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
小柴胡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9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
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
今邪在半表半里,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透泄少阳之邪,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和解少阳。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虚,故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既御邪内传,又能防邪内陷。
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和解少阳之剂。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一、小柴胡汤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 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
医案
(二)少阳胁痛案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 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协入耳, 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 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 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 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二投而痛止,续得 汗解。(许叔微医案)《伤寒九十论·证六十四》
医案
(六)低热案
张某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在 楼德治疗无效,返回济南。西医检查,找不出病 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盐水、激素等药物,治疗 两月,仍毫无效果。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会诊。 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 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 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 胡每剂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 身舒适。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结果过了三天, 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李克绍医案《伤寒 解惑论》)
医案Βιβλιοθήκη (七)胃脘痛案董某某,女,11岁,1987年5月29日初诊。患者 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 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 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西医按急性胃 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 改服中药,证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予小柴胡 汤原方重用黄岑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 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惟食欲仍差,体力欠 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
•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 胡汤。
•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小柴胡汤加减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医案、配方

小柴胡汤加减治月经先后无定期医案、配方
指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究其原因是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
西医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出现的本病证项可按此治疗。
【临床应用】
薄氏14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2g,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2g,甘草6g,生姜10g,当归9g,白芍12g,延胡索10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
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
月经不调数年,时而提前数日,时而错后数日,每经期将至即头晕心烦,急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寒热往来,少腹疼痛,舌苔薄白,脉弦数。
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服3剂后,诸症好转,此后每至经期服3剂,连服6个周期而愈。
按: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病机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多为肝郁气结,木邪乘土故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月经失调兼有恶心呕吐者效果尤佳。
小柴胡汤,调理肝脏疑难杂症奇方

小柴胡汤,调理肝脏疑难杂症奇方对于小柴胡汤我们要记住三大要点:它是调气第一药。
它是调肝第一药,对于广为人知的逍遥丸,小柴胡汤是逍遥丸的老祖宗,逍遥丸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是解决半表半里区域疑难杂症最经典最主要的一个方子,病在表就用解表的方法,病在里就用攻里的方法,病在半表半里就用和解的方法。
半表半里涵盖的区域非常广阔,几乎所有疑难杂症都集中在这一块,所以有些老中医吃透了小柴胡汤,一辈子靠小柴胡汤打天下,传为佳话,美名远扬。
