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C H I N ESE H O R TI C U LTU R E A B STR A C TS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吴国新姚方蒯兴望张媛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研究介绍如何借助一些人为措施对不同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控,为园林植物生长提高适宜土壤环境的措施,包括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低产土壤的改良、设施环境下的土壤培育等。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长;土壤环境;调控

土壤是园林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我国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寸土寸金的当下,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借助一些人为措施来调控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园林生产服务,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园林生产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1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

1.1高产肥沃土壤特征

1.1.1良好的土体构造和物理性质高产肥沃的旱地土壤一般应具有上虚下实的土体构造,耕作层深厚、疏松,厚度通常在30mm,为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优厚的物质基础;犁底层薄或无;心土层紧实,质地重,既有利于保水和保肥,又有利于透气、透水、增温、促进养分分解。上下土层密切配合,使整个土体成为能协调供应植物高产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条件的良好构型。

1.1.2良好的供肥保肥性能土壤的保肥性主要与土壤中腐殖质河粘土矿物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数量、性质、种类与存在状态及土壤p H值有关,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肥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壤的供肥性主要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土壤通气性、土壤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养分供应能力和较高的养分供应强度,肥沃的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多在20μgg-1以上,速效磷含量为18μgg-1以上,速效钾含量为120~160μgg-1。

1.1.3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肥沃土壤的酸碱度范围为微酸性至微碱性。当土壤处于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时,土壤当中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使土壤当中有机态养分转变成植物易吸的无机态。其他养分如钙、镁、硫、磷、钾等有效性也较高。

1.2土壤培肥措施

1.2.1增施有机肥料,加速土壤熟化增施有机肥料(粪尿肥、堆沤肥),既能营养植物,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在肥力培育方面,有机物料的培肥作用占有突出地位,应每年向土壤中输人一定数量的非腐解态有机物,以不断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这在土壤有机培肥方面是经济有效的办法。

1.2.2合理施肥、耕作在增加肥料投入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提高配方施肥水平,重视微量元素的施用,同时施肥结合深耕,是培肥改土的一项重要措施。施肥与深耕、灌溉相结合可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降低土壤容重,使土肥水相融,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植物的环境条件,加速土壤熟化。

1.2.3合理使用土壤改良剂对一些土壤物理性质差,粘重、板结、僵硬的地块,使用土壤改良剂是快速改良土壤性状的途径。当前土壤改良剂与各种无机、有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土壤生产力。

1.2.4防止土壤流失,保护土壤资源土壤在水和风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冲刷或吹失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其中最严重的是土壤侵蚀和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是当前保护土壤资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土流失和土壤沙漠化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法律,提高全民意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恢复植被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不过度开垦放牧,发展水利,建设基本农田和牧场是防止沙化的根本措施。

2低产土壤的改良

2.1盐碱地土壤改良

2.1.1盐碱地土壤改良意义盐碱土的土壤中含有明显的盐碱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植物正常生长不利,甚至不能生长成活。盐碱土是一种巨大的土地资源,如能改良利用,就能发挥其潜在的肥力,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

2.1.2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措施主要有:

(1)水利措施:找到排水出处,通过明沟、暗管、竖井等水利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适宜深度;或采用大水灌溉,冲洗淋溶土壤盐分,并经排水系统排出灌区;如有条件在灌排系统完善的情况下种植水稻是一项改良利用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2)农业生物措施:农业生物措施有平田整地、增施有

第一作者简介:吴国新(1962-),男,副教授;从事森林病虫教学和教育管理研究。

58

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第5期

机肥料、客土压碱、压砂改良、深耕深翻、种植牧草、轮作套种、选种耐盐作物和植树造林等,可减少地面蒸发和表土返盐,以利恢复和提高地力。盐碱地栽培园林植物要坚持“因地选树、适地适树”的原则,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用耐盐、耐瘠薄、耐干旱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如草坪“盐地之光”能适应含盐量0.5%、pH值8.0的土壤。同时改碱适树,中度盐碱地施用改良肥、改良剂,改土治水,快速改良盐碱水土,种植名贵树种、酸性土花木,地下水位高的绿地,应抬高栽培;“大水压盐”、“间湿间干”,浇水要适度,按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进行因树管理,才能有较好的绿化效果。盐碱较重的土壤应采取客土加暗管排盐、隔盐层绿化技术。

