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近年来,全球各国的科技创新风潮愈加高涨,科技巨头如脱缰野马般涌现,打破原来沉寂的市场格局,成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的发展不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的福祉。
那么,本文就以科技创新国际经验与启示为主题,探讨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一、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1.美国:激励创造美国的科技创新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发明家和企业家正在改变世界,例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人都是美国创新的代表人物。
美国打造了一个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鼓励年轻的创业者和科学家实现他们的目标,提供良好的研发基础设施和出色的人才,加上便于融资的市场,这都成为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2.以色列:风险投资和初创公司孵化作为世界顶级创新国家之一,以色列通过政府的支持和风险投资,孵化初创公司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先国家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色列有着大量成功的初创公司,例如起点计算机和马吉克软件。
根据以色列经验,科技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孵化和支持机制,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的快速增长。
3.日本:团队协作合作作为世界科技工业先进国家之一,日本一直致力于推动各领域的技术创新,例如电子、汽车、航空等等。
日本企业还注重团队协作与合作,强调一个人的创新不如团队的创新,这成功地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团队和企业,如索尼和丰田等企业。
二、启示1.加强政府引领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在科技创新方面,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缺一不可。
政府应当以税收、财政等手段扶持科技创新企业,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的资源。
而在市场方面,科技创新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商业计划,市场要求企业在创新的同时能够盈利和扩展。
2.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核心要素。
因此,在国家层面,必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科技教育。
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必须注重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创新,激励员工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硅谷创新模式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借鉴与启示

硅谷创新模式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借鉴与启示一、硅谷创新模式简介硅谷是指位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地理区域,其范围较广,包括圣何塞和旧金山半岛上的城市和城镇。
硅谷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科技集群,集聚了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如苹果公司、谷歌公司、Facebook公司、惠普公司、Intel公司等。
硅谷被誉为全球最创新的地区之一,其创新模式已成为全球学术和商界研究的热点。
硅谷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群效应。
硅谷拥有全球最大的高科技集群,这种集群效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
2. 风险投资。
硅谷拥有全球最为活跃和专业的风险投资市场,成为高科技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3. 开放创新。
硅谷吸纳全球最优秀的创新人才,主张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公司的产品、技术或服务来使自己的产品更全面、完善、优秀。
4. 世界眼光。
硅谷企业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问题,而不是局限于本国市场,这种全球视野有助于培养企业的国际化能力。
5. 聚焦核心。
硅谷企业在选择产品方向的时候,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维护,对一些边缘性产品或服务进行削减和停止。
二、硅谷创新模式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借鉴1. 推动企业集群发展。
当前,中国的企业集群还比较起步,相比硅谷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可以借鉴硅谷的集群效应,通过政策和市场力量推动企业集群的发展,集聚优秀企业和创新人才,促进创新与合作。
2. 增强风险投资市场。
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起步较晚,规模也比较小。
中国可以借鉴硅谷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市场,创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3. 推进开放创新。
硅谷倡导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中国也可以学习这种开放式的创新理念,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知识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推动科技创新。
4. 增强国际化视野。
中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常只关注本国市场,缺乏国际化视野。
可以借鉴硅谷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出海拓展市场,培养国际化的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
科技产业园区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科技产业园区的国际经验与借鉴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科技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各国追求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际经验上,不同国家的科技产业园区都各有特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和分析国际上几个典型的科技产业园区,探讨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硅谷这座世界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
硅谷以其众多创新企业和科技巨头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着世界顶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和创业者。
除此之外,硅谷还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产业链,涵盖了从初创公司到跨国企业的各个环节。
这种紧密的产业链有助于创新和合作,并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
因此,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从硅谷的经验中学到,建立起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优秀的人才和资本,构建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其次,以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都会区为例,这里也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产业园区。
特拉维夫大都会区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公司,同时政府也给予了科技产业大力支持。
关键的一点是,特拉维夫大都会区鼓励创新创业,并且提供了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他们大力扶持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举办创新大赛等等。
这种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机制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从以色列的经验中学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创新人才,加强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华为公司所在的深圳也是一个成功的科技产业园区的代表。
深圳之所以能够在科技产业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坚定支持和提供的便利政策。
深圳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并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优先对接、人才引进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和企业。
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从深圳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政府应加强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提供便利的政策环境,以促进科技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硅谷创新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硅谷创新经验的启示与借鉴硅谷是全球科技产业的中心之一,不仅拥有全球最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而且在创新和创业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经验和领先地位。
从硅谷的创新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一、鼓励创新精神硅谷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精神的鼓励和培养。
在硅谷,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创新思维,要勇于尝试和失败,要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新的领域和创新方式。
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领域,还包括商业模式、组织架构、文化管理等方面。
硅谷企业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且给他们提供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可以通过实践验证和改进自己的创新理念。
二、注重人才和团队建设硅谷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来自技术和创新,还来自优秀的人才和组织团队。
