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三)

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三)
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三)

第七部分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基础知识 1.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

≤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

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

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 有关:W=mgh ,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 >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

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P=w/t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 θ,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4)重力功率P G =mgV y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3.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

(1) 动能E k =mv 2/2是物体运动的状态量,动能变化ΔE K 是与物理过程有关的过程量。

(2)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ΔE K .

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动能定理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这样,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就都有了两个可供选择的途径。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4.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⑵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定是系统,至少包括地球在内。通常我们说“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其实一定也就包括地球在内,因为重力势能就是小球和地球所共有的。另外小球的动能中所用的v ,也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②当研究对象只有一个物体时,往往根据是否“只有重力做功”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当研究对象

(除地球以外)由多个物体组成时,往往根据是否“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来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过程中,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 ⑴222

121v m h mg mv mgh '+'=+,即k p k p E E E E '+'=+; ⑵0=?+?k P E E ;021=?+?E E ;减增E E ?=?

用⑴需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用⑵则不必规定,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尤其是用ΔE 增=ΔE 减,只要把增加的机械能和减少的机械能都写出来,方程自然就列出来了。

5.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1)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而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章的主要定理、定律都可由这个基本原理出发而得到。

强调:功是一个过程量,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能是一个状态量,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 ),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2)突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

1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 外=ΔE k ,这就是动能定理。 ○

2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 -ΔE P ,这就是势能定理。 ○3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 其=ΔE 机,(W 其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

4当W 其=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5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Q=fd (d 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弄清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W=FScosa 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则没固定公式可用,下面对变力做功问题总结:

1、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的

功,求出该变力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Scosa 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例1、如图1,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 ,已知细绳的拉力为F (恒定),滑

块沿水平面由A 点前进S 至B 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

α和β。求滑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分析与解:设绳对物体的拉力为T ,显然人对绳的拉力F 等于T 。T 在对物体做

功的过程中大小虽然不变,但其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该问题是变力做功的问题。

但是在滑轮的质量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不计的情况下,人对绳做的功就等于绳的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而拉力F 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F 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Scosa 直接计算。由图1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 的作用点的位移大小为:

βαsin sin 21h h S S S -=-=? )sin 1sin 1(.β

α-=?==Fh S F W W F T

2、微元法: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

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

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例2 、如图2所示,某力F=10N 作用于半径R=1m 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 的大小保持

不变,但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 做的总功应为:

A 、 0J

B 、20πJ

C 、10J

D 、20J.

解:把圆周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个小元段可认为与力在同一直线上,故ΔW=F ΔS ,

则转一周中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为W=F ×2πR=10×2πJ=20πJ=62.8J ,故B 正确。

3、平均力法: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

例3、一辆汽车质量为105kg ,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其牵引力的大小与车前进

的距离变化关系为F=103x+f 0,f 0是车所受的阻力。当车前进100m 时,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分析与解:由于车的牵引力和位移的关系为F=103x+f 0,是线性关系,故前进100m 过程中的牵引力做

的功可看作是平均牵引力-F 所做的功。由题意可知f 0=0.05×105×10N =5×104

N,所以前进100m 过程中的平均牵引力: N N F 54341012)10510100(105?=?+?+?=- ∴W =S =1×105×100J =1×107

J 。 4、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例4、如图4,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L=3m ,BC 处的

摩擦系数为1/15,今有质量m=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

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物体在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有重力、AB 段的阻力、AC 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重力做功W G =mgR ,水平面上摩擦力做功W f1=-μmgL ,由于物体在AB 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外=0,所以mgR-umgL-W AB =0 即W AB =mgR-umgL=6(J)

5、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变力做功:如果物体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求弹力这个变力做的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

例5、如图5,质量m=2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A 点以V 0=5m/s 的初速度滑下,在D 点与弹簧接触并将弹簧压缩到B 点时的速度为零,已知从A 到B 的竖直高度h=5m ,求弹簧的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由于斜面光滑故机械能守恒,但弹簧的弹力是变力,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

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且弹力做的功的数值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相等。取B 所在水平面

为零参考面,弹簧原长处D 点为弹性势能的零参考点,则状态A :E A = mgh+mV 02/2对状

态B :E B =-W 弹簧+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W 弹簧=-(mgh+mv 02/2)=-125(J )。

问题2:弄清滑轮系统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当牵引动滑轮两根细绳不平行时,但都是恒力,此时若将此二力合成为一个恒力

再计算这个恒力的功,则计算过程较复杂。但若等效为两个恒力功的代数和,将使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便。

例7、如图7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一条轻绳的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绳子跨过连在滑

