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美学视为一种理论学科,探讨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的美学思想围绕着形式、目的和真实性展开,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把美学定义为形式研究,关注的是事物的形式和结构。他认为,美的存在来自于形式和组织的完美,即事物的特征和结构将其提升到了美的境界。他认为,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所表达的美。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具有目的性。他将美视为一种实践的活动,通过对于道德和知识的追求,人们可以实现内在的目的,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标。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的世界,来传达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艺术家通过创造和塑造艺术作品,以达到美的目的和意义。

另外,亚里士多德将美与真实性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美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假的。他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展现真实的美。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表达美的真实性。艺术家应该像哲学家一样,对于现实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创造出真正美的作品。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中庸之美”的概念。他认为,美不

仅仅是极端的完美,而是一种适度和平衡的状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中庸的境界,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他强调了平衡、和谐和节制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平衡和调和各种要素,艺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认为,美是一种形式的完美,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世界来传达内在的目的和意义。美必须是真实的,艺术家应该通过思考现实世界来达到真实性。他还强调了中庸的美,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适度和平衡的境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总结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将美学视为一种理论学科,探讨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的美学思想围绕着形式、目的和真实性展开,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把美学定义为形式研究,关注的是事物的形式和结构。他认为,美的存在来自于形式和组织的完美,即事物的特征和结构将其提升到了美的境界。他认为,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所表达的美。 其次,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具有目的性。他将美视为一种实践的活动,通过对于道德和知识的追求,人们可以实现内在的目的,从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标。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的世界,来传达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艺术家通过创造和塑造艺术作品,以达到美的目的和意义。 另外,亚里士多德将美与真实性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美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虚假的。他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必须通过模仿现实世界来展现真实的美。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表达美的真实性。艺术家应该像哲学家一样,对于现实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创造出真正美的作品。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中庸之美”的概念。他认为,美不

仅仅是极端的完美,而是一种适度和平衡的状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中庸的境界,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他强调了平衡、和谐和节制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平衡和调和各种要素,艺术作品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本质、价值和功能。他认为,美是一种形式的完美,通过模仿和再现真实世界来传达内在的目的和意义。美必须是真实的,艺术家应该通过思考现实世界来达到真实性。他还强调了中庸的美,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在形式和表达上达到适度和平衡的境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作家、教育家,他在美学领域取得了深远的成就。他的著作涉及众多领域,如政治学、诗学、哲学、政治哲学等,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的成就尤其显著,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美学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建立起源于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艺术创作与哲学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希望用哲学的思路去发展美学,而非去研究美的形式和结构。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了理性之上,他注重文本内部的意义,而非仅仅追求外观上的美,他以艺术创作为基础,认为艺术创作有着必需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即艺术创作有自身的使命,只有遵从这个使命,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强调审美经验,他指出,审美经验必需是以客观性和个性为基础的,审美者需要使用逻辑分析工具,以正确的方法审视作品的意义,以便确定它的艺术性和价值。同时,他还指出,审美经验会受到个人、文化、社会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审美经验,我们需要一致地调整、学习和反思,以便准确地判断作品的审美价值。 此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对美的标准和功能做出了论述,他认为,美的标准在于它的完美与统一,美的功能则是在发掘出艺术家本身的魅力,以及激发观众的感受,而最终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提升。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他联系哲学与艺术,并将哲学思想用于美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而且他对审美经验、美的标

准和功能的提出也改变了以往美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令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艺术创作,也让艺术家们更加认识著作的内涵,正是这种思想冲击,促成了以后的美学思想发展。 总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对当时美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美学研究的思路,推动了以后美学思想的发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也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艺术创作。因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不仅在美学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指导了以后文明进步的发展道路,在古代也将持续发挥作用,使后世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得以受益。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三章亚理斯 多德文/朱光潜一亚理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从自然科学的观 点去看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转而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他是以前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直接继承者,而且也受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的影响。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词学》。除了这两部专著之外.他在他的许多著作例如《形而上学》(涉及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美的客观基础等问题),《物理学》

(涉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形式),《伦理学》(涉及艺术的创造性,艺术与认识,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政治学》(涉及艺术教育问题)等书中都谈到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他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是作为探讨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钥匙而一直发生着深刻影响的。 亚理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拿他和柏拉图来比较,他是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的,就中批判的部分远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亚理斯多德标志着希腊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转折的关键在于亚理斯多德首先是个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是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这是一种方法上的转变。亚理斯多德认识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论工具》)。在《诗学》和《修词学》里,他用的都是很谨严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同异,然后再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地逐步分类,逐步找规律,下定义。例如他先把艺术和“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区别出来,找出它的特点在创造,然后再就艺术(包括工艺等)中分出我们所了解的美的艺术,即他所谓“摹仿的艺术”,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摹仿”,于是再用摹仿的“手段”或“媒介”,“对象”和“方式”作为标准来区别诗和其它艺术以及诗本

