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模板及参考资料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模板及参考资料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模板及参考资料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专业:

学号:

日期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

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了解…。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或开发板的考虑);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也可直接写在

相关章节中),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

图1 数字电子钟方案框图

2.2 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 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

2.3 时间计数电路

一般采用…

2.4 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电路

选择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

2.5 校时电路

3.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元器件选择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可以由许多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组成,所以可以分成许多独立的电路。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由…组成,电路如图8。

图8 六进制电路

3.2 十进制电路的设计

3.3 六十进制电路的设计

3.9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

2.…

4. 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将设计的各个单元电路进行级联,得到数字电子钟系统电路原理图如下(或见附录A)。

5.经验体会

通过这次对数字电子钟的设计制作,让我…

参考文献:

[1] 赵建领. 51系列单片机开发宝典[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 边春元等. C51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及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 彭为等. 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4] 徐爱钧等. Keil C51 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μVision2应用实践[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 李朝青. 单片机&DSP外围数字IC技术手册(第2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6] 中国电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448422.html,.

[7] 51单片机学习网. http://www.51bs51 .com.

[8] 电子电路图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448422.html,.

[9] 周志敏等. 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图集[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10] 楼然苗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11] 高吉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数字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5)[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3] 黄智伟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4] 闻新等. MCS-51/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总图

全定制课程设计部分参考文献:

---------------------------------Digital部分-----------------------------

★专题1和专题2 :14位电流舵DAC解码电路AND 14位电流舵DAC电流源设计

【1】Hiroyuki Kohno, Y asuyuki Nakamura, Atsuhito Kondo, "A350-MSh 3.34 8-bit CMOS D/A Converter Using a Delayed Driving Scheme",IEEE CUSTOM INTEGRA TED CIRCUITS CONFERENCE,pp 211-214,1995

【2】Jose Bastos, Augusto M. Marques, Michel S. J. Steyaert,"A12-Bit Intrinsic Accuracy High-Speed CMOS DAC",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 pp 1959-1969,VOL. 33, NO. 12, DECEMBER 1998

【3】Geert A. M. V an der Plas,Jan V andenbussche,Willy Sansen etc,"A 14-bit Intrinsic Accuracy Q^2 Random Walk CMOS DAC",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 pp 1708-1718,VOL. 34, NO. 12, DECEMBER 1999

【4】John Hyde,Todd Humes,Chris Diorio,Mike Thomas,Miguel Figueroa,"A 300-MS/s 14-bit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in Logic CMOS",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pp 734-740, VOL. 38, NO. 5, MAY 2003

【5】K. Ola Andersson,J. Jacob Wikner,Dept. of E.E,"Characterization of a CMOS Current-Steering

DAC using State-Space Models",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 TE CIRCUITS,pp 100-104. 【6】Miquel Albiol, José Luis González,Eduard Alarcón,"Mismatch and Dynamic Modeling of Current Sources in Current Steering CMOS DA Converters An Extended Design Procedure",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 REGULAR PAPERS,pp 159-169,VOL. 51, NO. 1, JANUARY 2004

【7】Brandon Greenley, Raymond V eith, Dong-Y oung Chang, and Un-Ku Moon,"A Low-V oltage 10-Bit CMOS DAC in 0.01-mm2 Die Area",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pp 246-250, VOL. 52, NO. 5, MAY 2005.

【8】王日炎, CMOS电流舵数模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硕士毕业论文,2009-07

★专题3 :晶体振荡器(32.768KHz)

【1】雷金,监铭,邹雪城,付先成, 高精度高性能晶体振荡器电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 (5):56-58

【2】陈曙,刘三清,张奇,陈晓飞, CMOS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电子工程师,2004,30(1):30-33

★专题4 :Baugh-Wooley乘法器(8位)

1】姚若河,欧秀平,数字阵列乘法器的算法及结构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6(2):107-112 【2】王田,陈健,付宇卓,一种32位全定制高速乘法器设计,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6(2):307-

【3】应征,吴金,常昌远,魏同立,高速乘法器的性能比较,电子器件,2006.26(1):42-45. 3

★专题5 16位超前进位CMOS加法器

【1】李嘉,蒋林,性能改进的16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现代电子技术,2007,22(4):172-175 【2】杨银堂,徐阳扬,周端,弥晓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30-38

★专题6 :16位二进制转BCD码电路

【1】邬杨波,胡建平,李宏, 一种BIN 码与BCD 码转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信息技术,2005,28(8):33-35

【2】王迎春,吉利久, 一种基于简单移位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算法[J],电子学报,2003,31(2):40-44

