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气象学复习

应用气象学复习
应用气象学复习

应用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应用气象学:是利用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气象问题的一门实用性科学。目的在于合理、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产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应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进农业发展的实用性科学。

3、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从农业气象学科考虑,作物及其生产过程是一个

作用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或可称之为“农业气象系统”。SPAM 视土壤、植物和大气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过电子计算机,用数学方程去近似地描述其间各种错复杂的定量关系,主要包括土壤、植物和大气三者间能量转换和物质输送,以及最后完成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复杂过程。

4、标准有效温度(SET):标准环境是指室内均匀的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一般为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是辐射量的一种温度当量),相对湿度为50%,静风状态(因人体温度可产生的气流速度约0.125m/s)。在此标准环境中穿着标准热阻服装(0.6Clo)的人员,其活动量对应于新陈代谢率为58W/m2(相对于伏案工作),此时人体的皮肤温度、皮肤湿润度和热损失均与标准环境相同,该标准环境温度即为标准有效温度。

5、最小风频原则:在季节变化型里,冬季风和夏季风一般是风频相当风向相反的,所以在城市规划时,应选择最小风向频率,因为从该方向吹来的风次数最少,污染机会最小。故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位于居住区的上风侧”。

6、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的参数。污染系数为某一方向风向频率与该项的平均风速之比。

7、建筑间距系数: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8、通风室外计算参数:将根据当地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计对象确定出设计计算用的数值,称为室外计算参数。根据我国采暖通风规范规定,以累年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及其对应的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夏季通风计算参数,为了简化,一般以7月代表最热月,但用14时的平均气温代表平均最高气温,尚有疑问。

9、泥石流:山区大量泥沙和石块,被水浸润后,在重力与水的作用下造成的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洪流。淤埋公路,堵塞江河,冲毁桥涵,冲刷路基等。主要是雨季暴雨浸渍冲泡,山体松动造成的。

10、吹雪雪阻:又称风雪流雪阻,与风沙流、泥石流类似,强劲的风雪流可造成积雪迁移,阻塞交通。

11、沙尘暴:尘暴多指8-9级以上强风,把大量沙尘卷入高空,沙暴推进时,其前锋往往形成一道高数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尘墙滚滚而来,过境之处天昏地暗,水平能见度极低,尘暴在高空可飘移数千米。

具有突发性,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春夏季时有发生,对公路铁路交通危害甚大。

12、吸湿泛潮:指盐湖公路由盐岩筑成,当盐岩吸湿达饱和时,盐岩溶解在公路表面层出现饱和卤水,此现象称为吸湿泛潮。

13、公路翻浆: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特有的公路病害,主要表现为春融期间潮湿地段由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下降,因行车载重,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和冒泡等现象。

14、飞机颠簸:指飞机遇到扰动气流或受到不均匀空气动力冲击,造成飞机左右摇晃,前后颠簸,上下抛掷以及局部振颤等现象使得飞机操纵困难,仪表不准。

15、海洋气象导航技术:为船舶横渡大洋优选最佳航线,均以航行海区的气象和海况的预报信息,船

舶的装载量和运动性能为依据,运用最优化的原理,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求解能避开恶劣风浪区的安全、省时、经济的航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航跟踪服务,气象保障咨询,以实现全航程安全、可靠、高效。

16、易霉度:,D为库外温度高于警

戒温度的积累值,n为储存易霉期中的总日数,Ti为易霉期中高于25℃时日平均气温。为相对湿度订正系数,f为易霉期中逐日平均相对湿度。

17、基本风速:按规定条件测定的风速称为基本风速。我国规定条件:我国气象台站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12m,平均时段为10分钟,测站周围要求空旷平坦。

18、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是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

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V0(m/s)为标准,一般按确定的风压

值。

19、电线积冰:是指水汽、水滴和(或)雨滴在寒冷或严寒情况下,凝聚粘附在电线上形成的一种冻结物。

20、温度力:当温度环境变化,使轨温随之变化,从而引起钢轨受力,由于此力由温度变化引起,固称“温度力”。

21、设计锁定轨温:为保证冬季钢轨不折断,夏季钢轨不胀跑道,必须从强度和稳定条件来计算一个锁定轨温,称之为“设计锁定轨温”(又称中和温度)

22、水库调度:即对水库调蓄能力的控制运用,以达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水资源,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3、有效积湿量:,表示药材的日平均含水量,i表示某

品种的试验日数,j为试验次数,Pi表示该品种发生初霉日数。温度一定,药材水分含量越高,则发生霉变的时间越短。当药材水分含量低于K(T)时,C为负值,不可能发生霉变。

24、着陆能见度:飞机下滑着陆时,飞行员能看清跑道近端的最大距离称为着陆能见度。

25、最低气象条件: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的最经常的三个基本气象要素。所谓“机场关闭”,就气象条件而言,即以云高和能见度值作为标准。包括机场最低气象条件、飞机最低气象条件、机长(飞行员)最低气象条件。

26、实效湿度:冬季连续干燥的时间较长,为防止火灾的发生以及确认木材的干

燥度所使用。 E=(1-0.7)H0+0.7H1+(0.7)(0.7)H2+ ……,此时的H0:当日的相对湿度,H1:前日的相对湿度 H2:前前日的相对湿度力。

(另加:)

27、光周期现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里,一天之中的昼夜长短,即光明与黑暗的长度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这种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的开花有很大影响的现象。

28、蒸腾: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

29、蒸散:农田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30、农业气象灾害:作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气象条件,当其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气象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成熟。由不利的气象条件所造成的作物减产歉收。

31、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当时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不一定低于零度),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危害而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32、干热风:是指引起作物大量蒸腾的综合气象现象(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旱风),这种综合现象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严重的破坏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在短时间内给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很大损失。

33、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中毛管水到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包括全部束缚水和毛管水,它是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土壤中所能较稳定保持的水分的最大数量。田间持水量是土壤对作有效水分的上限,常用来作为灌溉的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灌溉上限= 田间持水量–灌前土壤含水量

34、瓦斯爆炸:瓦斯和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遇高温热源发生的热-链式氧化反应,并伴有高温及压力(压强)上升的现象。

35、空气污染预报:是指根据气象条件(风、稳定度、降水及天气形势等)和污染源排放情况对某个区域未来的污染浓度及空间分布及空间分布作出估计。若将有严重污染出现或污染浓度超过某一限值时则发出警报,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止危害事件发生。按内容可分为污染浓度预报和污染潜势预报两种,按尺度分为区域预报、城市预报和特定源预报三种。空气污染预报目前仍处在研究发展阶段。