(3)化学改良措施:碱土与重碱化土壤由于pH值太高,一般的水利与生物改良措施均难以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因此,在改良中往往要配合施用一些化学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酸性风化煤等,以形成一定的硫酸等酸性物质来中和土壤的碱性。最常用的是施用石膏(硫酸钙),使钙离子代换钠离子,变碱土为含硫酸钠的盐土,再经过灌溉冲洗得到改良。化学改良剂“园艺盐碱土改良肥”采用钠离子吸附剂、化学改良剂、有机酸、生根素等多种原料制成,并含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有机改良剂与无机改良剂结合,最佳的N、P、K含量比例,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离子交换原理、盐类转化原理,使盐碱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降低pH值及含盐量,集改碱与培肥于一身。“钠离子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碱土中的Na+、SO4-2、Cl-等有吸附能力,施入后可以降低土壤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的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脱盐的目的,对盐碱立地条件的植物1~2年有效。例如天棣县园林处在中度盐碱地种植紫叶小檗46364株、爪子黄杨42560株,每1 m2施用“改良肥”0.5kg,成活率分别达到94.6%和92.7%,而未施“改良肥”的紫叶小檗3615株,成活率仅有56.2%。

2.2风沙地土壤改良

2.2.1风沙土改良的意义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沙性大,营养贫乏,漏水漏肥,因遭风蚀,土壤含水量低,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而且风沙土地开垦后往往由于利用不当,引起风沙危害,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农牧业生产条件。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2.2.2风沙土改良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1)植物固沙措施:将沙荒封锁起来,严禁在封育区放牧、砍伐,以恢复天然植被,增加表面覆盖;在干旱地区人工种植适宜在风沙土上生长的植物,如沙拐枣、沙蒿、油蒿、三芒草、白茨、红柳、苔草、黑梭梭、白梭梭等;同时应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营造网格状的防护林带,增加土壤的植被覆盖率,从而达到固定风沙的目的。

(2)水利工程措施:风沙治理的最大难度是水资源的缺乏,应针对不同情况,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如采用引水拉沙、引洪淤灌等措施将沙丘变成地面平坦、适于灌溉的基本农田。同时大力发展地下水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以缓解水资源的缺乏状况,有效改良利用风沙土。

(3)农业技术措施:加强沙漠附近农田的管理,采用翻淤压沙、客土改沙、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质地,防止土壤的退化。此外,种植抗风沙植物,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以合理改良利用风沙土地。

2.3坡地土壤改良

2.3.1坡地土壤改良的意义坡地土壤分布于山地、丘陵之上,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利用保护不当,坡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跑水、跑土、跑肥,致使坡地土壤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由旱、瘦、薄、粗、酸等低产土壤。

2.3.2坡地土壤改良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1)生物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林、灌、草结合,增加土壤植被覆盖率,保水固土,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侵蚀,培肥土壤,改善与调节小气候。大于25°坡耕地,一般要求退耕还林还牧;15~25°的坡耕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适当退耕还林还牧;荒坡地要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减少降水对地面的侵蚀和冲刷。

(2)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梯田与小型水利工程。在15°以下的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缓冲坡度,实现坡面梯田化。东部土石坡耕地,一般均可修筑梯田,要揭土去石,生土垫底,熟土铺面,里切外垫,修边垒石堰;西部土质坡耕地,要打硬埂,还可以在地埂上种植多年生灌木绿肥,利用土壤资源。15~25°风蚀、水蚀较为严重地带,土壤水肥条件差,在不宜耕作的山地中下部,可修筑隔坡梯田,以充分利用降雨。此外,为了拦蓄地表径流,有必要修筑一些“以蓄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如小水库、水窖、引洪淤灌等,综合利用地表径流,以利于植物的生长。

(3)耕作措施:主要采取合理的耕作和栽培方法,通过等高撩壕、水平垄作、横坡种植等措施增加地表面粗糙度,合理密植、间、混、套种等提高土地表面植物覆盖率,通过增施有机肥、少耕或免耕、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3设施环境下的土壤培育

3.1设施环境下土壤培育的意义

设施环境下的土壤由于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内

59

C H I N ESE H O R TI C U LTU R E A B STR A C TS

部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再加上施肥量大,肥料大量积聚,植物种类单一,连茬次数多,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盐渍日趋严重,土壤酸碱值增大,气体危害严重,土壤病原菌积累增多,病虫害和连作障碍愈来愈重,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3.2设施环境下土壤的特点