亚里士多德 美学

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美学思想家。他对美学的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美学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艺术和审美经验的探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亚里士多德美学的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物质和形式的结合体现。物质是指具体的事物,而形式是指事物的特征和属性。美是物质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事物的本质和最高价值的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于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中。他强调美是一种目标和理想,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亚里士多德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和表达的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亚里士多德将艺术分为诗歌、音乐、绘画和雕塑等不同形式。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悲剧”这个概念,认为悲剧是一种高尚而有益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引发观众的恐惧和怜悯来达到宣泄和净化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还对审美经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感知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可以获得审美的乐趣和体

验。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是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他提出了“审美快感”的概念,认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同时,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亚里士多德美学是对美的本质、艺术和审美经验的深入研究。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质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艺术是一种模仿和表达的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审美经验是一种感知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可以获得审美的乐趣和体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生于当时属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Stagirus),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18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先入伊索格拉提斯的学校,接着转入柏拉图学园,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不久受邀去作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地方另办了一个学园,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Peripatetikos)。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次年亚里士多德病逝。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还有《论灵魂》、《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著作,内容不仅遍及当时的所有知识和学术,而且还为后来几千年的历史奠定了基本的学科体系,具有法典的地位。 同时,由于众多实验性科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即“分类”研究。他把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2)实践性科学,如政治学、伦理学等;3)制造性科学,如诗学、修辞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也贯穿在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中。这个方法成为后来几千年各种科学研究的范式。作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其思维风格与柏拉图迥异。诚如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力深入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实践。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作品是《美学》,它明确提出了艺术家应遵循的美学指导原则,使得他被誉为“古代美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把艺术和哲学联系起来,并重新审视了古希腊人的美学观念,包括崇尚形状和美感的“形式主义”,同时也强调了关于存在和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出了对艺术的真正理解,根据这一理解,美是一组大自然所带来的感官上的触觉,其自然是从这种触觉中获得最大乐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核心思想,即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审美上的信念,以便让他们的观众体验美的感受。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哲学家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思想。他的美学思想被用于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从雕塑到建筑。他把美学作为一种思考艺术,把艺术当作一种行为,以实现一种被创造之美。 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的价值观价值的解释,他认为艺术家有责任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艺术品也除了价值美外还应该具有有益的实践价值。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他把美学的价值定义为“把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形成艺术上的完美形式”。 另外,他还坚持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和尊重大自然的方式,并强

调艺术家应该服从其本能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强迫自己服从社会的习俗或相信宗教的教义。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为后世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照系。他的论点深刻影响了后世艺术家们的作品,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美学》的发表,对于古代的思想活动,及艺术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亚里士多德被认作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的思想仍影响着当下社会,是古今美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美学思想.doc

皖西学院 课题论文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美学思想——悲剧的“灵魂”,情节的净化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摘要: 《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诗学》里亚里士多德表达了对艺术及悲剧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由于史诗,因为——除了别的原因外——它能比史诗更好地实现严肃诗歌的功效和目的①。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说明了决定悲剧性质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唱段和戏景。并指出,情节是悲剧的根本和“灵魂”②。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出情节的重要性,并多次提到一个词“卡塔西斯”。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张净化说,第二类主张宣泄说。我国学者朱光潜先生,也是主张净化说的,他也将“卡塔西斯”译为净化。但朱光潜先生的净化说,也包含有宣泄的意思。本文在净化说方面,以朱光潜先生的净化说为据。作为悲剧的“灵魂”——情节,从它的编制、设计,引发读者的怜悯和恐惧。使读者得到净化和宣泄,感受到悲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说过“《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③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情节净化

一、悲剧的定义 要了解悲剧,首先就要明确悲剧的起源。西方的悲剧艺术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它起源于古希腊人每年秋季举行的祭祀酒神的歌舞表演,及“酒神送”。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是从即兴表演发展而来的,悲剧起源于狄苏朗伯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④ 看到悲剧二字,第一反应就是悲惨的剧目。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悲剧并非指结局的悲惨,而是指严肃剧。亚里士多德最早对悲剧下了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⑤。而后人也大都认同这个定义,并延续至今。 鲁迅先生曾说过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到“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⑥。那么首先,悲剧要表现出“价值”让人感受到美好,而后再进行毁灭,令这种美好破灭。让人产生怜悯,让情感得以宣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体会到悲剧所带给人的独特美感。古往今来,无数学者都在研究悲剧美学,探索悲剧所能给人带来的美学感受。悲剧究竟如何归类,有何作用,能给人带来怎样的情感寄托、宣泄以及净化,都是众多学者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话题。作为美学范畴或妹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一颗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

