么,鬼神一词中鬼与神在古代又是否有区别呢?通过对大量古籍资料的研究我认为鬼与神是有区别存在的,《礼记》中记载到:“魂气归与天,形魄归于地。”也就是说“归人”可分为魂、魄两部分,而古代“魂”、“魄”两字的含义与今天又有所不同。《说文》中写到“魂,阳气也。”而“魄,阴神也。”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所以归于天,而“魄”是阴神所以归于地。人死以后,灵魂出窍,但魄仍然留在了尸体本身。《大戴礼·曾天子圆》北周卢辩注:“神为魄,灵为魂。魂魄者,阴阳之精,有生之本也。及其死也,魂气上升于天为神,体魄降于地为鬼,各反其所由出也。”简单的来说古人认为鬼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仍具有一定区别,神往天上去,而鬼游荡人间。 二、鬼神崇拜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透视女性文化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承载着汉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从而为其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符号集成,更是文化世界的展示。《说文解字》女部字共238个,重文13个,新附字7个,共计258个。一个“女”字统领以下257字,然后根据语义,分门别类: 1.关于女子“姓氏”,共11字,占总数4.6% 2.关于女子“婚姻家庭”,共16字, 占总数6.7% 3.关于女子“容貌品性”,169字,占总数71.5% 4.关于女子“亲属称谓”,共17字, 占总数7.1% 5.关于女官女奴,6字, 占总数2.5% 6.关于女子“名字”,18字, 占总数7.5% 先说“女”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在金文中写作,展示的是女子两手交叉于胸前,屈膝跽坐的姿态,有的学者认为这尽显古代女子身份地位卑微,“屈而自处,活画其柔顺而服从”,然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李孝定先生认为“夫男女之别于文字形体上殊难表示,故就男女工作之差异以为区别,女盖象聪而两手有所操作之形,女红之事多在室内。”所以,“女”字字形不能体现受歧视和地位低下的意义,只

是客观上对女性体态惟妙惟肖的描摹。一、关于姓氏的女部字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姓的含义最初与女性生子相关,姓是区别出身的,而出身是女性决定的,也就是所谓“因生以为姓”(《说文》段注),“天子因生以赐姓。”(《春秋传》)《说文·女部》所收姓氏用字(除了“姓”)有姜、姬、姞、嬴、姚、妫、妘、姺等11个,这些古代的姓氏皆因女子的生活区域而得名,其后皆因女人所生,以女旁为姓,这是远古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反映了早期社会女子是婚姻的体现者,担负着繁衍后代的任务,并且处于中心地位的事实。二、关于婚姻家庭的女部字《说文》中收录的此类字,有些反映了古代婚姻习俗,并折射出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代表性的字有“婚、娶,姻、嫁,妻、婦”。“婚”本写作“昏”,在《说文》中加上女字旁,并释为“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是女子一方的代称,称女家为婚,这是早期黄昏抢婚习俗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娶”在古代写作“取”。“取”字在甲骨文中形近用手取耳朵。古代战争中用割取敌人的耳朵来计数报功,所以“取”字的本义为“获取”。《说文》:“娶,取妇也。”王力先生认为:“取娶本同一词,后人特为取妇一义造娶字。”所以“娶”本义为夺取妇女为妻。