3.2.1土壤盐渍化大棚内的土壤因不受降雨条件的影响,土壤中地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残留在土壤耕层内。此外由于地势低洼,土壤温度大,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板结,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下来。化肥施用量过多和生施人畜粪尿,使土壤板结、盐渍化加剧。

3.2.2土壤变板结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出现某些衰退,有机质匮乏,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造成土壤板结、活土层变浅,植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植物生长。

3.2.3微量元素缺乏多年连作的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锌、硼、钼、铜、锰等微量元素,又没有补充施用微肥,致使土壤中微量元素日渐减少,因此严重缺少微量元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3.2.4气体危害气体危害有亚硝酸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等。由于施用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当土壤的pH值低于5时,便产生亚硝酸气体,并挥发到棚室空气中,浓度达到2mg/L时,就可危害植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危害主要是在棚室内加温时,煤火燃烧不完全或烟道不畅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此外,未腐熟的鸡粪和生饼肥分解时也会释放二氧化硫。而氨气主要来源于追施的铵态氮化肥和大量的未腐熟的厩肥、人粪尿、鸡粪及饼肥等。一次性施肥量过大、表施或覆土过薄等都可加剧氨气的挥发,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也能产生大量的氨气。当棚室空气中氨气的浓度达到5mg/L时,就会危害植物。此外,塑料薄膜经日光照射,会产生乙烯、氯气、磷苯二甲酸异丁酯等有害气体。

3.2.5有益微生物减少而病虫害积累由于高肥和盐分积累,使一些有益微生物受到危害,活性降低,数量减少,同时病菌虫害在土壤中积累增多,病虫害为害加重,根系受害腐烂,甚至全株枯死。同时,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

3.3设施环境下土壤的培育措施

3.3.1合理施肥棚室内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底肥要深施25cm。追施化肥应少量多次,防止过量。采取开沟深施,深度10~15cm,施后用土盖严,并及时浇水。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养分,但叶片和嫩茎也能直接从喷洒在表面的溶液中吸收养分。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会给土壤“添麻烦”,故应大力提倡。尿素和过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为根外追肥。

3.3.2撤膜淋雨灌水,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夏熟植物收获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d 可不盖膜,日晒夜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有显著效果;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温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这样不仅可以洗盐,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与地下害虫,有利下茬植物高产稳产。同时,可利用夏季休闲时进行深翻晒土晒土,消灭病虫源,恢复地力。

3.3.3轮作换茬一块地里进行轮作换茬种植另一品种,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盐分积累。

3.3.4换土消盐,通风换气铲除大棚土壤表层2~3cm 的土壤,换上肥沃的田土,换土消盐。晴、暖天气,结合调节温、湿度进行通风换气,即便是雨、雪天气,也应适当进行通风换气。

3.3.5大棚消毒主要方法有:

(1)硫磺粉熏蒸消毒。在大棚前茬生产结束后,清除残枝落叶,封闭大棚,每100m长的标准大棚用2.5~3kg 硫磺粉,拌入倍量干锯末,分5~6堆点燃,点燃后人立即退出。闷棚熏蒸2~3d后,打开通风8~10d后再定植或育苗。

(2)石灰稻草土壤消毒法。用硫碘粉进行空间熏蒸消毒灭菌效果虽好,但只能灭杀棚室空间和棚壁、棚柱等处的寄生的病虫害,对土壤中遗留的病菌和虫卵杀灭效果不好。为了有效的杀灭大棚土壤内遗留的病菌和虫卵,可在每年高温季节植物生产淡季,每100m长的标准大棚用稻草500 kg,生石灰100kg,撒在地面上,并结合深翻土壤把稻草、石灰翻入土壤中,然后灌水泡田15~20d,并盖好棚膜。石灰遇水后生热,稻草在水中腐烂也可产生热量,使土壤耕层温度升高到50℃以上。实验表明,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卵不胜高温,当温度超过45℃,就会全部死亡,并且石灰本身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同时,石灰属碱性,还可以中和大棚土壤因过量施用化肥遗留的酸,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志伟,王志伟.植物生长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崔晓阳,方怀龙.城市绿地土壤及其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doc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1 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5 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 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