36、舒适度指数:是结合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生理及适应冷暖环境,以及防范天气冷热突变的指数,便于人们了解在多变的天气下身体的舒适程度,预防由某些天气造成的人体不舒适而导致的疾病等。舒适度指数分为9级,级数越高,气象条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越大,舒适感越差。

37、巡航高度:对确定的机型,在一定的维修质量控制下,相应于确定的飞行重量和气象条件下,具有耗油量最低的飞行高度,亦即巡航状态相应于经济效益最好的飞行高度。

38、巡航速度:对确定的机型,在一定的维修质量控制下,相应于确定的飞行重量和气象条件下,具有耗油量最低的飞行速度, 亦即巡航状态相应于经济效益最好的飞行速度。

39、飞机升限:飞机所能升达的最大飞行高度,称为飞机升限。

40、场面气压:航空上常用的跑道以上3米高度处(相当于飞机重心高度)的气压。用以表示飞机在飞

行中相对于跑道的高度。

41、跑道视程:指飞行员在位于跑道顶端中心线的飞机中,目视平均高度(3-5m)

上,观测起飞或着陆方向看清跑道、跑道面标志或指示跑道的边灯或中心灯的最大距离R 。

42、洪峰流量:当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入河槽,这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随着汇入河网的径流从上游向下游汇集,河水流量继续增大。当流域大部分高强度的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此时流量为洪峰流量,单位为秒立方米。

43、可能最大降水 PMP 是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这种降水对于设计领域或给定暴雨面积,在一年的某一时期气象上是可能发生的,将其转档距 两相邻杆塔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化为洪水就是设计领域特定工程的“PMF ”。

44、档距:两相邻杆塔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

45、弧垂:把连接两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线与导线最低点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驰度。

46、雷击密度: 一般以每年单位面积(km2)受雷击次数表示雷击密度N 。

47、飞机积冰:飞机在含有过冷却水滴的云或雨中飞行时,如果飞机机体的表面温度低于零度,过冷却水滴碰撞在机体上就会立即冻结累积起来,这种现象叫飞机积冰。

48、洪峰流量:当流域大部分高强度的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此时流量为洪峰流量,单位为秒立方米。

二 、简答题

1、建筑设计设计的主要气候要素是什么?

答:太阳辐射(日照)、气温与湿度、风、雨、雪等。

全球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即使在某一给定的地点,气候要素还具有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特征,建筑设计师应当按照人们生理卫生的要求和考虑多种气候要素变化的组合情况设计适宜人们居住的建筑物。

2、较宽街道矮小建筑物,比狭窄街道高层建筑物更有利于空气流动?

答:较宽街道矮小建筑物与狭窄街道高层建筑物相比阻塞比小,2)/()(L W H W R b +?=,W:迎风建筑物宽度;H :迎风建筑物高度、宽度;L :街道宽度。

在相同的通风条件下,阻塞比小,对空气的阻力小。故较宽街道矮小建筑物比狭窄街道高层建筑物更有利于空气流动。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基本风压如何确定?

答:建筑物上实际受到的风压称为风荷载P ,即,P 0为基本风压,是自然界中风的压力,风速随高度、平均时段和环境地貌而变化,为了比较,必须规定条件:按规定条件测定的风速称为基本风速。我国规定条件:我国气象台站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12m ,平均时段为10分钟,测站周围要求空旷平坦。基本风压除了以上三个条件外,还要求:最大风速样本、最大风速重现期、最大风速线型。

基于上述6个条件,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基本风压的概括为:基本风压

是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

大风速V0(m/s)为标准,一般按,确定风压值。这是由伯努利方程的来的。

1、影响飞机颠簸的因素有哪些?

答:飞机颠簸是指飞机遇到扰动气流或受到不均匀空气动力冲击,造成飞机左右摇晃,前后颠簸,上下抛掷以及局部振颤等现象使得飞机操纵困难,仪表不准。1)大气湍流是引起飞机颠簸的主要原因,而且只有大气湍流的尺度与飞机尺度(15~150cm)相当时,才容易引起飞机升力显著变化而造成颠簸,可把这种尺度的大气湍流称为飞行湍流。

2)飞机乱流:与飞机尺度相当的、无一定顺序出现的那部分涡旋(涡旋直径为15~150米)

3)飞机颠簸主要考虑垂直阵风的作用。

影响颠簸强度的因子:乱流强度、飞行速度、飞机的翼荷载。

2、飞机颠簸层随纬度和高度的分布?

答:飞机颠簸层随纬度和高度的分布:

1)动力乱流颠簸

多见于中高纬度大陆,多数离地面不超过1~2千米;

2)热力乱流颠簸

低纬地区多于高纬地区,并多出现在对流层的中层;

3)晴空乱流颠簸

多出现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

3、航空气象预报一般分几类?

答:航空天气预报指是在天气形势预报的基础上,经分析、计算、诊断得出的服务于整个飞行活动的专业天气预报。它包括:

1)航站(机场)天气预报:10-20 km

2)航线(航路)天气预报:所经地区

3)区域航空天气预报:预报天气图

4、雪天路面有何特点?行车驾驶要注意什么?(百度的,仅供参考)

答:雪天路面有积雪,路面湿滑,不利于出行。

行车驾驶要注意:

首先,冬季雪地路面附着系数非常低,车轮容易打滑,行车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行车速度要更低,以确保安全。行进中车速要平稳,要防止车速过快,避免猛加速。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油门应缓缓踏下或松开,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打滑。

其次,在冰雪路上行驶,容易发生追尾事故,所以要增大行车间距,行车间距要比无雪干燥路面时增大4倍-5倍。雪天地面的阻力很小,只有干燥沥青路面的1/4。一般应与前车拉开正常行驶距离的2倍以上。用脚制动时,应以点刹方式,即轻踩轻抬,不要一脚踩死。没有ABS的车尤其要注意防止侧滑。

第三,雪融化后再次结冰,路面更滑,汽车行驶时车轮打滑,制动时更容易

溜,给汽车行驶和制动都带来困难。为确保行驶安全,车速应控制在安全速度以内。

第四,在积雪较深的路面上行驶,要跟着前车的车辙行驶,因为前车已把松软的雪压实,可防止陷入深雪之中。

第五,尽量避免在冰雪路上超车,一是因为冰雪路上不宜加速,二是清扫路面积雪时把雪堆在路边,使路面变窄,这些都是超车的不利因素。实在需要超车时,一定要选择宽敞、平坦、冰雪较少的路段,不得强行超车,而且超过前车千万不要马上向回变线,而要尽量给被超车留出安全距离。

第六,驾车拐弯要特别注意避开弯道内的积雪、结冰。冰雪路无法避开时,一定要提早减挡减速、缓慢通过。车速降下来后,应采取转大弯、走缓弯的办法,不可急转方向,更不可在弯道中制动或挂空挡。

1、常见的医疗气象指数有哪些?