浅析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浅析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些众多的文化当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文化,那就是鬼文化。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便有了关于鬼的记载,在甲骨文中,“鬼”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戴着恐怖的面具,和人很相似。在《说文解字》中“鬼”的解释是“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贼害,从厶。”一般人都认为鬼就是亡魂,是人死后留下的灵魂,但鬼是否真实存在从科学的角度也没办法得到证实和解释。所谓鬼的产生不过时因为人对自身的不理解、对复杂的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对具有社会和政治属性的宗教本质的不理解。虽然不清楚鬼是否存在,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鬼”却孕育出了一种悠久的文化——鬼文化。鬼,这种并不存在却又给人们精神带来影响的怪物历久不衰,经世不灭。一直以来都有人在谈鬼、说鬼、论鬼、写鬼、祭鬼、打鬼···形成了一种中华独有的鬼文化。鬼在原始社会便开始出现,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不断的发展、更新、丰富,这种发展延续除了口头相传、相互影响,主要借助于鬼书。中国很早就有鬼书了,在《庄子·逍遥游》中把鬼怪故事叫“齐谐”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把鬼故事叫做“夷坚”故事。鬼书有着一些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从而被作者青睐,一些鬼怪题材也被运用创作出了许多文学作品。历代都有不少鬼书名著,如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两汉时期的《十洲记》、六朝时期的《搜神记》、唐代的《博异志》、宋代的《齐谐记》、明代的《西游记》、清代的《聊斋志异》等等,数不胜数。在这些众多的鬼怪名著中,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很优秀的鬼神小说。小说叙述了孙悟空出世,学得本领,大闹天宫,后来与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跟随、保护唐三藏历经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其中遇到许多神佛和各种妖魔鬼怪,在小说中的这些内容都看中国鬼文化的缩影。 从宗教的角度看,中国鬼文化在《西游记》中就有着很明显的体现。各种宗教都有着鬼文化色彩,儒、道、佛三个宗教都对鬼文化的构成起到了互补相补充发展的作用。而《西游记》中,儒、道、佛三种宗教文化并存,而且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甚至相互合作,彼此照应。 佛教文化中的鬼文化,佛教主张因果报应、大慈大悲、人人平等,其中反映因果报应的鬼文化表现的就是佛教里的“地狱观”,人在世间做了坏事死后将会进入地狱收到惩罚,所有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灵魂都要到阴间接受阎王的审判,阎王通过对人生前行为的善恶进行审判从而做出轻或重的制裁。这种因果报应强调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而实现恶报的地方便是死后的地狱。佛家有着许多不同复杂的地狱,如我们所熟悉的十八层地狱等。在地狱中有着阎王、判官、鬼吏、鬼卒等一套完整的管理的官僚体系。在佛教传如中国之前。中国鬼文化中有着幽冥世界的观念,及死后灵魂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但没有地狱。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地狱观和幽冥世界观相融合,互相补充,相互依靠,形成中国鬼文化复杂庞大的幽冥世界体系,成为鬼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游记》中最明显的部分就是佛教文化,故事所叙述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故事里的这些主要角色都是和尚,取经也是佛教的活动,可以说佛教文化贯穿了整部小说。小说的前半部分中。孙悟空刚学得法术回到花果山,在宴会酒醉后睡着,没想到却被鬼差抓到了阴间的阎王殿中,在得知自己死后孙悟空大闹了地府,并撕毁了那可以说代表生死轮回的生死簿。地府也就是中国鬼文化中佛家文化里的地狱,而这个地府也并不是作者吴承恩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这段就可以看出鬼文化的地狱观在小说中的体现,也说明作者

