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之代表人物

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

太虚大师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为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之倡导者。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十六岁出家。太虚法师要建设的人间佛教极力排除后代佛教宗派法派的影响。他说:“吾不为一宗一派之徒裔”,主张力行菩萨道,直学佛陀,以佛陀为导师。太虚法师追寻原始佛教的本来面目,破除将佛陀神灵化的迷信而崇拜佛陀人格教化,体现了对佛教原创性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蒙思潮一致的思想内涵。

星云大师

俗名李国深,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论及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强调,不抛弃世俗之物,无须遁入空门,修道不必有形式也不必执着计较,“人成则佛成,良知为佛陀。不一不异,生命十种,各有生命习惯,不要统一,各有本分。”说到人要不要成佛的问题时,星云大师斩钉截铁表示:“不要成佛,我自己都不要成佛!成佛做什么?有菩萨心肠,帮助人,服务社会,比成佛要好!”

经典语录

最巧合的太虚和星云两位当代佛教的大师,年龄相差三十八岁,而且缘悭一面,却有七个共同点:

一、大陆佛教重建阶段代表——巨赞法师二、经受严峻考验阶段的代表人物——正果法师

三、大陆佛教恢复发展阶段的旗手——赵朴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