答:1)感冒指数:表示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及其变化与感冒发病率关系的一种量。分为感冒病人偏少,开始增加,明显增加,急剧增加。

2)中暑指数:是表征在高温高湿或强烈辐射的气象条件下,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不适应的程度。

3)穿衣(着装)指数:是服装对人体保暖程度的一种度量。

4)城市火险等级指数

5)商场客流量指数

6)紫外线指数

7)舒适度指数

2、空气质量的主要监测指标是什么?

答:必测项目: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

选测项目:总悬浮颗粒物(TSP)、铅(Pb)、氟化物(F)、苯并[a]芘(B[a]P)、有毒有害有机物

3、花粉浓度监测怎样选择采样点?

答:1)按照城市功能分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设置采样点;

2)采样点呈几何状分布

3)根据城市花粉源及人口分布、地形地貌因素有选择地设置采样点

4、医疗气象预报的目的是什么?技术难点?(不全,待更新)

答:1)研究天气、气候对正常健康人生理过程的影响机理。

2)研究制作短期、中期及长期医疗气象预报的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

3)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气象要素与疾病的关系。

1、紫外辐射对人体照射有哪些生物效应?

答:1)红斑效应:红斑—紫外线B段长时间照射人体皮肤会出现潮红;红斑形成的机制—组胺和类组胺;紫外线不同生物效应波长的划分。通过规定以功率为1W的297nm波长的紫外线灯的红斑辐射强度为一个红斑剂量。

2)色素沉着效应:色素沉着对局部皮肤有保护作用,防止短波辐射损害深层组

织。

3)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紫外线最强杀菌作用位于253 nm,不同细菌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敏感性不同;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紫外线强度最大波长最短,空中细菌最少。

2、紫外线指数预报要考虑哪些因子?

答:(1)云对紫外线有衰减作用,应考虑不同云量、不同形状地影响

(2)预报对流层气溶胶,因为它对紫外线有影响,但不确定因素较多

(3)臭氧垂直廓线变化对紫外线影响10%,应考虑平流层至对流层臭氧垂直廓线

(4)通过卫星观测资料,获得最新臭氧量资料

3、紫外线一般分几个等级?与UV指数有何联系?

答:紫外线一般分为5个等级

紫外线指数等级紫外线照射强度对人体可能影响建议采取的防护措施

0-2 1 最弱安全可以不采取措施

3-4 2 弱正常外出戴防护帽或太阳镜5-6 3 中等注意除戴防护帽和太阳镜外,

涂擦防晒霜(防晒霜SPF

指数应不低于15)

7-9 4 强较强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时

段避免外出活动,外出时

应尽可能在遮荫处

>10 5 很强有害尽量不外出,必须外出时,

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4、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护紫外辐射?

答:当紫外线为最弱(0一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即可;紫外线达3一4级时,外出时除戴上太阳帽外还需备太阳镜,并在身上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紫外线强度达到5一6级时,外出时必须在阴凉处行走;紫外线达7--9级时,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到沙滩场地上晒太阳;当紫外线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有伤害性。

1、茶叶保管要考虑哪些气象因子?

答: 1)最重要的是控制湿度。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在10%时,就很容易出现霉变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若茶叶中含水量过高,可用干净的器具温火炒干或烘干后,再贮存。

2)要控制温度。茶叶适宜在低温情况下存放。因为温度较高,能促使茶叶吸湿变质。在温度0―5℃的条件下,能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色泽与香味不变。在10℃左右时,其色泽变化缓慢,且无质变气味;在15℃以上时,其色泽变化加快,开始出现老化现象,并伴有陈茶气味。

3)应遮荫避光。茶叶在无光线照射的环境中存放效果最好。在有光的环境中,特别是光线直接照射时,不但茶叶的色泽变化加快,而且还能加速陈化变质,使其出现一种令人作呕的“日晒气”、“尘土味”;尤其是高级绿茶,对光线的照射作用特别敏感,其中所含的叶绿素、维生素等很容易见光分解损失,若经10天光照就会完全变成棕红色。

其四,要单独存放,避免串味。因为茶叶中含有烯萜类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的能力。所以,贮存茶叶应避免放在用樟木、杉木等具有较大异味的木材制做的箱、柜内;不能与香皂、花露水等异味较大的化妆品以及卫生球、油漆、海产品等一起存放,否则,很容易串味。倘若与具有腥臭气味的海产品在一起存放,饮用时,会使人感到恶心。另外,红、绿、花茶分类密封存贮,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粮油储藏过程中可能有哪些不利气象影响现象?

答:1)粮堆发热:储粮生态系统中由于热量的聚集,使储粮(粮堆)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称为粮堆发热。粮堆发热违反粮温正常规律变化,导致储粮生态系统内粮食出现异常现象,继而发展为粮食霉变,影响其品质。

2)不利于气象指标及影响程度、

○1降水:5-10毫米,晒粮怕雨淋,运粮受影响。

○2阴雨雨日>3天,雨量>20毫米,超潮粮食易发芽霉变。

○3相对湿度>80%,并持续5天,贮粮易反潮发霉。

○4气温持续高温25-30℃,贮粮易虫蚀,细菌开始繁殖。

○5大风风速>4级,对晒粮不利,刮走粮食。

3、考虑温度条件蔬菜分哪几类?

答:1)耐寒多年生蔬菜,如金针菜、韭菜等;2)耐寒蔬菜,如菠菜、大葱、大蒜及白菜类中的耐寒品种;3)半耐寒蔬菜,如萝卜、胡萝卜、芹菜及甘蓝类等;4)喜温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5)耐热蔬菜,如冬瓜、南瓜、丝瓜、西瓜、豇豆等。

1、城市供水随季节有哪些变化?用水量预测考虑哪些因素?

答:○1用水量一般与四季气温同步变化。○2夏季用水量猛增,主要消耗于防暑降温,蒸发、洗涤与饮用,受台风、暴雨等影响大;○3冬季寒流降温影响耗水量,

低温冻结影响供水不畅、甚至管道损害。

2)以过去的资料为依据,以今后的用水趋势、经济条件、人口变化、水资源情况、政策导向等为条件,对各种影响用水的条件作出合理的假定,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预期用水量。

2、城市火灾主要考虑哪些因子(指标)?火险分几个等级?