硅谷的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硅谷企业注重团队建设和文化管理,打造了一种开放、透明、平等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自由发言的权利,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享经验。
这种团队文化不仅有助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硅谷企业不仅是商业企业,也是社会企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
硅谷的企业往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运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硅谷,企业将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通过积极的社会行动和公益事业,为员工、社会和环境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强调创业文化硅谷创新和创业文化的站稳鼓励和培养有创业精神的人,鼓励员工创业,并且为创业提供资源和支持。
硅谷的大企业不仅是创新的引擎,也是孵化器和投资人,通过与初创企业的合作和投资,与外部创业团队紧密合作,促进创新和文化的开放,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创业。
五、推崇开放创新和合作精神硅谷的企业文化非常开放和务实,不仅注重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也充分尊重他人的创新和贡献。
硅谷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倡导开放创新和合作,鼓励开放式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合作伙伴的经验和钱袋,快速实现创新和产业的转换,以此推动整体经济和社会进步。
世界级科技城的制胜之道

世界级科技城的制胜之道作者:于靖园来源:《小康》2023年第33期科技城的建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方联合,方能打造以人才为优势的综合性生态型科技城。
而坚持开放包容,才能增强科技城的平台属性和功能。
随着经济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城也随着科技竞争的逐渐加剧,发展得愈发成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无心之举”造就了顶尖科技城从美国硅谷到英国伦敦科学城,科技城孵化前沿产业并引领时代发展主流,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赢得未来的制胜之道。
国外成熟科技城的建设模式在很多方面可以为我国科技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提到世界级别的科学城,硅谷是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地方。
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并非是政府规划出的一片创新园区,而是斯坦福大学为了缓解财政赤字的“无心之举”。
1951年斯坦福大学决定出租土地建立科技园增加收入,正巧赶上电子工业发展最火热的时代。
于是斯坦福科技园中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就有通用电气、惠普等知名电子科技企业。
随着科技企业在硅谷发展,也相应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在创业风气的感染之下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硅谷诞生。
一时间硅谷成为了初创企业的福地,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都想来此碰一碰运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座科学城。
目前,硅谷已经聚集了100多万名科技人员、逾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约30%的全球前100强科技巨头总部。
硅谷保持持久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源在于其活跃的地区文化基础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企业家们针对区域特点为硅谷营造了一个专属的地区环境,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包括专业的技术和营销网络子体系。
硅谷的企业十分擅长利用本地区的社会关系网络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各公司间通过相互学习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来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
建筑与科技创新探索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园区建筑

建筑与科技创新探索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园区建筑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世界上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科技园区建筑,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带您探索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园区建筑,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硅谷总部园区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总部园区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领衔之地。
该园区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建筑融合了现代科技与自然环境的理念。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苹果公司新总部“飞船总部”(Apple Park)。
它的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办公楼的形式,以环形建筑为主体,拥有大片绿化草坪和环绕园区的人工湖泊。
这种建筑设计既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又能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和创造力。
二、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心,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生态系统而闻名。
园区建筑风格多样,汇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孵化器。
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例,其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现代风格,外观简洁大气,内部采用灵活的区块划分,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办公空间。
同时,中关村科技园区还积极引进新技术,如智能停车系统和智慧照明等,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三、以色列科技园区以色列以其许多科技创新和发明而广受赞誉,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特拉维夫的以色列科技园区是该国最著名的科技中心之一。
这个园区以其充满未来感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许多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镜面玻璃或金属材料,创造出强烈的科技感。
此外,科技园区内还设有大量的创业孵化器和研发中心,为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位于韩国大田市,作为韩国最重要的科技研究机构之一,其园区建筑也是科技的典范。
KAIST园区的建筑风格简约而现代,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AIST的绿色建筑计划,该计划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通过采用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实现了园区的能源自给自足和循环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Ξ杨春妮(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81)摘 要:20世纪后期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科技园区建设上的成功实例,与我国实际相联系,进行对比,试图通过对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融资渠道,以及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在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路径。
关键词:高科技园;管理模式;融资渠道;政府作用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1)03-0072-04Experience in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H igh 2T ech FieldDistrict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E nlightenment to ChinaY ANG Chun 2ni(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Tianjin 300181,China )Abstract :T o link China ’s reality with the sucess ful exam ples in the establishments of the high 2tech field dis 2trict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Engl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ade ,Japan ,Austrialia ,etc.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o make a com paris on s o as to probe into the best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analysing its management m odels ,financing s ources and the g overnment functions on its establishment.K ey Words :High 2T ech Field ;Management M odel ;Financing S ource ;G overnment Function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
其中不乏取得辉煌成功的实例,比如美国的硅谷、澳大利亚的西澳技术园、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学研究园等;当然也有的不很成功,比如众所周知的前一段时间美国128公路网的衰落。
中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建立较晚,近年来随着世界高科技的浪潮,很多地方也纷纷提出了建立中国硅谷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国家高科技园区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园区的管理模式一个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目标,以及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程度是其能否成功运营与发展的关键。
