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
文献卡【范本模板】

文献卡书名: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运作机制与潜力和效益评价研究作者:宾联明姓名:单祖碧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学号:13413000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我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镇建设用地也就更为紧张。
通过整理粗放、低效的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已势在必行.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镇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薄弱,与德国、荷兰、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所以,探索、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在分析研究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和当前普遍开展的土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实践活动,参考和借鉴大量相关城镇规划、土地管理、土地整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基础、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动力和潜力来源进行了分析;较深入地探究了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及效益评价方法;并对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管理程序、选址决策方法、规划方案运作程序、运作模式以及市场运作进行了较深入地理论探究。
文献卡书名:城镇建设用地整理的运作机制与潜力和效益评价研究作者:宾联明姓名:单祖碧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学号:1341300031 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我国人口正以每年净增1600万的速度增长,现已近13亿,以人均每年400千克粮食的消费水平,需要粮食5200亿千克,比1990年净增1100亿千克,平均年增长率为2.06%.而耕地的粮食增产速度一直在变慢。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导致作为粮食生产基础的耕地面积在急剧减少。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根据“十五”规划,2005年末,全国耕地保有量要达到1.28亿公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的限制,潜力非常有限。
我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现状与发展

究中提出的 ,然后再结合不 同地域 的研究实践不断进行改进 和完 善。由于研究背景 、 研究方法和手段 以及 指导思想等方面 的不 同, 使 得 每一 种 方 法都 有 其 优点 和 局 限性 , 并 在 适 用 范 围上存 在 差 异 。 2 _ 3缺 乏 科 学 的评 价标 准 目前 在 土 地 整 理 评 价 工 作 中 , 仍 缺 乏 一 个 可信 的 、 科 学 的评 价 标准 , 因此 在 工 作 中就 存 在 着 盲 目性 , 同时 在 对 土 地 整 理 效 益 的研 究 方 面 也 不 完善 , 对 于 不 同 区 域 和不 同 时段 的研 究 还较 少 , 即土 地 整 理效 益 的 横 向 、 纵 向对 比研 究 较 少 。 2 . 4 评 价 成果 应 用 薄 弱 土 地 整 理 效 益 评 价 应 该 是 服 务 于 土 地 整 理 项 目论 证 和 宏 观 决 策, 但在实际上评价成果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体 系 , 只局 限于个别项 目的规 划 方 案优 选 , 土 地 整理 效 益 评价 的成 果仍 然 处 于 薄弱 阶段 。 3 土地 整 理 效益 评 价 的 方法
资 源与 环境
2 0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年 第2 7 期l 科技 创新 与应 用
我 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现状与发展
浦 生超
( 吉林 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 究有限公 司, 吉林 长春 1 3 0 0 6 2 )