答:1)城市火灾主要考虑因子(指标):○1相对湿度,一般湿度与火灾次数成反相关,月相对湿度小时,火灾次数多,月平均相对湿度大时,月火灾次数少;○2降雨,一般雨日与火灾发生成反比,雨日越多,火灾次数越少,雨日偏少时,火灾次数偏多;○3气温,一般温度距平与火灾的相关程度,它们有正相关,即湿度一定,气温比常年偏高,火灾次数增多,气温比常年偏低,火灾次数减少;○4风在各种气象要素中,风对消防的影响最大,除了在有可燃气体存在情况下,通风能帮助气体逸散有利于消防外,其他情况下,风都不利消防。

2)FE=TE+HE+NRE+WE-YRE

其中FE为火险预报等级指数,TE为最高温度火险指数,HE为14时相对湿度火险指数,NRE为前期连续无降水日数火险指数,WE为当日风力火险指数,YRE 为当日降水火险指数。

归纳出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研究 a.农业气象监测及试验研究方法研究 b.农业气象仪器研制 c.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d.农业气象指标研究 e.农业气象模式研究(2)、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服务(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4)、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研究与服务(5)、农业小气候研究与服务

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壤等。气候:光、热、水、气地形地势:海拔、坡向、坡度、小地形、水体土壤:土壤性质—沙土、壤土、粘土、PH值土壤肥力—有机质、氮、磷、钾

阐述“三基点”温度的意义,并说明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

简述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方法。

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遥感法

气象服务一般分为哪几类?说明常见的日常气象服务方式?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用气象服务

行业气象指标制定“三性”和“二化”是指什么意思?

客观性关键性有效性数据化系列化

应用气象学研究内容有哪几个方面?农业、林业、渔业,航空,建筑,海陆交通,公用事业,加工工业

简述我国集中采暖是如何区划的?

(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日数为≥90天的为集中采暖地区;(2)累年日平均温度≤5℃日数为60-90天和累年日平均温度≤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75天为采暖过渡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5℃的日数在45~60天,1月平均相对湿度≥75%和冬季平均日照百分率≤25%的区域,朱瑞兆等);(3)在上述两个标准之外的地区为非集中采暖地区。

季风现象必须是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我们将1,7月风向变化大于135°,小于等于180°者称为季节变化型

. 身处室外,一旦看到闪电或听到雷声,就应快速寻找、进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或进入密闭的车辆,不要在树下避雨。其间,最好不要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要发短信。

2.在外如找不到避雷处,应尽量下蹲,与地面越近越好。双脚并拢,双手捂住耳朵,避免雷声伤害听力。与其他人至少保持4.5米的距离。远离金属物体,摘掉身上过多的金属饰品,也不要使用全金属把柄的雨伞。

3.暴雨中开车应减速。打雷时,正骑摩托车、单车等赶路的人,最好先下车等雷电过去,切忌狂奔。汽车内是避雷的理想地方,但开车时,应该格外谨慎、减速慢行,如果有可能,最好将车开到安全地带,等暴雨结束后继续上路。

4.如在室内,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线上网;如果雷电猛烈,最好切断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防止家电受损。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以防止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接受到雷电,通过水管电击人体。

铁路的主要气象灾害水害,风害盐湖使铁路泛潮,雾

铁路水害:主要指暴雨引起的山洪和河流泛滥(包括塌方,滑坡,泥石流)冲毁铁路和桥梁,以及淹没铁路造成交通中断或列车事故的发生

目前采用的固沙方法主要有植物固沙、机械固沙(最经济、最简单易行)和化学固沙。

“温度力”:当温度环境变化,使轨温随之变化,从而引起钢轨受力,由于此力由温度变化引起,固称“温度力”。

允许锁定温度范围”: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导致轨温经常变化,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条件要求的前提下,可允许在设计锁定轨温的上下一定温度幅度内进行锁定,这一幅度称为“允许锁定温度范围”

胀轨稳定阶段(不变形阶段)胀轨阶段(渐变形阶段),跑道阶段(突然变形阶段

影响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天气灾害有哪些?

降雨(暴雨)降雪(冰雪)冰和霜雾风(强风)高温盐湖公路泛潮公路交通受天气影响最大的问题是降雨和路面潮湿。

泥石流形成标准:以秦岭淮河为界,界南当一次降水量不足50mm(暴雨),可引发泥石流,常称为雨洪型泥石流;界北一次降水量必须大于50mm,才能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泥石流是山体松动造成的,常常发生在半干旱的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地形陡峭,树木植被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石块吸足了水分,便出现松动,开始顺着斜坡向下移动。随着互相挤压、冲撞,大大小小的泥石夹杂着泥浆水,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滚滚而下,于是就出现了泥石流。

吹雪雪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大量的干雪;(2)使雪粒起动的大风(5-7米/秒);(3)适宜的地形。

引起公路事故的风速临界值常取15m/s,相应阵风可达22m/s。

当日平均蒸发量低于当月平均蒸发量时,易出现泛潮,可作为公路泛潮预报指标。影响公路翻浆因素有哪些?

土质温度水分路面结构行车载荷

雾天如何安全行驶降低车速保持车距跟随前车行驶不超车开雾灯靠路中央分隔线行车能见度过小时停止行车

各种交通运输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为保证交通的安全运行和计划调度,必须注意气象条件,做好气象服务,保证人民财产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

雪天:开车前准备:清除车窗、反光镜处积雪,起步稳,车速平缓,不要急转弯、加速过快或制动雪天低温,避免熄火保持车距。注意雾灯、大灯谨慎使用。道路结冰路段特别谨慎,紧急情况拉手刹制动不要开小差,打电话等

公路选线应避开风吹雪和雪崩区,强风区,山洪易发区。

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的最经常的三个基本气象要素。所谓“机场关闭”,就气象条件而言,即以云高和能见度值作为标准。

危险气象要素:能见度,风,云。

若机场海拔高度增高,即气压减小,其离地速度和滑跑距离均增大。因为空气密度减小,要获得同样的升力必须增大空速,同时空气密度减小,发动机功率减小,飞机增速减缓,因而起飞滑跑距离增长。这就是高原机场的跑道比一般机场跑道长的原因。一般着陆滑跑距离小于起飞滑跑距离。

航空气象上根据风场的结构,把风切变分为:垂直切变,水平切变,垂直气流切变;根据飞机相对于风矢量间的不同情况,又可把风切变分为:顺风切变,逆风切变,侧风切变,垂直气流切变。

积冰类型:淞冰,明冰,毛冰,(霜)

积冰的气象条件是:温度为0~-12℃的云或雨。

实际上它是飞机排出的废气,产生的水汽凝成物或加热引起的薄云层中蒸发留下的缝隙。在航空气象上把它称为飞机尾迹。

飞机起飞着陆是逆风还是顺风好?

