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源程序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源程序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FILENAME "worker.bin"

#define N 20

struct worker

{

int number; /*工号*/

int counts; /*数量*/

int grade; /*等级*/

};

/*******************************************************

定义

*******************************************************/

void xinxi()

{

printf("\n+++++++++++++++++++++++++++++++++++++++++++++++++++++++++++\n");

printf("+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n");

printf("+ +\n");

printf("+ 1. 职工基本信息输入+\n");

printf("+ +\n");

printf("+ 2. 工作量输入+\n");

printf("+ +\n");

printf("+ 3. 按工作量排序+\n");

printf("+ +\n");

printf("+ 4. 按职工工号进行信息删除+\n");

printf("+ +\n");

printf("+ 5. 结束程序+\n");

printf("+++++++++++++++++++++++++++++++++++++++++++++++++++++++++++\n");

}

/*******************************************************

显示菜单

*******************************************************/

int readFromFile(struct worker w[])

{

FILE *fp=NULL;

int i=0;

fp=fopen(FILENAME,"rb"); /*打开文件*/

if(fp!=NULL)

{

while(!feof(fp)) /*从文件中读入学生*/

{

if(i>=N)

break;

if(fread(w+i,sizeof(worker),1,fp)==1)

i++;

}

fclose(fp);

}

return i;

}

/*******************************************************

信息显示到屏幕

*******************************************************/

int f(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

{

int i=length;

while(i

{

printf("第%d个职工\n",i);

printf("\n");

printf("请你输入工号(以职工号为0结束):\n");/*输入工号*/

scanf("%d",&w[i].number);

if(w[i].number==0)

break;

printf("\n");

printf("\n");

printf("请你输入数量:\n");/*输入数量*/

scanf("%d",&w[i].counts);

printf("\n");

i++;

}

return i;

}

/*******************************************************

功能:输入职工基本信息

*******************************************************/ void input(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

{

int i=1;

int number,counts;

printf("请输入工号:");

scanf("%d",&number);

while(number!=0)

{

printf("请输入完成数量:\n");

scanf("%d",&counts);

for(i=0;i

if(w[i].number==number)

{

w[i].counts+=counts;

break;

}

if(i>=length)

printf("工号不存在:\n");

printf("请输入工号:");

scanf("%d",&number);

}

}

/******************************************************* 功能:工作量输入并累加

*******************************************************/ void sortCounts(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

{

int i=0,j=0,k=0;

struct worker s;

for(i=0;i

{

k=i;

for(j=i+1;j

if(w[j].counts>w[k].counts)

k=j;

/* 交换w[i] and w[k] */

s = w[k];

w[k] =w[i];

w[i] = s;

}

if(length>0)

w[0].grade =1;

for(i=1;i

if(w[i].counts==w[i-1].counts)

w[i].grade=w[i-1].grade;

else

w[i].grade=w[i-1].grade+1;

}

////////////////////////////////////////////////////////////////////////////////

/* 按工作量从大到小排序并标上名次*/

//////////////////////////////////////////////////////////////////////////////// void sortNumber(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

{

int i=0;

int grade,count;

if(length>0)

{ while(i

{

count=0;

grade=w[i].grade;

printf("名次:%d ", grade);

printf(" 工作量:%d ",w[i].counts);

printf("%s","工号:");

while(i

{

if(grade==w[i].grade)

{

printf("%d ",w[i].number);

count++;

}

else

break;

i++;

}

printf("人数:%d\n",count);

}

}

else

printf("职工数据不存在!\n");

}

////////////////////////////////////////////////////////////////////////////////

/* 输出名次、同一名次的职工人数及他们的工号,姓名*/

//////////////////////////////////////////////////////////////////////////////// int delet(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int stuNum)

{

int i,j;

char choice;

for(i=0;i

{

if(stuNum==w[i].number)

{

printf("%s","欲删除职工号为:");

printf("%d\n",w[i].number);

break;