唐代小说中的人鬼交往类型及其文化内涵

唐代小说中的人鬼交往类型及其文化 内涵 陈名琛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福建福州 350025) [摘 要]在众多的唐人小说中,人鬼交往可谓是人与异类交往当中的特殊类型,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类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唐代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认识。 [关键词]唐人小说;人鬼交往;模式;原因;文化内涵 我国小说史上写人鬼交往的题材历史悠久。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颜之推《冤魂志》等;下至宋元明清,有洪迈《夷坚志》、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以及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这些为数众多的小说集中,均有描写人鬼交往的故事。而此类小说在唐代则大放异彩,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探讨此类小说,将有助于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唐人小说和唐代社会。 一、人鬼交往模式 唐代人鬼交往类型小说,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模式: 第一,人鬼势不两立。 1.鬼报复。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鬼同样适用。倘若人言而无信,鬼就会进行报复。薛用弱《集异记·陈导》(《太平广记》328卷。本文所选小说,均出自《太平广记》,故下略书名)[1]写陈导许诺赠给鬼“缗钱一二万”换来“免烧其家”之难。但陈导食言,结果鬼大怒烧尽导家所有财物。看来对鬼也要讲信用,否则吃亏的也许就是当事者。 2.鬼魂复仇。对于鬼魂来说,复仇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这类鬼魂复仇故事,唐以前当以颜之推《冤魂志》记述最多,典型的如《徐铁臼》。徐铁臼受尽继母陈氏的折磨而死,死后冤魂大闹陈氏一家,最终索走仇人之子的性命。徐铁臼的复仇是坚决而彻底的,他是一报还一报。唐人小说中,卢肇《逸史·华阳李尉》(122卷)写张节度使欲夺李尉之美妻,借机害死了李尉;《逸史·乐生》(122卷)写乐生蒙冤入狱并被抛尸刑场;徐铉《稽神录·陈勋》(124卷)写性情耿直的陈勋被县吏诬陷致死。这些人死后都采取了复仇形式,杀了仇人。特别是陈勋,他的冤魂执长剑手刃八个仇人,读来痛快淋漓。 以上多写男鬼复仇,其实女鬼的复仇更为坚决,也更无情。蒋防《霍小玉传》(487卷)可为代表。面对李益的负心,霍小玉将深沉的爱化为强烈的恨,“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终使三娶的李益“夫妻之间,无聊生矣”。可与《霍小玉传》相提并论的是《逸史·严武盗妾》(130卷),严武亲手杀死了被他拐骗的邻家少女。经过30年的上诉,最终少女的冤魂拒绝了严武的“悔谢”和贿赂,并向他复仇。又戴孚《广异记》之《范俶》、《李瀚》写女鬼对损害自己死后尊严的人进行复仇。 3.不怕鬼。古人向来相信世上有鬼,但不信鬼乃至不怕鬼的也为数不少。孔子就曾对鬼神有所怀疑和保留,“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东汉王充、南北朝范缜等都是唯物主义者,明确主张无鬼论。著名的不怕鬼故事《列异传·宋定伯捉鬼》[2]通过宋定伯遇鬼-识鬼-捉鬼的经过,赞扬了敢于同鬼作斗争的精神。唐人小说中,牛肃《纪闻·窦不疑》[3]写窦不疑用箭射伤拦路鬼;皇甫氏《原化记·韦滂》[4]写韦滂箭杀“煞鬼”并“烹之啖之”。唐以后此类故事更是比比皆是,如宋洪迈《夷坚志·孙俦》[5]、清袁枚《子不语·油瓶烹鬼》[6]等。这些不怕鬼的故事充分表明了鬼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人是完全有能力打败并制服它的。 第二,相信鬼。 相对于不怕鬼的人来说,信鬼的却大有人在。