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特征及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特征及启示作者:张梦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实践特征分析,总结了他们在规划体系、制度管理、资金来源、政府行为等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提出了加强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制度建设;政府主导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发达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主要特征1.1规划体系特征(1)英国政府在规划制度上非常强调中央集权、强调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强调公众参与和规划执行,并且强调规划建设的适度超前。
(2)欧盟国家的农村发展必须规划先行,规划方式是自下而上由地方社区主导,即在规划之前更多的注重民众参与。
关于基础设施的管理采用基层村民委员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即主要通过现状调查—问题定义—制定样板规划—多方案让公众选择,让民众共同决议。
1.2 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作用特征(以韩国为例)基础设施建设是韩国新村运动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目标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
政府在这一阶段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相关政策的实施, 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的中央协议会, 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建立起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 培养了大批新村指导员。
政府起着主导型的作用,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扩大内需, 消化过剩的产能,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先决动力。
1.3 资金来源特征(以日本为例)(1)中央政府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财政拨款及贷款,对基础设施、水利建设进行补贴。
一般是中央补贴50% ,县级财政补贴25%。
(2)通过为农民提供低息货款,解决农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3) 重视地区开发金融的作用。
地区开发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贷款的发放上以促进特定地区的产业发展为直接目的,贷款对象限定于特定地区的企业或法人。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论文题目:1.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3.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4. 改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5.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成功案例分析一、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对保障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启示。
一方面,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私人投资、市场化运作和公私合作。
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果,降低政府投入的压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同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投资方式,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可持续性的资金。
另一方面,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技术创新和绿色建设。
以德国小农村为例,其通过发挥智力资本和科技优势,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于供水、供电和供暖领域,实现了绿色能源的使用。
此举不仅降低了社会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和提升。
二、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国的重视。
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不足、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筹备难度大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例如,在美国农村网格电化项目的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其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投资风险也较高。
实施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对于社会资本的参与起到不利的影响。
同时,由于政策和立法的滞后,难以形成营造有利于实施的投资环境。
三、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单一化和财政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的平均密度仅为31公里/100平方公里,而农村小区供水卫生设施普及率也仅为50%左右。
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与借鉴32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与借鉴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Thank you
借鉴欧盟经验推进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设, 不是简单地去 旧换新 , 而是要在一 定尺度上 , 规划一个 自
一
、, , ‘ J、
然的、 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场所。
2 . 农村拥有 完善 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坚持
无论对欧盟国家, 还是我国, 农业和农村问题都是整个现
代化进程 中的重中之重 , 它是经济结构 调整 的核 心 , 改革 、 是
稳定关系的关键性环节。 当然, 不同的国家, 情况千差万 欧盟进行农村建设过程中, 坚持农村里拥有完善的现代 发展、 要想总结出一套可以直接搬来就用办法。 是不现实的。不 化基础设施。 与我国农村普遍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 欧盟 别, 国家的农村, 虽然没有多少高档的房屋, 却拥有着相当完善的 过。欧盟各国建设新型农村过程中的许多经验和做法给予了 社区性基础设拖。 同时, 设置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均演变成为 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重要启示 :
4坚持 农村发展规划先行 .