艺术美学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1500—、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和美学 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他的美学。他开辟了一个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完全对立的体系。他承认艺术所摹拟的东西的真实性,肯定它的认识的意义;他承认艺术作品有陶冶性情的作用,肯定它的教育的意义;他承认美的事物给人以快感的享受,肯定它的审美的意义。他认为美的本质不能离开具体的美的事物,这就使得具体的研究艺术的法则成为可能和必要。 其美学思想主要在《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以及《政治学》等著作中。 二、亚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 1、模仿的意义: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艺术的著作。他把审美理论和艺术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就能富于具体的内容,易于避免唯心主义的空想,突破了他在《形而上学》中所建立的体系。《诗学》是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并为后世的美学和艺术学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在《诗学》里,他专门谈对人的行为、事件的摹仿。研究重点已经转到摹拟的对象、媒质和方式上,重视从事物和人物的发展中表现出一般,表现出必然和可能了。他认为,诗是按照可然律和必然律”来描写事情的。可然律”则指未发生的而有可能发生的事所遵循的规律,它内含必然律在悲剧中,他要求情节的安排,首先要合乎可然律和必然律悲剧可以虚构人物。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 2、.整一性:美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事物和人工制品,都是由于四种原因而存在:即,①质料因一一事物构成的物质性元素;②形式因一一事物的实现形状;③创造因——事物形成的动力; ④目的因一一事物形成后所要达到的效用。 因为善本身就是完美,所以事物内在的这种善的动因,实质上也是美的动因。事物发生、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根据是善,美只是外在形式。 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美就是整一性”。 3、芳术的功能和悲剧心理学说 悲剧的丰人公的性格要略有瑕疵:要有过失”:才能与我们相似”。亚里 士多德强调悲剧的教化功能的思想,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

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 音乐美学思想是研究音乐美的理论体系,旨在对音乐美的本质、特点和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它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当代的各种流派和观点,是音乐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将对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总结,展示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首先,音乐美学思想从音乐的自身特质入手,着力研究音乐的本质和特征。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模仿论,认为音乐是对自然和人的情感的模仿。这个思想被后来的理论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理性与感性、表现与审美的音乐美学观点。同时,音乐美学还研究了音乐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如西方音乐学家尼科尔斯·卢梭提出的“五种音乐语言”的思想,以及现代音乐学家朱莉娅·克里斯托娃提出的“音乐的音高、音 长和音响”等观点。 其次,音乐美学思想关注的重点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音乐家和作曲家通过音乐的形式、语言和结构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激情、豪情和思想性,因而被誉为“音乐诗人”。另外,音乐美学思想还涉及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情感感受,即音乐家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沉默”作为一种音乐表达形式,通过空白和停顿的使用来引发听 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第三,音乐美学思想还研究了音乐的价值和社会作用。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德国音乐学家阿道夫·休伯尔提

出了“音乐即语言”的思想,认为音乐具有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此外,音乐美学思想还关注音乐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影响。音乐被认为是一种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活动,这一观点在现代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治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最后,音乐美学思想不仅关注音乐自身的美感和价值,还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相互交融。音乐美学与美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等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例如,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提出的“综合艺术”理念,将音乐与舞台表演、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观念。此外,音乐美学还与社会、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问题相结合,反映了不同社会和时代对音乐艺术的认同和价值。例如,苏联音乐美学通过研究音乐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推崇与宣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音乐美学思想涵盖了以音乐本身特质为基础的研究,关注音乐情感和情感表达,探讨音乐的价值和社会作用,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相互交融。通过对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对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总结