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应尽量选择逆风而行.飞机逆风向起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可缩短飞机起飞或着陆的滑跑距离,二是比较安全.飞机起飞时,如果有风迎面吹来,在相同速度条件下,其获得的升力就比无风或顺风时大,因而就能较快地离地起飞.迎风降落时,则可以借风的阻力来减小一些飞机的速度,使飞机在着陆后的滑路距离缩小一些.

飞机在起降时速度都较慢,稳定性较差,若此时遭到强劲的侧风袭击,飞机就有可能偏离跑道.为避免这种危险,所以机场的跑道方向要根据当地的主要风向来选择.近年来,由于飞机稳定性的迅速提高,风向对飞机起降的影响大大降低了

影响水库运行的主要指标: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正常蓄水位(最高水位),防洪高水位,闲置防洪水位(汛期最高水位),死水位(最低水位)

“文开河”即河道封冻后,河槽内水量较小,大地回春之时,水温逐渐升高,封冻自上而下开始解冻,冰水安全下泄或就地消融,凌情解除。而“武开河”是指河道封冻期间,由于上下河段气温差异较大,冰厚、冰量、冰塞亦有差异。春暖花开之际,气温升高,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上段河道先行解冻,而下段河道因纬度偏北,冰凌仍然固封,冰水齐下,水鼓冰开。在“武开河”时,有时大量冰块在弯曲形的窄河道内容易堵塞,形成冰坝,使水位上升,形成严重凌汛。

灌溉调度中水温如何考虑?

水库垂向水温,结合农作物生长期对灌溉水温的要求,预测取水口,水温及渠道水温。

洪峰流量:

气象学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站址选择,参与结构设计和异常事故出现时的放射性核素大量排放影响检测。

架空线路一般取15年一遇的最大风力、最大积冰厚度、最高和最低气温作为计算依据

架空线路在选线、设计中必须考虑气象资料,主要考虑的要素为风、积冰和温度。弧垂:①导线的弧垂不宜过小弧垂过小会使导线所受的内应力增大,遇大风时易吹断,而天冷时又容易收缩绷断;

②导线的弧垂不宜过大如果弧垂过大,不但浪费导线材料,而且导线摆动时容易导致相间短路。

电线的振动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导线振动,包括颤动、舞动、脱冰跳跃、次档距振荡和横向碰击。

电线积冰冰层增长方式:干增长湿增长

电线积冰有哪几种形态?晶淞或雪淞雾淞雨淞混合淞

积冰温度条件在0~-10℃范围内均可出现,但主要发生在-5℃以上。

医疗气象

(1)研究天气、气候对正常健康人生理过程的影响机理。

(2)研究制作短期、中期及长期医疗气象预报的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

(3)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气候条件的气象要素与疾病的关系。

紫外线A段,波长为320-400nm

紫外线B段,波长为275 -320nm

紫外线C段,波长为200-275nm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具有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作用;还有杀灭细菌的作用。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产生红斑、色素沉着、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患皮肤黑瘤、皮肤癌及白内障等

高温:人体要通过蒸发来散发热量,以此来维持人体体温的平衡。在人体出汗过程中,身体中的盐分就会随汗液流失,血液浓缩,血色素及红血胞增加,血液黏性增高,心脏血管负担加重,从而引起血压下降,为了维持正常血压就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人体的皮肤大量地排汗,使肾排出的水分减少,就会影响到肾

功能。高温还影响到人的神经活动和运动协调等

风:散热和加热(气温高低于。。)

研究途径:基本上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冷害霜冻干旱洪涝干热风农作物病虫害

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

平流霜冻辐射霜冻混合霜冻平流辐射霜冻

洪涝产生的原因

洪涝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使雨带在某一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徘徊,是引起涝灾的主要、直接的原因。此外,地形、土壤类型及结构、水利设施、种植制度及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等也影响到洪涝的发生和严重程度。4.3 洪涝常用的指标

降水量和标准差,降水量准平均值,旱涝指数,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等。

秋季花粉数量的预测

防治措施:1)通过品种、嫁接或修剪法,

控制果毛飞絮;

2)在花粉浓度最高时关闭门窗

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粮食的吸湿量和散湿量相等,粮食水汽压和周围空气中的水汽压相等而保持平衡的水分叫做平衡水分

当空气中的蒸汽含量不变,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蒸汽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出现凝结水,这种现象称为结露

结露成因:粮仓建筑结构粮堆内部

农业气象学课程论文

近年来四川盆地暴雨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专业班级:资环(生态)2010-1 姓名:兰艳学号:20107879 摘要四川盆地所处的特殊位置及其特殊地形对其气候降水有明显影响,近年来通过各种研究发现,四川盆地由于受高原地形、高原涡、青藏高原切变线及副高等因素的影响,暴雨时有发生。通过对各研究资料的总结得出其时空分布规律:(1) 对盆地年降水整体分布来说,盆西多于盆东,盆周山区多于盆中丘陵区。(2) 四川盆地突发性暴雨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3)暴雨绝大部分从5 月开始结束期大多在9 月。(4) 暴雨日数、强度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年均暴雨日数从西到东呈“增—减—增”的总体变化趋势。 关键词四川盆地暴雨时空分布规律 正文 1 引言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与我国东部平原的过渡区,气候复杂,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川西北高原地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特殊的地形使得盆地气候复杂,降水分布不均,各地旱涝灾害不一,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更显重要。 2 暴雨及其形成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天气学原理》理论测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冬季北半球的对流层东部环流的最主要特点是在中高纬度以极地低压(或极涡)为中心地环绕纬圈的西风环流。 2、在极地环流圈和哈得来环流圈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与直接环流方向相反的闭合环流圈称为间接环流圈,亦称为费雷尔环流。 3、在7月份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高层有明显的反气旋中心,分别在北美、波斯湾和青藏高原。 4、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取决于云层厚度,而云的厚度,又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条件。 5、我国华北及江淮地区有些低压在大陆本来没有很大发展。但是当他们东移入海后,又可再度迅速发展,这一方面因为海上的摩擦力影响比陆地小;另一方面是由于暖海上非绝热加热影响所致。 6、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是由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因子在长期作用下造成的,最主要的因子是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海陆和地形)和地面摩擦。 7、寒潮的中期过程是以北大西洋脊和北太平洋脊的发展为开始,而以东亚大槽的重建为结束。 8、对流性天气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抬升力条件。 9、下图中为T-lnP图,其中A为抬升凝结高度,B为自由对流高度,C为层结曲线,D为状态曲线,E为对流上限。