【3】邓勇,刘琪,智能仪表多字节二进制数转换BCD码,电子产品世界, 1999,23(12):20-24 【4】陈龙,樊晓桠,BCD码和二进制码转换的硬件实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12(4):110-115

★专题7 :8位进位旁路CMOS加法器

【1】靳战鹏,高速浮点加法运算单元的研究与实现,西北工业大学,2006

【2】何伟,设计高性能浮点加法器,合肥工业大学,2004

★专题8 :SRAM CMOS电路(16Kx8)

【1】李天阳,高速低功耗4M Bits SRAM的设计与研究,江南大学,2006

【2】叶菁华,陈一辉,郭淦,洪志良.一种512Kbit同步高速SRAM的设计,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03)

【3】Applications Note, uderstanding RAM Operation,IBM

【4】良奇,通用存储器控制器VLSI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专题9 :DRAM CMOS电路(4Kx8)

参考资料同专题8

★专题10 :CMOS桶形移位寄存器(16x8)

【1】李强,杨雪飞,杨青松,程君侠,一种高性能32位移位寄存器单元的设计,半导体技术,2003, 12(7):22-26

【2】于学荣,戴紫彬,可重构移位单元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7, 13(6):22-28

★专题11 :8:1MUX(采用多米诺CMOS电路)

【1】范军,张宏,张宏庆,沈桂芬,动态CMOS多米诺逻辑电路的研究,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汪金辉,宫娜,侯立刚,吴武臣,董利民,低功耗、高性能多米诺电路电荷自补偿技术,半导体学报,2008, 25(7)

【3】汪金辉,宫娜,冯守博,段丽莹,侯立刚,吴武臣,董利民. 亚65nm工艺新型p结构多米诺与门设计,半导体学报, 2007,(11)

【4】旭光,毛志刚,来逢昌,用于高速运算单元的时钟延迟动态多米诺逻辑电路的设计,微处理机,2002, 12(4)

【5】小飞,王敦惠,陈迪平,单相时钟动态CMOS反相器分析与高速动态器件设计, 无线电工程,2003,(02)

★专题12 :16位BCD码转二进制码电路

【1】邬杨波,胡建平,李宏, 一种BIN 码与BCD 码转换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信息技术,2005,28(8):33-35

【2】王迎春,吉利久, 一种基于简单移位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算法[J],电子学报,2003,31(2):40-44

【3】邓勇,刘琪,智能仪表多字节二进制数转换BCD码,电子产品世界, 1999,23(12):20-24 【4】陈龙,樊晓桠,BCD码和二进制码转换的硬件实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12(4):110-115

★专题13 :16位串并转换CMOS电路

【1】张健忠,常昌远, 树型结构串并转换电路的设计,电子与封装,2007, 7(10)

【2】孙玲,陈海进, 0.6μm CMOS工艺串行接口电路设计,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尤扬,陈岚,一种应用于8B/10B编码串并转换电路的低功耗LVDS接收器设计,电子器件,2008,31(3):33-38

【4】Rarnin Farjad-Rad.Ng Hiok-Tiaq.Edward Lee M J 0.622-8.0Gbps 150row Serial IO Macrocell with Fully Flexible Preemphasis and Equalization 2003

【5】Ker Ming-Dou.Wu Chien-Hua Design on LVDSReceiver with New Delay-Selecting Technique for UXGA Flat Panel DisplayApplications 2006

【6】Lee M J Edward.Dally W J.Farjad-Rad R CMOS HighSpeed I/Os-Present and Future 2003 ★专题14 :V erilog-A运算放大器建模

【1】V erilogA教程

【2】基于V erilogA行为描述模型的PLL系统设计

★专题15 :16位并串转换CMOS电路

【1】张健忠,常昌远, 树型结构串并转换电路的设计,电子与封装,2007, 7(10)

【2】孙玲,陈海进, 0.6μm CMOS工艺串行接口电路设计,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尤扬,陈岚,一种应用于8B/10B编码串并转换电路的低功耗LVDS接收器设计,电子器件,2008,31(3):33-38

【4】Rarnin Farjad-Rad.Ng Hiok-Tiaq.Edward Lee M J 0.622-8.0Gbps 150row Serial IO Macrocell with Fully Flexible Preemphasis and Equalization 2003

【5】Ker Ming-Dou.Wu Chien-Hua Design on LVDSReceiver with New Delay-Selecting Technique for UXGA Flat Panel DisplayApplications 2006

【6】Lee M J Edward.Dally W J.Farjad-Rad R CMOS HighSpeed I/Os-Present and Future 2003 -----------------------------------Analog部分--------------------------------