对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总结 古希腊早期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认为是西方美学的重要起点。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集中于对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美的价值进行探讨,为后世的美学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理论基础。 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以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代表。他认为万物皆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数学具有一种美的规律。因此,他强调通过研究数学和音乐来了解美的本质。 然而,真正对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众多哲学家和文化人物的集体努力,他们多样化的观点和不同的方法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下是几位代表性的哲学家和文化人物以及他们的美学思想: 1. 奥毕里托斯(Xenophanes,公元前6世纪):奥毕里托斯强调了对美的主客观关系的认识。他认为人们对美的理解是主观的并且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他指出了人类的认识受限于主观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对美的评判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6-5世纪):毕达哥拉斯主张美的本质是数学的。他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种数与形的关系,这种数与形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和谐美。因此,通过研究数学,我们可以揭示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3.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6-5世纪):赫拉克利特提出了“变”是世界的本质,他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流动的 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他认为美发生在对立统一中,即在对立的事物之间和谐的结合中。因此,美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现象。 4.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是古希腊早期美 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对“理念”(Form)的思考,提出了美的终极理念。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不在物质的世界中,而在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中。他认为只有通过哲学和思辨,人们才能接触到真正的美。 5.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对美 的探讨更加富有实践性。他认为美不仅仅存在于理念中,也存在于物质的世界中。他强调通过对物质的认知来了解美的本质,并提出了一套美的标准和规则,被后世广泛运用。 以上仅是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的一个简要总结,反映了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思想不仅仅影响了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同样对后世的哲学和美学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早期的美学思想为后世的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美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美学思想初探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美学思想初探 我最初探究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和他的老师柏拉图及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并称为“希腊三贤”的师生关系,还因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还是古希腊伟大的美学家,他们的诗学和美学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誉为“古希腊诗学的双子星座”。 后来,我进一步探究才发现: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学园中表现的很出色的人,由于他的博学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最值得我敬佩的是他对老师尊重,但不只是崇拜。他在学术上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不顾老师讽刺他是“书呆子”。为了坚持真理和自己对美学上的信念,亚里士多德大胆批判了柏拉图贬斥审美快感的看法,却把审美快感与“幸福”这种有益于城邦的最大效用,与“至善”这种人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联系起来。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美学思想。 1.美的有机整体性观念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里是最基本的观念就是――美的有机整体性。他根据这个观念断定:悲剧是希腊文艺中的最高形式,因为它的结构比史诗更严密;他根据这个观念断定:叙事诗和戏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不是人物性格。他的理论依据是,以情节为纲,容易见出事迹发展的必然性,如果以人物性格为纲,就难免有些偶然的不相关联的因素。 “整一”,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要求的,即“动作或情节的整一”。亚里士多德只强调过动作的整一,后来新古典主义者加上时间与空间的整一,合成所谓“三一律”,他们把动作的整一看成每篇诗只能写一个情节,不穿插附带的情节,这是从形式上看整一,忽略了内容上的内在联系。亚里士多德要求戏剧中的合唱队、音乐和语言等,一切都要服从整体。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还使用生动的比喻,把一曲乐调比作一个“城邦”,其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各称其分,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与净化论中的美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与“净化论”中 的美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作为希腊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知识论、政治学、伦理学、诗学、物理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留下了不少著作。几乎奠基了欧洲一切思想的基础。他的关于美育的思想都零散地分布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本文主要从他关于悲剧和净化理论中分析其所彰显的美育思想。 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希腊悲剧创作已经陷入低谷,但悲剧家们尤其是“三大悲剧家”丰富的创作经验为人们对悲剧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提供了可能。理论是实践的影子,实践是理论最有力的明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就是这样一部在总结古代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以悲剧作为重点对文艺的独特功能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他的关于悲剧的见解为后来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悲剧”(tragoidia)一词在希腊文中意为“山羊之歌”。悲剧与山羊的联系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表演者而言,悲剧歌队的队员都是身披山羊皮,扮成羊人萨提尔的模样。在向酒神献祭时,他们唱得是“酒神颂”(又称“山羊歌”),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在酒神颂的“引子”那里就有了发端。悲剧与山羊联系的另