}

}

if(i

{

printf("你确实要删除这个职工吗?(Y/N)");

scanf("%c",&choice);

if(choice=='Y'||choice=='y')

{

for(j=i;j

w[j]=w[j+1];

length--;

printf("删除成功!\n");

}

}

else

printf("\n指定的职工不存在!\n");

return length;

}

/********************************************************

按职工号删除职工信息

********************************************************/

void writeToFile(struct worker w[],int length)

{

FILE *fp=NULL;

int i=0;

fp=fopen(FILENAME,"wb");

if(fp==NULL)

{

printf("打开文件出错!\n");

exit(0);

}

for(i=0;i

fwrite(w+i,sizeof(worker),1,fp);

fclose(fp);

}

/********************************************************

结构体数组中的职工信息输出到文件

********************************************************/ void main ()

{

int choice;

struct worker w[N];

int NUM;char stuName[100];

int stuNum;

int length=0;

length=readFromFile(w);//读入

do

{ xinxi();

scanf("%d",&choice);

switch(choice)

{ case 1:

length=f(w,length);

break;

case 2:

input(w,length);

break;

case 3:

sortCounts(w,length);

sortNumber(w,length);

break;

case 4:

printf("请输入欲删除的职工号");

scanf("%d",&stuNum);

length=delet(w,length,stuNum);

break;

case 5:

{

writeToFile(w,length);//保存

printf("程序使用以结束\n");

exit(0);

}

default:

{

printf("输入有错误请重新输入:\n");

}

}

}while(1);

}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Video Pedestrian Analysis System

目录 1、系统构成 (3) 1.1视频分析服务器 (3) 1.2报表服务器 (4)

1、系统构成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分为前端和后台两部分。如图一,前端由若干摄像机构成,主要负责采集视频信号,并将信号通过视频线缆传输到后台。后台负责对信号进行采样、分析、处理和记录。并提供数据挖掘、报表浏览等服务。 后台从逻辑上可以分为视频分析服务器、录像存储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IIS Web服务器,后两者可在一台服务器上实现统称为报表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负责处理多路输入视频信号,在经过去噪、前景提取、色彩纹理特征匹配、跟踪、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算法后将得到的计数信息存放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输入视频信号同时经过录像存储服务器保存在本地硬盘供将来查询。IIS web服务器主要提供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功能,它负责响应用户浏览器(支持IE、FireFox等等)的查询请求,应用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流量记录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将结果以统计图表和报表形式反馈给用户。 图一客流统计系统拓扑结构图 1.1视频分析服务器 视频分析服务器运行视频客流统计系统软件,如下图二。每台主机最大承载16路视频信号输入,完成客流统计任务。另外,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浏览各路视频信号并保存录像,每个通道相关名称均显示在屏幕左上角,方便查看。双击小屏幕即可放大,其相应的实时客

流数据显示在下方信息栏中,方便与实际对比,计算准确率。 图二客流统计系统软件界面 1.2报表服务器 报表服务器集成数据库与web服务,为用户提供三十多种常规图形及报表服务功能,另外还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开发。下面是一些常用报表列举。 【实时曲线】 功能:以五分钟为单位实时刷新显示各门人数信息,同时提供现场实时视频截图。 样式:线形图。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职工信息管理系统_单链表实现程序源代码