块上的定滑轮,绳子另一端受到一个方向总是竖直向上,大小恒为F=100N 的拉力,使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1m(滑轮右边的绳子始终与斜面平行)的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是( )

A.100J B.150J C.200J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拉力F 做的功等效为图8中F 1、F 2两个恒力所做功的代数和。即W=F 1·S+F 2Scos60°,而F 1=F 2=F=100N,所以W=F ·S(1+cos60°)=150J 。即B 选项正确。

问题3:弄清求某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方法

例8、 质量为m=0.5kg 的物体从高处以水平的初速度V 0=5m/s 抛出,在运动t=2s 内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这2s 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2s 末,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是多少?(g

取2

/10s m )解:t=2s 内,物体在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202102

12122=??==gt h m , 所以有J mgh W G 10020105.0=??==,平均功率50==t W P W 。 在t=2s 末速度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s m gt V yt /20==,所以t=2s 末瞬时功率100==yt mgV P W 。

例9、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吊到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图象如图9所示,则钢索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10中的哪一个?

解:在0~t 1时间内,重物加速上升,设加速度为a 1,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钢索的拉力F 1=mg+ma 1,速度V t =a 1t,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 1=m(a 1+g)a 1t;

在t 1~t 2时间内,重物匀速上升,拉力F 2=mg,速度为V 1=a 1t 1,所以拉力的功率为:

P 2=mga 1t 1.

在t 2~t 3时间内,重物减速上升,设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钢索的拉力F 2=mg-ma 2,速度V 2=a 1t 1-a 2t,所以拉力的功率为:P 1=m(g-a 2)(a 1t 1-a 2t).

综上所述,只有B 选项正确。

问题4:.机车起动的最大速度问题

例10、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0×103 kg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1倍,试求:汽车保持额定功率从静止出发后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时,它的牵引力F 将随速度V 的变化而变化,其加速度a 也随之变化,具体变化过程可采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由此可得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时,a =0,

kmg

P V V F P kmg f F m m =?????====12 m/s 小结:机车的速度达到最大时,一定是机车的加速度为零。弄清了这一点,利用平衡条件就很容易求出机车的最大速度。

问题5:机车匀加速起动的最长时间问题

例11、 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60 kW ,汽车质量为5.0×103 kg ,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1倍,试求: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以0.5 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则这一加速度能维持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要维持汽车加速度不变,就要维持其牵引力不变,汽车功率将随V 增大而增大,当P 达到额定功率P 额后,不能再增加,即汽车就不可能再保持匀加速运动了.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所以,汽车达到最大速度之前已经历了两个过程:匀加速和变加速,匀加速过程能维持到汽车功率增 V F=

P/V a=(F-f)/m 当a=0时,

即F=f

时,V 达到最大V m 保持V m 匀速 而F =P 额/V 当a=0时, 即F=f 时,V 达到最大V m 保持V m 匀速 P =FV 即P 随V 增大而增大 a=(F-f)/m 一定,即F 一定 当P=P 额时, a=(F-f)/m ≠0,V 还要增大 t V

t 1

t 2 0 图9 t t t t

P

P P P A B C D t 1 t 1 t 1

t 1 t 2 t 2 t 2 t 2 t 3 t 3 t 3 t 3

t 3 图10

加到P 额的时刻,设匀加速能达到最大速度为V 1,则此时s 16:11=??

???=-==t m a km g F FV P at V 代入数据可得额

小结:机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多长时间,一定是机车功率达到额定功率的时间。弄清了这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就很容易求出机车匀加速度运动能维持的时间。

问题6:.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问题。

例12、 电动机通过一绳子吊起质量为8 kg 的物体,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20 N ,电动机的功率不能超过1200 W ,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用最快的方式吊高90 m (已知此物体在被吊高接近90 m 时,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所需时间为多少?

分析与解:此题可以用机车起动类问题的思路,即将物体吊高分为两个过程处理:第一过程是以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拉物体,使物体以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第一个过程结束时,电动机刚达到最大功率.第二个过程是电动机一直以最大功率拉物体,拉力逐渐减小,当拉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开始匀速上升.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

a =8108120m ?-=-m m g F m/s 2=5 m/s 2,末速度V t =120

1200=m m F P =10 m/s 上升的时间t 1=510=a V t s=2 s ,上升高度为h =5

21022

2?=a V t =10 m 在功率恒定的过程中,最后匀速运动的速率为

V m =10

81200?==mg P F P m m =15 m/s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W =P m t 2-mgh 2,动能变化量为 ΔE k =21mV 2m -2

1mV t 2 由动能定理得P m t 2-mgh 2=

21mV m 2-21mV t 2 代入数据后解得t 2=5.75 s ,所以t =t 1+t 2=7.75 s 所需时间至少为7.75 s.