★专题16: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第十一章带隙基准. PP309-327

【说明】带隙基准电压源的参考文献比较多,这里限制一下我们设计的是一款工作电压范围在2.5-5.5V,带运放反馈的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

★专题17: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

【1】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六章CMOS运算放大器. PP198-275

【2】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章稳定性与频率补偿. PP284-306

★专题18:折叠共源共栅放大器设计

【1】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六章CMOS运算放大器. PP198-275

【2】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九章运算放大器. PP239-279

★专题19:增益提高型放大器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九章运算放大器. PP239-279

【2】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专题20:Chopper放大器设计

【1】Christian C. E. Circuit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op-amp imperfections autozeroing,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and chopper stabilization。

【2】Y oshihiro M. Low power and low voltage chopper amplifier without LPF

★专题21:跨导运算放大器设计

【1】Baker 著. CMOS电路设计布局与仿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第二十五章运算放大器. PP473-522

【2】Chilakapati U. A CMOS Transconductor With 80-dB SFDR up to 10 MHz

★专题22:高速CMOS比较器设计

【1】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八章比较器. PP359-400

【2】Yin G. M. A high-speed CMOS comparator with 8-b resolution

★专题23:迟滞比较器设计

【1】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八章比较器. PP359-400

★专题24:多路输出电压调节器设计

【1】陈东坡等. 一种低静态电流、高稳定性的LDO 线性稳压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08 第28卷第8期PP1526-1529

【说明】使用LDO原理设计出一款多输出电压基准电路,LDO的参考文献较多,这里不列举。

★专题25:精确乘2电路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二章开关电容电路导论. PP330-360

【2】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九章开关电容电路. PP402-500

★专题26:开关电容积分器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二章开关电容电路导论. PP330-360

【2】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第九章开关电容电路. PP402-500

★专题27:采样保持电路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二章开关电容电路导论. PP330-360

【2】Allen 著. 冯军译.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专题28:环型振荡器设计

【1】拉扎维著. 陈贵灿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四章振荡器. PP391-402

★专题29:RC振荡电路设计

【1】Hans Camenzind 著. Designing Analog Chips . 第十一章. Timers and Osillators . PP141-160

★专题30:采样保持时钟电路设计

【1】Baker 著. CMOS电路设计布局与仿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第十四章动态逻辑电路. PP208-212

*************************

说明:数字部分已经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模拟部分我们只提供课题了解的资料,完整的资料需要课题确定后给出,具体的课题我们会提供具体的指标和相应的资料。

半定制部分:

1、康芯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448422.html,/

1、Altera公司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分别合作出版多本教材: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1448422.html,/education/univ/textbooks/unv-textbooks-cn.ht ml

2、FPGA与SOPC设计教程-DT2实践,张志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基于FPGA的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徐光辉、程东旭、黄如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毕业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摘要部分说明: “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摘要”;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行,段后1行。 设计摘要是设计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殊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篇幅以一页为限,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黑体,小四。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

1 正文格式说明 (1) 1.1 设计格式基本要求 (2) 1.2 设计页眉页脚的编排 (2) 1.3 设计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3)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5) 2.1 图的格式说明 (5) 2.1.1 图的格式示例 (5)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6) 2.2.1 表的格式示例 (6) 2.2.2 表的格式描述 (7)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8)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8)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8)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8)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8)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9)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9) 2.5.1 使用方法 (9)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11) 2.6.1 名词术语 (11) 2.6.2 数字 (11) 2.6.3 外文字母 (12) 2.6.4 量和单位 (12) 2.6.5 标点符号 (12) 3 打印说明 (13)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系

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 一、概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科学技术已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方面。而对于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来讲,集成电路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集成电路有两种。一种是模拟集成电路。另一种是数字集成电路。本论文讲的是数字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基本知识。然而在数字集成电路中CMOS与非门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准备工作 1.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基本构成电路 使用S-Edit绘制的CMOS与非门电路如图1。 图1 基本的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