10、西太平洋副高是由动力因子而形成,属于暖性高压,Hadley环流是最主要的成因贡献者,脊线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 11、影响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主要是下垫面附近的热力因子,由太阳辐射的经向差异,海陆热力差异,青藏高原和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三个基本因子组成。12、所谓的振荡是指大气环流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来说东亚季风环流和热带季风环流均具有显著的准双周周期振荡。 13、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主要取决于高低空水汽平流和热量平流的差异。即高层冷平流,低层是暖平流,或中低层比上层增暖更明显。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20年前后挪威学派V.J.皮叶克尼斯和伯杰龙等人以为主要特征提出了气团与锋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从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天气分析和预报规则。 A、气压场 B、温度场 C、风场 D、湿度场 答案:B 2、大气环流的最终能源来自 A、下垫面 B、水汽相变 C、太阳辐射 D、感热 答案:C 3、寒潮中短期过程的关键系统是 A、北大西洋高压脊 B、北太平洋高压脊 C、极地低压 D、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 答案:D 4、在槽前脊后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减少,为,等压面高度,在槽后脊前沿气流方向相对涡度增加,为,等压面高度。 A、正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B、负涡度平流降低正涡度平流升高 C、负涡度平流升高负涡度平流降低 D、正涡度平流降低负涡度平流升高 答案:D

农业气象学试题答案

1、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 F. 1000百帕 2.760百帕 3.1013百帕 4.4/3百帕 2、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惯性离心力 3.摩擦力 4.水平地转偏向力 3、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1.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2.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3.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4.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1.季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2.海陆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3.大气环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4.洋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1.凹面的E比平面大

2.冰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3.纯水面的E比溶液面的小 4.大水滴的E比小水滴小 6、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越快 2.越慢 3.无法判断 4.不变 7、在陆地上,气压最低的季节是()。 1.秋季 2.夏季 3.春季 4.冬季 8、一般霜冻最轻的地方是()。 1.山顶 2.低地 3.山脚 4.洼地 9、下列词语中,叙说天气的是()。 1.长冬无夏 2.狂风暴雨 3.夏热冬冷

4.四季如春 10、白天,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1. A. + Qs = –R – P + B + LE 2.+ Qs = + R + P – B – LE 3.+ Qs = –R + P + B + LE 4.+ Qs = + R – P – B – LE 11、根据蕾莱分子散射定律,以下哪种光的散射系数最大()。 1.红光 2.蓝光 3.紫光 4.红橙光 12、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无法判断 2.不变 3.越慢 4.越快 13、不是干洁大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1.氮 2.氩 3.氧 4.臭氧 1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和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

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名称及学科门类最新版

01 学科门类:哲学0101 哲学类 010101 哲学 010102 逻辑学 010103K 宗教学 02 学科门类:经济学0201 经济学类 020101 经济学 020102 经济统计学 0202 财政学类 020201K 财政学 020202 税收学 0203 金融学类 020301K 金融学 020302 金融工程 020303 保险学 020304 投资学 0204 经济与贸易类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2 贸易经济 03 学科门类:法学0301 法学类 030101K 法学0302 政治学类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030202 国际政治 030203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类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社会工作 0304 民族学类 030401 民族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30501 科学社会主义 030502 中国共产党历史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0306 公安学类 030601K 治安学 030602K 侦查学 030603K 边防管理 04 学科门类:教育学0401 教育学类 040101 教育学 040102 科学教育 040103 人文教育 040104 教育技术学(注:可授教育学

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40105 艺术教育(注:可授教育学或艺 术学学士学位) 040106 学前教育 040107 小学教育 040108 特殊教育 0402 体育学类 040201 体育教育 040202K 运动训练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4K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040205 运动人体科学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1 汉语言文学 050102 汉语言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5 古典文献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050203 德语050204 法语050205 西班牙语050206 阿拉伯语050207 日语050208 波斯语050209 朝鲜语050210 菲律宾语050211 梵语巴利语050212 印度尼西亚语050213 印地语050214 柬埔寨语050215 老挝语050216 缅甸语050217 马来语050218 蒙古语050219 僧伽罗语050220 泰语050221 乌尔都语050222 希伯来语050223 越南语050224 豪萨语050225 斯瓦希里语050226 阿尔巴尼亚语

《应用气象学》课程复习提纲

知识点准备(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Chap1 绪论 1、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意义 2、开展应用气象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3、科学系统的行业气象指标,应具有的“三性”和“二化”主要是什么? Chap2 农业气象 1、农业气象学概念 2、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4、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光强、光质、光周期几个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 5、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三基点温度、五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温 周期方面涉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6、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气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分类型及 其有效性、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水分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7、CO2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农田上CO2 的日变化和垂直变化 8、农业上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各灾害的分类 9、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及举例 Chap3 建筑工程气象 1、风与城市规划, 2、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条件 3、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4、采暖区划的气象指标 5、全国集中采暖区划标准及我国划分情况 6、采暖室外计算标准 7、冻胀划分及其强弱的表示方法 8、气象信息,天气预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9、基本雪压、基本风速、基本风压定义 10、外场施工的天气影响 11、风速、风压在非规定高度处的计算 Chap4 交通运输与气象 1、飞行湍流、飞机积冰、海洋气象导航、公路翻浆、温度力、锁定轨温、飞机颠簸等定义 2、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及气温、风、气压对飞行的影响 3、高原机场跑道与一般机场跑道哪个更长?为什么? 4、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要素以及机场关闭的标准 5、低空风切变定义及各类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起飞、降落的影响

