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审美与道德思想研究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审美与道德思想研究初探

人的生活离不开审美与道德,审美满足人的情感,展现人的生命活力,道德为人类社会建构秩序;在审美中人可以展现自由的生命,而道德可以使人更加理性的生活,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审美与道德关系问题是自古希腊就有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从对他的研究看,从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冲突性与和谐性的人们最终找到一条通往幸福和谐之路。

标签:审美;道德;自由;价值

以往的观点认为,审美与道德二者是对立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对立、自由和自律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总之,审美与道德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审美与道德之间的障碍。因为,审美呈现给人的是自由的人生,而道德可以为人类生活确立价值目标和立法。确切的说,在审美中,我们更多的是在体验生命的自由,而在道德的约束下,我们则可以更加理性的生活,从而实现人生价值。道德为人类社会建构秩序,审美满足人的情感,展现人的生命自由。二者在存在内在性冲突的同时也存在着内在的和谐性。而当审美与道德处在真正自然和谐状态下时,才会使人性和人类完善,人才会走向真正幸福的自由。

一、历史的探讨——审美与道德

(一)赫拉克利特

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赫拉克利特那里就有提到审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从某种角度讲,他的道德观和他的审美观是一致的。他认为逻各斯是灵魂所固有的,是人的本质和天性,同时也是审美与道德的本质,是二者的必然性。同时,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审美不仅是一个感情把握的对象,也是一个理性把握的对象。这样,就赋予了审美以功利的内容。这就说明,审美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都具有同样的功利内容,这也是前苏格拉底时代的一大特征。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而知识的目的就是善”,“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以同一种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1〕这就是说,他主张美与善是统一的。他强调“知识与德行相统一、一致”的善的原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他认为“德行”与能力是等同的,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德行要基于与行为有关的事务的确切知识。这足以看出,苏格拉底所指的德行不仅指品德意义上的,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他从人的道德品质方面进而到公民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他说“当一个好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怎样用人,要善于指派每个人去做最适当的工作”;〔2〕另一方面,道德又是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正义和一切其他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美而好的。”〔3〕这就是说,智慧是正义,是最大的善,正义即德行,所以说,智慧、知识就是善的,有道德的。这样,智慧、知识就是善的、美的。

阎国忠在《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也提到,“苏格拉底认为,美与善是一致的,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有用或有益的东西。他不否认和谐或秩序的意义,但是在他看来,和谐和秩序的意义正在于善和有益。同样,他从善、从德行的角度看待人的美。他认为人的美不在于他的外表,而在于他的行为,在于他发挥人所应有的效能。”〔4〕苏格拉底说:“即使休克西斯给我看他亲手画的漂亮女人的肖像,它所给我的快乐,也抵不上我默默想念的一个女人的美德时所得到的快乐一半。”〔5〕他认为美作为一个概念有它特有的内涵,这就是善、有益或有用。没有用和没有益的东西是不美的。这里虽说的片面没有说区别,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突出了审美活动的主体性。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德行的统一,也就是说,强调审美与道德的统一,其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的生活走向幸福。因为他相信,知识本身就足以使人行善,使人获得美,并最终带来幸福。在苏格拉底这里,美是善、是有用、有益的,这不仅是对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美学思想的发展,而且也是处在和谐说与柏拉图“理式”说的中途、过度环节。

柏拉图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他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念论”的基础上的,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对后来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美善问题上,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善本体和美本体,属于最高的理念世界,真善美是理念的三个属性,最高的真理、最高的善、最高的美,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美即是善。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是以他的理念论和先验论为基础,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美的本体、善的本体是统一的,至善也就是至美,二者是不可分的。所以,汝信在《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兼论亚里士多德对他的批判》中说,在人类发展史上,古希腊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世界观的胚胎和发生过程。”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不仅适用于一般的哲学,而且也同样适用于美学。在柏拉图看来,美与善有时是一对可以互通的概念。善是美,善和美是一种东西。愉悦不等于知识,因此也不等于美;美是包含知识的、适度的愉悦。美好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会激励人们追索更高的生活境界。柏拉图认为,人的诗学和艺术观念必然反映人的政治观念,而人的政治观念又必然反映他们的道德倾向,道德与审美互相补充,促进形成难以严格切分的人文态势。在柏氏看来,审美是艺术的,也是生活的,美好的事物应该有用,无用之物即便是质地精良也是“不美”或“丑的”。〔6〕

在柏拉图的大多数对话体著作中,苏格拉底是主要的发言人。究竟哪些言论是柏拉图记录他的导师的年轮代表他本人的思想意见,哪些是他自己的观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有关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的看法,对后来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亚里士多德对审美与道德关系的具体阐释

(一)美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在美学史上,通常称亚里士多德为“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诗学》和《修辞学》是他科学系统阐述的两部美学专著。其他如《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也都涉及美学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摇摆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但从美学思想上看,他的立场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文艺模仿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在美善的关系上,他也看到二者的一致性。在《政治学》中他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但同时也看到了二者的区别。由此看出,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指出了美和善的密切联系,从而成为西方最早将美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人。

(二)善与城邦、正义

优良的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至善的生活。所以,“‘城邦’者,必须以促进善德为目的。”〔7〕正义与城邦的目的紧密相关,“政治团体的存在并不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所以,谁对这种团体所贡献的(美善的行为)最多,(按正义即公平的精神)他既比和他同等为自由人血统(身分)或门第更为尊贵的人们,或比饶于财富的人们,具有较为优越的政治品德,就应该在这个城邦中享受到较大的一份。”〔8〕“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就是‘善’,他认为最高的善也就是幸福,而幸福并不是一种意念,一种态势,而是一种行动;不是躯体的行为,而是灵魂的行动;不是背离道德的灵魂行动,而是与道德相一致的灵魂行动。他对幸福的定义是‘合乎德行的灵魂的行动。’”〔9〕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好的城邦必然是善的城邦,因为只有拥有善,才是幸福的城邦。相对个人的善而言,亚里士多德更为强调城邦善的重要性和优先性。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文中他说:“一种善即或对于个人和对于城邦来说,都是同一的,然而获得和保持城邦的善显然更为重要,更为完满。一个人获得善值得嘉奖,一个城邦获得善却更加荣耀,更为神圣。”

(三)美善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也谈到了“美”与“善”的关系。他指出,美的事物是善的,因为善而能够产生快感的。美即善,也就是说,“美”不是“恶”也不是“丑”;丑或恶的事物是不善的,因此也是不美的。亚氏认为,任何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德或美德。人的美德分为两类,一类是智能美德,另一类是道德美德。亚里士多德允许诗和艺术可以拥有一定和有限的主动性,但却并不准备或试图放弃哲学和道德原则对诗艺的规导。他把诗艺当作是一门艺术,是高于经验的知识。因为诗和艺术本身必然与性格、品质、秉性等表示道德“状态”和取向的“属性”密切相关。文学和艺术可以反映人的思想风貌,表示人的道德情操,诗的美好体现在它所描述的行动,在于它用艺术的手段集中和概括地展示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身局限的挑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亦可作“善”“美好”解)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一种活动;确切地说,幸福体现在“心魂依据最佳好的美德所进行的活动”之中。不难看出,这种意义上的“行动”包含强烈的道德色彩。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在《诗学》里反复强调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的观点,并由此认知这种摹仿所包含的道德内涵。〔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