//要求用C语言完成课程设计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单链表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saveflag=0; /*是否需要存盘的标志变量*/ struct employee { char name[15]; char num[10];/* 工号 */ char sex[4]; char bm[15]; char zc[20]; int gz; }; typedef struct node { struct employee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Link; //Link l (注意是:字母l不是数字1) void add(Link l); void disp(Link l); //查看职工所有信息 void del(Link l); //删除功能 Node* Locate(Link l,char findmess[],char nameornum[]); void Qur(Link l); //查询功能 void Tongji(Link l); //统计 void Sort(Link l); //排序 void Modify(Link l); //修改功能 void save(Link l); //将单链表l中的数据写入文件 void printe(Node *p); //本函数用于打印链表中某个节点的数据内容 */ //以下4个函数用于输出中文标题 void printstart(); void Wrong(); void Nofind(); void printc();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3、“双语”课。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50%以上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2,双语课不实行合班上课。在同类重复班讲双语课,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1.5。 4、普通公共课:体育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指导学生素描、绘画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计算机上机操作指导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外语听力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 5、实验实训课。纳入教学任务书的课堂实验实训课(不包括校外组织实施),按标准课时×0.8计算。该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指导、批改实验实训报告和考核等教学环节。对未设专职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实验准备工作的工科类实验课,每1课时即为1个标准课时。 6、选修课。正常教学时间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计算,在晚上18:00以后和双休日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1.2计算。 7、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教务处另行制订。毕业实习指导应包括联络实习单位、跑点指导、组织实习小结、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8、体锻课。辅导学生体锻(包括早锻炼)、举办运动会等工作量,按1标准课时=核准的工作时间(小时)÷4计算;经批准成立的学院体育运动队,按训练计划和实际执行的指导运动队的工作周数,折算为标准课时。 9、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制订指导计划、实施带教、组织考核小结等),每指导带教1位青年教师,按平均每年20标准课时计算,其中,第一年为30课时、第二年为20课时,第三年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源程序

#define N 20 struct worker { int number; /*工号*/ int counts; /*数量*/ int grade; /*等级*/ }; /******************************************************* 定义 *******************************************************/ void xinxi() { printf("\n+++++++++++++++++++++++++++++++++++++++++++++++++++++++++++\n "); printf("+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 +\n"); printf("+ +\n"); printf("+ 1. 职工基本信息输入 +\n"); printf("+ +\n"); printf("+ 2. 工作量输入 +\n"); printf("+ +\n"); printf("+ 3. 按工作量排序 +\n"); printf("+ +\n"); printf("+ 4. 按职工工号进行信息删除 +\n"); printf("+ +\n"); printf("+ 5. 结束程序 +\n"); printf("+++++++++++++++++++++++++++++++++++++++++++++++++++++++++++ \n"); } /******************************************************* 显示菜单 *******************************************************/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和报价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生育保证金%,残疾基金%,工会基金2%,累计为%。B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分摊到每个月。

简单的JAVA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源码

简单的J A V A员工信息 管理系统源码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据库连接 3.查询 4.增、5删 6改(操作数据库) import .*; public class EmpManageSys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Connection con; Statement stmt; String sql; ResultSet rs;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JTextField jtf2 = new JTextField("张飞",10); JTextField jtf3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4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7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5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6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8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9 = new JTextField(10); JTextArea jta10 = new JTextArea(50, 40);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tring str = (); if ("查询".equals(str)) { quals(str)) { quals(str)) { quals(str)) { EmpManageSys() { createGUI(); connectToDataBase(); } public void searchEmp() { (""); try { stmt = (); oLowerCase().trim() + "or id=" + ().toLowerCase().trim() + "or engName=" + ().toLowerCase().trim() + "or UNIT=" + ().toLowerCase().trim() + "or TEAM=" + ().toLowerCase().trim() + "or Phone=" + ().toLowerCase().trim() + "or region=" + ().toLowerCase().trim() + "or busStation=" + ().toLowerCase().trim();

关于2018年度科技工作量统计的通知

关于2018年度科技工作量统计的通知 学校各有关单位: 2018年度科技工作量统计工作将从11月2日开始,希望各有关单位组织好本部门的申报及审核工作。计分办法依据《河南工程学院科技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豫工院科【2014】220号)、《河南工程学院专利管理及奖励办法》(河工院科技【2018】105号),《河南工程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河工院科技【2018】115号)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参加统计的学院和单位有经济贸易学院、服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图书馆。 相应专业的其他行政人员按专业归属到院(部)申报。 科技工作量统计不但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以及教育部等单位的统计需要,因此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切实负责,科学安排,确保准确、高效、按时完成今年科技工作量统计工作,并将负责本次统计工作的责任领导、审核人员名单(附件4),于 11 月 7 日前交社科处。 二、科技成果统计范围 1、系统中的论文分教研论文、期刊论文、收录论文和获奖论文四个类别,录入时要进入相应类别填写。 2、2017年1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期间完成的,符合