1 .颇其 自然和传统建设 乡村
欧盟各国顺其自然搞农村居住区建设,农村维持自然生
态 过程的完 整性和持续性 。 欧盟很少有开 山凿石 、 田造地之 毁
欧盟坚持农村发展规划先行 ,采用由地有建设用地上的再开发 方社区备社会部门合作的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欧盟赋予这 领导 + 。 ” 正式名称是“ 把农村发 而已。 一切顺其自然,不对原始地貌采取不必要的改变, 这 个规划方式一个有趣的名称“ 样的做法十分有利于防洪、 阻滞滑坡 , 也适合维持植被的生长
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和先行环节。 同时, 农村规划只有因地制 设, 做到建设一个, 发挥最大效益—个。
宜, 突出特色 , 才能得到科学的 、 持续的发展 。 规划 方式应该 自
和地下水源的储备 事实上, 如何尽可能少的给自然生态留下 展的愿望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联系起来” 。其任务是 ,
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启示_赵民

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赵 民 王聿丽New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Z HAO Min1,WANG Yuli2(1.Colleg e o f A rchitecture and U rban Plan-ning,T ongji Universi ty,Shanghai200092, China;2.,Departm ent of Architec ture,Ning-bo Univ ersity,Ning bo315211,China) Abstra ct Review ing the evolu tion and d evelopmen t trends of new tow n planning from b oth home and abroad,and refer-r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is article discu sses th e possib le app roach es to China s new tow n development in the fu tu re.Key words new tow n planning;interna-tional experience;development practice作者简介赵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聿丽,宁波大学建筑系。
摘 要 介绍并评述国际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回顾和评析中国新城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而基于国际经验的启示,探讨如何推进和完善中国的新城建设。
关键词 新城规划;国际经验;建设实践1 引言新城的概念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尤其是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和实践有着密切联系。
“二战”后,随着西方的战后重建及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英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新城建设;其他国家或地区也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了遍布世界范围的新城建设浪潮。
国外农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范文模版)

国外农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范文模版)第一篇:国外农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范文模版)国外农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韩国新村运动:发展农村工业1970年韩国发起“新村运动”: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以增加收入为主,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第三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
10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
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始终保持在1∶0.81∶0.9之间。
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的“新村运动”,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模式。
--日本造村运动:发展一村一品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的是由1979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
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活动等。
造村运动的主要做法是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以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
同时开设各类补习班,提供农业低息贷款。
随着造村运动的发展,后来运动的内容扩及到整个生活层面,运动的地域也由农村扩大到都市,变成了全民运动。
--德国城乡等值化:农民变成企业职工二战后的德国,农村问题长时间比较突出。
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凋敝使城乡差别迅速拉大,城市也不堪重负。
在此背景下,巴伐利亚州开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
此后,这一发展方式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从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
1990年,山东省和巴伐利亚州共同在山东青州南张楼村开始合作试验。
国外农村社区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村社区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第47期魏春国外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早,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本文选取美国、日本和新加坡3 个代表国家,对国外3 种主要农村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若干启示。
农村社区作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新载体,是中国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来,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批批农村社区建成启用。
然而,中国农村社区管理滞后于农村社区建设,整体上管理水平低下,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社区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国外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早,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对完善中国农村社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外农村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根据政府与社区自治管理组织的关系,国外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3 种: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以日本为代表;行政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美国的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在美国,只有密西西比州、缅因州、西弗吉尼亚州和佛蒙特州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他各州的农村地区很分散。
美国农村社区通常指的是人口在2500 人以下的农村居民点。
目前,美国农村社区的占地面积大约为48.58 万平方千米,人口规模在6000 万人左右。
美国是一个实行高度地方自治的国家,乡村自治在整个地方自治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乡村自治制度是美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基础。
村民委员会是美国乡村自治的权力机构,拥有一定限度的立法权。
社区、村民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受政府的干预。
村级自治体机构履行村自治职能,是美国农村社区管理的核心村自治体机构包括议事机构和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村的议事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福利体系建设,以及设立与废止村其他办事机构等。
欧美乡村振兴路径与启示

欧美乡村振兴路径与启示作者:李冰王芊樾王伊煊来源:《决策探索》2021年第19期欧美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重乡村发展。
欧盟在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中,建立了欧洲农林一体化体制,支持林业发展;英国出台乡村发展法律,建立了农村生态服务系统;美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欧美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也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欧盟乡村发展计划欧盟农业委员会于1996年在爱尔兰寇克(Cork)召开有关全球化浪潮下农村地区发展的会议,参会者一致认为:农村地区应当更加充分地激发发展潜力,乡村明天才会更好。
为此,需要各国决策者们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寇克宣言”为欧洲发展农村、复兴农业拉开了序幕。
欧盟在欧洲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盟每七年一度的“乡村发展计划”,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的重要基石。
“乡村发展计划2014—2020”的主要框架包括:农村发展项目及规划,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直接支付及有关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法规。
欧盟境内农村发展资助的优先领域包括:农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新一代农民的培养和支持;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灾害保险及其他保障;加大对农场及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乡村复兴建设,如投资商业网络、宽带及其他基础设施;支持林业发展,建立农林一体化的体制;灾害管理、保险及风险基金的使用分配;农户收入保障措施等。
