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经济学试题

水资源经济学试题
水资源经济学试题

1.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 0.5P-Q=-3, 需求曲线为P+Q=6 (P---价格; Q---商品量)。计算回答: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在均衡状态下需求的价格弹性;

(3)如果该商品价格上涨(高于均衡价格),消费者用于购买该商品的货币总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2、以使用X与G的边际费用相等为最优条件式求解第四讲例题2;

3、用比较精确的插值方法求解第四讲的3个例题;

4、简述水资源经济规划的基本经济准则,并说明如何在规划中体现这个准则(以防洪、供水和发电部门为例进行论述);

5、灌溉供水需求曲线推求时需要对有效降雨进行修正,分析修正后是否会改变原来的净效益关系?如果会改变,请设计一个修正步骤以保持原净效益关系不变。

6、水库群联合供水经济规划时,写出库群系统供水费用曲线计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和编程计算逻辑框图,包括相关计算步骤的数学表达式,即所谓的计算模型,并进一步说明各水库最优规模的确定步骤;

7、写出年调节水电站经济规划的编程计算逻辑框图,包括相关计算步骤的数学表达式。

水资源经济

水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水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焦点,如何加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匮乏与需水量日益增大这一矛盾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处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保护水资源这一问题更加关注。下面本文将根据已有资料论述,水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水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是工农业等一切经济活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投入资源,又是人类消费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并且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资源是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环境正在日益恶化,根据1993~1995年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在评价的700余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只占评价河长的32.2% ;受污染的河已占评价河长的46.5%。在全部评价河长中,有2. 5万km的河段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1993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356亿m3,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水污染源。 同时,我国的地下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多个城市的地下水中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等情况。还存在部分地区过分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海水倒灌,目前,我国广东省这一现象尤为严重,在湛江市,在10年前就出现了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盐化的现象。现在北方的农村,由于地下水的匮乏,也出现了井越打越深的情况。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 题的科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征。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 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高运用 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 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讲 可持续性问题 第一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可持续性的概念 第三讲 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效率与最优化 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 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 第四讲 自然资源管理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 第二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 第五讲 环境污染控制 第一节污染控制目标 第二节污染控制工具/手段 第六讲 环境资源评价 第一节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市场价值法 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 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 3.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 罗杰. 珀曼等,2002.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 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 四、作业与考试 作业:40% 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 课程论文:40%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 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文。 五、任课教师 张自斌zb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e116785729.html, 办公室:经济学院414-2

《水文学》试卷A

《水文学》作业 姓名教学点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其核心内容是。 2.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指标是和河流 的。 3.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叫水体 的。 4.因蒸发面的不同可见蒸发分为、土壤蒸发 和。 5.径流形成的两大基本条件是和流域下垫面。 6.河流是全球水循环大系统的支系统,其循环机制主要受热力 学因素及控制。 7.一般认为,月平均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小于则进入枯水期。 8.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这是地下水存在 的首要条件。 二、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填在横线上。每小题2 分,共12分) 1.“我国南方湿润区的河流水量充沛,年内分配较均匀。”体现水文现象的 哪个特点?() A.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周期性B.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随机性 C.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相似性 D.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特殊性 2.一般来说,地下水水温变化小。 A.日常温层以上B.年常温层以上 C.年常温层中D.年常温层以下 3.当土壤含水量临界含水量时,土壤蒸发量与含水量无关。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等于 4.不受重力影响,不能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A.吸湿水B.薄膜水C.毛管水D.重力水 5.下列关于承压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承压水最基本的特征是承受静力水压。 B.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 C.承压水受外界影响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D.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6.反映岩土孔隙代表性最强、适应性最广的指标是。 A.孔隙率B.裂隙率C.岩隙率D.孔隙数量 三、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正误,在正确题后的括号里打“+”,在错误题后的 括号里打“-”,并加以改正。每小题3分,共18分) 1.水的密度与温度无关。()