《河南工程学院科技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豫工院科【2014】220号)要求的科技成果。 3、本次统计还包括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系统中对应选择“人文社科类-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的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 4、教育部和教育厅组织评审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奖、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奖等奖项不在本次申报范围之内。 5、2017年12月份的科技成果,如果去年已经核算过工作量,不再参加此次统计,请各单位审核时确保没有重复登记。 三、科技成果统计流程 1、以下成果需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成果原件的扫描件(转换成PDF 文档上传,一个成果一个PDF文档),具体要求如下表: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 编写有一个程序,该程序输入职工工号和完成的产品数量,程序允许同一职工有多次输入,由程序对其完成的产品数量实现累计。程序按完成数量对他们排序,并确定他们的名次。按完成的产品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输出名次、同一名次的职工人数及他们的工号(工号由小到大顺序输出)。要求程序用有序链表存储数据信息。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设计的能力; 2、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3、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4、学会调试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5、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6、掌握书写程序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编写完成相应题目的程序; 2、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6个部分: 1) 需求分析: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 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图; 3) 详细设计:包括主要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思路以及对应的工作流程图; 4) 调试分析过程描述:包括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结果,以及对程序调试过程中存 在问题的思考(列出主要问题的出错现象、出错原因、解决方法及效果等,适当 的包含结果截图); 5) 总结:课程设计完成了哪些功能,有没有什么扩展功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建议等内 容; 6) 附录:主要源程序代码,含必要的注释。 3、答辩:在实验室建立程序运行的环境,并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独立解 决问题、运行程序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java源代码

package exercise; import .*; class staffInfo 入职工信息★★★┃"); "┃★★★ 2.预览职工信息 ★★★┃"); "┃★★★ 3.查找职工信息 ★★★┃"); "┃★★★ 4.删除职工信息 ★★★┃"); "┃★★★ 5.读取已存数据★★★┃"); "┃★★★ 6.安全退出系统 ★★★┃"); "┗━━━━━━━━━━━━━━━━━━━━━━━━━━━━━┛"); " 请输入您需要的功能代号(1--6):"); choice=()); switch(choice){ case 1:creat(staffOne);break; case 2:output(staffOne);break; case 3:search(staffOne);break; case 4:delete(staffOne);break; case 5:read(staffOne);break; case 6:save(staffOne);break; } } while(choice!=0); } void creat(staffInfo staffOne[]) throws IOException { final BufferedReader buf=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请输入职工信息(以0结束)\n"); "姓名:"); staffOne[i].name=(); "0")!=0) um=(); "性别:"); staffOne[i].sex=(); "年龄:"); staffOne[i].age=(); "学历:"); staffOne[i].record=(); "职位:"); staffOne[i].position=(); "工资:"); staffOne[i].wanges=(); "电话:");

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总则 1.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实验室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各项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在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工、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3.实验室工作量是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和实验工作量业绩津贴发放的区分依据,也是教师参与实验室教学工作的相关工作量核算依据。 4.工作量计算按个人分列计算,不得集体计算,重复计算。 5.实验室专职人员实行坐班制。 6.材料学院实验教学工作量每年结算一次,原则上学校下发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全部用于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如按下述方法计算有节余,节余部分按各人的实验教学业绩分按比例分配。如按下述方法计算有缺口,缺口部分按各人的实验教学业绩分按比例扣回。 二实验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实验工作量的组成 实验工作量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实验(实践)教学工作量G1,实验室管理工作量G2,科研服务工作量G3,实验教改与研究工作量G4,实验室建设工作量G5。 2.实验工作量的计算 (1)实验(实践)教学工作量G 1 实验(实践)教学工作量G1包括实验准备工作量G11、主讲实验工作量G12和指导(辅导)实验工作量G13。 G1 = G11 + G12 +G13 1)实验准备工作量G11 实验准备是指做好实验所需设备、器材、试样、药品、溶液的配置等准备工作以及试验场地的准备工作,计算机软件的安装等,并完成试做。