摘 要: 土地 整 理 效 益评 价 是 对 土 地整 理 工 作 的 g - 0 定 和 处 理 的过 程 , 当前我 国 土地 资 源利 用 率低 , 产 业 结 构 不合 理 的 现 象 在很 多地 区仍然存在 , 土地整理及其效益评价显得格外重要 。文章首先阐述 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现状 与存在的问题 , 之后就土地 整理 效 益评 价 的 方 法展 开 论 述 , 最后 对 其 发展 趋 势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 词 : 土 地 整理 ; 效益评价; 发 展 土地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 用关 乎 国计 民 生 , 最 大 程度 地 提 高 土 地 利 用率 , 不断增强土地的供 给能力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土地 整理作 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微观落实手段 , 对调整土地资源供给 有 限 与需 求 旺 盛 的矛 盾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土 地整 理 效 益评 价 的 目的 是认识土地整理 的效益 , 并为土地决策提供依据 , 从而合理、 有效地 安 排 土地 整 理工 作 。 1土 地 整理 效 益评 价 的现状 分 析 土地 整 理 是 在 一 定 的范 围 内 , 采 用 一 定 的 手段 , 对 土地 利 用 和 社 会经 济 关 系进 行 调 节 , 从 而 达 到科 学 规 划 、 合理布局 , 提 高 土地 利 用 效 率 的 目的 ,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 生 态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的 良性 循 环,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组成了土地整理效益 。 土地整体 效 益 中 的三 个效 益 彼 此 之 间互 为 依 托 , 实 际 操 作 中人 们 将 更 多 的精 力 投 入 到 了经 济 效 益 中 ,而忽 视 了土 地 整 理 的社 会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致使土地整理效益的不平衡。土地整理方案策划 只有充分考虑 到各方利益 , 本 着 土 地 整 体 效 益 最 大 限度 发挥 的 原 则 , 从 而实 现 土 地 资 源 的最 优化 配 置 。土 地整 理 中的 经 济效 益 、 生态 效 益 和 社会 效 益 的统 一 是 土地 整 理 工 作 追求 的 目标 , 然 而 生 态效 益 与 社 会 效 益 的 成果难以描状 , 统计起来也十分复杂 , 在实际工作 中经济效益评 价 就不可避免地作 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 通常各地区向国土资源部门汇 报 的 土地 整 理方 案 也 是更 多地 强 调 经 济 效益 , 而对 社 会 效 益 和 生态 效益的分析却甚 为有限 ; 而所提供 的经济效益评 价方案 中也只是单 纯地考虑耕地面积的扩大 , 数据分析片面 , 难 以形 成 完 善 的衡 量 标 准 与 完备 的评价 系统 。 2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 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得 到初步 的发 展 , 也取得 了一 定的成效 , 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还 不 够完 善 , 缺 乏 科学 有 效 的方 法指 导 ; 评价 标 准 也 尚未统 一 ; 就评 价 内容 来 说 , 主 要 还 是 更 多 地 关 注 项 目财务 和经 济评 论 , 对 生 态 效 益 和 社会 效 益 的评 价 内容 还 远远 不 够 。此外 , 我 国 的建 设 用 地 整理 工 作 近 年 来 开 展 的 如火 如荼 , 而相应的 , 对 建 设 用 地 整 理 效 益 的评 价 工作 一 直 处 于 十分 薄 弱 的 环节 ,无 法 与建 设 用 地 整 理工 作 相 适 应 。 随 着城 市 建 设用 地 的 不 断增 加 , 相 应 的土 地 整 理 工作 及 其 效 益评 价 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 2 . 1评 价 指标 体 系 不 够完 善 我 国现行的土地整理指标体系 中,指标 的选取仍以 自然 因素 、 经济因素为主 ,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社 会效 益 尚 缺乏 有 效 的统 计 , 如 此 便 难 以从 整 体 的 角度 对 土地 整理 效 果 进 行评 价分 析 ; 各 指 标 之 间有 着 较高的相关性 , 在 指 标 数 据 统 计 时很 多情 况 下 是 重 复计 算 , 消耗 了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土地整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治项目日益增多,但这些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至关重要。
一、土地整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一)对土壤的影响土地整治过程中,如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活动可能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例如,过度的土地平整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和酸化。
(二)对水资源的影响土地整治可能影响区域的水资源分布和水质。
修建水利设施、改变地表径流方向等可能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影响周边地区的用水;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地整治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砍伐树木、开垦荒地等可能减少植被覆盖,影响生物多样性;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
(四)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机械尾气排放等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在干燥、多风的季节,扬尘污染可能较为严重。