小柴胡能调理哪些疾病?1、调理口苦的特效药很多女人早上起来都有口苦的症状,如果症状不严重,只是微微口苦,小叔就会一律推荐小柴胡颗粒,一般服用一周就好了,屡试屡爽。
小柴胡治疗口苦的原理是什么?口苦是火之味,是肝胆之火,是胆气上逆所致。
小柴胡汤里面的柴胡可以舒肝,解决肝郁化火,黄芩降胆火,另外半夏可以降胃气,胆随胃降,胃气下降了,胆气也就不会上逆了,胆气不上逆到口中,嘴里就不会感觉到苦了。
如果严重口苦,可以用龙胆泻肝丸。
2、治疗感冒小柴胡汤治疗感冒,治疗什么感冒呢?治疗风热感冒。
另外当风寒感冒进入第二阶段,寒化热的时候,出现低烧、嗓子干痛时效果最好。
风寒感冒初期的时候,没有发烧,只是打喷嚏流清鼻涕时,不要用小柴胡汤,会进一步把外邪引入身体更深的区域。
小柴胡治疗感冒最佳使用时机小伙伴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寒热往来,就是一会感觉热一会感觉冷,以及胃口不好,不想吃饭的时候。
这个忽冷忽热就是外邪进入了半表半里区域,再进一步就会进入身体里面,小柴胡汤就是守卫在半表半里区域的战士,与外邪殊死搏斗,绝不让外邪长驱直入。
3、调理紧张性头痛如果去医院检查头部没有器质性病变,头痛通常与肝气不舒有关,小柴胡汤是调气第一药,是调肝第一药,可以解决肝郁化火,可以把肝火降下来,不管你疼痛的位置在哪,只要是紧张性头痛都可以用小柴胡汤。
紧张就是肝的问题,要舒肝,小柴胡汤可以让你放松,让你舒适。
4、调理慢性中耳炎为什么小柴胡汤可以调理耳朵的疾病呢?因为耳朵与胆经密切相关。
小柴胡汤加减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传统古经方,主方是由七味药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阳。
本方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疏利肝胆,促进肝胆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
半夏、生姜和胃止呕,助柴胡透达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固表,由此可以看出此方治在肝胆,旁顾脾胃既清解邪气,又培顾正气,不通过汗吐下,而能达到祛邪的目的,所以称作和解之法。
现代中医临床更将它的功效经过加减方的应用扩大到了和肝胆病有关的很多疾病治疗当中。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分享给大家。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目赤、耳聋、苔白、脉弦等。
既适用伤寒,又适用于杂病。
尤其加减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有上述主证再有兼证者均可使用此方加减。
仲景曾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指的这个意思,现举数例说明。
治疗感冒之外感风热:患者,男,39岁,外感后发热不退3天,体温在37.5~38℃之间,感冒后曾给与解热、抗炎、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外感症状已基本消失,但热不退。
伴寒热往来、食欲不振,时有恶心,欲吐,大便秘结,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数。
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分类正常。
诊为发热,证属外感邪郁少阳。
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0g,桂枝10g,黄芩15g,半夏10g,双花10g,连翘10g,薄荷5g,莱菔子15g,甘草6g,生姜4片。
每日一剂,水煎早晚温服,每次服150ml。
服用2剂后体温降至37.5℃以下,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继服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亦已消失。
治疗胆结石:患者,女,42岁,右上腹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伴胸胁胀满,口苦纳差,大便干,小便黄,睡眠欠佳,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略数。
经查白细胞12.0010/L,中性粒细胞73.2%,CRP:18.3mg/L,血清淀粉酶:701/L,B超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低回声占位,诊断为胆囊结石。
【小柴胡汤加减歌】

【小柴胡汤加减歌】小柴胡汤加减歌诀柴胡半夏参芩草,少阳经病诚为宝,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
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而烦干呕频,目痛鼻干眠不得,葛根知芍炒黄芩。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桔加之奇功临。
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连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
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若是发黄小便赤,芩连知柏再加增。
大便硬结兼口渴,黄连厚朴瓜蒌壳;大便干结不通时,大柴胡汤用无错。
身热恶风口不干,本方须合桂枝汤。
若是唇焦烦渴甚,石膏知母配原方。
胸烦不呕减夏参,本方倍入瓜蒌仁。
渴除半夏加知粉。
腹痛加芍去黄芩。
胁热腹痛连芍炒,痰多贝母瓜蒌保。
呕加姜汁竹沥陈,咳嗽须加五味好。
胁痛青皮硬牡蛎,茯苓利尿治心悸。
痞而胸胁胀满时,牡蛎干姜书家秘。
胸满而咳去参枣,须加五味干姜好。
津虚发热多饮水,麦味加之参去了。
胃虚不实大便溏,芍药猪苓两物帮。
遗精滑精阴虚弱,牡蛎还添知柏良。
潮热不渴欲近衣,减却人参用桂枝。
春温发热嗽而渴,五味瓜蒌去半宜。
温病恶热不恶寒,柴参去了茯苓攒,桂枝葛芍升麻枣,咽疼还须甘桔尝。
过经胸胁满呕潮,柴胡汤内加芒硝。
温疟渴烦兼恶热,石膏知母小柴调。
伤寒日久为过经,表里俱无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气弱,重加麦味及人参。
愈后又因劳食复,壮热心悸痰气促,还须温胆配原方,急服令人愈最速。
发热昼安而夜剧,名为邪热入血室,丹皮生地柏连栀,还配知母和当归。
若还昼剧而夜安,知母连栀地骨看。
日夜潮热俱不退,方加四物栀子连。
汗后津枯二便秘,除却半夏加生地,芩术陈归芍麦冬,若还燥甚烦他治。
主方何以柴芩列?味苦以发转邪热,止呕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气味辛烈。
表不足兮缓以甘,人参甘草缓中央。
调和营卫须姜枣,和解无如用此良。
小柴胡汤加减运用

小柴胡汤加减运用18-01-26 传承中医...⊙作者:万文蓉,林华芳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立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组成。