实验准备工作量按实验人时数(课程计划学时数×接待学生数)计算: G11=(实验人时数/50)×系数 机房管理类,系数取0.5;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必须开放运行)系数取1.2。 2)主讲实验工作量G12 主讲实验是指以理论课方法讲授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并提出实验要求,必须准备实验课程讲稿(教案)、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录像等)。 G12=Σ(计划学时/项目)×8% 3)指导(辅导)实验工作量G13 指导(辅导)实验工作是指预做实验、实验指导(辅导)、批改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实验环境整理等。 G13=Σ[(每实验项目额定时数×K1)+ 0.05×实验报告份数] K1是实验类型系数:演示型实验取0.8;验证型实验取1.0;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取1.2;创新型实验项目取1.3;各类型新实验项目取1.4。 实验项目额定时数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时数。 (0.05×实验报告份数)为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2)实验室管理工作量G 2 实验室管理工作量G 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G21、公共平台管理(实验室开放) 2 工作量G22、公共事务工作量G23以及安全卫生工作量G24。 G2 = G21 + G22 + G23 + G24 1)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G21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指对所负责管理的常规实验仪器设备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单台价格大于10万元人民币)的管理、保养、维修、维护。 基本要求包括: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完整,配件齐全,保养完善;操作规范齐全;帐、卡、物相符;仪器设备完好可用率达95%以上;实验室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摆放整齐,操作台面干净、整洁;实验室卫生整洁;无安全隐患和责任性安全事故(包括防火、防盗、防水、防爆、防台风等);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处置预案。 对常规设备,按下式计算: G21 = 0.50小时/万元×本人所管常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1.0小时/台套×本人所管仪器设备总台套数×K K为设备类型修正系数,取值如下: 物理性能测试类设备K = 0.6

职工信息管理系统C语言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 struct employee { int num; char name[20]; char sex; int age; char xueli[30]; int wage; char addr[30]; char tel[20]; }em[100]; /*定义一个结构体*/ void menu(); void input(); void save(int); void display(); void del(); void add(); void search(); void search_num(); void search_xueli(); void search_tel(); void modify(); /*定义各函数*/ void main() {menu(); int n,flag; char a; do { printf("请选择你需要操作的步骤(1--7):\n"); scanf("%d",&n); if(n>=1 && n<=7) { flag=1; break; } else { flag=0; printf("您输入有误,请重新选择!"); }

} while(flag==0); while(flag==1) {switch(n) {case 1:printf(" ◆◆◆输入职工信息◆◆◆\n");printf("\n");input();break; case 2:printf(" ◆◆◆浏览职工信息◆◆◆\n");printf("\n");display();break; case 3:printf(" ◆◆◆按职工号查询职工信息◆◆◆\n");printf("\n");search();break; case 4:printf(" ◆◆◆删除职工信息◆◆◆\n");printf("\n");del();break; case 5:printf(" ◆◆◆添加职工信息◆◆◆\n");printf("\n");add();break; case 6:printf(" ◆◆◆修改职工信息◆◆◆\n");printf("\n");modify();break; case 7:exit(0);break; default :break; } getchar(); printf("\n"); printf("是否继续进行(y or n):\n"); scanf("%c",&a); if(a=='y') {flag=1; system("cls"); /*清屏*/ menu(); /*调用菜单函数*/ printf("请再次选择你需要操作的步骤(1--7):\n"); scanf("%d",&n); printf("\n"); } else exit(0); } } void menu() /*菜单函数*/ { printf(" ************欢迎进入职工信息管理系统**********\n"); printf(" 1.录入职工信息"); printf(" 2.浏览职工信息\n"); printf(" 3.查询职工信息"); printf(" 4.删除职工信息\n"); printf(" 5.添加职工信息");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报告