水资源的含义与分类

水资源的含义与分类: 【1】将经济和技术因素考虑其中。 【2】将失去使用价值的污水划归到水资源行列中。 【3】强调水资源是环境资源,因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限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水资源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水资源的特性: 【1】水资源的循环性 【2】储量有限性 【3】时空分布不均匀 【4】用途广泛性 【5】不可替代性 【6】水量的相互转化 【7】利害两重性 全球水资源状况:储量有限,总量稀少,分布不均。 全球水资源供需情况取决于六个因素:经济增长,人口压力,技术条件,社会状况,环境质量,管理制度。 中国水资源状况:总量大,人均少,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2】用水量逐年增长,水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加剧,湖库水质下降。 【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水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内,大气层中,生物体内所有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海洋水,冰川水,沼泽水,河流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生物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统。 地球水循环:根据涉及地域不同,分为大循环,小循环。 减税,径流,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岩石中水存在形式有两大类: 【1】岩石中骨架中的水 【2】岩石中孔隙中的水。主要形式有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孔隙中有毛细管现象,它形成了一定上升高度的毛细水带。重力水:在包气带的非毛细管孔隙中形成的能自由向下流动的水,叫重力水。地下水形成的条件: 【1】岩层中有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孔隙性是构成含水层的先决条件。岩土层必须具有相互连通的空隙,地下水可以在这些空隙中自由运动。 【2】岩层中有储存,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3】有足够的补给来源。 地下水类型: 【1】上层滞水。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称为潜水。 【3】承压水。承压水使之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地表水的渗入,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通

《工程水文学》模拟题2

《工程水文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不一定是单选题)(15×1=15分) 〖ABC 〗1.工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 a、成因分析法; b、数理统计法; c、地理综合法; d、趋势分析法。 〖 B 〗2.人类活动(例如修建水库、灌溉、水土保持等)通过改变下墊面的性质间接影响年径流量,一般说来,这种影响使得[____]。 a、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减少; c、蒸发量基本不变,从而年径流量减少; d、蒸发量增加,从而年径流量增加。 〖 A 〗3.对设计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分析的目的是: 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 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 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 d、检查洪水的大小 〖 B 〗4.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大,其频率密度曲线为: a、对称; b、负偏;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 D 〗5.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____] a、部分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b、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 c、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 d、部分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 〖 C 〗6.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 〖 D 〗7.水文测验中断面流量的确定,关键是(____) A.施测过水断面 B.测流期间水位的观测 C.计算垂线平均流速 D.测点流速的施测 〖 AD 〗8.当洪水痕迹高程确定以后,推算相应于此洪水位的洪峰流量,常用的方法有(____) A.水位流量关系法 B.临时曲线法 C.连时序法 D.比降法

2004-2005学年河海大学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2)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2);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1)增大;(2)减小;( 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 c,K与(3)有关。 (1)降雨强度;(2)土壤含水量;(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1)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2)。 (1)增加;(2)减少;(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2);P(A+B)=(4)。 (1)0.2;(2)0.02;(3)0.45;(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3)。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 p=(1) mm。 (1)360.0;(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1)。 (1)一致性;(2)代表性;(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1)。 (1)P( Q>2.5 m3/s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3)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2)等于;(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3)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2)小于;(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 c=(2) mm/h。 (1)2.0 ;(2)2.5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分析

第四章习题 【思考题】 1、选择题 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D_]。 a、不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C]。 a、必然变化特性; b、自然变化特性; c、统计变化特性; d、可能变化特性。 2、是非题 由随机现象的一部分试验资料去研究总体现象的数字特征和规律的学科称为概率论?(×) 偶然现象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 3、简答题 什么是偶然现象?有何特点? 何谓水文统计?它在工程水文中一般解决什么问题?

1、选择题 一棵骰子投掷一次,出现4点或5点的概率为[A]。 a、; b、; c、; d、 一棵骰子投掷8次,2点出现3次,其概率为[C]。 a、; b、; c、; d、 2、是非题 在每次试验中一定会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 3、简答题 概率和频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两个事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相应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1、选择题 一阶原点矩就是[A]。 a、算术平均数; b、均方差 c、变差系数; d、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x[B]。 a、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为0。 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2、是非题 x、y两个系列的均值相同,它们的均方差分别为σx、σy,已知σx>σy,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大。 【答案】Y 统计参数Cs是表示系列离散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答案】N 3、简答题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不及制累积概率与超过制累积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什么叫总体?什么叫样本?为什么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推估总体的概率分布? 统计参数、σ、Cv、Cs的含义如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文学试题