大学生2014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雾霾}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班级:20134041 学号:2013404145 姓名:苏芮 论文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的成因与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一.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论文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自身的优点,应用光谱技术在作物营养诊断和养分估测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农作物生产中,尤其是在当今越来越显现其优势的精准农业中,养分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植物叶片的光谱特征与叶片厚度、叶片表面特性、水分含量和叶绿素等色素含量有关,同时也与植物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植物叶子中生物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在光谱维方向上表现在其吸收波形的变化,植物光谱的导数实质上反映了植物内部物质(叶绿素及其它生物化学成分)的吸收波形变化,因而可通过植物的光谱特性监测植物的营养 状况。【1】 植物营养元素状况变化直接导致光谱特征的变化。植物中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生长刺激素合成等有关,同时在调节植物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也起重要作用,而且能决定植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一般特征,因此植物体内若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将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产生生理病症,例如,植物Fe,S,Mg,Mn的缺乏能降低叶绿素含量,从而降低叶片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中量、微量元素对植物冠层光谱特征的影响与主量元素具有相似性,但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探测植物的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是了解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途径。利用高光谱数据评价磷(P)和钾(K)的营养状况也有成功的范例;通过田国良,郭世忠等研究发现土壤中过量铜、镉能对水稻、棉花叶片光谱特征产生影响。【2】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光周期可能通过光受体这个“门”重调植物昼夜节律钟的时相,达到对数百种基因表达的调控.光周期可以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利用.有人认为光周期能够改变植物生长调节物的浓度,而这些植物调节物能够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认为光可能通过改变光敏色素系统来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渗透性,也可以引起植物营养器官形态变化,并提出假设: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部分归因于改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如果假设成立,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影响营养体农业,从而获得高产.【3】 叶绿素在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而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叶绿素含量成为可能。采用美国ASD 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叶片光谱对观测叶片进行了同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利用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分析樟树叶片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与Db、Rg、Rg/Po、(Rg-Ro)/(Rg+Ro)之间的相关程度很高 ,相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大气科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和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力的影 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 和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 ;A B ±= 。 4. 常用的稳定度参数有两类,一类是从 出发,以理查孙数Ri 为代表;另一类是 以 为基础,以Монии-Обухов(M -O) 的相似理论最为完整。 5. 由11()()K F K nS n =可以说明在给定时刻,测得的 与空间固定点测得的 相同。 6. 无量纲量*2L L μ∏==因含L ,可代表 。 7. 在近地层以上,风向随高度变化很大,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可忽略,因而决定大气边界 层中湍流状态高度分布的参数除 外,还应加上一个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大气边界层 2. 闭合问题 3. 中性层结 4. 通量理查逊数R f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边界层大气运动有哪些特征? 2. 简述近地层主要物理特征。 3. 在强稳定层结中为什么z 不是控制变量,即无z 尺度? 4. 湍流达到充分发展状态时,其能谱可分为哪几个区? 5. 什么叫边界层的参数化问题? 四.推导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试根据基本方程,应用一定的假设条件,推导求解动量常值层的厚度h c 。 答案:(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科氏力 和 气压梯度力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湍流粘 性 力的影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粘性副层 、 近地层(常通量层)和 Ekman 层(上部摩擦层)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AB A B ''=+;A B A B ±=±。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在大气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43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供大家参考! 1、应用气象学专业简介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这一领域很重视,多所高校都设有应用气象学专业。 2、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气候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微气象学等。 3、应用气象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教学层次。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实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4、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应用气象学的就业方向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5、应用气象学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南京大学A+ 2. 中山大学A+ 3. 兰州大学A+ 4. 中国农业大学A+ 5. 中国海洋大学A+ 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A 7. 沈阳农业大学A 城市就业指数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6个]、南京[9个]、无锡[9个]、广州[7个]、上海[5个]、成都[3个]、杭州[3个]、深圳[3个]、南昌[2个]、朝阳[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12499元]、芜湖[10299元]、湘潭[8999元]、无锡[7929元]、佛山[7521元]、上海[7498元]、深圳[7123元]、北京[7102元]、徐州[6999元]、厦门[6674元]、大连[627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

农业气象学论文

系部名称:_园艺园林_ 专业:___园林___ 年级___09___班级:__1__ 姓名:_章丹_ 学号:_200941737312_ 气象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论述了气候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针对各地气候因素,提出趋利避害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大棚蔬菜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条件、大棚蔬菜、影响、对策。 正文:20世纪80年代初,一场农业种植革命拉开帷幕,“蔬菜大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新名词风靡一时。各色瓜果、反季节蔬菜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无论任何季节,人们总是能享受到新鲜美味的蔬菜。大棚蔬菜生产,可以克服大田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蔬菜供应淡季,保证蔬菜均衡上市;可以促进城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变“冬闲”为“冬忙”等,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1]。就气候条件来看,北方地区气候冬春季差异较大,夏秋季差异较小,该文根据这一气候特点,从中找出枣庄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提出一些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 1气象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 大棚蔬菜的生长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大棚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主要是气温和光照条件。 1.1温度 冬至前气温适宜,光照不足,主要表现在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大棚内光照差,见光时间短,影响气温升高和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造成生长缓慢,病害普遍发生,许多大棚出现落花、落果、僵果、沤根等现象。冬至前后几天出现连阴和降雪天气,棚内气温迅速下降,以后的持续低温天气,导致露地地温迅速下降,冻土层加厚,直接影响到大棚地温变化;气温和地温同时降低,导致许多大棚蔬菜严重受冻,甚至绝产。抗寒能力强的叶菜损失较轻,抗寒差的瓜类、茄果类蔬菜损失较重。小寒以来,气温回升,光照充足,对大棚蔬菜和瓜果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1.2光照条件 光照强度对蔬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花、结果及品质都有影响。多数蔬菜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造成植株徒长纤弱,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如弱光条件下番茄的花粉机能衰退、不育;茄子出现短花柱花,影响授粉。不同蔬菜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