课程设计成果 设计题目:____职工工作量统计____ 学 院:_____计算机工程________ 班 级: 11软件(本)三班 姓 名: 王 志 成 学 号: 06 设计地点:______A5-101 _____ 完成日期: 2013年 01 月 12 日 指导老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成绩(五级记分制):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教师签名: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项目概述 (2) 1.1问题描述 (2) 1.2问题分析 (2) 第二章项目设计 (2) 2.1 系统程序的功能示意图如下: (3) 2.2 功能函数设计思想及说明 (4) 2.2.1 随机生成职工号函数 (4) 2.2.2 随机生成职工完成的产品数量 (5) 2.2.3 排序函数 (6) 2.2.4 查找函数 (7) 2.2.5 插入函数 (7) 2.2.6 删除函数 (9) 2.2.7 按职工完成的产品数量排名次函数 (9) 2.2.8 输出最终结果函数 (9) 2.2.9 main()函数 (9) 第三章程序调试 (11) 3.1 调试程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1) 3.2 程序调试结果 (12) 3.2.1 随机生成职工号和随机生成职工完成产品数量信息结果(如图1) (12) 3.2.2 欢迎界面(如图2) (12) 3.3.3 功能1排序函数(出现错误的如图3,正确的如图4) (13) 3.3.4 排名次函数(如图5) (14) 3.3.5 输出职工工号和完成产品数量函数(如图5) (14) 3.3.6 功能1排序函数(如图6) (14) 3.3.7 功能2查找函数(如图7和图8) (15) 3.3.8 功能3插入函数(如图9、图10和图11) (15) 3.3.9 功能4删除函数(如图12) (16) 3.3.10 功能5输出函数(如图15) (18) 第四章设计总结与心得 (18) 第五章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简单的JAVA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源码

// 项目目标:建立员工管理系统第一个版本。 // 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员工信息查询、增、删、改;与数据库建立,并将修改结果时时保存到数据库。 // 模块:1.GUI界面 2.数据库连接 3.查询 4.增、5删 6改(操作数据库) import java.sql.*;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x.swing.*; public class EmpManageSys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Connection con; Statement stmt; String sql; ResultSet rs;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JTextField jtf2 = new JTextField("张飞",10); JTextField jtf3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4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7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5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6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8 = new JTextField(10); JTextField jtf9 = new JTextField(10); JTextArea jta10 = new JTextArea(50, 40);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tring str = e.getActionCommand(); if ("查询".equals(str)) { //if check the button of 查询,then go to method of searchEmp() searchEmp(); } else if ("增加".equals(str)) {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_C语言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4) 第二章.总体设计 (5) 第三章.详细设计图 (6) 第四章.测试 (8) 第五章.总结 (8) 第六章.程序代码 (9) 第七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年对高校教师的评教管理无疑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关于工作量的计算,项目繁多,而且一般不允许出错。在以往,教务部门对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一直都是采取手工的方式,每年需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若采用专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工作量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作量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工作量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教师工作量已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高

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工作量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不仅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而且优化了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智能化,也提高了透明性和互动性。 (二)产品功能: (1)工作量信息录入:教师一个教学任务的信息为:教师编号(不重复)、姓名、授课班级系数、理论课时、实验课时、教学任务总课时。提供录入界面供用户输入数据,并以合理数据结构,诸如:结构数组或数据文件的形式加以保存。(2)工作量计算:以教师为单位,计算出该教师一个学年的总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a. 教学任务总课时。计算方法如下表: b. 一个学年总的教学工作量=所有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之和*职称系数。其中:正教授系数=1.2;副教授系统=1.1;其他职称系数=1。 (3)查找:能查找一个教师年度工作量明细、查找某教师年度总作量。 (6)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界面应清晰直观,便于用户操作。 第二章.总体设计

职工工作量统计课程设计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2008年6月28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课程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课程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目标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运行结果 (8) 4. 课程设计总结 (8) 5.参考书目 (9) 6.程序流程图 (9) 1:课程设计目的