2.计算相关参数 所谓与非门的等效反相器设计,实际上就是根据晶体管的串并联关系,再根据等效反相器中的相应晶体管的尺寸,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的设计方法。具体方法是:将与非门中的VT3和VT4的串联结构等效为反相器中的NMOS 晶体管,将并联的VT 1、VT 2等效PMOS 的宽长比(W/L)n 和(W/L)p 以后,考虑到VT3和VT4是串联结构,为保持下降时间不变,VT 3和VT 4的等线电阻必须减小为一半,即他们的宽长比必须为反相器中的NMOS 的宽长比增加一倍,由此得到(W/L)VT3,VT4=2(W/L)N 。 因为考虑到二输入与非门的输入端IN A 和IN B 只要有一个为低电平,与非门输出就为高电平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仍能获得所需的上升时间,要求VT 1和VT 2的宽长比与反相其中的PMOS 相同,即(W/L)VT1,VT2=(W/L)P 。至此,根据得到的等效反向器的晶体管尺寸,就可以直接获得与非门中各晶体管的尺寸。 如下图所示为t PHL 和t PLH ,分别为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传输延时,通过反相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波形如图所示。给其一个阶跃输入,并在电压值50%这一点测量传输延迟时间,为了使延迟时间的计算简单,假设反相器可以等效成一个有效的导通电阻R eff ,所驱动的负载电容是C L 。 图2 反相器尺寸确定中的简单时序模型 对于上升和下降的情况,50%的电都发生在: L eff C R 69.0=τ 这两个Reff 的值分别定义成上拉和下拉情况的平均导通电阻。如果测量t PHL 和t PLH ,可以提取相等的导通电阻。 由于不知道确定的t PHL 和t PLH ,所以与非门中的NMOS 宽长比取L-Edit 软件中设计规则文件MOSIS/ORBIT 2.0U SCNA Design Rules 的最小宽长比及最小长度值。 3.分析电路性质 根据数字电路知识可得二输入与非门输出AB F =。使用W-Edit 对电路进行仿真后得到的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CMOS二输入及门)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王伟专业班级:电子1001班 指导教师:刘金根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基于CMOS的二输入与门电路 初始条件: 计算机、Cadence软件、L-Edit软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 1、课程设计工作量:2周 2、技术要求: (1)学习Cadence IC软件和L-Edit软件。 (2)设计一个基于CMOS的二输入的与门电路。 (3)利用Cadence和L-Edit软件对该电路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版图设计,并进行相应的设计、模拟和仿真工作。 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程设计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程设计答疑事项。 | 学习Cadence IC和L-Edit软件,查阅相关资料,复习所设计内容的基本理论知识。 对二输入与门电路进行设计仿真工作,完成课设报告的撰写。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摘要 (2) 绪论…....………………………………………….………………….. ..3 一、设计要求 (4) 二、设计原理 (4) 三、设计思路 (4) 3.1、非门电路 (4) 3.2、二输入与非门电路 (6) 、二输入与门电路 (8) } 四、二输入与门电路设计 (9) 4.1、原理图设计 (9) 4.2、仿真分析 (10) 4.3、生成网络表 (13) 五、版图设计........................ (20) 、PMOS管版图设计 (20) 、NMOS管版图设计 (22) 、与门版图设计 (23)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CMOS模拟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课程设计 中文题目: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 英文题目: The design of CMOS two input NAND gate 姓名:张德龙 学号: 1207010128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宋明歆 2015年7月4日

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 张德龙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内容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科学技术已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方面。而对于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来讲,集成电路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集成电路有两种。一种是模拟集成电路。另一种是数字集成电路。本次课程设计将要运用S-Edit、L-edit、以及T-spice等工具设计出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并生成spice文件再画出电路版图。 [关键词]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设计仿真

目录 1.概述 (1) 2.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准备工作 (1) 2-1 .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基本构成电路 (1) 2-2.计算相关参数 (2) 2-3.电路spice文件 (3) 2-4.分析电路性质 (3) 3、使用L-Edit绘制基本CMOS二输入与非门版图 (4) 3-1.CMOS二输入与非门设计的规则与布局布线 (4) 3-2.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版图绘制与实现 (5) 4、总结 (6) 5、参考文献 (6)

1.概述 本次课程设计将使用S-Edit画出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的电路图,并用T-spice生成电路文件,然后经过一系列添加操作进行仿真模拟,计算相关参数、分析电路性质,在W-edit中使电路仿真图像,最后将电路图绘制电路版图进行对比并且做出总结。 2.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设计准备工作 2-1 .CMOS二输入与非门的基本构成电路 使用S-Edit绘制的CMOS与非门电路如图1。 图1 基本的CMOS二输入与非门电路 1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课程设计模板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范例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范例 1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1.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的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熟悉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原理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上,训练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利用相关软件,初步熟悉和掌握集成电路芯片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及模拟→版图设计→版图验证等正向设计方法。 2.设计题目与要求 2.1设计题目及其性能指标要求 器件名称:含两个2-4译码器的74HC139芯片 要求电路性能指标: (1)可驱动10个LSTTL电路(相当于15pF电容负载); (2)输出高电平时,|I OH|≤20μA,V OH,min=4.4V; (3)输出底电平时,|I OL|≤4mA,V OL,man=0.4V; (4)输出级充放电时间t r=t f,t pd<25ns; (5)工作电源5V,常温工作,工作频率f work=30MHz,总功耗P max=150mW。 2.2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设计74HC139芯片的全过程; 2.设计时使用的工艺及设计规则: MOSIS:mhp_n12;