气象学试题

第三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题: 1. 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2. 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即 T平均 = (T02+T08+T14+T20)÷4。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5.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6. 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7.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8. 有效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12. 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物质,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 13. 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14. 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5. 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二、填空题: 1. 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 (1) 时,最低温度出现 (2) 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 (3) ,最冷月在 (4) 月。 2.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5) ,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6) 。 3. 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 (7)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 (8) 。粘土的热容量比 沙土的要 (9) ,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10) 。 4. 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完整版)农业的气象学试题汇总情况含答案详解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课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课程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周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实验2 报名 讨论 开课学院 形势与政策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 2.0-0.0 2.0 122 应用气象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性课程 实践(必) 6.0-0.0 2.0 2周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 Ⅰ-1 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 6.0-0.0 3.0 数理学院 形势与政策0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122 122 应用气象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0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6.0-0.0 2.0 2周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5 3 5 12 10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30 10 2 8 数理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1.0 3.0 75 32 16 18 2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 职业生涯规划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0.5 25 16 6 3 公共管理学院 大学英语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54 2 4 15 25 语言文化学院 体育1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1.0 50 30 4 6 10 体育部 计算机基础1 学科基础课学科(选) 2.0-0.0 2.0 50 22 10 18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认识实习1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1.0 1周应用气象学院 入学教育1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0.5 0.5周应用气象学院 植物生理学Ⅰ1 学科基础课学科(必) 3.0-0.0 3.0 75 48 10 7 10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2 1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5 3 5 10 12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1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64 2 4 30 数理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0.0-2.0 2.0 50 30 10 2 8 数理学院 军训2 实践性课程实践(必) 0.0-0.0 1.0 1周人武部 高等数学Ⅰ-4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46 2 5 5 20 数理学院 军事理论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0.0-0.0 1.0 25 16 2 3 4 人武部 大学英语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4.0-0.0 4.0 100 62 2 6 5 25 语言文化学院 地球科学概论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32 4 4 10 应用气象学院 高等数学Ⅰ-3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6.0-0.0 3.0 75 51 3 2 5 14 数理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3.0-1.0 4.0 100 48 16 16 4 16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体育2 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1.0 50 32 18 体育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2.0-0.0 2.0 50 26 6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 大气探测学Ⅱ3 学科基础课学科(必) 2.0-0.0 2.0 50 32 8 10 大气物理学院 概率统计3 公共基础课公共(必) 3.0-0.0 3.0 75 46 4 6 19 数理学院

农业气象学论文

课程:气象民俗学 专业:翻译班级:翻译班姓名:范屾学号:20121374018 气象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论述了气候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针对各地气候因素,提出趋利避害的有效对策,以期为大棚蔬菜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条件、大棚蔬菜、影响、对策。 正文:20世纪80年代初,一场农业种植革命拉开帷幕,“蔬菜大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新名词风靡一时。各色瓜果、反季节蔬菜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无论任何季节,人们总是能享受到新鲜美味的蔬菜。大棚蔬菜生产,可以克服大田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蔬菜供应淡季,保证蔬菜均衡上市;可以促进城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变“冬闲”为“冬忙”等,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1]。就气候条件来看,北方地区气候冬春季差异较大,夏秋季差异较小,该文根据这一气候特点,从中找出枣庄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因素,提出一些趋利避害的农业气象技术措施。 1气象条件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 大棚蔬菜的生长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大棚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主要是气温和光照条件。 1.1温度 冬至前气温适宜,光照不足,主要表现在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弱,大棚内光照差,见光时间短,影响气温升高和蔬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造成生长缓慢,病害普遍发生,许多大棚出现落花、落果、僵果、沤根等现象。冬至前后几天出现连阴和降雪天气,棚内气温迅速下降,以后的持续低温天气,导致露地地温迅速下降,冻土层加厚,直接影响到大棚地温变化;气温和地温同时降低,导致许多大棚蔬菜严重受冻,甚至绝产。抗寒能力强的叶菜损失较轻,抗寒差的瓜类、茄果类蔬菜损失较重。小寒以来,气温回升,光照充足,对大棚蔬菜和瓜果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1.2光照条件 光照强度对蔬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花、结果及品质都有影响。多数蔬菜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光照不足造成植株徒长纤弱,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如弱光条件下番茄的花粉机能衰退、不育;茄子出现短花柱花,影响授粉。不同蔬菜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黄瓜、冬瓜、芹菜、莴苣、菠菜对光照强度要求较低;瓜类、茄果类、豆类蔬菜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植物吸收最多的是橙、红光,其次是蓝、紫光和紫外线,对绿光吸收的最少。橙、红光不仅可以增强叶绿素光合作用的能力,而且有利于蔬菜生长;蓝、紫光对作物的生长和幼芽形成作用很大;紫外线可促进种子发芽和果实成熟,并能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果树上山能促进早熟、提高品质就是利用山上紫外线较强的原理。按对光照时段的要求,可把蔬菜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间型3类。前2类对光照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短于或长于某一光照界限则造成蔬菜不能开花、结果。目前在大棚中种植的蔬菜大都以中间型为主,如黄瓜、番茄等都不要求严格的光照时间。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与光照条件,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长发育。而光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与二氧化碳等条件[2]。因此, 科学合理地调节大棚内的光照条件,使大棚内形成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也是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目前,大棚内的光照仍以自然光照为主,但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露地环境的40%~60%。因此,要尽可能地提高大棚内的光照,使之满足蔬菜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要求。 2对策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风由山谷吹向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增温慢,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

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多端变化莫测 研究目的 1、培养同学们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组织能力。 3、掌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研究方法 上网查资料,分组实地调查,组内讨论 研究地点和小组成员 地点:唐山镇中学 小组成员:付煜雯、田淦冰、齐小语、张云龙、魏莹 指导教师:朱同平 课题研究过程 1、成立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2、确定研究课题; 3、本组成员讨论调查方案、确定分工;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并进行实地调查; 5、讨论并分析调查结果,最后写成结题报告。 研究成果 在气象学中,经常碰到测量降雨量,预报台风,沙暴,寒流中心运动规律,预测水位上涨等问题.这类问题常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求解, 现举例说明. 一,测量降雨量 例1 降雨量是指水平地面单位面积上所降雨水的深度。现用上口直径为32cm,底面直径为24cm,深为35cm的圆台形水桶来测量降雨量。如果在一次降雨过程中,此桶中的雨水深为桶深的四分之一,则此次降雨量为多少mm (精确到1mm) 分析:要求降雨量,只要求出单位面积上所降雨水的深度,而单位面积上雨水的深度可通过等积来求解。 解:由题意知,圆台形水桶的水深为=354cm,又因为=,所以,=(16 - 12)*35/4*35= 1,所以水面半径= 12 + 1 = 13(cm),故桶中雨水的体积是=13π(+ 12×13 + )×354=1641512π(cm)。因为,水桶上口的面积为=π= 256π(),设每1的降雨量是xcm,则 x==16415π121256π≈513(cm). 所以,降雨量约为53mm. 说明:此题除了要明确降雨量的概念外,还需要深刻理解题意,得出降雨量的计算方法。为何用盛得雨水的体积除以桶口面积,而不是除以水面面积或者其他面积,这里的分析、推理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是"落入"水桶口里,因此盛得雨水体积的多少只与水桶口的大小有关,与桶本身的形状无关.由此不难理解上述计算降雨量的方法。 二、台风预报 例2 据气象台预报,在S岛正东300km的A处有一个台风中心形成,并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距台风中心250km以内的地区将受其影响.问:从现在起经过多长的时间台风将影响S岛,并持续多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