开拓思维,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编程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课程题目 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 2.2课程要求 编写有一个程序,该程序输入职工工号和完成的产品数量,程序允许同一职工有多次输由程序对其完成的产品数量实现累计。程序按完成数量对他们排序,并确定他们的名次。按完成的产品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输出名次、同一名次的职工人数及他们的工号(工号由小到大顺序输出)。要求程序用有序链表存储数据信息。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目标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输出设置头文件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20; //定义有20明工人的数组 struct Work //结构体 { int degree; int work; int num; Work *next;

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工作量方法说明书(试行)

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工作量方法说明书(试行) 【意义作用】公平、公正、公开、客观高效地统计出教师实际工作量,为教师津贴发放、职称晋升提供准确依据,促进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科学规范。 【统计依据】依据《安康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院发〔2008〕43号文件,统计核算学期初下达执行的教学任务工作量,院系和教务处两级审核教师网页申报的系统不能自动统计的教学工作量。 【统计方法】教务管理系统统计与教师个人网上申报相结合、院系和教务处两级审核与教师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统计教学工作量。其目的是能由教务管理系统客观统计的工作量由系统直接统计,得出结果,减少人为的主观操作因素;对不能或不便由系统准确统计的其他教学工作量采取教师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统计。 【统计流程】①先由教务处设置教务管理系统统计工作量参数,利用系统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初步统计;②教师本人严格按照《安康学院工作量计算办法》文件规定,核算本人实际工作量,并与网上系统统计得出的工作量比对,正确无误,提交确认;③若有错误由本人在网页上填报修正意见,院系审核,教务处复核;④对于系统未能统计的其他教学工作量和考试工作量由教师本人在网上填报,教务管理系统汇总;⑤各院系教研室主任在网上初审,院系主管领导复审并在网上和线下公示,学院工作

量审核小组在网上审定并统计汇总。 【工作量网上核对申报操作步骤】 1.教师登录教务管理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网址:http://61.134.47.194/),每个任课教师首先在网页【个人信息修改】栏更新个人职称信息,新进研究生职称暂定为讲师,博士职称为副教授。 2.为保证统计工作量的数据安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个人信息】栏中修改登录名和密码。未修改而造成数据被他人修改的,责任自负。 3.在【个人信息栏】--教师工作量查询页面(图一),认 图一 真核对学年学期个人教学工作量。单击“选择”可在总记录的下方显示工作量的详细清单,合班课程按照合班的个数显示多条记录,公共选修课按照选课学生分布的院系个数,显示多条记录,实际合计仅取一项求和。系统统计正确,必须单击确认;系统统计遗漏或少算的,也需先单击“确认”提交系统已经统计的工作量,遗漏部分请仔细核算后再在“教师工作量申报”页面按要求仔细填报。特别强调:由于系统工作量统计报表的功能还未完备,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 班级: 学号:题目: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时间 2010~11第2学期第1周,即3月7日~3月11日,共计1周,20学时。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用C语言编写软件完成以下任务: 计算每个老师在一个学期中所教课程的总工作量(教师的信息为:教师号、姓名、所授课程、班级数目、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 (1)输入教师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号、姓名、所授课程、班级数目、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2)插入教师授课信息。 (3)教师工作量计算: ①计算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计算原则如下表:

②计算一个教师一个学期总的教学工作量。总的教学工作量等于所有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之和。 (4)完整的教师信息显示。 三、课程设计要求 程序质量: 1.贯彻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2.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3.用户界面中的菜单至少应包括“输入教师信息”、“插入授课信息”、“工作量计算与显示”、“退出”4项。 4.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结束后,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参见提供的模板。 四、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 五、成绩 六、教师评语

目录 一、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界面截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个人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源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在测试项目管理中或编写测试计划时,经常需要对某个测试工作进行工作量的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凭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估算的,如能结合一些常规的估算方法,有助于估算的精确度。 以下是网上找到的一些常规的估算测试工作量的方法: 1、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

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 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 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 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 7、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Pert 估计可得到代码行的期望值E,和标准偏差SD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