水文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冰川 B.无数次地震 C.各种钙化物质 D.风化作用 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A.模拟实验法 B.成因分析法 C.地理综合法 D.调查法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A.气象因素 B.板块运动因素 C.全球升温 D.下垫面因素 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 A.P陆-E陆-R=±△S陆 B.P海-E海+R=±△S海 C.P陆+P海=E陆+E海 D.E陆=P陆-R 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 A.渤海基面 B.北京基面 C.青岛基面 D.南海基面 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 A.我国西北地区 B.我国东北地区 C.我国东部季风区 D.我国青藏地区 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A.土壤特性 B.降雨特性 C.地形、植被 D.人类活动 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 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 B.降雨强度 C.下渗强度

D.降雨量的大小 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A.气候因素 B.流域面积 C.径流补给来源 D.年径流量 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D.自流水区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0分) 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19、渗流速度 V 大于实际平均流速 u。() 20、单斜岩层中的承压含水层的物质组成发生由粗粒到细粒的相变,或者尖灭所形成的承压斜地。()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岩石空隙按成因可分为___、___和___三大类,它们均有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22、陆地小循环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3、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____称为水位,它是反映______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24、水位的变化一般可分为___和___。 25、测定矿化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___和___。 26、防凌措施——______。 27、湖泊对河流水量有明显的__作用。 28、闭合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29、对于径流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归纳起来目前有两种途径:_____和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30、陆地小循环: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试卷 及答案

水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10*1)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 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3、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 4、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深泓线。 5、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6、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7、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要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确定。 8、流城中的湖泊围垦以后,流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增大 9、降水的三要素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10、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城市的雨量资料年数还不够长,为了能够选得足够数量的雨量样本,且各样本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规范规定取样方法采用年多个样法。 二、判断并改错(10*2) 1、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可以把渗透系数K当作代表岩层透水性的常数(T) 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与液体的性质无关.

2、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 3、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没有确定的周期 4、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 5、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是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三部分(F)还有补充土壤缺水(入渗) 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减少(F) 增加 7、重现期为一千年的洪水,其含义为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F)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很长时间内平均千年出现一次 8、设计洪水是指断面的最大洪水(F)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9、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 10、按成因把自然界的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F )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还有一类是沉积岩。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学术界 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随之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 生活活动范围持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持续剧增,人类活动的扩 张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所以在有限的水资源和人类无限发展 潜力的矛盾中,需要把握一定的范围来协调其中的关系。经济发展需 要资源支撑,水资源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研究可为人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国内学者使用的不同方法对不同区域 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相关两者间的相关性,徐鑫等[1]以甘肃省武威 市为例,剖析了干旱绿洲型区域的水资源短缺在一定水准上会制约经 济发展的宽度和广度;罗兰等[2]通过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环 境系统协调度的分析,探究了新疆各地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 的匹配水准,预测了未来新疆水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 的严峻形势。近年来研究两者关系的方法采用脱钩理论与协整理论较多,如潘安娥等[3]、谷学明等[4]基于内外部水足迹视角分别对 湖北和江苏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行了脱钩分析,得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同时水资源压力在持 续增增加,提出节水和控制污染是降低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方向。潘丹 等[5]使用协整理论,选择农业用水量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指标研究 中国东、中、西部两者的关系;李松华[6]选择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 加值指标研究河南省的两者关系;罗光明等[7]等选择供水总量与GDP 指标、覃龙等[8]选择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研究了新疆的两者关系。就动态关系来说,部分学者得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存有正向 效应的结论,但部分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如万永坤等[10]使用 “增长阻尼”理论、刘耀彬等[11]使用“增长尾效”模型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的约束。本文使用协整理论并整合新疆和 田地区1997—2013年的生活、工业、农业、总用水量指标与GDP数据,构造和田地区水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3.日降水量50~100mm的降水称为[D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 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工程水文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第二章工程水文学试题解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各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2.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 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4. 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 5.成因规律,统计规律 6.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二)选择题 1.[d] 2.[c] 3.[b] 4.[b] 5.[a] 6. [b] 7.[a] 8.[c] 9.[b] 10.[c] (三)判断题 1.[T] 2.[T] 3.[F] 4.[F] 5. [T] 6.[F] 7.[T] 8.[T] (四)问答题 1.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4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3. 答: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综述 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去年在两院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水资源需节水和防污并重。绵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绵阳市水资源公报》,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水资源的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结合绵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惜水、保护意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兼顾用水公平,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从而保障流域综合用水和促进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区,幅员面积20244Km2,涪江水系是绵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水源。涪江中上游山区,人少地阔,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中下游丘陵平坝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004年,绵阳市降水量分布总体相对去年变差有所减小,年总降水量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天然客水和跨流域调水)为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后,全市总水资源量为亿m3,比去年减少亿m3,人均1808 m3,全市入境水量亿m3(其中跨流域调水亿m3),出境水量亿m3,水利工程蓄水变化量为亿m3。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亿m3(其中地表水占%,地下水占%,其它水源占%),总用水耗水量为亿m3,占总用水量的%。全市人均用水量330m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53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8m3。 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16833万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920万吨,占%,其它废水(建筑业废水、生活废水、第三产业废水)占%,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率达%。对全市936公里河长的水质评价结果:Ⅱ类河长占%,Ⅲ类河长占%,Ⅳ类河长占%,劣Ⅴ类河长占%。