张仲景在《伤寒论》少阳病篇以“口苦、咽干、目眩”作为少阳病证的提纲,口、咽、目都是人身上窍,又都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故当少火被郁就口苦,火盛灼津就咽干,风火上煽就目眩。
后又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大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
尽管主治症情纷繁,但小柴胡汤终归以和解少阳为主旨,只要证属少阳经脉脏腑功能失调,“便可但见一症,不必悉具”这就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吴崐说:“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斡阳气,犹枢轴焉,故谓之枢”。
《说文解字》云:“枢,户枢也,户所以转动之枢机也”,“机,木也”。
少阳受邪,正邪纷争,进退于表里之间,必影响开阖枢机之不利,故少阳病病机以机枢不利所致的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为要。
张仲景创小柴胡汤以辛开苦降、补虚泻实为宗旨达到燮理少阳,调和枢机之目的。
所以自东汉以来,历代医家思古不泥,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张仲景的治疗思路,把握病机,灵活变通,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小柴胡汤诊治各种疑难杂症,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就小柴胡汤治疑难病心得汇报如下。
郁证案患者某,女,29岁,2009年5月5日初诊。
抑郁症病史3年。
平素情绪极易紧张,一直服用抗抑郁药(具体药物不详),曾不明原因晕厥多次,无法坚持工作,以致辞职在家休养近3个月。
辰下:情绪悲观心烦,伴腹泻1月,食生冷后明显,质稀,少腹疼痛1周,食纳欠佳,口干不欲饮,口苦,神疲乏力,寐差(平素如服安眠药物方可入睡,具体药物不详),舌边齿痕,苔薄,脉细。
柴胡桂枝汤---刘渡舟

柴胡桂枝汤---刘渡舟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
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肝利胆,故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刘渡舟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1、治疗肩背疼痛肩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因落枕、长时间伏案写作、打字、劳作等原因引起。
另外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都会引起这种症状。
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背部和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太理想。
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故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
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2、治疗肝气窜证肝气窜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或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其症状得以缓解。
此病多属西医所谓的神经功能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偶见。
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刘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而能效如桴鼓。
本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能疏肝理气,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能通阳活血,气血调和,则诸证自愈。
临床中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3、治疗肝硬化病刘老治疗肝病,擅长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着手,临床喜用柴胡类方,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效方,如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神奇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先生的小柴胡汤16种加减法,纯干货!
悦读中医2017-08-18
凡是对中医有点了解的朋友,都对“小柴胡汤”不陌生吧?
《伤寒论》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而小柴胡汤为此六方的基础。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之广泛,可算所有经方的翘楚。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小柴胡汤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刘渡舟老先生总结的“小柴胡汤加减16法”。
太实用了,一起去看吧——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物所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祛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
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
此方治疗范围较广,既适用于伤寒,又适用于杂病,一般地讲,它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苔白滑等症。
《苏沈良方》总结此方,有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瘥后更发热…—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验之临床,此说不可忽视。
《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个人认为“一证”和“不必悉具”应对照来体会,着眼点在于“不必悉具”。
如呕而发热,或胁下痞硬,或往来寒热,但见少阳主证,使人确信不疑,便宜与柴胡汤,不必待其证候全见。
使用柴胡汤应以此说为准。
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下述各证:
