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练习课导学案

第8课时练习课

知识点2:乘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5题

李阿姨购进了60套

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

钱?

分析:可以先算出1套运动服

的价钱,再算出60套的价钱,或者

先算出60件上衣的价钱和60条裤

子的价钱,再加起来,即可算出60

套运动服共多少钱?

李老师要买《格林童话》

和《科学家的故事》各28本。

《格林童话》每本12元,《科

学家的故事》每本38元。

(1)李老师买书一共要用

多少元?

(2)李老师买《格林童话》

比买《科学家的故事》少用多

少元?

答案:(1)28×(12+38)

=28×50

=1400(元)

答:李老师买书一共要用

1400元。

(2)28×(38-12)

=28×26

=728(元)

答:李老师买《格林童话》比

买《科学家的故事》少用728

元。

答案:

75×60+45×60

=60×(75+45)

=60×120

=7200(元)

答:一共花了7200元钱。

知识点3:一个

数乘多位数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联系教材第28页练习七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下面各题。

103×12=

20×55=

24×205=

分析:

把一个接近于整十、整百的数

拆成两个数的和,然后分别与另外

一个数相乘,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计

算。

计算:

102×37=25×408=

76×101=

答案:

102×37

=(100+2)×37

=100×37+2×37

=3700+74

=3774

25×408

答案: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第6题=1236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24×205

=24×(200+5)

=24×200+24×5

=4800+120

=4920 =25×(400+8)=25×400+25×8 =10000+200

=10200

76×101

=76×(100+1) =76×100+76×1 =7600+76

=7676

知识点4: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问

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8

分析:可以用“角”为单位,

列出5×45计算。

一套《喜羊羊与灰太狼》

连环画有8本,每本5元5角,

买这套连环画需要多少钱?

5元5角=55角

55×8=440(角)=44(元)

答:买这套连环画需要44

元。

答案:4元5角=45角

5×45=5×(40+5)

=5×40+5×5

=200+25

=225(角)

225角=22元5角

答:我要买这套书需要22元5

角。

知识点5:运用转化法解决简算问题教材第28页练习七第11题

在里填上适当的

数。

1.167×2+167×

3+167×5=167×

2.28×225-2×225-6

×225= ×225

3.39×8+6×39-4×

39= ×

分析:三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一

个相同的因数,因此可灵活地运用

乘法分配律改写成三个数的和、差

的形式。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75×5+175×7+175

×8

(2)135×29-135×3-6

×135

答案:(1)175×5+175×7+175

×8

=175×(5+7+8)

=175×20

答案:1.10 2.20 3.39 1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2、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二、自主学习: 1、自学64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找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_____________ ,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用纸剪两个完成一样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上课时用)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___。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有()条高。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三、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1、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以外还有哪些特征呢?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分别测量平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和每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上。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并且__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____________ 。 2、利用学具材料中的平行四边形框,学习例2。 3、思考并操作,完成65页做一做第1题。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答: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________,这种性质也叫做不稳定性。 四、过关检测: 1、完成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2。 2、完成课本67页第1题。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3、完成课本第67页第2题。两个同学一组拼一拼。 4、判断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剪一剪,把示意图画下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 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 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2.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零点零八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是三位小数。()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0.926() 0.296() 0.269()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题

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 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摇动() 猛然领悟() 将要开放()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2.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 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 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学习评价】 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口算除法导学案 温馨寄语: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将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以及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学、小组合作。 口算训练: 40×6 = 90×5 = 70×3= 60×7= 20÷4= 30÷6 = 50÷5= 80÷4 = 一、旧知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462×27= 230×47= 460×70= 206×40= 二、自主学习: 1、有80个气球,每班要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想:(1)20×()=80 80÷20=() (2)8÷()=4 80÷20=() 列式:80÷20= (个)

答:可以分给个班。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怎样计算? 83÷20≈80÷19≈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 60÷20= 90÷30= 80÷40= 62÷20≈93÷30≈80÷38≈ 五、当堂检测: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列式: 答: 想: 122÷30≈120÷28≈ 2、180÷30= 240÷40= 420÷60= 184÷30≈240÷37≈420÷58≈ 六、课后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 360÷90= 810÷90 = 40÷20= 60÷30= 360÷60= 90÷30= 540÷60= 630÷70= 80÷40= 420÷70= 180÷20= 2、估算: 143÷70≈632÷90≈240÷77≈