小结: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由机车的最大牵引力决定的,而最大牵引力是由牵引物的强度决定的。弄清了这一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就很容易求出机车运动的最大匀加速度。

问题7: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例13、如图11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为S 0,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

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分析与解: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设其经过和

总路程为L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002

10cos sin mv L ng mgS -=-αμα 得αμαcos 21sin mgS 200mg mv L += V

S 0 α P 图

问题8:利用动能定理巧求动摩擦因数

例14、如图12,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 由静止滑至水平部分C 点而停止。已知斜面高为h ,滑块运动的整个水平距离为s ,设转角B 处无动能损失,斜面和水平部分与小滑块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

分析与解:滑块从A 点滑到C 点,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设滑块质量为m ,

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α,斜面底边长s 1,水平部分长s 2,由动能定理得: m g h m g s m g s h S S h s -?-=---==μααμμμμc o s c o s 1212000化简得:得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只要测出斜面高和水平部分长度,即可计算出动摩擦因数。

问题9:利用动能定理巧求机车脱钩问题 例15、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

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

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13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距离是多少?

解: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便。

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201)(2

1)(V m M gS m M k FL --=-- 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2022

1mV kmgS -=- 而21S S S -=?,由于原来列车是匀速前进的,所以F=kMg 由以上方程解得m M ML S -=

?。 问题10:会用Q=fS 相简解物理问题: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f 与这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Q=fS 相.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下面就举例说明这一点。

问题11: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当系统内的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若机械能守恒,则可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一个方程,但未知数有多个,因此必须利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补充方程,才能解答相关问题。

问题12: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若系统的机械能和动量均守恒,则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相关问题。

问题13: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绳连问题的综合问题。若系统内的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但只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求出绳连物体的速度关联式,才能解答相应的问题。

问题14:会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面接触问题的综合问题。若系统内的物体相互接触,且各接触面光滑,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但只有求出面接触物体间的速度关联式才能解答相应问题。

三、警示易错试题

典型错误之一:错误认为“人做功的计算”与“某个具体力做功的计算”相同。人做的功就是人体消耗化学能的量度,不少学生错误认为只是人对其它物体作用力所做的功。

典型错误之二:混淆注意“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功计算公式中,S 为力的作用点移动位移,它是一个相对量,与参照物选取有关,通常都取地球为参照物,这一点也是学生常常忽视的,致使发生错误。

典型错误之三:混淆“杆的弹力方向”与“绳的弹力方向”。绳的弹力是一定沿绳的方向的,而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所以当物体的速度与杆垂直时,杆的弹力可以对物体做功。

典型错误之四:混淆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的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是两个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因此作用力的功和反作用力的功没有直接关系。作用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反作用力也同样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A

B C

h S S α 图

S 2 S 1 L

V 0 V 0 图13

四、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做功,说明物体的位移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必然相等,且一正一负;

C.相互摩擦的物体系统中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

D.某一个力的功为零,其冲量不一定为零。

2.用力拉质量为M的物体,沿水平面匀速前进S,已知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方向斜向上,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则此力做功为:( )

A.μMgSB.μMgS/Cosα

C.μMgS/(Cosα+μSinα) D.μMgSCosα/(Cosα+μSinα)。

3.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31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拉力在2s内的功不为零;B.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不零;

C.拉力在2s内的冲量不为零;D.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零。

4.飞机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若飞机以速率V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则当飞机以速率nV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 )

A.np B.2np C.n2p D.n3p。

5.如图32所示,木块M上表面是水平的,当木块m置于M上,并与M一起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在下滑过程中( )

A.重力对木块m做正功B.木块M对木块m的支持力做负功

C.木块M对木块m的摩擦力做负功D.木块m所受合外力对m做正功。

6.一个小物块从斜面底端冲上足够长的斜面后,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块的初动能为E,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E/2。若小物块冲上斜面的初动能变为2E,则有( )

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

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2

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V;

D.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2。

7.对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施与水平拉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后撤去外力F,又经时间t停下来,则:( )

A.撤去力F的时刻,物体的动量最大;B.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F;

C.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F2t2/4M D.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2t/4M。

8.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的斜面匀速地由A点运动到B点,

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如图33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

A.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B.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做功为mgh

C.恒力F与摩擦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D.恒力F做功为mg。

9.如图34,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紧靠墙壁,在木块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F,使弹簧压缩,当撤去外力后;(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弹簧和B的机械能守恒;B.A尚未离开墙壁前,系统的动量守恒;