(五)对景观的影响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可能改变区域的景观格局,影响景观的美观度和协调性。
二、土地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整体性原则将土地整治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综合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方面。
(三)针对性原则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确定评价重点和评价指标。
(四)动态性原则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应进行跟踪评价和动态调整。
(五)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李巍;范文义;张守忠;毛学刚;王兰霞【摘要】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提高专项资金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为例,构建了黑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算术加权法对8个试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结果表明,从各试点项目绩效考评得分情况看,总体上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的建设成效明显,按期完工情况及资金拨付及时情况得分率低,且土地整治绩效考核的各项目分值不呈正态分布;从各指标绩效考评得分情况看,绝大多数评价指标得分为优良.该研究对今后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3447-3449)【关键词】土地整治;试点项目;绩效评价;黑龙江省【作者】李巍;范文义;张守忠;毛学刚;王兰霞【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8;F301.21土地整治项目是中央财政投资的重点公共项目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国家每年投入土地整治的资金高达千亿元,庞大的公共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效益,是中央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土地整治绩效的系统考核和评价,即完工的项目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是否科学合理、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1-3]。
现阶段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文件规定:今后,国土资源部将不再进行具体项目管理,而是将工作重点转向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评价上,土地整治绩效评价将会成为国土资源部进行土地整治监管和调控的重要手段[4]。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 l 2 5 ・
土地整理项 目综 合效益评价
鲁 昌
( 宾县 国土资源局 , 黑龙 江 宾县 1 5 0 4 0 0 ) 摘 要: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 我 国在二十世 纪九十年 代后 期才开始全 面的推进 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 , 土地整理 工作 的进行 , 有效的 保护我 国有 限的耕地 资源 , 优化 了农 业的产业结构, 促进 了农业生产能 力的提 高 , 在很 大程度上保 障 了生态 系统的安全性 , 同时为 国家粮 食 的丰 产增收起到 了积极 的作 用。文 中对土地整理综合评价 的意义进行 了分析 , 并进一步对土地整理项 目综合 效益评 价的指标体 系的建 立、 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 行 了具体 的阐述 。 关键词 : 土地整理; 效益; 评价; 进展 4 . 1研究 内容有待完善 随着土地 整理工作 的大力开 展 , 虽然取得 了初步 的成效 , 但 土 随着经 济的发展 , 土地资源越来 越受 到大家 的关 注 , 为 了有效 评 价内容还十分有 的提高 土地的利用率 , 增强 土地 的供 给能力 , 我 国在二 十世纪九 十 地整理效益 的评价体 系还没有形成统 一的标准 , 以项 目财务 和经 济评论为 主 , 在生态 环境和社会 影响评价 方面 年代末开始 了土地整理工作 , 对 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发挥土地 资 限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 的开展 , 如何 还处 于十分薄 弱的环节 , 随着 我国经济的快速 在土地整理工作 中取得 良好的效益 , 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 的可 持 主要包括农地整理 和建设用地整 理。近年来 , 我国的建设事 业在发展过程 中取得 了较快 的发展 , 建设 用地 续性发 展 ,成为 当前 土地整理工作 中需要进行 深入研究 的重要 问 发展 , 整理 工作越来越发挥着其重要意 义 , 但 与建设 用地整理不相适应的 题。 因此科学 的评价土地整理效益 , 实现 我国土地 资源 的合理配置 , 无 实现土地整理工作 中的科学决策具 有积极重 要的理论 和实践价值 。 