水资源经济学

浅谈水资源经济学 摘要:所谓水资源经济学就是研究日渐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旨在使消费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满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同样的效用满足,使生产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水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水平。该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研究内容的扩展趋势、研究重心的转移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深化趋势。从“重供给分析、轻需求分析”向“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并重”的转变、从“重技术分析、轻制度分析”向“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并重”的转交、从“重工程设计、轻政策设计”向“工程设计与政策设计并重”的转变是水资源经济学研究内容和水资源政策的重要转型。关键字:水资源经济学国内外状况三大趋势 1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水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极其丰富的功能,大体上具有生活用水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和生态用水功能。生活用水功能包括饮用、梳洗、装点等功能,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运输用水、养殖用水等功能,生态用水包括水生态景观、水生态调节、水环境容量等功能。这种水资源的多用途性,就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稀缺的水资源配置到人们最急需的地方去,以产生最高的效用。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客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近海水域的保护;陆地的排水系统;洪水防范和海岸保护;大坝项目;洁净水的供给;家庭、农业、工业和其他部门的水资源的使用;废水的处理及其排放。他阐述了水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十大领域:第一,向家庭、农业、工业和其他部门供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足够的水资源;第二,确保低收人家庭的洁净水的使用;第三,确保农牧业水资源的供给和使用;第四,净化家庭、农业和工业排放的污水;第五,防止洁净水供应和废水收集企业垄断权力的滥用;第六,保障城乡抗洪及其排水;第七,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流动的能力;第八,保护在所有洁净水和海洋水环境中的生物物种及其生活习性;第九,减少和消除国际水资源冲突;第十,确保政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进行公共投资的支出的透明性。他的分析概括了水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可能领域,但是并未对此进行严格界定。 简单地说,水资源经济学涉及三个大的问题:一是如何把过多的水化害为利,这一部分可以称作水利经济学;二是如何使有