C.A离开墙壁后,系统动量守恒;D.A离开墙壁后,系统机械能守恒。

10.如图35所示,两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B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使A、B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A、B两物体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

A.动量始终守恒 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AB两物速度为零。

C.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机械能始终守恒;

11.某地风速为V=20m/s,设空气的密度为ρ=1.3kg/m3,如果通过横截面积S=20m2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P= ,计算其数值约为W(取一位有效数字)。

35

34

图32 图31

12.如图36,竖直平面内有一个1/4圆弧槽,它的下端与水平线相切,上端离地高H 。一个小球从其上端自由滑下,如果槽光滑,要使小球在地面上的水平射程S 有极

大值,则槽的圆弧半径R= ,最大射程S=

13.如图37所示,物块M 和m 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连接,m 放在倾角θ=300的固定的光滑斜面上,而穿过竖直杆PQ 的物块M 可沿杆无摩擦地下滑,M=3m ,

开始时将M 抬高到A 点,使细绳水平,此时OA 段的绳长为L=4.0m ,现将M 由

静止开始下滑,求当M 下滑到3.0m 至B 点时的速度?(g=10m/s 2)

14、面积很大的水池,水深为H ,水面上浮着一正方体木块,木块边长为a ,密度为水的21,质量为m ,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38所示,现用力F 将木块缓慢地压到池底,不计摩擦,求

(1)从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的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

(2)若将该木块放在底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a )的盛水足够深的长方体容器中,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39所示,现用力F 将木块缓慢地压到容器底部,不计摩擦。求从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的过程中,容器中水势能的改变量。

15、如图40为用于节水喷水“龙头”的示意图,喷水口距离地面高度为h ,用效率为η的抽水

机,从地下H 深的井里抽水,使水充满喷水口,并以恒定的速率从该“龙头”沿水平喷出,喷水口截面积为S ,其喷灌半径可达10h 。求带动抽水机的电动机的最小输出功率。(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不计空气阻力。)

16、滑雪者从A 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沿一平台水平飞离B 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41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

(1)滑雪者离开B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雪者从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参考答案:

1.BC;

2.C;

3.B;

4.AD;

5.B;

6.D;

7.BD;

8.A;

9.B; 10.D. 11../5

102s m 12.解:题中小球在立体斜面上做类平抛运动,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a=gsin θ,由平抛运动规律得到:2.sin 21t g a θ=和b=V 0t,即a

g b V 2sin 0θ=. 13.解: 为使小球能绕O ’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最高点D 对绳的拉力F 1应该大于或等于零,即有:

d

L V m m g D -≤2 ○1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cos 2

12d L d mg mV D --=θ ○2 因为小球在最低点C 对绳的拉力F 2应该小于或等于7mg ,即有:

mg mg d

L V m mg F c -≤-=-722 ○3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cos 2

12d L d mg mV c -+=θ ○4 由○1○2○3○4式解得:θθcos 22cos 233+≤≤+L d L 。 图39 图H a h 10h H 图

40 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1、2、5、6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列举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 核心:①“仁”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为政仁德”,以德治民。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义”“王道”;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 2、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简述宋明理学分别得到哪些新的发展。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代表及主张: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主张“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A “存天理,灭人欲”B、深化“格物致知”C、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南宋陆九渊: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A、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核心);“知行合一” 2)发展: 北宋时期,儒家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3)评价: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简述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及主张、影响。 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思想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代表及主张: “离经叛道”的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黄宗羲: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影响: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①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3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全)

VVVV思想文化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独尊...”,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两宋时期,儒学形成新的体系――理学;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滋长,传统儒学受到批判,但仍为主流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形成的原因 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铁器牛耕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V分封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备受统治者重视。 文化上:教育和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百家争鸣意义: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1)汉初“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已不适应汉武帝时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积极有为治国思想的反映;(2)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①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②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 (1)特点——以儒家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2)主张——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2)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表现: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影响:①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三、宋明理学 1. 形成背景:①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流传,儒学受到挑战; ②儒学家为复兴儒学而努力 2. 特点、流派及代表人物(识记)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学思想家,宋朝 理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 3.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②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陆王心学主要内容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心就是“理”。② 强调内心的修养,提出“致良知”“知行 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陆王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理学的 影响: 消极: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 运。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四、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活跃 1.原因: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因)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日趋腐朽反动。 2.代表人物: ①李贽:儒学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 理 学 心 学 不同 点 世界观(世界本原)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方法论(把握“理”的途径)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反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以及背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 B. “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解读】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

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