该发展计划由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支持,覆盖118个农村发展子项目,总额达610亿欧元。
该委员会每七年设立当期的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支持政策,各成员国及区域通过其农业部门申报计划,争取相关配套资金的划拨,在项目实施后由另外的机构评估实施效果。
每七年一度的協商和立法机制,既能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又能及时调整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新态势,将法案的严肃性和时效性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乡村保护发展整体上来说,英国乡村从来不是凋敝没落的代名词,有时反而是富裕阶层的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苏聪聪 2015-09-25 11:54 关键词: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经验启示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改变农民生活及生产方式,提升农民生
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共享经济发
展、社会进歩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果。当前国外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主要侧重于建设路径、建设经验、建设特点、建
设措施、建设启示等方面的研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更宜居的居住社区。本文以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为研究主体,
在对国外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新型农村社区的深层次问题,以期推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
1.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1)德国的城乡等值化。为了改变农村凋敝的状况,二战后巴伐利亚州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建设,解决
了农村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这种发展方式逐渐在德国全
国范围内推广,之后被欧盟等国家陆续效仿。直到本世纪,德国依然推行整体协调、均衡的城乡发展模式,无论是大中型城市还是规模
较小的城镇甚至边远的村庄,都同样拥有着宜人的环境、通达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接近自然
的生活品质使德国的村庄拥有现代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
(2)英国的村镇建设。上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建设中心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民居环境等。通过大
量投资,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实践与政策脱节、成本
高效率低等问题,之后英国的村镇规划变“发展规划”为“结构规划”,改变单一中心村建设模式,制定多样化的政策,限制中心村建
设,有条件的发展集镇,通过以镇带乡、以乡促镇的农村发展规划政策,促进城乡共同的发展。
(3)法国的新农村建设。法国的新农村建设注重“质”与“量”的同步提高,更注重结合本地的地域特色。一方面通过建设控制
中心镇、村的数量,另一方面强调提高村镇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综合水平。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视村民、镇民的参与,在农村建设过
程中广泛听取民众的规划建议。
(4)美国的生态村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开始进行农村的合理建设,例如:完善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建设农村基
础设施,推动“生态村”建设工程等方面。美国政府进行的“生态村”建设,不仅重视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发展,而且重视恢复自然与
人类生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即对土壤肥力、环境、水、火、空气的保护。
(5)其他欧洲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己经完成,并且进入了城镇化后期的调整和完善
阶段。这个阶段,各国更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村土地整治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自然景观的恢复与设计。
在北欧、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农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区,更成为国民和国外游客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的圣地。同时,通过
农区特色景观的展示,来表现自己民族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明。
2.亚洲国家与地区的经验
(1)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发起了“新农村”建设运动,开发、实施了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以政
府支出、农民自主开发和项目带动为纽带,形成农民和当地政府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局面。韩国的“新农村运动”经历的五个阶段:①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目标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例如:改善屋顶、厕所、厨房、围墙、公路、改良作物和畜禽品种。②扩散建设阶段:
目标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改建生产公共设施、供水设施和文娱设施,新建农村社区,发展多种经营方式。③充实和提高阶
段:重点是鼓励发展畜牧业、特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小区建设。
④国民自发阶段:目标是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运动的政策和措施,建立村民间的新农村运动组织,继续推广新农村运动的各项政策。
⑤自我发展阶段:重点是政府倡导新农村运动社区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致力于国民社会道德建设、集体意识教育和民主法制
建设。
(2)日本的造村运动。在日本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最具知名度的是1979年日本政府倡导的“一村一品”运动。该运动要求
一个地区(县、乡、村)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发展一种或几种特色的拳头产品、旅游项目、文化特色项目等。日本政府开展造村运
动的目的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目标,后来造村运动的内容扩展到景观环境的改善、文化遗存的保护、基础建设的建设、公共福利事业
等整个生活领域,造村运动也由农村扩展到城市,从而变成了全民运动。
二、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并不能照搬上述国家的某种模式,但无论是作为先行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主流的英国,还是新兴工
业国家日、韩的农村社区建设,都是围绕“三农”问题而展开的,它们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方面的几个共同点值
得我们学习。
1.推动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是根本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振兴和建设农村社区的动力和
活力。目前,我国推行的“一村一品”工程以及各项土地整理政策,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动力
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每一个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统筹城乡发
展中提出的“工业向园区集中”策略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部门的就业提供岗位。
3.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保障体系均等化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虽然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农村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都很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
改善,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立和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新型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4.社区建设坚持循序渐进模式
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复杂与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社区规划与建设的推进也需要时间。因此,我国的农村新型社区规划
与建设要学习日、韩的经验,采取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发展。
5.强调公众参与
社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最终实现居民自主发展。由于我国政策限制、人员素质等原因,还不能完全做到农民积极参与,但是政
府应加强引导,努力创造公众参与的机会,培养公众参与的意识。
6.保护乡村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化迅速推进造成的农村特色消失、农村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国家必须重视问题。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规划和建设农
村社区,有效地保护乡村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是毋庸置疑的目标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