是 ,对建设用地整理效益 的评价 工作 一直处于十分薄弱 的环节 , 法与建设 用地 整理 工作相适应 , 特别是 近些 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增 1土地 整理 综合效益评价意义 我 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较晚 , 对土地整理效益 的研究 工作 开 加 , 对这方面 的整理效益评价工作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 展 的也 较少 , 对部分土 地是否应该进行 土地整理 , 应该 在什么 时间 4 . 2评价指标体 系不够完善 在我 国目前 的指标体 系中 , 多数指标 的选取都是 以 自然因素为 进行 , 同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缺乏理论 的研 而对经济 和生态 因素考 虑的则较少 , 从而无 法全面 的对土地 究, 部分土地在土地整理后其效益非但没有上升 , 反而有所 下降。 随 主的 , 同时在各 指标 之间具有 很高的相关性 , 这样就 着土地资源 的紧张 , 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急需 向专业化 和产业化 的 整理效果进行 表现 , 进程 发展 , 但 由于我 国土地整理效益评 价的薄弱 , 极 大的阻碍 了土 存在着重复计 算 , 浪费 了人力 。 。 4 . 3评价 方法不够科学 地整 理专业化 的进程 , 因此 , 我们 应该对土 地整理 的科 学合理性 及 目前采 用的评价 方法均 是在对土 地整理 实践 的特 定 目的的研 综合效益 的评价予 以重视 , 力 求达 到土地 资源 的合理化配置 。 目前 , 在 土地资源上实施 的项 目 越 来 越多 , 对于项 目实施 的可 究 中提 出 的,然后 再结合 不 同地域 的研究实 践不 断进 行改 进和完 行性 , 及 土地整理工作 中量化指标依 据的提供 , 都需 要通过对 土地 善 。由于研究 背景 、研 究方法和手段 以及 指导思想等方 面的不 同, 并在适用范 围上存在差异 。 整理 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来达 到 , 同 时还能有效 的为国土资源管理 使得每一种方 法都有其优点和局 限性 , 4 . 4 缺乏科学的评 价标 准 者在项 目 上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 也能为其他项 目的开展提供可 目前 在土地整 理评价工 作 申, 还没 有一个可 信的 、 科学 的评价 靠 的借 鉴 意 义 。 2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 建 立 标准 , 因此在 工作 中就存 在着盲 目性 , 同时在 对土地整 理效益 的研 即 土地整理效 益评 价体系 的建 立需 要科 学的指标 体系来做 为基 究方面还不十分全面 ,对于不 同区域和不 同时段的研究还较少 , 础, 这是 一个非 常关键 的环节 , 虽然许 多学者都从不 同 的角 度和 区 土地整理效益 的横 向、 纵 向对 比研究较少 。 4 . 5评价成果应用薄弱 域 进行 这方 面的研究 , 但 目前各 国都还没有一个 统一的土地整理效 土地整 理评 价的成果在应用上还处 于薄弱地带 , 在土地整理项 益评价指标 体系。 我国的国土资源部 和很 多学都都提 出了相关 的评 目前 只局 限于应用 于个别项 价指标体 系 , 具体 包括经济 、 社会 、 生态效益 等 内容 , 但 目前 我 国土 目论证和宏观决策方面应用 的还很少 , 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 权重的确定仍采用专家 的一些方法 , 如评估法 目的规划方案选优 。 结束 语 ( 特 尔菲法) 、 层次分 析法( A H P ) 、 熵 值法 、 主成分分 析法 、 频数 统计分 随着 土地整理工作 的不断发展 , 越来越 向规 范化 、 专 业化 、 多样 析法 、 等效益替代法 、 指标 值法 、 相对 系数 法 、 模糊逆方 程法 、 因子分 化 的趋势迈进 , 土地 整理工作 的快 速发展 , 也带动 了土地整理效 益 析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等。 评 价研究 的深 入进行 , 相信在不久 的将来 , 土地整理综 合效益评 价 3 评 价 方 法 研 究领域也将不 断的拓展 , 研究 的 目前 ,对土地整 理效益进 行评价 的方法 一般采 用传统 统计 分 体系将会构建 统一的体系标 准 , 为我 国土地 资源的合 理配置和利用 析方法 、 有无对 比分析法 、 逻辑框架法 、 德尔菲法 、 层次分析法 、 成 功 技术 方法也将更加 的科学合 理 , 度法 、 模糊综合评 价法 、 多 目标决策法 、 预测树法 、 权重指数和法 、 回 奠定 坚实的基 础。 参考文献 归分 析法 、 综 合指数计算 法 、 多因素综合分 析法 、 主成 分分析 法 、 传
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1 项目概况项目区位于灵丘县最南端的落水河乡,涉及三山村、落水河村、苏地村、东张庄村四个村。
地处东经114°19′30″-114°22′23″,北纬39°27′34″-39°29′13″之间。
该项目区在大东河石坝西北方向,南与淤地村相邻,北与白台沟相邻,东面至九根山。
项目区整体地势平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灵丘县落水河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四个部分组成;项目区批复总建设规模为401.35公顷,项目预算总投资1734万元,新增耕地145.48公顷,新增耕地率36.25%。