01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时,于本方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得解。
这个方子叫柴胡加桂枝汤,除治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证。
02若兼见腹中痛,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肝脾不和,肌肉与血脉拘挛,应减去黄芩的苦寒,而加芍药以平肝缓急而利血脉。
这个方子叫柴胡加芍药汤,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03在外兼有太阳表证不解,而肢体烦痛,在内则少阳气郁而心下支结,则桂枝、芍药同加,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
这个方子叫柴胡桂枝汤,为桂枝汤与小柴胡汤的合方。
根据个人使用经验,此方治疗慢性肝炎续发的肝脾肿大,如减去人参、大枣,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其效果使人满意。
此方又治神经官能症的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出气作咯而窜痛暂缓,亦颇有效。
04兼见口渴欲饮,舌红而苔薄黄,反映了胃中有热而津液不滋,虚故引水自救的病象。
本方应减半夏、生姜而加瓜蒌根、麦冬、沙参以清热滋液;若津伤及气,则口渴为甚,应加重人参剂量。
此方亦治“糖尿病”,如符合少阳病机,也用之有效。
05若兼见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安,脉弦而舌苔水滑,此乃少阳三焦不利,水邪为患,此方减去黄芩,加茯苓、泽泻,使水邪去而小便利,其病自愈。
此方名柴胡茯苓汤。
若加白术,亦治小便不利、大便作泻、口渴、心烦等证。
由此可见,口渴一证,有津少和津聚之分,应从小便利与不利、舌黄或舌滑加以区别。
06若兼胸热心烦,大便不畅,脉数而滑,于本方减人参,加黄连、瓜蒌。
此方名柴陷合方,又能治胸疼、心下疼,服药后,大便解下黄涎,为病去之征。
07兼见咳逆,舌苔白而润、脉弦而缓,为寒饮束肺,肺气不温所致。
于本方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昧子。
此方名柴胡姜味汤,同柴陷合方相互发明,一治痰热,一治寒饮,两相对照,前后呼应。
08若兼见胁下痞硬、肝脾肿大、手可触及,此乃气血瘀滞所致,本方减大枣之壅塞,加鳖甲、牡蛎、丹皮、赤芍,软坚消痞。
此方名柴胡鳖甲汤。
又治阴虚低烧不退,宜减去人参、生姜、半夏,每能收效。
09若兼见大便秘结,胃脘痛,急不可耐,呕不止,口苦甚,郁郁微烦,胁胀满作痛,脉弦有力,舌苔黄腻。
此乃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之证。
本方减人参、甘草之补,加大黄、枳实、芍药之泻,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
此方名大柴胡汤,临床用以治疗妇女痛经、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各种急腹症等加减化裁,已被中西医所接受加以使用。
10若兼见傍晚发潮热,而又两胁不适,口苦心烦,本方剂量减为一半,另加芒硝二三钱,于汤药内化开,煮一二沸下火服之。
此方名柴胡加芒硝汤,有和解少阳与调和胃中燥热的作用,然泻下之力不及大柴胡汤之峻。
11若兼见大便溏泻,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
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于本方减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桂枝、干姜、牡蛎、天花
粉。
此方名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大柴胡汤互相发,一兼治胃实,一兼治脾寒,亦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虛的不同。
余在临床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而出现腹胀、泄泻,而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
若糖尿病而有少阳病机时,此方亦极合拍,临床幸勿忽视。
12若兼见大热、大烦、大渴、汗出而大便不秘,舌苔黄,口中干燥的,于本方减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
此方名柴白汤,治“三阳合病”而以烦热口渴为甚的,确有一定的疗效。
若柴白汤证,兼见骨节酸疼,虽高热而两足反冷,苔黄而腻,为热中夹湿所致,上方再加苍术方能奏效。
13若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黄短,舌苔厚腻,肝功能化验转氨酶单项为高,此乃肝胆湿热日久成毒,蕴郁不解所致。
于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
此方名柴胡解毒汤,为治疗急慢性肝炎临床常用处方。
14若上述肝炎证候,其人面色黧黑,带有油垢,体重逐增,背臂时发酸麻或胀,舌苔厚腻,服药难于退落,脉弦而濡软无力。
此乃湿热之邪较前为重,有痹郁之势,于上方“柴胡解毒汤”再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竹叶、双花。
此方名柴胡三石解毒汤,对治疗肝炎各病有清热解毒、降酶退舌苔的现实意义。
15若兼见黄疸,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欠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进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
此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失常,发为黄疸。
可于本方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黄、栀子。
此方名柴胡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肝炎,往往两三剂便可收功。
如黄疸虽退,而小便黄赤未已,或大便灰白未能变黄,便不可停药过早,应以治愈为限,以免反复而不愈。
16若兼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证。
此乃气火交郁,心神被扰,不得潜藏的反映。
于本方减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
此方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开郁泻热、镇惊安神的效果;又治小儿舞蹈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应以病机属于肝胆者有效。
惟方中的铅丹有毒,用时剂量宜小不宜大,宜暂而不宜久服,用时以纱布包裹扎紧入煎。
小编温馨提示
《伤寒》《金匮》有关小柴胡汤有20多条条文,熟悉了这些条文,特别是《伤寒论》第96条主条文后,再来对照、体会刘老经验,收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