植物生产环境知识点资料讲解

一、土壤环境调控 (一)土壤肥力 主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执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特征,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随着人类对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扩展,人为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定土壤肥力发展方向的基本动力之一。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同时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任何一种土壤都不可能只由单一的某一粒级的矿物质土粒组成,同时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的含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将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分数的配合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个基本等级。土壤质地这样划分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的标准不尽相同 1.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2.客土法 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4.耕作管理措施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沙质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不耐干旱,肥效快效期短,含矿质养分少潜在养分含量低,易于转化为速效养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施肥见效快,肥效短保持养分能力差,养分易流失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说课稿 今天,我所讲的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研究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并结合自己研究的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从能力培养来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思路是: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有没有黏性等。然后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土壤的表面现象。在认识了土壤的这些特征基础上,研究土壤渗水速度的快慢和保水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爱护土壤,保护家园和爱家乡的美好情感。重点是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三种土壤和土壤渗水实验, 难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渗水情况。 在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上: 首先是出示一组图片,以“是什么使这些美丽的植物生长的如此美丽?”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说一说,随后引出“土壤”,紧接着让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观察土壤,从而对土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突出问题“为什么有时下过雨后有些地里的水很快就干了,而有的地里上的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呢?”从这一问题入手,展开讨论,设计土壤渗水的实验,通过实验推出沙质土渗水最快,其次是壤土,黏质土渗水最慢,并且由土壤渗水的快慢推出土壤保水能力的大小。 本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导入新课,由问题引入;结合实际经验确定了实验方案;并实验;形成认识。这个思路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悟、

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对于全课的教学过程来讲,是在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运用科学探究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提出假设、实验证明、汇报结果。与此同时,在确定实验顺序这个主要环节上,也是体现一个解决科学问题思维方法的教与学,这就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重难点所在。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构成即:()。 2、()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 3、植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为单位完成的。 4、植物体的生理活动是通过()来完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7、()存在于细胞的最外方,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8、()起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9、胞间层主要成分是(),它的存在使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 10、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它构成了细胞壁的骨架。 11、()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12、通过胞间连丝,是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一个整体,称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也连成一体,称为()。 13、细胞壁包括()、()和次生壁。 14、细胞膜是有两层染色较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较浅的亮层组成,这样的结构称为()。 15、细胞质可分为()和()两大部分。前者为后者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支持结构。 16、()是细胞的核心结构,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发育。 17、细胞核有()、()和()三部分组成。 18、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19、核质的主要成分是()。 20、()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占原生质干物种的50%,是生命最要的物质基础。 21、()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分子都具有()和()的基本结构。 2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的不同。 23、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 24、在某种pH下,某一种氨基酸带着相等的正负电荷,称电中性,这一pH称为这个氨基酸的()。 25、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 26、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除肽键外,还有()、()、()、盐键和疏水键。 2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两种形式。 28、蛋白质分子属于()胶体。胶体有两种状态即:()和()。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第五章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教学目标: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 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 1.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 (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二)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沙土。沙土的特性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热性土”。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 2.壤土。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 3.黏土。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 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及病毒等。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 >元素组成:C、O、H、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和S。 >物质组成:糖类(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10%~15%。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植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植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植物周围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而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等。同时植物又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植物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如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或退化,根系发达,松树、仙人掌,生活在湿润地区的植物,叶片则较大;水稻生活在水中,有适应水中生活的气腔,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植物植株矮小,喜兴的植物高大,喜阴的植物矮小等等。 花有花蜜,味道吸引昆虫,利于传粉 叶,扁片状(也有特化的)利于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果实,或有香甜的包被(苹果的果肉),吸引动物去吃,以便把种子散发到各处 种子有坚硬的外壳,保护种子内部不被外界各种因素伤害(如虫子咬食) 等等还有很多. 1.光因子。不同的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适应强光照地区的植物成为阳地植物,常见的有蒲公英,松,杉等。适应若弱照地区生活得成为阴地植物,例如那些灌木等。 2.温度因子。例如,有得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得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能反射阳光,免受热伤害。 3.水因子。陆生植物主要是尽量减少蒸腾作用,水生植物增加透气。 4.土壤因子。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会有不同的植物生长;另外土壤的含盐量、含水量等也是指标之一。 董美兰、孙雪垠、刘尹、白荣荣、惠敏,请赶快(7月15日前)把就业协议交给方丽慧老师,以便办最后一批报到证。参加社区工作的,办理社区报到证,若考上教师,提前给方老师打电话,办教师报到证,否则到8月25日前按社区录入系统。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5.0为强酸性,pH5.0~6.5为酸性,pH6.5~7.5为中性,pH7.5~8 。5为碱性,pH>8.5为强碱性。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高职院以培养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授课内容要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把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综合在一起,合成《植物生长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把理论讲活,增加学生兴趣;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将来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是种植类专业学生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类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亲缘关系等植物系统学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种植类专业课-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课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参考学时总计160学时(理论教学118学时,实验教学4 0学时),实践实训1.5-2.0周,学时分配参考表见下表。