2 实施内容绩效评价情况2.1 实施内容完成工程量2.1.1 设计工程量1)土地平整工程:建设规模401.35公顷,新增耕地145.48公顷,新增耕地率36.25%;土地平整土方工程量331276733m,其中,挖土方671727m,熟土剥离回填33395155m,客土回填209851m。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打机井29眼,铺设地埋122mmPP管道16820m、70mmPP管道26100m;排水井、闸阀井29个;配套水泵29台;修建井房29座;钢管70mm1462m,配套高压线7.25km;低压线8.74km;配套变压器和配电箱各12台。
3)田间道路工程:新建4米宽田间道18.77公里,新建生产路9.9公里,修复田间路7.25公里。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植树18770株。
2.1.2 实际完成工程量1)土地平整工程:建设规模422.6公顷,新增耕地3149.78公顷,新增耕地率35.44%;总土方量1318812m,其中33完成土地平整1077164m,客土回填241648m。
2)灌溉与排水工程:新打机井31眼,铺设地埋125mmPP管道16820m、75mmPP管道26100m;给水栓692套;排水井、闸阀井29个;配套水泵31台;修建井房31座;钢管75mm1462m,配套高压线10.08km;低压线8.84km;配套变压器13台和配电箱31台。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

02
社会接受度
反映社会公众对土地整理项目的 接受程度,体现项目的社会认可
度。
04
项目管理水平
反映土地整理项目的组织、规划 、实施、监管等管理水平,保证
项目实施效果。
03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方法
综合指数法
1 2
定义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将 多个指标综合成一个总指数,以反映土地整理的 整体绩效。
数据来源及处理
数据来源
收集整理相关政策文件、规划方案、实施方案等;实地调查收集农户、企业、政府等相关利益方数据;获取相关 统计数据。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评价过程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或DEA等方法对土地整理绩效进行评价。
优点
综合指数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能够全面反映土地整理的绩效水平。
3
缺点
综合指数法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观性较强,不同指 标的权重确定缺乏科学依据,可能会影响评价结 果的客观性。
模糊综合评价法
定义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将定性评价转化 为定量评价,考虑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
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土地整理项目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
通过对多个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发现不同项目在投入产出、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存 在差异,需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
05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与对 策建议
存在问题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 系缺乏系统性,指标设置不 够科学,评价结果不能真实 反映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效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c n oi a in,wh c v u t n r s l i mp ra tb ss o a d c ns ld t n pe oma e a p as 1 Bu wo e o s l to d ih e a ai e u t s i o t n a i fln o oi ai r r nc p r ia . l o o f tt —
我国有学者进行了土地整理潜力评价o78i效益评价9101和耕地质量评价n12等研究但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及其变化研究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尚未有文献报导土地整理耕地质量变化与经济潜力变化是否一致耕地质量评价能否代替经济潜力评价不清楚
山东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0 1 2 ( ) 6 2 4 ,2 1 ,4 2 :2 9— 7 J un lo h n o gAgiutrlU iest ( tr ce c ) o ra f a d n r l a nv ri S c u y Nau a S in e l
( . l g fReo re n vrn n ,h n o gAgiutrlUnv ri T ln2 01 Chn 1 Col e o s uc sa d En io me tS a d n rc lua iest a O 71 8, ia; e y,
2. o o n n g me tCol g S a d n rc l r Un v r i T i n 2 01 Ch n ; Ec n my a d Ma a e n l e, h n o g Ag iu t  ̄ e u ie t s y, a h 71 8, i a