在英国,各个科技园区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私人投资者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不同地方不同科技园区从建园模式到管理结构都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与风格。
一般来说,各科技园区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进行自主经营。
而且,各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也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以赢利为主要目标。
再加上有很多科技园都有大学和政府的投资,因此把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澳大利亚目前有高新技术园区20多个,而且每一个州都建有至少一个科技园。
澳洲的科技园基本上可分为政府所有型、大学研究所型和地产开发商型三类。
澳政府对于科技园区的总目标是通过2001年6月第17卷 第3期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ournal of Y unnan Finance and Trade Institute Jun.,2001Vol.17 No.3Ξ收稿日期:2000-11-23 作者简介:杨春妮(1976—),女,云南昆明人,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杨春妮: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园区的这种形式来加速当地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过程,使学术、科研和企业有机结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澳大利亚的科技园区在建立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很大的支持。
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科技园,在开发建设、规划发展,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上,还是以体现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的企业管理模式占绝大多数。
在大学型的科技园区,管理机构是由各大学和相关企业派出的人员组成的董事会,日常管理委托给企业公司负责。
地产开发商型的科技园更是如此。
即使是由地方政府所有的高新技术园也是由企业代为管理,如被评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园区的西澳技术园,其日常管理就是委托由国际地产管理公司负责。
澳大利亚高新技术园区在管理上的这种做法把园区的规划和开发交给了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以同园内企业平等的法人身份进行管理,促使园区走向管理服务化和市场化。
目前,我国的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土地审批、园区规划建设到招商引资都由政府出面,随着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将从幕前走入幕后,由直接参与转变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间接引导,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也应根据各个地方科技园区的不同特点而做相应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与政府相比,企业不仅有较高的运作效率,而且更加具有信息获取和灵活反应的优势。
把园区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将更有利于科技园区的市场化。
二、融资渠道方面科技园区的成功在于园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疏通融资渠道,改善资金来源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存在完善的、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与之相适应。
一般来讲,在企业创业的初期,投资风险比较大,对启动资金的要求比较高,这时根据企业所拥有技术的不同性质主要通过政府的专项基金、个人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当企业进入成长和发展阶段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规模和发展计划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这时就要求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基金以及投资公司和个人投资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科技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阶段时,自身发展壮大所需的大量资金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筹集。
在英国,对应科技园的创立和园内科技公司的各个发展阶段,已有多种资金筹集渠道与之相适应。
在近几年内,仅欧盟内部就先后启动了多种技术促进的种子基金。
英国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项目和基金供科技园申请与利用。
各地方政府、大学和科技园区也有一部分启动基金向科技型小公司提供。
英国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创造新的服务,为小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比如许多商业银行就专门为科技型小公司设立了提供资金服务的窗口。
公共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也给予发展中的英国科技园区极大的资金支持。
而且英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规模的科技公司在股票市场筹资成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有一个由个体投资者组成的风险投资群体,专门为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启动资金。
这种被称为“天使资金”的投资一般是个体投资者以入股的形式为科技型小公司注入资金,分担企业创业阶段的风险以期获得高额回报。
因为英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起点很高,一般都在100万英镑以上,所以数额适中,使用灵活的“天使资金”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成为支持科技型小公司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
但是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还处于把银行、个人贷款和政府财政资助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的阶段,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除去企业自身的投资和政府的财政支持,我国高科技行业从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仅占所需资金的2.3%,这与整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不成比例。
因此,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发展以私人投资为主的“天使资金”,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满足企业在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已成为我国目前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此外,要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比如最近讨论很激烈的“二板市场”问题。
“二板市场”又叫创业板市场,它既可以为进入成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同时又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一个重要通道。
如果年内“二板市场”能真正建立起来,将无疑会推动我国高科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技行业的发展,对目前国内经济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兼并和收购(Merger&Aquisition)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重要通道。
近几年,在高科技行业很多公司都纷纷进行兼并,如美国在线(America On line)收购时代华纳(T ime Warner)的案例,这些都充分说明出售部分股权或公司整体出让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重要途径。
我国应该加紧完备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资本流入退出机制,使资本的使用早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三、政府在发展高科技园区中的作用综观各国和地区高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无一离开政府的支持。
但是如何确定政府在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讲,在园区成立之初,政府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可能会比较直接,但当园区的运作步入轨道时政府理应转变角色,由直接参与转变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间接引导,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美国前一阵128公路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投入的力量过大,选择了军事和大型的公司为主要的发展途径,而缺乏一个发达的中小企业网来支持,导致整个地区在竞争和技术创新上缺乏活力,所以当大型的王安公司倒闭之后,接下来数字设备公司等大公司也跟着倒闭,几乎就使128公路网完全衰落下来。
政府的角色应以间接引导为主并不说明在科技园区成立之后政府的作用就不重要了,相反,其在政策、法规、制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园区发展的成败。
让我们先以英国为例,来看一下。
首先,英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计划鼓励科研创新和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如预测计划,科学企业挑战计划,高教援助基金,以及1998年政府设立的大学挑战基金等。
此外,英政府还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某些科技领域的发展。
如建立生物技术孵化器,为中小企业设立生物技术基金等,使英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其世界领先的地位。
其次,政府成立相关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如在1998、1999年两年,政府先后成立了企业孵化机构和小企业服务机构; 1999年4月,将小企业的法人税降至20%;今年又进一步降低小企业的法人税,并提高了对小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税务补贴和法定审计起点。
另外,英政府还制定了对小企业员工持股的激励政策,使员工和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