第二课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地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种。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地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据说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地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教学难点是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和拓展

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翻开书第5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最上面的一段。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中?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花生是根部有根瘤菌共生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由于其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分,营养丰富,因此被广泛种植。我们看到的花生都种在沙地里,因为花生属于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是一个相当大的、相当特殊的家族。它的成员众多,绝大多数都会结出可爱的荚果,其中大部分在根部都会长出一个个小瘤,我们称之为“根瘤”。根瘤内有所谓的“根瘤菌”和根部共生。因为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就特别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大量的氮气,使花生获得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另外一个原因是花生的特殊习性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课时花生的话还是和其他植物一样开在地面上。当花儿凋谢之后,子房的胚珠已经受了精,子房下部就会迅速生长伸长,并接触地面,钻进沙土中,好让果实在地下发育完成。如果花生不种在沙地里,不但根瘤菌不活跃,子房也不易钻入土壤中,花生的果实就结得不好了。)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二)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小组的研究活动。 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分别举出2 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 课时建议: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内容见文本素材) 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 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 银杏叶扇形簇生二叉平行 叶脉 叶基(楔形) 不规则 三节 状,中 间凹入 鹅掌楸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椭圆形簇生弧形平行 脉 急尖(叶尖)全缘 金钱松叶披针形簇生 急形异短尖 (叶尖) 铁树(复叶)羽片条 形 对生叶 序 侧出平行 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急形异短尖 (叶尖) 细锯状 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 野生豌豆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 土壤与植物

3 土壤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三、教学用具 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知识解析】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pptx。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 【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 【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 【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 【展示】展示花生。 【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 【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 【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展示】展示活动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 【展示】展示表格。

植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的一些重要因素,知道植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培养观察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3、培养关心植物与环境关系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课前准备 PH试纸,酸、碱土壤各一块,玻璃棒一根。 四、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同学们认识它是什么植物吗?君子兰美不美?它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而美丽的君子兰又对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和环境》。(二)植物与土壤 1、你还记得土壤有什么成分吗?根据砂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又把它分为几类?

2、那么不同的植物所喜欢的土壤都一样吗?请你举举例子。 3、酸、碱土壤 (1)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看仔细了。 把酸、碱性土壤分别放在蒸馏水中搅拌,用滴管吸取分别滴在PH试纸上。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动手实验,试试土壤的酸碱性。 汇报哪一包土壤是酸性,哪一包是碱性。 (3)不同酸碱性的土壤能适应不同植物的生长。 (4)请同学们课后用PH试纸测测学校周围的土壤,看看分别长着什么植物。小结: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不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什么? (三)植物与光的关系。 1、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呢? 2、出示文竹和广玉兰投影,你看看这两种植物分别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阴和阳) 3、你还见过其它什么植物是喜欢阴的,什么植物是喜欢阳的?

4、小结:因此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但不同的植物需要的阳光多少也不同。 (四)植物与水的关系。 1、植物生长有了阳光和土壤还需要什么? 2、投影:荷花、仙人球、水稻,说说这些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小组讨论:如果将荷花种在干旱的土地时,给仙人球浇很多的水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4、小结: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5、出示投影:麦、苔藓、地衣、小麦、菊花。讨论它们分别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五)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1、同学们喜欢吃香蕉、荔枝吗?那么我们这里怎么不种香蕉、荔枝呢? 2、讨论:为什么有此花卉在冬天要放在温室里? 3、投影出示各种植物,看看哪些是喜寒,哪些是喜热,它们分别生长在哪里? 4、看图,讨论桃树在一年四季中随温度的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5、你知道其它植物在四季中是怎样变化的吗?

