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企业决策、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领域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问题
02
能源经济学:研究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3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
3
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和实践,包括资源规划、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等
6
选修课程
03
环境政策与法规:研究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02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4
资源管理与规划:研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01
毕业生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03
毕业生可在环境咨询公司、环保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从事咨询、评估、投资等工作。
02
毕业生可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项目实施等工作。
04
谢谢
04
发展趋势
0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热门专业
02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
03
跨学科合作日益增多,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04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进行研究
3
专业主要开设院校
国内知名院校
国外知名院校
院校排名
清华大学
01.
北京大学
01.
0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更长的时期的情况。
保留不变边际开采成本的假设,把时间延长为n年。
如果可开采资源的总量为Q,那么n年中资源的最优动
态配置问题可用下式表示:
Maxqt
n i1
aqi
-
(b/2)q
2 i
-
cqi
(1 r)i-1
(Q -
n i1
qi )
假设资源总量Q小于需求量,动态最优配置必须满 足下列条件:
a - bqt - c - 0
二、资源的跨时间有效配置: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考虑如下情况:在使用非再生资源的同时,有一
种固定开采成本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先使用成本 较低的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转移到可再生替代资源。
假定存在一种可再生的、完全替代的、供给量无 穷多的资源,其单位成本为d=6元。令qt为t年开采的、 固定边际开采成本的非再生资源的数量;qst为固定边 际开采成本的完全替代可再生资源的数量
二、环境资源的划分 环境资源丰富而复杂、其分类方式也有多种 按所有权划分,自然资源分为共享资源和所
有权资源(或称为专有资源)。
按资源的服务方式划分,自然资源可分为积贮性 资源和流失性资源。
流失性资源--如果不用,它会随时间流失而浪费, 如水能资源、环境容量资源、景观资源等。
积贮性资源则是以其实体提供服务的,如矿产资 源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环境资源分类及特点 一、环境的资源属性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其具体说明如下: (1)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原材料; (2)环境提供为人类及其他生命体提供生存的场 所; (3)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扩散、贮存、 同化和分解的作用,即环境对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 (4)环境为人类提供景观服务。

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

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料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优 1、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2、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供给: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均衡: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需求、共给、均衡三者关系三者关系:需求、共给、均衡三者关系:1、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移动 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移动,均衡数量同方向移动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

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而且还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这类转移的成本。

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引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实现人类的福祉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义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并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经济政策来调节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制定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指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它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例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环境法规来保护环境。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来评估不同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用于评估环境影响的方法。

它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便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例如碳交易市场和水权交易市场,可以激励经济主体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生态学和经济学是两个独立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经济学关注的是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两个方面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的学科。

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所需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物质和能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源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资源替代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稀缺性是指资源的供给有限而需求无限,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资源替代性是指某种资源可以替代另一种资源来满足相同的需求,因此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需要考虑其替代性。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资源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效用变化,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成本变化。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资源。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它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密切相关。

二、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旨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环境成本。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对所有人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如清洁空气和水资源。

环境成本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如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

在环境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工具,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

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配额限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污染减排的经济效益。

环境税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征收的税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价值和影响
环境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风景、休闲 旅游、新兴产业等。
环境影响
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 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平衡发 展,是未来可持续生存必要条件。
基本原理
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高效配置。
环境问题是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实现
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市 场失灵。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通过法规、税收、补贴等手 段强制或引导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应用
污染控制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和污染交 易制度等手段控制污染。企业 内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 生产等手段减少污染。
自然资源管理
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包括 产权制度、招标授权、区域管 理、生态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 色消费等,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挑战
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长期可靠数据的缺失,数据统计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研究受限。
2 政策制定和实施
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避免政策冲突。
3 公众意识与参与
公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市场、生态 补偿等,将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领域发展。
技术创新
解决全球性问题
智能城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 将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技术 支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 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征。

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讲 导论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讲 可持续性问题第一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性的概念第三讲 资源配置理论第一节效率与最优化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讲 自然资源管理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第二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第五讲 环境污染控制第一节污染控制目标第二节污染控制工具/手段第六讲 环境资源评价第一节成本收益分析第二节市场价值法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三、主要参考教材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3.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罗杰. 珀曼等,2002.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四、作业与考试作业:40%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课程论文:40%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文。