析相结合 , 探讨 了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 价及 经济潜力评价 的 内涵 、 指标体 系 、 整理前 后变化 及其差 异 。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 土地整 理是指 通过 采取各种 措施 , 对 田、 水、 路、 林、 村进行综 合整治 ,
与梯 田建 设等 往往会 改变地表 水系 的网络结 构 , 不 仅会直接 影响 自然生境 类型 的改 变, 还 可能影 响伴随 原有水 系网络 而形成 的各 种相 关生态 过程 。 除此之 外 , 土地 整理 还会 影响 区域水 资源分 配 包括提 高粮 食产 出 、 耕 地 增加 及植树 种草 在 内的土地整 理活动都 会相应 提高水 资源需 求量 , 因此对 区域水 资源分配 所造 成 的影响不 可低估 。 不仅 如此 , 土地整 理还会 影响水环 境质 量。 如 土地整理 中的 工矿 企业安 置与开 发、 村镇 归并 及新集镇 建设等 均会带 来工业污 水和生 活污水 的排 放 问题 , 从而对 整理 区 内部及其 周边 乃至 区域水 环境 质量产 生 影响 。 由此 可见 , 通 过工程措 施和生 物措施 的实施 、 系统 配套水 利设施 , 可对 水资源 质量和 结 构产 生影 响 , 从 而有 利于 提高 项 目区 土地 生态 系统 蓄水 能力 , 增 强 防洪 、 排
耕地 播种 期及休耕 、 撂荒 期 间又使其裸 露于地 表 , 在 山地 区将易导 致水 土流失 ,
合 效益评 价 包括经 济效 益 、 社 会效益 和生态 效益 三方 面 , 根 据多 次专 家咨询 和 问卷 调查 结 果 , 逐 次 求取 影 响土 地 整理 综 合效 益 评价 的 指标 , 用层 次分 析 法
义。
1 . 土地 整 理综 合效 益评 价的 内涵
1 1 土地整 理综 合效益 评价 的 内容
土地 整理 是指通 过 采取各 种措施 , 对田、 水、 路、 林、 村进 行综合 整 治, 提 高 耕地 质量 , 增加耕地 面积 , 提高农 业生产 能力 , 改善农业 农村生 态环境所 采取 的
理论 广 角
l 譬
对 土 地 整 理 综 合 效 益 评 价 的研 究
李卫 丽 林
( 1 . 哈尔 滨国 源 土地 房地 产估 价有 限 公司 黑龙 江 哈尔 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琳
1 5 0 0 0 0 ;2 . 漠河 县规 划局 黑 龙江 漠河)
[ 摘 要] 随着 土地 整理 工 作 的开展 , 土地 整理 理论 研 究 日益 丰富 , 但 对 土地 整理 进行 综合 效益 评 价进 行研 究还 较 为缺 乏 。 土 地整 理是 当前 实 现耕地 总 量 动 态平衡 和解 决粮 食安全 的一个 具体 举措 , 它 不仅 能增加耕 地数 量 , 提 高耕 地质 量 , 而且在 改善 生态环 境 , 促 进 经济结 构调整 , 增 加农 民收入 , 加快 新 农村建设 等 方面 发挥 着积 极 的作用 。 因此进 行 土地整 理 效益分 析评 价 的研究 , 对促进 土地 整理 成 熟理论 体 系的形 成 , 规 范与指 导 土地整 理 的实践 活 动有重 要 现实意 义 【 关键词] 土地 整 理 综合 效 益 评价 研 究 中图 分类 号 : C 9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0 2 —0 2 9 8 一 叭
行为 。 土地 整理 是提 高土地质 量 , 促进 土地集 约化利 用的重 要手段 。 土地 整理综
2 . 3 土地整 理对 大气 及土 地资 源影 响的综 合效益 评析 在土地 整理方 案的实施过 程 中, 土壤 的各 种理化 性质及 相关生态 过程均 受
到 不同程 度 的影响 。 如荒 地 垦殖改 变原 有土层 结构 ; 筑 路及村 镇建 设机 械压 实 土壤 , 从 而破坏 土壤结构 ; 农地 耕作 势必导致 地表 土层 土质 疏松和 粒度细 化 , 在
( AHP 廊 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量化各评价指标, 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 并以江苏 省 溧 阳市 新 昌镇 土地整 理综合 效益评 价为例 。 新 昌镇土地 整理综 合效益评 价结
果表明: 该 镇土 地整 理综 合效 益评价 效果 较好 , 但 社会 效益和 部分 生态 效益指
在 干旱地 区又可能 为扬尘 、 沙尘 暴等 ; 还会造 成 土壤 污染和 加剧 土壤退化 如 大 量 使用化肥 、 农 药等 不仅会对 土壤造成 污染 , 还会 杀害土壤 中 丰富的微生 物 。 而 土地整理 活动 对大 气及相 关生 态过程 的 影响主 要是 通过改 变地 表植被 覆盖 状 况、 土壤结 构与 质地 , 以及改变 水文结 构 、 地形 地貌 等间接 方式 表现 出来 。 主 要 反映在 造成 大气 污染 、 影响局 地小 气候 过程 及 区域大 气质 量状 况等 方面 。 3 目前 我 圉土地 整理 综合 效益 评价 存在 的问 题及解 决 对策 首要 的 问题是 土地整理 综合效 益指标选 取不合 理? 土地整 理项 目的综合效 益评价系 统是一 个多 目标决策过 程 , 我们在评 价时往 往只考 虑了土地 整理 带来 的正效益 , 而 很少考 虑: 地 整理所带 来的 负效益 。 其次 , 对土 地整理效 益进 行评 价时 , 选取的 某些指 标缺乏 定量的评 价 , 可 比性 差 , 而 且评价 指标之 间有的 存在
涝 抗 旱 的能力
提 高耕地质 量 , 增加 耕地 面积 , 提 高农业 生产能力 , 改善农 业农村 生态环境 所 采 取 的行为 。 土地整 理是提 高土地 质量 , 促 进土地 集约化 利用 的重要手段 。 目前我 国 的土地 整理 效益 评价 多 以定 性分 析为 主 , 定量辅 助 , 效益 评价 方法 的研究 成 果 较少 , 缺 乏科学 的评 价标 准 , 因此 , 建 立科学 的 土地整理 效 益评价 体系 , 探 讨 土 地整理 效益 评价 的方 法 , 不仅 可 以丰富土 地整 理效益 评价 的理论 , 为土地 整 理项 目设计 提供科 学依据 , 而且 对规 范和指导 土地整 理活动 具有现实 的社 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