《桥涵水文》模拟卷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函授2009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桥涵水文专业:2008级路桥工程(专科)试卷:A (开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一般的河流,从河源到河口,可按河段的不同特性分为、、三个部分。 2.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表示。 3.山区河流的河谷断面一般呈(不完全的)或形。 4.计算流量所依据的河流横断面,称为断面。 5.洪水比降是指。 6. 桥涵设计流量的推算,对于大、中河流,具有足够的实测流量资料时,主要采用 法进行计算。 7. 桥面高程是指的高程。 8.桥梁墩台冲刷,包括自然演变冲刷,和三部分。 9.河流的调治构造物主要有、、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地面径流、河川径流2.水文测验3.水文统计法4.(某流量的)累积频率5.(桥前)雍水高度 6.局部冲刷 三、回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及演变过程可分为哪些类型? 2.河川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河床演变? 4.桥面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函授2009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开卷) 课程:桥涵水文专业:2008级路桥工程(专科) 教材:高冬光. 桥涵水文(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8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 上游,中游,下游 2. 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 3. V, U 4. 形态(或水文) 5. 河流中出现洪峰时的水面比降 6. 水文统计 7. 桥面中心线上最低点 8.一般冲刷,局部冲刷 9. 导流堤,丁坝,其它桥头防护工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这种水流称为地面径流(3分)。受重力作用沿河床流动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2分)。 2.河流水情的变化由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资料反映(3分),对各项水文要素的观测,称为水文测验(2分)。 3.利用流量、降雨量、潮水位、波浪高度等实测水文资料(实际数量)作为随机变量(3分),通过统计分析,推求水文现象(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统计规律)的方法,称为水文统计法(2分)。 4.水文统计中,等于或大于某一流量值出现的次数(即累积出现次数)(3分)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该流量的累积频率(2分)。 5. 桥孔压缩天然水流使桥前的天然水面(正常水深)以上(3分)雍起的高度,称为雍水高度(2分)。 6.桥墩、桥台、丁坝等建筑物周围,高速旋转的绕流漩涡卷起床面泥沙(3分),带往下游,

工程水文学1-2章习题含答案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答案】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b)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答案】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这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及,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思考题】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

(2)径流系数小于1; (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3.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4.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 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思考题】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 【答案】层结曲线是因为不同高程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不同,所形成的气温自地面向高空递减的曲线,其递减率约为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5 ;状态曲线则为气块上升过程中,因气块膨胀消耗内能,气温随上升高度递减的曲线,坡度较前者陡。所以,二者不一致。 2.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 【答案】气旋为有闭合等压线包围的低压区,空气在向低压中心辐合时,因受地球偏转力的作用,在北半球该力总是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从而使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向低压区辐合的暖湿空气,上升过程中,动力冷却作用,导致云雨天气。 3.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d) a.指向高压一侧; b.指向低压一侧; 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 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旋转。 4.露点是表示空气状态的一种指标(c) a.压力; b.温度; c.湿度; d.密度。

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docx

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渭河流域出现了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等问题,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抑制性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科学改善水环境,应对污染问题,协调供需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渭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 (一)总量不足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渭河流域的流量为100亿m3,人均占有量为308m3,亩占有量为180m3。然而,当前渭河流域的水资源呈现明显不足现象,承载能力较低,具有资源型缺水等特点。在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周围农田灌溉不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只能适当的对其进行灌溉。近年来,虽然渭河流域的水量有所增加,但是,还是存在分布均匀性问题,甚至会发生洪水等事故,导致水资源应用效率降低。降雨量是渭河发展中的主要水资源的来源,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较高,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还要对降雨量与用水量进行分析,如图1,为渭河流域的1966年到19XX年的用水量趋势图,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保证自身工作成效。[1] (二)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在当地社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渭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水环境质量降低的情况下,会导致其使用效率下降。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得知,渭河流域林家村阶段的水质为Ⅲ类,而一些区域的水

质为Ⅲ类,水质量较差。部分区域中含有氨氮成分、高锰酸钾成分等,导致水环境不能得到良好保障,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工业与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导致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降低,不能达到环境保护目的,无法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渭河流域属于黄河发展的第一大支流,在XXX与宁夏区域纵横。在渭河区域向阳办、田市等部位,水资源的深度为30mm~60mm之间,提水能力在6.7m2/s 左右。在滩区灌溉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分布为65%左右,饮水量在每年3000万m3左右。同时,信义区域的水资源分布较为贫乏,不能保证灌溉效果,而滩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开展灌溉等工作。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还没有针对渭河流域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无法建立专门的开发机制,导致水资源利用率降低。部分区域虽然已经得到开发,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缺乏一定的开发依据,导致上游区域与下游区域出现严重的用水矛盾问题,无法提高水资源的规划质量。同时,部分区域在缺乏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出现了争抢水资源的现象,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不能保证引水秩序,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下,导致工作效率降低。[2]在监测的过程中,林家村监测点的水质为Ⅲ级别,张家山监测点的水质为Ⅲ级别,华县监测点的水质为Ⅲ级别。 (四)缺乏良好的节水制度 相关部门还没有针对渭河流域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节水制度,无法指导群众更好的使用水资源。首先,管理单位只能依靠水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