3、渡船每次限载40人,有160人共要几次才能运完? 4、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6÷2= 76÷4= 87÷3= 90÷5= 62÷30≈ 540÷6= 280÷7= 60÷10= 80÷20= 93÷30≈ 810÷90= 540÷60= 480÷80= 280÷40= 80÷38≈2、练一练,算一算: (1)30除120得多少? (2)420里面有多少个70? (3)把300平均分成50份,每份是多少? (4)720是60的多少倍? 3、生活中的数学: (1)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他们共做好事400件,平均每人做好事多少件? (2)松树有480棵,它是柳树的60倍,柳树有多少棵? (3)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能到达乙地?

四年级下册18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学导航 18、生命生命(共享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我能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一、自学导航:(对学——展示) 1、标出自然段,读课文两遍。 2、我会写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鼓动、跃动、冲破那个、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 3、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挣、鲜、缝、壳、强、弹。 三、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三件事中,哪些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生命的存在,请用——画出来,并用△标出关键词,再说说你的体会。 2、细读第5自然段,我能用“”画出表达杏林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做呢? 3、三、小练笔: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杏林子。生命是。生命是。、、、、、、

课文仿写: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一天,我和伙伴在玩耍,我们发现了一窝蚂蚁,我好奇地伸手捉住了一只,细心地观察。如果我的手指轻轻一按,它就被我捏死了。但它拼命挣扎着,不停地挥动着它那细小的脚,企图把我的手指掰开。这一刻,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指间跃动,是那样鲜明!蚂蚁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把它放回蚁穴! 还记得我曾经种过一颗豆子,我没有给它浇过水,也没有给它施过肥,甚至已经把它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过几天它竟然冒出一截小苗,这下我才记起它。我默默地思考着: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水分,没有营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是顽强的生命。 有一次体育课,我们进行长跑,跑步过后,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把手轻轻按在胸口,那一声声有规律的心跳仿佛在朝我呼唤,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只属于我的,我必须对它负责,同时让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这一个个例子告诉着我: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遇到困难要不屈向上、勇敢面对,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文中写了日常生活中、、三件事来体会生命的意义。 2、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9 总复习 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 (2)乘法和除法(1课时) (3)空间与图形(1课时) (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汇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含有同一级运算)使用时间: 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学习目标】: 1、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交流,说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知识链接】: 48+59=36×47=125-46=38+56=69÷3= 116-42=60÷15=63×12=200×3=400÷20= 二、【自主学习】: 1、看课本第2-3页冰天雪地情境图,回答问题: 这幅图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1)滑冰区有___人,滑雪区有____人,冰雕区有_____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例1,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2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上面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3、“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方法一:(1)平均1天接待多少人?列式_____________ (2)6天呢?_____________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1)6天里边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3、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第一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第二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 4、比较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及结果,我发现的运算规律是: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运算规律总结:在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算式里,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一道类似例1或例2的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的内容是,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检测】: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事实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果汁有12瓶,要48元。小明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第18课《那只松鼠》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导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积累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勾出词语,读通课文。 2、给课后的生字戴上拼音小帽,写出生词,难读难写的字要特别注意哟!记得运用识字方法巧记生字,直到会认会写为止。我觉得本课容易读错的字有 ,(注上音节,多读两遍);容易写错的字有(说说哪里容易出错)。 3、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词语,把他们牢牢地记在你的脑海里吧! 我不理解的词语有 4、关上书本,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可怜高楼手脚活泼逃之 密林得意稚气饱含东奔 毛直神不知 5、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用“//”线在文中标出来。第一段(自然段):逮松鼠 第二段(自然段):放松鼠 第三段(自然段):惦记松鼠 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以为线索来写的。