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古希腊的悲剧比赛。古希腊有在盛大的宗教节日举行悲剧比赛的传统,比赛前要宰杀山羊祭献给酒神,请求神灵赐予诗人灵感;比赛结束后,还要以山羊作为获胜者的奖品。由此可知,古希腊悲剧的产生与酒神崇拜有关。我们不难想象到希腊人悲剧比赛时的迷醉巅狂的盛况,他们也许洞察了人生的悲剧性,故他们必须以艺术的形式将人生这幕悲剧做最浪漫的表演,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个理性而又感性的民族,始终视艺术为生活、拿生活当艺术,在艺术的园圃里享受生活,审视人生,故艺术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亚氏对悲剧进行的全面研究,首先是从给悲剧下定义开始的,“悲剧是对某种严肃、完美和宏大行为的摹仿,它借助于富有增华功能的各种语言形式,并把这些语言分别用于剧中的各个部分,它是以行动而不是以叙述的方式摹仿对象,通过引发恐惧和怜悯,以达到这类情感得以净化的目的”[1]。这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悲剧定义。在悲剧理论中,亚氏除了对作为悲剧的效果的恐惧和怜悯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作为悲剧的目的——净化,作了详尽的论述。因为悲剧不应该仅仅留恋于恐惧、怜悯的消极表面,而应该潜入净化积极的内核,不是引人坠入绝望的谷底,而是令人到达希望的巅峰。“净化”原为希腊文“卡塔“净化”原为希腊文“卡塔尔西斯”(katharsis)它原本有多种涵义,它既可用于医疗上的“宣泄、锻炼”,又可用于宗教上的“涤罪”,“净洗”还可用于道德上的“感化”、“陶冶”,以及解释美术和音乐的审美功能。亚氏最早借用这个术语来指文艺独特的精神作用。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还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依他之见,悲剧不仅激起人们恐惧、怜悯情感的物理反应,还要达到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升化的化学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综述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综述 作者:于鑫宇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 内容摘要:学术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研究一直充满了争议,无论是哲学界还是思想,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争议从未停止。早期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个看法是,亚里士多德自始至终都是对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反对的,而且这种反对是强烈的,从未改变过的。然后后期对于这种观点的质疑逐渐出现。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对柏拉图的观点提出这种强烈的反对,是出于这样的观点,即他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是一个僵化的概念框架。学术界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作是有着统一思想的、系统的作品,其中并没有什么事相互冲突和矛盾的。[1]而这种看法的确立,可以追根溯源到漫步学派。东方传统,西方传统,都继承了这个思路。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漫步学派 一.亞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比 也许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批评是不公平的,或者说命运本身就对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道路铺设了太多的障碍。因此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研究界受到了很多误解,一方面,他的存世作品太多缺少,保存不完整,这直接影响了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研究主要从研究其思想的角度出发,因而忽视了其作品的丰富角度,以及创新的形式。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其美学思想,而且研究的重点角度,也是基于其对于柏拉图作品的批判出发。古希腊美学思想是艺术和哲学发展的结果。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的意义是伟大的,无法忽视的。列宁就曾明确地肯定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的历史功绩,他写道:“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判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2]但是与此同时,黑格尔则与列宁的观点截然不同,他把亚里士多德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和柏拉图路线的继承者,而他的这种观点,也遭受到了列宁尖锐的斥责。在我国,学术界学者普遍赞同的是列宁的观点。当时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统一认为其带有强烈的唯物主义倾向,所以与柏拉图的美学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在1978年8月,纪念亚里士多德逝世两千三百周年国际大会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费多拉科布洛斯作了题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关系》的报告。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和认识、关于世界、上帝和灵魂、关于艺术的模仿性等等的基础思想都来源于柏拉图的学说,是柏拉图主义的衍生物。同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特别是把概念分为种和属,也是基于柏拉图的辩证法理论才产生的。这种观点与以往学术界认为亚里士多德完全否认柏拉图哲学思想的观点截然相反,因此引发了学术界一系列的激烈的争议。凯西吉就明确的表示不能同意这种观

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

第三讲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 一、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 384 一前 32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者。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知识渊博、著述丰厚。他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生物、物理、心理等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学》《修辞学》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 《诗学》第一章:“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1、摹仿对象 “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 “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性格几乎脱不出这些特性,人的性格因善与恶相区别),他们描述的人物就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是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正如画家所做的那样:珀鲁格诺托斯描绘的人物比一般人好,泡宋的人物比一般人差,而狄俄努西俄斯的人物则形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否弃了传统的摹仿自然(现实)的那种含混的表达,另一方面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的真实性,将艺术的摹仿引向与社会人生的关联上,更为关注的是艺术中所展现的现实的人的性格、情感、命运、遭际与行动,从而赋予艺术摹仿以更为深刻的人学韵味。 2、摹仿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提出:“既然诗人和画家或其他形象的制作者一样,是个摹仿者,那么,在任何时候,他都必须从如下三者中选取摹仿对象:(一)过去或当今的事,(二)传说或设想中的事,(三)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事。” 摹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艺术家所采取的摹仿方式的不同,即摹仿方式(摹仿的原则)完全是由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 面对三种事件,艺术家可以采取三种摹仿方式:第一种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去摹仿;第二种按照人们所说的或以为的样子去摹仿;第三种是应该有的事,这类事不仅符合“可然律”或“必然律”,而且是可能发生的。 三种“摹仿方式” ,大约可以分别对应于注重现实性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注重可能性、理想性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 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对于艺术形象都有着超越性要求,那就是都要求艺术形象超越现实的阀限、追求更为理想的诗意表达。相比较而言,现实主义更强调形象的典型性,浪漫主义更强调形象的理想意义。 “做诗的需要,作品应高于原型,以及一般人的观点。就做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生活中或许找不到如宙克西斯画中的人物,但这样画更好,因为艺术家应该对原型有所加工。” 3、摹仿的根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