五、任课教师张自斌zbzhang@办公室:经济学院414-2资源与环境经济教材论文集不完全清单1、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网上有电子版)3、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4、曲福田:《资源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版5、张象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6、[美]汤姆•泰坦伯格:《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5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7、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网上有电子版)8、王克强,赵凯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上海财大出版社 2007年版9. Alan Randall, Resource Economics, Grig Publishing,1981(初级)10. Tom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AddisonWesley Longman, 6th edition, 2005(初级,有清华版本)11. James R. Kahn, The Economics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Third edition, South-Western, Thomson, 2005(初级到中级)12. W.Baomol and W.Oates,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Seco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88(中级以上)13. Xepapadeas, A., Advanced Principle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Edward Elgar, 199714. A.M.Freeman,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Theory andMethods, Second edition,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2003(中级以上)15. A.Myrick Freeman Ⅲ,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Second edition, Resource for the Future, 2003(中级以上)16. T. Haab and T.E. McConnell, Valuin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Edward Elgar Publishers, 2002(中级以上)17. Stavins, Robert, eds. 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 Selected Readings, 5th edition,W.W. North and Company, 2005(论文集,初级到中级)18. Henk Folmer, et al., 2000.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论文集,中级到高级, 有电子版)19. Maler, Karl-Goran and Jeffrey Vincent,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V ol1,2,3, North-Holland, 2003(vol. 1),2005(vol 2 and 3)(论文集,中级到高级, 有电子版)20. Allen V Kneese and James L. Sweeney. Handbook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ergyEconomics (V ol. 1, 2, 3). (论文集,中级到高级,有电子版)21. Jeroen C. J. M. Van Den Bergh.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Economics. (论文集,中级到高级)第一讲 导论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科学。

(1)稀缺(Scarcity):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稀少,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欲望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和劳务是相对不足的。

(2)经济问题就是人的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3)资源配置就是分配使用有多种用途但数量有限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需要。

2.资源的含义与分类(1)资源: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自然资源:可分为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3)社会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非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的科学。

该定义中的“自然资源”对应于图中的“实物资源”,“环境资源”对应于图中的“环境资源”。

2. 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1)资源在目前和将来的配置问题(2)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3)资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4)政策、法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问题(5)可持续发展问题3.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问题(1)污染控制经济学(2)环境评价(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4)国际环境问题:贸易与环境、全球气候变化4. 将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并列处理是国外对该学科的通用处理方式(1)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紧密相连,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正因为如此,环境经济学必然涉及资源经济学领域,资源经济学必然涉及环境经济学领域(2)资源经济学侧重于实物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环境经济学侧重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研究(3)资源经济学侧重于开采性资源的研究;环境经济学侧重于非开采性资源的研究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分支学科(1)生物资源配置:林业经济学、渔业经济学(2)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经济学(3)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经济学(4)能源资源配置(石油、煤炭、水):能源经济学……….(5)污染控制经济学(6)产业环境经济学(7)可持续发展经济学(8)气候变化经济学(9)太空环境经济学………..三、贯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三个主题(Perman 等的观点)1. 效率 (Efficiency)如何避免自然资源和环境利用及配置上的无效率。

2. 最优 (Optimality)一种资源配置如果没有效率就不能最优;但是,即使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也不一定令全社会最满意。

3.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关系到子孙后代。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基本特征(Perman 等的观点)1. 产权、效率与政府干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有效配置。

明晰的产权是必要条件之一。

因为许多资源的产权不存在或不明晰,所以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在此情况下,政府有必要为增进效率而采取干预政策。

2. 经济决策的时间尺度效率和最优具有短期和长期、动态和静态两个尺度。

3. 可替代性以及不可逆性(Substitutability and Irreversibility)可替代性:资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其他投入(比如人工资本)替代发电厂燃料选择——矿物燃料vs 替代燃料太阳能是否能够大规模替代矿物燃料?不可逆性:石油燃烧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参考《环境经济学高级教程》梁本凡,2010)一、时代背景二、西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三、中国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起步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成就与贡献1. 理论上的创新2. 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3. 积累了一大批学术成果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一、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贡献1.亚当思密(Adam Smith,1723-1790)《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1)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的作者(2)“看不见的手”的作用:“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更经常地是增进了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增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更好。

”“By pursuing his own interest he frequently promotes that of society more effectively than when he really intends to promote it.”(3)对市场机制作用的简略描述是现代经济学,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内的一个基本信条2.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人口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1798)(1)土地供给不变、假设人口保持持续正增长趋势、农业报酬递减(2)存在一种使人们的生活下降到只能维持生计的最低水平的长期趋势3.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政治经济与税收原则》(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1)农业能够通过扩大内延(在一块给定的土地上进行更加集约化的耕作)或外延(开垦更多的荒地应用于生产)的方法来增大产出(2)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土地投入的报酬都被认为是递减的(3)经济发展只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即“经济剩余”逐渐以地租和土地报酬的形式被占用,经济最终走向马尔萨斯所谓的稳态状态(Stationary St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