《潇湘录·魏征》(146卷)写魏征年轻时不信鬼神,曾与鬼道士“言及鬼神之事”。后鬼道士以简相送,结果“其简化一鼠而走,征自此稍信鬼神。”《法苑珠林·恒道愍》(319卷)写恒道愍最初对鬼并不畏惧,曾与之“共卧”。后与鬼泪别才“方大怖惧,恍惚时积”。这些作品均通过人物的奇遇来反证鬼的存在,以此显示作者的鬼神观。 此外,通过鬼魂托梦或显灵也是信鬼的一种形式。李公佐《谢小娥传》(491卷)写谢小娥父与夫经商被害,二人先后托梦“车中猴,门东草”和“禾中走,一日夫”。在李公佐帮助下,解得仇人姓名为“申兰”“申春”。谢小娥遂女扮男装寻觅仇人,后手刃申兰,活擒申春,终得复仇。又戴孚《广异记》之《宇文觌》《李霸》《韦璜》等均涉及到鬼魂托梦或显灵的情节。 第三,人鬼和谐相处。 1.人鬼有交情。人鬼最具交情的可以《冥报记·睦仁蒨》为代表(297卷)[7]。作品以睦仁蒨与鬼吏成景的交情为中心,串连了多个情节:徙家向县,路遇鬼吏,遂与定交;设馆岑家,为设珍馐,以饷成景;泰山求吏,仁蒨病困,成景救之;睦、成问答,纵谈佛道,仁蒨病愈。相类题材,尚有《宣室志·陆乔》(343卷)、牛僧孺《周秦行记》(489卷)等。 2.鬼魂知恩图报。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鬼魂也概莫能外。《潇湘录·牟颖》(352卷)写牟颖掩埋盗贼之骸骨,鬼魂报恩,替牟颖盗人财物,后竟替他盗取邻家美妇,成了帮凶。又牛僧孺《玄怪录·董慎》(296卷)[8]写董慎和他推荐的张审通帮助冥府的太山府君解决了与冥府的摩擦,太山府君为了报答他们,给董慎延长了21年的寿命,为了让张审通能听得更清楚又给他加了一只耳朵。 第四,人鬼相恋。 1.离魂型。最早的离魂型故事首推南北朝小说《幽明录·庞阿》(358卷)。写石氏女由于偷窥了来访的同郡美男子庞阿而芳心大动并爱上了他。但碍于封建礼教不敢大胆追求,只能通过离魂形式与庞阿相会。后庞阿妻病死,石氏女终与庞阿共结百年之好,成就一段美满姻缘。唐代离魂型故事,陈玄祐《离魂记》(358卷)可为代表。小说写清河张镒早年把其女倩娘许给外甥王宙,后张镒食言。王宙由此不满便离开张家,倩娘与其私奔至蜀。后倩娘思念父母,遂与王宙复归张家,倩娘竟与闺中病卧多年的倩娘“翕然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大家方知私奔的倩娘乃是离魂。此外,尚有《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等,均写因精诚所至而引发的离魂故事,在构思上与《离魂记》如出一辙,但缺乏鲜明的人物形象。 2.还魂型。还魂型故事与离魂型故事关系密切。离魂型故事的滥觞之作《幽明录·庞阿》中即有还魂因素,在庞阿妻死后离魂的石氏女终还魂与庞阿共结百年之好。唐人小说中,《离魂记》写倩娘离魂后不但能还魂,而且还结婚生子,情节较《庞阿》进一步发展。 2.转世型。《会昌解颐·刘立》(388卷)写刘立及妻杨氏“琴瑟甚和”,但杨氏不幸早逝,死前以小女美美相托。数年后,刘立于郊外看花,竟与杨氏邂逅。原来杨氏已转世为赵家之女,在众人撮合下,二人再续前缘,而“美美长于母三岁”,构思颇为奇特。又范摅《云溪友议·玉萧记》写韦皋与侍女玉萧日久生情,但此时韦家来信催其回家。离别之际,二人相约再会日期。后韦皋失约,玉萧伤心至极,绝食而死。当韦皋得知真情后十分伤感,遂请道士施法,招来玉萧灵魂。玉萧感激至极,后转世与其重修旧好。玉萧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生死不渝,感人肺腑。 4.再生型。与转世型关系密切的是再生型。孟棨《本事诗·崔护》(274卷)写崔护在清明节这天偶遇一女子,两人一见钟情。后女子因相思成疾去世,崔护获悉真情后伤心不已,结果姑娘死而复生,二人终成眷属。又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358卷)写齐推女因有身孕回娘家暂住,得罪了西汉鄱县王吴芮,分娩当天出血而死。后得冥王之助,齐推女终得以再生,并生数子。 以上均为女鬼再生的故事。其实再生后并生子,此类作品在离魂型小说中已初见端倪。《离魂记》中私奔至蜀的倩娘和王宙生了两个孩子。在再生型小说中,再生的女鬼基本上都生子。戴孚《广异记·张果女》(330卷)写张果女年仅十五就夭折了,鬼魂与刘乙子相恋后再生,结为正式夫妻,并育有数子。《广异记·刘长史女》(386卷)写刘长史长女年二十病死,鬼魂与高氏子相恋。刘氏夫妇得知其女将再生之事,遂开棺,数日后其女复苏。遂择吉日为二人成婚,“后生数子”。 5.招魂型。招魂习俗显然与巫术有关,先秦时期巫术盛行,尤以楚国为盛。屈原与巫关系密切,《招魂》可为证明。唐人小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