3.根据所用的工艺,选取合理的模型库; 4.选用以lambda(λ)为单位的设计规则; 5.全手工、层次化设计版图; 6.达到指导书提出的设计指标要求。 3.设计方法与计算 3.174HC139芯片简介 74HC139是包含两个2线-4线译码器的高速CMOS数字电路集成芯片,能与TTL集成电路芯片兼容,它的管脚图如图1所示,其逻辑真值表如表1所示: 图1 74HC139芯片管脚图 表1 74HC139真值表 片选输入数据输出 C s A1 A0 Y0 Y1Y2Y3 0 0 0 0 1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课程设计书模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学院(直属系) :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国冠 开题时间:2016 年 1 月 01日 完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任务与分析..................................................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2.设计条件.................................................. 3.设计内容.................................................. 4. 成果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计算书 1.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1.1 柱网尺寸 ........................................... 1.2 板厚度............................................... 1.3 次梁截面尺寸......................................... 1.4 主梁截面尺寸........................................ 2板的设计 2.1板荷载计算............................................ 2.2板计算简图............................................ 2.3板弯矩计算值.......................................... 2.4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5 板裂缝宽度验算........................................ 2.6 板的挠度验算.......................................... 3.次梁设计 3.1次梁荷载计算........................................... 3.2次梁计算简图........................................... 3.3次梁内力计算........................................... 3.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6 次梁裂缝宽度验算....................................... 3.7次梁挠度验算........................................... 4.主梁设计 4.1主梁荷载计算............................................ 4.2主梁计算简图............................................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课程设计模板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模板及参考资 [1]...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日期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指导教师: 国立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 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了解…。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或开发板的考虑);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也可直接写在 相关章节中),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

课程设计的模板

课程设计的模板 说明 本工程是川东某高等级公路的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线路部分:其中包括了路线设计,含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第二部分为路基设计,主要是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和路基特殊横断面设计,其中主要集中进行路面、路基排水设计、简单的边坡支护处理与景观处理;第三部分是路面设计,进行的是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并进行方案比选。 设计重点为路面设计,根据日交通量、增长率及高速公路相应等级要求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选择控制指标,初拟路面结构层,再通过结构计算,验算控制指标,如果指标不满足要求,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满足所有要求为止。 设计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技术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 第1章交通分析及道路几何设计 一、交通量预测 按交通量调查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0.4,以20年作为预测年限。 由给定“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得设计交通量(辆/日)。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0.3、2.0.5,拟定公路等级、车道数,选择设计车速。 二、路线设计 1)纵坡设计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表3.0.16、3.0.17-1、2,定控制点路基面高程。 2)路基宽度 根据公路等级、设计车速、车道数等,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表3.0.11,确定

公路路基宽度控制指标;查表 3.0.4、3.0.5,定路面宽度,其中,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见上述各表。由此,可以得到车道的一般及最小宽度。注意: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内需设路缘带。最后绘路基路面断面示意图。 2 路拱坡度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0.5得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注意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 3路基边坡坡度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H<6m(H—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按1:1.5设计,当H≥6M时,路基边坡按1:2设计。 5 边沟设计 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4.2.3得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为1:1.0~1:1.5,外侧边坡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少雨浅挖地段的土 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宜采用1:2~1:3,外侧边坡坡度 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边沟具体设计需绘图。 三、路基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在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完成后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逐桩绘制横断面地面线,各桩号在图纸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比例一般为1:200。 2逐桩标注相应中桩的填(T)或挖(W)高度、路基宽度、超高(h c)和加宽(B j)的数值。 3用三角板(也可用“帽子板”)逐桩绘出路基横断面设计线,通常用左右路肩边缘连线代替路面的路拱横坡线,然后在按边坡坡度绘出边坡线,与地面线相交得坡脚点(路堤)或坡顶点(路堑)。 4有超高时,应按旋转方式绘出有超高横坡度的路肩边缘连线;有加宽时,按加宽后的路基宽度绘制左右路肩边缘的连线;两者都存在时,按上述方法同时考虑超高、加宽绘出横断面设计线。 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