二、小组交流 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交流自主学习中各题的完成情况,不能完成的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 三、全班展示 1、全体学生大胆、积极、有序地向全班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2、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哦! 四、巩固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xiéfúlǔjùqǐ suō带抗求回 niènièyāo yāo 手脚逃之 2、根据意思填词语。 形容可怜的样子生动自然,聪明灵活 逃跑希望断绝,毫无希望 抵抗和拒绝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气充满深厚的感情 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教师寄语: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自由的生活。大自然才是动物快乐的家园,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让动物和我们人类在大自然这个大家庭和谐共处。 自我感悟: 今日表现:☆☆☆☆☆组长评价:☆☆☆☆☆

小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144课时 设计者:新密市米村中心校贾寨小学语文组 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既要完成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第三学段的阅读作准备。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教学中要继续强调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能力。 目标 (一)认识至少200个字、书写至少200个字,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和句子含义,并学会运用文中语句。 (二)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四)留心周围事物,善于观察,习作时会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内容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利用单元导语、连接语、泡泡语、课后习题、教材后附有的八篇选读课文。 3.课外资源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教学挂图、同步阅读、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同步练习、课外读物:《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 (二)教/学活动 1.识字与写字:自主学习200个随文要认的字,会正确书写200个生字。注意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生字。会写的字用识字规律认记。 2.阅读理解:17篇精读课文学习时要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文中喜欢的部分。利用课后练习加强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十五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先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从内容和表达方法两方面讨论、交流学习课文。 3.三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以自主练习为主,可以随堂练习。 4.习作:八次习作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写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还有看图想象、写童话故事等。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应该写具体、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口语交际: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在互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的学期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由两部分组成,即过程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 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30%)=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10%)+语文实践活动(10%) (1)平时检测:每个单元的检测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针对本单元的字词和课文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综合性的检测和评价。 (2)课堂表现:课堂上随机提问8—10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集(116页,Word版)

第一单元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日期 主备人 副备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 共植树多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 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 céng ’ān (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 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xiàng ()huó() 相 xiāng (和hè() he (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 (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北师大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北师大版) 2016年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一)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 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小数的意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练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元 9分米=()米 7分=()元 135克=()千克 3元4角=()元 3分米2厘米=()分米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知道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并能熟练掌握“个级”和“万级”各个数位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借助计数器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自学互助】 (一)课前自学 1、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那么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5673是()位数,其中的5表示(),7表示()。 (二)课中自学 1、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数(小精灵提示:计数器上哪一位上的珠子满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1。)(1)照这样数下去:一万一万地数, 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独立阅读教材第3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如:个位、十位、百位、()位、()、十万位、百万位、()位、亿位等。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级,表示多少个();()位、()位、()位和()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 (4)75620003中的7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展示互导】 大家把自学互助的结果展示给小组同学或者全班同学。(可以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质疑互究】 我的疑惑: 【检测互评】 我会填: (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一亿里面有()个一千万。(2)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第()位是千万位;第九位是()位;它的右边的数位是()位,左边的数位是()位。与一万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6530006是()位数,最高位是()位,从右边数的第一个“6”表示(),第二个“6”表示()。 (4)万级包括的计数单位有();从高到低的数位有()。(5)由5个千万、2个十组成的数是()。 (6)九十八万、九十九万、()一百零一万 【总结提升】 ()是指计算物体个数的单位;数位是指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它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同一个数字,所在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而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345这个数由3个数字组成,它是一个()位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导学案

18 * 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6个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读自悟课文,我要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 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我知道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学法提示:细读课文,并自读自悟,争取用学过的方法读懂课文. 学习准备:我要搜集有关人体捐献角膜及捐献器官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读准字音,还能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 ) ( ) ( ) ( ) ( ) ( ) 捐.献盲.童屡.屡获奖热泪盈眶.遵.义搂.住 2、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批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要细读课文,体会下面的句子含义: ①“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 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 死就是有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③“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和“这次,我为自己的 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两句话中各有“骄傲”一词,我能体会出它们的 不同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我为他们的精神深受感 动,我想对温迪(或者她的外祖父母)说一说心里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达标提升: 我要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期手抄报)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呼吁人们 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6、拓展延伸:罗玮,感动中国 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肝硬化患者,在 成都打工的19岁女孩罗玮做出了一个足以令人 难以置信的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3月30 日清晨,在华西医院,手术即将开始之际,医生 再次问罗玮:“如果你现在后悔了,手术将无条 件立即停止”。但罗玮坚定地说:“没什么,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