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优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地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同时,它本身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和无机环境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这些基本性质都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提高土壤的肥力,就必须使土壤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容量、孔隙度)、化学性质(土壤酸度、有机质、矿质元素)和生物性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称土壤肥力。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就差,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药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时由于好气菌活动强烈,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保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钼等养分,其中尤以氮、磷、钾的需要最多。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施肥,同时重视农家肥的利用,以利改良土壤。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铝和土壤溶液中的铝离子,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对自然植被的分布、生长和演替有重大影响;在强酸性土壤中含铝多,生活在这类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铝甚至喜铝(帚石兰、茶树);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铝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铝时生长受抑制;研究表明铝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对养分向根表运输的影响也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本身的养分含量有关。在含水量适中、施肥量合适的土壤中,中度土壤紧实有利于养分向根表运输,这是由于中度紧实的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加大,非饱和导水率也加大,所以增加了质流和扩散,这样会有更多的养分离子运输到根系表面。但如果土壤紧实度继续增加,土壤的通气状况和机械阻力就成了主要限制因素,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 土壤污染破坏植物根系的正常吸收和代谢功能,通常同植物体内酶系统作用有关。铜已被公认为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在生物中参与铬氨酸酥酶生理.生化作用过程。如果土壤中有效态铜含量小于6~13ppm,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显著衰退,氮的代射过程也受到影响,如果过量,铜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形成稳定册络合物,就会破坏植物根系正常代谢功能,引起植物册生育障碍。土壤污染物有:(1)无机物(重金飞行员属、酸、盐、碱等);(2)有机农药(杀虫剂、除莠剂等);(3)注机废弃物(生物可以降解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废物);(4)化学肥料;(5)污泥、矿渣和粉煤灰;(6)放性物质;(7)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 污染物通过土壤途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与污染物通过大气或水作用于植物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影响既涉及污染物在不均匀的、多相的土壤系统内部复杂的运动过程,又涉及土壤胶体与植物根胶系统之间查互作用。如土壤受铜、镍、钻、锰、锌、砷、硼等元素污染,能引起植物的生 度发育障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植物生产与环境练习题((全册))

模拟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高粱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2.水稻由南向北引种,则生育期会()。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缩短或延长 3.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4.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5.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 B.茎尖 C.叶片 D.花 二、填空题 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和()的形成。 4.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植物,三是()植物。 5.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植物本身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 ),也称真正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 2.发育 3.生长相关性 四、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有何区别? 2.何为植物的极性? 3.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答案 一、填空题 1.B 2.A 3.B 4.A 5.B 二、填空题 1.发育 2.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3.花芽分化、花器官形成 4.长日照、日中性 5.生理休眠、生理休眠 三、名词解释 1.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2.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 3.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四、问答题(要点)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3.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破坏作用,如践踏、吃食、为害植物等,造成植物减产甚至绝收;而有些动物对植物生长具有益处,可消灭害虫、松动土壤等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可通过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影响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固氮、降解毒性等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另一方面杂草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业要素的本体;作物、果树、蔬菜、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模拟训练二 一、选择题 1.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 A高粱 B.甘蔗 C.小麦 D.向日葵 2.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3.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土壤与植物》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下《土壤与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土壤的哪些性状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通过活动,知道植物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 3.知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和危害性,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主要的措施。 教学重点: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教学过程: 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呢? 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是不同的。 一、土壤支持植物生长 活动1: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P104 取相同质量的砂土、壤土、粘土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水,观察花盆中水流出的速度和数量。并讨论哪种易失水?哪种易积水?水分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过程:1、感觉粘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粘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 3、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粘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___漏斗。) 思考: 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粘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粘土类土壤 提问:1.植物为什么不直接长在岩石中? 2.陆地上的大多数植物为什么不能在水中生活呢? 3.土壤中除了有水、有气,还能提供什么生长条件呢? 既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土壤的粘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粘性很强,如粘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 注意: 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 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名称性状 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粘土类土壤质地粘重,湿时粘,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植物生长和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25.苹果缩果病是由于缺()引起的生理病害,玉米白苗病是由于缺()引起的生理病害。 26.南方酸性花卉在北方培养时易发生黄化病,这是由于()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生理病害。 27.化成复合肥料由于养分比例固定,很难适合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的不同需要,常要用()补充调节。 28.人粪尿贮存的主要原则是减少(),防止(),提高肥料质量以及减少病菌虫卵的传播。 29.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和()。 30.高温堆肥的腐熟过程要经过()、()、()和()四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